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山行》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山行》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山行(shān xínɡ)》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语言(yǔyán)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guīfàn)、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dù mù)《赤壁》2、给下列(xiàliè)加点的字注音。

千嶂里( ) 燕然( ) 独倚( )衡阳( )孤城( ) 乡魂( ) 石径( )3、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衡阳燕去无留意。

( )②四面边生连角起。

( )③山应斜阳天接水。

( )④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

( )4、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②黯乡魂。

黯: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5、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从容地mài_____进考场,自信地面(dìmiàn)对试卷,chén_____着冷静地答题,展示自己的才华。

【语言表达训练(xùnliàn)】6、《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rénjiā)”改为“白云深处有人家”可以吗,为什么?7、范仲淹《渔家傲》描写(miáoxiě)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范仲淹《苏幕遮》主要抒发(shūfā)了什么情绪?9、对《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诗的一、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

“浥”是润湿的意思。

B、“西出阳关无故人”,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别后无人相伴、寂寞孤独生活的牵挂。

C、这首诗先抒情,后写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D、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淡淡的忧郁之情。

10、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

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shīgē)名句:【课内同步(tóngbù)阅读】阅读下列(xiàliè)诗歌,回答11-14题。

杜牧《山行》罗与之《山行》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牧《山行》罗与之《山行》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山行
唐·杜牧
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

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

山行
宋·罗与之
烟草凄迷露未晞,一筇①伴我立晴晖。

丹枫虽老犹多态,散作漫山野蝶飞。

【注】①筇:竹杖。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前两句空间跨度大,适度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诗人陶醉之情溢于言表。

B.罗诗次句,诗人倚杖观望,在晴天丽日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兴致勃勃,神采奕奕。

C.杜诗以“迷”字,折射出山景之美:罗诗以“迷”字,直接描绘出山景迷蒙之态。

D.两首诗都突出移步换景,强调以视角变化来切换所见风景,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16.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山行者的情志的?请分别结合诗的三、四句赏析说明。

(6分)
参考答案:
15.(3分)D("移步换景"错)
16.(6分)①杜诗使用叠词"潇潇""落落",分别将"短发"与"暮雨"、"长襟"与"秋风"关联,人景相融,形成双关,(2分)表现出诗人虽鬓发稀疏、独立风雨却沉迷美景、泰然处之的超然气质。

(若答成"表现出诗人虽沉迷美景却遭遇风雨的凄冷感受与落寞心境",亦可给分。

)(1分)
②罗诗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将凋落的枫叶看作漫山飞舞、充满生机的蝴蝶,(2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老当益壮、洒脱乐观的浪漫情怀。

(1分)。

《山行》练习题(附参考解析)

《山行》练习题(附参考解析)

《山行》练习题(附参考解析)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千嶂里( ) 燕然( ) 独倚( )衡阳( )孤城( ) 乡魂( ) 石径( )3、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衡阳燕去无留意。

( ) ②四面边生连角起。

( ) ③山应斜阳天接水。

( ) ④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

( )4、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②黯乡魂。

黯: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5、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从容地mài 进考场,自信地面对试卷,chén___着冷静地答题,展示自己的才华。

【语言表达训练】6、《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改为“白云深处有人家”可以吗,为什么?7、范仲淹《渔家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范仲淹《苏幕遮》主要抒发了什么情绪?9、对《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 、诗的一、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

“浥”是润湿的B、“西出阳关无故人”,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别后无人相伴、寂寞孤独生活的牵挂。

C、这首诗先抒情,后写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D、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淡淡的忧郁之情。

10、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

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列诗歌,回答11-14 题。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②寒山:③石径:④斜:⑤白云生处:⑥爱:⑦枫林晚:⑧霜叶:⑨二月花:1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1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列诗词,完成15-20 题。

山行古诗练习题

山行古诗练习题

山行古诗练习题一、填空题1.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

请填写诗中的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

”2. 在《山行》中,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诗中写道:“________,白云生处有人家。

”3. 杜牧在《山行》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比作什么?请填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的比喻对象是________。

二、选择题1. 《山行》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杜牧D. 王维2. 诗中“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A. 城市的繁华B. 田园的宁静C. 战争的激烈D. 官场的争斗3. 下列哪一项不是《山行》中的内容?A. 远上寒山石径斜B. 停车坐爱枫林晚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独在异乡为异客三、简答题1. 请简述《山行》中诗人杜牧所描绘的山行景象,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2. 《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怎样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山行》全文,回答问题: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 根据全文,诗人在山行中首先看到的是什么景象?2. 诗人为何停车?他停车后看到了什么?3. 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如何理解其深层含义?五、分析题请分析《山行》中诗人杜牧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其表达效果。

