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高产多抗玉米吉东20号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早熟高产多抗玉米吉东20号特征特性及优

质高产栽培技术

吉东20号是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冬以自选系MB为母本,自选系D2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杂交种,2005年1月通过吉林省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熟期早,米质优良,综合抗性好,在吉林省中熟区域已经大面积种植。预计今后几年将成为辽宁北部、吉林省中熟区及黑龙江大部分地区的主栽品种。

1品种特征特性

1.1种子性状吉东20号籽粒黄色,半硬粒,百粒重29.2g,米质优良。

1.2植株性状幼苗叶鞘红色,叶片绿色,株形清秀,株高281cm,穗位112cm,全株20片叶,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

1.3果穗性状果穗长筒型,穗长23.2cm,穗粗5.0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色,单穗粒重262g,出籽率85.0%。

1.4籽粒性状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商品品质优良,百粒重38.7g。

1.5生育日数在吉林省辽源地区出苗到成熟119天,需≥10℃活动积温2500℃,属中熟品种,与四单19熟期相仿。

1.6抗逆性经吉林省农科院与吉林农大在接苗条件下鉴

定结果:抗玉米各类叶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抗玉米螟。

1.7品质检测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品质分析结果:吉东20号含粗蛋白质8.45%,粗脂肪4.46%,粗淀粉73.09%,容重为756.28g/L。该品种属于高淀粉,容重较高的优质良种,适应市场需要。

2品种产量表现

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每公顷平均产量为10187.1kg,较对照(四单19)增产5.8%;吉林省生产试验每公顷平均产量为10087.3kg,较对照增产7.0%。

3高产栽培要点

吉东20号经辽宁,吉林,黑龙江适宜区域大面积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广,较耐瘠薄,大部分地块均能种植。其栽培要点如下:

3.1连片种植为了保证其品种的一致性,最好是大面积连片种植,有利于订单农业,提高经济收入。

3.2种子处理由于玉米生产区大部分都是多年连作,致使土壤含菌量及地下害虫较多,因此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包衣。

3.3确定播种期在北方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旬及5月初,当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

3.4种植密度该品种株形较清秀,较耐密,春播区一般保苗5.5万株/公顷较适宜。

3.5合理施肥以有机肥(农家肥)20000kg/公顷作基肥,硫酸钾和磷二铵各150kg/公顷做种肥,于大喇叭口期追施

尿素400kg/公顷左右,或者是播种时一次深施玉米专用肥750kg/公顷左右。

3.6防治病虫害种子包衣进行防治苗期地下害虫。中后期主要是粘虫及玉米螟等虫害,可用BT乳剂等高效低毒农药灌心,或者在玉米拔节后适时释放赤眼蜂。

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新品种

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新品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01 品种名称:辽禾6 选育单位:大连盛世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D7928×SD8738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7天,与先玉335相当。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3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粉色,籽粒橙红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6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感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06克/升,粗蛋白含量8.52%,粗脂肪含量4.03 %,粗淀粉含量75.85%,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4.7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8%。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5.3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1.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2.适宜播种期4月中下旬。3.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4.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东部(通辽除外)中熟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02 品种名称:吉东49号 选育单位: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XF×D22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先玉335早2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05厘米,穗位高12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短锥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浅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9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0克/升,粗蛋白含量9.28%,粗脂肪含量4.53%,粗淀粉含量74.95%,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1.1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9%。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9.4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5%。 栽培技术要点:1.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2.适宜播种期4月下旬。3.每亩适宜密度3500~3700 株。 4.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双城除外)和内蒙古中东部(通辽除外)中熟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03 品种名称:华农18 选育单位: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M6×京68 以往审定情况:2010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0年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先玉335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

