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的鉴定

猪细小病毒的鉴定
猪细小病毒的鉴定

文献综述http://442325516@https://www.360docs.net/doc/738322393.html, shmilydgjad@https://www.360docs.net/doc/738322393.html,

猪细小病毒的鉴定

杜桂娇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首先发现猪细小病毒(PPV)是Mayr和Mahnel(1966)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的,认为是细胞内潜伏感染的病毒,并相继从一些正常的猪肾细胞中发现直径为22nm一23nm的病毒粒子,经核酸鉴定为DNA【2】。PPV感染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5.8】,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诊断方法;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PPV主要集中在淋巴组织,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大量复制,损害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化能力,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Hallauer等(1960~1971)从43株人传代细胞系中分离出38株细小病毒,其中大部分与PPV有共同抗原关系[l]。 Cartwright和Huek(1967)【2】从猪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出PPV,首次证明了它的致病作用,通过血清学鉴定证实,所有上述分离毒株,包括从一些传代细胞系中分离的类似病毒均与PPV同属一型。本病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其后欧美、亚洲及大洋洲很多国家均有本病的报道。我国也报道有本病的发生,上海、北京和江苏等地也相继分离到猪细小病毒。

1、细小病毒概述

1.1病原学细小病毒(PPV)是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一个成员。PPV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为20nm,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存在方式为完全病毒粒子和空壳病毒粒子,在氛化艳中的浮密度为1.30g/ml~1.39g/ml【3】,沉淀系数为105S。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且与其他病毒不早现交叉反应,能使培养细胞产生病理变化(cytopathic effect CPE)【4.5】。

PPV对热具有强大的抵抗力。Cartwright等(1967)报道【2】:PPV在56℃ 30min

加热处理时,无论病毒的传染性还是凝集红细胞的能力都无明显改变,能耐56℃48h或70℃ 2h,但在80℃经5min加热,感染性和血凝活性都丧失。Mayr和Bachmann 等(1968)【6】研究表明:病毒在4℃极为稳定,对乙醚、氛仿等脂溶剂有抵抗力,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PPV,2%戊二醛则需要29min,3%甲醛需耍lh,甲醛蒸气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PPv。病毒组织培养液在pH 9.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在-20℃及-70℃以下保存1年以上其感染效价和血凝性都不减弱。

PPV能凝集豚鼠、大鼠、人“O”型、猴、小白鼠、鸡和猫的红细胞,不能凝集牛、绵羊、仓鼠和猪的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红细胞最好,鸡红细胞对本病的敏感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红细胞来源的动物年龄以及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素和抑制素是否处理都是影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主要因素【7】。

1.2流行病学

1.2.1传染源 PPV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了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外,受感染的大鼠是PPV的另一个传染源。Mengeling等(1978)【8】和Thaeker等(1981)【9】从屠宰场的怀孕母猪的子宫中取出胎儿进行PPV检测,结果发现感染PPV的母猪所产的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内排泄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荧光抗体检查病毒主要分布于猪体内一些增生迅速的组织,如淋巴发生中心、结肠固有层、肾间质、鼻甲骨膜等。PPV抗体阳性猪中30%~50%是带毒者。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能终生带毒和排毒。被感染公猪的精细胞、精囊、附睾和副性腺都可分离出病毒,配种时易传染给母猪。

1.2.2传播途径 PPV主要发生于春,夏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后的一段时间。PPV除经过胎盘感染和交配、人工授精感染外,公猪、育肥猪、母猪主要是被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感染PPV的母猪所产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在本病发生后的猪场.能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断出现生殖失败。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猪在感染PPV 1~6天后可产生病毒血症,1周~2周后通过粪便排出造成环境污染。7天~9天后可测出HI抗体,21天内抗体滴度可达1:15000,且能持续数年。Mengelinsh和Paul等(1984)【10】报道:污染的猪舍,在病猪移出后空圈4个半月,经一般方法清扫,当再放入易感猪时仍可被感染。

1.2.3易感动物猪是PPV已知的唯一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可感染。据报道,在牛、绵羊、猫、豚鼠、小鼠和大鼠的血清中也存在特异性抗体,来自病猪场的鼠类,其抗体阳性率高于阴性猪场的鼠类【11】。

1.3发病机理猪细小病毒感染母猪后,能紧紧吸附在母猪受精卵细胞透明带的外表面,同时部分猪细小病毒能穿过透明带进入卵细胞。感染1~6d后可产生病毒血症,1~2周后随粪便排出病毒。猪细小病毒还能使母猪的黄体发生萎缩,使之失去正常抑制排卵和分泌孕酮的功能,危及母猪体内的胎儿,造成流产、死产或产木乃伊胎和恢复发情周期。一般认为母猪妊娠70 d内感染猪细小病毒会造成胎儿死亡,胚胎被重吸收和木乃伊化,死亡率可高达80 ~100%,但妊娠后期的胎儿已具有抵抗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能力,因此妊娠70 d后感染猪细小病毒,胎儿不会死亡,但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有些具有免疫耐受的仔猪可能终生带毒和排毒。

1.4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官(尤其是淋巴组织)中均能发现病毒的存在。母猪在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不同症状。在怀孕30~50d内感染时,主要产木乃伊胎。怀孕50~6Od感染时多产死胎。怀孕70 d感染母猪常出现流产症状。母猪在怀孕中后期受感染后也可发生经经胎盘的感染,但此时胎儿具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常能在子宫内存活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在怀孕70d后,大多数胎儿能对病毒感染产生有意义的免疫应答而存活,但这些仔猪常带有抗体和病毒【

