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及当代价值解读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和行动指南,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和最终目标,发展必须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学发展观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核心要求,注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权保障和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
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协调发展强调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同推进,避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区域协调等方面的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恢复,注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重大。
首先,科学发展观为中国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总体布局和战略方向。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再次,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最后,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一种重要发展理念和行动指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观,可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及当代价值解读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及当代价值解读摘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理想和价值取向,指导和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哲学内涵;当代价值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期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新情况提出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达到了新的历史阶段,给我国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模式。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蕴含了内在的核心价值,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解读科学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可以更好地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指导我们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以人为本,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新的集中体现。
以人为本里的人,不是指抽象的人,也不是指某个人、某些人,这里的人和人民是同一个意思,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其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来看,就是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而且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一切社会主义理论不同,它既能以非常科学的冷静的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进化的客观进程,同时又能非常坚决地承认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力、革命首创精神的意义,并且把这两方面卓越的结合起来。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的一种发展观念和方法论,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具体理论,从而使之成为适应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理论指导。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发展,达到协调、统一的目的。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
最后,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全面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全面发展,才能够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规律,有利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
其次,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重要遵循,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再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力量,可以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前进。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化解中国社会发展矛盾和推动社会稳定的有力思想武器,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经济结构问题、社会分配问题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有利于推动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有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稳健、有序,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学分析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学分析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新的价值观,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指导思想,其核心主张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深刻影响和指导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具有很强的意义学和价值学。
1. 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即使每个人都能在物质、精神、文化、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获得充分的满足。
从而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2. 环境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维护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3.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认为是中国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需要推进产业技术改革,提高创新能力。
4. 高效的社会制度安排科学发展观强调宏观调控、企业创新、公平竞争,必须通过高效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实现,从而提高社会运行的效率,增加平等竞争的空间,扩大人们的机会。
5. 文化多样性的保障科学发展观通过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方式,强化了文化价值传承的意义,打造中华文化的美丽风景线。
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张,体现了它的价值学意义,下面将通过世界各地的经验,进一步解释它的价值和理论基础。
1. 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类进步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是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人类进步价值观的体现。
它追求的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也反映了社会变革的新要求,提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现代性,符合世界发展趋势。
2. 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理念,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体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价值观。
3. 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更加稳健、可持续、环保,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参考标准,能够强化中国在全球治理中非常重要的地位,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核心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具有内在矛盾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建设,又要注重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矛盾运动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强调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穿了中国发展进程的始终。
它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
科学发展观强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注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相互促进。
