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

试试讲真题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有趣的拼搭

(小班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P28—29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这里将教材中“摸一摸”这一教学环节贯穿于整节课中,在学生发言或小组活动评价后都可以进行摸一摸,增强了教学的整体性。在“摸一摸”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习得的形体表象与手中能触摸到的形体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将所需要摸的一种形体从众多形体中挑选出来,因此一个学生虽然只摸一种形体,事实上对四种形体都进行了识别。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

●通过滚一滚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曲面与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滚动,而平面却不可以。从而感知了球、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比较顺利,而圆柱组与小球组未能堆成功。

师: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组各加一分,同意吗

这时会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辩:圆柱组与小球组之所以没能堆好,不是小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教师用这种方式很自然引导学生在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能堆得好,而球与圆柱不容易堆得好,从而体会到曲面的不稳定性与平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

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

3、说一说

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四种形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如:汽车轮子的形状近似圆柱,为什么不把轮子做成正方体呢盖房子的砖头是长方体的,为什么不做成球的形状呢……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加强学生对各种形体特征的认识,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4、猜一猜

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如图:

(长方体)(正方体或长方体)

(圆柱)(圆柱)

●这样的练习不做统一要求,目前,学生是通过完整的观察来识别形体,而这里是通过局部的观察识别形体。一部分学生有困难是正常的,但大部分学生可以进行正确的判断。对于第2种情况,如果学生认为可能是正方体,也有可能是

长方体,要给予表扬。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思想。

5、搭一搭

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评讲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选择积木的理由。如房子为什么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车轮为什么选择圆柱体等等。

6、数一数

如图P29数一数。

这三幅图的出现是按由易—难的层次安排的。在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地数。

三、课堂小结

统计各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性评价:

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是否敢于与老师进行辩论;

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

课前准备

1、4快滚板,4套积木;

2、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正方体木快、乒乓球、圆柱各10个;

3、4种形体模具;

4、准备一个智慧袋,里面装有4种形体各10个;

5、一个挖空的木版;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2、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

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3)学生分组做实验。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

A.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C 教师板书: ×19×

12=76(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3.练习题。一个圆锥体,半径为

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

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1)直接告诉了我们

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 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四、巩固练习:1、一个圆锥形沙堆,

高是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⑴立方米②3a立方米③9立方米(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

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立方米(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2、学

生操作: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

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

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例1:×19×12=76(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例2:(1)麦堆的体积:×()=(平方米)××=(平方

米)(2)小麦的重量:×735=(平方米)≈3693(平方米)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以上就是我所为大家提供的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模板,希望这个模板能够开启你的成功之路,也希望你能帮助同学们开启他们的智慧之路。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模板

导入: 1.同学们,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嗯,那就开始我们今天的数学探究之旅吧!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2.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几张图片(一段视频),不过需要大家认真观察,看谁发现的奥秘多。 3.好,看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德育) 4.恩恩,同学们还真是有心人,感受很深刻。那么,你发现数学信息了吗? 5.这位同学坐姿真端正!你来说! 6.还有不一样发现的吗?你来说! 7.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来?嗯,这个问题合理吗?合理。 还有其他问题吗?合理吗?合理 8.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探究这个吧!(课本例题)其他问题暂时放入问题口袋,留待以后解决。 探究: 1.那关于这个问题,谁能发表一下你的观点?(你可以独立解决吗?)开头脑筋积极思考一下吧。

