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介绍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工作原理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工作原理
可变气门技术是一种利用气体中细微变化来控制发动机转速及
功率的一种新型技术,它可极大地提高发动机性能,同时减少汽车污染。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是可变气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动机开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是指控制气门开启时间的技术。
实际上,在汽车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气门的开启时间会改变,这也称为气门升程。
气门升程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功率和转速,进而影响汽车的性能。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可以改变气门升程进而改变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实现原理是利用电磁阀控制气门升程,由汽车引擎电子控制系统(ECU)控制电磁阀的工作。
ECU根据引擎的转速,燃料喷射量和相关发动机参数进行计算和判断,控制电磁阀来改变气门升程。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可以根据发动机需要来调节气门升程,提高发动机性能。
例如,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ECU计算得出气门应在更高位置升起,以适应转速的增加,从而获得更大的功率。
另外,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ECU计算得出气门需低于其正常位置,即电磁阀允许气门在低位置升起,从而获得更低的排放。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不仅可提高发动机性能,而且还可减少汽车排放。
ECU根据发动机运行参数,控制气门的开启时间来改变气门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燃烧的完整性,当发动机处于高转速和低转速时,都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总而言之,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可以在控制发动机转速及功率的同时,提高发动机性能,减少汽车污染。
它有效地改变气门升程,提高发动机性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如今,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为汽车性能和污染减少做出了重大贡献。
发动机智能型气门正时与气门升程可变新技术一览

45系列讲座AUTOMOBILE MAINTENANCE汽车维修2017.6发动机智能型气门正时与气门升程可变新技术一览李树伟二、可变气门升程技术解析1.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概述气门升程即气门开度,它是指气门开启的间隙有多大,如图9所示,宝马的Valvetronic 可变气门升程发动机的气门升程可以在0.2mm ~9.5mm 之间连续变化。
上一部分介绍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实际上发动机的实质动力表现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气缸的进气量的。
我们知道,气门正时代表了气门开启的时机,而气门升程则代表了气门开启的大小。
从原理上看,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也是通过改变进气量来改善动力表现的,但是气门正时只能增加或者缩小气门开启时间,并不能有效改善气缸内单位时间的进气量,因此对于发动机动力性的帮助并不大。
而如果气门开启大小(气门升程)也可以实现可变调节的话,那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转速使用合适的气门升程,从而提升发动机在各个转速区间的动力性能,这就是和VVT 技术相辅相承的可变气门升程技术。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可以在发动机不同转速下匹配合适的气门升程,使得低转速下扭矩充沛,而高转速时动力强劲。
低转速时系统使用较小的气门升程,这样有利于增加缸内紊流和增加气缸吸力,提高燃烧速度,增加发动机低速输出扭矩,而高转速时使用较大的气门升程则可以显著提高进气量,进而提升高转速时的功率输出。
2.目前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应用情况(1)国外品牌应用情况本田———i-VTEC 丰田———VVTL-i 三菱———MIVEC保时捷———VarioPlus 奥迪———AVS 宝马———Valvetronic别克———DVVT (2)国内品牌应用情况海马汽车———VIS 比亚迪———VVL3.各汽车厂家的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原理剖析与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一样,实际上大部分汽车厂家的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工作原理都相同,大致有以下4种。
(1)本田的i-VTEC 技术跟丰田一样,本田是把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应用得最早,最淋漓尽致的汽车厂家。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工作原理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工作原理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提高汽车性能的重要技术,它能够改善汽车发动机的燃油燃烧效率、缩短汽车动力反应时间,从而节约燃料,提高汽车动力表现和排放性能。
本文就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有关的知识。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是一项采用气门工作调整技术,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改变汽车发动机的气门升程,就可以改变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的性能表现。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汽车发动机上安装一个可变气门升程装置,这个装置可以调节气门升程,从而控制汽车发动机所释放的气体空间,从而改变汽车发动机的性能。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具体实现是:在汽车发动机上安装一个装置,该装置由控制电路、传感器和拉杆组成。
通过拉杆可以改变气门在开启和关闭时的时间,从而改变汽车发动机的性能。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有助于改善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有效地控制发动机的怠速时的燃油消耗,缩短汽车动力反应时间,改善汽车动力学性能,从而提高汽车的性能和油耗。
此外,采用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汽车发动机可以做到简单高效,减少发动机故障可能,提高发动机维护的可靠性,降低汽车使用成本,由此可见,采用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后,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综上所述,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提高汽车性能的重要
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汽车发动机气门升程,从而改变汽车发动机的性能。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在节约燃料、提高汽车动力性能、改善节气门工作性能、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改善环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VVT、CVVT、 DVVT、 VVTI、VVL类型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VVT、CVVT、DVVT、
VVTI、VVL技术类型
这些技术都是让电脑控制发动机进排气门在不同工况下正确的开启时间,发动机在增大功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油耗,现在许多品牌的汽车都使用了这种技术;只是名字取得不同而已,因为厂家都已经注册了各自的这个技术,不能使用一样的名字!
