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构建新时代首都城市治理的生态体系

典型经验:构建新时代首都城市治理的生态体系
典型经验:构建新时代首都城市治理的生态体系

典型经验:构建新时代首都城市治理的生态体系

北京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大国首都,肩负着现代化城市治理的特殊历史使命。构建和完善首都现代城市治理生态体系,通过科学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向精治、共治、法治为基本特征的城市治理转型,是保障首都科学高质量运行、逐步形成良好城市治理生态、推进北京成为未来国际化强国首都的基础。

构建首都现代城市治理生态体系的背景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将“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写入国家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城市管理”理念及运行模式存在的显著理论和实践弊端,倒逼“城市治理”在国内外不断兴起和发展。

国家政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从精治、共治、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

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国际发展的外在需求。通过对北京、首尔、东京、巴黎、伦敦等复合功能型首都进行比较发现,到2035年左右,各国均计划未来要保持本国首都的全球领导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都做出具体部署。但北京在城市平等公正、居民获得感和愉悦幸福程度等人文关怀、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目标,还远没有达到这种认识高度。按照当前预期,205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一,北京综合实力或将超过上述首都城市成为顶级的全球中心城市。因此,北京现代城市治理体系的构建、设计落实,必须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必须超前、超国际视野,大胆运用前沿科技手段,才能稳步形成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城市治理生态体系。

首都建设的倒逼机制。过去10年,北京市GDP每增长100亿,带来2.8万人增量和1.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增长。如果发展方式不变,按此趋势发展到2020年,要保证6%的增长率,还需增加272万人口、10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但这是不现实的。现行的以政府包揽型、劳动密集型、行政网格化为特点的城市管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首都超大型城市善治的需要,甚至不堪重负。当前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管理主体单一即政府及公务人员主导、管理手段单一即基本依靠行政命令、管理客体宽泛即事事皆管却难尽其善等弊端。

建立健全首都现代城市治理生态体系制度框架

完善“三维”制度设计。第一维,“5+3”战略单元。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系统性战略组合。“五位一体”中文化、生态文明与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有效融合,能更好地服务于高

质量发展,也是体现首都魅力的关键。文化、生态文明总体布局融入首都城市“规、建、治”的制度设计,必须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设计框架。文化上“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生态上“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超然脱俗”性,制度设计要更加鼓励文化纯粹性,以此为基础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城市生态治理标准、具体治理手段和量罚措施,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对城市居民带来的直接影响和受益。

第二维,“主体、客体、手段”治理三要件。以政府为绝对主体的治理方式往往导致以政治的方式对待行政,产生一种“家长制作风”的政府理念。这种模式下的城市治理既有“市场失灵”问题,又有“政府失灵”现象。北京应顺应世界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新要求,让各类非政府组织、基层组织和个人等传统的被管理者逐步走上城市治理舞台。在完全尊重其城市治理主体地位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参与性、协商性和合作性,使其成为治理主体力量和终极享受者。首都现代城市治理客体,简单讲就是“大城市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大量人口集聚。因此,“以人为本”应该是客体治理制度设计的基础。治理手段主要包括治理理念、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3个方面。从治理理念看,首都治理除应体现法治、精治、共治思想外,还应强调“德治”,即增强市民意识和市民素质,培养居民具有提升良好市民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从本质上解决政府与居民的城市治理博弈,重建社会信用和城市伦理。从表现形式看,除政府部门执法外,比较成熟的治理渠道还包括关键公众接触、民意调查、公众投诉或申诉、网络媒体、志愿者行动和开展城市治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搭建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有效渠道。从技术手段看,北京通过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物联网系统,实现了执法相对精治的目标。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世界上一些占领导地位的城市包括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悉尼等都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下面将这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对如何适应人口的变化、加速经济增长、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做出归纳总结。它们规划过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有很多是值得我国大城市规划学习的,因此,在文章的最后论述了这些方法和经验对我国大城市的规划建设的借鉴意义。 伦敦人口现在是740多万,预计在2016年达到810万,国际移民不仅使得伦敦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而且也使得人口的年龄结构、种族结构、家庭结构等变化也非常大。纽约的人口在2000年3月大约是它历史上的最高记录800万,比1990年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增长了9.4%。纽约的人种结构差异和种族差异对比整个美国的平均水平还大些,如人种结构混血人占27%、黑种人占25%,非混血的白种人仅占35%,这个指标低于整个美国平均水平69%,虽然亚洲人和其它非混血人现在所占的比例小但因为移民原因而增长很快。东京的人口预计在2010年(大约1226万)和2015年(大约1220万)达到顶峰之后会逐步下降,然而预计在2010年以后家庭数因为家庭变小而将会持平;到2015年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口将陡增到283万,这个数目将是1995年的2倍,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新加坡自从独立来人口增加了一半,2000年人口总数达到400万,然而非正式定居的居民人数增长最快,从1990年的31.1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75.4万人。悉尼的人口总数预计在2011年至2016年某个时间会增长到450万,比1998年增长12.5%,同时平均每户大小也从1971年的3.1人降至1996年的2.7人,另外城市的中心城区的衰退仍然是悉尼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心城区人口的减少,而郊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增长,在1996年占到45%。 伦敦经济增长较快,该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金融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商业和金融服务部门和其它一些如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创造的就业占到全市三分之一,并且生产出40%的伦敦财富,这种高速增长趋势既使得伦敦中心区的办公闲置率几乎减半,同样也因为房租价格的上升导致商业成本的上升;零售业是伦敦的第二大部门,然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地区商业中心、超市和零售仓库的发展是大量依靠城市的大规模交通发展起来的,导致了城市污染达到不可接受的地步,而且一些伦敦普通被市民排除在这些部门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设施便利之外;旅游业也是伦敦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部门,英国最高级别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出口市场和许多商店和饭店都集中在此,伦敦有英国最集中的旅馆,但70%的旅馆床位都集中在伦敦的三个中心区,使中心区超负荷发展。纽约继续发