2.这位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你来吧!同意吗? 3.看来同学们已经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不过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老师特别期待你们小组四个人的智慧能够碰撞出更加出更加灿烂的火花。所以,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一下吧。不过,要记得及时填写小组合作探究单哦! 4.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 这个小组的手举得像小树林一样,都愿意为小组挣得荣誉,第一个机会就给你们组吧。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这是对同学最大的尊重。好,开始吧。 5.嗯,他们小组的观点是。。。。。。(教师复述),很详细,讲解很透彻,掌声送给他们。 其他小组,还有需要补充的嘛?或者有不同意见的吗? 6.嗯,这个小组有新想法。老师就喜欢与众不同,你们来说说。(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一直坐在那里,虽然他没有举手,可是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很有想法,你来试一试吧。说错没有关系的。大胆一些。) 7.嗯,很有新意,掌声送给这个小组。 (支持他的同学请举手,看,这么多同学支持你说明你的想法很对,以后要更自信一些好吗?) 8.好,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有小组的力量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不错的法子。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老师相信这么多方法总有一个你最喜欢的方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小班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P28—29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这里将教材中“摸一摸”这一教学环节贯穿于整节课中,在学生发言或小组活动评价后都可以进行摸一摸,增强了教学的整体性。在“摸一摸”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习得的形体表象与手中能触摸到的形体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将所需要摸的一种形体从众多形体中挑选出来,因此一个学生虽然只摸一种形体,事实上对四种形体都进行了识别。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 ●通过滚一滚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曲面与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滚动,而平面却不可以。从而感知了球、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五大问题汇总

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汇总 经过了又一轮的教师资格面试,可以说有人欢喜有人愁。很多考生觉得别人很厉害,自己提高起来却那么慢,或者说,有些问题总是反复出现,一直纠正不了呢。其实很多考生都是没有实战经验的新手(没有代过课)或者是直接跨专业参与教师资格面试,导致自己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又出现了专业知识讲解上的错误,甚至没有任何头绪,不知道从哪下手;在这里中公资深讲师为大家总结出试讲中易出现的问题,给未来想要参加教师资格面试的考生一个警惕,希望你们在备战教师资格面试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问题一、自己试讲过程中过于投入,忽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当统一 有部分学生,在试讲过程中,尤其是理科的学生,在讲解算理类,公式类问题的时候,出现一个最明显的通病就是在讲解的过程直接的忘却了自己的老师身份,直接将黑板变成了草稿纸,背对着考官一直在说题本上的计算过程,而且讲解越来越起劲,直接结果就是,整整五、六分钟都是背对着考官在黑板上写东西,而作为考官根本不知道考生讲的是什么,写的又是什么;而稍微有注意的学生,只是单纯地回头瞟一眼考官,然后又自顾自地在自己的世界里畅游数字的海洋。如果你也有这类问题,我想你急需有人帮你纠正你的这个问题,不然,严重点的话,估计十分钟试讲

时间,你基本都是不正脸给考官看。 问题二、在预设和生成学生回答过程中,缺乏真实感 很多教师资格考生在备课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概念的教学,尤其是政治学科,在讲解过程中,直接的预设课堂上的学生回答书本给出的一模一样的答案。这在实际课堂中很少会有这种精确的回答,这一方面体现学员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教师缺乏对于知识的理解,只会生搬硬套书本的知识点,也反映教师的备课不用心,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刻等等。问题三、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封闭性的问题 在试讲过程中,很多考生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可能备课过程中比较仓促,总是提出问题过程中,喜欢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怎么算,懂不懂,有没有”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发挥考生开放性思维,尽可能问一些有效性的问题。 问题四、板书设计很乱 大部分学生在板书设计的时候,要不就是知识点省略很多字,导致考官在考生试讲之后抬起头来的时候,看到板书,完全不知道你讲的内容是什么,客观来说,考官不可能很认真、仔细地听完完整整的一堂课,注重你所讲授的每一个细节,那么就需要你在板书设计的时候,需要能够一目了然,能够让考官看出你的上课逻辑。

【精品】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汇编

第三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 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书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 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 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 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 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语文试讲题目

1.为小学三年级学生试讲课文《荷花》 荷花 作者叶圣陶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教学过程要有提问环节 (3)试讲时要体现师生互动 2. 为小学六年级学生试讲课文《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作者: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解析(一)

小学语文教师面试 真题演练及解析 试讲题库基本信息: 学段:小学 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上)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试讲题库专业信息: 试讲题目:《坐井观天》 教材正文(教材图片或教材文字):

试讲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识字教学,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字词。(3)结合关键词句理解青蛙的自大。 (4)结合板书进行讲解。 教案设计及要求解析 教案设计: 课题:《坐井观天》 课型:新授课