CVVT是英文Continue Variable Valve Timing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它是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现代轿车上的众多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中的一种。
例如:宝马公司叫做Vanos,丰田叫做VVTI,本田叫做VTEC,但不管叫做什么,他们的目的都是给不同的发动机工作状况下匹配最佳的气门重叠角(气门正时),只不过所实现的方法是不同的。
VVT:是可变气门正时;
CVVT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
DVVT:双可变气门正时;
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VTEC:可变气门相位及升程控制系统;
VVL:为可变气门升程系统。
传统的汽油发动机的气门升程是固定不可变的,VVL的采用使发动机在高速区和低速区都能得到满足需求的气门升程。
从而改善发动机高速功率和低速扭矩。
如果非要说哪个好,本田的I-VTEC表现最好,其次是丰田的VVT-I,现代的CVVT就不怎么样了!其实这个技术奔驰、宝马、大众早就有了!只是他们不象丰田本田那样贴个标在车尾大肆宣传!他们的做法很低调,不信你可以看一下奔驰和宝马的发动机!。
CVVL(连续可变气门升程)只是课件

※ 泵气损耗降低 : 进气门前的空气压力高于MPI发动机; ※ 摩擦损耗降低 : 减小气门升程减少气门动作;
摩擦损耗
泵气损耗
燃油 100
34
20 发动机输出功率
66
7
7 摩擦损失
泵气损失
热能/排气损失
@ 2,000 rpm,
BMEP 2 bar
排气
进气
升程可变
CVVL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
5
2. 发动机动力提升
气门升程
低转速 标准转速 高转速
3. 发动机响应提升
MPI
CVVL
发动机动力
在所有范围内发动机 进气时需要节气门和
动力都有所提升
进气门共同配合
进气门前的空气压力是大气压力
响应提升
4. 热能损失减少
※ 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动力都有所提升,感谢CVVL
- 启动时点火正时延迟 排气温度升高 LOT 减少
CVVL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
1
CVVL(连续可变气门升程)
CVVL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
2
什么是CVVL
排气端
进气端 高速
低速
下止点
上止点
下止点
MPI 发动机的气门升程 (气门升程固定)
mm
高转速 气 门 升 程 (
)
低转速
可变气门升程的特点
CVVL 发动机的气门升程 (气门升程可变)
CVVL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
MPI发动机和CVVL发动机的气门升程对比
MPI
排气
进气
升程相同
CVVL
排气
进气
3
升程可变
加速时气门打开
加速时气门升程增加 (节气门始终全开)
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控制系统

(4)共轨压力传感器
• 实时测定共轨管中的实际压力信号并反馈给ECU,由ECU对燃油调压 阀实施反馈控制,通过对供油量的增减来调节油压稳定在目标值
• 膜片上装有半导体型敏感元件,当高压燃油经压力室的小孔流向膜片 时,膜片形状发生改变,膜片涂层的电阻发生变化;
• 由系统压力引起膜片形状变化,促使电阻值改变,并产生电压变化, 向ECU发送电信号;
• 因此两个进气门均由 主摇臂驱动,即由低 速凸轮驱动,
• 升程都是7mm,以确 保中转速时转矩与功 率值。
3.第三段(高速):
• 上、下油路都送入油压,上 油路之油压仍使主、副摇臂 结合为一体;下油略送人之 油压,使活塞B与活塞C移 动,
• 故中间摇臂与主摇臂及副摇 臂结合为一体,两支进气门 均由中间摇臂驱动,即由凸 轮高度最高的高速凸轮驱动, 两支进气门的举升都是 10mm,以确保高功率之输 出。
1.多气门分别投入工作
• 1)通过凸轮或摇臂控制气门在设定的工况下开或关; 2)在进气道上设置旋转阀门,根据设定工况打开或关闭 该气门的进气通道,这种结构比用凸轮、摇臂控制简单。
• 进气效果:提高低速、中速、 高速时的转矩。
• 低、中速:空气经过较细的 进气岐管,由于进气流速快, 且进气脉动惯性增压的结果, 使较多的混合气进入气缸, 提高转矩输出;
3) 电控油压
4) 低速工作
• 主、副摇臂与中间摇臂分离,分别由主、副凸轮A、B以 不同的时间与升程驱动。
