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三课it新城:班加罗尔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三课it新城:班加罗尔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三课it新城:班加罗尔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三课IT新城:班加罗尔》教学设计

福臻中学钱秀英

一、课标

1、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解读: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很多的不同,在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也有很大不同。

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作为文明中心--城市的特色。

2、1-2-4运用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解读: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学会评价自己所在地区的城市、乡镇或乡村,对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根据所学内容,尝试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城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各种地图和图表,获取有用信息,分析班加罗尔的自然环境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图文资料,归纳班加罗尔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特色。能从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国家政策、语言、文化和教育等方面,说明班加罗尔成为“亚洲硅谷”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家乡与班加罗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异同,学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

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的第三课IT新城:班加罗尔》。第三课在本单元里代表的是人类科技文明的成果,突出的是它的IT城市特色,它与其它四课分别从政治、精神、科技、工业和生态文明五个角度展示了城市发展特色。如何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作为文明中心--城市的特色,学习全面认识城市的方法,是本节课要落实的目标。对于评估自己所在城市发展前景,具体也许要通过课外延伸去探究。

2、、教学重点:利用图文资料分析班加罗尔IT产业迅速发展的表现、有利条件,IT业带给印度班加罗尔的机遇与挑战

3、教学难点:能利用图文资料多个角度具体分析班加罗尔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表现及其有利条件

四、学情分析:学生应该已经具备的能力:第四单元已经是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经过前面三个单元(包括综合探究活动)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积累了一些地理知识,如识别地形图、能根据气候类型图和气温曲线图、年降水量柱状图初步分析气候类型和特点;初一学生相对其他年级段学生性格会较活泼,会乐于参与课堂活动;而且作为城关中学的学生,有城关中学老师的严谨教学,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小学阶段积累的各方面素养,相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城关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是我们的学生所不能比的。授课应该会较顺的。

学生可能还有待于提高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普遍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分析概括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所以针对这样的学情,我设计的策略是:采用多媒体展示和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

五、教具准备:地球仪、《班加罗尔城市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法与学法:视频播放、图文结合的多媒体准备;展开一次虚拟的城市考察、小组合作探究、黑板演练、社会调查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一条明线:班加罗尔成为“亚洲硅谷”的有利条件、IT迅速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带给印度的机遇与挑战

一条暗线:能学以致用---班加罗尔IT产业迅速发展给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寻找中国的“班加罗尔城”》,打造嘉兴城市名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资料:《游览班加罗尔城》(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感性初步认识班加罗尔城市风貌,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对新授内容的学习兴趣,视频时间9分钟,所以课前播放。)一、导入:出示图片《班加罗尔城市风景》,配上教师导语: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特色是什么?(IT新城)。我们能否把自己家乡也打造成中国的“班加罗尔城”?先让我们作一次虚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班加罗尔城展开一场更深入的探究后再评估吧。现在就出发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比较方法学习区域地理。)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观察政区图:印度在哪里?在我国什么方位、怎么去?阅书P101图4—19说说吧:印度南部气候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以图索文,以图释文的意识)

二、新授环节

新授环节的整体设计思路:《模拟社会考察活动----考察IT新城:班加罗尔》(设计意图:本节课明线鲜明--班加罗尔IT产业迅速发展的特色、发展原因以及IT业带给印度班加罗尔的机遇与挑战,寻着这条线索去授课,虽条理清楚但难于让课堂生动起来。而通过设置一个社会考察活动的情境,寻着一条暗线--:班加罗尔IT产业迅速发展给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寻找中国的“班加罗尔城”》,能让学生一下子把陌生的班加罗尔和自己国家联系在一起,找到了课堂归属感,甚至是国家主人翁感,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模拟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参阅各类地图,教师设问,学生对图文资料分析后口头回答:印度班加罗尔成为IT 新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设计意图:师问生答,用图引导学生以图索文、以图释文。目的: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还可以掌控课堂节奏。)

(二)结合在班加罗尔IT工业园的所见所闻资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学生书面记录,集体评议。要求:分五个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先作好书面记录,再抽其中的三人,代表小组在黑板上板书,最后师生集体评价修正:印度班加罗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具体表现方面

(设计意图:对下发资料----《在班加罗尔IT工业园的所见所闻记录》一一分析,书面概括,目的:在情境中呈现班加罗尔IT工业园的参观考察活动,在所见所闻中有一种身临其境感,在分工合作和集体评议中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附上《参观班加罗尔IT工业园时的记录笔记》

1、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200多家把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业务交给印度软件公司,而这些公司有很大一部分坐落在班加罗尔,且还在增加。

2、班加罗尔有10多万人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编程,设计IT芯片,进行计算机维护、金融服务等工作。

3、印度2009年IT业创造的产值为620亿美元,而班加罗尔在其中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