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95514004.html, 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路径研究 作者:郭少华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07期 [摘要]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基层善治的实现至关重要。然而,现实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现代化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入手,分析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困境之原因,提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基层社会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没有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会进一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新时期基层社会面临着基层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剧、社会信任缺失等社会风险,影响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研究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根源及出路,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 1.1 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传统,现代化理念不足 基于我国传统社会的一元化背景,传统的治理重在管控,群众处于被管制的地位,时代发展需要基层社会的管理向治理发生改变,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也在发生改变,但更多是疲于应付,治理跟风,运动式治理,缺乏长效机制,离人民的需求还很远,离党的要求还不够,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2 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单一,多元化治理主体发展不充分 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当中仍一家独大,什么事都要管,什么事都能管,不该基层政府承担的功能也都承担了,基层政府的压力剧增,由于管理的杂,致使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政社不分,浪费了纳税人的人力财力物力,但群众对取得的效果却不满意,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满意度比较低。 1.3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陈旧,治理方式亟待创新

《阜阳市生态网络规划(2030年)》

《阜阳市生态网络规划(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提升生态综合效益,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实现阜阳市环境、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市城乡规划局开展了《阜阳市生态网络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年月日,《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会。 .市域生态网络规划 ()生态网络结构 基于市域生态要素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将水系作为阜阳市生态网络构建的主线,规划形成“一带、二轴、一环、多廊、多点”的市域生态网络结构,其中: “一带”:淮河生态带,主导功能为行洪、滞洪、调蓄、水源供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景观营造。 “二轴”:阜阳市区的颍河和泉河生态轴,主要承担洪涝调蓄、生物迁徙、景观、游憩、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 “一环”:环绕阜阳市中心城区的永久性城市绿带,具有防止城市蔓延扩展、缓冲城市建设行为、调节地表径流、景观、游憩等作用。 “多廊”:依托多条河道,串联重要生态节点,形成条纵横交错、网络化的生态廊道,主导休闲游憩、防风固沙、水源涵养、防洪防涝等功能。 “多点”:分布在带、轴、环、廊上的个重要生态节点及个补充节点。重要生态节点包括市域个湿地公园、个自然保护区、个风景区、个水源保护区、个城市公园及个综合生态节点。个补充节点分布在市域主要河流交汇处。 ()生态网络布局 市域生态网络形成由生态斑块、生态廊道共同构成的网络化布局。其中生态斑块包含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生态保护区及三角洲公园共个。生态廊道包含市域条河流廊道以及京九绿色长廊。 .市区生态网络规划 ()市区生态网络结构 通过阜阳市区核心要素识别与分析,规划形成“一湖、两河、一带、两环、六楔、多廊”的市区生态网络结构。 “一湖”:颍州西湖,阜阳市生态名片,发挥湿地保育、调蓄洪涝、调节小气候、生态游憩的生态作用。 “两河”:颍河、泉河,阜阳市最具代表性的河流生态空间,发挥行洪排涝、涵养水源、生物迁徙、生态游憩的生态作用。 “一带”:永久性城市绿带,分为现状城区、西湖新城两个闭合的环,发挥辅助限定城市开发边界的作用。两环之间预留容纳阜阳机场、商合杭高铁、郑阜高铁、阜淮城际铁路、徐阜淮高速的生态化基础设施廊道。 “两环”:包含古城环与城市生态游憩环。古城环是指泉河、西城河、南城河、东城河形成的生态环。城市生态游憩环是指沿济河、双河路、七渔河、五道河、京九绿色长廊形成的生态环。 “六楔”:从外围生态空间嵌入城市的六个生态绿楔,分别为泉河生态绿楔、颍河北生态绿楔、颍河南生态绿楔、京九长廊北生态绿楔、京九长廊南生态绿楔、空港生态绿楔,发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 “多廊”: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主要河流为载体,形成老泉河生态廊道、阜临河生态廊道、五道河生态廊道、老西清河生态廊道、中清河生态廊道、华桥沟生态廊道、芦桥沟生