它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全民福利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它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科学发展观还提出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推进党建设,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民主化水平和法治化水平,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以往发展观念的一次深刻变革,具有深远的内涵和重大的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依靠科学技术和知识进步,注重科学分析和方法论,以实事求是为基本态度,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发展具有科学性,还要求发展的评价、决策和实施都要遵循科学规律,尊重科学精神。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性。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标。
这意味着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公平、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以及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兼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优化结构等问题,确保发展能够长期持续,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
这意味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最后,科学发展观具有实践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实践,注重实事求是,重视民生、人民利益。
它要求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都要以人为本,将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实现社会公正和民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我国传统的发展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以前,常常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问题,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改变了这种状况,引导了我国发展观念的全面革新。
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科学发展观通过中国的实践,为世界发展观念的多样化、丰富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在21世纪初提出的,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针。
它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全面部署和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创新,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保证国家和社会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
它强调经济发展要与人民生活改善相结合,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既要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也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持续发展还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不能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要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进行协调与平衡,使各个领域的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协调发展包括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旨在避免区域的发展差距和城乡的差距增大,实现全国全面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确保了社会各方面的整体平衡,提高社会的整体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指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号召全社会加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是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各阶层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注重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四,统筹城乡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第五,全面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观强调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各方面的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民 , 有 人 民 , 是 创 造 世界 历 史 的 动 力 。[] 人 只 才 ”0 人 ]
( 北大 学 陕西西安 西 70 2 ) 1 1 7
摘
要: 以人 为本 , 面、 全 协调 、 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 , 蕴含 了辩 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根本观 点 , 现 了 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它是马克思主 义关于发 展的世界观 和方 法论 的集 中体现 , 是马克 思主义 中国化 的最
导 我们深 入实践 科学 发展 观 。
( )以 人 为 本 , 现 历 史 ,t 主 义 根 本 观 点 一 体 - ̄ 4
全 面 、协 可 是
即是 要 求 坚 持 全 面 的 发 展 观 、 调 的 发 展 观 、 持 续 协 可
的发 展 观 , 现 了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基 本 思 想 。 体
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 观是 中国人 民共 同的价值理想和价值取 向, 导和引领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指
关键词 : 科学发展观 ; 以人为本 ; 哲学 内涵 ; 当代价值
文章编号 :7 —7 O 1 —4 2 (O O o 一O 3 3 98 —8 7 2 o —3 2 1 ) 3 1 —0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在 新 时 期 新 阶 段 以 胡 锦 涛 同 志 为 核 心 的 中 央 领 导 集 体 针 对 新 情 况 提 出 的 与 时 俱 进 的 科 学理论 , 标 志 着 马 克思 主 义 与 中 国具 体 实 际结 它
这 两 方 面 卓 越 的 结 合 起 来 。E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增 长 , ”3 3
社 会 形 态 的更 替 , 会 共 同体 的 发 展 , 及 社 会 意 识 社 以
的 进 步 , 有 这 一 切 都 是 人 所 参 加 , 是 社 会 的 人 的 所 都
活 动 的 结 果 。 如 果 没 有 人 的 活 动 , 会 历 史 发 展 将 [ ] 社 是 无 根 之 木 、 源 之 水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就 是 从 现 实 无 的 社 会 的 人 出 发 , 现 实 的 社 会 的 人 的 发 展 为 目 的 以 的社 会 发 展 理 论 。 以人 为 本 体 现 了 唯 物 史 观 关 于 人 民 群 众 是 社 会 发 展 主 体 的 观 点 , 凸 现 了 人 民 群 众 它 是 发 展 的 主 体 力 量 , 显 了 人 的 主 体 地 位 和 历 史 价 彰 值 , 对 唯: 史 观 主 体 维 度 的 全 新 诠 释 。 是 物
统 , 般 被 定 义 为 “以 规 则 的 相 互 作 用 又 相 互 依 存 的 一 形 式 结 合 着 的 对 象 的 集 合 ”。 系 统 是 由 于 事 物 的 客 观 普 遍 联 系 特 征 而 形 成 的 存 在 形 态 。5可 以 看 出 , [] 任 何 事 物 都 是 一 个 系 统 的 发 展 过 程 , 事 物 的 发 展 本 而 身 就 是 一 个 系 统 工 程 。世 界 上 没 有 绝 对 无 任 何 内 外 部 联 系 的 事 物 , 对 的 、 任 何 联 系 的 非 系 统 性 的 事 绝 无
一
、
N- e 展 观 的 哲 学 内 涵 解 读 e发 l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对 改 革 开 放 以来 实 践 经 验 的 科 学 总 结 , 马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角 度 充 分 认 识 科 学 发 展 从 观 , 以 更 好 地 从 科 学 的 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的 高 度 指 可
( )奎 面 、 调 、 持 续 , 现 了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二 协 可 体
的 基 本 原 理
合 达 到 了 新 的 历 史 阶 段 , 我 国 改 革 和 发 展 提 供 了 给
一
种 全 新 的思 路 和 模 式 。 科 学 发 展 观 的第 一 要 义 是
发 展 , 心 是 以 人 为 本 , 本 要 求 是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核 基 续 , 本 方 法 是 统 筹 兼 顾 。 科 学 发 展 观 具 有 深 刻 的 根 [ ] 哲 学 基 础 , 含 了 内 在 的 核 心 价 值 ,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蕴 对 社 会主 义具有 重大 意义 。
第 2 第 3期 8卷
Vo. 8 No 3 12 , .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 a o i l c e c ’ n S ca in e S
21 0 0年 6月
J1., 2 1 LI 0 0 F
科 学 发 展 观 的哲 学 内涵及 当代 价值 解 读
赵 志 强
物 是 不 存 在 的 。 Ni , 发 展 过 程 中 要 全 面 地 兼 顾 : 以 在
马克 思主 义理论 就其 实 质 内容 和社 会 功 能 来 看 , 就
是 关 于 人 的 发 展 的 理 论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认 为 , 民 人 群 众 是 历 史 的创 造 者 , 社 会 物 质 财 富 和 精 神 财 富 是 的创 造 者 , 先 进 生 产 力 和 先 进 文 化 的 创 造 主 体 , 是 而
1科 学发 展观 是全 面的发展 观 . 全 面 的 发 展 观 要 从 系 统 论 的 角 度 来 认 识 。 系
以人 为 本 ,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核 心 , 我 党 的根 本 是 是
宗 旨和 执 政 理 念 的 新 的 集 中 体 现 。 以 人 为 本 里 的 人 , 是 指 抽 象 的 人 , 不 是 指 某 个 人 、 些 人 , 里 不 也 某 这 的人 和 人 民 是 同 一 个 意 思 , 的 是 广 大 的 人 民群 众 。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