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名单

合集下载

北洋政府名单

北洋政府名单
1923.6.14~ 1923.10.10
曹锟贿选总统就职后,即行解职
(一)以内务总长代理(二)内阁摄行大总统职务
代理国务总理
高凌蔚
泽畲
天津
1923.10.12~ 1924.1.10
新阁正式成立而去职
24
国务总理
孙宝琦
慕韩
浙江杭县
1924.1.10~ 1924.7.2
与财长王克敏互相排挤,因曹锟左袒王克敏而辞职
30
国务总理
颜惠庆
骏人
上海
1926.5.13~ 1926.6.22
因奉系反对,于内阁会议后即行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
杜锡珪
慎丞
福建闽侯
1926.6.23~ 1926.10.5
因政局困难无法解决而辞职
以海军总长代理
代理国务总理
顾维钧
少川
江苏嘉定
1926.10.5~ 1927.1.11
内阁改组而辞职
以财政总长代理
因受安福系压迫而请辞,至1920.7.2始奉准免职
代理国务总理
萨镇冰
鼎铭
福建闽侯
1920.5.14~ 1920.8.9
内阁改组,新阁成立
以海军总长代理
16
国务总理
靳云鹏
翼青
山东济宁
1920.8.9~ 1921.5.10
为排除安福系人员而改组内阁,全体请辞
17
国务总理
靳云鹏
翼青
山东济宁
1921.5.10~ 1921.12.18
鉴于直奉将有战争,而请辞兼代之职
以外交总长代理
代理国务总理
周自齐
山东单县
1922.4.8~ 1922.6.12
新总统黎元洪复任,新阁成立而辞

1.1北洋政府时期历任元首

1.1北洋政府时期历任元首

北洋政府时期历任元首(总统、执政、大元帅)表1、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逸仙),广东中山,1912.1.1-4.1,为南北统一,荐袁世凯以自代而辞职。

袁世凯未南下就职,至3月10日,在北京袁就大总统职后,孙在4月1日解职。

副总统黎元洪。

2、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慰亭),河南项城,1912.3.10-1913.10.10,因国会选举正式大总统而解职。

副总统黎元洪。

3、总统:袁世凯,1913.10.10-1916.6.6,帝制失败羞愤成疾而死。

民国五年1月1日(1916.1.1)僭称“皇帝”,改号洪宪,至3月22日下令撤销帝制,23日,废止洪宪年号。

副总统黎元洪。

4、总统:黎元洪(宋卿),湖北黄陂,1916.6.7-1917.7.1,因安徽督军张勋复辟而辞职。

(因袁世凯死,以副总统继任。

)1916.10.30,国会补选副总统,冯国璋当选。

5、代总统:冯国璋(华甫),河北河间,1917.7.6-1918.10.10,受皖系压迫,在任职期满即退职。

(民国六年七月在南京摄行总统事,8月入京)6、总统:徐世昌(菊人),直隶天津,1918.10.10-1922.6.2,因直系军阀邀请黎元洪总统复任,以便他日推举曹锟为总统,徐被迫退位。

(徐自1918年9月当选总统,至1922年6月2日通电辞职,黎元洪于6月11日入京复总统职,其间由阁员高凌蔚摄行总统职务。

副总统未选出)7、总统:黎元洪,1922.6.11-1923.6.3,因直系军阀拥戴曹锟为总统,被逼去职。

8、总统:曹锟(仲珊),直隶天津,1923.10.10-1924.11.2,冯玉祥倒戈叛吴,于10月23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被幽囚于延庆楼,后被逼通电辞职。

自1924年11月2日曹锟通电并咨国会参、众两院辞职,将总统印信移交国务院,代理国务总理黄郛即宣告摄行总统职务,至同月24日,解职。

9、临时执政:段祺瑞(芝泉),安徽合肥,1924.11.24-1926.4.20,因未获奉系张作霖支持,且联奉拒吴计划又告失败,乃通电下野,返居津门。

北洋军阀六巨头

北洋军阀六巨头

北洋军阀六巨头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北洋时代,从时间段上说,是指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中经武昌起义、清帝逊位、民国创立、军阀混战,直至1928年奉系易帜,民国在形式上实现一统,这样一个前后共计33年的时段,北洋集团正式执政则共计17年。