2.12】。当怀孕早期胚胎受感染时,病毒在子宫内传播可能较不常见,因为胚胎死亡后可被母体迅速吸收【1

3.14】而有效地清除了子宫内的传染源。

此外,本病还可引起仔猪瘦小体弱,一部分仔猪有腹泻、皮炎等表现;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症状个别母猪体温升高,后躯不灵活。对公猪的精子活力和性欲没有明显影响。

1.5病理变化病理学变化主要取决于在妊娠胎儿感染病毒的不同阶段。胎儿没有免疫力之前感染PPV,眼观病变为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度炎症,胎盘不完全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感染胎儿还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组织学病变为母猪的妊娠黄体萎缩,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或弥散性单核细胞浸润。感染胎儿死亡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胎儿对PPV具有免疫反应能力后再受到感染时,不

产生病变。镜检观察,可出现内皮细胞肥大和单核细胞浸润等病变。受感染的死胎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脑脊上可见到脑膜炎的病变,以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少量浆细胞增生形成血管套为特征的变化,是其最重要的病理变化。

2、诊断方法

当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及病弱仔猪【15.16】等情况而母猪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其他证据可认为是一种传染病时,应考虑到猪细小病毒病的可能性。本病的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验。

2.1病毒的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鉴定【17】是最早应用PPV抗原检测的技术。一般选用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儿(长度小于16cm)的内脏作为病毒分离材料。目前用荧光抗体技术来检验细胞培养物中是否分离到病毒。但大于70d的死胎、木乃伊胎和新生仔猪不宜送检。因此时它们的组织内已存在病毒抗体。从而干扰病毒的分离,影响检测结果。

2.2 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该方法是检测PPV较为经典的方法。HA可用于检查组织提取物中的病毒抗原,而HI试验用于感染后的抗体检查,HI试验只能证明有PPV感染,但不能证明是否新近感染。通过检查双份血清可证明是否新近感染。该方法虽能快速、大量的诊断。但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2.3 血清中和试验(SN) SN是最经典、传统的血清学方法,用于检测中和抗体,它特异、敏感。其原理是利用被检血清的抗体中和PPV,然后根据培养细胞的病变情况来计算血清抗体的滴度此方法HI敏感。但操作比较复杂,在低剂量时并不引起细胞病变。从而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快速、简便、敏感。李斐等将含猪PPV VP2【18】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形成重组质粒PET—VP2,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以纯化的表达产物为抗原。初步建立PP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Qing L等为了区分PPV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的猪只。建立一种通过检测NS1非结构蛋白的 ELISA方法。血清检测表明,那些自然感染猪群的血清能与建立的NS1-ELISA 很好的反应,而那些来源于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的猪群的血清并不能与建立的NS1-ELISA起反应。建立的ELISA方法能很好的区分PPV野毒感染与灭活疫苗接种病毒。

2.5 乳胶凝集试验(LAT) LAT是用聚苯乙烯乳胶颗粒致敏PPV抗原来检测血清。

LAT与HI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临床上的现场检测。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所检测的抗体主要是IgM,因此只能用于疾病的定性诊断。不能进行血清抗体滴度的监测。

2.6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该方法可直接镜检胎儿组织冰冻切片。也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病毒抗原也可以在病毒培养过程中,检查接种病毒的单层细胞,较HI敏感,是一种特异性强、检出率高且快速的诊断方法。但是用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测组织病料中的PPV抗原时,因病毒粒子小,检出率较低。为提高检出率,用猪PPV高免血清与胎儿组织中PPV抗原形成特异的反应。再加兔抗猪IgG荧光抗体,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19】。

2.7 PCR检测技术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方便,适合于大量样品的检测。Wilhelm S等利用SYBR Green标记建立起检测PPV的实时定量PCR,该方法通过扩增 VP2基因并以猪的c-myc基因为标准,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实验表明【20】。虽然PCR方法快速、敏感,但是由于PPV的广泛存在以及猪体感染病毒后长期带毒的现象。很难通过PCR检测区别自然感染和疫苗株。

2.7 核酸探针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近20年来应用较多的诊断技术。候喜林等、白红光等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用于诊断PPV。两种标记探针对PPV的最低检测量都达到了 pg 级,同时也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能够用于PPV的病原体诊断。Kim J等报道,用不同标记的PCV-2和PPV探针,同时检测患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实验接种猪的淋巴结及脾等组织,不仅可以同时诊断两种病原体。而且可进一步了解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3、预防与治疗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种猪场应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发病猪以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缓解症状为治疗原则,控制本病发生。

3.1 对发病猪可采取以下防制方案。猪用转移因子l毫升/50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 1次;金芪毒克(黄芪多糖)l00克拌匀200千克饲料投喂或让其自由采食,连用 3—5天。猪基因工程干扰素特福(猪用转移因子)2毫升/40千克体重,圆兰红(黄芪多糖)0.2毫升/千克,分别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特福2毫升/40千克体重,排疫肽2毫升/50千克,分别肌肉注射。每天1次,金组方(金丝桃素 )100

克拌匀饲料200千克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

3.2 种猪场应根据当地情况。定期监测猪细小病毒病的抗体水平,确定猪群免疫力和野毒感染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开展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预防免疫接种。一般可采取初产母猪配种前3~4周首免,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经产母猪每次产前3~4周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的免疫程序,常年进行免疫预防注射,提高种猪免疫抗体水平。使种猪获得坚强免疫力,杜绝该病传播。

3.3 在流行本病区。初产母猪应做好HI的监测抗体工作,抗体滴度大于1:80的母猪进行配种。也可推迟母猪在9月龄后配种(母源抗体可持l4—24周 ),使母源抗体已消失。通过人工主动免疫产生免疫力。防止初产母猪被感染。同时要坚持自繁自养。培育本场的良种种猪。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营养全面均衡的饲粮。培育仔猪尽早建立起独立生活习性,提高仔猪抵抗疫病侵袭能力。

4、我国猪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PPV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学、理化性质、防制措施等方面。迄今为止。基本搞清了PPV基因组的一级结构转录图谱和翻译图谱,但仍然有许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本病的诊断方法的研究,由于PPV具有长期带毒的特点,经常发生低剂量持续感染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敏感性好、特异性强、快速方便的检测方法。许多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与其它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在猪群中已经相当的普遍,要想根除本病,需要制定更为科学的防治方法。近年来,PPV感染呈扩大上升的趋势,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作为一个养猪大国,对PPV研究还不够,特别是国内关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这不仅对养猪业是严峻的考验,也给兽医科技工作者提出了紧迫和重大的课题。因此,猪细小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殷震,刘景华主编,动物病毒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148-1150.

