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教育奠基未来未来为你而来

一、课程开发背景。

1、古今中外,都十分注重励志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尚志”,并把这看作人生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近20年来的成功学教育风靡全球,全世界千百万人在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等成功学传播大师的激励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励志教育,既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开创时代精神的呼唤。

2、青少年的现状。当前,很多青年存在一种心理困扰:一方面觉得压力很大,对未来前途忧心忡忡、茫然无助;但另一方面缺乏明确志向,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感到空虚、茫然、无聊与无奈,处在一种“无目标状态”,急需有人“指点迷津”。

3、本校在励志教育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学校一向治学严谨学风优良,有一套健全的德育网络,有一支成熟的心理研究课题组,并有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心育、德育教师。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励志书籍一应俱全,为课程的开设准备了较好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二、课程开发工作流程

1、进行前期论证。

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课程内容和活动。

2、撰写课程纲要,提交课程开发委员会讨论。

3、搜集素材,设计课例。

4、组织课堂,撰写后记。

5、进行评价,展示成果,反思论证,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目标:

“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

“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培养“有心人”、“有志者”,培养能为自己设立目标并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的人。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目标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触动学生的心灵,促其内省。(认识自我:人、自我——小学生现阶段)中级阶段:激发学生的自信,鼓舞其自强;(身边榜样、天津名人、中国名人、世界名人的励志故事、感恩教育,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地球)

疏导学生的内心,助其自我调整。

使学生学会自制,学会自助、学会学习、学会交往。

高级阶段:学生在自我“励志”的基础上,助人“励志”。(创造自我:应该怎么做,选出学校名人、小达人)

(二)课程内容

九个专题:

1、认识自我

“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喜欢引用来规劝世人。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我认识是生涯探索的基础,是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如果对自己认识不够准确,高估则容易自傲,带来幻灭及挫败情绪,低估则容易自卑,产生消极、孤独情绪。无论高估还是低估,都会使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梦想破碎和不知所措的煎熬。本课意在让学生在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的基础上肯定自我,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相信自我的内在潜能,敢于梦想,敢于奋斗。

2、创造自我

在现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世俗的向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于是很多人都在向往和羡慕中虚度时光。与其浪费时间去想象,不如从现在开始“创造自我”。此课的目的帮助学生确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制定计划战胜弱点、学会抓住和创造机会,坚持不懈,实现目标。

3、学会感恩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灵魂不健康的人,也注定是一个自我自私、被人遗弃的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集体,必定是一个冷漠麻木、毫无生命力的集体。心存感恩的人,才能学会关爱;心存感恩的人,才敢承担责任;心存感恩的人,才会懂得奋斗。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师长教育之恩、感谢朋友关爱之恩,感谢一切给我们帮助的人,感谢给我们以温暖或震撼的哪怕陌生人,感恩甚至给我们伤害或打击的人与事……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地球……

学会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美德。学会感恩,就不会怨天尤人,斤斤计较;学会感恩,就不会一味地索取,一味地要求;学会感恩,才能摆正心态,体味幸福。

4、学会学习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这也是学生现实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许多烦恼与不快都是源自学习。帮学生找出“症结”,让学生学会把握时间,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才能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5、学会思考

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很多学生丧失了自己的思想,成了“代言人”或者“盲目族”,心态也变得浮躁。要让他们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养成思考和反思的习惯,学会用理智的判断代替感性的冲动,学会去思考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认识到“思路决定高度”。

6、学会交往

这是应该让青少年掌握的第一条社会生存法则。但大多数同学却不敢交往,不懂交往,通过鼓励、指导以及安排团队小游戏,让他们认识到团体的重要性,认识到交往的好处,摆脱交往的心理障碍。(家庭影响)另外针对“青春期异性的交往”进行心理指导,让他们怀着美好的梦“安全”渡过青春期。

7、面对压力

压力来源于对未来的茫然无知,也可能来源于不敢付出,也可能来源于受挫的经历。学生懂得“挫折是财富”“压力就是动力”的道理,但是很少具备这种能力。通过讲名人故事“黎明前的黑暗”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也将成为过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并且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培养他们的转化能力,教给他们释放压力的办法,教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能正如“艾米丽公式”所说:每一天,不管用什么方式,我都要做得越来越好”那样去做。(资源教室的利用)

8、面对不公

这个世界在很多方面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左右他人的看法,所以有时不可太在意,用实力说话,总能得到承认。但是,很多时间,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沉默等于纵容,我们不能麻木,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9、面对诱惑

路边的风景很多很美,有时流连于风景,便忘了最初的梦想;世界的诱惑太多太杂,有时一不小心,便迷失了自我,跌入了万丈深渊。这一课在于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如何放弃,增强其“免疫力”。

(三)课程具体实施

1、基本思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故事贯串法和活动贯串法相结合。

2、课内活动流程安排:

①教师导入主题。(故事,名言或问题)

②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主要是激发意识)

③师生共同对实例进行辨析,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主要是教给方法)

附:这是课堂的两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应根据要讨论的专题设计一些小故事(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生活故事)和现实事件,作为引导、补充或导行。

④学生总结

⑤教师送“赠品”。(格言警句与推荐必读书)

3、课外活动形式:

①结合每个专题,读推荐书书,写读书心得。

推荐读物: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

刘墉:《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我不是教你诈》安东尼·罗宾《个人的力量》《激发心灵潜能》

《方与圆》丁峙远《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

《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学习改变命运》李晓鹏

《留出你过冬的粮食:应对人生十大困境与挑战》陈作新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阿兰·拉金

名人传记:《罗斯福传》《甘地传》《周恩来传》等等

同龄人故事:《哈佛女孩刘亦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其他:《平凡的世界》《菜根谭》《做最好的自己》

杂志:《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格言》、《美文欣赏》等

②搜集相关格言与警句,或自己创造格言。

③开展实践活动。

爬石柱峰(位于学校附近的浏阳最高峰)活动。(“创造自我之挑战自我”专题)看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荒岛余生》,《风雨哈佛路》、《听见天堂》、《卡特教练》、《追梦女孩》、《放牛班的春天》、《荒野生存》、《永不妥协》等。

