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现状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应该如何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应该如何治疗?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于人们在平时的时候长时间的站立,这也导致人们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下肢静脉曲张已经成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人们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一定要立刻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多长时间的不进行治疗,可能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形成的道理与皮肤色素沉着及湿疹的
道理基本相同。
正常的皮肤,即使因外伤而破损,也不容易形成慢性溃疡。
但皮肤已经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和硬化,说明皮肤的各种功能都已明显减退,稍有破损,哪怕是只有一点儿划痕也
容易继发感染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在临床上大部分患者的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
不是很好治疗,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尽最大的可能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患者的皮肤奇痒的情况下,要减少造成患者皮损的情况,如果一旦皮损很容易造成皮肤溃疡,一旦溃疡会很容易造成皮肤感染的情况。
如果选择西医西药的治疗,西药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还是很大的,服用过多长期使用会损害到病人的肝脏,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动作治疗,尽量防止患者疼痛和皮肤损害的发生。
在临床上可以根据病人的身体具体情况,在西医西药治疗的过程当中配合中医中药的辅助治疗,中药的副作用不大,也不会和西药发生药物反应,见效比较好,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疗法。
提醒广大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健康意识,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在工作的时候尽量减少长时间的站立,这段时间饮食上最好选择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平时尽量不要吃一些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出现静脉曲张溃疡要尽快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42例

诸药合用 , 溃疡创 面清洁后 , 直接敷于病变部位 。 内服补 中益气
汤 合 三妙 丸加 减 。
术后 5d多数 溃疡 干燥 、 结痂 , 于术后 5d 1 且 ~ 0d出院 , 平均住
院天数为 8 , . 出院后按规定换药。 2d 随访 3 例 , 8 溃疡于术后 9 ~ d
压。
红油纱换药。术后 , 患肢使用弹力绷带包扎 , 抬高 3 。 , 0 下肢循
环驱 动泵 2次 ,, 5d待麻 醉作用消 失 , 励患者进 行适 当 d 约 . 鼓
活动 。
表 1 手术 方式
总结本 组治疗经 验 :一是术前术后均配合 中医药治疗 , 应
单纯静脉性 溃疡患者
手术方式
【 摘要 】 目的
研究观察 中药治疗 小儿 支气管 炎肺炎恢复
选取 6 例 患儿 , 5 经摄 x 线
1 一般 资料 . 1
20 0 9年 1 月一 2 l 年 7月 ,收治 6 例 01 5
期 哆 音难 以吸 收 的 临床 疗效 。方 法
患儿 ,4例门诊患者 , 例 为住 院患者 , 2 6 1 男 9例 , 3 女 6例 , 年龄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下肢 静脉 性 溃疡 4 2例
刘建 明 丰光 庆
( 江西 医学 院上饶分院 , 1 江西 上饶 3 4 0 ) 3 0 0 ( 上饶市肿瘤 医院 , 2 江西 上饶 3 4 0 ) 30 0
燃 ,r - , g ̄*具 再一次常规消毒后 , f 将火针针尖( l一 m) 3n 5 ln r 烧至 a 发纽 陕速刺人大脓疱 , 以刺破脓疱为度 , 排出脓渣 , 用消毒干棉 球擦干血污 , 嘱咐患者勿湿水以免感染 。1 个疗程后 , 患者皮损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治疗35例临床分析]下肢静脉溃疡治疗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治疗35例临床分析]下肢静脉溃疡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a402db8ad02de80d4d840f6.png)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治疗35例临床分析]下肢静脉溃疡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常见并发症,又称为老烂脚,其最重要的发病机制是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静脉反流用回流受阻)引起的静脉高压。
我科自2008年10月~2012年01月,共治疗35例(40条患肢)此类患者,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2012年01月在我院采取多方法联合治疗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女22例,男13例,年龄在30~77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
病程10~40年,平均30年。
双下肢5例,右下肢10例,左下肢20例。
根据病理生理、解剖、病因、临床分类的临床分级:C2(单纯静脉曲张),C3(静脉曲张伴水肿),C4(静脉曲张伴色素沉着、湿疹及皮下脂肪硬化),C5(静脉曲张伴已愈合溃疡),C6(静脉曲张伴活动性溃疡)。
本组25例27条肢体符合C5,10例13条肢体符合C6,其中12条肢体溃疡面最大直径5.0cm。
1.2诊断与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行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检查,显示深静脉通畅,浅静脉有不同程度的迂曲扩张,行Valsalva试验了解深静脉瓣膜功能,其中单纯性静脉曲张有11条肢体,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17条肢体,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12条肢体。
