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详细报告[详细]

商业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详细报告[详细]
商业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详细报告[详细]

武汉××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武汉××项目位于汉口江岸区解放大道以西,二七路以南地块.项目紧邻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及建设中的城市绿化广场,并预留有立交、轻轨站点以及公交首末站用地.区位环境优越,交通条件良好,商业需求旺盛.

本项目主要包括商业、居住及教育设施三个基本功能单元.规划总用地面积132160米2,规划总建筑面积392925米2,包括居住建筑面积24113米2,商业建筑面积151794米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42846米2,会所建筑面积602米2,中学建筑面积12445米2,幼儿园建筑面积2109米2,底层商铺建筑面积3319米2,居住用地地下停车库建筑面积40171米2,商业用地地下停车库建筑面积29781米2.商业区包括A部分9#高层商住楼(22~27层)及2~4层裙楼(带一层地下室)和2#~3#多层商场(带一层地下室),B部分1#高层商住楼(29层)及4层裙楼(带一层地下室)和4#~8#多层商场组成;居住区包括6栋31层住宅楼(带一层地下室)、4栋22~28层住宅楼(带一层地下室)及1层会所(带一层地下室)和3栋1层联楼组成,独立一层地下室和

1

二层地下室;教育设施区包括幼儿园、中学,为1~6层建筑组成.抗震设防烈度均按6度考虑.拟建项目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商业区为23.400~23.800米、居住区为23.600~24.600米,教育设施区为23.000~23.300米.

各拟建建筑物概况如下表: 表1

本工程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开发商为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设计任务由××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我院承担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此次勘察阶段为详勘.

(二)、勘察目的

根据工程特点和场地岩土条件,本次勘察的目的和要求是:

1、查明建筑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其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结构、成因、岩土性质、均匀性及

1

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工程特性,以及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工程地质条件.

3、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排泄条件及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地下水对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影响,提供各主要土层的渗透系数.

4、判定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依据.

5、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地基基础型式进行比选、论证并提出合理建议,提供建筑变形计算所需的计算参数.

6、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拟建工程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建议合理的支护型式,并提供有关设计参数.

(三)、勘察依据

1、业主提供的拟建工程1:1000建筑总平面图(附带坐标);

2、设计院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详勘)”(附件一)和“勘察委托书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附件二);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1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8、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9、湖北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10、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

(四)、勘察方案及工作量

本次勘察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提出的勘察要求,依据上述规范,采用了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剪切波速试验、地面脉动测试、抽水试验及室内岩土试验等多种勘探测试手段.沿拟建建筑物周边角点及中部共布置勘探点272个,其中完成取土钻孔(K)32个,标贯钻孔(B)22个,鉴别钻孔(J)17个,静力触探孔(C)164个,此外利用初勘勘探孔(L)37个.为满足抗震设计要求,本次利用初勘K8、B50号钻孔地基土剪切波速测试及场地地面脉动周期资料.

具体完成勘探工作量如下表2.

1

各勘探点具体孔位详见《建筑物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一)》和《基坑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二)》,勘探点坐标详见《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954北京坐标系).各勘探点孔口标高系现场实测而得,高程引测点位于二七路附近,该点高程为23.30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

所有勘探点均按《湖北省江河堤防钻探及钻孔封堵技术暂行规定(试行)》(鄂水堤(87)018号)要求进行了回填.

二、场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特征

(一)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武汉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南孤西翼,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走向近东西至北西西的线型褶皱,以及北西、北西西、北东和近东西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

市区分布地层有古生界砂岩、页岩、灰岩及泥岩;中生界的砂砾岩、砂岩、页岩及泥岩;新生界的粘性土、砂、砂砾岩

1

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轴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石炭、二叠、三叠各岩层.三迭系地层常组成向斜的槽部.由于强烈的南北向压应力作用,形成了东西向的紧密褶皱,并伴随压扭性断裂.在南北向主应力支配下,还发育有其它次一级的构造,即北北东及北北西两组张扭性断裂.

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武汉地区的大地构造均属古老的地质构造.无第四纪全新世活动迹象,拟建建筑场地处于一个地质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带,无大的构造断裂分布,下伏基岩为白垩~下第三系含砾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属非可溶岩.因此,拟建场区地质构造稳定性良好,适宜工程建设.