六、写作题1. 假设你是杜牧,你刚刚完成了一次山行,写下你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2. 以《山行》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表达你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七、综合应用题1. 如果你有机会去山中旅行,你会选择在哪个季节?为什么?2. 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山中旅行场景,包括天气、植被、动物等自然元素。

八、判断题1. 《山行》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

()2. 杜牧在《山行》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九、连线题将下列诗句与对应的自然景象连线:A. 远上寒山石径斜 1. 秋天的枫叶B. 白云生处有人家 2. 春天的山花C. 停车坐爱枫林晚 3. 夏日的白云D. 霜叶红于二月花 4. 冬日的雪景十、翻译题将《山行》中的诗句翻译成英文,并注意保持原诗的意境和韵律。

《山行》阅读练习·探究 解答(精选14篇)

《山行》阅读练习·探究 解答(精选14篇)

《山行》阅读练习·探究解答(精选14篇)《山行》阅读练习·探究解答(精选14篇)《山行》阅读练习·探究解答篇1第一题(略)第二题“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主编导读”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已作了详尽的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领会时,要把握几个要点:①对比、比喻新异。

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

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

②情感独特。

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

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

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

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

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

③富有哲理。

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

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④此句和“红”字为全诗灵魂,推出此句的过程很能说明为什么人们把眼光最后停留在此句上。

头两句的美妙自然景色并没有使诗人停下脚步,使诗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的,原来是枫叶如此美丽,原来是诗人惊异地发现顿悟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以,不管是他的匠心构思还是他的灵感“实录”,都可能使读者们随着诗人的心灵变化、情绪转折把最重要的关注投向了这“最后一句”。

以上四点并非机械的分类,学生们可能仅侧重某一角度或另择角度谈其感受。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参见“主编导读”)。

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

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参见“参考资料”中王双启文)。

第三题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主编导读”和“参考资料”已作全面分析。

《山行》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山行》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山行》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千嶂里( ) 燕然( ) 独倚( )衡阳( )孤城( ) 乡魂( ) 石径( )3、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衡阳燕去无留意。

( )②四面边生连角起。

( )③山应斜阳天接水。

( )④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

( )4、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②黯乡魂。

黯: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5、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从容地mài_____进考场,自信地面对试卷,chén_____着冷静地答题,展示自己的才华。

【语言表达训练】6、《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改为“白云深处有人家”可以吗,为什么?7、范仲淹《渔家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范仲淹《苏幕遮》主要抒发了什么情绪?9、对《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诗的一、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

“浥”是润湿的意思。

B、“西出阳关无故人”,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别后无人相伴、寂寞孤独生活的牵挂。

C、这首诗先抒情,后写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D、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淡淡的忧郁之情。

10、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

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 【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列诗歌,回答11-14题。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②寒山:③石径:④斜:⑤白云生处:⑥爱:⑦枫林晚:⑧霜叶:⑨二月花:1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1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列诗词,完成15-20题。

山行项斯阅读答案

山行项斯阅读答案

山行项斯阅读答案此诗描绘出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笔法细腻贴切,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下面由店铺整理关于山行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山行阅读材料山行[唐]项斯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山行阅读题目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山行阅读答案6.D7.C【赏析】项斯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

这首《山行》,便是写山村野景。

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

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起笔展示山间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

“亦”、“分”二字下得活脱。

“亦”字表明此处枥木虽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而是“亦有人”。

有人必有村,可诗人并不正面说“亦有村”,却说一条溪水被几户人家分享着,这就显得出语不凡。

这里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

次联写景更细。

诗人用“点染法”,选取“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写出极不寻常的诗境来。

乍看“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一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

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

古诗之《山行》练习附答案

古诗之《山行》练习附答案

古诗之《山行》练习附答案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练习1.默写题。

(1) 远上寒山石径斜,( )。

(2) ( ),霜叶红于二月花。

(3)写诗人在山中的小石路上行走,看到远处风光诗句是( )。

2.选出错误的一项( )A、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B、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C、第三句是全诗的中心,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D、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3. “停车坐爱枫林晚”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练习答案1.默写题。

(3)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C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3. 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②寒山:③石径:④斜:⑤白云生处:⑥爱:⑦枫林晚:⑧霜叶:⑨二月花: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1、①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②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③石径:石头小路。

④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⑤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⑥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⑦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⑧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⑨二月花:春天的花。

2、《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

3、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赏析: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

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

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

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