从政治制度方面看,北洋集团执政的政府是帝制中国解体以后,根据宪政共和的制度设计建立起来的第一届正式政府。

这一时期,由于清代皇族宗室拒绝改革,导致王权解体,群雄逐鹿。

政治舞台上如走马灯一样变幻。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袁世凯之一)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北洋军阀、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北洋军阀、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 反军阀(反帝反封)的革命斗争。又被称为国民革命运动。 兴起: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 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 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之后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 命军,组织国民政府。进行东征和南征,平定了反革命叛乱,推 动革命迅速发展。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兵北伐,攻占了长江 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 高潮:1926年冬至1927年春, 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 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 动反革命政变,标志大革命局部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 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亦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 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 意义: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 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 力,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 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 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罢工、罢市、罢课)反帝爱 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 民反帝革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 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 潮。五卅运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一二· 九运动 一二· 九运动,又称为一二· 九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 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 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华北事变),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 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由北平爱国学生首倡,迅速 席卷全国的“一二· 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历任国务院国务总理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历任国务院国务总理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历任国务院国务总理【国务总理】唐绍仪,字少川,广东中山人。

1912.3.29~1912.6.27。

1912年3月29日,唐绍仪就任国务总理,6月27日因与袁世凯总统政见不合而辞职。

【国务总理】陆徵祥,字子欣,上海人。

1912.6.29~1912.9.22。

1912年6月29日,陆徵祥就任国务总理,因不容于国会,愤而称病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字智庵,河南临汝人。

1912.8.20~1912.9.24。

内务总长赵秉钧代理国务总理,因国务院改组而去职。

【国务总理】赵秉钧。

1912.9.25~1913.7.16。

1912年9月25日,赵秉钧就任国务总理,因宋案涉嫌称病辞职,至1913年7月16日始奉准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

1913.5.1~1913.7.16。

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

【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字桂莘,贵州紫江人。

1913.7.17~1913.7.18。

交通总长朱启钤代理国务总理。

【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

1913.7.19~1913.7.31。

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

【国务总理】熊希龄,字秉三,湖南凤凰人。

1913.7.31~1914.2.12。

1913年7月31日,熊希龄就任国务总理,因财政困难而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孙宝琦,字慕韩,浙江杭县人。

1914.2.12~1914.5.1。

外交总长孙宝琦代理国务总理,因袁世凯废止国务院官制而去职。

【国务卿】徐世昌。

1914.5.1~1915.10.26。

1914年5月1日,徐世昌就任国务卿,因不满袁世凯实行帝制而请辞。

【代理国务卿】陆徵祥。

1915.10.26~1915.12.21。

外交总长陆徵祥代理国务卿,12月21日奉命真除。

【国务卿】陆徵祥。

1915.12.21~1916.3.22。

1915年12月21日,陆徵祥就任国务卿,因袁世凯帝制失败改组内阁而去职。

【国务卿】徐世昌。

1916.3.22~1916.4.22。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从清朝灭亡到奉系军阀东北易帜的这十六年时间里,军阀混战不断,“北洋政府”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实权则属于控制北京政府的各军阀。

北洋政府是民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对这段历史很模糊,今天作者就以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北洋时期的军阀。

北洋五色旗一、袁世凯时期1912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中国开始进入民国新纪元,袁世凯以北洋新军虎视群雄,最终成为了民国的实际控制人。

袁世凯的政府是以北洋新军这个军事集团为主导,因此实际上来说袁世凯也是军阀。

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彻底把持了北洋政府的实权,但他还不够满足,他还妄图称帝,结果仅仅在他称帝八十三天后,就被赶下了台,最后在众叛亲离中孤独地死去,袁世凯时期的北洋政府正式结束。