[瘠薄土壤玉米保墒栽培技术]土壤瘠薄

[瘠薄土壤玉米保墒栽培技术]土壤瘠薄 土壤瘠薄的干旱地块玉米产量低而且不稳,一直影响着我省西部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的均衡发展。所以,如何提高土壤瘠薄的干旱地块的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土壤瘠薄的干旱地块玉米种植,从栽培、耕作、生物、激素等多方位进行了抗旱综合增产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对土壤瘠薄的干旱地块增加粮食产量,具有一定普及意义。xx我们示范玉米蓄水保墒高产栽培1.2万亩,平均亩产424.3公斤,比常规种植的对照田增产91.5公斤,增产率达到27.5%;xx年示范推广3.5万亩,在严重干旱的条件下,平均亩产375.5公斤,比对照田增产85.5公斤,增产率达29.5%;到xx年推广面积达20万亩,平均亩产421公斤。玉米耗水系数由880.99下降到666.44,降低了24.6%。亩毫米水生产玉米由0.77公斤提高到1公斤。 一、实行轮作倒茬 采取3年轮作制度或4年轮作制度。3年轮作制度为:玉米――花生――玉米;4年轮作制度为:玉米――花生―大豆――玉米。 二、蓄水保墒综合措施

1、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水和肥力具有互相促进作用,肥力越高,水的作用越明显。通过试验分析,当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5%时,雨水渗入量较一般农田可增加50%左右,蒸发量可减少40%。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有机质含量,根据连续多年的定位试验分析,连续亩施有机肥2500公斤,土壤有机质平均每年可以提高0.028%左右。 2、秋季浅耕,早春精细,整地保墒。秋季浅耕,即是“灭茬”,深度大约在0.33米左右,早春土壤解冻初期及早进行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土壤松散。根据试验结果调查,春季及时整地,每亩土壤含水量可提高0.5%左右。 3、玉米行间覆盖作物秸秆保墒,例如麦秸、玉米秸等。覆盖作物秸秆对节水保墒、培肥地力有其重要的作用。多点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覆盖作物秸秆一般可使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1.8%~4.5%,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年提高0.01%到0.04%。对抑制玉米田间杂草生长也有明显的效果,可达90%以上。铺施方法:6月底到7月初雨季到来之前,在玉米行间覆盖碎秸秆,每亩300到500公斤左右。 三、选择抗旱品种

早熟高产多抗玉米吉东20号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早熟高产多抗玉米吉东20号特征特性及优 质高产栽培技术 吉东20号是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冬以自选系MB为母本,自选系D2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杂交种,2005年1月通过吉林省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熟期早,米质优良,综合抗性好,在吉林省中熟区域已经大面积种植。预计今后几年将成为辽宁北部、吉林省中熟区及黑龙江大部分地区的主栽品种。 1品种特征特性 1.1种子性状吉东20号籽粒黄色,半硬粒,百粒重29.2g,米质优良。 1.2植株性状幼苗叶鞘红色,叶片绿色,株形清秀,株高281cm,穗位112cm,全株20片叶,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 1.3果穗性状果穗长筒型,穗长23.2cm,穗粗5.0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色,单穗粒重262g,出籽率85.0%。 1.4籽粒性状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商品品质优良,百粒重38.7g。 1.5生育日数在吉林省辽源地区出苗到成熟119天,需≥10℃活动积温2500℃,属中熟品种,与四单19熟期相仿。 1.6抗逆性经吉林省农科院与吉林农大在接苗条件下鉴

定结果:抗玉米各类叶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抗玉米螟。 1.7品质检测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品质分析结果:吉东20号含粗蛋白质8.45%,粗脂肪4.46%,粗淀粉73.09%,容重为756.28g/L。该品种属于高淀粉,容重较高的优质良种,适应市场需要。 2品种产量表现 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每公顷平均产量为10187.1kg,较对照(四单19)增产5.8%;吉林省生产试验每公顷平均产量为10087.3kg,较对照增产7.0%。 3高产栽培要点 吉东20号经辽宁,吉林,黑龙江适宜区域大面积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广,较耐瘠薄,大部分地块均能种植。其栽培要点如下: 3.1连片种植为了保证其品种的一致性,最好是大面积连片种植,有利于订单农业,提高经济收入。 3.2种子处理由于玉米生产区大部分都是多年连作,致使土壤含菌量及地下害虫较多,因此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包衣。 3.3确定播种期在北方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旬及5月初,当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 3.4种植密度该品种株形较清秀,较耐密,春播区一般保苗5.5万株/公顷较适宜。 3.5合理施肥以有机肥(农家肥)20000kg/公顷作基肥,硫酸钾和磷二铵各150kg/公顷做种肥,于大喇叭口期追施