(二)气象及水文概况

武汉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秋季晴朗少雨,冬季干旱.冬夏温差大,历年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达28.8~31.3℃,最高达41.3℃;历年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2.6~4.6℃,极端最低温度为-18.1℃.武汉地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84.5米米,历年来最大降雨量为2107.1米米,最小降雨量为476.4米米(1902年).降水集中在4~7四个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60%,其中6月份最高,最大降雨量达669.7米米(1889年),12月份降雨量仅为32米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47.9米米.夏季长江、汉水水位高涨(每年4月下旬至11月

1

上旬),是防汛时期.最高洪水位29.73米(吴淞高程系统);冬季长江、汉水水位最低,最低枯水位为8.7米.

武汉地区4~7月份以东南季风为主,其余时间以北风或东北风为主,最大风力八级,最大风速27.9米/s(1956年3月17日).基本风压按30年一遇,10秒平均最大风速(米/s)为标准,武汉地区为2.5米Pa.

(三)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特征

本场区地貌单元属长江冲积一级阶地.场区地势较为平坦,本次勘察各勘探孔孔口地面高程在22.52~24.74米之间,整个场地中东部偏高,南侧相对较低.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区地层从上至下的构成及其特征列表描述如下:

1

1

三、场区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取样及室内岩土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等多种方法获取场区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场区各地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分层统计结果详见下表(表4~表9):

1、场区地层室内土工试验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表

1

1

3、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 s值分层统计表

表6

1

4、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值分层统计结果表

1

5、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修正值分层统计结果表

7、根据本次勘察试验结果综合确定的场区各地基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列于下表:

表10

1

注:(4-4a)粉质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为经验值.

四、场区地下水特征

场区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及含水层性质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三种类型,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上部人工填土1

中,无统一自由水面,其水位变化较大,水量随大气降水及地表排水强度波动,总体有限,但不容忽视;场地(2-1)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层中含有潜水,具一定水量.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下部的(3)、(4)、(5)单元层粉土、砂类土中,与长江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其水位变化幅度受长江水位涨落影响,年变幅 3.0~4.0米,标高17.0~21.0米左右,水量较大.

据勘察期间实测,场地上层滞水及潜水埋深在地表下0.20~3.20米;抽水试验井中测得场地承压水稳定水位在井口下4.92米(2006.9.27),相当于标高18.45米.

本次勘察对拟建场地进行了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工作,共完成抽水井一口、观测井二口,分别进行了二个落程的定流量非完整井抽水试验.根据抽水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在抽水试验所揭露承压含水层厚度范围内(3及4单元层砂土、粉土)的综合渗透系数(K)建议选用9.397米/d,相应的影响半径建议选用249米.抽水试验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地下水补给迳流条件良好.具体分析、计算详见(附件3:航天星都抽水井抽水试验成果).

依据室内渗透试验、抽水试验同时结合武汉地区经验数据,提供的基坑侧壁土体及其下土(砂)层渗透系数综合建议值列于下表:

1

由于场地距长江较近,建议基坑开挖时间选择在长江枯水季节(当年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此时段砂、砾、卵石层中的承压水头高度较低.

据调查,场区附近无污染源存在,场区内环境未受到污染,根据场地B10、K57孔所取水样的水质分析报告(利用初勘),同时结合地区经验判定,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详见附件“水质分析报告”).

五、场区地震效应

按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划分,武汉地区属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0011-2001)及武汉市抗震办有关文件规定,拟建的航天星都项目可按地震烈度6度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可不考虑场地饱和粉土及砂土的地震液化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规定, 1

结合现场K8及B50钻孔内实测的地震波速结果(利用资料),可知场区20米深度以内地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167~172米/s.据勘探揭露场区覆盖层厚度介于44.0~51.5(仅K17孔揭露)米,由此可判断拟建场地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有Ⅱ类及Ⅲ类(建议K17孔所在10#楼按Ⅲ类建筑场地考虑)两种类型(分区情况相见“建筑物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根据地面脉动测试结果,该建筑场区卓越周期分别为东西方向0.37S,南北方向0.37S,垂直方向0.36S.

