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史的平均数_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_吴骏

基于数学史的平均数_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_吴骏
基于数学史的平均数_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_吴骏

基于数学史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①

吴 骏 黄青云

(曲靖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655011)(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一中学 655000)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陈希孺指出,如果我们从理论的角度走一点极端,则可以说,一部数理统计学的历史,就是从纵横两个方向对算术平均数进行不断深入研究的历史[1].实际上,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除了应用较为广泛的平均数外,还有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概念各有优缺点,存在不同的适用范围.对于统计概念的学习而言,重要的不是统计量的计算,而是对其意义的理解.那么,统计概念的理解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纵观这三个概念的历史起源,这无疑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本文从数学史视角来探讨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以期能对中学统计教学有所裨益.

1 利用平均数估计大数

在历史上,平均数最早是用来估计大数的.公元4世纪,在古印度有一个估计果树上树叶和果实数目的故事:

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长有两条大的树枝,Rtuparna需要估计这两条树枝上树叶和果实的数目.他首先估计了根部的一条细枝上树叶和果实的数目,然后乘以树枝上所有细枝的数目,得到估计值为2095.经过一夜的计数,证明Rtuparna的估计十分接近实际的数目[2-3].

在这个例子中,尽管我们不能确定Rtuparna如何选择细枝,但可以猜想他可能选择了一条平均大小的细枝,由此得到了恰当的估计.平均大小的细枝具有代表性,这可能是算术平均数的直觉使用,因为所选的细枝代表了其余的所有细枝,其数量处于“中间”位置,应该不是太多,也不可能太少,否则所得总数将会变得太大或太小.用现代术语来说,选择枝条的一个代表值a,再乘以枝条的数目n,得到总数n×a=∑xi,其中xi是枝条上的树叶和果实数.

这个例子启发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把大数估计问题作为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再现这种方法,以培养他们对平均数的直觉能力.教师只有在学生已经发展了代表性的思想之后,才教给他们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以后,再来理解平均数的代表性.

2 中点值是算术平均数的前概念

算术平均数的前概念可能是中点值,即两个极端值的算术平均数.中点值在9世纪至11世纪阿拉伯人的天文、冶金和航海中有广泛的应用.托勒密(Ptolemy,100-170)在《天文学大成》中指出: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数是一条法则[4].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观察值的误差,使所得的结果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一个雅典指挥官Thucydides,在《伯罗奔尼撒人战争的历史》一书讲述了利用中点值估计船员人数的问题:Homer给出了船的数目是1200条,并指出,两种不同的船分别有120名和50名船员.我猜想,他的意思是表明了各种船中容纳船员的最大数目是120人,最小数目是50人,因此可以取最大和最小数目的平均数,作为每条船上船员的平均人数,再乘以船只的数量,以此估算出全体船员的人数[5].

①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数学史融入中学统计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编号:2012Y411)

直到16世纪,算术平均数才被推广到n个数

的情形:a=1

∑xi.1585年,Stevin发明的小数为这种计算提供了便利.在当时,天文学家计算多个观测值的平均数是行之有效的,如在估计行星的位置和月球的直径时,平均数能把误差降低到一个相对较小的程度.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中点值不是一个很有用的平均数,因为它对极端值太敏感.学生在开始学习平均数时,可能会把中点值的计算作为求平均数的原始方法.因此,教师可以把中点值的教学作为学生探究平均数的基本策略.例如,某公共汽车20个班次载客量的人数在41≤x≤61范围内,由于不知道每个班次的具体人数,因此不能求出平

均数,也无法确定中位数和众数,只能取41+61

作为这个区间人数的估计值,称为组中值,这样就解决了公共汽车在该区间的平均载客量问题.

3 重复测量取平均数可以减小误差

对观测数据取平均数以减小误差这种方法在天文学中得到了发展.16世纪末期,第谷(TychoBrahe,1546-1601)把对一个对象重复观察以及把观察数据分组的技巧引人到天文学中.1582年至1588年,他对某一天文量进行重复观测得到一组观察值.他先从1582年的观察值中,挑选了3个数据;其把1582至1588年的24个数据,两个数据组成一组,求出平均数,得到12个数据;最后,第谷求出这15个数据的平均数作为真实值的估计值[6].由此可知,第谷使用算术平均数来消除系统误差.

辛普森(Thomas Simpson,1710—1761)在1755年向皇家学会宣读的《在应用天文学中取若干个观测值的平均数的好处》文章中指出,在天文学界,取算术平均的做法并没有为多数人所接受.当时,人们认为,当有多个观测值时,应选择其中那个“谨慎的观测”所得的值,认为这比平均数可靠.辛普森试图证明,若以观测值的平均数估计真值,误差将比单个观测值要小,且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辛普森对一种极特殊的误差分布证明了其结论.他假定在一次天文测量中以秒来度量的误差只能取0,±1,±2,±3,±4,±5这11个值,取这些值的概率则以在0处最大,然后在两边按比例下降,直到±6处为0,即

P{x=i}=(6-|i|)r,i=0,±1,±2,…,

±5.其中r=

36

根据所给的分布,可算得单个误差不超过1

秒的概率为16

36

=0.444,不超过2秒的是

24

36

=0.667.为比较起见,他又计算出6个误差的平均数不超过1秒的概率是0.725,不超过2秒的是0.967.可见,平均数的估计优于单个值.这个结果可视为第一次在一个特定情况下,严格从概率角度证明了算术平均数的优良性[1].

1809年,高斯(C.F.Gauss,1777-1855)在其数学和天体力学的名著《天体运动理论》中指出:如果在相同的条件下并具有同样的认真程度,任何一个对象通过几次直接的观测而确定,那么观测值的算术平均数提供了最可能的取值,即使不是太严格,但至少十分接近,使得它总是一个最安全的取值[4].