[2]Cartwrights S F,Huck R A.Virues isolated in association with herd,

inifenility,abortions and stillbirths in Pigs[J].VetRec,1967,81:196-197.

[3]Molitor T W,Joo H S,Collett M S.poreine parvovirus 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and Antigenic ProPerties of viron PolyPePtidcs[J].J Virol,

1983,45(2):842一854.

[4]Cartwright S F,Lucas M,Huek R A.A small haemagglutinating Poreine DNA

virus.Isolation and ProPerties[J].J ComP.Pathol.1969,79,371-377. [5]Johnson R H,Donaldson-Wood C R ,Joo H S,et al.Observations on the

epidemiology of porcine Parvovirus[J].Aust.Vet.J.1976,52(2):80一84.

[6]MayrA,Baehmann P A,Sieg1 G,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 small Porcine

DNA virus[J].Arch.ges.Virusforsch.1968,25:38-51.

[7] 王在时.猪细小病毒病及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1990,16(5):44一46.

[8]Mengeling W L,Cutlip R C.Pathogenesis of in utero infeetion:exPerimental

infeetion of five-week-old porcine fetuses with porcine parvovirus[J]. A m.J.Vet.Res.1975,36(8):1173一1177.

[9]Thaeker B J,Sauber T E Leman A https://www.360docs.net/doc/738322393.html,Parison of antibody titers to porcine

Parvovirus in serum andovarian follicular fluid[J].Am.J.Vet.Res.1981,

42 (3):532.

[10]Mengeling W L,Pejsak Z,Paul P S.Biological assay of attenuated strain

NADL-2 and Virulent strain NADL-8 of Porcine parvovirus [J]. Am. J. vet.

Res. 1984,45(11):2403一2407.

[11]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09-211.

[12]Mongeling W L,Paul P S.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gilts exposed to

Porcine Parvovirus at 56 or 70 days of gestation[J].Am.J.Vet.Res.1981,

42 (12):2074-2076.

[13]Mengeling W L. 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In; Leman,A.D.(Ed),

Disease of swine[J].6th.Edn.lowa State Press,PP.1986,411一424. [14]Joo H S,Donaldson-Wood C R,Johnson R H.observation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J.Arch.Virol.1976,51(1

一2):123一129.

[15]Mengeling W L.Prevalence of Porcine Parvovirus-induced

reproductive failure:an abattoir study[J].J.Am.Vet.Med.Assoc.1978,172,1291-1294.

[16] Den S.Parvovirus-like particle associated with diarrhea in unweaned

piglets.Can[J]https://www.360docs.net/doc/738322393.html,p.Med,1985,49,343-345.

[17]乌仔捷.秋季初产母猪死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J].农业科学学报,1985,

2;63-69.

[18]李文刚,甘孟侯,郭玉璞,等.猪细小病毒(PPv)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里第九次学术

研讨会论文集,2001,上;479-483.

[19] 董齐,韩孝成,王润芝.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快速检测猪细小病毒抗原

[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9,21(l):56-59.

[20]李文刚,甘孟侯.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猪细小病毒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

1996,22(8):3-5.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PPV)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繁殖机能障碍性疾病。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及健康仔猪,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的其它症状。目前本病在世界各地猪群中普遍存在,在大多数养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我国80年代中后期频繁从国外引种,使 该病在我国迅速传播。目前已在我国各地猪群广泛分布存在,特别是集约化猪场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据抗体检测统计:猪场阳性率为100%,种猪群阳性率为27.7%~82.2%,严重危害养猪生产发展。由于许多规模化猪场有本病的存在,应该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防制。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该病毒的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为20面体对称,无囊膜,直径为18~24纳米,基因为单股DNA。病毒具有血凝特性,能凝集豚鼠、恒河猴、小白鼠、猫、鸡和人O型血的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红细胞的血凝性最好;在培养细胞的细胞核中可产生核内包涵体。据报道,PPV毒株有强弱之分,强毒株(例如NADL-8毒株)感染母猪后可导致病毒血症,并通过胎盘垂直感染,引起胎儿死亡;弱毒株(例如NADL-2毒株)感染怀孕母猪后不能经胎盘感染胎儿,而被用作弱毒疫苗株。

本病毒对热、酸、碱及消毒药的抵抗力均较强,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在56℃恒温48h,病毒的传染性和凝集红细胞能力均无明显的改变。70℃经2h处理后仍不失感染力,在80℃经5min加热才可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和感染性。在空圈内可持续存在20周。本病毒能凝集豚鼠、大鼠、小鼠、鸡、鹅、猫、猴和人O型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的红细胞最好。0.5%漂白粉、2%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病毒。 2 流行病学 该病最早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可感染。据报道,在一些家禽和试验动物(例如牛、绵羊、猫、豚鼠、小白鼠和大白鼠等)血清中也存在有本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来自病猪场的鼠类,其抗体的阳性率也比阴性猪场的鼠类为高。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急性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病毒;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终生带毒;被感染的公猪,其精细胞、精索、附睾和副性腺均含有病毒,在其配种时很易传染给易感母猪,常引起本病的扩大传播。