2011年国审农作物品种简介(玉米部分)

2011年国审品种品种简介(玉米部分)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01 品种名称:辽禾6 选育单位:大连盛世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D7928×SD8738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7天,与先玉335相当。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3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粉色,籽粒橙红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6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感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06克/升,粗蛋白含量8.52%,粗脂肪含量4.03 %,粗淀粉含量75.85%,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4.7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8%。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5.3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1.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2.适宜播种期4月中下旬。3.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4.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东部(通辽除外)中熟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02 品种名称:吉东49号 选育单位: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XF×D22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先玉335早2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05厘米,穗位高12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短锥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浅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9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0克/升,粗蛋白含量9.28%,粗脂肪含量4.53%,粗淀粉含量74.95%,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1.1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9%。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9.4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5%。 栽培技术要点:1.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2.适宜播种期4月下旬。3.每亩适宜密度3500~3700 株。4.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双城除外)和内蒙古中东部(通辽除外)中熟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03 品种名称:华农18

丹东地区玉米生产前景展望与对策

丹东地区玉米生产前景展望与对策 作者:宋青山宋青川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05期 [摘要]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生产发展前景广阔。玉米是丹东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位居各类农作物之首,种植面积10.1万hm2,年产量35.53万t,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1%和粮食总产量的5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本文针对丹东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丹东地区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包括品种筛选与布局、提高单产增加增产,高产栽培等。 [关键词] 丹东玉米生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62-01 一、玉米种植现状 玉米是丹东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1万hm2,年产量35.53万t,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5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1]。目前,丹东地区生产上种植的品种仍然以稀植高杆大穗型品种为主,由于病害、抗倒性等气候因素以及农民种植习惯,密植型玉米品种在生产上表现并不理想,推广面积很小,特别是丹东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季风性气候明显,部分品种抗倒性差、抗病性弱导致生产上减产减收现象较重,丹东地区生产应用的主栽品种仍以丹玉系列玉米良种为主,如丹玉402、丹玉405、丹玉69、丹科2151、丹玉99等,其中丹玉405以其高产、抗病性强,在生产上抗粗缩病尤为出,已成为丹东地区第一大主栽品种。 二、目前玉米生产中存在问题 1.玉米品种多、乱、杂现象十分突出 一是主栽品种与搭配品种不明显。目前市场销售的品种高达100多种,多、乱、杂现象严重。主栽品种以丹玉系列玉米新品种为主,同时生产上存在着以次充好、以次充优的劣质品种,给农民选种购种带来了很大难度。 二是由于品种多、乱、杂和丹东地区的气候特殊条件,导致一些外引品种水平抗性较差和对温、光敏感品种,造成空杆率上升,如2010年的东单90、213等品种,空杆率高达40%,还有的品种易感大小斑病,青枯、纹枯病及粗缩病,造成早衰减产。 三是品种增产潜力有限,部分农民选择的高杆大穗型品种,由于受密度缩限,追肥及田间管理不到位,产量较低,一般亩产400~500斤,亩产超过750公斤的很少。 2.玉米种植密度偏低,是影响玉米产量主要原因

玉米杂交种益玉10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益玉10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罗勇;兰宣莲;沈光琴;刘远伦;舒中兵;卫光伟;陈浪 【摘要】益玉10号是遵义益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自选系H 1864为母本,自选 系B 170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贵州省的2年区域试验中,该品种 平均单产613.9 kg/667m2,比对照增产7.83%.益玉10号幼苗长势强,植株生长健壮,农艺性状优良,抗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强,产量高.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16(035)005 【总页数】2页(P118-119)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益玉10号;品种选育 【作者】罗勇;兰宣莲;沈光琴;刘远伦;舒中兵;卫光伟;陈浪 【作者单位】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遵义563100;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 州遵义563100;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遵义563100;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遵义563100;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遵义563100;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遵义563100;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遵义56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播种面积、总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1]。同时玉米也是贵州的主要农作物,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第2位,