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把高斯的这个观点当作一个公理.在学生理解平均数的过程中,重复测量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教学活动.此外,重复测量这种方法也被广泛运用于物理和数学的其它分支中.反之,历史和物理也可以为引入平均数概念提供有益的帮助[7].

4 平均数的补偿性

在希腊几何中,数的大小用线段来表示.如图1,最长的线段长度为10,最短的线段长度为2,中间线段的长度为6.亚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给出了平均数的几何定义:a和c中间的数b称为算术平均数,当且仅当b-a=c-b.他说,平均数的数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在图1中,中间的线段不太长,也不太短,正好补偿了其余两条线段的过长和过短,而且10-6=6-2,因此,6是10和2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数的线段表征直观地显示了平均数介于两个极值之间,是利用补偿策略求平均数的脚手架

图1 希腊几何中数的线段表征

我国《九章算术》方田章第6题:今有三分之

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问:减多益少,各几何而平?答曰:减四分之三者二,三分之二者一,并,以益三分之一,而各平于十二分之七.又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问:减多益少,各几何而平?答曰:

减三分之二者一,四分之三者四,并,以益二分之一,而各平于三十六分之二十三[8]

该题采用平分法来求解.平分指当各个分数参差不齐时,为使它们齐等,可减那个分数所多的部分,增益这个分数所少的部分,即所谓的“移多补少”方法.第一问的解法是:从34减去212,从2

3减去112,将212+112加到13上,使得这三个数的平

均数为712

第二问解法同理可得.由此可见,借助于数据的线段表征,采用“移多补少”的策略可以直观地体现出平均数的补偿性.

例如,图2给出了一组数据的线段表示,如何估计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呢?可以选择一个中间位置的数据作为平均数的估计值,如在横坐标为40这个点处做一条垂线,尽管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比40多一点,

可在该点把右边线段中多余的部分补到左边线段上,见图3[5]

.平均数补偿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为了估计数据的平均数时,需要清楚数据是如何分布的

图2 

数据的线段表示

图3 平均数的补偿性

5 平均数的公平分享

平均数还起源于贸易、保险和海事法案背景中的公平分享.公元前1000年,

地中海的航海贸易就已经存在了.

在遭遇暴风雨袭击时,小船需要扔掉一些超重的货物,以避免船翻或保全其余的货物,这种行为称为“抛弃货物”.从公元前700年开始,商人和船主就认为货物和轮船的损失应该由他们共同平等地分担.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了惯例,并写进了罗马法律,其中一项条款是:为了减轻船体的重量,必须扔掉超重的货物,这个损失应该由货主共同分担.

对于在具体情景中如何处理,如“应该按照什么比例进行补偿?”的问题,罗马法案规定:应该把保存下来和已经丢弃的货物按照价值进行平均分配.对于损失的货物,应该计算其购买价格,对于保存下来的货物,应该估计其销售价格.如果货物的价格不好确定,

那么公平分配的计算就会变得很复杂.当时,这种平均数的计算由被称作所谓的“海损调解员”(average adjuster)来负责,这是一种严肃的会计职业,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英国甚至还成立了“海损调解员协会”.

平均数在海事法案中指“在通常的事故中,平等分配财产损失.”即把每个成员的一系列不等量的财产累加起来,再进行平均分配,让他们获得共

同的或平均的数量[9]

可见,平均数的公平分享起源与人们直觉中的公平、

公正、平等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意味着公平分享的背景对于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合适的,它能有效消除平均数产生的误导,如为了客观反映居民的收入水平,

平均数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因为少数高收入者拉高了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6 平均数是总体的代表值,

在现实情境下不一定具有实际意义

19世纪以前,

历史上使用的平均数是用来估计真实值的,如估计大数问题、在天文学和测地学中利用平均数减小误差等.

在这些例子中,取平均数作为一种方法出现.然而,平均数作为总体的一个代表值或代替值却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1831年,魁特奈特(A.Quetelet,1796-1874)

提出了“平均人”(averag

e man)的概念,这是发明者虚拟的一个人[10]

“平均人”定义为这样一个人,他在一切重要的指标上都具有某群体中一切个体相应指标的平均值.这种人在现实中不存在,但给人真实的感觉,

因为确有接近这种状况的典型.魁特奈

特是首次使用平均数作为总体某一个方面代表值的科学家,这种从真实值到统计意义下代表值的转换是一个重要的观念性改变.在他汇编的统计资料中,不仅涵盖了个体的身高、体重这些物理特征,还包括了伦理特征,如犯罪倾向、酗酒倾向等.由此他提出可以建立在给定时间、给定社会中的代表性人物这种概念,即“平均人”.当然,按不同年龄、不同国家和不同阶级,可以分为不同的平均男人或女人.使用“平均人”的目的是为了理顺人们在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差异,并在某种程度上归纳出社会的正常规律,即一种“社会物理学”.从教学现象学来看,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得到的平均数可能与现实情境并不吻合,使得学生理解平均数的代表性产生了困难.也就是说,平均数可能是一个在现实情境中没有意义的小数.如对“平均每个人每天看1.5小时电视和平均每个家庭有2.5个人”的理解,显然,这是两个不同的情境,半小时是存在的,而半个人却不存在.

