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浅析与建议
外贸形势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

外贸形势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外贸形势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形势、贸易保护主义、数字贸易和新兴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首先,国际贸易形势不稳定是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都对外贸产生了不利影响。
对此,应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贸易伙伴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同时,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加强贸易合作,扩大市场,降低贸易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对外贸形势发展构成了威胁。
一些国家借口维护本国产业和就业,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使得全球贸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坚定捍卫自由贸易原则,强化反倾销能力,合法维权,提升国际话语权。
同时,积极推动贸易多边化进程,加大对全球经济治理机构的参与和支持,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和公平的方向发展。
第三,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的外贸模式带来了冲击。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得电子商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与传统外贸模式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贸易更加便捷等优势。
因此,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应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拓展电子商务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推广。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数字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支持,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监管机制,促进外贸数字化升级。
最后,新兴市场的崛起将为外贸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随着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新兴市场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企业应加强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提升产品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也应积极推动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合作,加强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市场调研和了解,了解当地的文化、政策、法律和规定等,为企业在新兴市场开展业务提供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外贸形势面临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也有众多的机遇。
浅析我国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近年来我国外贸出现快速增长,跃居世界第三,随着贸易额的快速增长我国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贸易利润也在不断下降,还面临巨大的资源压力。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外贸现状进行详尽分析,并提出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策略。
关键词:贸易强国长线策略创新一、中国贸易大国的确立2004年,我国外贸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出口总额达11547亿美元,超过日本,由1978年的第32位跃升世界第三位,我国出口贸易额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0.75%上升到6%左右,贸易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
2005年,外贸继续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全年实现了进出口贸易总额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进口6601.2亿美元,贸易顺差是1018.8亿美元。
在1980年~2005年期间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进出口额年均增长都在15%左右,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
二、中国外贸现状分析1.快速发展动因分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最初推动力。
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政策的改革。
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有比较优势。
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用,外商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7%,进口占58%。
2.外贸产品构成不断优化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
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27.4%,增幅高于总出口增幅17个百分点。
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一直在进口总额中占80%左右,其中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国家重点建设所需物资,以及工农业生产所需原材料进口稳定增长3.外贸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55%,进口总额的39%,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大力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存在问题及举措建议

大力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存在问题及举措建议一、问题分析贸易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面开放和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
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制约了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1. 贸易壁垒问题当前,一些国家或地区在贸易领域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如限制进口的技术壁垒、非关税壁垒等,严重阻碍了贸易的自由流动。
这导致了贸易不平衡现象,制约了全球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2. 产业结构问题一些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依赖少数主要产品的出口,使得其经济过于依赖单一市场。
