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碳纤维生产企业的碳纤维性能指标(最新版)
碳纤维布性能指标 华坚碳纤维厂

200
0.111
≥3000
≥210
≥1.5
CTHJ-Ⅱ-300
高强Ⅱ级
300
0.167
≥3000
≥210
≥1.5
表3建筑结构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结构胶名称
作用
粘贴碳纤维专用胶
与jgn-c配套使用的底胶
外观
甲组分
白色蜡状膏体
无色透明液体
乙组分
棕色液体
棕红色液体
粘接拉伸强度(mpa)
>30.0
粘接强度(混凝土-混凝土)
碳纤维布性能指标
目前,国内碳纤维材料及配套结构胶的生产厂家有多家,选购前应认真了解材料的相关技术指标及操作说明,下面将我所了解的各材料指标如表1~表3。
表1碳纤维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碳纤维材料
性能项目
抗拉强度(mpa)
弹性模量(mpa)
延伸率(%)
碳纤维
高强度I级
4900≥
2.4×105
2.0
高强度II级
混凝土破坏
拉伸剪切强度(mpa)
>20.0
压缩强度(mpa)
>50.0
弯曲强度(mpa)
>30.0
混合黏度(20℃时)
<5000cp(不流挂)
涂布量
0.6~1.0kg/m2
0.25~0.3kg/m2
适用期(20℃时)
>90min
可使用时间
20~40min
硬化时间(20℃时)
<3.0h
指干时间(20℃时)
4100≥
2.1X105
1.8
加固材料碳纤维布技术参数
产品型号
强度级别
克重
(g/m2)
理论厚度
碳纤维的性能、应用及相关标准

聚丙烯腈基(PAN) 碳纤维的性能、应用及相关标准2010 年6 月15 日10:42 中国纤检摘要: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就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在航空、航天、建筑、体育、汽车、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PAN 基碳纤维的发展历程与现状,PAN基碳纤维的制备、结构及性能及碳纤维的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了PAN 基碳纤维相关标准及检测,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碳纤维;聚丙烯腈;标准碳纤维就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 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 就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 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就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Mpa~43000Mpa亦高于钢。
材料的比强度愈高, 则构件自重愈小, 比模量愈高, 则构件的刚度愈大, 从这个意义上已预示了碳纤维在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
碳纤维就是一种以聚丙烯腈(PAN) 、沥青、粘胶纤维等为原料,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工艺而制得的含碳量大于90%的特种纤维。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导电、导热、膨胀系数小、减震等优异性能,就是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同时在体育用品、交通运输、医疗器械与土木建筑等民用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
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综合性能好,因而发展很快,产量占到9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品种。
1国内外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发展现状1、1国外发展现状1959年,媒体报道的日本的进藤昭南由聚丙烯腈长丝经预氧化、碳化而制成性能优良的碳纤维工艺专利,由于该工艺简单,产品力学性能优良,因此发展较快,开创了碳纤维的新时代。
世界上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生产,现在已分化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丝束碳纤维与以日本为代表的小丝束两大类。
日本与美国所产的碳纤维约占全球总供应量的80%[1]。
日本三家以腈纶纤维为主要产品的公司(东丽Toray、东邦Toho及三菱人造丝公司Mitsubishi)依靠其先进纺丝科学技术,形成高性能原丝生产的优势,大量生产高性能碳纤维,使日本成为碳纤维大国,无论质量还就是数量上均处于世界前三位,占据了世界78%左右的产量。
国内外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国内外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碳纤维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等优良性能的纤维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用品等领域。
在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背景下,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国内外碳纤维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首先,从国内碳纤维产业现状来看,我国碳纤维产业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碳纤维产业主要集中在碳纤维预浸料生产和产品加工环节,而碳纤维纤丝的制备技术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同时,国内碳纤维产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份额较小。