(三)结合座谈会发言内容(文字资料)和城市快照(图片资料),小组合作,参与发言评论,师生共同小结:世界瞩目印度---IT业迅速发展带给班加罗尔的机遇与挑战。

1、设计意图一思路:设计座谈会环节,鼓励学生集体参与活动。目的:使讨论的问题有了情境铺垫更显真实;

2、设计意图二思路:图文结合共同展示。目的:是因为图片资料比文字资料会更直观,避免课堂枯燥乏味,同时文字资料又能对图片资料做想象外的补充,可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向;

3、设计意图三思路:加上师生共同小结,鼓励学生集体参与。目的:意在突破这个课堂难点即IT业迅速发展带给印度班加罗尔的机遇与挑战:包括经济、就业、生活、教育、与世界联系、城市发展等方面。

附上:座谈会发言记录(结合印度班加罗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具体表现方面:书P102活动题)

(城市快照见多媒体展示)

(三)课外延伸:以图片《寻找中国的班加罗尔》为背景,布置社会实践活动--《来自家乡的报告-打造一张嘉兴(平湖)的城市名片--动员亲戚朋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家长合作,比较嘉兴和班加罗尔自然和人文方面的条件。评估:把家乡打造成“中国的班加罗尔城”的可行性。或提出其他的建设性创意(如打造中国的箱包城、皮革城、服装城等,要求制作一张嘉兴(平湖)城市名片。

1、设计意图一思路:以图片《寻找中国的班加罗尔》为背景。目的:是为了突出本课的暗线主题--打造中国的班加罗尔;

2、设计意图二思路:课外延伸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比较嘉兴和班加罗尔自然和人文方面的条件,再评估把自己家乡打造成“中国的班加罗尔城”的可行性,目的:和导入时的设问实现呼应,让学生懂得课堂没有结束的时候。课堂只是一个通道,最终的出口是社会。

3、设计意图三思路:“成果展示形式”要求学生打造一张属于自己家乡的城市名片,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关注家乡发展,分析具备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关注社会。

4、设计意图四思路:动员亲戚朋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家长合作来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活动中培养责任意识,、社会交际、团结合作、实践创新能力,以便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课堂小结:解读《班加罗尔城市名片》

布置作业:制作《嘉兴(平湖)的城市名片》

板书设计

2014、10、27

有趣的七巧板优秀教学设计

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别七巧板的基本构造,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能力目标 (1)以七巧板为活动素材,从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加深对“边及角、面积”关系的认识,再利用数学知识进一步认识七巧板,进行有目的的拼图活动。 (2)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在拼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1)通过前置学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七巧板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增强自豪感和爱国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2)以小组形式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以活动课的形式呈现,通过画七巧板手抄报、制作七巧板、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等活动,探究出线段间的位置、数量关系及角、面积等数学知识。然后再利用这些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拼图。本节课在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七巧板的来源,完成七巧板的制作活动,自主探究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活动了解七巧板的构造,丰富“线段关系及角关系”的认识,课上能合理应用数学知识完成七巧板有技巧的拼图,并能归纳出拼图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七巧板的认识、制作、拼三角形活动,对七巧板的基本构造有数学知识上的认识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线段的位置、数量关系,角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对七巧板进行“理性”拼图。 【学情分析】 1.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开始使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活动,大多数学生对它都有了初步了解,但当时的活动具有盲目性,缺乏数学思考。 2.本册学习了平行、垂直、轴对称等内容,学生有条件对七巧板进行有条理、有逻辑的数学思考。 3.学生已经具备从事数学活动、数学交流、数学思考的活动经验,有利于对七巧板进行再活动、再思考。 【前置学的活动设计】 1.以寻找七巧板的来源为主题创作板报。 创设板报是学生常用的形式,内容简单直观,配图有趣生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 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设计板报,需要大量搜集关于七巧板的资料,学生能更好地 了解七巧板的背景知识,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数学的神奇,激发学习的兴趣,也培养 学生的团队意识。 2.按照教科书上要求自己制作一副七巧板。 学生按照教科书中制作七巧板的流程,动手参与,学生在汇报过程中,阐述对制作 过程的认识,开始对七巧板的构造初步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为从数学角度进一步 认识七巧板做铺垫。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设计4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设计4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 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⑴ 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提醒学生注意: 拢、掠是边音。 俊、晕是前鼻音。 横是后鼻音。 ⑵ 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⑴ 学生读课文。 ⑵ 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 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⑴ 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⑵ 自由朗读。 ⑶ 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⑴ 学生说该怎样背? ⑵ 看板书练习背诵。 7、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趣味七巧板教案