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府办函〔XX〕108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准确掌握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为核心,以“全面设点、全县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为要求,坚持“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测管协同、分工责任”的原则,以“完善网络、信息共享、风险防范、精准服务、强化保障”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及时提供客观准确、统一完整、科学权威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风险监测评估与预报预警能力,为服务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XX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设目标 到XX年,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初步建成标准统一、责任清晰、各方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1.空气环境质量监测。进一步优化完善气象要素监测点位,在XX主城区新建市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1个,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气象局配合) 2.水环境质量监测。落实“河长制”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监测断面布设。在渠江、长滩寺河等重点流域科学布设水质监控断面,及时掌控水质变化情况;在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18个。根据水污染防治要求,适时扩大水质监测网络。(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配合) 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在耕地、林地、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固废集中处理场及周边、饮用水源地、天然气开采、交通干线等区域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县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2个,基本形成能够反映我县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网络。根据土壤污染防治需要,适时调整和补充土壤监测点位。(县农业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配合) 4.声环境质量监测。建设覆盖城市建成区的区域声环境、声功能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点。加强对城市敏感点的监测。(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配合) 5.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单。严格落实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规定开

新时代的城管人

新时代的城管人 晓流 这是一支不足三百人的队伍,却为浔城五十万市民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这是一群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的青年,却每日用双脚丈量着浔城近二百平方公里的大地。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百姓的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没有豪气干云的语言,却让每一位市民投去赞许和信赖的目光。 这就是他们——九江新一代的城管人。 曾几何时,九江的城市管理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落伍了。街道变得拥挤不堪,墙壁变得满目疮痍,城市变得灰头土脸,就连镶嵌在城区中心的两颗明珠也变得混沌不清。许多焦虑的市民面对滞后的城管现状忧心如焚…… 踏着改革的春风,带着市民的期盼,迎着初升的朝阳,他们——九江新一代城管人诞生了。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这是时代赋予的重托。这群来自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满怀对城市管理事业的无限热爱,尚未来得急整理简单的行囊和激动的心绪,就在那一刻悄然出发了。全城的百姓用惊奇而又惊喜的目光看着他们,脸上写满祝福和期待。 就从这刻起,一切都在悄然告别。拥挤不堪的街道畅通了,堆积如山的垃圾运走了,墙上乱贴的广告消失了。 就从这刻起,一切都在激情上演。桃红柳绿装扮两湖沿岸,彩色霓虹照亮浔城夜空,万张笑脸喜迎八方宾朋。 在这样一些地方,你可以看见他们不知疲倦的身影:当影响行人和交通的违章摊点需要纠正时,当洁净的道路被运输渣土的车辆污染需要冲洗时,当破烂的广告牌在风雨中飘摇欲坠需要拆除时,当贴满大街小巷的垃圾广告需要清理时,当迷路的老人需要一双搀扶的大手时,当受伤的大嫂需要送往医院时,当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受到侵害需要他们挺身而出时…… 在这样一些地方,你可以听到他们不厌其烦的声音:当国家出台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需要广泛宣传时,当靠摆摊设点维持生计的弱势群体需要耐心劝慰时,当福利院的孤儿需要他们用爱心安抚时,当热心的市民拨打城管热线需要听到满意的答复时,当面对暴力抗法者的无端滋事需要他们义正辞严时…… 这就是他们——九江新一代的城管人。 用如喙的巨笔,在浔城大地挥毫泼墨,描绘着城市管理的壮美图景;用灵动的巧手精心装扮着每一个黄昏和黎明。你看那一块块斑斓多姿的广告,都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你看那夜空中一盏盏绚丽的霓虹,都闪烁着他们智慧的光芒。 没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晴天和着汗水,雨天伴着泥泞,把疲惫留在家中,把孤独扔给妻儿。凭着对城管工作的满腔热忱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们无怨无悔,无惧无畏。用青春的热血书写着对城管事业的无比热爱,用高尚的情怀诠释着城管人的精彩人生。 我们无法统计,他们中间有多少人为了九江的城市管理事业流过血泪和汗水,受过攻击和谩骂;我们无需礼赞,他们的事业有多么崇高,他们的人格有多么伟大,他们的信念有多么坚强。匡山鄱水可以作证,他们无愧于这方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热土;滔滔江水作证,他们无愧于浔城每一道亮丽的风景;浔城的每一位市民作证,他们无愧于九江城市管理的擎天大柱,无愧于“城管卫士”的神圣称号。 这就是他们——九江新一代的城管人。