看《百家讲坛》,《情商与智商手拉手》

玩励志小游戏“团体力量大”。(学会交往)

专题巡回演讲(战胜胆小,亮出自己)

附:可根据专题安排与学生需要灵活设计活动。

4、课时安排:

双周一节,单周两节(方便活动开展)

5、班级规模:不超过五十人

(四)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后记

教师研究成果(论文发表情况)

2、对学生的评价:

1、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

2、参照学生读书笔记

3、坚持鼓励为主原则。

四、反思与总结

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诱导、辅导与教导的同时,我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地进步着。不仅是专业水平方面,在人生态度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体会。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中的一项新兴的活动,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整个开发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只在不断反思与总结,才能使教学效果维持在最佳状态。对于“励志课堂”我们有以下认识:

1、“励志课堂”最重要的是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用榜样的力量引导他们,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重要,否则,一不小心便成了“说教”或“夸夸其谈”。

2、在课堂上,在特别注意让学生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种氛围很重要,所以,要创设好第一节课的“第一印象”。

3、教师平时要多读些励志类管理类的书,像大师们学习,真正地与学生开展心灵的对话。棒槌捶不开的锁,用钥匙轻而易举就能打开,“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XXXXXXXXXXXXXXX

:用一种模式去生搬硬套所有的学科、教师,无疑是削足适履的选择。新手教师可以借助模式入格,渐入佳境之后再不拘一格。

优秀的教学,往往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灵活组合而成的。而且教师对各种模式的选择,往往也是内隐的、具有明显的人格化特征的。

随着核心素养整体框架出炉,网上的各种评论又扑面而来,其中不乏差评。但李建文依旧认同这是一个好的契机。核心素养细化了上一次课改没有落实的培养目标的问题,也涵盖了学校教育要提倡的内容。

至于“不能落地”的呼声如此之高,李建文则给出他的理解: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涵盖的是全中国各个学段的学生。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小学一年级和高中三年级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方式也必定有天壤之别。

优秀的校长一定是结合了核心素养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作出个性化的表达,再建立相应的课程、德育体系,这样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一年级小学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以及学会自己上卫生间、整理书包,还有培养基本的文明礼仪。更高年级的学生就会注重思维培养、青春期发展等。这些具体的要求正是李建文所讲到的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

有一句话说的是“教育是为了让未来生活更美好”,

对于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让“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才能顺应孩子发展的天性,才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李建文同时也说道:即使从应试这一功利的角度看,丰富的实践活动,也与应试并不矛盾。未来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变革,会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会越来越强化与实践的关联,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

教师只有发展,

才能幸福

无论从文章还是言谈举止来看,李建文都是个性情中人。他重视、追求幸福感,也在意学生和老师是不是有幸福感。

他坚定地认为: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资源。想要留下好教师,在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下,如果无法在待遇上满足,一定要在教师的发展上满足。

身为校长,李建文希望自己是一个引领者、服务者的角色,而非简单的管理者、压制者。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们,对自我有很高的期许,更会有严格的自我要求。所以学校对教师,要基于良好的人性假设,给予更多的信任、尊重、扶助,然后成就他们。

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

从本质上来说,家长和学校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当家长和学校之间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在家委会参与了学校建设,了解了学生生活以后,反而能够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和其他家长对话。

因此,无论是李建文的微课直播、还是公众账号、微博,都活跃着学生家长的身影,当距离拉近了、沟通多了,信任才更好建立。

他也有对好校长的定义:上要仰望星空,即要有理想、有情怀,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儿童要有敬畏,对教育要有信仰;下要脚踏实地,即要勤奋、踏实,能扎扎实实耕耘在学校,耕耘在课堂,做办学实践的行家里手;中间还要具备能够联结星空与大地的眼界、学识。XXXXXXXXXXXX

一、核心素养(奠基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航标”

世界著名国际组织和经济体就21世纪的核心素养作如下总结:

1.领域素养方面:除了语言、数学、科技、人文与社会、艺术、运动与健康外,新增了信息、环境、财商三个领域目标。

2.通用素养包括高阶认知、个人成长以及社会性发展三个层次。

(1)高阶认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生学习(2)个人成长: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

(3)社会性发展:沟通与合作、领导力、跨文化与国际理解、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三个层次九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其中,特别强调要培

养学生的数字学习,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这和“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观点是息息相关的。

核心素养就是关键能力、培养目标、质量标准、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价值追求。在新的变革和挑战下,基础教育也有新的发展方向,如发展关键能力教育、核心竞争力教育、为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这是当前我国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新起点和新方向。

十三五期间,很多学校申报科研课题,都开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问题,也在探索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如华师一附中的四大关键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数字化能力、生活管理能力。后来将生活管理能力调整为自主管理能力,因此学校关于学生关键能力的探索在不断调整和改进。清华附小总结学生的五种关键能力,包括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

核心素养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关注核心素养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变革

当前整个中国,甚至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就中国而言,一是知识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发生转变,信息化浪潮不期而至,并且来势汹涌,不管有没有做好准备,它已经全面影响我们的生活。

二是学历社会走向学力社会。高考升学率接近40%,这些人能够上大学,取得高等教育的学历,这意味着互联网刺激着我们要不断学习,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解决终生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三是人力社会向智力社会的转型,我们中国经济下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导致红利衰减,沿海城市的企业可能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突破的问题就是创新驱动发展。

四是权力社会向责任社会转变。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的命题是:在人类的生物圈里,我们必须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教育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朝教育人本化(立德树人)、教育信息化(核心是学会生存和发展)、教育现代化(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国际化(教育要面向世界)发生转变。

其中教育信息化包含四个相互耦合、互为一体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径。一是知识信息化,导致我们必须要走向教育信息化,知识不再具有稳定、连续、固态等特征,而是呈快速的、