7 中位数的稳健性

在历史上,中位数几乎是作为平均数的代替品而出现的.1874年,费歇尔(G.T.Fechner,1801-1887)借助于天文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中位数来描述社会和心理现象.1882年,高尔顿(F.Galton,1822-1911)第一次使用“中位数”这个术语.与数学和统计历史经常发生的情况一样,高尔顿在使用这个术语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概念,但他使用其他的术语,如“最中间的值”,“中等的”等,他在1874年的一次演讲中给出了下列的描述:“一个占据中间位置的物体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比它多的物体的数目等于比它少的物体的数目.”与高尔顿同时代的埃其渥斯(F.Y.Edgeworth,1845-1926)发现平均数对极端值的敏感性,而中位数比平均数更稳健(robust-ness)(稳健性用于描述对极端值的不敏感性),因此选择了中位数代替平均数.这可能源于埃其渥斯对经济学的兴趣,而经济学中大多是一些不规则的数据.现在,中位数的稳健性是使用它的主要原因.

第一个可能使用中位数的例子出现在Edward Wright关于航海的著作中.1599年,他在该书中描述了用指南针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海上航行,指南针是一个重要的航海工具,可以用来确定轮船在海上的位置.由于海浪的影响,在轮船甲板上观察指南针得到的数据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因此,可以把指南针得到的观察值列成表格,在各种不同的数据中,位于最中间位置的数据是最可能接近真实值的数据[4].

不幸的是,Edward Wright在他的论著中没有给出任何数据的运用,因此,不可能绝对确信他使用了中位数,然而他在文中写到“一个又一个的数据被拒绝了”,这说明他可能采用了最中间的观测值,即中位数.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对中位数的理解比平均数更困难.数据的分布是决定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关键所在,而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形成数据呈现偏态分布的意识,因此,他们对平均数的选择使用往往优于中位数.在教学中,中位数的引入应该遵循历史发展顺序,例如可以采用一组带有极端值的不规则数据,激发学生论证中位数代替平均数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对中位数的深刻理解.

8 众数表示重复计数中的准确值

相对来说,众数容易理解,它的历史也比较简单.第一个使用众数的例子,可能出现在雅典和斯巴达战争中发生的事.

在公元前428年冬天,普拉铁阿人被伯罗奔尼撒人和皮奥夏人包围.不久,他们开始出现粮食短缺,处于绝望之中.由于从雅典人那里获得援助已经没有希望了,也看不到其他安全突围的方法,普拉铁阿人和被包围的一些雅典人计划弃城而去,他们打算做梯子翻过敌人的城墙.由于梯子的高度要与敌人城墙的高度一样,为此,可以数敌人城墙上砖块的层数来计算城墙的高度.在相同的时间,很多人数了砖块的层数,有些可能数错了,但大多数人可能得到一个真实的数目,特别是那些距离城墙不太远,能看清城墙的人多次数的结果.然后再猜测出一块砖的厚度,从而计算出了梯子的高度[9].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例子中,普拉铁阿人已经使用了众数的含义.在本例的情境中,很多人去数城墙砖块的层数,也就是对砖块重复计数,出现频率最高的值就是正确的.在这里,众数意指“大多数”,也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但不一定超过一半.

9 众数是非数字类型数据集中趋势的代表还有一个众数使用的例子,即关于选举的问题.在古希腊和意大利,选举机构已经作为一个基本形式存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了.在原始的君主统治时期,往往通过一些喧闹的聚会来记录他们的观点.随着政治的发展,这些国家已经牢固建立了政府行事采纳大多数人意愿的原则.根据他们的宪法规定,几乎每一个重要的法案都要通过正式的投票来决定.

由此可见,当一组数据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时,宜采用众数作为代表,并且众数还是测量非数字类型的统计量.由于非数字类型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性,因此,适当拓展众数的应用范围是有必要的.如美国Pearson Prentice Hall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指出,sad,glad,glad,mad,sad的众数是sad和glad.

10 算术平均数到一组观测数据的距离之平方和最小,中位数到一组观测数据的距离之和最小18世纪后期,早期的数学家对天文学和测地学中观察误差数据的处理已经做出一些重要的工作了.曾经一度流行的方法是由所要寻找的估计值和测量的观察误差值建立方程,根据一个方程解一个未知数的道理组合出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相等的方程组,由于总方程的系统比原始方程的系统更稳定,因此最后求出这样一个总方程组的解,得到真实值的估计值.大约1755年,波斯科维奇(R.Boscovich,1711-1787)在研究地球真实形状的有关问题时,才指出上述研究方法的不足,并于1760年提出了最小一乘法准则[11].他对一组观测值的最佳拟合直线方程附加了一个约束条件:绝对误差之和最小.简单说,即对于一组观测数据xi,使∑|xi-a|达到最小,这就是最小一乘法,其中a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勒让德(A.M.Legendre,1752-1833)不是致力于找出几个方程再去求解,而是考虑误差在整体上的平衡,即不使误差过分集中在几个方程内,而是让它们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各个方程.勒让德认为:“赋予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则意味着在这些误差间建立了一种均衡性,它阻止了极端情形所施加的过分影响,这非常好地适用于揭示最接近真实情形的系统状态[1 2].”1805年,勒让德发明了最小二乘法.算术平均数是对最小二乘法最简单的解释,即对于一组观测数据xi,使∑(xi-a)2达到最小的a是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可见,算术平均数到一组观测数据的距离之平方和最小,中位数到一组观测数据的距离之和最小.在最小二乘法中,体现了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衡位置的物理特征;在最小一乘法中,体现了中位数的稳健性特征.