授课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容,体会青蛙的自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容。 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词句理解青蛙的自大。 教学准备: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16开的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 提问:“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学习生字 1 教师示方法: (1)学习“观”字。(教师板书:观guān) ①“观”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②“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怎样解释? ③用“观”字组词。 (2)学生运用工具书及方法自学生词,师生交流、检查: 沿、际、抬、信、答 (3)做猜字游戏。 (4)你能从字形结构上给这课的九个生字归类吗?(观、沿、别、际、抬、信这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答、百、弄这三个字是上下结构的。) (二)理解课文大意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全班交流:无边无际井沿一百多里大话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课文大意。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面试真题示范逐字稿子

《有余数的除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 2.知道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与交流,感受算法的多样化,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2.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生活中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及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有余数的除法,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看PPT上的内容:16根小棒,每5根一组。 填空:()根小棒,()根一组,能够分()组,还剩()根。 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独立解决,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每个数字的含义。 谁来回答下?哦~都想回答啊,那大家一起说,老师填写吧,大家刚才的回答很不错。但刚刚你们用的都是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方法可能不太一样,大家要开动脑筋,多动口、勤动手。 上节课我们学习过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嗯对的,余数要比除数小。恩,看来大家对昨天的知识都掌握的非常好。根据这个知识,我们继续今天的数学之旅——有余数的除法。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呢,老师想问问你们,有没有看过小猪佩奇呀?哎呀!都看过呀!可是今天小猪佩奇遇到困难了,你们想不想帮助她呀?嗯!你们可真棒!都想帮助她,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佩奇到底遇到什么难题了?请看PPT,偶!原来是这样!小猪佩奇带来了16颗诱人的大草莓,他想把他们分给他的小伙伴,每个小伙伴分5颗草莓,可是他不知道能分给几个

教师资格证面试10分钟试讲方式与技巧

教师资格证面试10分钟试讲方式与技巧 1.合理安排时间 试讲时间只有短短的10分钟,我们要抓住重点,主次分清。10分钟试讲其实就是把大概45分钟的课程浓缩化,所以你要在这10分钟内把重要的知识点讲清,不要追求完美,因为10分钟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记得取其精华就可以了。 2.引人入胜的导入 良好的导入会给考官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也可以增加你整个课程的吸引力,所以做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让我们具体看一下有哪些可以使用的导入方法: (1)故事导入法 讲一个可以联系课程内容或者和课程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入课程内容。 (2)生活实例导入法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想想生活当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我们这堂课中的内容,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 (3)人物导入法 在文科教学中体现的比较多,教师可以通过对人物背景,历史事件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创作背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了解。 (4)实验导入法 可以做一个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演示过程中,通过动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5)表演导入法 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表演互动,对本堂课的产生浓厚的兴趣。 3.加入互动环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定要设计互动环节,而且至少应该有两处。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自己。 注意: 1.试讲过于僵硬,表演痕迹重 这样就会让考官认为你是在背一个稿子,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将自己当作一名老师给学生讲课。针对这样的问题,考生可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拉上三五好友或者家人充当学生,感受一下真正给学生上课是什么状态,跟学生互动应如何表现。进而再去练习无生试讲,就会改善僵硬的状况。 2.声音过大或过小,语调平缓 声音太大,显得很刻意。而声音太小又让人觉得很没精神,更重要的是,过小的声音会让考官产生顾虑,坐在后排的学生能否听的见?而语调过于平缓不易引起听者的注意,更凸显不出重点。因此,适中的声音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是试讲必须要做到的。在平时,可用手机对自己的试讲录音,并且反复的听一听,在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3.背对考官讲话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_教师资格证面试

https://www.360docs.net/doc/895221733.html,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教师资格面试语文试讲真题

教师资格面试语文试讲 真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语文试讲真题 (一)语文/小学 1.题目:《窃读记》 (1)题目:《窃读记》 (2)要求: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②研读作者的心理和动作 ? 2.题目:《卖火柴的小女孩》 ? 3.题目:口语交际《小白兔与南瓜》 (1)题目:口语交际《小白兔与南瓜》 (2)要求: ①帮助小兔子把南瓜运回家; ②要求引导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③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择运南瓜,并说出理由。? 4.题目:《望庐山瀑布》 ? 5.题目:四年级《雾松》 (1)题目:四年级《雾松》 (2)要求: ①带领学生学字; ②讲解琼枝玉树、笼罩、模糊。 ? 6.题目:一年级《a o e》片段教学 (1)题目:一年级《a o e》片段教学 (2)要求: ①试讲约10分钟; ②利用情景图,结合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读a、o、e的音; ③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记a、o、e的形; ④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 7.题目:拼音整体认读音节《zhi?chi shi ri 》的教学 (答辩问的是你认为板书的意义在哪里) ?