跳跃的、瞬间的变化特征;二是信息技术化带来了教育技术化;三是技术工具化促使教育工具化;四是工具智能化带来教育智能化。

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重要品质。例如,在大数据时代,高考作文要考学生的“阅读素养”,这是一个阅读的时代,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思考怎样把学习资源转化成个人发展的财富和能量。还要考察“逻辑思维”、“独立思想”和“创意表达”(国家发展核心素养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能更好地呈现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智慧(励志)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航道”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

人类已经步入数字化生存的新时代,信息化已成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信息技术催生了“数字原住民”,新一代学习者学习知识的方式已然不同。截至2015年10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85%,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77%,37.1%的学校已实现全部应用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

教育信息化要经过起步、应用、融合和创新四个阶段,我国现在处在融合阶段,“千校联盟”平台的搭建也是为了解决融合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强调教育信息化,还要思考信息化

教育,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要探索“互联网+教育”,还要思考“教育+互联网”,这是辩证的、统一的,也是融合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价值维度和应用的操作方法。

意表达”(国家发展核心素养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能更好地呈现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智慧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航道”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

人类已经步入数字化生存的新时代,信息化已成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信息技术催生了“数字原住民”,新一代学习者学习知识的方式已然不同。截至2015年10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85%,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77%,37.1%的学校已实现全部应用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

教育信息化要经过起步、应用、融合和创新四个阶段,我国现在处在融合阶段,“千校联盟”平台的搭建也是为了解决融合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强调教育信息化,还要思考信息化教育,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要探索“互联网+教育”,还要思考“教育+互联网”,这是辩证的、统一的,也是融合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价值维度和应用的操作方法。

(二)智慧教育与核心素养

当今中国的素质教育,重心和要害不在于知识的掌握,而在于知识的生命化、人格化和智慧化。老师和学生的一大挑战是如何与信息、知识打交道,如何通过信息获得更好地发展,获得解放,获得更大自由。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超越知识本位,培育智慧主体,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这就是“化知为识,转识成智”。

在信息流庞大的社会,如何让信息进入内心世界,怎样让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发生积极地改变,而不是跟着信息走,这是每个人须直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

理性智慧:培育人的理性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和解放人的求知、求真的智慧。

价值智慧:培育人的良好社会性向和社交素养,提升与解放人的求善、求美的智慧。

实践智慧:培育人的主体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和解放人在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休闲等社会活动中的智慧。

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知道的虽多,但是智慧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如何高度思考、探索知识的组织性和连通性的问题,避免知识过于杂乱拥挤、碎片化、无序、相互冲突,这是在设置课程、组织评价等方面要面临的话题。

聪明的学生不一定是智慧的,智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智慧的学生。在互联网社会,引导学生朝智慧的方向发展,提升学生“提出问题、主动发表意见、善于反思”等能力是有机遇的。

(三)智慧校园与智慧学习

建设智慧校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达到“学得更多,发展越好”的目标。这种达到“学和发展呈正相关”的状态须经历四个阶段:信息(从不知到知道)、知识(从知道到识道)、思想(从识道到悟道)、信念(从悟道到行道)。

学习包括三个层次,即浅层次学习(知识学习)、中层次学习(能力学习)和深层次学习(智慧学习)。其中智慧学习的一种境界是“鹰乃学习”,它具备四种特性,即自由性(学习的起点和支柱)、不厌性(学习的本色和基调)、觉悟性(学习的具身和体认)、转化性(学习的体用和效能)。

(四)智慧校园与学校文化

智慧校园是一种追求智慧教育、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的校园,是一个追求智慧、文化的场所。

我们感叹和感谢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每一次新的劳动工具的发明和使用,都是对人的双手、双腿、双耳、双眼和大脑的解放,也是对人的时间、空间和生存与发展环境的解放。但是我们要保持警觉,因为我们是有判断力、有思想和立场的生物。在追求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评价和智慧文化中,要避免知识空心化、碎片化、失真化和超载化的问题。

在智慧校园建设阶段,要考虑将知识文化、教学文化、技术文化和工具文化转成智慧文化、学习文化、审美文化和生命文化。

我希望学生能够像鹰一样,在互联网的天空下展翅翱翔!

XXXXXXXXXXX

学校占地面积小,巧借周边社会资源,拓展学生活动的空间;课程开设师资不足,巧借复旦专家团队的力量;活动管理人手不够,巧借家长的力量;游学远行,巧借来校学习的其他学校的资源。他们注重课程创新,追求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在杨校长和他的团队眼里,处处是资源,时时有课程。家长即专家,专家做讲座,讲座即课程。他们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创新,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即课题,课题即项目,项目即创新。

从杨校长介绍的三个有效管理(有效的课程、有效的课堂、有效的作业),教师紧张有序忙碌的身影,各种活动周到细致的服务,项目建设的倾情付出,学生管理的评价激励等,我们看到的是严谨的教风,合作的团队,敬业的精神,无悔的付出,向上的姿态,成功的追求,品牌的建树,声名的鹊起。复旦二附中受到基础教育的点赞和关注,也就成了自然的事情。

XXXXXXXXXXX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心得体会

今天在我市xx中学,我参加了xx市教育系统组织的名师报告会,聆听了来自北京的特技教师钱守旺的“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的报告,我有些许体会,现将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

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第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而钱守旺老师则指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件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通过钱守旺老师的讲解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XXXXXXXXX

在跨越中奠基未来

核心素养奠基未来

(励志教育)让素养落地,为未来奠基

一、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本质

“核心素养”成为非常时髦的一个热词,谈论教育问题时如果不涉及核心素养,似乎有落后之嫌。但是对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看法并不相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Key ompetencies”。“Key”在

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Competencies”也可以直译为“能力”,但从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21世纪素养”比“核心素养”更具有时代感,更能反映社会变迁对于人的素质的新要求。本文认为,不可随意界定核心素养,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核心素养简单界定为:为了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革,人所应该具备的关键素养。更简而言之,核心素养即“21世纪关键素养”。

