猪细小病毒的鉴定

合集下载

猪细小病毒病的鉴别诊断

猪细小病毒病的鉴别诊断

2020.6作者简介:薛增(1985.2-),男,山东省微山县人,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鉴别诊断薛增(山东省微山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277600)摘要:猪的细小病毒病属于病毒性疾病,与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又有所不同。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为猪细小病毒,猪是本病唯一的易感动物。

猪伪狂犬病不是只感染猪,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畜禽均可感染此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正确鉴别有助于有效防治猪病。

关键词:细小病毒;伪狂犬;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近几年来,微山县猪的细小病毒病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侵害母猪,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给养猪场(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猪的细小病毒病属于病毒性疾病,与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

现将本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1猪细小病毒病病原和流行特点1.1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为猪细小病毒,猪是本病唯一的易感动物,目前还没有该型病毒感染人或其它动物的案例,病猪和带此病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可通过病源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排毒,怀孕母猪可以经胎盘感染影响胎儿发育,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且常常会使感染此病的猪场连续几年出现母猪繁殖障碍现象,本病季节性不明显。

1.2猪细小病毒病的特征任何生长阶段的猪只均可以感染猪细小病毒病,但是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感染此病毒后一般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怀孕母猪若感染此病毒后症状明显,特别是初产母猪表现尤为强烈,容易造成流产,即便是母猪在怀孕过程中没发生流产现象,病猪也会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或病弱的仔猪。

2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要点2.1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不同孕期的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后症状不同。

2.1.1怀孕早期母猪怀孕早期(30d 前)感染猪细小病毒,会造成胚胎死亡,并且死亡的胚胎会被母体吸收,造成母猪不孕或不规则的反复发情。

2.1.2怀孕中期母猪怀孕30~50d 时感染猪细小病毒,主要是会产木乃伊胎;母猪怀孕50~60d 时感染猪细小病毒,大多数情况下会产生死胎。

猪细小病毒病病因及诊断预防

猪细小病毒病病因及诊断预防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因及诊断预防病毒分离和鉴定用于诊断PPV感染的最大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最后确诊。

用于分离PPV的病料,一般为流产或死产胎儿的脑、肾、肝、肺、睾丸、胎盘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其中以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的分离率最高。

虽然此方法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是其费时费力,并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备,另外,其感染力会随着胎儿死亡时间而降低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操作简便易行,且能进行快速、大量的诊断,但是其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血凝抑制(HI)试验是检测PPV抗体最常用的经典方法,一般采用试管法和微量法。

利用HI试验检测人工感染PPV的猪,发现感染后5天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12~14天抗体滴度高达1024~4096,并能持续多年检出抗体。

待检血清进行HI试验时需要首先进行热灭活处理,然后再用红细胞吸附,以除去血清中的非特异性血凝素,进一步用高岭土吸附以除去或减少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因子。

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血清中和试验(SN)也是检测PPV抗体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被检血清的抗体中和PPV,然后根据培养细胞的病变情况来计算血清抗体的滴度。

SN的特异性比HI高,但是SN 的操作较为复杂,首先要进行病毒感染力的测定,而PPV在低剂量时并不引起细胞病变,从而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1988年,Hohdatsu 等率先建立了PPV的ELISA诊断方法并用于检测PPV的血清抗体,我国姜永厚等(1997)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检测PPV的抗原,可建立的ELISA诊断方法非特异性较强。

邵振华、田海燕(中国兽药监察所)用滤纸采集猪血样,加入到预先用PPV抗原处理的微孔板小孔内,进行免疫间接过氧化物酶染色试验检测PPV抗体,在2-3小时内即可观察结果。

对比试验证实比HI敏感(高7.4%),特异性更强。

就操作过程而言,该方法比HI要简单,且具有采血方式新颖、送样方便以及抗原软板可随意剪取、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等优点,但该方法中抗原的保存时间有限,因此限制了该方法的普及应用。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猪细小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操作方法(一)材料准备1.抗原:猪细小病毒浓缩抗原2.PPV阳性及阴性血清3.被检血清:自被检猪的前腔静脉血或自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