综上所述,历史现象学为我们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历史教学现象学和教学现象学却是不同的,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而且他们也拥有了前人未知的一些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把历史现象转化为教学现象,采用自然的方式呈现所教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希孺.数理统计学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 Hacking,I.The Emergence of Probability.A PhilosophicalStudy of Early Ideas about Probability,Induction and Statisti-cal Infere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75

3 Bakker,A.The early history of average values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no[J].Journal of Statistics Education,2003,11(1):1-24

4 Eisenhart,C.“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the bestmean of a set of measurements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day”[R].1971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Address,unpublished manuscript,1974

5 Bakker,A.&Koeno,P.E.An historical phenomenology ofmean and median[J].Educatio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2006,62(2):149–168

6 Plackett,R.L.“The principle of the arithmetic mean”,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M].Vol.1,eds.E.Pearson and M.G.Kendall,London:Griffin,1970

7 Tzanakis,C.&Kourkoulos,M.“May history and physicsprovide a useful aid for introducing basic statistical concepts?”

[R].Proc.of the HPM Satellite Meeting of ICME-10 &the4th Summer University on the History and Epistemology inMathematics Education.F.Furinghetti,S.Kaisjer,A.Vretblad(eds),Upsalla,2004

8 郭书春.九章算术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下转第21页)

圆锥曲线中的伴随曲线与相关点线问题再探讨

季福根

(江苏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211800

) 高考命题中,充分研究了曲线中的点与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在教学研究中,对曾经出现的一些曲线与方程的讨论,

以及一些相关命题的研究,能够对教学中的命题与解题教与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元方(2012

)研究了椭圆在特殊情况下的一个性质[1

],李迪淼(2000)研究了圆锥曲线的几个伴随曲线[2

].

本文就一些相关问题再作进一步研究.1 点与点的伴随及伴随曲线

命题一 P是椭圆x2a2+y2

2=1,(a>b>0)上任意一点,PA,PB是两条互相垂直的弦,

则动弦AB过定点.

证明 不失一般性,设P(x0,y0)

,且PA:y-y0=k(x-x0),PB:y-y0=-1k

(x-x0)

,解方程组 b2 x2+a2 y2=a2b2y-y0=k(x-x0烅

烄烆

),解得 x1=(a2k2-b2)x0-2a2ky0

a2k2+b2

,y1=-(a2k2-b2)y0-2b2

kx0

a2k2+b2

; 同理由方程组 b2 x2+a2 y2=a2b2y-y0=-1k(

x-x0烅烄

)得 x2=(a2-b2k2)x0+2a2

ky0

a2+b2k2

,y2=(-a2+b2k2)y0+2b2

kx0

a2+b2k

;从而求得

kAB=b2(a2k2 y0-a2 

y0+a2kx0+b2kx0)

a2(b2 

x0+a2ky0+b2ky0-b2k2 x0)

.所以由方程

 y--(a2k2-b2)y0-2b2

kx0

a2k2+b

=b2(a2k2 y0-a2 y0+a2kx0+b2kx0)a2(b2 x0+a2ky0+b2ky0-b2k2 x0)·x-(a2k2-b2)x0-2a2

ky0

a2k2+b

()

对任意实数k,直线总过定点

P′c2 x0a2+b2,-c2 

y0

a2+b

()

2,

只与点P(x0,y0)

有关.注:

(1)如果P取遍椭圆周上所有点,得到P′轨

迹也为椭圆x2a2+y2

2=c2a2+b()

22,其中c2=a2

2,即在此伴随方式下,两曲线为伴随曲线.(2)当P在椭圆的左顶点时,就为《2011年无

锡市高三期末考试数学》中的第18题.

类似地

(上接第20页)

9 Bakker,A.Desig

n Research in Statistics Education—OnSymbolizing and Computer Tools[D].Ph.D.thesis,TheFreudenthal 

Inistitute,Utrecht,200410 Stigler,S.M.Statistics on the Table.The History 

of Sta-tistical Concepts and Method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11 Eisenhart,C.“Boscovich and the combination of observa-

tions”,in M.G.Kendall and R.L.Plackett(eds.),Studiesin the History of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M].Vol.2,Charles 

Grif n,London,197712 Stigler,S.M.The History 

of Statistics.The Measurementof Uncertainty Before 1900[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86

统计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我们观察一组数据a 1,a 2,…a n?1,a n 的平均水平,需要借助这组数据的平均 数、中位数和众数三个统计量。 一、平均数a)算数平均数,一般我们讲的平均数即算数平均数,计算起来很简单,就是 将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求和后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就能得到。计算公式为: A n =1n i=1n a i b)几何平均数,是将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求乘积后再求n 次方根。计算公式 为:G n = n i=1n a i c)调和平均数,又称为倒数平均数。H n =n i=1n 1a i d)加权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 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依据各个数据的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加权和与所有权重之和的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原始资料已经分组,并得出次数分布的条件。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根据分组整理的数据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A =i=1n a i ?f i i=1n f i 式中f 为对应数据在总体中出现的次数。 e)平方平均数,又名均方根,是指一组数据的平方的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 应用在一些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的边长、直径、半径等资料上。其计算公式为:

M n= 二、中位数 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中位数用Me表示。 从中位数的定义可知,所研究的数据中有一半小于中位数,一半大于中位数。中位数的作用与算术平均数相近,也是作为所研究数据的代表值。在一个等差数列或一个正态分布数列中,中位数就等于算术平均数。 在数列中出现了极端变量值的情况下,用中位数作为代表值要比用算术平均数更好,因为中位数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如果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中间水平,当然也应该用中位数。在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时,可结合使用中位数。 中位数就可以按下面的方式确定: M e= n为奇数n为偶数 三、众数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一组数据可以有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众数是由英国统计学家皮尔生首先提出来的。所谓众数是指社会经济现象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从分布角度看,众数是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数值。 统计上把这种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叫做众数。用M o表示。它主要用于定类(品质标志)数据的集中趋势,当然也适用于作为定序(品质标志)数据以及定距和定比(数量标志)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知识讲解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责编:杜少波 【学习目标】 1.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2. 能解释统计的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 知道可以通过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并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 一般地,有n 个数12n x ,x ,x , …,我们把12n 1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读做“x 拔”). 要点诠释: (1)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 2.加权平均数 在一组数据中,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f 叫做这个数据的权.按照这种方法求出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若数据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3x 出现3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x ,则x =1 n (1f 1x +2f 2x +3f 3x +…+k f k x )(其中n=1f +2f +3f +…+k f ) “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 要点诠释: (1)k f 越大,表示k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算. 要点二、众数和中位数 1.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 (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2.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 (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的数据各占一半.