要理解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把握核心素养的本质,首先需要弄清楚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不是“全面素养”。把核心素养等同于全面素养,显然是错误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中间的“关键少数”素养,是各种素养中的“优先选项”。其次要弄清核心素养要反映“个体需求”,更要反映“社会需要”。个人的核心素养应该适应、促进21世纪的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因此,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素养”,只有具备这些素养,学生才能成功地适应社会,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再次要弄清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甚至也不是“基础素养”。核心素养之所以是“高级素养”,因为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的,高于学科知识;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是对于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与超越。最后还有弄清核心素养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体现“本土性”的要求。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强化版和升级转型版。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点更突出、焦点更集中的教育目标,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政府和学校的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

二、“核心素养”理念落地的关键在教师

教育的重大转向,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努力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立德树人。任何学校都在建构自己的育人模式,因此校长要基于办学实践来思考“核心素养”,研究、落实校本化的学生核心素养,推动教育的转向,在探索中建构具有校本特点的育人模式,体现了学校改革的敏锐性与责任感。

“核心素养”理念落地的关键在教师,从教师角度来看,从重言传到重身教。就教师角度而言,建构核心素养周期是从重言传到重身教。在研究核心素养时应先对照自身达到哪些素养、是否能够做到身教。因为言传的内容很容易达到,但是身教的影响更为重要。“核心素养”理念落地关键是我们教师必须要远离无目的的教学,如果目标本身有所失真的话,那么未来构建核心素养的途径也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借鉴素养理论探索的经验和教训,思考我国的核心素养应该如何表达等问题。“其实这与我们教育发展的模式息息相关。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已经从原来的大容量记忆性学习转向了思维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理念落地不只在课堂

现在,老师们觉得,学生不好教了。学知识,如果不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学”,有的学生就会认为“学习是无意义的”,自己有选择学什么、不学什么的权利。过去那种“不要问为什么,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家长也不好打交道了。一旦认为孩子的权益受损,他们就会向校长、老师提意见,甚至诉诸法律。如果认为哪条政策不合适,他们也会理直气壮地要“教育局长给个说法”。年轻教师不再像老教师那样以加班为荣。他们对教学有个性的看法,也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有勇气脱离集体,因

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很多教育者觉得,办教育的氛围不那么好了,改革发展太难了。

从这个意义讲,核心素养的落地,不只是在课堂,但又不能脱离课堂,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开放式学习,基于主题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有开放性学习环境,需要丰富的课程。核心素养它具有社会复杂性,从而对未来的学校教育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价值观的无缝隙渗透,多种学习空间并存,学校的对外开放与融合……

总之,让“核心素养”理念落地开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看得见用得上的素质能力,这是考验校长办学能力和反映校长办学水平的关键。核心素养的实施,也必将引起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甚至是办学理念方面的重要变化。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某开发区七小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我校座落于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最西端,是一所典型的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结合我校地理位置及特点: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略懂种植技术的教师、学生,精通葫芦烫画的教师,因此我校决定开发“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校本课程。这一课程的开发不但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提高了学生艺术创造力的热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校本课程设计 (一)总体目标 开发“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对葫芦的种植、管理,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葫芦的艺术设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对葫芦生长过程的观察,葫芦的艺术设计,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了解中华民族艺术瑰宝。葫芦烫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开发烫画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华的烫画艺术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了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包括:(1)葫芦的种植、管理;(2)葫芦的艺术设计(包括:烫画设计,绘画设计,雕刻设计)。 2、资源来源:(1)网上下载图片;(2)选置于书籍上的图片;。 三、校本课程实施 (一)内容层次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基础(本位)开发课程,即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它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差异性。 作为湖北省教科研50强学校的我校,近几年来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2002年秋开始,充分利用本地各种课程资源,尤其是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大量有价值的校本课程,取得了大量的丰硕成果。 一、开发校课程资源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材开发与管理》中要求: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

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2001年教育部制订了各基础学科新的课程标准。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都要求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 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由此可见:语文课的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用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此可见,利用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表达了方式的多样性,能从多角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科学(3—6种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即: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

校本课程案例

一、设计背景 国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 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 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 重。国家相关教育改革文件中反复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 时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 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 重大举措。 实施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 效途径;实施学校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随着课程权利 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学校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 神。 学校背景:三大优势:1.学生素质:最大优势是学生的素养良好,有较好的 家庭教育背景, 家长对孩子的有较高的期望值, 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等。 2.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优良,有较高的人文素养。3.学校办学条件:新校的建立 为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条件,我们有条件,也必须实施改革。 二个主要矛盾是孩子日益增长的能力培养需求与有限课程服务平台之间的 矛盾。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与有限课程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需 要在国家课程基础之上开发出能够满足孩子需求的学校课程。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学校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 神,编制我校学校课程设计方案。 二、 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 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 26 中特 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 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 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 (一)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理念:厚积薄发、高端定位、科学发展、跨越提高

小西湖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西湖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 课题: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适用年级:六年级 设计目标:1.通过合理设计购房方案,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参与生活。 设计说明:本案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习材料》,即学生上课使用的教材,主要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例题、练习或实践作业等,使用者 为学生;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即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 的主要教学过程,为教学此内容的教师提供参考,使用者为教师。 第一部分 学习材料: 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家庭已着手或正准备购买住房,以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在购房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楼盘质量、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交通状况、装修水平等,其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购房总价、现有购房资金以及差价(结余)如何解决几方面。 例温馨家园为配置电梯的多层住宅,均价每平方米6800 楼层系数如右表。四楼D座面积98平方米,购房价共多 少万元?七楼A座面积125平方米,购房价多少万元? 6800元=0.68万元

0.68×98×1.1=73.304(万元) 答:四楼D座购房价共万元。 答:七楼A座购房价共万元。实践活动: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小明家(三口人)因旧房拆迁,获拆迁补偿款Array 32万元,家中原有存款10万元。计划在以下几个楼 盘中选购一套住房。请帮助小明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表3 备注:1.楼层系数见表1。 2.购房款一次付清可优惠5%。 3.贷款方式: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 购房方案 购房总价(地型楼): 现有款项: 相差(或结余)款项: 解决办法: 设计理由:

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析报告

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 析报告 一、主题与背景 (一)主题: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主要是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背景:1.开展创客教育的需要。所谓创客教育首先是“创客式教育”就是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掘自己,发现自己,发表自己。即认识到个人的潜力,学习新知识,发散新思维,会发明新产品,生发新创意等等。 2.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如今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解决我们目前全然不知的问题。前辈们的不断创新,今天的我们才会过上了今天的生活。作为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孩子们打赢这场争夺未来的只闻火药味不见硝烟的“战争”。 二、教材分析 1.《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是教师根

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编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生课堂学习热情较高涨。我们的教材主要分四个篇章--引导篇、思维训练片、制作篇、学习篇。共有11个课时,其中制作与科技活动占3个课时。把课堂教学训练和实验、小制作、参观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思维训练和动手操作之间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 2.教材编写条件受限。我校是农村中学,没有条件开设创客空间,也不能举行规模较大的科技活动节,所以我们的教材就紧紧围绕课堂,围绕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和教学,活动也是参观活动和小制作等活动,教材不精美。另外是教师的水平有限,只是编写的教材整体水平一般,并不能突出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学生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在小学接触的科技活动不多,没有基础。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没有开展科学课教学,或者开展的科技活动较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动手能力也不很好。 所以到七年级,我们主要是从引导开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课程名称:剪纸 教师:于红艳 授课年级:三年级 学校: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希望小学 校本课程剪纸案例 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希望小学于红艳 一、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用诗、画装点校园,校园就呈现给你诗天画境;用剪刀

裁剪生活,生活就呈现给你五彩缤纷。剪纸项目校——龙王庙希望小学的师生就是用一把剪刀,剪出了理想,剪出了希望,剪出了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看一看他们崇尚艺术、追求美的闪光足迹,会给你诸多启示。 2003 年,龙王庙希望小学根据当地资源优势,把剪纸艺术开发成校本课程,并编印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案,把剪纸课排入课表,并付诸实施。2007 年,经过教育局的考核评估,将该校确定为艺术项目校。 为了培训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该校把祖山镇省剪纸协会会员郝玉兰聘为兼职艺术指导,定期对教师进行剪纸理论和剪纸基础教程培训,使教师的剪纸技能和业务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剪纸课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 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阵地,严密认真组织剪纸课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剪纸理论和剪纸技能的基本保证。为使剪纸课课堂教学增加实效性,老师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课堂展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剪纸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此外,他们还建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深入社会,走进自然,挖掘生活素材,组织写生式剪纸。不仅提高了剪纸技艺,丰富了剪纸涵,更培养了创新精神。 剪纸源于中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艺术奇葩,在世界美学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其对启发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剪纸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民间装饰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多,许多观赏者对此赞叹不已,认为这门艺术只属于中国,为不断普及和弘扬这一艺术瑰宝,就必须从娃娃抓起, 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小学生对剪纸有着极大的兴趣,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起开设剪纸课程的坚实基础。 此外,剪纸是植根于民间的艺术,有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色彩,它以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信念,对生活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充分寄托和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向往。由此可见,剪纸课程是培养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必将为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龙王庙希望小学的“剪纸” 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纸的相关知识。

怎样写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怎样写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文章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895148386.html, 1、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要反映出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整体规划思路,能够从学生自主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双重需要出发,体现地方性和个别性。 2、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真实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无不带有明显的地方性及新课程思想的印记。案例的叙述要能够反映出教育背景,说明课程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和前因后果,将具体的课程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之中。 其二,具体的行为。通过案例的描述,使人明白校本课程实施的复杂性,熟悉改革中的人和事,知道实践者的思考、行为和态度,从而才能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因此,案例的描述要具体详细,要把改革的目标设计、涉及的人和事等行为叙述清楚,不能只作概括性的说明。 其三,完整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问题的提出总是基于一定的指导思想,解决问题必然要经过科学决策、制定方案、实施控制、结果分析等步骤,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和评价。因此,案例是对具体课程事件的完整描述,要让人们了解这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来 龙去脉。 其四,隐含的思想。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形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理念的过程。尽管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等待 读者自己去解读,去品味,去分享。 3、“案例”一般由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开发工作流程(或大事记)、课程设计与实施、经验与问题反思等部分构成。“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着重叙述学校的课程资源及课程开发的相关条件,主要是事实描述,切忌“荣誉”堆积;“课程开发工作流程”主要叙述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相关人物和事件,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也可以概括为几方面的主要做法;“课程设计与实施”是案例的主体部分,要写清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主要课程要素;“经验与问题反思”侧重谈收获与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角度来谈有关反馈意见。 4、案例以第三人称来描写,是一种具体故事性的叙述,不是经验总结,更不是学术论文。要忠实于事实,不要有太多的主观议论。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其意义在于从事实中透露课程开发意蕴,让读者体验到课程开发的技术,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共10篇.doc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共10篇 范文一:小西湖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小西湖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 课题:合理设计购房方案适用年级:六年级 设计目标:1.通过合理设计购房方案,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参与 社会、参与生活。 设计说明:本案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习材料》,即学生上课使用的 教材,主要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例题、练习或实践作业等,使用者为学生;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即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教学过程,为教学此内容的教师提供参考,使用者为教师。 第一部分 学习材料: 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家庭已经或正准备购买住房,以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在购房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楼盘质量、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交通状况、装修水平等,其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购房总价、现有购房资金以及差价(结余)如何解决几方面。