4.红细胞:按抗凝剂与血液1:4的比例心脏采集豚鼠血液,用PBS洗三次,沉积红细胞配成0.5%悬液备。

5.稀释液:用灭菌的PH7.2磷酸盐缓冲液(PBS)。

6.25%白陶土:取白陶土25克,置离心瓶中,加入适量1mol/L盐酸溶液,充分搅匀,2 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弃上清,再加1mol/L盐酸溶液,搅匀,离心,反复洗三次,沉淀白陶土,用0.15mol/L生理盐水100毫升配成25%悬液,然后用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7.2左右,高压灭菌,置4℃备用,保存期不超过半年。

7.器材:96孔U型滴定板或V型滴定板,25微升稀释棒,25微升滴管,微量振荡器,普通离心机。

(一)试验操作HA:用滴管在滴定板上从第一孔至试验所需稀释倍数孔,每孔滴加稀释液25微升于第一孔再滴加抗原25微升,用稀释棒从第一孔开始依次稀释。

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5秒,最后每孔滴加0.5%豚鼠红细胞25微升,振荡30分钟,置室1小时判定并记录结果。

HI:用滴管在滴定板上从第一孔至所需稀释倍数孔各加稀释液25微升,于第一孔滴加被检测血清25微升,然后每孔加4单位抗原25微升,振荡15秒,置4℃13小时或室温4小时,每孔加0.5%的豚鼠红细胞悬液25微升,振荡30秒,置室温1小时判定结果。

以完全抑制的最高稀释倍数做为HI价。

同时设已知阳性血清、已知阴性血清、不加抗原的被检血清及抗原、红细胞对照。

抗原对照亦即第二滴定,复核使用单位。

(二)判定标准及注意事项1.判定时先检查对照是否正确,唯有对照各孔准确方可证明操作和使用材料无误。

2.红细胞凝集现象的判定(1)红细胞均匀的平均铺于孔底者可判为“++++”。

(2)基本上与(1)相同,但边缘有下滑皱缩者为“+++”。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猪细小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影响幼年猪和生长肥大的猪。

这种病毒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造成影响,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猪细小病毒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食物传播进行传播。

幼猪和生长肥大的猪是感染猪细小病毒的高发人群。

猪细小病毒会在病毒感染的猪体内大量复制,分泌到排泄物中,通过环境传播给其他健康的猪。

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和养殖管理对预防猪细小病毒病至关重要。

二、临床症状1. 肺炎症状:猪细小病毒病毒感染后,病猪会出现肺炎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2. 腹泻:感染猪细小病毒后,病猪会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水样或黏液样,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状况。

3. 发热:病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

4. 生长缓慢:感染猪细小病毒后,病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体重增长受到影响。

三、诊断对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

临床上,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与一般肺炎和腹泻的症状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来作出准确的诊断。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毒分离、抗体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四、防控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猪场环境,保持猪场通风、干燥和清洁,减少猪细小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2. 严格管控动物流通:避免不合理的猪只流通,防止病毒通过猪只流通进行传播。