• 主进气门开度约9mm,副进气门则微开。
5)高速工作
• 因油压进入,正时活塞向右移,主、副与中间摇臂被同步 活塞A与B连接成一体动作;
• 3个摇臂均由中间凸轮C以高升程驱动。此时主副进气门开 度约为12mm。
发动机气门工作原理

发动机气门工作原理发动机气门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原理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气门的作用、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气门的作用发动机气门是连接气缸和汽缸盖的机械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进气和排气过程。
进气气门负责在正时期间将混合气或空气吸入气缸,而排气气门则在适当的时机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通过控制气门的开闭时间和程度,可以调整气缸内的气流量和气流速度,从而实现对发动机性能的调节。
二、气门的工作原理气门的开闭是由凸轮轴驱动的,凸轮轴上的凸轮通过推杆、摇臂等机构传递力量,使气门打开或关闭。
具体来说,当凸轮上的凸点对准某一气门时,凸轮就会向上推动推杆,推杆再通过摇臂的作用,使气门打开。
而当凸轮上的凸点离开气门时,推杆不再受到凸轮的推动力,弹簧的作用下,气门便会自动关闭。
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气门的开闭时间和程度是由凸轮轴和气门传动机构共同决定的。
凸轮轴上的凸点的形状和分布方式,以及摇臂和弹簧的设计参数,都会影响气门的开闭速度和持续时间。
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可以使气门的工作更加精确和高效。
三、气门的相关技术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烧效率,现代发动机采用了多种技术来改进气门的工作原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1.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通过调整气门的开闭时间和程度,使气门在不同工况下具有最佳的工作效果。
例如,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在低负荷工况下延迟排气门的关闭时间,以提高燃烧室的充气效果。
2.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通过调整气门的升程,可以改变气门的开闭速度和持续时间,从而调节气缸内的气流量和气流速度。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排气效率。
3. 涡轮增压技术:通过在进气道中增加涡轮增压器,可以提高进气气流的密度和压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涡轮增压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气门的开闭时间和程度,使气缸内的气流更加充分和均匀。
4. 可变气门卡死技术:在某些工况下,为了降低燃烧室内的压缩比和温度,可以采用可变气门卡死技术。
可变气门升程的工作原理

可变气门升程的工作原理
1。
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我们称之为VTEC。
是本田的专有技术。
它能随着发动机转速、负荷、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变化,适当调整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使发动机在高、低转速下都能达到最高效率。
2.在VTEC系统中,进气凸轮轴上有三个凸轮面,分别推动摇臂轴上的三个摇臂。
发动机在低转速或低负荷时,三个摇臂之间没有连接,左摇臂和右摇臂分别推动两个进气门,使其具有不同的正时和升程,从而形成空气挤压效应;
3.此时中间的高速摇臂并不提升气门,只是在摇臂轴上做无效运动。
当转速不断增加时,发动机的传感器会将监测到的负荷、转速、车速、水温等参数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当需要换成高速模式时,电脑发出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压力油进入摇臂轴推动活塞,使三个摇臂连成一体,两个阀门都工作在高速模式;