8.题目:《小小的船》 (1)题目:《小小的船》 (2)要求: ①试讲约10分钟; ②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夜空的美; ③指导学生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的”字短语; ④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 9.题目:《劝学》 ? 10.题目:《姓氏文化》 (1)题目:《姓氏文化》 (2)要求: ①说说中国的姓氏文化; ②指导同学们做游戏说出自己的姓氏。 ? 11.题目:《只有一个地球》 ? 12.题目:《江南》 (1)题目:《江南》 (2)要求: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想象江南采莲情景,体会江南美丽; ②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 13.题目:《四季》 ? 14.题目:《铁罐子和陶罐》 ? 15.题目:《秋天》 (1)题目:《秋天》 (2)要求: ①试讲约10分钟; ②指导学生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③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④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答题真题(2014年下半年国考)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答题真题(2014年下半年国考) 有位教师认为最快乐的事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每个教师都会觉得很快乐的事情,因为这既证明了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体现了教师无私奉献、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高尚品德,但是教师不能只因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而感到快乐,而是应该为自己能够教书育人而感到快乐。因此,对于题中所述的这位老师的观点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成绩,应该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考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能只偏向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差生置之不问。 其次,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为了成绩而进行教学,最终为了使学生变成英才而让他们成为教育上的牺牲品。 最后,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不管最终有没有成为英才,都应该为教过的每个学生的成长进步而感到高兴快乐。 总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能只是为了培养优秀的,能成为未来精英的学生而教学,应该把教好学生当作自己开心快乐的事情。 10.你班级有个男生给女生写情书,作为班主任你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男女生在青春期的时候情窦初开,萌生对异性的喜爱而出现题中所述的这种情况,这并不难理解。但是,作为教师的我并不支持早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不会生硬地反对。 首先,我会先了解学生情况,弄清楚这个男生早恋的原因。找机会在班上开展讨论有关早恋的话题,但不公开说出此男生给女生写信这件事,通过学生们的讨论,让男生明白青春的可贵,爱情的神圣,不能因为空虚、寂寞、贪玩而随便地把爱情当成游戏。 其次,找机会和男生、女生单独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们如何对待这种爱慕,而不能叫爱情。 最后,会和双方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多多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状态,但要提醒他们不要责备孩子,青春期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很正常,需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家长一起解决这件事。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他们,多多与他们沟通,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困惑,从而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014年5月18日上午全国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小学数学】 11.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作为教师你对此怎么看? 【参考答案】 我认为题中所述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客观现实性。而之所以产生这种说法,也是有着一定的客观原因。 一方面,现在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在家有求必应,家长对其溺爱有加,长此以往,造成孩子固执己见、任性的性格不听从公正、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在学校也不听从老师的教育指导。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常常偏向于过分溺爱,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苦,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甚至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与老师的矛盾,从而引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 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教师和父母共同做出努力,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第一,家庭教育是基础,家长要做好榜样,对于孩子的长处要多加奖励和表扬,而对一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初中生物-个人整理