3. 防范外来病原输入:加强猪场的检疫工作,防止外来病原的输入。

4.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过度密度饲养和交叉感染,保持猪场的生物安全。

5. 接种疫苗:猪细小病毒病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病原压力。

猪细小病毒病对猪的生产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猪场的管理和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传播,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张倩;遇秀玲;翟新验;田克恭;李晓霞;董昕欣;顾小雪;曹振;邓小雨;胡冬梅;刘奇;周智【摘要】Objectiv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ing of porcine parvovirus (PPV) bybridomas cells and their monoclonal antibody. Methods Two hybridomas cells were obtain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hybridomas cells were analysed and identified by chromosome analysis, indirect ELISA, the 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 (IPMA)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FA) methods. Results Two hybridomas cells were obtained and named 2H9 and 1F9 respectively. The chromosome numbers were between 90 to 110. Titration of the hybridomas culture supernatant were 1:1 x 104, and titration of ascitic fluid were 1: 1 x 107, their subclasses were IgCl, IgM, belonging to kappa chain, and without cross-reaction with PRRSV,CSFV,PRV, PCV-1, PCV2 and JEV. Furthermore, the specific reaction of antibodies and PPV in PK-15 cells was confirmed IPMA and IFA. Conclusion Two anti-PPV hybridomas cells were acquired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confirmed .%目的制备猪细小病毒(PPV)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PPV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并获得2株杂交瘤细胞.用染色体分析对杂交瘤细胞进行鉴定,用间接ELISA、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效价测定、亚型鉴定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得到2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H9、1F9,染色体数目介于90~110之间.细胞上清效价均达1:1×10(4),腹水效价均达1:1×10(7),其亚型分别为IgG1,IgM,均为kappa链.2H9、1F9单抗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I型(PCV-1)、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乙脑病毒(JEV)等均无交叉反应.IPMA和IFA检测结果显示2H9、1F9单抗均能与接种于PK-15细胞的PPV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2株抗PPV杂交瘤细胞株,证实其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21)009【总页数】5页(P54-57,封4)【关键词】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间接免疫荧光【作者】张倩;遇秀玲;翟新验;田克恭;李晓霞;董昕欣;顾小雪;曹振;邓小雨;胡冬梅;刘奇;周智【作者单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北京市朝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18;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R332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4,2024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丁希军肇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肇庆526040摘 要 猪细小病毒病是因猪细小病毒所引发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病在规模化猪场较常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快的传播速度,对猪的健康及繁殖影响甚大。

着重对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展开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 规模猪场;细小病毒病;诊断;防控措施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4.04.0210 引言目前养猪业在畜牧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保证养猪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受到引种、环境、营养、疫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患细小病毒病的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如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公猪不育等,严重阻碍了畜牧经济的增长。

如何有效防控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成为行业工作者思考的关键问题。

1 病原学猪细小病毒病的致病原是单股DNA病毒属的细小病毒,该病毒直径为20~23nm,形态不一,有椭圆形、圆形、六角形,没有囊膜,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非常强,因此能够长期在粪便、土壤、污水中生存,即使在56℃的高温环境下依然能够存活48h,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猪细小病毒的活性及感染性均会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

当温度升高至70℃时2h就能够让病毒丧失感染性;温度升高至80℃时5min病毒即失去活性和感染力。

猪细小病毒病具备较强的抗酸性和碱性能力,在pH值3~9环境下依然可以生存。

该病毒对紫外线及甲醛蒸汽有一定的抵抗性,需要长时间方可将病毒杀死。

该病毒对氢氧化钠、漂白粉等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被其快速杀灭。

短时间胰酶处理无法降低病毒感染性,甚至会增强其感染力。

细小病毒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也非常强,即使在-20℃的环境下毒力也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1]。

2 流行特点细小病毒病可发生于任何猪,患病的母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处于妊娠期的母猪患病后可将病毒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腹中胎儿,流产母猪所产下的死胎以及胎衣、羊水等,均含有大量病毒,是重要的传染源。

猪细小病毒病发病特点及预防

猪细小病毒病发病特点及预防

猪细小病毒病发病特点及预防作者:邓翔官丁明罗尚永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21年第23期摘要:养猪场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多,病毒的危害将会严重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猪细小病毒会侵害母猪,损坏母猪的生殖系统,导致母猪不孕不育或者出现死胎流产的情况。