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

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 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和近代中国的风云乱世,直接导致我国道路状况明显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再加上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等客观因素,道路交通水平参差不齐,股肱交错,长期无法得到根本改善。 而道路交通所衍生出来的交通安全,既考验一个政府的治理能力,又体现了该国国民的整体素养,因此,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及安全问题。尤其随着“摸着石头过河”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道路交通及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道路参与者的道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道路和车辆的规格、利用及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等等。据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死亡人数在10万左右,受伤人数4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占全国生产安全死亡人数的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灾难。种种的一切都要求我国亟待寻求突破,谋求创新以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处理好关乎国计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不可否认,我们的前辈在道路交通整治方面确实有摸索和探求,对于这些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学习。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客观、批判地意识到与具备先进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的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对他们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的“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对国外先进经验的不断摸索和总结。 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路参与者的道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造成的。无论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司机,还是过往行人,其中大部分人在道路上活动时常常犯了麻痹大意的忌讳,甚至带着侥幸心理。所以观念的改变和素养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此,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首先基于此层面,美国的经验就完全可以借鉴。美国也是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偏向行人,其重点完全置放于责任认定方面上。美国大多数的州奉行“谁责任大谁就多负责“的原则,即便行人被撞也有可能要自食其果,因为他违反交通规定。同时美国通过改善道路状况、强制实施车辆保险配套政策、严惩醉酒驾车等措施来保障行人权益和交通安全。美国法律规定车辆必须购买保险,无保险的汽车不许上路。 其次,道路交通科学管理对道路交通参与人的意义并非简单的确认责任和处罚,还有通过宣传教育以从根本上达到提高道路交通参与人素养的目的,最终杜绝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日本,除了遵守硬性交通法规外。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使驾驶员形成了整体默契。在避免争抢的同时也确保了车流顺畅。日本人开车以让为主偶尔有车辆插队其他车大都会让行因为人们知道若非紧急情况不会有人插队。而在“汽车王国”德国,交通安全教育从小就被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当中,培养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德国整个交通安全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了

生态网络城市相关理论观点

2.1生态网络城市相关理论观点 2.1.1空间网络结构——分散与集中的结果 图2-1 网络城市的结构 城市的网络结构是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关系反映在结构形态上的空间投影。这种网络结构不是单纯为了追求环境而牺牲城市集聚效应的分散,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的分散,保护城乡发展环境,使其有充裕的“预留空间”,使城市的发展具有灵活性。 郑州市应该注重这种网络结构,正如它重视自然与人类生活、活动的关系,注重与节点单元规模适宜的人的需要以及人的感受一样。这种网络结构不同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模型和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模型,是一种城市在城乡地域分散后的多中心的集约发展模式,每一节点是高效且富有吸引力的单元。 2.1.2动态城市增长模式——网络城市的本质

图2-2 佐克西亚季斯的动态城市增长模式 网络城市不是一个静态空间,而是一个在地域和功能等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包含的动态弹性空间。城市的集聚与分散只是表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趋势,但是城市的外部联系和内部结构有着不同的表现。 郑州市应该是动态的模式,在研究城市与区域关系方面,或者说在把城市和区域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来研究时,也应该联系郑州市的发展模式,以现代城市为发展方向,综合向心和线性发展的趋向,这种城市可以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生长,这种模式与过去的城市静态增长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2.1.3城市空间与场所——连接城市与人类活动的纽带 郑州市网络生态城市建设的目的正是建立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这正如城市空间是空间中尺度的概念,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空间的联结点。在城市层面上,人自身的活动,即人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关系决定城市的结构。认识城市空间和建设城市空间的过程,应该建立在揭示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即城市作为人类活动场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街道、休闲广场、购物中心等等不仅服务了社区成员,还为他们的活动提供场所。场所无疑也是一种空间,场所的研究,最终被落实到实际的地面景观上,这就将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等要素联系起来。 图2-3 城市居住地区的社会空间结构与物质空间结构 2.1.4新都市主义网络观——倡导城市地区空间网络 为了应对城市郊区的蔓延扩展,整合现代城市生活要素,在更大的区域开放空间范围内以交通线相连重构城市紧凑、方便的社区,新都市主义提出城市发展的一种紧凑模式,倡导新城和城市更新代替郊区的蔓延。在旧城方面,新都市主