中位数 众数 平均数三者的区别

个人理解,说简单点: 一组数据中如果有特别大的数或特别小的数时,一般用中位数 一组数据比较多(20个以上),范围比较集中,一般用众数 其余情况一般还是平均数比较精确 一、联系与区别: 1、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因此它会因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2、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中位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优点,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另外,因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中间的位置, 3、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日常生活中诸如“最佳”、“最受欢迎”、“最满意”等,都与众数有关系,它反映了一种最普遍的倾向. 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都有各自的的优缺点. 平均数:(1)需要全组所有数据来计算; (2)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中位数:(1)仅需把数据按顺序排列后即可确定;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众数:(1)通过计数得到;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关于“中位数、众数、平均数”这三个知识点的理解,我简单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⒈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⒉众数的特点。

①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②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但是,当一组数据大小不同,差异又很大时,就很难判断众数的准确值了。此外,当一组数据的那个众数出现的次数不具明显优势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3.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4.中位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6.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 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 (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7.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异同: 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⑵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单位; ⑶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为重要,应用最广; ⑷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⑸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2007 江苏省盐城市) 人民商场对上周女装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 经理决定本周进女装时多进一些红色的,可用来解释这一现象的统计知识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2. (2007 四川省南充市)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表: 如果鞋店要购进100双这种女鞋,那么购进24厘米、24.5厘米和25厘米三种女鞋数量之和最合适...的是( ). (A )20双 (B )30双 (C )50双 (D )80双 3. (2009 山东省威海市) 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表: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 A .2200元 1800元 1600元 B .2000元 1600元 1800元 C .2200元 1600元 1800元 D . 1600元 1800元 1900元 4. (2009 江苏省) 某商场试销一种新款衬衫,一周内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 商场经理要了解哪种型号最畅销,则上述数据的统计量中,对商场经理来说最有意义的是(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5. (2009 浙江省绍兴市) 跳远比赛中,所有15位参赛者的成绩互不相同,在已知自己成绩的情况下,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知道所有参赛者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6. (2010 福建省厦门市) 在一次数学单元考试中,某小组7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 65,80,70,90,95,100,70.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90 B.85 C.80 D.70

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 习题精选

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习题精选 默认分类2010-05-26 08:23:01 阅读17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你能填对吗 1.在数据2,2,3,3,4中,平均数是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_。 2.若给定一组数据,则平均数只有_________个,中位数只有_________个,也可以_________。 3.若数据,3,4,5,6的平均数为4。4,则中位数为_________,有众数吗?_________。如有,则众数为_________;如没有,则在“如有”后的横线处打上“”。 4.某商店想调查哪种价格的乒乓球的销售量最多,应用_________来描述,想知道总体赢利的情况可用_________来描述;小文的身高在49人的班上排名第二十五,则他的身高值可看成全班同学身高的_________(填“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5.有一百个数,它们的平均数为78。5,现将其中的两个数82和26去掉,现在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_。 二、选一选 6.数据-3,-2,1,3,6,的中位数是1,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2 B.1 C.1.5 D.-2 7.一组数据8,10,6,8,7,8,5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8,7 B.8,5 C.8,8 D.以上答案都不对 8.以下各组数据中,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都相等的是() A.7,7,8,9 B.8,9,7,8 C.9,9,8,7 D.4,2,3,5 9.某商场一天售出男衬衫60件,所需型号和人数加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需78号的人数太少,78号衬衫可以不进货 B.这批衬衫可以一律按身上的平均数进货 C.因为中位数是74,故74号以后要多进一些货 D.因为众数是76,故76号以后要多进一些货 10.对于数据2,2,3,2,5,2,10,2,5,2,3有下列说法:①众数是2;②众数与中位数不等;③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④平均数与众数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三、解答题 11.某居民小区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成效显著,据对该小区200户家庭的用水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到3月份比2月份节约用水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小结