为保证猪的健康成长,需要做好猪细小病毒的诊治与防范工作。

该文主要论述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特点、病理变化及疾病诊断,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发病特点;病理变化;疾病诊断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3.030Characteristics of Porcine Parvovirus Disease and Its PreventionDENG Xiang1,GUAN Dingming2,LUO Shangyong3(l.Yanna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Aquatic Station,Yong'an City,Yong'an Fujian 366000,China;2.Yong'a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Yong'an Fujian 366000,China;3.Yong'an Ansha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Aquatic Station,Yong'an City,Yong'an Fujian 366000,China)Abstract:The scale and quantity of pig farm increase gradually,the harm of virus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pig farm. Porcine parvovirus can damage sows,damage their reproductive systems,and cause infertility or stillbirth in sows. To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of pigs,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Porcine Parvoviru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epidemiology,characteristics,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disease diagnosis of Porcine Parvovirus,and puts forward preventive measures.Keywords:porcine parvovirus,disease characteristics,pathological changes,disease diagnosis0引言豬细小病毒是养猪行业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会在全国不同区域出现患病情况,并且逐渐呈现出了区域性流行的特点,对于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养猪技术猪细小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

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

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

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1、患病症状这种病毒主要攻击成年猪的生殖器官及生长旺盛的细胞,如精子,对于胎盘中的仔猪主要攻击仔猪的肝、脏、肺,以及生殖器官,不但具有很强的致命性还有很高的感染性。

患有此种病毒,对于成年猪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但过了数个月之后成年猪也会发生明显的特征反应,母猪表现为不孕不育,子宫溃烂,身体不适,严重时会出现死亡。

公猪表现为性欲底下,身体不适,严重将会导致死亡。

对于胎盘中的仔猪,情况比较严重,出现流产,生出死猪、畸形胎、病猪或生理虚弱的仔猪,有些猪在生出不久就夭折,还有出现木乃伊的现象。

只有少数猪在生出之后才能免于一死,幸运存活,绝大多数猪都难逃厄运,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诊断猪患上细小病毒的可能性总会存在,为了及早发现患病猪,应该经常对猪群进行抽样检查,以防病毒在猪群内传播,造成巨大损失。

对猪细小病毒的诊断方法有很多,这里笔者就简单介绍几种经常用到的,主要有血清学诊断包括了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乳胶凝集试验。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包括了PCR检测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芯片技术。

这些技术在检测中准确率高,速度快,但是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http://442325516@ shmilydgjad@猪细小病毒的鉴定杜桂娇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摘要: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

首先发现猪细小病毒(PPV)是Mayr和Mahnel(1966)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的,认为是细胞内潜伏感染的病毒,并相继从一些正常的猪肾细胞中发现直径为22nm一23nm的病毒粒子,经核酸鉴定为DNA【2】。

PPV感染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5.8】,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流产及病弱仔猪。

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诊断方法;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PPV主要集中在淋巴组织,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大量复制,损害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化能力,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

Hallauer等(1960~1971)从43株人传代细胞系中分离出38株细小病毒,其中大部分与PPV有共同抗原关系[l]。

Cartwright和Huek(1967)【2】从猪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出PPV,首次证明了它的致病作用,通过血清学鉴定证实,所有上述分离毒株,包括从一些传代细胞系中分离的类似病毒均与PPV同属一型。

本病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其后欧美、亚洲及大洋洲很多国家均有本病的报道。

我国也报道有本病的发生,上海、北京和江苏等地也相继分离到猪细小病毒。

1、细小病毒概述1.1病原学细小病毒(PPV)是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一个成员。

PPV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为20nm,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

存在方式为完全病毒粒子和空壳病毒粒子,在氛化艳中的浮密度为1.30g/ml~1.39g/ml【3】,沉淀系数为105S。

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且与其他病毒不早现交叉反应,能使培养细胞产生病理变化(cytopathic effect CPE)【4.5】。

PPV对热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Cartwright等(1967)报道【2】:PPV在56℃ 30min加热处理时,无论病毒的传染性还是凝集红细胞的能力都无明显改变,能耐56℃48h或70℃ 2h,但在80℃经5min加热,感染性和血凝活性都丧失。