二、北洋系军阀袁世凯死后,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控制数量庞大的北洋新军,原本就派系林立的北洋新军分成三个独立的军事集团,他们相继把持中央政府大权。

1、皖系军阀1916年袁世凯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事集团,扶植黎元洪为大总统,但实际掌权的却是作为总理的段祺瑞。

1920年皖系军阀在直皖战争中被打败,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主要控制范围为安徽、两湖等地区。

2、直系军阀直系军阀是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军事集团,因首脑冯国璋为直隶人,因此称其为“直系军阀”。

1920年,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张作霖在“直皖战争”中打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张作霖实际上没有出力),开始控制中央政府。

其中孙传芳和吴佩孚是直系的后起之秀,在他们崛起时,控制中央政府的是奉系的张作霖。

主要控制范围为直隶、山东、江西等地区。

3、奉系军阀奉系军阀是以张作霖及其几个拜把子兄弟为代表的军事集团,因为张作霖是奉天人,因此称其为“奉系军阀”但从根源上讲,奉系并不是北洋系,它只是依附于北洋系。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军阀打败直系军阀开始控制中央政府。

北洋政府的历任总统们

北洋政府的历任总统们

北洋政府的历任总统们北洋政府是指在满清退位以后,继任的中国合法政府,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在国家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始于孙中山在南京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在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

为世界各国所承认的合法政府。

而北洋政府最值得称道的就是。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一个国家法统的国家,并且保持了疆域的完整。

在1912年建立起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

历时的十六年的北洋政府一共历经15任国家元首,22任国务总理。

北洋政府始于辛亥革命,必须承认的是辛亥革命是个早产儿,是一个并不成熟的革命,是锅夹生饭,但他的意义是重大的,他推翻三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腐朽的满清统治。

可以说,北洋政府是极其腐朽和衰败的,他的15任国家元首都是谁呢?孙中山,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3日在任,时年46岁。

任期只有一个多月,却影响深远。

但必须指出的是,孙中山当总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一生三次当总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孙中山是伟大革命先行者,他唤起了革命的号角。

但他的一生却是蹉跎的一生,没有任何一个集团和实力派依附和听命于他,无兵无将,他的权力也确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但这是实力使然,是必然的选择。

1925年去世,时年59岁。

袁世凯,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4年10月16日,袁世凯就任第一任中华民国总统,时年55岁。

必须要指出的是,袁世凯当总统是合理合法的,正式在他的任期内,国际社会才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合法政府。