其次,国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碳纤维纤丝制备、加工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能够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碳纤维产品。
此外,国际碳纤维产业还在努力提高碳纤维的可持续性,研发出更环保的碳纤维材料。
为了促进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加强碳纤维纤丝制备技术研发。
碳纤维纤丝的制备技术是碳纤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目前我们国内的碳纤维纤丝制备技术相对滞后,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外,还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其次,加强碳纤维应用领域的研发和创新。
目前,我国碳纤维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需要加大对高端市场的开拓力度。
应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碳纤维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加强碳纤维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碳纤维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产业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应加强国内外产业标准的学习借鉴,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第四,加强碳纤维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碳纤维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碳纤维产业链的整体规划和统筹,促进供需双方的合作,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最后,加强碳纤维产业的国际合作。
一文带你了解西格里公司碳纤维

⼀⽂带你了解西格⾥公司碳纤维1、西格⾥公司简介西格⾥SGL集团创建于1992年,由德国SIGRI集团与美国⼤湖碳素(Great Lakes Carbon)集团合并⽽成,是全球领先的碳素⽯墨材料以及相关产品的制造商之⼀。
西格⾥集团涵盖了从原丝到碳纤维、织物和预浸料、再到CFRP部件成品在内的完整业务链。
西格⾥公司⽣产的碳纤维主要为PAN基碳纤维,⽽且以50K规格的⼤丝束碳纤维为主,公司按照碳纤维拉伸模量将其产品分为两类,分别是标准模量碳纤维和先进模量碳纤维,如图1所⽰。
图1 SGL公司的碳纤维分类SGL公司碳纤维主要性能如⼒学性能、电阻率、热膨胀系数等与其他增强纤维如玻璃纤维、芳纶纤维对⽐如图2所⽰。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增强纤维相⽐,SGL碳纤维具有优异⼒学性能,更低热膨胀系数,以及⾼导热能⼒。
图2 SGL碳纤维性能与其他类型增强纤维对⽐2、西格⾥连续碳纤维性能指标SGL碳纤维拉伸强度介于4.0-5.0GPa,拉伸模量介于240-280GPa,除了C T24-5.0/270-E100产品为24K规格,其余均为50K规格。
表1 SGL公司的碳纤维主要性能参数SGL公司碳纤维产品型号意义为:C T24-5.0/270-E100;C—carbon,T—Continuous tow 连续丝束,24—纤维丝束数量,5.0/270—连续纤维强度和模量,E100—环氧树脂上浆剂。
2.2 碳纤维⽤上浆剂碳纤维在对不同树脂基体进⾏增强时,碳纤维/树脂基体界⾯相容性与碳纤维表⾯上浆剂息息相关,为了显著提升碳纤维与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相容性,SGL公司针对⽬标应⽤树脂体系,开发出了不同类型上浆剂,如表2所⽰。
图3、图4为采⽤不同类型上浆剂的碳纤维与PA6树脂界⾯结合状态SEM图。
表2 SGL公司研发的不同类型碳纤维上浆剂图3 碳纤维/PA6树脂界⾯(上浆剂为E100)图4 碳纤维/PA6树脂界⾯(上浆剂为T140)3、西格⾥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3、西格⾥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SGL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如表3所⽰,复合材料性能按照纤维体积含量60%进⾏了归⼀化,⽽压缩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性能主要取决于树脂类型。
国内外碳纤维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碳纤维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碳纤维, 国内外, 趋势, 生产, 发展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素材料,含碳量在90%以上。
它是利用各种有机纤维在惰性气体中、高温状态下碳化而制得。
碳纤维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具有最高的比强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纤维,特别是在2000℃以上的高温惰性环境中,碳材料是唯一强度不下降的物质,是其他主要结构材料(金属及其合金)所无法比拟的。
除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外,碳纤维还兼具其他多种优良性能,如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抗疲劳、震动衰减性高、电及热传导性高、热膨胀系数低、X光穿透性高,非磁体但有电磁屏蔽性等。
作为高性能纤维的一种,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先进复合材料最重要的增强材料,已在军事及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机械、化工、轻纺等民用工业到运动器材和休闲用品等。
因此,碳纤维被认为是高科技领域中新型工业材料的典型代表,为世人所瞩目。