Mayr和Bachmann 等(1968)【6】研究表明:病毒在4℃极为稳定,对乙醚、氛仿等脂溶剂有抵抗力,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PPV,2%戊二醛则需要29min,3%甲醛需耍lh,甲醛蒸气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PPv。

病毒组织培养液在pH 9.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在-20℃及-70℃以下保存1年以上其感染效价和血凝性都不减弱。

PPV能凝集豚鼠、大鼠、人“O”型、猴、小白鼠、鸡和猫的红细胞,不能凝集牛、绵羊、仓鼠和猪的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红细胞最好,鸡红细胞对本病的敏感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红细胞来源的动物年龄以及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素和抑制素是否处理都是影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主要因素【7】。

1.2流行病学1.2.1传染源 PPV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除了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外,受感染的大鼠是PPV的另一个传染源。

Mengeling等(1978)【8】和Thaeker等(1981)【9】从屠宰场的怀孕母猪的子宫中取出胎儿进行PPV检测,结果发现感染PPV的母猪所产的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内排泄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

荧光抗体检查病毒主要分布于猪体内一些增生迅速的组织,如淋巴发生中心、结肠固有层、肾间质、鼻甲骨膜等。

PPV抗体阳性猪中30%~50%是带毒者。

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

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能终生带毒和排毒。

被感染公猪的精细胞、精囊、附睾和副性腺都可分离出病毒,配种时易传染给母猪。

1.2.2传播途径 PPV主要发生于春,夏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后的一段时间。

PPV除经过胎盘感染和交配、人工授精感染外,公猪、育肥猪、母猪主要是被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感染PPV的母猪所产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

在本病发生后的猪场.能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断出现生殖失败。

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猪在感染PPV 1~6天后可产生病毒血症,1周~2周后通过粪便排出造成环境污染。

7天~9天后可测出HI抗体,21天内抗体滴度可达1:15000,且能持续数年。

Mengelinsh和Paul等(1984)【10】报道:污染的猪舍,在病猪移出后空圈4个半月,经一般方法清扫,当再放入易感猪时仍可被感染。

1.2.3易感动物猪是PPV已知的唯一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可感染。

据报道,在牛、绵羊、猫、豚鼠、小鼠和大鼠的血清中也存在特异性抗体,来自病猪场的鼠类,其抗体阳性率高于阴性猪场的鼠类【11】。

1.3发病机理猪细小病毒感染母猪后,能紧紧吸附在母猪受精卵细胞透明带的外表面,同时部分猪细小病毒能穿过透明带进入卵细胞。

感染1~6d后可产生病毒血症,1~2周后随粪便排出病毒。

猪细小病毒还能使母猪的黄体发生萎缩,使之失去正常抑制排卵和分泌孕酮的功能,危及母猪体内的胎儿,造成流产、死产或产木乃伊胎和恢复发情周期。

一般认为母猪妊娠70 d内感染猪细小病毒会造成胎儿死亡,胚胎被重吸收和木乃伊化,死亡率可高达80 ~100%,但妊娠后期的胎儿已具有抵抗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能力,因此妊娠70 d后感染猪细小病毒,胎儿不会死亡,但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有些具有免疫耐受的仔猪可能终生带毒和排毒。

1.4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官(尤其是淋巴组织)中均能发现病毒的存在。

母猪在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不同症状。

在怀孕30~50d内感染时,主要产木乃伊胎。

怀孕50~6Od感染时多产死胎。

怀孕70 d感染母猪常出现流产症状。

母猪在怀孕中后期受感染后也可发生经经胎盘的感染,但此时胎儿具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常能在子宫内存活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在怀孕70d后,大多数胎儿能对病毒感染产生有意义的免疫应答而存活,但这些仔猪常带有抗体和病毒【2.12】。