例温馨家园为配置电梯的多层住宅,均价每平方米6800 楼层系数如右表。四楼D座面积98平方米,购房价共多少万元?七楼A座面积125平方米,购房价多少万元? 6800元=0.68万元 0.68×98×1.1=73.304(万元)答:四楼D座购房价共万元。答:七楼A座购房价共万元。 实践活动: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小明家(三口人)因旧房拆迁,获拆迁补偿款32万元,家中原有存款10万元。计划在以下几个楼盘中选购一套住房。请帮助小明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表2 备注:1.楼层系数见表1。 2.购房款一次付清可优惠5%。3.贷款方式: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 购房方案 购房总价(地型楼): 现有款项: 相差(或结余)款项: 解决办法: 设计理由: 课后拓展: 亲爱的同学,假设近期你家也准备购房,请你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参谋,共同设计一套最合理的购房方案,好吗? 第二部分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信息技术下校本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三类课程形成了价值互补,共同构成了学校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足见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而从这个学期开始我校已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且全校教师都积极参加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应该构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为了能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我校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二、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Flash MX 教学目标: 1、总体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了解Flash的基本操作、舞台对象的创建、对象的编辑与调整、创建简单的动画、图层的操作与动画应用、调整声音文件、Actions编程环境、Flash的动作函数、动画的交互控制、对象的定义技术,以及Flash动画的优化及发布等。 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概念,了解Flash动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工作原理。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1)《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2)本课程又作为《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案例一 2、具体教学目标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附件4 教学方案1 单元交流与表达之体验篇单元课时3课时主题我想说——幸福的一天总课时 1 第 1 课时 背景分析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说”这节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环节,想要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只有让每个孩子都“想说,有的说,愿意说”,才能逐步引导他们敢于表达,乐于交流。 2·我校学生多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生活空间较为狭窄,因此孩子们往往极为缺乏表达的机会,更缺少对表达素材的积累,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学会积累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而学习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使他们感受到表达的快乐。 教学目标1·通过“与父母交换角色”活动的体验丰富学生的见闻,激发他们说的兴趣。2·通过小组交流与展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 3·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恰当得体的表达方式。 评价设计这节课的评价活动为“倾心之旅”,即将学习过程分为“准备体验”“小组交流”“分享感受”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有五颗爱心贴,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获得相应的心形贴在评价表格中。然后综合小组评定和家长评价的等级得出这节课的成绩。 学与教活动设计活动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 前 准 备 发布活动任务: 1、请每位同学利用周末的时间体验和 爸爸妈妈互换角色。 2、注意对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进行记录 并试着用几句话说一说。 1、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 体验计划。 2、开始自由体验活动。 3、选择摄影、日记等多 种方式记录自己体验的 过程和感受。 4、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 伴交流收获,试着把话说 的完整、流畅,尽量把自 己的意思表述清楚。 游 戏 热 身 1、请大家闭上眼睛,拿出准备好的 白纸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2、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每个人都有一份独一无二 的想法,所以,在面对同一件事情上, 我们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个 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和谐。有效的表 达和交流了。 1、兴致勃勃的进行撕纸 游戏。 2、发现:同学们闭目所 撕出的图形彼此差异很 大。 (备注或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 小游戏活跃课堂 气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并 引导他们意识到 正确表达自我、 与人沟通的重要 性。

十大小学校本课程候选案例

滨海小学国旗下课程 为童年播下一粒粒种子 3月,开学季。 度过了“史上最长寒假”,当大多数孩子还在与“上学恐惧症”作战时,深圳市滨海小学一年级的黄依却对上学有着“不一样”的热情。除了特别想见到同学外,黄依告诉记者:“周一开学升国旗,我特别想知道校长会讲什么?” 周一,国旗下讲话,校长……这三个关键词放在一起,并没有什么稀奇,但一位校长坚持7年站在国旗下,把一次简单的“宣讲”变为校长与师生一周一次的“约会”,进而拓展成为互动的课堂、立体的课程,甚至转化为学校的文化传统,却不多见。 “面对糖果的诱惑怎么办”、“垃圾是不会被骂进垃圾桶的”、“如何通过正当手段挣到20块钱”……这是滨海小学的国旗下课程,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教师的教学生活密切相连,更在悄无声息间影响到周边社区、邻里坊间。 于是,每周一的滨海小学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学校围墙外站满了家长,有的是早早送孩子来上学等待上课的,有的是路过被故事吸引驻足停留的,还有的是慕名而来专门听课的。“孩子都毕业了,我有时还习惯性地早8点去学校,听听今天校长讲什么。”一位家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 国旗下课程,为什么魅力这么大? 讲学生听得懂的故事 滨海小学是一所新建小学,2007年建校伊始,也与其他学校一样走着“国旗下讲话”的老路。 简单的升国旗仪式,例行的教师主题讲话,面孔呆板、表情麻木的学生,回到教室一问收获,一脸茫然。 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刺激了校长李唯。“讲话就是拿着稿子念,没有惊喜,没有波澜,没有情节,更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这样的讲话有效果吗?” 说话方式要变,不能盛气凌人、咄咄逼人;说话内容要变,不能漫无边际、脱离实际。“我们要学会讲故事,从孩子们的生活中寻找资源。”李唯说。 李唯决定,自己首先“承包”第一个学期的国旗下讲话。 “昨天我在五(2)班的板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梦想。我觉得他们说得真好,所以我把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定为: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梦想。” 在大家的惊喜中,国旗下“第一讲”由此开启。 接下来的第二周,刚好碰上教师节,李唯的讲话题目是《对自己负责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她说:“教师节要来了。我知道许多同学都在准备礼物。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老师最希望收到什么样的礼物?老师不要鲜花、不要掌声、不要贺卡,老师希望你们能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不仅仅满足用学生身边的素材,李唯还尝试在国旗下讲话里加入合适的故事。 第六周讲话的主题是“尊重他人,做自己的贵人”,以“乔治·波特与纽约华尔道夫饭店”作为切入点; 第七周讲话的主题是“人生第一要事是健康”,引用了陶行知等名家积极锻炼身体的故事;第八周讲话的主题是“成功贵在坚持”,借用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坚持甩臂运动的轶事。小故事,大道理。至此,国旗下的讲话成为师生共同的“周一期待”。大家在期待中猜想,下一个星期,校长又会有什么好故事、新鲜事和大家分享呢? 不仅仅满足讲几个小故事,在讲授的方式上,李唯一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乡学生的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尤其是相对于教材规定的八篇大作文之外的小习作,还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小习作课深感困惑,他们对当前学生小习作的定位把握不准,要求偏高,脱离学生的实际。不知道小习作到底写些什么,依据什么确定小习作内容。导致小习作教学没有目的,学生练得层次也不一样,也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作用,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提高的缓慢。学生“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还是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为了满足基层老师教学的要求,提高儿童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儿童增加体验、尝试创新、自主参与习作过程,实现“习作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这一根本宗旨,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这一研究课题。通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我们努力探索小学语文小习作教学的方式、方法,规范习作练笔的内容极其管理模式,通过校本作文适度开发,使其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逐步构建一套与教材紧密结合,适合农村小学拓展性小练笔训练的体系,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使练笔真正为习作服务,让学生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多种激励中满足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经历开放过程,全身心地投入体验轻