这使得其贸易规模受限,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3. 不对称的贸易规则问题当前,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存在不对称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
这种不公平的规则对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4. 贸易数字化缺失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贸易模式也在发生变革,出现了贸易数字化的趋势。
然而,目前贸易数字化的程度仍然较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贸易数字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使得他们无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贸易效率和贸易质量。
二、举措建议为了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上述问题。
1. 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署我们应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署,加强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打破贸易壁垒,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同时,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提高其对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能力。
2.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3. 加强南北合作,矫正不对称贸易规则发达国家应主动作出让步,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并提供更加公平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则。
同时,积极推进南南合作,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4. 推动贸易数字化发展加强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贸易数字化的水平。
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建议

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建议提要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产业内贸易反映了产业内专业分工的深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因此,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对于一国整体外贸发展水平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对外贸产业显性比较优势的分析,说明我国现阶段不是基于传统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的;然后通过对GLIIT指数的计算,表明不管是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我国外贸都是以产业内贸易为基本格局的。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比较优势;实证分析产业内贸易(IIT)是指某一时期内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发生进口和出口的活动,它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
二战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国际化导致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相似产品之间的贸易不断发展,产业内贸易逐步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九十年代末,产业内贸易约占主要发达国家制成品贸易的2/3,产业间贸易只占1/3左右。
产业内贸易增加反映了产业内专业分工的深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可以节约成本,促进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概述在对里昂剔夫之谜的阐释中,诞生了产业内贸易理论。
自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在其重叠需求理论中首先提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概念后,美国学者弗农、基辛、巴格瓦蒂分别从产品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本的角度研究了产业内贸易。
1975年格鲁贝尔和劳埃德出版了第一部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专著《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度量》。
之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赫尔普曼和兰卡斯特等人用垄断竞争理论研究了相似产品产业内贸易。
八十年代后,法尔维进一步对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
我国经济学者杨小凯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外生比较优势理论。
杨小凯和博兰在批评新古典主流理论的基础上,从专业化和分工的角度拓展了对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
他们认为,内生比较优势会随着分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由于分工提高了每个人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加速了个人人力资本的积累。
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建议

、
在对里 昂剔夫之谜的阐释 中, 诞生了 于 一个 即使 没 有 先 天 的 或 者 说 外 生 比较 在 的 规模 经 济 , 需 求 角 度 存 在 的 需 求 偏 从 产业 内贸易理论。 自瑞典经济学家林 德在 优势 的个人, 通过参 与分工 , 高 自己的 好 方 面 的重 叠 。 提
一
产业 内产 品同时发生进 口和 出 口的活 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度量》 之后 , 。 美国著名 两 类 : 质 产 品 ( 同 产 品 ) 异 质 产 品 同 相 和 以后 ,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 程的加快 , 生产 曼 、 尔 普 曼和 兰 卡 斯特 等 人 用 垄 断 竞 争 要 形式 包 括 : 同 国家 间 大 宗 产 品 的 交 叉 赫 不
3重塑比较优势, 、 推动知识贸易发展。按 时 , 要进行 制度创新 , 索和利用风 险投 资机 到更大的提高, 探 成为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发展 照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我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决 制, 为科技创新提供保证 。 的新动力。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 5 、灵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保护幼稚产 的物质资本投资,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 比较优势 , 这是我 国开展 国际贸易的基础。在 业。 从发展角度看, 当代国际贸易, 不是对传统 才。 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物质 对外贸易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 口, 国际贸易的摧毁 , 而是在传统贸易之上继续发 资本( 特别是战略物资) 和人撩张 l 饶 f