当怀孕早期胚胎受感染时,病毒在子宫内传播可能较不常见,因为胚胎死亡后可被母体迅速吸收【13.14】而有效地清除了子宫内的传染源。

此外,本病还可引起仔猪瘦小体弱,一部分仔猪有腹泻、皮炎等表现;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症状个别母猪体温升高,后躯不灵活。

对公猪的精子活力和性欲没有明显影响。

1.5病理变化病理学变化主要取决于在妊娠胎儿感染病毒的不同阶段。

胎儿没有免疫力之前感染PPV,眼观病变为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度炎症,胎盘不完全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

感染胎儿还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组织学病变为母猪的妊娠黄体萎缩,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或弥散性单核细胞浸润。

感染胎儿死亡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

胎儿对PPV具有免疫反应能力后再受到感染时,不产生病变。

镜检观察,可出现内皮细胞肥大和单核细胞浸润等病变。

受感染的死胎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脑脊上可见到脑膜炎的病变,以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少量浆细胞增生形成血管套为特征的变化,是其最重要的病理变化。

2、诊断方法当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及病弱仔猪【15.16】等情况而母猪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其他证据可认为是一种传染病时,应考虑到猪细小病毒病的可能性。

本病的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验。

2.1病毒的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鉴定【17】是最早应用PPV抗原检测的技术。

一般选用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儿(长度小于16cm)的内脏作为病毒分离材料。

目前用荧光抗体技术来检验细胞培养物中是否分离到病毒。

但大于70d的死胎、木乃伊胎和新生仔猪不宜送检。

因此时它们的组织内已存在病毒抗体。

从而干扰病毒的分离,影响检测结果。

2.2 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该方法是检测PPV较为经典的方法。

HA可用于检查组织提取物中的病毒抗原,而HI试验用于感染后的抗体检查,HI试验只能证明有PPV感染,但不能证明是否新近感染。

通过检查双份血清可证明是否新近感染。

该方法虽能快速、大量的诊断。

但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

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2.3 血清中和试验(SN) SN是最经典、传统的血清学方法,用于检测中和抗体,它特异、敏感。

其原理是利用被检血清的抗体中和PPV,然后根据培养细胞的病变情况来计算血清抗体的滴度此方法HI敏感。

但操作比较复杂,在低剂量时并不引起细胞病变。

从而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快速、简便、敏感。

李斐等将含猪PPV VP2【18】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形成重组质粒PET—VP2,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以纯化的表达产物为抗原。

初步建立PP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

Qing L等为了区分PPV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的猪只。

建立一种通过检测NS1非结构蛋白的 ELISA方法。

血清检测表明,那些自然感染猪群的血清能与建立的NS1-ELISA 很好的反应,而那些来源于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的猪群的血清并不能与建立的NS1-ELISA起反应。

建立的ELISA方法能很好的区分PPV野毒感染与灭活疫苗接种病毒。

2.5 乳胶凝集试验(LAT) LAT是用聚苯乙烯乳胶颗粒致敏PPV抗原来检测血清。

LAT与HI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临床上的现场检测。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所检测的抗体主要是IgM,因此只能用于疾病的定性诊断。

不能进行血清抗体滴度的监测。

2.6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该方法可直接镜检胎儿组织冰冻切片。

也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病毒抗原也可以在病毒培养过程中,检查接种病毒的单层细胞,较HI敏感,是一种特异性强、检出率高且快速的诊断方法。

但是用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测组织病料中的PPV抗原时,因病毒粒子小,检出率较低。

为提高检出率,用猪PPV高免血清与胎儿组织中PPV抗原形成特异的反应。

再加兔抗猪IgG荧光抗体,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19】。

2.7 PCR检测技术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方便,适合于大量样品的检测。

Wilhelm S等利用SYBR Green标记建立起检测PPV的实时定量PCR,该方法通过扩增 VP2基因并以猪的c-myc基因为标准,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实验表明【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