六、不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一)、软土及夹层

拟建工程设有大规模联体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约-6.5米.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涉及土层有第(1-1)层杂填土、(1-2)层素填土、(1-3)层淤泥、(2-1)层粉土夹粉质粘土、(2-1a)层粘土、(2-2)层粘土、(2-2a)层淤泥质粘土、(2-3)层粘土、(2-3a)层粘土及(2-4)层粉质粘土.其中,(1-1)层杂填土层厚度局部较大,均匀性及自稳性能差;(1-3)层及(2-2a)层淤泥质粘土属流塑状态软土,富含有机质,强度低,自稳性能差,易触变;(2-1)层以粉土为主,局部含松散状粉砂,粘聚力小,易发生流土坍塌.上述土层是基坑侧壁土体的主要组成土层,对基坑开挖有重大影响.

1

场地(4)单元层局部夹有粉质粘土软弱夹层,对桩基承载力及变形有一定的影响.

(二)、地下水

场地浅部(1-1)杂填土(1-2)素填土及(1-3)层淤泥层中含有上层滞水,(2-1)层粉土夹粉质粘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潜水.基坑开挖时浅层地下水将通过杂填土中的孔隙裂隙及粉土层中的孔隙流入基坑,影响坑内施工及边坡安全.潜水经粉土层流入基坑时,可能会出现流土析砂现象,致使基坑局部土体被潜蚀掏空,出现坍塌,威胁基坑与周边建构筑物安全.这些问题在基坑支护设计及开挖时必须予以重视.

赋存于场地下部的(3)、(4)、(5)单元层粉土、砂类土中的孔隙承压水,在砂土层埋藏相对较浅,基坑开挖相对较深度处,可能会引起基坑底板隆起或突涌.

七、场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一)、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武汉地区的大地质构造均属古老的地质构造,且无新的活动迹象.因此,场区地质构造稳定性良好.

(二)、本建筑场地处于一个地质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带,下伏基岩为白垩~下第三系含砾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属非可溶岩,不存在岩溶现象,基岩稳定性良好.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1

(三)、从整个场地地层分布特征来看,场地下7~15米以内地层多为中~高压缩性的软~可塑状粘性土,各亚层层面埋深及层厚相对均匀稳定,7~15米以下的过渡层及砂土层分布规律性较强,埋深及层厚相对稳定.

综上所述,本建筑场地地层总体来说稳定性较好,为建筑场地适宜区.

八、场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一)、地基土建筑性能评价

(1-1)层杂填土,由生活垃圾、拆迁建筑垃圾及近期填积的松散土层组成,成份复杂,结构松散,工程建筑性能很差,不能作为拟建物地基基础持力层使用,作为基坑侧璧土体,自稳性差;

(1-2)层素填土,素填土堆积年限约大于10年,局部分布,结构松散,强度低,力学性质各向异性较明显,岩土工程力学性质差,未经处理,不宜利用,作为基坑侧璧土体,自稳性差;

(1-3)层淤泥,强度极低,压缩性高,流塑状态,建筑性能极差,不能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作为基坑侧璧土体,自稳性极差,易触变.

总之,(1)单元层土都属松散型软弱土,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使用.其自稳性差,作为基坑、基槽壁的主要土层必须采取支护措施.

1

(2-1)层粉土夹粉质粘土,中密、软塑~流塑状,中压缩性,f ak=100kPa,建筑性能尚可,可作为荷重不大的独立低矮建筑物的使用,但应验算其强度及变形能否满足上部荷载要求.该层土赋存潜水,在基坑开挖时处于坑壁下部及底部,凌空后在潜水的作用下极易流失从而引起坑壁失稳,因此基坑开挖过程中该层的止水与支护对整个基坑的稳定性意义重大;

(2-1a)层粘土,可塑~软塑,高~中等压缩性,f ak=110kPa,工程力学性质一般,局部分布;

(2-2)层粘土,可塑~软塑状,压缩性高,f ak=85kPa,工程力学性质偏差,为(2-1)层之软弱下卧层;

(2-2a)层淤泥质粘土,流塑状,压缩性高,f ak=50kPa,工程力学性质极差,局部分布,作为基坑侧璧土体,自稳性极差,易触变;

(2-3)层粘土,可塑状,f ak=150kPa,全场分布,建筑性能尚可,但埋深偏大,可考虑作为层数不多的砖混建筑的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持力层使用;

(2-3a)层粘土,可塑状,f ak=105kPa,大部分场地分布,建筑性能一般,以透镜体的形式存在于(2-3)层中;

(2-4)层粉质粘土,可塑~软塑状,f ak=105kPa,建筑性能一般,大部分场地分布,埋置深度较大,不易直接利用;