提要
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产业内贸 易反映 了产 业 内专业分 工的深 入, 专业化程度的提 高。 因此 , 业内贸易 产
的研 究对 于一 国整体外 贸发展 水 平的研 究具有十分重要 的理论 和现 实意义。 本文
大力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存在问题及举措建议

大力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存在问题及举措建议各国的贸易往来正在伴随全球一体化走向频繁与深入。
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就意味着获得了更加重要的市场,在利润和知名度上都会提升若干个层次。
我国是国际贸易市场上重要的国家,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在各个层面都在影响着世界贸易。
笔者结合我国的贸易发展实际情况,阐述国家和企业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改善贸易环境,推动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标签: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举措2019年,发布《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做出重大决策部署,为我国清醒地认识外部贸易环境,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发挥了指导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大力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就成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紧迫性任务。
一、我国当前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全球经济衰退在全球经济持续衰退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形势亦不容乐观。
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都将销售的重心从国际市场转回到了国内市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趋于减少,各国的外汇储备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紧接着就是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率减弱,技术的革新速度变慢,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面临的是日益恶化的外部环境,小到人口就业,大到外汇储备,都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东南亚国家的潜在威胁随着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显现,中国不再占据加工业出口第一的市场地位。
以前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企业,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了其他东南亚国家。
他们的劳动力成本低,销往欧美等国家的关税低,还可以避免一些贸易争端,就连中国的一些企业,都将工厂搬到了东南亚的国家。
例如2019年第一季度,越南吸引的外资金额是108亿美元,其中有52亿美元是来自于中国企业。
(三)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虽然随着我国贸易的规模逐年扩大,我国贸易出口经济结构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而是逐步向着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但是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与产品品质都不及发达国家,整体的外贸竞争力较低,因此在开拓市场和获取利润方面也不如其他国家。
贸易行业的具体表现和建议

贸易行业的具体表现和建议一、贸易行业的现状贸易行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重要的地位。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贸易行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下面将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贸易政策三个方面分析贸易行业的具体表现。
1. 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近年来,全球贸易总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物质享受。
贸易领域的跨国公司逐渐壮大,跨境贸易合作更加频繁,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复杂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2. 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变革电子商务对贸易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交流和交易更加方便。
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打破了地域限制,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销售渠道。
同时,电子商务也加强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效率,提高了贸易的效益和速度。
3. 贸易政策的调整与变化贸易政策的变化对贸易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现了一些贸易壁垒和限制,这给贸易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开放,为贸易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有效的贸易政策调整和合作是促进贸易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贸易行业面临的挑战1. 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贸易政策调整以及疫情等外部因素增加了贸易行业的不确定性。
企业在经营策略和市场开拓方面需要更加审慎和灵活,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市场研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2. 供应链的脆弱性全球化贸易的发展使得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和脆弱。
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的中断、物流运输问题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生产和交货延误,对贸易行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协作与合作,提高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是贸易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3. 人才短缺和技能鸿沟贸易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但目前行业内存在人才短缺和技能鸿沟的问题。
中国贸易问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贸易问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在不断增长的贸易规模背后,中国也面临着一些贸易问题。