猪圆环病毒的七大主要症状

猪圆环病毒的七大主要症状 我们相信科学指导生产,我们相信数据客观真实,我们相信改变才能突破提高。 圆环病毒的代表性疾病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断奶猪和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猪腹泻综合征以及仔猪的中枢系统疾病。 由于圆环病毒能破坏猪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因而本病常与蓝耳病、细小病毒、伪狂犬、及猪副嗜血杆菌、气喘病、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或继发。 猪圆环病毒病是以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圆环病毒对免疫器官有严重的侵害性,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免疫的高度抑制。通俗的讲,圆环病毒可以是疫苗免疫失效,机体免疫力减弱或消失。圆环病毒的代表性疾病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断奶猪和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猪腹泻综合征以及仔猪的中枢系统疾病。 一、PIDS(猪免疫缺陷综合症) 1:猪机体抵抗力降低,更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这也是圆环病毒与猪的许多疾病混合感染有关的原因。 2:对减弱疫苗或低致病性微生物可以引起发病。 3:疫苗接种不产生免疫应答。 4:重复发病对治疗无应答性。 二、PMWS(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最常见的是猪只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这也是诊断PMWS所必需的临床依据,其他症状有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咳嗽为特征。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发病率一般很低而病死率都很高。 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断奶后2~3周的仔猪(40~70日龄)。实行早期隔离断奶的猪场,仔猪也有该病的发生,病毒可随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经消化道传播或者可能经胎盘垂直传染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定;呈地方性流行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但急性爆发时,发病率可达50%,病死率高达20%~30%。如果该病与猪细小病毒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时,仔猪的死亡率会更高。 三、PRDC(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 猪细小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操作方法 (一)材料准备 1.抗原:猪细小病毒浓缩抗原 2.PPV阳性及阴性血清 3.被检血清:自被检猪的前腔静脉血或自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 4.红细胞:按抗凝剂与血液1:4的比例心脏采集豚鼠血液,用PBS洗三次,沉积红细胞配成0.5%悬液备。 5.稀释液:用灭菌的PH7.2磷酸盐缓冲液(PBS)。 6.25%白陶土:取白陶土25克,置离心瓶中,加入适量1mol/L盐酸溶液,充分搅匀,2 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弃上清,再加1mol/L盐酸溶液,搅匀,离心,反复洗三次,沉淀白陶土,用0.15mol/L生理盐水100毫升配成25%悬液,然后用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7.2左右,高压灭菌,置4℃备用,保存期不超过半年。 7.器材:96孔U型滴定板或V型滴定板,25微升稀释棒,25微升滴管,微量振荡器,普通离心机。 (一)试验操作 HA:用滴管在滴定板上从第一孔至试验所需稀释倍数孔,每孔滴加稀释液25微升于第一孔再滴加抗原25微升,用稀释棒从第一孔开始依次稀释。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5秒,最后每孔滴加0.5%豚鼠红细胞25微升,振荡30分钟,置室1小时判定并记录结果。 HI:用滴管在滴定板上从第一孔至所需稀释倍数孔各加稀释液25微升,于第一孔滴加被检测血清25微升,然后每孔加4单位抗原25微升,振荡15秒,置4℃13小时或室温4小时,每孔加0.5%的豚鼠红细胞悬液25微升,振荡30秒,置室温1小时判定结果。以完全抑制的最高稀释倍数做为HI价。同时设已知阳性血清、已知阴性血清、不加抗原的被检血清及抗原、红细胞对照。抗原对照亦即第二滴定,复核使用单位。 (二)判定标准及注意事项 1.判定时先检查对照是否正确,唯有对照各孔准确方可证明操作和使用材料无误。 2.红细胞凝集现象的判定 (1)红细胞均匀的平均铺于孔底者可判为“++++”。 (2)基本上与(1)相同,但边缘有下滑皱缩者为“+++”。 (3)红细胞于孔底形成环状或成团,四周有小凝集块者为“++”。 (4)红细胞于孔底形成团块,但边缘不整齐或有少量小块者为“+”。 (5)红细胞于孔底形成小团块,边缘整齐光滑,稀释液清亮者为“—”。“++”以上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做为HA价。 3.凝集抑制:本试验红细胞集中于孔底呈团块状,边缘光滑整齐为阳性,以“—”表示,说明抗原凝集红细胞的特性已被抑制,反之红细胞呈“++”以上凝集现象者判为阴性。 1.凝集抑制价:以被检血清最大稀释倍数能抑制红细胞凝集者为该血清抑制

猪圆环病毒病症状有哪些

猪圆环病毒病症状有哪些 猪圆环病毒病主要侵害5-16周龄的仔猪,引起仔猪渐进性消瘦、呼吸急促或困难、腹泻、贫血、皮肤苍白和全身淋巴结肿大,导致断奶后与生长期的猪生长迟缓及高死淘率,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圆环病毒病症状有哪些。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l)断奶后仔猪的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6-16周断奶仔猪表现为发育不良消瘦、皮肤苍白、肌肉衰弱无力、呼吸系统多发性炎症、呼吸困难、腹泻、贫血、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蓝色的皮下出血点,特别是最后一对乳头呈淡蓝色。有些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角弓反张、四肢划动,最后因衰竭死亡。 (2)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主要表现体温微高至正常,主要从后肢和臀部开始出现中央为黑紫色,边缘呈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于皮肤表面,呈斑块状黑色痂皮,并逐步向前躯蔓延,如无继发感染,一般死亡率在15%以下。 (3)仔猪先天震颤症(ct):主要表现出生仔猪全身骨骼肌肉痉挛性收缩,头部、肋部四肢震颤,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吮吸不住乳头,因仔猪吃奶不足表现昏睡、低血糖症,最后衰竭而死。要与缺硒、猪伪狂犬病,单纯的由于母猪无乳综合征引起的初生仔猪低血糖症,以及猪瘟感染相区别。 猪圆环病毒的剖检