术前用标记笔画出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与曲张静脉全部走行路线及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的体表投影部位。
1.3多点式小切口手术:在持硬麻或腰麻下常规消毒铺巾,在患肢耻骨结节外下方2-5cm处作一横行或纵行切口约2-3cm,分离寻找大隐静脉主干,靠近卵圆窝切断,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其汇入的属支,再用剥脱器分段抽剥大隐静脉主干,至少至膝下10cm,注意保护好隐神经,根据术前标记的曲张静脉做点式切口,用蚊式血管钳于皮下进行分段剥脱,并结扎属支及交通支。
手术过程中重点是彻底破坏结扎溃疡周围和底部交通支。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用1号线缝合各切口,用无菌纱布和棉垫加压包扎3天。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探究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探究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外科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治疗上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
本研究详细分析了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标签:下肢静脉性溃疡;病因;治疗进展下肢静脉性溃疡在临床上较常见,是一种难治的并发症。
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具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的老年人。
该病很难治愈且预后差,患者容易再次复发,给患者的身体及精神带去很大的困扰,干扰了临床的治疗。
因此,对于下肢静脉性溃疡应严格掌握其发病原因并根据病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1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病原因1.1 发生静脉返流引起静脉高压患者常由于不同的原因发生静脉返流,从而引起静脉压升高。
静脉压持续增高容易损害小腿腓肠肌泵功能,扩张毛细血管,从而导致血浆、血浆蛋白及红细胞外漏增多,使得皮肤组织减少必要的营养吸收,发生营养障碍[1]。
通过临床检查可知,交通静脉U型袢式结构的下方区域易发生溃疡,究其原因,此区域中是交通静脉两端分别与深浅静脉相连,承受着来自两方的逆向血流压力,压力的大小随着血管的远近变化,即越向远端压力越大,再加上该区域动脉网稀少,最终导致溃疡形成。
1.2 交通静脉功能欠缺由于交通静脉功能的不全导致发生静脉溃疡的说法已得到多数人的认可。
在下肢静脉压升高的情况下,在交通静脉中深静脉血流就会逆流到浅静脉中,从而使小腿浅静脉得相关组织发生缺氧,导致营养性障碍的发生。
1.3 小腿腓肠肌泵功能不全这也是引起静脉性溃疡的一重要原因。
当小腿肌泵功能不全,降低了静脉血排空容量,导致下肢静脉压升高,破坏了交通静脉瓣膜,使得浅静脉曲张肢体发生瘀血情况,改变了小腿毛细血管数目、形态和通透性,阻碍了毛细血管与组织间的正常物质交换,使组织间发生缺氧导致了静脉性溃疡的发生。
静脉功能不全与腓肠肌泵功能衰退并存时更易发生下肢静脉性溃疡。
2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理机制虽然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病多,但由于其发病原因复杂,至今也尚未找到明确的病理机制。
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护理进展

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护理进展摘要: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临床中常见病症,其中下肢静脉溃疡该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且十分严重,小腿下端三分之一部位是该并发症主要发生位置,常发生于足靴区、内踝区、胫前等部位,具有愈合难度大、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这给临床治疗增加的难度。
对此,临床中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伤口护理。
由于下肢将卖溃疡伤口属于慢性伤口,具有较高的护理难度,且伤口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要求较高,临床中尚未明确标准化护理方案,甚至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难以得到患者的理解,从而导致临床配合度不足。
所以临床护理中应该加强对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护理的重视。
近年来相关伤口护理的研究逐渐增加,许多血症开始重视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护理。
为了更高的为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本研究根据相关资料的收集阐述伤口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
关键词: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护理引言:在临床周围血管性疾病中,下肢静脉溃疡较为常见,该病常发生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属于严重并发症的一种。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会导致机体浅静脉、交通静脉、深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发生问题,例如静脉反流或回流不畅,这种情况下,患者的静脉压会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从而导致小腿腓肠肌泵功能受到损伤,且毛细血管出现扩张趋势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导致下肢远端肢体出现组织缺氧的情况,从而引发淤血,此时皮肤出现营养障碍,进而引发下肢皮肤组织坏死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溃疡的发生。
该病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且反复性较强,属于临床中治疗的难点。
对此类患者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治疗,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的伤口加强护理,这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尤其伤口护理发展迅速,许多学者纷纷展开了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护理研究。