2018年城管局演讲稿:坚定信仰 立足岗位 做新时代先锋

2018年城管局演讲稿:坚定信仰立足岗位做新时代 先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我是来自泰兴市城管局的张亚男,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定信仰立足岗位做新时代先锋》。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作为城管系统的一个新兵,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深切体会了城管工作的艰辛,也领略了城管的价值。在城管这个大家庭里,我读到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珍惜,更读懂了作为一名城管人的责任和义务。无数事实证明,信仰并不是夜空里的星星,它实实在在的,就在我们身边,在当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是我们城管人共同的信仰。 共同的信仰呼唤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的时代精神。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作为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我觉得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在系统的不断更新完善中完成自我知识的更新换代。在这个需要创新和颠覆精神的领域里,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探讨、交流新的问题和新的发现,力争把数字化城管工作做到最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要打造“智慧城市”,用科技的手段、创新的思维改变城市生活的面貌。 共同的信仰需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内涵。正因为有了坚守信仰的执着,我们才会在寒冷的冬天,冒雨用手清理被垃圾堵塞的下水道;才会为了一块招牌,顶着讽言冷语无数次上门动员;才会在大街小巷,任凭太阳炙烤而维护着市容整洁;才会在违建拆除时,冒着生命危险抱起即将点燃的煤气罐……前不久,我们观看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深有感触。那些感动国人的事迹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也使我们迫切地想要为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国家做点事。不管是在多平凡的岗位上,只要用心做事、努力工作,一定能将我们共同的信仰无声地传播开来,使道德的鲜花开满华夏大地。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作者:————————————————————————————————日期: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内容提要:纳税服务是现代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近些年来新公共管理理论给税务系统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在税收管理实践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美国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实践的介绍,重点阐述了改进我国纳税服务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纳税服务新公共管理理论绩效评估对策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后,全国税务系统本着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努力为纳税人、为社会、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逐步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不断努 力优化纳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为纳税人全力营造公平公开、方便高效的纳税环境,充分发挥税收的服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引导了纳税遵从,优化了税收秩序。但是,纳税服务实践还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缺乏规范性和有效的制度保证,纳税服务总体水平较低。 一、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的必要性 (一)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税务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把自觉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还没有从“重执法、轻服务”的税收观念中转变过来。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纳双方的成本,有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二)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对税务机关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优化纳税服务、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纳税服务已经不仅仅是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而是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纳税人作为权利、义务的统一体,法律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不仅自觉履行义务,而且要求享受权利,对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的特征。许多地方强调服务往往局限于形式和口头上,追求服务设施的规模而忽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服务方式陈旧、内容单一和缺乏新意。税务部门应高度重视并有效满足纳税人的合理,合法需求,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国际税收管理模式发展的客观趋势 近年来,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已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税收管理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这个趋势与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分不开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之一是,强调公共服务中顾客导向的观念,建立顾客导向型政府,以公民为顾客,并强调顾客的价值,政府为服务组织,向公民提供最佳服务。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给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传统的官僚模式向以市场与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变。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美国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实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经济上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公共行政管理改革运动。这场主张运用市场机制和借鉴私营部门管理经验提升政府绩效的改革运动,被理论界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出政府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企业家政府”,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由此

典型经验:构建新时代首都城市治理的生态体系

典型经验:构建新时代首都城市治理的生态体系 北京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大国首都,肩负着现代化城市治理的特殊历史使命。构建和完善首都现代城市治理生态体系,通过科学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向精治、共治、法治为基本特征的城市治理转型,是保障首都科学高质量运行、逐步形成良好城市治理生态、推进北京成为未来国际化强国首都的基础。 构建首都现代城市治理生态体系的背景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将“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写入国家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城市管理”理念及运行模式存在的显著理论和实践弊端,倒逼“城市治理”在国内外不断兴起和发展。 国家政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从精治、共治、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