发展农业生产,抓好旱地农业,建设生态畜牧大省,是贵州省农业发展重要决策之一[2-5]。加快玉米生产研究对贵州省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玉米种植 区多处在土层薄、海拔高、云雾多、相对湿度大的区域,特别是黔西北、黔西、黔北等地,玉米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缺肥、干旱、低湿、阴雨、日照少,土壤肥力较低的生态区,这些地区耕作粗放,外来品种很难适应,常年产量低而不稳[6-7]。使用多抗、广适、优质、高产优良玉米杂交种,是贵州省提高玉米产量的希望所在[8-11]。为此,课题组于2006年以自选自交系H 1864为母本,自选系B 17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品种益玉10号,于2013年通过贵州省农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黔审玉2013007号)。该品种的幼苗长势强,植株生长健壮,农艺性状优良,抗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强,产量高,对提高贵州省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及其性状 母本H 1864:是用农大108自交后代与丹340选系L 90的杂交一代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该自交系株型平展,果穗筒形,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白色。 父本B 1701:是利用Mo 17与丹988杂交一代作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其中丹988引自丹东农科院,属于PB种质。该自交系株型半紧凑,果穗长锥形,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红色。 1.2 选育经过 选育经过见图1。 2 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株性状与生育期 全生育期134d,比对照黔单16短1d。幼苗长势强、叶鞘紫色、叶缘紫色。株型

辽宁省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辽宁省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辛鑫 来源:《乡村科技》2019年第02期 [摘要] 为确保玉米产量,需做好选种、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文主要论述辽宁省玉米栽培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2-95-2 玉米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为确保玉米高产,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栽培。 1 辽宁省玉米栽培技术 1.1 选种 辽宁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寒冷期较长,雨量集中在夏季。种植玉米时,需选择生育期较长、产量较高、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杂交品种。总结笔者对辽宁省长期玉米田间种植的经验,发现较适宜本地区气候环境条件的玉米品种有德早111、吉东705、源玉13、雁玉1号、丰泽127、吉东56及天和22等。合理的品种选择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应慎重选择玉米品种,在确保玉米品种适宜当地环境的情况下,尽量选取丰产性能较好的品种,为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1.2 种子处理 在进行种子处理时,应选择颗粒较为饱满、无霉变、无病害的玉米种子,以确保种子发芽率。之后,可进行晒种、药剂拌种处理,以提高种子出苗率、增加种子抗病虫害能力、防止地下鼠害。在晒种时,应选择在晴朗的天气进行,一般晾晒两三天,在此期间应定期翻动种子[1]。在进行药剂拌种时,应结合当地玉米易出现的病虫害问题选取相应的药剂。 1.3 整地 整地时,应将犁地深度控制在25~30 cm,以确保种子的发芽率。犁地的标准为土地应保持平整、无硬块,土壤层应保持上虚下实的状态[2]。整地后,应确保土地达到犁地标准,若有不相符的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4 播种