第78课时 第6章总结归纳 (一)知识框架 (二)重点难点突破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的特征数,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其中以平均数运用最为广泛,应当注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合理选用,避免平均数的误用。这三个量的各自特点是: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相应平均数的变动,这既表明平均数非常充分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信息,也带来了求平均数较为麻烦的问题。 中位数的大小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当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为中位数,于是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因此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既不需要计算,也不需要排序,而只要数出出现次数较多的数据的频数就行了,众数的大小仅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也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集中趋势。 整合拓展创新 类型一求平均数 例1已知两组数据x1,x2,x3,…x n和y1,y2,y3,…y n的平均数分别为x,y,求 (1)2x1,2x2,2x3…2x n的平均数(2)2x1+1,2x2+1,2x3+1…2x n+1的平均数 (3)x1+y1,x2+y2,x3+y3…x n+y n的平均数 类型之二求中位数与众数 例22005中考维坊某年北京与巴黎的年降水量都是630毫米,它们的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如下表: (1)计算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2)写出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3)通过观察北京与巴黎两个城市的降水情况,用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解释北京地区干旱与缺水的原因。 类型之三求加权平均数 例3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英语成绩时,将口语、听力、笔试成绩按照2:3:5的比例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高一数学 课题:用样本的数据特征估计总体的数据特征 第一课时学案 编制人:魏怡审核人:编制时间:2015年3月18日 【学习目标】 (1)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求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3)能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求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自学指导】 学习重点 (1) 给出一组数据,能够快速求出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2) 掌握这三种数字特征的优缺点,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字特征描述样 本。 学习突破点 给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能够求得这三种数字特征,并作出简单、合理的分析。 【知识准备】 1、概念梳理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特征: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也可能没有,反映了该组数据的. (2)中位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处于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特征: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的,反映了该组数据的. (3)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和与这组数据的个数的商.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 特征:平均数对数据有“取齐”的作用,代表该数组数据的.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都会引 起平均数的变化,这是众数和中位数都不具有的性质.所以与众数、中位数比较起来,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全体的。 2、基础知识巩固 (1)数据组8,-1,0,4,1 7,4,3的众数是__________. (2)数据组5,7,9,6,-1,0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 (3)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7,17,16,14,12,则其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 【学习内容】 探究一:频率分布直方图和众数的关系 问题1: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问题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代表什么?小长方形越高,说明什么? 问题3:经过以上思考,想想如何在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出众数的值? 【尝试练习】课本72页图2.2-5是某小区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请问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多少? 探究二:频率分布直方图与中位数的关系 问题1:中位数处于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因此出现在中位数两边的数据在个数上有什么特点? 问题2:如何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中位数?(以下图为例) 探究三:频率分布直方图与平均数的关系 问题1:计算数据组2,2,3,3,3,7,7,7,7的平均数 总结:在一组数据中x 出现了k 次,x 出现了k 次,……,x 出现了k 次,则这组数的平均数为. 问题2:如何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以下图为例) 0.08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与方差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与方差 【基本概念】 1.总体:在统计学里,所要考察对象的______,叫做总体。 2.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_______. 3.样本:从_____中所抽取的________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______叫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没有______). 5.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_______. 设一组数据123,,, ,n x x x x 的平均数为x , (1)一般平均数: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权平均数:在n 个数据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1f +2f +… k f =n ),则x =___________________; (3)简化计算公式:x x a '=+,其中x '是12,,n x x x '''的平均数,(1,2,,),i i x x a i n a '=-=为接近样本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在数据较大且在平均数左右波动时,用平均数简化计算公式较为简便。 6.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______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7.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_________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________)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任何一个)。 例1.为了了解某校初三年级学生的身高状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身高。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确的是( ) A.300名学生是总体B.300是众数C.50名是学生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50 例2.将一组数据中的所有数都加2,则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平均数与原来那组数据相比( ) A.扩大2倍 B.增加2 C.数值不变 D.增加2倍 例3.要了解某市初中毕业会考的数学成绩情况,从中抽查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是指( ) (A )此城市所有参加毕业会考的学生(B )此城市所有参加毕业会考的学生的数学成绩 (C )被抽查的1 000名学生 (D )被抽查的1 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例4.如果x 1与x 2的平均数是6,那么x 1+1与x 2+3的平均数是( ) (A )4 (B )5 (C )6 (D )8 例5.甲、乙两个样本的方差分别是甲2 s =6.06, 乙2s =14.31,由此可反映( ) (A )样本甲的波动比样本乙大 (B )样本甲的波动比样本乙小 (C )样本甲和样本乙的波动大小一样(D )样本甲和样本乙的波动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例 6.某餐厅共有7名员工,所有员工的工资情况如下表所示,则餐厅所有员工工资的众数是______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整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整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一、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二、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5、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二、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意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与每一个数的大小都有关系。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只要找或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只要找,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呈现形式不同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它可能与原数据中的某一个相同,也可能与原数据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同。 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是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只有当中间的两个数相同时,它才与这组数据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相同,是数据中的一个真实的数,如果正中间的两个数不同,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原数据,它是真实存在的。但当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出现相同次数时,这组数据就没有众数了。 5、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以作为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6、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数据-1,2,3,5,1的平均数与中位数之和是__________. 2.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________的一个特征数. 3.用中位数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__________. 4.用众数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__________. 5.若数据10,12,9,-1,4,8,10,12,x的众数是12,则x=__________. 6.把9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平均数是9,如果这组数中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8,后5个数的平均数是10,则这9个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_. 7、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8、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9、某地区2月份一周测得白天气温分别为15℃,17℃,16℃,18℃,15℃,14℃,1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10、在数据1,2,4,6,10,12中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 11、笑笑进行了9次1分钟仰卧起坐的测试,成绩如下,(单位:个)

34,35,30,34,28,34,29,33,31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平均数是,用表示笑笑1分钟仰卧起坐的一般水平较合适。 12、下面是五(1)班男生跳远成绩记录 2.6,3.2,2.4,3.1,2.7,2.8,2.7,3,3.1, 2.8,2.6,2.9,2.5,2.8,2.8。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众数是,平均成绩是,我认为用数表示五(1)班男生的跳远成绩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13、如果一组数据85,x,80,90的平均数是85,那么x是,如果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0,那么x是。 14、一个射击手连续射靶10次,其中2次射中7环,3次射中8环,4次射中9环,1次射中10环,则平均每次射中环,这次射击的众数是环,这次射击的中位数是环。 15、若一组数据1,2,3,4,a的平均数是3,则a的值是。16.对于数据组3,3,2,3,6,3,6,3,2中,众数是______;平均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_. 二.选择题 1.对于数据组2,4,4,5,3,9,4,5,1,8,其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分别为() ,4,,6,用中位数去估计总体时,其优越性是() A.运算简便 B.不受较大数据的影响 C.不受较小数据的影响 D.不受个别数据较大或较小的影响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一、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二、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呈现不同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 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它是真实存在的。 5、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6、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知识总结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最基本、最常用的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现对它们的各自的特征作如下分析: 【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因此,表明平均数能较充分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中位数的大小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因此,部分数据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一般用中位数来描述“平均水平”。 【众数】众数着眼于各数据出现的次数,其大小与该组的部分数据有关,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既不需要计算,也不需要排列,只要找出该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数据即为众数。因此,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用众数来描述“平均水平”. 注意:(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不同。 (2)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是惟一的,而众数则不一定惟一。在特殊情况下,三个数可能是同一个数据。