碳纤维产业在发达国家支柱产业升级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材料的更新换代也有重要意义,对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碳纤维研究开发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进展缓慢,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几十年的技术封锁,至今没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工业及民用领域的需求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技术的发展,尤其制约了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极不相称。
所以,研制生产高性能、高质量的碳纤维,以满足军工和民用产品的需求,扭转大量进口的局面,是当前我国碳纤维工业发展的迫切任务。
1生产方法目前,工业化生产碳纤维按原料路线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粘胶基碳纤维三大类。
从粘胶纤维制取高力学性能的碳纤维必须经高温拉伸石墨化,碳化收率低,技术难度大、设备复杂,成本较高,产品主要为耐烧蚀材料及隔热材料所用;由沥青制取碳纤维,原料来源丰富,碳化收率高,但因原料调制复杂、产品性能较低,亦未得到大规模发展;由聚丙烯腈纤维原丝可制得高性能的碳纤维,其生产工艺较其它方法简单,而且产品的力学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因而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今碳纤维工业生产的主流。
中国标准 碳纤维线密度

我国标准:碳纤维线密度导言:碳纤维线密度是指单位长度内碳纤维的质量,常用于评估碳纤维线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我国标准中关于碳纤维线密度的相关内容。
一、概述1.1 定义碳纤维线密度是指单位长度内碳纤维的质量,通常以克/公里(g/km)或克/米(g/m)为单位表示。
1.2 碳纤维线密度的重要性碳纤维线密度是评估碳纤维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的碳纤维线密度可以直接影响碳纤维线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等,对于碳纤维线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测试方法2.1 采样从待测试的碳纤维线中随机采取足够数量的样本,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2 测试设备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碳纤维线密度测试仪器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测试步骤(1)根据测试仪器的说明书,正确安装和调试测试仪器。
(2)将采样好的碳纤维线样本放置在测试仪器中。
(3)按照测试仪器的操作要求,启动测试仪器进行测试。
(4)记录测试结果,并计算碳纤维线密度。
三、标准要求3.1 碳纤维线密度的范围我国标准规定了碳纤维线密度的范围。
在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碳纤维线的密度应该落在规定的范围内,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2 产品分类标准我国标准根据碳纤维线密度的不同,将碳纤维线分为多个等级或类别。
每个等级或类别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应用范围。
3.3 测试结果的表达测试结果以数值的形式表示,并按照规定的单位进行表达。
同时,测试结果应具备可追溯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控制4.1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碳纤维线的企业应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测等,确保产品的碳纤维线密度符合标准要求。
4.2 产品检验出厂产品应进行抽样检验,测试其碳纤维线密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结果应记录并保存,以备查证。
五、应用领域碳纤维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
不同领域对碳纤维线的密度要求有所不同,生产企业应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碳纤维线密度等级或类别。
国内外主要碳纤维品种综合性能表征

国内外主要碳纤维品种综合性能表征欧阳新峰;王芬;孙玉婷;陶珍珍;刘芳【摘要】系统分析了市面上常见的国内外碳纤维品种的综合性能,从力学性能、表观性能、纤维及灰分SEM形貌等方面对Toray、Toho Tenax、Aksaca、Hexcel、Hyosung、Umatex、Tairyfil、中复神鹰8家公司共18种碳纤维进行分析,并结合各产品标称值、上浆剂信息、纤维表面状态、灰分含量等比较了各种纤维特性,进一步明确了湿法碳纤维与干喷湿纺碳纤维在摩擦毛丝量、碳纤维灰分含量、纤维表面形貌等方面的差异与特点.【期刊名称】《高科技纤维与应用》【年(卷),期】2018(043)005【总页数】10页(P48-57)【关键词】碳纤维品种;力学性能;表观性能;形貌SEM【作者】欧阳新峰;王芬;孙玉婷;陶珍珍;刘芳【作者单位】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2;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069;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069;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2;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069;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21前言新材料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碳纤维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1]。
碳纤维按原材料分主要有聚丙烯腈基(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三大类,目前世界PAN基碳纤维占全部碳纤维市场规模90%以上,其中24K 及以下小丝束碳纤维占70%以上,而以东丽为代表的三家日本企业在全球小丝束碳纤维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