玉米新品种吉农大819

玉米新品种吉农大819 作者:张琥瑛吴慧靳军等 来源:《中国种业》 2019年第3期 摘要:吉农大819是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高产新品种。2015-2016年参加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2年每667m2平均产量857.8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53%。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819.0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1%。 关键词:玉米;吉农大819;中晚熟;易机收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经济效益最明显、增产潜力最大的高产作物。随着单粒点播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现代化机械收割的普及,耐密型玉米品种已成为玉米生产的主力军,引进、筛选、推广耐密型玉米品种以及配套栽培技术已成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首要任务[1]。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玉米新品种更受农民朋友的青睐。吉农大819是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 限公司以KM8为母本、KM1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高产新品种,2013年通过吉林省玉米品种审 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3016;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079。该品种果穗大小均匀,穗位整齐,丰产抗病,活秆成熟,适宜密植,是东华北 地区机收的极佳品种。该品种生育期间需≥10℃活动积温2570℃左右,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 玉米区种植,山西省主要适宜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及生育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颖壳浅紫色。株型 半紧凑,株高299.4cm,穗位高108.3cm,成株叶片数17片。果穗长锥型,穗长18.6cm、穗粗 5.0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 6.1g。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 出苗至成熟125d,较对照先玉335早熟1d。 1.2 抗病性 2017年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该品种抗大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中抗灰斑病,高抗茎腐病。 1.3 品质表现 2017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72g/L, 粗蛋白含量10.15%,粗脂肪含量3.77%,粗淀粉含量74.75%,赖氨酸含量0.28%。 2 产量表现 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2年每667m2平均产量857.8kg,比对照 郑单958增产10.53%。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819.0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1%。2018年参加了山西潞玉种业玉米科学院承担的长治市玉米新品种展示及示范试验(机收组),密度5500株/667m2,每667m2平均产量896.8kg,产量在29个参试品种中排第一。 3 播前准备 3.1 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要求发芽率达92%以上,选择药剂拌种和种衣剂 包衣[2]。种子包衣后播种能迅速吸水膨胀,随种子内胚胎的逐渐发育以及幼苗的不断生长,种衣剂将包含的各种有效成分缓慢释放,种子幼苗逐渐吸收,从而达到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在播种前还要进行晒种,可促进种子后熟和提早出苗,杀死种子表面 附着的病原菌,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确保播后苗齐、苗壮,植株健康生长[2]。

早熟适机收玉米新品种吉东823 的选育

早熟适机收玉米新品种吉东823 的选育 作者:李成军刘伟勾千冬等 来源:《中国种业》 2019年第11期 李成军刘伟勾千冬丛方志 (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辽源 136200) 摘要:吉东823是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以LK69为母本、L101为父本杂交 选育而成。该品种抗茎腐病、抗倒伏、丰产性好、熟期早,既适合机械收获果穗,也可籽粒直收,是适合机械收获的新品种,适宜在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及其他相同生态区种植推广。介绍 了吉东823育种目标、品种来源、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品种特征特性和适宜种植区域,总结 了满足机械化收获的要求。 关键词:优质;适机收;玉米;吉东823;选育;栽培技术 玉米是粮食、经济和饲料作物,也是未来重要的能源作物[1]。玉米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市场上主推品种随着生产上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耕作模式的变化 在不断变化,从稀植大穗型的农大108、中单2到耐密植的郑单958及其改良品种,再到脱水 快的先玉335及其衍生品种,都是随着玉米机械化生产水平而发展的。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从 播种到田间、从管理到收获大部分地区都能实现机械化;从各个环节看,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 低的弊端正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国内玉米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影响了我国农业 机械化的整体水平[2]。东北地处我国黄金玉米带,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适合玉米生长,大力发展玉米生产,提高玉米产量,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3]。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土地集约化规模不断加大。农村土地向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集中,他们的机械化水平较高,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都 实行机械化。对玉米生产来说,新型经营主体对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需求较强烈,尤 其是对早熟、抗倒伏、适机收玉米新品种的需求。 为加快适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课题组,广泛搜集适 合育种目标的玉米种质资源,加强与吉林省农科院和地区农科院进行项目合作,通过多年多点 筛选、不同地点鉴定试验,聚合优良基因,选育出了早熟、米质优良、适应性广、抗病强、脱 水快、适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吉东823,于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 编号:国审玉20180028。 1 选育目标 玉米品种随着生产发展在不断更新换代,育种目标也在不断变化,所以选育目标要根据生 产发展和实际需要进行改变,东北地区玉米品种要求高产、早熟、脱水快、适机收,这就成为 我们的选育 方向。 1.1 早熟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要求生育期相对短、脱水快,在产量上要求密植增产,收获水分必须在25%以下,落粒少,破碎率低。同时,通过机械化收获,减少劳力,省时省工,为农民带来效益。