(3)在实际问题中三者都有单位。 (4)在具体问题中采用哪个特征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就要看数据的特点和我们所关系问题而定。 例1 某班有7名同学参加校“综合素质只能竞赛”,成绩(单位:分)分别是87,92,87,89,91,88,76.则它们成绩的众数是分,中位数是分。 解析:本题的这组数据已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好,即76,87,87,88,89,91,92。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87,所以众数是87;由于排在中间的数据为88,所以中位数是88。 例2 某市举行一次少年滑冰比赛,各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如下表所示: 年龄组 13岁 14岁 15岁 16岁 参赛人数 5 19 12 14 (1)求全体参赛选手年龄的众数、中位数; (2)小明说,他所在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占全体参赛人数的。 你认为小明是哪个年龄组的选手?请说明理由。 解析:(1)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14,所以众数是14岁;这组数据有50个数,将这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25、26个数都是15,所以中位数是15岁。 (2)全体参赛选手的人数为:5+19+12+14=50名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练习题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经理决定本周进女装时多进一些红色的,可用来解释这一现象的统计知识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2. 如果鞋店要购进100双这种女鞋,那么购进24厘米、24.5厘米和25厘米三种女鞋数量之和最合适 ...的是(). (A)20双(B)30双(C)50双(D)80双 A.2200元1800元1600元B.2000元1600元1800元 C.2200元1600元1800元D.1600元1800元1900元 ` 4. 商场经理要了解哪种型号最畅销,则上述数据的统计量中,对商场经理来说最有意义的是()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5.跳远比赛中,所有15位参赛者的成绩互不相同,在已知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知道所有参赛者成绩的()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6.在一次数学单元考试中,某小组7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65,80,70,90,95,100,70.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7.

8. 某一公司共有51名员工(包括经理),经理的工资高于其他员工的工资.今年经理的工资从去年的200000元增加到225000元,而其他员工的工资同去年一样,这样,这家公司所有员工今年工资的 平均数和中位数与去年相比将会() A.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变 B.平均数增加,中位数不变 C.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增大 D.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增大 9.有9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他们的预赛成绩各不相同,现取其中前4名参加决赛,小红同学在知道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9名同学成绩的() 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D.极差 二、填空题 10. 东海县素有“水晶之乡”的美誉.某水晶商店一段时间内销售了各种不同价格的水晶项链75条,其价格和销售数量如下表: 下次进货时,你建议该商店应多进价格为元的水晶项链. > 11. 某市广播电视局欲招聘播音员一名, 对A、B两名候选人进行了两项素质测试.两人的两项测试成绩如右表所Array示:根据实际需要,广播电视局将面试、综合知识测试的得分按3∶2的 比例计算两人的总成绩,那么(填A或B)将被录用. 12. 四次测试小丽每分钟做仰卧起坐的次数分别为:50、45、48、47,这组 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_. 13. 甲、乙、丙、丁四支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的进球数分别为:9、9、 11、7, 则这组数据的:①众数为_____________;②中位数为____________;③平均数为__________. 14.李红同学为了在中考体育加试中取得好成绩,每天自己在家里练习做一分钟仰卧起坐,妈妈统计了她一个星期做的次数:30、28、24、30、25、30、22.则李红同学一个星期做仰卧起坐的次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题 15.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众数是.(3分) (2)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4分) (3)该班张华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是83分,能不能说张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偏上水平试说明理由.(3分) )

2015中考数学精选例题解析: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

2 015中考数学精选例题解析 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 知识考点: 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等基本概念; 2、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会用它们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及集中趋势;会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 精典例题: 【例1】为了检查一批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台电风扇进行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批电风扇是总体; B、从中抽取的10台电风扇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10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样本容量; D、每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全体。 分析:本题中的考察对象是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不是电风扇本身,因此这批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总体,每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个体,从中抽取的10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10。故应选D。 【例2】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 甲群:13,13,14,15,15,15,15,16,17,17; 乙群:3,4,4,5,5,6,6,6,54,57。 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在横线上):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分析: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都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当一组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时(如甲群游客),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也比较接近;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特