PAN基碳纤维工业中主要有湿法纺丝技术和干喷湿纺技术两种技术路线,干喷湿纺碳纤维约占24K及以下小丝束碳纤维总需求量的65%,正在成为碳纤维发展的趋势[3,4]。
聚丙烯腈碳纤维性能表征规范

聚丙烯腈碳纤维性能表征规范聚丙烯腈碳纤维的性能主要有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电学性能。
对于碳纤维材料来说,拉伸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拉伸模量以及断裂伸长率是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由于纤维材料本身的特点,很难对其压缩力学性能进行有效的表征,因此基本不考虑纤维本身的压缩性能。
碳纤维的热物理性能包括热容、导热系数、线膨胀系数等,也是材料应用的重要指标。
电性能主要为体积电阻率以及电磁屏蔽方面的性能。
对于碳纤维的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各国都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应的测试标准系列,这些标准系列同时包括了在力学性能测试时需要的线密度、体密度、上浆量等相关的测试。
对于热物理性能,相关的测试标准较少。
5.5.1 碳纤维性能测试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 JIS R7601-1986 碳纤维试验方法2 JIS R7602-1995 碳纤维织物试验方法3 JIS R7603-1999 碳纤维-密度的试验方法4 JIS R7604-1999 碳纤维-上浆剂附着率的试验方法5 JIS R7605-1999 碳纤维-线密度的试验方法6 JIS R7606-2000 碳纤维单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7 JIS R7607-2000 碳纤维单纤维直径及断面面积试验方法8 JIS R7608-2007 碳纤维-树脂浸渍丝拉伸性能测试方法9 JIS R7609-2007 碳纤维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10 JIS R7601-2006 碳纤维试验方法(修正1)日本东丽公司作为世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能力和水平最高的企业,也有自己的碳纤维力学性能测试内部规范,测试规范号和名称为TY-030B-01《碳纤维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延伸率测试方法》。
序号标准号中文标准名称1 ASTM D4018-2011 连续碳纤维和石墨纤维束性能的测试方法2 ASTM D1505-2010 采用密度梯度法测试塑料密度的测试方法3 ASTM D1577-2007 纺织纤维线密度的测试方法4 ASTM D7633-2013 炭黑碳含量的测试方法5 ASTM D482-2007 石油产品灰分的测试方法6 ASTM D2257-1998 纺织品中可萃取物的测试方法7 ASTMD4102-1982 碳纤维的耐热氧化性的试验方法序号标准号中文标准名称1 ISO10618-2004 碳纤维.树脂浸渍纱线拉伸特性测定2 ISO10548-2003 碳纤维.尺寸的测定3 ISO10119-1992 碳纤维.密度测定4 ISO10120-1991 碳纤维.线性密度的测定5 ISO10548-2003 碳纤维.胶料含量的测定6 ISO11567-1996 碳纤维.长丝直经和横截面积的测定7 ISO11566-1996 碳纤维.单丝样品抗拉性能的测定8 ISO 碳纤维长丝纱.试验方法和通用规范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 GB/T3362-1982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2 GB/T3362-2005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3 GB/T3364-2008 碳纤维直径和根数试验方法4 GB/T3366-1996 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5 GB/T3855-2005 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6 GB/T26749-2011 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7 GB/T30019-2013 碳纤维密度的测定8 GB/T29762-2013 碳纤维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的测定9 GB/T29761-2013 碳纤维浸润剂含量的测定10 GB/T23442-2009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结构和形态的测定11 GB/T26752-2011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12 QJ3074-1998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阻率测试方法13 GB18530-2001 车间空气中碳纤维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碳纤维单丝力学性能测试单丝力学性能测试可以较为简单快速的得到碳纤维拉伸力学性能,需要样品量少,通常十厘米左右的纤维样品就可以完成对碳纤维的力学性能表征,因此在早期应用较为普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碳纤维性能指标
日本东丽碳纤维性能指标
日本东丽碳纤维型号详解
日本东邦碳纤维性能指标
日本三菱碳纤维性能指标
德国SGL西格里碳纤维性能指标
韩国晓星碳纤维性能指标
韩国泰光碳纤维性能指标
土耳其AKSACA碳纤维性能指标
美国卓尔泰克碳纤维性能指标
美国赫氏碳纤维性能指标
美国氰特/比利时索尔维碳纤维性能指标
国内碳纤维性能指标
台湾台丽碳纤维性能指标
河南永煤碳纤维性能指标
江苏恒神碳纤维性能指标
威海光威碳纤维性能指标
中复神鹰碳纤维性能指标
山西钢科碳纤维性能指标
吉林碳谷碳纤维性能指标
台湾永虹碳纤维性能指标
大连兴科碳纤维性能指标
江苏航科碳纤维性能指标
浙江精功碳纤维性能指标
注:国内很多企业的碳纤维性能指标查不到,只列出能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