玉米新品种吉东508

玉米新品种吉东508 作者:刘忠诚于培洋秦宝军等 来源:《中国种业》 2019年第10期 刘忠诚于培洋秦宝军李成军郭宝贵于鸿雪何文涛蔡承贺 (吉林省辽源市农业科学院,辽源136200) 摘要:吉东508是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品种,以自选育的母本L36 和自选育的父本F10杂交组配研发而成。经过多年多点试验,表现突出,该品种具有熟期早、 耐密性强、抗倒性特别强;矮秆品种,雌穗部位适中,成熟后脱水较快,站秆不倒,可以机械 收获。于201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早熟;耐密;可机收;吉东508;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1]。玉米品种虽多,但综合表现突出的品种少之又少,适应性差;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血缘关系比较近,同质化现象越来越 严重等问题,给玉米品种选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大 农场主越来越多,收获时存放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玉米棒基本都是在室外场地成堆堆放,容 易受到雨雪或是老鼠为害,破损率较高,因此,农户越来越重视玉米的品质。在现有种质的基 础上,如何提高新品种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并同时提高品质是玉米育种的重要课题。2012年 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选系L36为母本、自选系F10为父本,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培 育出玉米品种吉东508。于201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玉20190001。该品种适合在东北地区极早熟地区种植,可满足当前市场需要。 1 育种目标及亲本来源 针对目前品种生育期普遍较长、抗逆性差、容易倒伏、籽粒脱水慢、品质差等问题,提出 早熟、耐密和适机收品种为选育目标。 吉东508的母本L36是以Mo17、3352、合344和MB 4个自交系连续2次混粉后,历经6 代自交组配而成。在辽源和海南2个育种基地进行选育,2008-2011年冬连续9个生长季自交 选育而成。父本F10是以美国杂交种\K10\K10为基础材料,2009年开始经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吉东508熟期比较早,从出苗到成熟全生育期113d,与对照德美亚1号 相同。幼苗叶鞘紫色,叶片、叶缘绿色,花药、颖壳黄色。植株类型为半紧凑,株高272cm, 穗位高102cm,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呈浅紫色,穗筒型,穗长21.2cm,雌穗行数12~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型,千粒重395g。 2.2 品质2018年由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 754g/L,粗蛋白质含量11.85%,粗脂肪含量4.19%,粗淀粉含量70.69%,赖氨酸含量0.3%。 2.3 抗性2017-2018年经吉林省延边州农科院玉米杂交种抗病(虫害)接种鉴定:高抗 茎腐病,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 3 产量表现

玉米瑞德种质在春玉米区的应用与改良

玉米瑞德种质在春玉米区的应用与改良 作者:孙发明徐艳荣仲义等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4期 摘要:在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地区引入第1批玉米Reid种质,如M14、W20、W24、B73 等,并很快用于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的选育。在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第2批国外杂交种3147、3382等,并很快育出5003、7922等优良自交系。5003、7922已在春玉米区应用20多年,选育品种之多、应用时间最长,粮食贡献最大,具有中国育种特色。使Reid种质很快成为东北春玉米区的核心种质之一。今后育种战略是利用国外Reid新种质来改良,重点在Reid群内进行改良和创新;利用中国本土种质来改良;利用78599种质来改良。重点解决Reid不抗叶斑病、感穗粒腐等缺点,很快形成具有中国育种特色新的Reid杂种优势群。 关键词:Reid;种质改良与创新;自交系 中图分类号:S513.024 文献标识码:A 从1978~1998年全国种植面积在6.7万hm2的以上的品种中,自交系来源中含Reid的种质M14、W24、系14、5003、U8112、B73、7922、C8605-2、丹9046、4112、本7884-7等。2003-2012年吉林省玉米杂交种中Reid种质所占的比例在19.2%~35.7%,平均27.8%。最近几年,在全国乃至东北地区郑58、PH6WC改良系、7922改良系、C8605-2改良系应用面积呈上升的趋势。 1 玉米Reid种质的引进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引入第1批Reid玉米种质,东北地区最早引入Reid种质主要有M14、W20、W24、B73等,并用于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的选育,东北春玉米区用M14、系14(M14变异株)、B73育成吉双83(英64×M14/oh43×铁133)、四双一号(英64×铁 84/M14×W20)、吉单101(吉63×M14)、四单8(系14×MO17)、吉单122(B73×黄早4)、四单18(416×B73)、吉引704(B 73×MO17)。 在20世纪70年代末,东北地区和国内引入第2批国外杂交种XL80、U8、3147、3382等,从这批杂交种育出著名的掖107、U8112、沈5003、铁7922等优秀自交系,用这批优良自交系组配一批优良杂交种沈单7(5003×E28)、铁单8(7922×旅9宽)、哲单20(773- 2×7922)、四单105(495×7922)、四单152(7922×四D375)、海单2(7922×丹360)、掖单11(5003×52106)为我国玉米科研和生产作出重要贡献。 2 对玉米Reid种质的综合评价