趣味七巧板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七巧板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七巧板的组成,通过观察和相似联想,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2、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玩七巧板拼图的乐趣,体验成功带来的自豪感。 3、尝试将平面几何图形无间隙拼搭组合,创造出各种图形与图案。 活动重点: 认识七巧板的组成。 活动难点: 将零散的七巧板进行无间隙拼搭,按照一定的方法还原成正方形。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手一张绘制好的七巧板图。 2、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人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活动方法: 直观法、支架法、提问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首页,创设情景:老师带来了一只百宝箱,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 (点击课件:逐一出示七巧板拼成的人、帆船、水壶的图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直观体验七巧板的“神奇”,漂亮的图案一下子吸引住了幼儿,让幼儿直观感受七巧板的奇妙组合,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较图形的大小,进一步了解七巧板的组成,解决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为后面用七巧板拼图打下基础。】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步骤,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1、用两块大三角形自由拼图——2、自选图形拼三角形——3、还原正方形——4、拼较复杂图案。 1、用两块大三角形自由拼图 请小朋友找出七巧板中的两块大三角形试一试,拼出简单的图形或者图案。 【这一部分,我开门见山让幼儿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拼搭,孩子们操作完展示时,我利用多媒体的复制移动旋转功能把成果展示出来,可以随时根据幼儿的回答来拼搭。】 小结:用两块大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还可以拼成蝴蝶结、小树、小山坡…… 在成果展示后,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拼的?” 师总结拼板的基本方法:边对边;角对角;角对边。 【在拖动图形时对幼儿的成果进行分类,归纳出拼搭共有角对角、边对边、角对边三种方法,并提醒幼儿进行无间隙拼搭。】 2、自选图形拼三角形 教师提问“你能从剩下的五块图形找几块拼一拼,拼出三角形吗?”幼儿自由操作,发现各种组合方法。 本环节设计拼出指定图形并用语言表述“用了几块什么图形拼成三角形”。 【点击按钮清晰展示图形拼法,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演示生动、直观,幼儿能对各种组合方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燕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燕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燕子》是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文主要是作者通过燕子的外形,在春天赶来时的飞行和休息的姿态来写的,抒发作者喜爱燕子,热爱春天之情。本文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运用了写景状物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感悟作者抓住特点状物的地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燕子和春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会认“伶”、“俐”、“翼”等7个生字,会写“凑”、“拂”、“集”等10个生字,理解“洒落”、“聚拢”、“烂漫”、“伶俐”、“荡漾”、“休憩”“光彩夺目”、“波光粼粼”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③学会有顺序的观察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 2.过程与方法 ①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②通过朗读、讨论、创设情境等方式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会认“伶”、“俐”、“翼”等7个生字,会写“凑”、“拂”、“集”等10个生字,理解“洒落”、“聚拢”、“烂漫”、“伶俐”、“荡漾”、“休憩”“光彩夺目”、“波

光粼粼”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学习难点】 1.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及“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学会有顺序观察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 【课时安排】 预计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第1课时的主要任务:学会生字词、熟读课文; 第2课时的主要任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猜谜语,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姑娘黑又黑,秋天走了春天回,带着一把小剪刀,半天空里飞呀飞。 (打一动物) 学生回答并板书:燕子 2.同学们,你们喜欢燕子吗?有一位作家郑振铎他也十分喜欢燕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如何赞美燕子的好吗?现在大家一起打开书本吧!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某人恶寒(或恶风)发熟,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当诊断为 (分数:2.00) A.里证 B.表证√ C.寒证 D.热证 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其临床表现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某人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燥不安,或神昏谵语,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属于 (分数:2.00)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解析:解析:实热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某人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症,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当诊断为 (分数:2.00) A.表热里寒证 B.表寒里热证 C.上热下寒证√ D.上寒下热证 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如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上热证,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之下寒证此。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虚”的含义主要指 (分数:2.00) A.虚邪中人 B.邪气不盛 C.正气亏虚√ D.气血亏虚 解析:解析: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是下列哪本书 (分数:2.00) A.《黄帝内经》 B.《伤寒正脉》 C.《伤寒质难》√ D.《景岳全书》 解析:解析: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正是提出八纲名称。他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这是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七巧板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课《七巧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通过本章前几《七巧板》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课。学生对线段和角的相关知识以及平行线和相交线都有了系统的认节课的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学习,学生在图形的识别识;而通过对本书上册第一章对培养因此,本课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组合方面也都有了一定基础。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具有很高的价值。二、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图片欣赏等,知识与技能:通过七巧板的历史介绍,古老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丰富对平行线、垂线、角、图形等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借助七巧板,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拼图,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培养发散思维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丰富想象力,感受数学美,创新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创造性地拼图。四、学生学情分析具有极大的兴趣。求知欲强,对“玩”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丰富,部分同学并在日常生活有较多的经验积累,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已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许多同学在生活中接触过七巧板,有较浅的认识。. 五、教学策略分析 以微课展示七巧板制作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制作过程中的一幅图片引入七巧板中学过的数学知识,根据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设计三个拼图环节,及时反馈鼓励,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过程分析 1、七巧板背景介绍 七巧板是我国祖先创造的一项益智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的七块几何图形,可以拼排千变万化的图形,形似各种自然事物.19世纪七巧 板流传到西方时,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被称为“东方魔板”。 【设计意图】介绍七巧板有关知识,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还得到了世界的赞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东方魔板,欣赏形美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模拟试卷3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 (分数:2.00) A.姓名 B.性别 C.年龄 D.主诉√ 解析:解析: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2.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 (分数:2.00) A.生活经历 B.精神情志 C.饮食嗜好 D.素体健康状况√ 解析:解析: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有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 3.下午3~5时热势较高者属 (分数:2.00) A.阴虚潮热 B.骨蒸劳热 C.日晡潮热√ D.阳明潮热 解析:解析:日晡潮热为下午3~5时(即申时)热势较高者;午后和夜间有低热者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为骨蒸潮热。 4.厥阴头痛的特点是 (分数:2.00) A.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 B.后头痛连项 C.两侧太阳穴附近痛 D.巅顶头痛√ 解析:解析:足厥阴经系目系达巅顶,故巅顶痛,病在厥阴经;阳明经与任脉行于头前,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病在阳明经;太阳经与督脉行于头后,故后头痛连项痛,病在太阳经;少阳经行于头两侧,故头两侧痛,病在少阳经。 5.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 (分数:2.00) A.胃阴不足 B.脾胃湿热 C.胃火亢盛 D.胃强脾弱√ 解析:解析: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胃强脾弱。 6.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分数:2.00) A.阴虚证 B.湿热证 C.痰饮内停