说明:本人自己整理,适合考前一天浏览。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1教学重点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测量胸围差 2.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 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胸腔扩大,腔内气压降低,膈肌收缩,顶部下降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胸腔缩小,腔内气压升高,膈肌舒张,顶部上升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气体交换的原理: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来完成。 5.呼吸的全过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知识目标: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和排出的过程 [难点分析] 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血液,原尿,尿液(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成分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入: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引出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引出尿液的排出。尿液血液化验单比较。 总结:1.肾小囊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等。肾小球的血液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等。2.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肾小球中的血浆。3.由此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4。原尿在下行的过程中会经过肾小管,因为它的周围定分布着毛细血管,所以在这儿可能发生物质的重新吸收。 细菌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现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 做基础;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是: 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新课导入:采用抗战期间日本人以细菌作为生化武器导入新课:日本人用抓来的中国人来做细菌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开花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模板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模板 一、导入环节 针对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10分钟的试讲,导入时间建议控制在2分钟以内。 通常学生在导入环节经常出现的一些失误,例如导入内容偏离了学生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垂直与平行》一节,可以用笔掉在地上的位置关系导入,也可以用08年奥运会开幕式方正,横成行,竖成列导入,前者更加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激趣效果更好。第二种常见的失误,导入环节做的活动和教学内容无关,仅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例如上课放了一首儿歌或者一段视频,结果跟教学内容无关,也是一个失败的导入。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这里分四大类以例子的形式给出了针对于各类内容的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数与代数部分 例如《最小公倍数》这一节的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报数游戏,依次报数,第一次报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第二次报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开始游戏)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有什么特别地发现吗?(学生自由发言)师:那么在这些站起来两次的同学中,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能否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又例如《角的分类》一节可以采用谜语,“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通过扇子打开形成的角度,从而引出角。 图形与几何部分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编个小故事,熊大熊二植树,熊大在平行四边形土地上植树,熊二在长方形土地上植树,他们各自争论都认为自己植树面积大,到底谁大呢?或者编个国王的故事,国王将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土地分给大儿子,小儿子,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父亲偏心,到底有没有呢?等等都可以。通过这种编个小故事导入,这也是小学数学常见的导入之一。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考试的时候对于数与代数部分和图形与几何部分是考查频率相对比较高的,因此这也是我们梳理和加强的重点,平时可以像这样多梳理几篇,形成自己的一个思路。剩下的是统计类的和数学广角部分,对于这两部分考查频率相对偏低一点,但是我们仍然建议考生复习和准备的时候要全面,找几篇去设计,训练这部分的内容。 统计类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统计》,可以通过这种谈话的方式。 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与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竞赛项目?……又或者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同的情景, 例如,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2017年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真题 1.题目:钓鱼的启示 2.内容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分析得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3)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配合合理的板书 答辩题目 简述本课的教学思路 结合文本谈谈什么是诱惑人的“鱼”? 2017年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真题 1.题目:鲸 2.内容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2、?(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

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有趣的拼搭 (小班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P28—29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 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这里将教材中摸一摸”这一教学环节贯穿于整节课中,在学生发言或小组活动评价后都可以进行摸一摸,增强了教学的整体性。在摸一摸”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习得的形体表象与手中能触摸到的形体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将所需要摸的一种形体从众多形体中挑选出来,因此一个学生虽然只摸一种形体,事实上对四种形体都进行了识别。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 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幼儿园【试讲】真题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幼儿园【试讲】真题(1.5上) 幼儿园试讲: 1.小熊的故事 2.歌曲《宝贝》和弹唱小鸡 3.看图讲故事,一个小白兔。 4.音乐律动草原 5.诗歌春雨 6.钢琴弹唱技能,小树苗 7.绘画国旗 8.讲故事:奇怪的药方 9.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 10.绘画,天冷我不怕 11.绘画动物面具 12.幼儿角色游戏:娃娃家 13.诗歌春雨配个插画 14.幼儿园试讲题目:小马过河 15.幼儿:讲故事,以大欺小 16.幼儿:看图讲故事,小熊和它的妈妈 17.冬爷爷的图画 18.幼儿动物面具 19.绘画,快乐过六一 20.绘画,红红火火过新年 21.幼儿试讲:故事课~水果娃娃, 22.会飞的乌龟, 23.体育游戏两人三足, 24.娃娃家 25.奇怪的药房 26.球宝宝