基于此,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做出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护理的方法和要点,希望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综述如下。
1 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特点内踝、足靴区以及胫前等小腿三分之一位置处是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主要发生区域,且呈现出不规则的溃疡创面,面积不等,但常发生于同一位置。
下肢静脉慢性溃疡的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L UJn—l g,I S a I i i L N h o—ma g T eS odA iae optl f unzo dcl n e i , un zo 5 06 ) n n ( h e n fl t H si G aghuMei i r t G aghu 120 c i d ao a U v sy A src O jci :oivs gt em tos n f cs et gcrncvnu le el e x e t s eh s4 ae 5 es f a btat bet eT eta t ehd de et o t ai hoi eo s crnt w ret mie.M to :9CSs( 3l )o — v n i eh a r n f u i h o r i d g p
・
7 ・ 4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1 0 2年第 9卷第 1 ( 期 上半月版
下肢静脉慢性溃疡的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刘金玲
摘 要
林 少芒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慢性溃疡综合治疗 的方法与疗 效。方法 : 回顾性分析 4 例(3 9 5 条患肢 ) 下肢慢性 静脉溃疡治疗 的临床资 料, 患肢
行手术治疗后 , 联合使用循环减压弹力袜和间歇性 充气治疗 , 溃疡面予保湿敷料处理 , 治疗疗程 为 2 。结果 : 5d 所有患肢 酸胀感消失 , 曲张浅静 脉消失。患肢肿胀消退时间(. ± .)d皮肤颜色接近正常肤色时间(05 30 , 75 20 , 1. ± .)d溃疡创面愈合 时间(. - .) 15s 8 个月 。随访 6~ O 8个月无 溃疡及静脉曲张复发 。结论 : 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手术治疗后 , 联合使用循环减压 弹力袜和间歇性充气治疗 , 溃疡面予保湿敷料处理 的综 合治疗 ,
《2024年以腔内治疗为核心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分析》范文

《以腔内治疗为核心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是一种常见的下肢静脉疾病,常常伴随下肢静脉性溃疡(LEU)的发生。
这种病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为主,但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随着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以腔内治疗为核心的治疗方法逐渐成为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新选择。
本文旨在分析以腔内治疗为核心的疗法在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疗效。
二、治疗方法腔内治疗主要包括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髂静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通过非开放性的方式,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对病变的静脉进行修复或重建,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疗效分析1. 治疗效果以腔内治疗为核心的疗法在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首先,腔内治疗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通过修复或重建病变的静脉,可以有效地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或消除下肢静脉性溃疡。
此外,相比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腔内治疗的恢复时间更短,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2. 治愈率与复发率根据临床数据,以腔内治疗为核心的疗法在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愈率较高,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同时,复发率相对较低,这主要得益于腔内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3. 并发症与不良反应虽然腔内治疗是一种非开放性的治疗方法,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形成等。
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方式得到有效控制。
四、讨论以腔内治疗为核心的疗法在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腔内治疗具有微创、恢复时间短的特点,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
其次,通过修复或重建病变的静脉,可以有效地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或消除下肢静脉性溃疡。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医治疗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医治疗发布时间:2021-05-14T10:39:56.0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期作者:任宇珂任劲松[导读] 本文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结合笔者自身临床心得体会,归纳分析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特点任宇珂任劲松江阴市中医外科医院江苏江阴 214400摘要:本文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结合笔者自身临床心得体会,归纳分析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特点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溃疡、外治法、中医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VLU)是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中医称之为“臁疮”,俗称“老烂脚”。