(1)pmws:猪尸体消瘦,有不同程度贫血和黄疸,全身淋巴结肿大4-5倍,切面呈苍白色,可见间质性肺炎、肺门淋巴出血肿大、支气管黏脓性炎症引起的肺部表面散在隆起的胶状硬块。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及支气管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切面结构致密、灰白色或见出血。 (2)pdns:除确皮肤表现外,双侧肾肿大到原来3-4倍,颜色苍白,表面有出血点,切面多汁并伴有灰白色坏死灶。脾肿大、肝脏呈橘黄色外观,心脏肥大。肺脏呈弥漫性或局灶性间质性肺炎病变,病变部变硬,呈灰红色或灰白色。 (3)繁殖障碍:检验可见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胸腹腔积水,心脏扩大成苍白色。肾脏肿大,色变淡,表面或切面皮质部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点(白斑肾)。 猪圆环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1)本病确诊须进行病毒的分离,证明病原的存在,也可以用血清学方法诊断。 (2)实验室诊断通常取发病猪肺、脾、淋巴结和肾等病理组织样品,制成组织悬液接种于pk-15细胞,分离纯化病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3)常用的病原学诊断程序。采集剖检所见典型的病料,可直接采用pcr方法或原位杂交技术(ish)进行快速诊断。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将被用来确定组织或器官中的病毒或核酸。采集剖检所见典型的病料,

母猪细小病毒怎么治

母猪一旦患上细小病毒病,几乎百分之百会导致母猪产下死胎,其它的症状可能会包括有仔猪畸形和干胎,母猪难配种等。 许多母猪场母猪表现正常,但是配种配不上可能就是因为猪细小病毒的预防没有做好。产生干胎的原因是因为,母猪如果患有细小病毒病,在怀孕的早期,胎儿就会死亡,但是无法立即排出,所以母猪自身免疫排斥,钙化的结果。 另外,细小病毒的传染也是十分的厉害,主要原因是因为细小病毒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高温可以杀死大部分的细菌和病毒,但是猪细小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细小病毒处于56℃48小时或处于70℃2小时,细小病毒仍然具有感染性,只有在80℃高温下,才能

抑制住病毒的活性。同时猪细小病毒对酸碱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在pH3.0~9.0之间稳定,能抵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这些消毒剂几乎对猪细小病毒完全没有效果。2%戊二醛需要20分钟才能一直活性,甲醛蒸气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该病毒。短时间胰酶处理对病毒悬液感染性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能提高其感染效价。在pH9.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能保存一年以上毒力不会下降。 细小病毒的传染源和发病都比较隐蔽,如果没有专业的经验,难以发现。各个年龄段的猪和不同性别的猪,不同品种的猪,甚至野猪都可以携带细小病毒,进行传染。但是最终表现出症状的,却是在配种的母猪和怀孕的母猪身上。比如母猪难配种,母猪易流产。病变主要在胎儿,可见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猪群暴发此病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猪细小病毒的鉴定

文献综述http://442325516@https://www.360docs.net/doc/738322393.html, shmilydgjad@https://www.360docs.net/doc/738322393.html, 猪细小病毒的鉴定 杜桂娇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首先发现猪细小病毒(PPV)是Mayr和Mahnel(1966)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的,认为是细胞内潜伏感染的病毒,并相继从一些正常的猪肾细胞中发现直径为22nm一23nm的病毒粒子,经核酸鉴定为DNA【2】。PPV感染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5.8】,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诊断方法;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PPV主要集中在淋巴组织,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大量复制,损害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化能力,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Hallauer等(1960~1971)从43株人传代细胞系中分离出38株细小病毒,其中大部分与PPV有共同抗原关系[l]。 Cartwright和Huek(1967)【2】从猪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出PPV,首次证明了它的致病作用,通过血清学鉴定证实,所有上述分离毒株,包括从一些传代细胞系中分离的类似病毒均与PPV同属一型。本病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其后欧美、亚洲及大洋洲很多国家均有本病的报道。我国也报道有本病的发生,上海、北京和江苏等地也相继分离到猪细小病毒。 1、细小病毒概述 1.1病原学细小病毒(PPV)是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一个成员。PPV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为20nm,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存在方式为完全病毒粒子和空壳病毒粒子,在氛化艳中的浮密度为1.30g/ml~1.39g/ml【3】,沉淀系数为105S。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且与其他病毒不早现交叉反应,能使培养细胞产生病理变化(cytopathic effect CPE)【4.5】。 PPV对热具有强大的抵抗力。Cartwright等(1967)报道【2】:PPV在56℃ 30min

2021年猪圆环病毒的七大主要症状

猪圆环病毒的七大主要症状 欧阳光明(2021.03.07) 我们相信科学指导生产,我们相信数据客观真实,我们相信改变才能突破提高。 圆环病毒的代表性疾病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断奶猪和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猪腹泻综合征以及仔猪的中枢系统疾病。 由于圆环病毒能破坏猪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因而本病常与蓝耳病、细小病毒、伪狂犬、及猪副嗜血杆菌、气喘病、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或继发。 猪圆环病毒病是以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圆环病毒对免疫器官有严重的侵害性,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免疫的高度抑制。通俗的讲,圆环病毒可以是疫苗免疫失效,机体免疫力减弱或消失。圆环病毒的代表性疾病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断奶猪和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猪腹泻综合征以及仔猪的中枢系统疾病。 一、PIDS(猪免疫缺陷综合症) 1:猪机体抵抗力降低,更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这也是圆环病毒与猪的许多疾病混合感染有关的原因。