松愉悦的完成习作,真正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 二、《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措施:(一)研究阶段: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用时两年完成,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小习作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为课程开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 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成员: ②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寻找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③制定课程开发方案,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课程开发方案,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修订完善开发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2年11月) 实施阶段主要是抓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11年2月——2012年2月) (1)校本教材的开发 ①初步确定一至六年级随文拓展作文主题。

校本课程开发实例及分析(完整资料).doc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实例 xx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绿色教育课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绿色教育》的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2、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分别开发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即: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层次; 三、四年级为中年级层次; 五、六年级为高年级层次。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4、实施课程的教师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四、课程内容 《绿色教育课程》共分三大块: 第一块为〈绿色人文篇〉(适用于低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常识、绿色人物、绿色事件、绿色机构和绿色行动等。 第二块为〈绿色自然篇〉(适用于中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动物、绿色植物、绿色环境和绿色行动等。 第三块为〈绿色综合篇〉(适用于高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人类衣食住行、工业、农业、交通和绿色行动等。 五、实施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2、分层递进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 3、自主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课题或活动方案进行学习。 4、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开发为本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创新性原则: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技术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最新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展示

郓州李河口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生命·安全》 指导思想: 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安全成长,拥有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生命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关怀,也反映了家长和老师的期盼。《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将带领同学们一同理解安全的意义,学会快乐的生活,掌握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了安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消除了成长过程中的困增强了安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消除了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获得了最真实的生命体验,拒绝诱惑,防范侵害,远离危险,安全健康的成长。 学情分析: 由于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在安全方面不是特别注重,甚至疏忽安全问题,并没有安全意识。这套教案以在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强化中小学生自救自护意识的养成。 教材分析: 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个体生命安全的其他事故。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的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具体实施各年级每周一节课)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生命》,学习歌曲《母亲》,理解生命的意义。 2、通过情景剧的展示,规范我们的行为,懂得如何珍爱生命。 二、目标导航: 1、理解生命的意义 2、珍爱生命,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命的意义,懂得如何珍爱生命。 四、教具准备: 电子琴、凳子、椅子等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题便是《生命》,下面请同学们首先观看一组图片:播放图片—— (5.12大地震图片)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思想是,校本课程校与学校的其他课程是有机的 一个整体,是有机的整合,而不是孤立的上一节课,搞一种活动,校本课程的 开发必须有整体发展的观念,即:开发的可持续性。必须有整体的学校课程的 框架,即:综合和开放的特点。 这一主导思想的确立对我校来说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由糊涂到清 楚的过程。是我们在学习有关文件,认真讨论的基础上确立的开发观。 我们将校本课程生成的过程视为素质教育在我校深化的过程,视为具体体 现“三个面向”的过程;视为体现这次课改基本理念的过程, 我们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对 社区教育资源的调查分析对校本课程需要进行了评估。从而确立一个中心:创 新精神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建立一个基础: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 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 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明确一个原则:体验。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体现一个特点: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 阔的天地,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 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的设置 我们的校本课程从形式上分为课程拓展部分和综合实践活动部分。 (一)课程拓展部分 1、双语游戏课 课程类型:课程改编类型 立足学生生活,从日常实际出发,通过日常口语交际、游戏、歌曲演唱、 情景会话等形式,教会学生礼貌待人,文明交际。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广泛兴趣,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正确评价同学的优缺点,有自己的看法,并能用准 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进行分组学习。在游戏中培 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和创造品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 2、探索与创造 课程类型:课程改编类型 以我校传统教材《学创造》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改编,以科学家或 科学探索故事为主线,从观察、联想、想象、发散、集中、转化、组合、定势

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我校的课程创新始于1992年9月。试图形成以必修课进行分层教学、选修、活动课增加内容为标志的“三大板块”课程,改变学校以往单一学科教学——必修课的状态,尝试开设了5门校本课程、18门选修或活动课程。学校力求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取得突破,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评估学生、教师、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估已有课程的合理性等,尝试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内容、实施与评价课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孩子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的水平。 (二)、需要评估: 1.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初中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2.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评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美工校本课程教学案例2

美工教学案例(四) 彬县美工教学案例(一) 编者语: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辖二个街道办事处、22个镇乡,共有中心小学63所,中学25所,民办学校9所。受经济发展的制约,美术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不足,特别是因学生美术学具不能满足美术教学的需要,使我县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滞后于其它学科。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如何因地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县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成为当前我县美术教育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县是著名的“大佛寺”、“四郎胡”,还有秀美的四郎胡湖、淡雅恬静的石龙窝、装点南北二山的农家乐、日新月异的市政建设和历史悠久的民风民俗,更有小桥流水、田园风光、农舍炊烟、野花小草、枯枝树叶等可引用于美术课堂的人文、自然性素材资源十分丰富。如何找准切入点,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现将我县近年来部分学校在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活动中几节较为成熟的课程案例,转载于后,希望能给大家启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希望各校美术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专