此病经久不愈,抑或愈合反复发作,继发感染则溃疡化脓,损伤血络则溢血不止,损伤筋骨则形成慢性骨膜炎,少数病人可因缠绵多年不愈而导致岩变。
西医治疗本病多集中在防止疮面感染和对创面进行保护、外用生长因子等措施上,总体疗效不理想。
而本病则是中医外科诊治的优势病种之一,有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治经验。
笔者运用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内服和外敷相结合的方法,去弊创新,治疗此类疾病,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疗效,特总结报告如下【病因病机】本病起因为站立过长时间或负重过度,导致小腿筋脉横解,瘀阻脉络,肌肤失养,瘀久化热,或小腿皮肤破损染毒,湿热下注而成[1]。
国内知名学者唐汉钧教授等认为本虚、瘀滞及腐变是臁疮的主要发病因素,其病机演变为“始于虚,变于瘀,坏于腐”[2]。
“虚”是因,虚之为病多由于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瘀”是病理基础,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久则成瘀;“腐”为果,瘀久蕴热,至皮损肉烂筋腐。
反之,“腐”至肌肤、经脉溃腐损伤进一步加重“瘀”,瘀腐日久,津液亏损,又进一步加重“虚”的程度。
在临床治疗上紧紧围绕虚、瘀、腐这三个方面,屡有良效。
【辩证论治】1.内治法:1.1 气滞血瘀证:主证:疮面腐肉不脱,干结,苍白,周围皮色暗,黑肉芽色淡;四肢觉沉,舌淡紫,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现状吴攀摘要: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性疾病(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一种常见且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中医称“臁疮”、“老烂腿”。
下肢静脉血流异常被认为是其主要病因。
主要表现为足靴区、内外踝及足背等处皮肤溃疡形成、色素沉着,溃疡可为单发,也可多发。
如无特殊治疗,溃疡经久不愈或者反复发作,且有恶变可能[1]。
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2]。
现就该病目前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静脉性溃疡;治疗;现状1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疾引起的下肢静脉高压所致。
其病因包括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3]。
其中深静脉返流患者的溃疡发生率要高于单纯性浅静脉返流的患者。
Nicolaides 经过研究证明,在深静脉和浅静脉均有返流并同时伴有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时,溃疡的发生率最高达47%。
而仅有浅静脉返流时为6%;此外肌泵功能的损伤对下肢静脉压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肌泵由小腿肌肉及静脉窦组成。
静脉窦多位于腓肠肌内,容量接近于心脏,每次收缩可排出小腿总容量约60%的静脉血,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4,5]。
正常肢体腓肠肌每收缩一次可使静脉压降低约8kPa,在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腓肠肌功能不足,其射血分数仅为正常者的10%~15%。
静脉血逆流程度及腓肠肌射血分数减少程度与静脉性溃疡的发生率存在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腓肠肌泵功能,可使中度反流的肢体溃疡发生率由63%降至30%,严重反流的肢体溃疡发生率由70%降至41%[6]。
由此可见下肢静脉高压的形成是由静脉瓣膜功能关闭不全造成血液逆流和腓肠肌功能不全最终导致射血分数减少的共同结果。
当出现下肢静脉高压时,小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溢、纤维蛋白原渗出,形成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于组织间隙。
红细胞破坏后含铁血黄素沉积于皮下,阻碍组织与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
使细胞缺氧,新陈代谢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引起溃疡形成[7]。
白细胞在溃疡形成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白细胞在下肢静脉高压时易于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发生嵌陷或丢失,且静脉压增高及其他因素可激活白细胞,激活后的白细胞通过吞噬、产生氧自由基、释放蛋白酶和炎性介质引起组织损伤;白细胞的激活可引起静脉壁及瓣膜损伤和重塑,并在静脉性溃疡中起重要作用[8]。
2 静脉性溃疡的治疗2.1内科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主要由下肢静脉高压所致,所以内科治疗主要以纠正下肢静脉高压为主,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及久坐,以利于静脉回流。
对不伴有明显的动脉性疾病的静脉性溃疡患者,加压法是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可有效的促进溃疡愈合[9]。
目前常用的是多层逐级加压法,其原理是在脚踝至小腿上部逐级施加压力,使静脉返流减少、促进血液回流、增加腓肠肌泵功能,最终达到降低静脉压的目的。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溶酶体、生长因子等,但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高压氧治疗对静脉性溃疡也有较好疗效[10]。
单纯的内科治疗溃疡复发率较高,主要用于溃疡较小、静脉曲张不明显、病程短、且内科治疗容易愈合的病例。
对于需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术前内科治疗主要以控制炎症、缩小溃疡、降低静脉压为主,为外科治疗创造条件。
2.2外科治疗内科治疗疗程长,且疗效不确切,患者长远目标仍需借助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可明显缩短溃疡愈合时间,降低复发率。