(2-5)层粉质粘土,软塑状,f ak=125kPa,力学性能一般,分布局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2)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2)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2)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3)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3) 1.5.3完成工作量 (3)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4)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2)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2)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3) 4.3.1场地环境类型 (13)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3)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3)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3)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4)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4)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17)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目录 1.概况 2.勘察工作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岩土工程评价 5.结论与建议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共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4页 3、钻孔柱状图共58页 4、原位测试成果表共2页 5、岩样试压报告共2页 6、土工试验成果表共2页 7、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共2页

鼎诚·和丰佳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142067-KY 二0一四年四月

委托单位: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名称:鼎诚·和丰佳园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技术负责: 院长: 提交单位: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时间:

1.概况 1.1工程概况 受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鼎诚·和丰佳园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施工日期为2014年4月01日至4月16日,随即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吉安市城北,井冈山大道北面。建筑室内标高为63.00-64.30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7.40米。共有建筑物6栋。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 建筑物名称建筑 安全 等级 对差异 沉降敏 感程度 层数 深度 建筑 面积 (m2) 结构 类型 基础类型 上部活 荷载 (KN/m2) 6# 二较敏感11 5950 框架桩基础 3.0 1#2#3#5#7# 三一般 6 14500 框架 天然地基 桩基础 3.0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一、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危害程度; 二、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 三、查明地基土中有无液化土层,判定液化等级; 四、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强度及变形参数,提出天然地基适宜的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 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六、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出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七、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八、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意见。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鹏利国际()置业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院长:翔 总工程师:康景文 审定:世清 经理:王强 审核:黄练红 编写:王君红 鹏利国际()置业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审定: 审核: 编写: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概述

1.1工程概况 致民路50号项目位于市武侯区致民路50号,总建筑面积51042.4m2,由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物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建筑物工程概况 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阶段的勘察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第3.3.1条、第3.3.2条及第3.3.3条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第3.1.4条,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规程,结合拟建物的性质,此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1.2.1 判明建筑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拟建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1.2.2 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2.3 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判别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4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幅度,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1.2.5 评价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对已有相建筑的影响,提供基坑支护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规划院版)

报告书岩土 工程名称:荆州市天谷还迁安置房工程k2013k30 工程编号: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人:核审 人:校核 项目参与人: 日05月12年2013专业资料 目录 4.2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一、4.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4.4 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1.1工程概况4.5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场地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6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基坑工程分析评价 4.7地下室抗浮水位评价1.4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结论与建议五、二、附件六、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2.1 场地地质构造2.2 场地地形、地貌2.3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2.4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6场地环境条件三、场地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四、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场地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专业资料 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的主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要目的和要求为:

1.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工程概况1.12.查明场地地基土体类型,分布及工程特性,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号路东侧修建荆州市天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沙市区关沮乡凤凰村6标。谷还迁安置房。该建筑群包括七栋高层住宅楼,二栋连体的商业裙楼及地下室。3.提供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指标及桩基设计指标。本工程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现将各建筑物的荷重、结构类型、拟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土对砼结构及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等分述如下:蚀性。,剪力墙结构,中柱55.50m18层,高度11049.781#楼、2#楼:建筑面积m,25.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管;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荷重19000KN,边柱荷重13000KN6.根据场区与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对基础型式的选择基础,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Ra 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提出建议,并提供各基础型式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33.45m。7、查明基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基坑,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层,高度55.50m1811049.783#楼:建筑面积m,2岩土工程问题提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受*****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文化中心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场地位于***,占地面积约为196×103平方米。拟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130×80平方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具体使用功能未定,2~5层,框架结构,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大部分区域设有一层地下室(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底板设计标高暂时未定,设计单位为***。 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勘察目的和要求 勘察阶段属详细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基坑开挖及支护、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 按详勘要求,布设勘探孔38个,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桩基础设计要求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要求编制。 (二)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2、执行的标准及规 《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15-3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 外业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采用全取芯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个(其中取样测试孔13个),总进尺1221.04米,标贯测试205次,取土试样73个、岩石试样9个、水试样2组,试样的试验工作由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勘探孔主要数据见下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示例