4.当发动机转速降低,需要再次改变气门正时时,计算机再次发出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的压力启动,使压力油排出,阀门再次回到低速工作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市面在售的车型中,包括我们熟悉的多款自主品牌车型在内,已经有很大部分的发动机装配了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尽管各个厂商和车型间的技术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整体来看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已经成为了比较大众化的技术而显得有些习以为常了。
但我们知道所谓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其功能主要是改变发动机气门开启和闭合的时间,以达到更合理的控制相应发动机转速所需的空气量,作用主要还是为了降低油耗,提高经济性。
而发动机的实质动力表现却是和单位时间内进入到汽缸内的氧气量有关,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无法有效改变这一点,因此它对动力的提升帮助不大。
既然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无能为力,那现在就该轮到本文的主角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登场了。
相比可变气门正时,气门升程系统目前还比较少见,尤其是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更是只掌握在几个大厂商手中的绝密核心技术,因此我们能买到的装备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的车型也不多。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车型可供选择。
阅前说明:本文将主要介绍三大厂商的可变气门升程系统,但由于各自技术差异以及品牌层次不同,本文涉及的车型档次差别较大,因此我们只做技术性分析而各车型间并无对比之意,请各位网友注意。
本田可变气门升程技术:VTEC、i-VTEC应用车型:国内所有在售本田及讴歌车型『本田和讴歌的众多车型的发动机均装配了VTEC或i-VTEC系统』本田是最早将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应用到车载发动机上的厂商,而且不同于其它厂商先使用可变气门正时,后追加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做法,本田的工程师在研发项目之初就将这两种技术同步进行。
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是本田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特点,具体工作方式我们下文会有介绍。
不过令人有些遗憾的是,虽然已经投产多年但本田的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目前似乎没有太大进步,依然还停留在只有两段或三段可调的程度(根据车型不同,具体技术有差别),而像菲亚特、丰田、日产和宝马这些可变气门升程技术领域的后来者都已经研发出自己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
不过现在也有消息传出,本田也研发出了自己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及正时系统AVTEC,只是还没有正式开始使用。
『思域搭载的R18A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在此我们简单介绍一下VTEC及i-VTEC系统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工作方式。
本田及讴歌目前在国内发售的车型共有SOHC及DOHC两种结构的发动机,它们虽然都配有VTEC 或i-VTEC系统,但具体实现方式不太相同。
飞度、锋范以及思域搭载的都是本田的R系列发动机,采用的是SOHC单顶置凸轮轴结构,两个进气气门和两个排气气门均由一根凸轮轴驱动。
首先要说明的是目前大部分可变气门升程技术都被应用在进气气门端,本田的R系列也不例外。
我们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两个进气气门摇臂中间还有一个特殊的摇臂,它对应的是凸轮轴上的一个高角度凸轮,而在发动机低转速时两个进气摇臂和这个特殊摇臂是分离的、互无关系,进气摇臂只由低角度凸轮驱动,因此进气气门打开的升程较小,这有助于提高低转速时的燃油经济性。