因静脉性溃疡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深、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及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等,故其手术治疗也是综合性的。
常用手术方式有浅静脉手术、深静脉瓣膜重建术及交通支结扎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综合性手术方式。
2.2.1浅静脉手术浅静脉手术主要以对曲张浅静脉的处理为主,作为传统的手术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仍作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其疗效好,复发率低。
但其手术时间长、切口较多、术中出血多。
近年来,各种微创术式逐渐得到推广:腔内激光治疗是治疗浅静脉曲张的最新的微创方法之一,其利用血液中的成分为介质,使静脉壁间接热损伤,破坏血管壁的正常结构,使静脉管壁增厚、挛缩、管径变细,加上静脉腔内血栓的协同作用,达到使静脉闭锁的目的。
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的原理是将射频产生的热能作用于静脉血管壁的内膜及胶原纤维,产生热凝固效应,使之变性、挛缩,致静脉腔皱缩,最终血管纤维化永久闭塞。
T. M. Proebstle对225例患者行射频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11]。
此外泡沫硬化剂疗法及导管电凝术也是治疗下肢静脉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2.2.2交通静脉结扎术Hoare等的研究表明70%~100%静脉性溃疡患者伴有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单纯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虽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有一定治疗作用,但交通静脉的返流未得到彻底解决,这往往成为静脉曲张及溃疡的复发的主要原因。
1938年Linton 首创了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Linton手术),手术方式是在小腿内侧做纵行切口,在深筋膜下结扎离断交通静脉。
Linton手术虽经过几次改进,但仍存在手术创伤大、交通支结扎不彻底等缺点。
1985年德国外科医师Hauer将腔镜技术引入下肢静脉性疾病的治疗,即(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vein surgery,SEPS术)该手术与Linton手术相比手术切口可以远离病灶部位的正常皮肤,损伤小,切口容易愈合、出血量少,可以为术者提供一个较好的手术视野,所以其交通支的结扎率较高。
SEPS手术联合浅静脉手术是治疗静脉性溃疡的最佳选择[12]。
2.2.3深静脉瓣膜处理目前在深静脉瓣膜的处理上仍存在争议。
很多学者认为对于合并深浅静脉功能不全部的患者,仅行浅静脉手术即可达到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的效果,深静脉手术应在浅静脉手术效果不佳时进行[13]。
他们认为大隐静脉血液返流可经交通静脉进入深静脉系统,使深静脉压增高、瓣膜功能损害。
大隐静脉及曲张浅静脉剥除术即可阻断这种反流,改善深静脉功能。
也有很多学者坚持深静脉瓣膜重建术的作用。
Makarova筛选了128例患者进行研究[14]发现,对于临床进展型患者(即5年末临床分级升高1 级以上者),仅行浅静脉手术其静脉返流加重率明显高于行深静脉瓣膜修复术组,对于临床进展型患者,单纯行浅静脉手术不能纠正股浅静脉返流,也不能防止病情发展。
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可大大改善远期疗效。
目前我国的股静脉瓣膜成形术主要适用于适用于CEAP 分级C4 级以上、造影显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存在,且反流程度在KistnerⅢ~Ⅳ级的患者[15]。
目前,瓣膜功能的重建大都选择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进行,因这对瓣膜结构坚韧,在保持下肢深静脉正常血流动力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下肢深静脉瓣膜的手术方法主要有股静脉瓣膜修复术、静脉带戒术、肌袢成形术和带瓣静脉移植术,前三种较常用。
1968年Kistner首先开展了静脉腔内瓣膜直视修补术[16],并取得成功。
但该术式需切开血管壁,术中可能损伤瓣膜,术后也有继发血栓可能。
1986年张伯根等通过静脉造影对瓣窦远侧静脉宽度、瓣窦、瓣膜三者长度比例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瓣膜相对关闭不全的概念,并设计了环缝缩窄术,以恢复瓣窦宽度明显大于瓣窦远心侧静脉宽度的正常解剖状态。
1988年,陈翠菊在张伯根的环缝术上首创“股静脉瓣膜戴戒术”,即利用大隐静脉片环绕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一圈,并固定缝合于管壁。
部分患者行戴戒术后仍会出现造影剂逆流,这种情况往往是因瓣膜不对称所致,对此,可采用“股静脉瓣双戴戒术”,即于股浅静脉瓣的第二对或者股总静脉瓣处再次行戴戒术。
在临床中,因大隐静脉片作为包窄材料易发生瘢痕增生,遂改用人造血管片,并取得良好效果。
对于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尤其是先天性瓣膜缺如等不适宜行瓣膜重建术时,可考虑行腘静脉外肌襻代瓣膜术,该术式是将半腱肌的肌腱与股二头肌的部分缝合形成肌襻,置于腘动静脉之间,在下肢活动时肌襻与小腿肌肉交替作用,发挥瓣膜样作用,控制了深静脉血液的倒流。
蒋米尔等对1291例患者行肌拌术,有效率达90%[17]。
对于深静脉瓣缺如或损毁者也可采用自体带瓣静脉段移植术或下肢深静脉移位术。
自体带瓣静脉段移植术手术方法是将具有正常瓣膜关闭功能的自体静脉段移植于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下方,以控制血液返流。
下肢深静脉移位术也是有Kistner提出,其方法是将股浅静脉于近侧段切断,远侧断端与具有完好瓣膜功能的大隐静脉或股深静脉做端侧吻合,以获得防止静脉反流的功能。
因临床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常合并大隐静脉及股深静脉功能不全,所以适宜做该手术的患者较少。
2.2.4溃疡处理治疗的过程中,创面的处理也尤为重要,清除溃疡表面腐烂组织及分泌物,定期换药,保持创面干燥。
待长出新鲜肉芽组织时可予表皮生长因子涂于创面,促进溃疡愈合。
对于溃疡面积较大,估计难以愈合者行皮瓣移植治疗可取的良好疗效[18]。
对于溃疡较大的患者也可使用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该技术可使溃疡充分得到引流,为溃疡创面提供一个洁净的伤口床,有利于预防感染,促进溃疡愈合。