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国际发展的外在需求。通过对北京、首尔、东京、巴黎、伦敦等复合功能型首都进行比较发现,到2035年左右,各国均计划未来要保持本国首都的全球领导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都做出具体部署。但北京在城市平等公正、居民获得感和愉悦幸福程度等人文关怀、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目标,还远没有达到这种认识高度。按照当前预期,205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一,北京综合实力或将超过上述首都城市成为顶级的全球中心城市。因此,北京现代城市治理体系的构建、设计落实,必须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必须超前、超国际视野,大胆运用前沿科技手段,才能稳步形成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城市治理生态体系。 首都建设的倒逼机制。过去10年,北京市GDP每增长100亿,带来2.8万人增量和1.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增长。如果发展方式不变,按此趋势发展到2020年,要保证6%的增长率,还需增加272万人口、10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但这是不现实的。现行的以政府包揽型、劳动密集型、行政网格化为特点的城市管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首都超大型城市善治的需要,甚至不堪重负。当前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管理主体单一即政府及公务人员主导、管理手段单一即基本依靠行政命令、管理客体宽泛即事事皆管却难尽其善等弊端。 建立健全首都现代城市治理生态体系制度框架 完善“三维”制度设计。第一维,“5+3”战略单元。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系统性战略组合。“五位一体”中文化、生态文明与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有效融合,能更好地服务于高

城管局演讲稿:坚定信仰 立足岗位 做新时代先锋

城管局演讲稿:坚定信仰立足岗位做新时 代先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我是来自泰兴市城管局的张亚男,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定信仰立足岗位做新时代先锋》。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作为城管系统的一个新兵,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深切体会了城管工作的艰辛,也领略了城管的价值。在城管这个大家庭里,我读到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珍惜,更读懂了作为一名城管人的责任和义务。无数事实证明,信仰并不是夜空里的星星,它实实在在的,就在我们身边,在当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是我们城管人共同的信仰。 共同的信仰呼唤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的时代精神。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作为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我觉得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在系统的不断更新完善中完成自我知识的更新换代。在这个需要创新和颠覆精神的领域里,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探

讨、交流新的问题和新的发现,力争把数字化城管工作做到最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要打造“智慧城市”,用科技的手段、创新的思维改变城市生活的面貌。 共同的信仰需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内涵。正因为有了坚守信仰的执着,我们才会在寒冷的冬天,冒雨用手清理被垃圾堵塞的下水道;才会为了一块招牌,顶着讽言冷语无数次上门动员;才会在大街小巷,任凭太阳炙烤而维护着市容整洁;才会在违建拆除时,冒着生命危险抱起即将点燃的煤气罐……前不久,我们观看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深有感触。那些感动国人的事迹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也使我们迫切地想要为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国家做点事。不管是在多平凡的岗位上,只要用心做事、努力工作,一定能将我们共同的信仰无声地传播开来,使道德的鲜花开满华夏大地。 穿越激流展平阔,经历风雨现彩虹!虽然平凡的岗位有辛酸、有泪水,但在挥洒泪水和汗水的同时,我们也收获真诚和感动,我们以一颗真挚而丰盈的心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柏拉图说过,我们若凭信仰战斗,就有双重的武装。同志们,生命因敢挑重任而绚丽,精神因勇于奉献而可嘉。我们愿做一个纤夫,把信仰化作前进的力量,背着岁月长长的流水,让城管事业如日如月,气贯长虹!

国内外经验借鉴

国内外经验借鉴 国外经验浅谈 1我们国家的蔬菜直销还属于试行阶段,在此,我认为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来规范农产品市场行为,制定法律法规。 目前中国农产品市场管理法<<批发市场管理办法>>于1994年12月颁布,但仍然不能有效全面协调和规范各种市场行为,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保证蔬菜流通渠道的畅通,这样才可让市民吃上新鲜蔬菜。2管理的专业化和市场化 欧美国家的蔬菜配送特点是蔬菜品种单一且大量,我们企业不妨将每种蔬菜以规定专职的人员来配送。 3蔬菜配送渠道的一体化以及尖端化 其实日本蔬菜配送是复杂的,带来产品流通的高成本是我们要吸取的教训,而美国蔬菜配送的直接化则是对我们有益的启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国,因为中国农业既有与美国类似便于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条件,也具有日本人口众多的特点,在蔬菜营销渠道选择上,还要根据国情慎重选择。 4.北美模式 北美模式的直销体系很发达,农产品销售均以直销为主。如美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特点是,粮食类期货市场发达。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产地市场集中;②销地批发市场分布在大城市;③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④服务机构齐全;⑤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并举,市场交易以对手交易为主。 5.欧美发达国家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 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重点应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对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控制农药使用,以加速农产品流通。 国内经验剖析 1.乌鲁木齐:“社区蔬菜直销店在摸索中完善,2011年力争覆盖每个社区” 首府便民蔬菜直销店刚刚起步,没有经验可借鉴,经营方式、运作模式等都是在摸索中逐渐形成,并在不断完善。 以天山区为例,在最初的试验阶段,店名并不叫“社区蔬菜副食品便民直销店”。 “最初我们称之为社区便民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站有三个功能,一是销售平价的蔬菜和副食品,二是接受社区居民咨询,三是提供社区志愿者服务。”天山区经济和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说,去年天山区首批营业的4家店,就是按照综合服务站的功能建立的。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保供应、稳物价、惠民生”六项措施实施后,天山区新建了51家社区蔬菜副食品便民直销店,大部分直销店只保留了销售平价蔬菜和副食品的功能,没有兼顾其他功能。 水磨沟区经济和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说,就目前社区蔬菜副食品便民直销店的运营情况和居民实际需求来看,今后将减少日用品的销售。“因为日用品不能保证实现低价销售,因此直销店的销售重点还是蔬菜、粮油、副食品,以吃的为主。 高新区(新市区)计划今年共建成96家标准化社区蔬菜副食品便民直销店。高新区(新市区)经济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说,蔬菜便民直销店在半年多的运行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菜价不统一、经营不合理等,管理部门已经进行了约束和处罚。 以前已经出现过的问题,新建的蔬菜便民直销店肯定会避免,但也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唯有不断解决,才能推动这项惠民政策的贯彻和实施。” 根据上述案例,新疆乌鲁木齐市在直销蔬菜进社区的前提下,还推出了其他两个功能:接受社区居民咨询,提供社区志愿者服务。这两点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2.西安:社区“小菜店” 调节大市场农民合作社直供蔬菜