但当发动机达到一定转速时,由电子液压控制的连杆会将两个进气摇臂和那个特殊摇臂连接为一体,此时三个摇臂就会同时被高角度凸轮驱动,而气门升程也会随之加大,单位时间内的进气量更大,从而发动机动力更强。
『雅阁和思铂睿搭载的2.4升DOHC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除了小型车和紧凑型车使用的R系列,国内本田的思铂睿、雅阁和CR-V的2.4L车型均搭载的是DOHC双顶置凸轮轴结构的K系列发动机,同样都装备了可变气门升程技术。
此外本田的VTEC系统可在DOHC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的进排气端均进行气门升程的调节,不过这功能并非所有本田DOHC发动机均有,只限定某些车型。
『本田的可变气门升程功能可在进排气端均起作用但这只限定于某些型号的发动机』工作原理和R系列发动机的进气端完全相同,都是通过三根摇臂的链接与分离实现的,不过既然排气气门升程也可得到提升,就表示高转速下排气效果将更高,可以更默契的和提高效率的进气气门协作来增强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能看到本田的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结构并不复杂,工程师利用第三根摇臂和第三个凸轮即实现了看似复杂的气门升程变化。
但这一原理也是羁绊本田可变气门升程技术进步的瓶颈,因为不可能在凸轮轴上加上更多的凸轮来实现更多级的调节,因此日产和宝马都另辟蹊径,而且最终都实现了让气门升程连续可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日产是如何做到的。
日产可变气门升程技术:VVEL应用车型:英菲尼迪G37、英菲尼迪FX50『目前VVEL技术只应用在日产高端品牌英菲尼迪的两款车型上』日产是可变气门升程领域的后来者,多年来日产车型上都没有这项功能的身影。
但2007年末,随着第四代G37的上市,日产也终于发布了自己的可变气门升程技术VVEL,这项技术最先就被装备在G37的VQ37VHR发动机上,而VQ37VHR也是2008年沃德十佳发动机的得主。
随后上市的FX50的那台VK50VE发动机是第二款使用VVEL的发动机。
同时日产也有计划将VVEL普及到自己的低端车型上。
本田的VETC是利用不同的凸轮来实现不同转速下气门升程的改变,而日产则是在驱动气门运动的摇臂上做文章。
为了实现连续可变这个功能就必须研发出一种可无级改变工作状况的机构,日产的VVEL系统利用一个简单的螺杆和螺套达到了这个目的。
『可实现VVEL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独特摇臂结构』螺杆我们可以理解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螺栓,而螺套就是拧在螺栓上的螺母,螺母随着转动就可沿着螺栓上的螺纹上下运动,换个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无级调节方式。
日产的工程师就是将一组螺杆(螺栓)和螺套(螺母)加到了发动机的气门摇臂上来使气门升程连续(无级)可变的。
具体实现方法也很简单,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工程师的奇思妙想。
首先车载电脑根据当前的发动机转速来决定螺套的所在位置,那个黑色的直流马达就是用来驱动螺套的。
而螺套由一根连杆与控制杆相连,螺套的横向移动可以带动控制杆转动,控制杆转动时上面的摇臂随之转动,而摇臂又与link B(连杆B)相连,摇臂逆时针转动时就会带动link B去顶气门挺杆上端的输出凸轮,最后输出凸轮就会顶起气门来改变气门升程。
如果没看明白请把本段结合上面两张图再看一遍,应该不难理解。
日产的这套VVEL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在一定范围内(这个范围的大小由螺杆的长度和输出凸轮的角度来决定)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针对不同的发动机转速都有相应的气门升程,这种形式无疑更加灵活自主,不过目前VVEL系统只应用在进气端,因此还存在进化的余地。
而日产也宣布将在2010年把VVEL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大部分车型上,对此我们十分期待。