勘察报告示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我公司受**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筹建的“**中国研发中心”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中国研发中心”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开发区内东川路****号,文井路以西地块。 此次拟建项目为单幢2层实验室,拟采用桩基础。建筑面积8400.00m2。拟建建筑物均无地下室,基础埋深均按1.50m考虑。 本工程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承担设计。 勘察项目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的目的及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1)查明拟建场地地面以下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特征,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地基 土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本场区浅层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及判定其对混凝土有无腐蚀性。 (3)判定浅层地基土的场地地震效应及判别本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查明暗浜、暗塘和地下障碍

物(如人防)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埋深、走向、范围等), 并评价其对天然地基的影响,对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4)为拟建2层实验室建议合理经济的桩基类型、选择适宜的桩基持力层;提供不同桩型的设计参数,并估算桩基的单桩竖 向承载力设计值。 (5)提供桩基础沉降计算参数,并估算沉降量。 (三)执行的规范、规程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5)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DG/TJ08-1001-2004) (6)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2-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 勘察日期:2017年1月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 1. 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2 1. 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3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4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5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 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3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6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3.3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10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3.5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图表第二部分1. 图例 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3 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 录目 页8 6. 钻孔柱状图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7. 页2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m 拟建建筑物主要特征 1.1表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

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报告目录(文字)1 前言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 勘察任务要求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勘察内业工作 2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地下水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地下水 3 场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 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各岩土层分析及岩土参数、承载力 5基坑岩土工程 周边环境 基坑开挖与降水 6地基及基础 天然地基 复合地基 桩基础 7结论与建议

1前言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 勘察任务要求 1.3.1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 1.3.2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工程特性,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1.3.3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提供地基土的变形参数,预测地基的变形特征。 1.3.4分析评价地基基础方案,推荐最优方案。 1.3.5实测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值,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 1.3.6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概况,评价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7提供基坑稳定性验算及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对基坑工程的支护和地下水的控制提出方案措施建议。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4.1勘察工作遵循的规范、规程、标准及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 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 89—9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3) 1.1工程概况 (3)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3)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3)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4)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5)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5) 1.5.3完成工作量 (5)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6)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5)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5)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5) 4.3.1场地环境类型 (15)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6)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6)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6)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7)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8)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21)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83447

一、前言 受江西世祥隆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承担其永丰县状元华府拟建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永丰大桥旁,恩江大道西侧,交通工具可直达勘察现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各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见表1。 注:拟建建筑物具体分布范围及建筑规模和建筑层数等详见建筑设计规划总图。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划分标准,拟建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任务、依据: 根据本次勘察的委托要求,主要目的是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本次勘察,勘探孔布置的数 量及深 度应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最终提供满足国家标准及符合设计要求的勘察成果; 2)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3)查明场地内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 危害程度; 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并判定水和土对建 筑材料的腐蚀性; 5)提供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 建议值; 6)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7)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提 出建议;

8)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整治方案,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三)勘察的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1)拟建场地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及红线图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1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 (四)勘察方法、工作量、质量评述 1.勘察方法 根据勘察任务书及相关规范,结合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及场地特点,本次采用的勘察方法有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岩土室内试验和工程测量等方法。在勘察过程中,我院对本次勘察施工采取了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 1)勘探孔布置原则:为掌握地基土在拟建建筑物范围内纵横方向上的分布情 况,满足 工程地质评价要求,本次勘察按拟建建筑物周边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102个(建设方认可),间距小于24.00m,其中控制性勘探点35个,占总数的1/3多,符合规范要求。 2)勘察孔数量及类型:本次勘察孔总数102个,取土样钻孔36个,标准贯入孔17个,重力触探孔17个,一般性钻孔49个。 3)钻探工艺:第四系松散层采用冲击跟管钻进、基岩采用回旋跟管钻进。土 层钻探回 次进尺控制在1.0米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2.0米以内。为满足采集样品的需要,钻孔开孔直径为13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 4)采样及测试:原状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采集,软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采集, 岩样采 集后密封移交实验室进行测试。 5)工程测量: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由专业测量人员采用精密 GPS测绘 仪进行实地测放,基准点分别CJ09,CJ06,具体位置详见“拟建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参照点坐标CJ09:X=3022608.046,Y=499743.104,H=72.940m;CJ06:X=3023542.530,Y=499455.789,H=67.228m,基准点均坐标采用GPS定钻孔位置。坐标系统为永丰县城建坐标系统,高程为黄海高程。(由于控制点较远,在平面图不能显示)高程及孔位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2.勘察工作量 本院于2016年7月4日安排2台SH30-2A 和6台XY-150型工程钻机进场施工,至2016年7月11日野外施工完毕,此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工作,提交最终成果报告。本次勘察完成的实物主要工作量见表2。 表2 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概述 我院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该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与宏兴路交汇处东北角,由上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8幢33层高层公寓(编号16~23#)、15幢6+1层多层洋房(编号1~15#)、5幢2~3层商业(编号S-2~S-6)、1幢2层公建配套(编号S-1)及2处无上部结构地下室(1处位于高层公寓之间(S-4~S-6商业位于其上)、1处位于多层洋房之间)组成。详见建筑物概况一览表1.1。 建筑物概况一览表表1.1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一~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除高层公寓为甲级外,其余单体均为丙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 1.2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在通过与业主、设计院沟通的前提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确定建筑物和深基坑基础类型、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具体勘察的主要内容如下: 1、查明建筑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各岩土层的类型、性质、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2、查明地层结构和岩土埋藏条件、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及下卧软弱层的埋藏深度、厚度、性状及其变化,对岩土的均匀性、强度和变形性状做出的评价,提供地基变形的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3、划分场地类别及抗震地段; 4、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和规律,评价其对地基基础、地下室和施工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判定环境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提供基础开挖稳定计算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建议,提供天然地基承载力;采用桩基础,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端土承载力、桩周土摩擦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评价沉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对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3 执行的规范和标准 本次勘察和报告编写执行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挡土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总结模板计划模板.doc