生态网络建设

宁国市山地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调研提纲 宁国市简介 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浙江,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由具有生态意义的绿地斑块和生态廊道组成的网络结构体系,它以城市绿地空间为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景观格局、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等有重要作用。 调研提纲 1.确定山水资源的现状、分布 山水作为绿地网络的主要构成要素,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格局,丰富人民休闲娱乐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自然山水对绿地网络构建有着直接的影响,河流、山脊等自然地理要素常常作为绿地网络的骨架,为绿地网络构建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2.确定绿地网络构建模式 对于山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绿地网络布局模式直接与山水的位置有关。规划在摸清楚山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下,从区域性层次及规划区层次对绿地网络构建进行研究,通过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等理论的支撑,从生态、景观及功能三个视角剖析,对山水资源进行重组构建,经过三重分析叠加,形成具有独特山水地域特征的绿地网络。 3.确定山水资源的保护范围 运用生态规划方法,根据地域特色划定自然山水的保护范围,规划选取区内与绿地网络建设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地形、水文、地质灾害、植被覆盖、历史文化遗存等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的高程、坡度、地质灾害、河流水面、植被、历史遗存等因子,利用 GIS空间分析模块对将上述因子评价结果叠加处理,得出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评价结果,从而合理地划定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范围,构建生态保护用地。

新时代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时代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延伸,是巩固城市建设成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县乡以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重点,以“整脏治乱”工作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时代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也日益增多, 城市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加强县乡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当前县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县乡在城市规模扩张方面成效明显,但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老城区历史欠帐较多,建设滞后,还属于小城小规模,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一是市政设施不够完善。老城区道路狭窄,城区公共绿地少,绿化率较低;垃圾中转站和投放点欠缺,公厕数量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手段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农贸市场数量不多,布局不尽合理,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二是各类专业经营场所硬件设施不完备。一些维修店、作业加工店、服务洗车店、废品收购站等不符合营业前置条件,如室内无场地占道经营作业,洗车店不设沉淀池,污水直接排放下水道或河道,餐饮店达不到前堂后店要求,油烟未经处理自然排放等等。三是部分住宅小区内部功能不全,车库、停车场、垃圾池等必须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了居民生活。此类情况特别是在亚中商城亿家超市及其对面的菜市场周边比较严重。 (二) 市容秩序比较混乱。一是占道经营现象严重。目前,县城主次干道均存在流动摊、店外摊占道经营,占道修车、洗车、作业加工等现象。部分专业市场内部管理不到位,不少经营户在市场外围摆摊或游动占道经营。二是交通秩序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辆乱停乱靠、乱上人行道,行人不遵守交规,青年路随意横穿马路等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广告设置随意性大。一些商家在部分路段随意悬挂广告牌,或在

新时代下城市风貌管理

浅谈新时代下城市风貌的管理 【摘要】新时代下的中国是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民族,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面貌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从城市风貌的含义出发,对城市风貌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它的认识几个方面做详细的阐述。 【关键字】城市风貌;城市风貌管理;意义;认识 【 abstract 】 the new age of china is a society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 city appearance has also undergone a change in attitudes.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the city style, the city style of management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knowledge of it several aspects to do detailed explained. 【 key words 】 city style; the city style management; meaning; know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新时代下的中国是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民族,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面貌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需要不仅仅为我们带来了机遇,还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一就是在新时代下,人们一味的追求新建筑等带来的新鲜感,然