也应当指出的是,是孙中山和袁世凯共同地推翻了满清统治,而且是以和平方式,避免的国家内战。

也免于外国的干涉。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1927年6月18日改为北洋军政府(或安国军政府)
国家元首:
袁世凯(第一任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1916年6月6日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年)】
黎元洪(大总统)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日
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17年7月12日-1918年10月10日
徐世昌(第二任大总统)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无
国旗:无
【1861-1875年】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无
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
【其中包括】
(1851.1.11-1864.7)
林森(国民政府主席)1932年1月-1943年8月
蒋介石(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43年6月-1943年10月
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10月-1948年5月
蒋介石(总统)1948年5月-1949年1月
李宗仁(代理总统)1949年1月-1949年10月
首都:南京,重庆(陪都)
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
《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
国旗:黄龙旗
【其中包含】
(1911.10.11 -1912.1.1)
国号:中华民国
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地方政权)
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
军旗:铁血十八星旗
【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内务总长代理
13
国务总理
段祺瑞
芝泉
安徽合肥
1918.3.23~ 1918.10.10
因总统徐世昌倡议和平,自知武力统一不容于国人而请辞
代理国务总理
钱能训
干丞
浙江嘉兴
1918.10.10~ 1918.12.20
奉命真除国务总理
以内务总长代理
14
国务总理
钱能训
干丞
浙江嘉兴
1918.12.20~ 1919.6.13
陆徵祥
子欣
上海
1915.10.26~ 1915.12.21
奉命真除
以外交总长代理
6
国务卿
陆徵祥
子欣
上海
1915.12.21~ 1916.3.22
因袁世凯帝制失败,改组内阁而去职
7
国务卿
徐世昌
菊人
天津
1916.3.22~ 1916.4.22
辞职
8
国务卿
段祺瑞
芝泉
安徽合肥
1916.4.22~ 1916.6.29
(一)徐自1918.9当选总统至1922.6.2通电辞职黎元洪于1922.6.11入京复任总统,其间由阁员高凌蔚摄总统职务(二)副总统未选出
7
总统
黎元洪
宋卿
湖北黄陂
1922.6.11~ 1923.6.3
因直系军阀拥戴曹锟为总统,被逼去职
8
总统
曹锟
仲珊
天津
1923.10.10~ 1924.11.2
冯玉祥倒戈叛吴,1924.10.23发生“北京政变”曹锟被幽禁于延庆楼,后被逼通电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
顾维钧
少川
江苏嘉定
1924.7.2~ 1924.9.14
因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内阁改组而去职
以外交总长代理
25
国务总理
颜惠庆
骏人
上海
1924.9.14~ 1924.10.30
“北京政变”发生,总统曹锟被囚而解职
以外交总长代理
26
摄政内阁总理
黄郛
膺白
浙江杭县
1924.10.30~ 1924.11.24
10
大元帅
张作霖
雨亭
辽宁海城
1927.6.18~ 1928.6.3
自北伐军进逼京津后,张作霖深感被围,乃通电声明率军退回关外,返回东北
1928.6.6北京和平解决,各处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至1928.12.29东北易帜,全国始告统一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历任国务院国务总理
任别
衔称
姓名
别号
籍贯
任期起讫
卸任原因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历任元首
任别
衔称
姓名
别号
籍贯
任期起讫
卸任原因
备考
1
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逸仙
广东中山
1912.1.1~ 1912.4.1
为南北统一,荐袁世凯以自代而辞职
(一)因袁未南下就职,至3.10袁在北京就大总统职后,于4.1始行解职(二)副总统黎元洪
2
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
慰亭
河南项城
1912.3.10~ 1913.10.10
代理国务总理
贾德耀
昆亭
安徽合肥