宝马可变气门升程技术:Valvetronic应用车型:国内在售的除M3和M5外的宝马车型『宝马的Valvetronic被装备在绝大多数宝马车型上』相比日产的VVEL,宝马的Valvetronic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更加为人所知,这是宝马于2001年发布的自家可变气门升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宝马发动机上,目前国内在售的除M3及M5外的宝马车型的发动机均有此功能。
和日产的VVEL一样,宝马的Valvetronic也是目前少数可以实现连续可变的气门升程技术之一。
宝马的Valvetronic系统同样是依靠改变摇臂结构来控制气门升程。
传统的发动机大多都是利用凸轮轴上的凸轮挤压摇臂带动气门挺杆来使气门上下运动,而宝马的工程师在凸轮轴与传统摇臂间加装了一根偏心凸轮轴(上图红色部分),利用偏心凸轮轴上的凸轮位置的改变来实现气门升程的改变。
日产的VVEL的作用范围取决于螺杆长度,而宝马的Valvetronic的气门升程范围则由偏心凸轮的角度及高度而定,据官方介绍,这套系统可以将气门升程最大增加10mm,这对高转速下增大进气量是很有帮助的。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到Valvetronic的工作方式,我们一起来看看上面的这段视频介绍。
视频从纵向剖面角度演示了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的工作过程,请注意视频50秒处,左上部那个银色的凸轮变化,这个凸轮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偏心凸轮,电脑根据发动机转速控制这个凸轮的角度,当它向右旋转到头时,气门摇臂也被顶在了最靠下的位置,此时气门开启的幅度最大。
虽然都是改变凸轮轴与气门挺杆间的摇臂机构,但宝马的Valvetronic和日产的VVEL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可谓异曲同工。
但是目前也有人认为宝马的这套系统结构有些复杂,在高转速极限状态下的作用并不理想,这也是M3和M5的高转速发动机不用Valvetronic的原因。
同时和VVEL一样,Valvetronic目前也只应用在发动机的进气端,因此研发出更强大、更轻巧的新型Valvetronic系统也许正是宝马现在在做的事情。
总结:除了本文介绍的这三家厂商外,菲亚特、奥迪、保时捷、丰田、三菱以及斯巴鲁也通过自己的技术探索实现了发动机气门升程可变的功能,但总体来看这项技术目前在国内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希望随着中国市场的壮大,各大合资厂商能尽快将最新的技术引进到国内在售车型上,更希望我们的自主品牌能尽早研发出属于自己的同类技术。
VVTi,i-Vtec和VVEL等各种可变气门技术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基本上,目前市面上新车所搭载的绝大部分发动机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可变气门技术。
可能大家也都知道可变气门技术都可以有效提升发动机动力并节省油耗,但是它们都是通过什么原理实现的呢?我们都知道,发动机的配气机构负责向汽缸提供汽油燃烧做功做必须的新鲜空气,并将燃烧后的废气排除出去,这一套动作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做是动物呼吸器官的吸气和呼气。
从工作原理上讲,配气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一定时限自动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排气门,从而使空气及时通过进气门向气缸内供给新鲜空气或者可燃混合气,并且及时将燃烧做功后形成的废气从排气门排出,实现发动机气缸换气补给的整个过程。
那么气门的原理和作用应该怎么理解呢?我们将发动机的气门比作是一扇门,门的开启的大小和时间长短,决定了进出入的人流量。
门开启的角度越大,开启时间越长,进出入的人流量越大,门开启的角度越小,开启时间越短,进出入的人流量就越少。
在电影院入场看戏时,需要观众挨个验票进场,因此就要控制大门的开启角度,有些匣道还设置栏杆,象地铁出入口一样。
在剧院散场时要尽快疏散观众,就要撤除匣道栏杆,将大门完全打开。
大门开启角度和时间决定人流量,这非常容易理解。
同样的道理用于发动机上,就产生了气门升程和正时以及可变进气歧管的概念。
气门升程就好象门开启的角度,正时就好象门开启的时间,而进气歧管就是匣道栏杆。
以立体的思维观点看问题,角度加时间就是一个容积空间的大小,它的大小则决定了耗油量。
发动机气门是由曲轴通过凸轮轴带动的,气门的配气正时则是由凸轮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