2:对减弱疫苗或低致病性微生物可以引起发病。 3:疫苗接种不产生免疫应答。 4:重复发病对治疗无应答性。 二、PMWS(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最常见的是猪只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这也是诊断PMWS 所必需的临床依据,其他症状有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咳嗽为特征。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发病率一般很低而病死率都很高。 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断奶后2~3周的仔猪(40~70日龄)。实行早期隔离断奶的猪场,仔猪也有该病的发生,病毒可随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经消化道传播或者可能经胎盘垂直传染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定;呈地方性流行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但急性爆发时,发病率可达50%,病死率高达20%~30%。如果该病与猪细小病毒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时,仔猪的死亡率会更高。 三、PRDC(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指育肥猪的顽固性肺炎,难以根治,极易反复,最后因肺衰竭继发其他感染而死。一般情况下是以圆环病毒为主,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继发感染的呼吸道严重疾病。死亡率可达20%以上。

国内猪细小病毒疫苗及免疫程序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第8期国内猪细小病毒疫苗及免疫程序 尹子静 (山西省吕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吕梁033000)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 )为DNA 病毒,可以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尤其以产木乃伊胎为主,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除流产之外的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血清反应阴性的母猪主要在妊娠的前半期经口鼻感染病毒,结果免疫机能不全的胎儿经胎盘受到感染,从而导致疾病。猪细小病毒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在已报道的猪群中呈地方流行性,该病毒还可以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猪伪狂犬病毒(PRV)等许多病毒发生混合感染;同时还可以与附红细胞体原虫、沙门氏菌和大肠杆 菌等某些细菌、 寄生虫发生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导致疾病更加难以控制,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 疫苗免疫是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主要手段。 1猪细小病毒疫苗的分类 猪细小病毒的防治主要以免疫预防为主。由于PPV 血清型单一及其高免疫原性,使得疫苗接种成为控制PPV 感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用于防治猪细小病毒的疫苗主要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使用最为广泛,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猪细小病毒的新型疫苗正在研究与开发之中。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活病毒载体疫苗、基因疫苗等。 1.1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又称死苗,是将病原体经理化方法灭活后,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疫苗。灭活疫苗具有安全性好,诱导产生抗体时间长,不需要低 温保存等优点。但是灭活疫苗产生抗体慢, 不能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抗体水平相对活疫苗较低,需重 摘要:猪细小病毒(PPV )可以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控制该疾病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 疫苗免疫。本文概述了猪细小病毒的基本概况,并对国内市场上生产的PPV 疫苗、种类及免疫程序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疫苗;免疫程序 DOI:10.3969/J.ISSN .1671-6027.2011.08.008专论与综述 7.2注意霉变饲料对猪体免疫造成的侵害诱因,应 长期在饲料中添加除霉剂。 7.3预防免疫,用灭活菌苗按说明免疫母猪,对本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7.4每月在饲料中添加上述敏感药物,按预防量连 用5~7d 。 我们相信如果养殖户对该病有了充分的了解,严格按照科学的饲喂方式进行科学养殖,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场所造成的损失将会大大降低,养殖户们将会得到更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容国允,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08(9):24-25. [2]谭干郊.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对策[J].广西畜牧兽 医,2009(4):227-229.[3]吴位珩,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检测与防治研究进展[J].贵州畜牧兽医,2010(3):10-12.[4]林美芳.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其综合防治[J].福建畜 牧兽医,2006(5):31-32. [5]郑太荣,等.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 治[J].中国畜禽种业,2009(2):113-115. [6]李文兰.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2):10-12. [7]王勇.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 诊断和防治防治[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9(6):88-89.[8]陈建明,等.浅析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治[J].养殖与饲料, 2008(7):44-45. [9]孔德江,等.一起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与体 会[J].中国动物检疫,2009(6):59-60. !!!!!!!!!!!!!!!!!!!!!!!!!!!!!!!!!!!!!!!!!!!!!18