蔡秋妮等[19]对37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行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使用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较仅用常规湿性疗法换药者,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3 总结与展望下肢静脉性溃疡常是多种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性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其治疗应根据术前下肢静脉造影的结果选择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溃疡愈合的目的。
目前我们已经对静脉性溃疡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有了很多的研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在如何缩短溃疡时间、减少复发等问题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Sirbi A G,Florea M,P?TRA?CU V,et 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eveloped on chronic venous leg ulcer[J].Rom J Morphol Embryol,2015,56(1):309-313.[2]Olin J W,Beusterien K M,Childs M B,et al.Medical costs of treating venous stasis ulcers:evidence from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Vascular Medicine,1999,4(1):1-7.[3]Eberhardt R T,Raffetto J D.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J].Circulation,2014,130(4):333-346.[4]郭淑芸,吴爱须,何瑛,等.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1,33(3):426-428.[5]杨博华.静脉性溃疡的病因学研究[C]//2010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6]王深明.重视静脉性溃疡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2:67-69.[7]Caggiati A,Franceschini M,Heyn R,et al.Skin erythrodiapedesis during chronic venous disorders[J].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2011,53(6):1649-1653.[8]张智辉,张皓,张柏根.白细胞激活-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发病机制的近代观念(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30(5):262-265.[9]Nelson E A,Mani R,Thomas K,et al.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for treating venous leg ulcers[J].The Cochrane Library,2011.[10]McEwen A W,Smith M B.Chronic venous ulcer.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is a cost effective option[J].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97,315(7101):188.[11]Proebstle T M,Alm B J,G?ckeritz O,et al.Five‐year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European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 on radiofrequency segmental thermal ablation for incompetent great saphenous veins[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5,102(3):212-218.[12]Nelzén O,Fransson I.True long-term healing and recurrence of venous leg ulcersfollowing SEPS combined with superficial venous surgery:a prospective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2007,34(5):605-612.[13]Padberg F T,Pappas P J,Araki C T,et al.Hemodynamic and clinical improvement after superficial vein ablation in primary combined venous insufficiency with ulceration[J].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1996,24(5):711-718.[14]Makarova N P,Lurie F,Hmelniker S M.Does surgical correction of the superficial femoral vein valve change the course of varicose disease?[J].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2001,33(2):361-368.[15]常光其,陈翠菊,陈忠,等.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3:143-151.[16]张柏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诊治进展[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4.[17]蒋米尔,陆民,黄新天,等.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的评价[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0,1:002.[18]张斌,刘毅,李勤.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整形外科综合治疗[C]//美丽人生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 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2010.[19]蔡秋妮,卢伟峰,杨东海,等.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4,29(9):1603-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