本文将从汇率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贸易逆差等方面分析中国所面临的一些贸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I. 汇率问题汇率是影响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过去几十年来,人民币汇率处于强势状态,这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进口产品则变得更便宜。
这种情况导致了中国对外资本流入的增加以及贸易顺差的扩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逐步放松货币管制:逐渐开放金融市场和允许人民币在国际间自由兑换。
2. 稳定人民币汇率:通过实施稳定而有弹性的汇率政策来避免短期剧烈波动。
3. 推动结构性改革: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从而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II.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贸易中另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过去在这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包括侵犯知识产权、盗版和仿冒等问题。
这严重影响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制约了技术创新和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发展。
为了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打击盗版行为以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力度,并提高罚金和刑事处罚力度。
2. 完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快建立有效执行机构。
3. 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本土企业进行技术自主创新,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培养与宣传。
III. 市场准入市场准入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虽然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放宽对外资企业的限制,但在某些领域,外资仍然面临市场准入、行业限制以及不公平竞争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外商投资限制:通过放宽外国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对外企业的注册和管理要求。
2.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反垄断执法力度,打击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
3. 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末 ,产 业 内贸易 约 占主要 发达 国家
制成 品贸易 的2 / 3 ,产业 内贸易的增加
的现实情 况 。该 理论 将符 合产 业 内贸 易 的商品分为两 类 ,即同质产 品f 相 同 产 品) 和异质产 品( 差 异产 品) 。同质产品
的产业 内贸易 的主要 形式 包 括 :不 同 国家 间大宗产品 的交叉型产业 内贸易 ; 经 济合作 或 因经济技 术 因素 而产 生 的
出现带来的差异) 和垂直差异( 产品质量
方面的差异) 三 方面 ,这 三类情 况都有
共分 为 以下 9 大类 :第0 类 ,食 品及 主 要供食用 的活动 物 ;第1 类 ,饮料及 烟 类 ;第 2 类 ,非食 用原料 ;第 3 类 ,矿 物 、燃 料 、润 滑 油 及 有关 原 料 ;第 4 类 ,动 、植 物油脂及蜡 ;第5 类 ,化 学 品及有关产 品 ;第6 类 ,轻纺产 品 、橡 胶 制品 、矿冶 产品及 其制 品 ;第 7 类, 机 械及运 输设 备 ;第 8 类 ,杂项制 品 ; 第9 类 ,未 分类 的其他 商 品。其 中第0 类 到第4 类 可归 为初级 产 品 ;第5 类 到 第9 类可归 为工业制成品 ;第5 类和第 7
我 国产业 内贸易发展浅 析 与建议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 院
摘
谢兆山
要 :作 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产业 内贸易反 映了产业内专业分工 的深入和 专业化程度 的提 高。因此 ,产业 内贸易的研究对于 国家
整体 外贸发展 水平 的提 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 文首先通过对外 贸产 业显性 比较优 势的分析 ,说 明我国现阶段 不是基于传统的 比较优 势参 与国际贸易的。然后 ,通过对 G L I I T指数 的计算 ,表明不管是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我 国外贸都是以产业 内贸易为基本格局
x为该 产业的 出 口值 ,M为进 口值 。 当 R N X = I ,意 味着该 产业 只 有 出 口没 有 进 口处 于高 显 性 比较 优 势 ; 当0 . 8 ≤ R N X < I ,表 明该产 业 具有 较高 比较 优 势 ;当0 . 5 ≤R N X < 0 . 8 ,表 明该产 业 有 比较优 势 ;而0≤R N X < 0 . 5 ,说 明该产 业有 低 比较优势 ,且 当R N X越接近0 或 等于0 时 ,比较 优势很低或几 乎完全丧 失。同样 ,一 1 ≤R N X≤0 时也 有类似 的 定义 ,R N X 越 接近 于0 或 等于0 ,表 明 该 产业 已 没 有 明 显 的 比 较 劣 势 , 当 R N X越接 近 于一 1 或等 于一 1 ,表 明该产 业 比较 劣势逐 渐加 重 ,直到 完全 处 于 外贸显 性 比较 劣 势 ,只有进 口而 没有
的 ,并提 出了一些政 策建议 。 关键词 :产业 内贸易;比较优势 ;实证分析
产业 内贸易 ( I I T ,I n t r a — I n d u s t r y — T r a d e )是指 某一 时期 内同一产业 内产 品同时发 生进 口和 出 口的活 动 ,它是 相 对于 产 业 间 贸易 而言 的 。二 战后 ,
加 速 了个 人人 力 资 本 的积 累。 这样 ,
个人 通过参 与分 工 ,提高 自己的专 业
化水平 ,也能获得 内生 比较优势 。
总 之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从 动 态 出
发进 行分 析 ,以不完 全竞 争市 场 和经
济 中具有 规模 收益 为前提 ,考 虑需 求
不相 同 的情 况 ,更符 合现 在 国际 贸易
出 口的状 态 。
随着 经济 全球化 及生 产 国际化进 程 的
加快 ,导 致处 于不 同生产 阶段 的相似 产 品之 间的 贸易不 断发展 ,产业 内贸 易逐 步取 代产业 间 贸易成 为 国际贸 易 的主要形 式 。在2 0 世 纪7 0 年代末 ,产 业 内贸 易已经 占到发 达 国家和新 兴 工 业 化 占领其 他 国家 的市场 而 出 口同 种 产 品而形成 的产 业 内贸易 ;季 节性 产品贸 易 ;跨 国公 司 内部贸 易等 。产 品异质 性是产 业 内贸易 的基 础 ,体现 在产品 的水平 差异 、技术差 异f 新 产 品
生 了产 业 内贸易理 论 。 自瑞典 经济 学
家林德 在其 重叠需 求理论 中首 先提 出 产业 内贸易 的概念后 ,美 国学者弗农 、 基辛 、巴格 瓦蒂分 别从 产品 生命 周 期 和人 力资本 的角度研 究了产业 内贸易 。 1 9 7 5 年 ,格鲁 贝尔 和劳埃 德 出版 了第
一
理论研 究 中一般 是把 国际 贸易标 准分类 ( S I T C ) 中前 三位 数相 同 的产 品 ,
即至少 属于 同类 、同章 、同组 的产 品
归 属 于 同一 产 业 。 一 般 统 计 中 ,商 品
部有 关产 业 内贸易理 论 的专著 ,即
业 内贸易 :差别化产 品国际贸易 的
和分 工 的角 度拓 展 了对 内生 比较 优 势 的分 析 。他 们认 为 ,内生 比较优 势会 随着 分工水 平 的提高 而提 高 。由于 分 工提 高 了每个人 的专 业化水 平 ,从 而
显性 比较优 势 常常被 用来 描述 该产 业 在 流通领域 而非 生产 领域 中的竞争 力
状况 ,其 竞争力指数 ( R N X ) 是通过 该产 业净 出 口值 占其 外 贸总额 的 比值 大小 来反 映的 ,即 :R N X= X — M / X + M,其 中
反 映 了产 业 内专业分 工 的深入 ,专业 化 程度 的提高 ,可 以节 约成本 ,促进
技术 的进步和经济的增 长。
一
、
产 业 内贸 易 理 论 概 述
在 对里 昂剔 夫之 谜 的阐释 中 ,诞
产 业 内贸易 ;大量 的转 口贸 易 ;政 府 干预产 生的价值 扭 曲使 一 国在进 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