精品文档 xxxxxx挡土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省 XXXXX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 O一五年六月

精品文档 xxxxxx挡土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DZ2015-0316 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224082-kj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总工程师: 院长: XX省 XXXXX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 O一五年六月

目录 1. 序言 (4) 1.1 工程概况 (4) 1.2 勘察目的与要求 (4) 1.3 勘察依据 (4) 1.4 勘察方案及实施情况 (5)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 2.1 自然地理及气象概况 (6) 2.2 场地岩土的地质构成 (7) 2.3 地质构造 (8) 2.4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9) 2.5 场地地震效应 (9) 2.6 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0) 3. 场地及地基评价 (12) 3.1 场地稳定性评价 (12) 3.2 地基土力学性质评价 (12) 3.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3) 4. 边坡稳定性评价 (14) 5. 对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建议 (17) 5.1 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 (17) 5.2 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7) 6. 结论与建议 (18)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勘探点柱状图 4.试验报告

1.序言 1.1 工程概况 受XXXXX 委托,我单位承担了 XXXXX 运动场 (挡土墙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拟建挡土墙的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岩土工程依据。 根据甲方提供的拟建场地总平面图可知,拟建挡土墙预计为钢筋砼挡土墙, 挡土墙沿运动场周边布置,长约 450m,墙高为 4~ 8m。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009 年版)第 3.1 节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综合确定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定为甲级。 1.2 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甲方要求及相邻场地已有经验,以及勘察技术及相关规范要求,结合拟 建挡土墙情况,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 (1)查明拟建挡土墙影响范围内有无影响拟建挡土墙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 作用,有无古河道及地下洞穴,提供抗震设计所需的参数,对拟建挡土墙稳定性 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2)查明地基土的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受力层范围内地基土的均 匀性,对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指标作出评价。 (3)查明场地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及腐蚀性。 (4)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的基础方案建议。 (5)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 1.3 勘察依据 ( 1)勘察合同及勘察技术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院长:赵翔 总工程师:康景文 审定:冯世清 经理:王强 审核:黄练红 编写:王君红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审定: 审核: 编写:

鹏利国际(四川)置业有限公司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1.1工程概况 成都致民路50号项目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致民路50号,总建筑面积51042.4m2,由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物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建筑物工程概况 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阶段的勘察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3.1条、第3.3.2条及第3.3.3条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4条,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结合拟建物的性质,此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1.2.1 判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拟建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1.2.2 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2.3 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判别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4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幅度,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1.2.5 评价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对已有相建筑的影响,提供基坑支护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有关设计参数,并对基坑支护和降低地下水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1.2.6 对拟建建筑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形式进行分析论证,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力学指标,推荐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 1.2.7 对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推荐深基坑开挖的边坡支挡方案和降水方案。 1.3勘察技术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有: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⑷《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⑸《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⑹《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⑺《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⑻《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⑼《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6) 1.4勘察技术方案及勘察技术方法 1.4.1勘察技术方案 本工程勘探点平面布置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为依据,并根据各建筑物的性质及结构形式分别布置。 A楼和B楼:属高层建筑,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4.1.15条和第4.1.16条规定,本工程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应控制在15 m~30m范围内,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和角点布置。本次勘探点间距为19.60 m~24.40m,共布设钻孔12个,其中一般性钻孔6个,钻孔深度15.0~15.5m,控制性钻孔6个,钻孔深度17.50~20.80m;布设波速测试勘探孔2个,测试深度20.00 m。