2016 年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2016 年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一、试验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为筛选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加快玉米新品种试验、审定和推广步伐,特安排本试验。 二、试验组别、主持单位和主持人 根据我国玉米生态区分布和生产实际,设置8 个生态区普通玉米品种试验,各组别及主持人如下: 极早熟春玉米组:河北省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王占廷; 东北早熟春玉米组: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张思涛; 东北中熟春玉米组:辽宁省种子管理局李磊鑫; 东华北春玉米组: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陈学军; 黄淮海夏玉米组: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周进宝; 西北春玉米组: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宋国栋; 西南春玉米组: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唐道廷; 东南春玉米组: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刘玉恒。 三、试验要求 (一)区域试验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5 行区,小区面积 20平方米,实收中间3 行(面积12平方米)计产。试验周边应设置与小区行数相同的保护行(西南组不少于4 行)。 对照品种(CK)由指定单位统一提供。供种单位应按方案规定将种子( 含CK) 保质保量寄到指定单位,除统一安排的对照外,需要设置第二对照品种的由省级种子管理部门负责寄送本省的第二对照种子。寄到的时间是:西南组、东南组应在2 月20日前;极早熟组、东北早熟组、东北中熟组、东华北组、西北组应在3 月20日前;黄淮海组应在 4 月20日前。参试品种必须用送货上门的邮寄公司寄到指定单位。 承试单位要严格按方案指定的品种实施,不得随意增减品种。试验要有代表性,选择中上等肥力水平试验地,施肥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试验管理应高于当地生产水平,每项田间管理措施和测定要在同一天内完成,如遇特殊天气,同一重复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参试品种出现分蘖时应及时去除。各主持单位应根据技术规程统一制定年终报告格式并上网。各组试验设置、熟期要求及联系方式、供种安排如下:

2015年玉米国家

2015年玉米国家

品种名称:佳禾18 国审号2015001 申请者: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佳禾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佳禾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佳788-2×F11 特征特性:极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8天,与对照德美亚1号相同。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淡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8厘米,穗位高90厘米,成株叶片数17~18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6.5厘米,平均穗行数15.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27.7克。接种鉴定,抗穗腐病,中抗镰孢茎腐病和灰斑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59克/升,粗蛋白含量9.72%,粗脂肪含量 3.74%,粗淀粉含量73.98%,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极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4.2千克,比对照增产3.5%;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4.5千克,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8.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

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500~6000株。亩施农家肥2000~2500千克或玉米专用复合肥40千克做基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千克。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河北张家口及承德北部接坝冷凉区、吉林东部极早熟区、黑龙江第四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岭南及通辽市北部、赤峰市北部地区、宁夏南部极早熟玉米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品种名称:元华8号国审号2015002 申请者:曹冬梅、徐英华 育种者:曹冬梅、徐英华 品种来源:WFC0148×WFC0427 特征特性:极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2天,比德美亚1号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8厘米,穗位高81厘米,成株叶片数16片。花丝绿色,果穗锥型,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2~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5.5克。接种鉴定,抗灰斑病、穗腐病,中抗茎腐病、弯孢叶斑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