1926.2.15~ 1926.3.4
内阁改组而去职
以陆军总长代理
29
国务总理
贾德耀
昆亭
安徽合肥
1926.3.4~ 1926.4.20
随段祺瑞下野而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
胡维德
馨吾
浙江吴兴
1926.4.20~ 1926.5.13
国务总理颜惠庆复职而辞职
(一)以外交总长代理(二)内阁摄行临时执政权
以陆军总长代理
4
国务总理
熊希龄
秉三
湖南凤凰
1913.7.31~ 1914.2.12
因财政困难而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ຫໍສະໝຸດ 孙宝琦慕韩浙江杭县
1914.2.12~ 1914.5.1
袁世凯废止国务院官制而去职
以外交总长代理
5
国务卿
徐世昌
菊人
天津
1914.5.1~ 1915.10.26
因不满袁世凯实行帝制而请辞
代理国务卿
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内阁改组
1916.5.8袁世凯改政事堂为国务院
9
国务总理
段祺瑞
芝泉
安徽合肥
1916.6.29~ 1917.5.22
因参战案与总统黎元洪政见不合而被免职
代理国务总理
伍廷芳
秩庸
广东新会
1917.5.22~ 1917.6.12
因拒副署解散国会命令而被免代理国务总理职
以外交总长代理
代理国务总理
31
国务总理
顾维钧
少川
江苏嘉定
1927.1.11~ 1927.6.16
因北京政局已到穷途,向张作霖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
胡维德
馨吾
浙江吴兴
1927.6.16~ 1927.6.19
内阁改组而辞职
以内务总长代理
32
国务总理
潘复
馨航
山东济宁
1927.6.20~ 1928.6.3
北伐军进逼京津,奉军退出关外,将政务交国务院负责,潘随张作霖出关
伯唐
浙江钱塘
1917.11.22~ 1917.11.30
国务院改组,新阁组成
以外交总长代理
任别
衔称
姓名
别号
籍贯
任期起讫
卸任原因
备考
12
国务总理
王士珍
聘卿
河北正定
1917.11.30~ 1918.2.20
因病请辞
代理国务总理
钱能训
干丞
浙江嘉兴
1918.2.20~ 1918.3.23
代总统冯国璋受段系压迫,不得不复任段为国务总理,因辞兼职
智庵
河南临汝
1912.9.25~ 1913.7.16
因宋案涉嫌称病辞职。至1913.7.16始奉准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
段祺瑞
芝泉
安徽合肥
1913.5.1~ 1913.7.16
以陆军总长代理
代理国务总理
朱启钤
贵州紫江
1913.7.19~ 1913.7.31
以交通总长代理
代理国务总理
段祺瑞
芝泉
安徽合肥
1913.7.19~ 1913.7.31
因不为直系津保派所欢迎,旋即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
王正廷
儒堂
浙江奉化
1922.12.11~ 1923.1.4
内阁改组,新阁成立
以外交总长代理
任别
衔称
姓名
别号
籍贯
任期起讫
卸任原因
备考
23
国务总理
张绍曾
敬舆
河北大城
1923.1.4~ 1923.6.6
与直系军阀勾结,逼使黎元洪垮台而辞职
摄政内阁总理
高凌蔚
泽畲
天津
自1924.11.2被逼通电并咨旧国会参、众两院辞职,将总统印信移交国务院,代理国务总理黄郛即宣告摄行总统职务至11.24始行解职
9
临时执政
段祺瑞
芝泉
安徽合肥
1924.11.24~ 1926.4.20
因未获奉系支持,且联奉拒吴计划又告失败,乃通电下野,返居津门
段祺瑞下野去职后,北京政府先后由兼代国务总理胡维德、杜锡珪、顾维钧等摄行执政权
因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而解职
副总统黎元洪
3
总统
袁世凯
慰亭
河南项城
1913.10.10~ 1916.6.6
因帝制失败,羞愤成疾身死
(一)副总统黎元洪(二)1916.1.1僭称“皇帝”,改号洪宪元年,至3.22下令撤消帝制,3.23废止洪宪年号
4
总统
黎元洪
宋卿
湖北黄陂
1916.6.7~ 1917.7.1
因安徽督军张勋复辟,呈请辞职
终因财政困难无法解决而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
颜惠庆
骏人
上海
1921.12.28~ 1921.12.24
内阁改组,新阁成立
以外交总长代理
18
国务总理
梁士诒
燕荪
广东三水
1921.12.24~ 1922.5.5
初因直系将领反对,于1922.1.25请假出京,至直奉战争失败而被免职
代理国务总理
颜惠庆
骏人
上海
1922.1.25~ 1922.4.8
备考
1
国务总理
唐绍仪
少川
广东中山
1912.3.29~ 1912.6.27
与袁世凯总统政见不和而辞职
2
国务总理
陆徵祥
子欣
上海
1912.6.29~ 1912.9.22
因不容于国会,愤而称病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
赵秉钧
智庵
河南临汝
1912.8.20~ 1912.9.24
国务院改组而去职
以内务总长代理
3
国务总理
赵秉钧
因受安福系压迫而请辞,至1920.7.2始奉准免职
代理国务总理
萨镇冰
鼎铭
福建闽侯
1920.5.14~ 1920.8.9
内阁改组,新阁成立
以海军总长代理
16
国务总理
靳云鹏
翼青
山东济宁
1920.8.9~ 1921.5.10
为排除安福系人员而改组内阁,全体请辞
17
国务总理
靳云鹏
翼青
山东济宁
1921.5.10~ 1921.1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