业所长,结合当地适合于美术教育的素材性资源,创造性地引入美术课堂,形成各校的特色。同时欢迎大家积极参及,把你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中的案例、心得上传给我们,以丰富我县美术校本课程建设资源库,推进我县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案例一:《办家家》教案 特殊教育学校孙小勇 教学目标: 1.认识餐具、食物的形状,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2.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能。 3.激发学生玩的兴趣,玩出作品,玩出成就感,玩出自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彩泥、音乐、多媒体。 教学重点:在生活情景中愉快的完成这次练习。 教学难点:掌握制作餐具、食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多媒体出示孩子们办家家的图片,提问: ——这些孩子们在干什么?你们想玩吗? ——今天我们大家也来玩办家家的游戏吧。 引入课题:办家家 二、新课教学:

(完整版)最新校本课程(案例)-word文档

校本课程(案例) 走进湖父——小学校本课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湖父,来了解一下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领略一下湖父的迷人风光。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湖父的资料,下面我就请每个小组派几名代表上来介绍一下你们收集到的资料。 二、学生介绍资料: 1、我们湖父素有“茶的绿洲”的美称,古人有云:“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上个星期天,我们小组一起去了阳羡茶场,参观了那里的茶园和制茶的过程,还借来了一些有关阳羡茶的音像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湖父的阳羡茶。(播放片段)我想大家看了我们组收集的资料一定会对湖父的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大家好,湖父不仅是“茶的绿洲”,而且是“竹的海洋”,我们小组在学校的阅览室里收集到了很多有关竹的资料,有竹的种类、竹的作用等。你们看,我们湖父的竹种类很多,有毛竹、青竿竹、紫竹、孝顺竹、大佛肚竹等。毛竹的用途很广,可以用来做成很多东西,我家的簸箕、扫帚、筷子、凉席都是竹子做的,非常耐用。如今我镇还开发了竹海公园,十八万亩翠竹与浙江、安徽的竹连成一片,随山势起伏,似波涛翻滚,绵延不绝,非常壮观。

3、赏完了竹,请跟我们到洞的世界去游一游。湖父的洞是宜兴地区最多的,也是最有名的。为了收集更多有关洞的资料,我们组在老师的带领下,特意游览了张公洞和慕蠡洞。张公洞是一个古老的石灰岩溶洞,该洞素以道教胜地而闻名于世。唐代以来,名贤胜士游历者甚多,留有大量诗文石刻。洞内有气势雄伟的海屋大场和富丽堂皇的海王厅。海王厅是全洞精华所在,洞顶钟乳累累,不计其数,厅内经常云雾缭绕,游人若置身于海底宫殿。从洞内登云梯达山巅,既可俯瞰洞中景致,又可远眺太湖烟波。 慕蠡洞景观壮丽、气宇非凡,是宜兴众多溶洞中绽放的一朵奇葩,为国家级太湖风景区又一亮丽游览景点。慕蠡洞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与生态旅游景观“竹海公园”相连,这里山水相依,景色迷人。慕蠡洞总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游程九百米,其中水洞一百五十米。洞内有九大宫厅,均钟乳林立、怪石嶙峋,奇异天成。游览慕蠡洞,洞外可饱览青山绿水、茶洲竹海秀丽的自然田园风光;洞内可感受冬暖夏凉、垂石跌岩的天成景观气象。欢迎您到慕蠡洞探奇、寻幽、休闲、揽胜! 4、我们湖父不光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请看这就是板栗,板栗俗称大栗,咖啡色,外壳光洁有油光,味清甜,既可生食、炒食和煮食,又能制成香甜的糕点、糖果等。7月末陆续成熟,冷藏贮存可供应至次年4月份。

八一路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案例分析

八一路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小吴门外,八一桥畔,清水塘边,八一路小学就坐落在这样一个有着长沙历史文化一条街之称的地方,这里是文化、革命教育基地,有着较优越的外部教育环境。更何况长沙历来文风昌盛,三闾大夫屈原流于湘沅之地,西汉文学家贾谊谪居于此,唐有老杜写句,北海题碑,长卿作赋;宋存岳麓与城南书院,朱张会讲,一时饮马池枯,使得潇湘之地与洙泗齐名;清代王夫之的船山学社,近代湘军的文学突起……厚积的历史,馥郁的文风促使我校选择了经典诵读这一课程,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基于以上各点,我校制订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开发的背景: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 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 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各种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3、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 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 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区都都有积极促进作

用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 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 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4、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精神, 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手段,是传承中华文明 的传统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他也是学校教 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文科教学水平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文与地理背景: 1、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许多文化源头 著作——如《论语》、《老子》、《唐诗三百首》等,具有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限制,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2、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 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人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将滋养着一代新人的成长——“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这些都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3、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 着2000多年的历史,文风昌盛。况且本校地处清水塘,是文化、革命教育基地,有着较优越的外部教育环境。 三)开发收益展望: 1、在儿童记忆力发展迅速的阶段,通过背诵古典文化经典,开发

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教育奠基未来未来为你而来 一、课程开发背景。 1、古今中外,都十分注重励志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尚志”,并把这看作人生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近20年来的成功学教育风靡全球,全世界千百万人在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等成功学传播大师的激励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励志教育,既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开创时代精神的呼唤。 2、青少年的现状。当前,很多青年存在一种心理困扰:一方面觉得压力很大,对未来前途忧心忡忡、茫然无助;但另一方面缺乏明确志向,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感到空虚、茫然、无聊与无奈,处在一种“无目标状态”,急需有人“指点迷津”。 3、本校在励志教育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学校一向治学严谨学风优良,有一套健全的德育网络,有一支成熟的心理研究课题组,并有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心育、德育教师。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励志书籍一应俱全,为课程的开设准备了较好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二、课程开发工作流程 1、进行前期论证。 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课程内容和活动。 2、撰写课程纲要,提交课程开发委员会讨论。 3、搜集素材,设计课例。 4、组织课堂,撰写后记。 5、进行评价,展示成果,反思论证,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目标: “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 “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培养“有心人”、“有志者”,培养能为自己设立目标并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的人。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目标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触动学生的心灵,促其内省。(认识自我:人、自我——小学生现阶段)中级阶段:激发学生的自信,鼓舞其自强;(身边榜样、天津名人、中国名人、世界名人的励志故事、感恩教育,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地球) 疏导学生的内心,助其自我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