猪圆环病毒病临床症状

猪圆环病毒病临床症状 近几年本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本病以皮肤苍白、腹泻、呼吸困难、渐进性消瘦为特征。经过几年对本病的诊断,笔者积累了一些临床症状的观察和剖检变化的经验,报告如下: 临床症状:圆环病毒侵害猪体后,根据猪的大小可分为四种类型: 1.传染性先天性振颤(CT):母猪怀孕期间无任何异常表现,仔猪出生或几小时后出现震颤,共济失调,吮乳时,口频频点击乳头附近,但需一定时间才能吸住乳头,有的仔猪由于口部颤抖厉害,根本就吸不住乳头,一部分仔猪因此饿死或被母猪压死。此时需要人工辅助哺乳。同一窝仔猪中有个别发病的,也有全部发病的,但轻重程度各有差异,同一窝仔猪中如有个别发病的仔猪,其康复时间快,颤抖也较轻。大部分或全部发病仔猪,颤抖较重,恢复相对较慢。卧下或睡眠时颤抖较轻或停止,观察颤抖停止的仔猪与正常猪基本一样。耐过的仔猪,大部分满月后可自行康复,康复仔猪无后遗症。极个别猪颤抖延续到成年。 2.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常见于断奶后至16周龄的仔猪,可见断奶前膘肥体壮的仔猪,断奶后逐渐消瘦,断奶前后形成强大反差。(养殖户常说的:别说长了,还缩小哪),皮肤苍白,个别猪黄疸,毛长,毛稠、毛乱无光泽。可见猪年龄不大,但是都带老相。呼吸加快、咳嗽。行走无力,精神沉郁。个别严重病例耳水肿增厚,其上布满红紫斑和紫色的疙瘩,眼周围充血、瘀血红肿。部分病猪腹泻黑色粪便。提起两后肢摆动,感觉绵软、衰竭、挣扎无力。使猪仰卧可见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阉割后的仔猪提起后肢或仰卧时,凸起的一对腹股沟淋巴结,很多人认为是仔猪的两个睾丸。腹泻,尿黄或排尿到最后时,可见灰白色絮状物。 3.皮炎肾衰综合症(PDNS):本病是架子猪易得一种以皮肤炎症、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为特征的疾病。皮肤初期潮红,中后期皮肤苍白,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形凸起的疙瘩,疙瘩先后呈红色、紫红色或顶部黑色结痂。有的猪几乎一夜之间遍及全身,有的猪周身皮肤紫红色或灰紫色。但猪并未表现强烈的痒感。本病的紫疙瘩是布满整个皮肤,基本没有毛稀处多,密处少之分。病愈的猪疙瘩消失后,留下明显的痕迹。有的猪可见眼睑稍肿,眼睫毛上附着较硬的污垢,但并未见眼角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急性病例可见体温升高、厌食、腿软等症状。 4.繁殖障碍型:哺乳母猪在仔猪断奶后,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虽然发情,却屡配不孕;怀孕母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皮肤暗红粗糙,阴门上可见黄豆大小的紫泡,流产、早产,产出木乃伊胎或弱仔。 剖检变化:传染性先天性振颤(CT):剖检病死仔猪,各器官无肉眼可见的变化。病理组织学可见脊髓髓磷脂沉着迟缓。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肌肉色淡,萎缩,肺肿胀呈间质肺炎,质硬肺泡出血,心叶、尖叶萎缩;脾肿大肉变。淋巴结的变化较复杂,一般呈灰白色肿大,切面外翻,也有呈深浅不一的暗红色,但是,都有一个较显著的特点,肿大4-5倍。 皮炎肾衰综合症(PDNS): 整个脾肿大、梗死、质地坚硬,用针从脾的中间穿过提起,可见脾两头稍下垂似扁担状。肾苍白水肿,体积和重量均超过正常猪的4倍,切面肾盂和肾髓质弥散性出血。肾包膜有紫红色淤血斑点。肾上腺切面可见坏死灶。肺肉变,下缘有大的淤血斑,表面有点状出血。大肠有几个较深的溃疡灶,肌肉色淡。淋巴结灰白色肿大。 繁殖障碍型:流产、早产和产出的木乃伊胎或弱仔,暂时还没有能明显区别与其它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肉眼可见的病变。综合防治:用抗生素治疗猪圆环病毒病无太大的效果,仅能减少继发性的细菌感染。子猪断奶后3~4周是预防猪圆环病毒病的关键时期。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尽可能减少对断奶子猪的刺激。避免过早断奶和断奶后更换饲料,断奶后要继续饲喂断奶前的饲料至少10天;在断奶子猪饲料中按每吨饲料中添加1.2公斤利高霉素,15%金霉素2.5公斤或强力霉素150克,阿莫西林150克,连续饲喂15天;避免断奶后并窝并群;避免在断奶前、后1周内多次注射疫苗;降低饲养密度,为子猪提供舒适的环境。 子猪用药:哺乳子猪在3、7、21日龄注射三针得米先,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半个月,在每吨饲料中添加1.5公斤利高霉素或强力霉素150克,断奶前后各饲喂1周或断奶后半个月。 母猪用药:在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按每吨饲料中添加1.2公斤利高霉素,2.5公斤15%金霉素,150克阿莫西林进行饲喂。 做好猪瘟、蓝耳病、猪细小病毒、伪狂和喘气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及防御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8322393.html, 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及防御治疗 作者:项伟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3期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发的一种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性疾病,受感染的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偶见母猪流产,母猪本身没有明显症状。近年偶见该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交叉感染现象。本文就猪细小病毒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猪细小病毒的临床病症和传染途径 据调查研究发现,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主要是孕期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甚至还会引发仔猪的皮肤炎症、肠胃炎性腹泻和脑膜炎,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上都各不相同。 猪细小病毒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母猪繁殖功能失常,传染同一猪舍内的其它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或者是仔猪出生后出现发育不健全的现象,而母猪自身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调查发现:母猪在孕期内1个月到两个月时感染猪细小病毒时,主要生产出木乃伊胎;在怀孕两个月左右时感染病毒容易生产出死胎;孕期80天时感染病毒易发生流产;三个月后感染病毒,母猪虽能正常生产,但是生产出的仔猪98%易携带病毒。携带病毒的仔猪如继续在正常猪群中生长很难根除病毒,导致循环传染。携带猪细小病毒的仔猪在不同生长期其生长发育也不良,容易出现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和脱水症状,生产的仔猪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征的脑膜炎,也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病理特征。 猪细小病毒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易发生在春秋两季和母猪交配生产前后。 猪细小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染途径非常多。感染了猪细小病毒的母猪,可通过胎盘将病毒垂直传播给胎儿;也有被感染的后备种公猪,在与母猪交配过程中通过精液将病原体传染给母猪;而感染了猪细小病毒的母猪生产出的携带病毒仔猪也是主要的传染途径。猪在感染了细小病毒后2~5天其粪便和尿液等排泄物中就含有病毒。养殖场应做好对病猪排泄物的收集和消毒工作,防止二次传播。 二、猪细小病毒的预防措施 临床治疗分析猪细小病毒疾病尚未有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感染猪细小病毒后得不到有效治疗。预防感染病毒成为该病防御治疗关键,养猪场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联合预防。 1、科学喂养,做好日常猪舍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定期消毒主要采用5-10%漂白粉混悬液或1-3%烧碱液是扑灭猪细小病毒病原体的有效方法,同时对患病猪进行隔离。