勘察报告格式

XXXXXXXXXXXX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步或详细勘察) xxxxxxxxxxxxx设计研究院 XXXXX年XX月

XXXXXXXXXXXXXX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院长: 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技术负责: 工程负责: (注:责任表上人员项目不能少,可以增加)勘察单位:xxxxxxxxxxx设计研究院 资质等级:岩土工程甲级 证书编号:xxxxxxxx-kj 服务电话:0xxx-xxxxxxxx

附表: 1、钻孔一览表共X张 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单共X张 3、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单共X张 4、水质分析报告单共X张 附图: 1、建筑平面规划图共X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上必须有测量基点、标志性建筑物、坐标以及图例等) 共X张 3、工程地质剖面图共X张 4、钻孔柱状图共X张 5、图例共1张 附件: 1、勘察任务书(含设计院布孔图)共X张 2、湖南省建设工程勘察现场见证报告共1份 3、建设工程勘察现场单孔成果见证一览表共X张 (说明:各图件表格必须有工程负责、技术负责、制图(表)、审核等签字)!!!

目录1、前言 1.1任务来源 1.2拟建工程概况 1.3勘察目的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4勘察方法及工作布置原则 2、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情况 2.1区域地质构造 2.2地形、地貌 2.3地层岩性 2.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5水文地质条件 2.6地震条件 3、岩土工程评价 3.1场地稳定性评价 3.2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3.3场地岩土层工程力学评价 3.4岩土参数分析和选用 3.5基础方案评价和选用 3.6基坑支护和排水方案分析 4、结论及建议

成都龙远科技总部项目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名称:成都龙远科技总部项目工程编号:2011-177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院长曾平 副总工程师蒋进 审定左怀德 审核吴剑 审查曾德本 工程负责何源睿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011年10月13日

目录

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一)拟建工程概况 成都市龙远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发展集中区修建成都龙远科技有限公司总部项目。该工程设计由四川众恒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我院受业主委托对“成都龙远科技总部项目”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工作 本工程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规划总建筑面积。非生产性工业科研用房(高层),1栋,20F;非生产性工业科研用房(高层),4栋,2~5F。地下室-1F。各拟建物性质如下表1。 各栋拟建物性质表1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目的是对建筑场地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作出评价,给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岩土工程依据。 2、勘察任务要求 ① 查明建筑场地地质构造、地层结构以及各地基土层的工程性

质特征; ② 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③ 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对砼有无腐蚀性; ④ 查明建筑场地内有无可液化土层并作出评价,对场地和地基的地基效应作出评价; ⑤ 提供各地基土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并对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作出评价,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作出分析评价。 3、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J 366-2004)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5、《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 5026—2001)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7、《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国家、行业及地区其他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中、、条,对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如下: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实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目录 一、前言........................................................................................................................................ - 0 - 二、区域地质概述........................................................................................................................ - 1 -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7 - 四、水文地质条件........................................................................................................................ - 9 -

五、岩土工程评价........................................................................................................................ - 9 - 六、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10 - 七、地基土承载力...................................................................................................................... - 11 - 八、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 11 - 九、场地地震效应...................................................................................................................... - 12 - 十、地基方案.............................................................................................................................. - 13 -十一、结论与建议...................................................................................................................... - 13 -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为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我院受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委托,于2010年9月承担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拟建场地位于结古镇南片区,西为西杭路,东为巴曲路。7度抗震设防,勘察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勘察的目的与任务 (1)、查明拟建场地内各岩土层分布、结构、均匀性,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分布范围及发育情况并提出整治方案; (3)、查明地下水类型、水位、埋藏条件、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等; (4)、判定地基土地震液化可能性,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5)、对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供基础设计方案,并对基坑开挖和降水方案提出建议及设计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