27.纸船和风筝 28.游戏:小猫和蝴蝶 29.绘画,过春节,小蚂蚁,六一儿童节, 30.儿歌,哈哈镜,手工折纸风车,音乐律动雨滴,大熊欺负小熊, 31.语言课,小木偶 32.诗歌:秋天的戏 33.幼儿试讲题目:弹唱,小鸡出壳了 34.幼儿试讲:好玩的绳球,设计三种玩法 35.幼儿试讲题目:诗歌,秋天的心 36.幼儿试讲题目:儿歌:月光,哈哈镜 37.体育游戏接力赛 38.幼儿.讲故事雪花, 39.幼儿,试讲诗歌赏析秋天的信 40.幼儿试讲:歌曲宝贝,插画的形式讲诗歌雨花 41.幼儿体育试讲蚂蚁搬豆 42.试讲: 小蝴蝶和小猫幼儿规则游戏 43.试讲:小学大鹿 44.故事:角色扮演,讲故事,奇怪的药方, 45.弹唱:禾苗绿了、小蜜蜂 46.手工:做风车 47.体育游戏:过河,游戏娃娃新家, 48.试讲: 幼儿园关于雨花的一个诗歌幼儿 49.故事课:想飞的乌龟 50.体育游戏:绕大树 51.幼儿园:中班儿歌,我又长大一岁了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幼儿园【试讲】真题(1.5下)1.幼儿试讲:手工折叠航空飞机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最新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内容: 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可以先同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 1/2+1/4=() 答:一共占这块地的()。

试一试: 计算下面各题,得到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5/6-1/3 1-4/9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3.基本要求: (1)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和教学情境;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让学生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答辩题目 1.你认为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有什么意义?

2.你要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学校在开垦菜地时,准备将长方形试验田的2种黄瓜,4种番茄,请学生帮忙列式。计算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根据问题不难列出其式:1/2+1/4。 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特征,发现是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无法直接计算。 引出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讲解新知

结合导入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能直接计算的原因,可设置学生自主思考环节,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小组活动,用纸折-折、再涂色看一看,认真思考、讨论异分母的分数的加法该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 结合学生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借助实物涂色的方法,将一张长方形卡纸平均分成4份,先涂色2份得到2,再涂色1份,最后观察卡纸的涂色情况。 或者先1/2和1/4通分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步骤,注意回答问题: 一共占这块地的3/4。 可设置学生自主探索活动,尝试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并找学生上黑板板演计算过程。 教师结合学生计算过程进行讲解,并强调通分通常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及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并提示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教师资格面试:英语试讲万能模板

教师资格面试:英语试讲万能模板 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I`m very pleased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talk about some of my teaching ideas. The content of my lesson is xxx. I`ll be ready to begin this lesson from four parts. They are 1Analyzing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s studying methods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hile presenting these parts I will do the blackboard design properly. Ok now I am going to start from the first part Part 1 Analyzing teaching Material: This lesson is studying of this lesson, we`ll 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serious attitude towardsand develop the interest in At the same time, let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give instructions. This less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this unit. As it is the main passage in this unit which outlines the theme of this unit .If the Ss can learn it well, it will be helpful to make Ss learn the rest of this unit. And as we all know , reading belongs to the input during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put has great effect on output, such as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n according to the new standard curriculum and syllabus(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I think the teaching aims of this lesson are the following: aim: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 Ability aim: Retell the text in their own words. aim: Make the Ss love Then the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 is how to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 And the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are: 1. Use own words to retell the text 2. Discuss the Part 2 Teaching methods: Dealing with this lesson. I`ll do my best to carry out the following theories: Make the Ss the real masters in class while me, myself acts as director; Combine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with the language functions; Let the Ss receive some moral education while they are learn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achieve my goal I`ll use the following teaching methods: Approach(交际教学法) based watch and listen activity 3. Question and answer activity work or individual role play or scene play activity And in order to practice my teaching methods well, I need the following teaching aids 1. a projector 2. a tape recorder 3. multimedia 4. the blackboard Part 3 Studying Methods: As Ss are poor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skill, manySs are not active in class, and even some of them don`t like English. Therefore, I `ll have Ss study in a relaxed atmosphere.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tudents is from seeing, thinking,saying . So after feel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points, I will let the students get the knowledge actively by cooperative study. In a word I will 1. Let the Ss pass observation -imitation-practice to study language. 2. Teach the Ss how to master dialogues and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Part 4 Teaching Procedure: I have designed the following steps to train their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Especially reading abi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