别大或特别小时(如乙群游客),它就会影响平均数的大小,但不影响中位数、众数,此时可由中位数或众数反映这缴数据的集中趋势。 答案:(1)15,15,15;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15,5.5,6;中位数、众数。 探索与创新: 【问题一】某校为举行百年校庆,决定从高二年级300名男生中挑选80人组成仪仗方队,现随机抽测10名高二男生的身高如下(单位:米): 1.69,1.75,1.70,1.65,1.72,1.69,1.71,1.68,1.71,1.69 试确定参加仪仗方队学生的最佳身高值。 分析:理想的仪仗方队应由身材较高,且高矮一致的人组成,因此身高的挑选标准应由身高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所确定。 解:上面10个数据中的众数为1.69米,说明全年级身高为1.69米的男生最多,估计约有90人,因此将挑选标准定在1.69米,便于组成身高整齐的仪仗方队。 【问题二】某车间准备采取每月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为制定一个恰当的生产定额,从该车间200名工人中随机抽取20人统计其某月产量如下: 每人生产零件数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50 520 人数 1 1 5 4 3 4 1 1 (1)请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为制定生产定额的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 (2)你认为管理者将每月每人的生产定额定为多少最合适?为什么? (3)估计该车间全年可生产零件多少个? 分析:在确定生产定额时,需参考的数据应当有: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合理的生产定额应确定在使多数人经过努力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的基础上。 如果将众数280定为生产定额,则绝大多数工人不需太努力就可完成任务,但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若将平均数305定为生产定额,则多数工人不可能超产,甚至完不成定额,会挫伤工人的积极性。 解:(1)平均数305,国位数290,众数280; (2)取中位数290作为生产定额较合适,原因是这个定额使多数工人经过努力能完成或超额完成。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易错点剖析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易错点剖析

统计中的常见错解示例 一、概念理解不透造成错解 例1.下表是某学习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 分数 70 80 90 100 1 3 x 1 已知该小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5分,则测验成绩的众数是( ) A. 80分 B.85分 C. 90分 D. 80分或90分 错解:根据该小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5分,得70×1+80×3+90×x+100×1=85×(1+3+x+1),解得x=3.由于80分出现了3次,90分也出现了3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 1(80+90)=85(分).故本题答案选B. 错解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若一组数据中,若干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比其他数据出现的次数都多,那么这若干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由此可见,一组数据中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0分或90分,故应选D.造成这一错解的原因是:对众数的概念理解不透,并误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求众数. 正解:根据题意,如同前面所解,得x=3,所以在这组数据中80分出现了3次,90分出现了3次,所以该组数据的众数是80分或90分.故答案应选D. 例2.一组数据的方差为s 2,将这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除以3,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A. 3 1 s 2 B. 2s 2 C. 9 1s 2 D. 4s 2 错解:选A. 错解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对方差的概念没有深刻理解,误认为只要把原数据的方差也除以3就可得到新数据的方差.事实上,样本中各数据与样本平

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才叫方差.通过相关计算可得,新数据的方差应是 9 1s2. 正解:设原数据为x1,x2,…,x n,其平均数为x,方差为s2.根据题意,则新数 据为1 3x1, 1 3 x2,…, 1 3 x n,其平均数为1 3 x.根据方差的定义可知,新数据的方差 为: S2=1 m [(1 3 x1-1 3 x)2+(1 3 x2-1 3 x)2+…+(1 3 x n-1 3 x)2]= 1 9 ×1 m [( x1-x)2+( x2-x)2+… +( x n-x)2]= 1 9 s2.所以,本题答案应选C. 例 3.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某班25名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6分,23名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2分.求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结果精确到0.01分). 错解:平均成绩为x= 282 86+=84(分). 错解分析:错解在求平均数时,混淆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当数据中有些数据是重复的,要使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 正解:平均成绩为x-=86258223 48 ?+?≈84.08(分). 例 4.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为2,则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为________. 错解: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仍为2. 错解分析:设原数据x1,x2x3,x4,x5…,xn的平均数为x.直接代入平均数公式计算,可知新数据mx1+k,mx2+k,mx3+k,…,mxn+k的平均数为mx+k。 正解: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4. 例5.求一组数据7,9,5,3,2,4,9,2,7,8的中位数. 错解:由于该组数据正中间的数是2,4,所以中位数为 24 2+=3.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练习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数据-1,2,3,5,1的平均数与中位数之和是__________. 2.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________的一个特征数. 3.用中位数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__________. 4.用众数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__________. 5.若数据10,12,9,-1,4,8,10,12,x的众数是12,则x=__________. 6.把9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平均数是9,如果这组数中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8,后5个数的平均数是10,则这9个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_. 7、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8、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9、某地区2月份一周测得白天气温分别为15℃,17℃,16℃,18℃,15℃,14℃,1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10、在数据1,2,4,6,10,12中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 11、笑笑进行了9次1分钟仰卧起坐的测试,成绩如下,(单位:个) 34,35,30,34,28,34,29,33,31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平均数是,用表示笑笑1分钟仰卧起坐的一般水平较合适。 12、下面是五(1)班男生跳远成绩记录 2.6,3.2,2.4,3.1,2.7,2.8,2.7,3,3.1,

2.8,2.6,2.9,2.5,2.8,2.8。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众数是,平均成绩是,我认为用数表示五(1)班男生的跳远成绩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13、如果一组数据85,x,80,90的平均数是85,那么x是,如果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0,那么x是。 14、一个射击手连续射靶10次,其中2次射中7环,3次射中8环,4次射中9环,1次射中10环,则平均每次射中环,这次射击的众数是环,这次射击的中位数是环。 15、若一组数据1,2,3,4,a的平均数是3,则a的值是。 16.对于数据组3,3,2,3,6,3,6,3,2中,众数是______;平均数是 _____;中位数是______. 二.选择题 1.对于数据组2,4,4,5,3,9,4,5,1,8,其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分别为() ,4,,6,用中位数去估计总体时,其优越性是() A.运算简便 B.不受较大数据的影响 C.不受较小数据的影响 D.不受个别数据较大或较小的影响 3.对于数据3,3,2,6,3,10,3,6,3,2. (1)众数是3;(2)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3)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4)平均数与众数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1) B.(1)(3) C.(2) D.(2)(4) 4.已知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为-1,0,4,x,6,15,其中位数为5,则其众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