猪细小病毒检测卡说明书(完整版)

猪细小抗原金标快速检测卡使用说明书 【原理】 猪细小抗原检测卡(胶体金法),系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样本(眼、鼻分泌物)中猪细小病毒的方法。整个试验只需10分钟,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结果直观、容易判定。 【样品收集及准备】 1、用生理盐水沾湿的棉签收集待检测猪眼部及结膜分泌物,鼻液,唾液; 2、采集样品时注意多部位同时收集新鲜及有效样品,充分在我公司配套稀释液中搅拌稀释;; 3、静置5分钟,用一次性滴管取上清液; 4、样品一般须当即进行检测,否则应冷藏保存,超过24小时的,应该冷冻保存。 【操作步骤】 1、试纸条恢复室温; 2、取出试纸,开封后平放在桌面,从滴管中缓慢而准确地逐滴加入2-3滴混合液。 3、加样品液后,红色的液体从靠样品孔的观察窗边缘涌出,朝另一方向流动。 4、3-5分钟判断结果,30分钟后结果判读无效。 【结果判定】

1. 阳性:在观察孔内,检测线区(T)及对照线区(C)同时出现紫红色线。判为阳性。 3. 阴性:在观察孔内,只有对照线区(C)出现一条紫红色线,T线不显色,判为阴性。 4. 失效:在观察孔内,对照线区(C)和检测线区(T)都不出现紫红色线;或仅检测线区(T)出现紫红色线。 【注意事项】 铝箔打开后,检测卡应尽快使用;受潮后检测卡将失效。常温保存,保质期18个月。 【特点】 敏感:阳性检出率达到98%; 特异:不与其它常见猪病如蓝耳病、伪狂犬、猪瘟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97%; 方便:肉眼判断、无需仪器、操作简单; 快速:3-5分钟即可以出结果,有利于疫情的快速鉴别和免疫水平监测; 用途:适合于各级防检部门、猪场、兽医站广泛使用。

猪细小病毒(PPV)说明书定性

猪细小病毒(PPV)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猪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猪细小病毒(PPV)水平。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或血浆中猪细小病毒(PPV)。用纯化的猪细小病毒(PPV)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可与样品中猪细小病毒(PPV)相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和其他成分后再与HRP标记的猪细小病毒(PPV)抗体结合,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与CUTOFF值相比较,从而判定标本中猪细小病毒(PPV)的存在与否。 试剂盒组成: 试剂盒组成48孔配置96孔配置保存说明书1份1份 封板膜2片(48)2片(96) 密封袋1个1个 酶标包被板1×481×962-8℃保存阴性对照0.5ml×1瓶0.5ml×1瓶2-8℃保存阳性对照0.5ml×1瓶0.5ml×1瓶2-8℃保存酶标试剂3ml×1瓶6ml×1瓶2-8℃保存样品稀释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显色剂A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显色剂B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终止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浓缩洗涤液(20ml×20倍)×1瓶(20ml×30倍)×1瓶2-8℃保存 样本处理及要求: 1.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 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 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 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 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离心20分

猪圆环病毒病防治

猪圆环病毒病 1.猪圆环病毒病是以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圆环病毒对免疫器官有严重的侵害性,可导致机体免疫系 统免疫的高度抑制.通俗的讲,圆环病毒可以是疫苗免疫失效,机体免疫力减弱或消失. 圆环病毒的代表性疾病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 断奶猪和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猪皮炎肾病综合症以及仔猪的先天性振颤.迄今为止,圆环病毒2型所引起的疾病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主要发生在断奶后2~3周内的仔猪,一般是断奶后2~3天和一周发病较多,发病率为20%~60%,病死率为5%~35%.猪皮炎肾病综合症通常发生于12~14周龄的猪,发病率为12%~20%,病死率5%~35%.仔猪先天性振颤多见于出生后一周以内的小猪.由于圆环病毒 能破坏猪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因而本病常与蓝耳病\细小病毒\伪狂犬\及猪副嗜血杆菌\气喘病\胸膜肺炎\巴 氏杆菌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或继发. 2.临床症状: (1)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临床表现在多个系统的衰竭为特征.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毛长较瘦,眼毛也很长,毛乱,生长发育不良,进行 性消瘦;贫血,皮肤苍白,肌肉衰弱无力,还有的表现咳嗽,喷嚏,呼吸困难.腹股沟淋巴结,下颌淋巴节,肿大到正常的2~5倍,有细菌混合感染时,淋巴结可见化脓症状,部分病例可见皮肤黏膜黄染,下痢及嗜睡.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2)皮炎肾病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型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为带状或条状.病灶通常在后躯后肢和腹部最早发现.剖检所见:肾肿大苍白常被小出血点覆盖. (3)仔猪先天性振颤.发病仔猪站立时振颤,由轻变重,睡觉或卧下时减轻,受外界刺激时可加重或引发振颤.严重影响吃奶,以致死亡. 3.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良好环境卫生,良好通风,降低氨气及有害气体浓度,饲养密度适当,减少应激. (2)定期消毒,可用过氧乙酸及火碱消毒. (3)预防可给母猪阿莫西林150克,80%泰妙菌素125克,70%黄芪200克混合拌料.断奶猪每吨料加80%泰妙菌素50 克阿莫西林150克,黄芪200克,强力霉素50克. (4)对于以发病的猪只,可用兽医免疫处方5毫升兑头孢噻呋粉针或者用血清圆蓝联抗配合速可必宁进行治疗,临床治疗中以取得显著疗效.对于大群拌以70%黄芪和高浓度阿莫西林300克每吨可有效的控制继发感染,使本病得到有效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