借鉴国外幼教经验

借鉴国外幼教经验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 为了迎接21世纪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很多国家深化对幼儿教育的改革,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重视幼儿教育、加强立法、不断改进幼儿课程已经成了国际性的经验和趋势。在优先发展幼儿教育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2008年7月29日,《纽约时报》:美国成为霸主的秘密。刊登了美国著名专栏专家大卫﹒布鲁克斯文章称:美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称霸全球归功于美国的教育发展。美国人均教育水平到1960年已近14年。教育程度产生差距在5岁以下,5岁以下可能预测,谁将完成高中和大学,谁不能…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整个教育系统中最有生气、发展最快的是幼儿教育,也取得了明显效果。2_3岁幼儿入园率90年代初为48%,1997年为64.9%,4-5岁入园率几乎达到100%。法国1970年5岁入园率已达100%,1980年4岁入园率100%,1990年2岁入园率36.2%,3岁100%,4-6岁100%。2007年,我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44.6%。在我们看到建国6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在当前国家正在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学习借鉴国外有价值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经验,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是十分有益的。学前教育兴亡,匹夫有责。本文以学前教育比较研究的视角,试从观念创新、法律创立 、内容创建,使我国学前教育科学化、法制化、系统化方面,谈一点初浅认识。 一、观念创新,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科学化 (一)美苏主要国家的经验 20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的幼儿教育并没有引起国家重视,美国之所以有重视幼儿教育的理念,是因为心理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研究成果的推动。(1)1964年,美国芝加哥心理学教授布鲁姆教授出版了《人类智力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5岁以前是人的智力发展最迅速时期,如果说17岁能达到智力水平100,4岁已获得约50%的智力,4-8岁约30%,8-17岁20%;5岁前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作用最大,幼儿被剥夺了智力刺激的人永远达不到原来达到的水平;儿童学业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早期教育。(2)佩里幼儿教育研究计划,是儿童心理学家魏卡特领导,探讨幼儿教育成效的长期跟踪计划:1962年-1965年,课题组招收了123名3-4岁黑人儿童做测试。对试验组儿童进行全面幼儿教育,对对比组儿童则未采取任何措施,听其自然。被试儿童满5岁则安排进同一幼儿园及学校。此后对两组孩子持续跟踪至成年,记录他们各年龄段的发展及表现。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孩子只多经历了1-2年幼儿教育,其后各年龄段的发展均胜过对比组。(3)还有直接诱因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大震。在上述背景下,1965年,约翰逊总统提出了早

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四化”问题

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将成为一切工作的重要指导,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亦是如此,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中也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是我党深入分析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新要求,也将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新标志。 一、社会治理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基础作用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中阐述了国家秩序的理念,蕴含了社会善治的思想,意味着社会治理这条大道的目标就是充分实现公共性,而社会治理社会化正是公共性的主要体现,亦是公共权力和公共事务不断向社会转移的过程。社会化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为治理的发展进步奠定基石。当下,国家的发展越发依靠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也应不断向民生需求转变,因此,就应改革传统的高度集权、党政不分的一元行政管理模式,建立以高效服务、公正法治为特征的多元善治模式,在公共事务中更加注重发挥社会的各方力量,集聚广泛的社会智慧。 (二)社会化中的主要问题 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让社会化真正体现出多元效应,发挥“1+1>2”的作用,就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已有的做法,将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发挥多元治理主体作用效能以及不同主体之间如何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上来。通过转变观念、交流沟通以及制度保障等措施逐步搭建多元主体之间的信任基础与合作基础,促进有限的政府、有边界的市场、自组织的社会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相互制衡和良性互动之中构建起多元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理实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同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意味着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需要在多元利益的调和与平衡中充分体现出社会化开放、民主、包容等特征,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参与主体的能力与水平,促使社会治理的成效能够日益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社会治理法治化 (一)法治化的保障作用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社会治理法治化即是指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障下推进社会治理,同时社会治理的过程与包含的内容也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没有对法律的充分尊重,没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没有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社会秩序,社会治理也就无从谈起。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现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社会组织增多、社会利益各异以及群众诉求多样等,导致社会问题触点密、燃点低、难处理,这些在当今时代环境中呈现出的社会新特点,对于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依法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贯穿融合起来,在公平正义、阳光透明的法治环境中不断推进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把社会治理的整个过程以及其中的利益相关者均纳入法律当中,才能真正让社会治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安定。 (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人的行为底线,道德是人的行为价值取向,法治安天下,德治润人心。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普法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依法治国的意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法律以其权威性和震慑力约束人的行 周?舟 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四化”问题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