D.瘀血阻滞√ 解析:解析: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有淤血的表现。因淤血内阻,津失输布,故口干,体内津液不亏乏,故但欲漱口不欲咽。 7.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分数:2.00) A.脾虚湿注√ B.冲任亏虚 C.肝经郁热 D.湿热下注 解析:解析: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淋漓不绝而无臭味,多因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所致。 8.肝郁气滞胸胁疼痛的特点是 (分数:2.00) A.隐痛 B.绞痛 C.胀痛√ D.灼痛 解析:解析:胀痛之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如胸、胁、脘、腹胀痛,多是气滞为患。 9.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因 (分数:2.00) A.肝胆火盛√ B.阴虚火旺 C.肝肾阴虚 D.肾精亏损 解析:解析: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属实证。可因肝胆火扰,肝阳上亢,或痰火雍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物损伤耳窍所致。 10.消谷善饥是因 (分数:2.00) A.脾胃虚弱 B.肝胆湿热 C.胃阴不足 D.胃火炽盛√ 解析:解析:消谷善饥指病人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多因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11.尿后余溺是由下述何项所致 (分数:2.00) A.肾阳不足√ B.肾阴亏损 C.瘀血内阻 D.肾气不足 解析:解析:尿后余溺不尽指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净的症状,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邪气留住与尿路所致。 12.崩漏的表现是 (分数:2.00) A.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 B.非经期出血不止√ C.经行点滴即止 D.经期经常错后 解析:解析:崩漏指非正常行经期间引道出血的症状。若来势迅猛,出血量多者,谓之崩(中),势缓而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下),合称崩漏。

教师资格证水肿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水肿教学设 计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附件: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中医内科学 授课题目:第六章第一节水肿p234~241授课学时:3 所属院、部:临床一系中内教研室任教教师:杨薇薇 教具:多媒体、黑板板书、图片展示、提供临床病例 基本教材:张伯礼薛博瑜.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9月第二版 一、教学安排:3个学时: 1、概说、病因病机、诊查要点共43分钟。 2、辨证论治60分钟(辩证要点、治疗原则15分钟,分证论治45分钟)。 3、预后转归、护理调摄、研究进展、结语等共17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1)、掌握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及方药。 (2)、熟悉水肿的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3)、了解水肿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和临证备要。 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使学生能利用中医知识来分析解释临床疾病。 (2)、通过水肿的治疗原则的讲述,复习相关文献,从整体的角度联系肺、脾、肾等多个脏器分析对体内液体代谢的影响,使学生获得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课上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下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提高学生对水肿病的学习兴趣,能够理解中医 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 (2)、通过将水肿的病因病机与中医传统养生进行联系,体现中医天人合一 的临床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规律生活,正确调护重要性,进而对中医内科学产生兴趣,并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3)、分析肺、脾、肾在水肿中的不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 来看待问题,强化学生中医的整体观思想。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水肿之阴水、阳水的辨证。 (2)、水肿临床各证型主症、治法及方药。 难点: (1)、水肿的病因病机。 (2)、水肿的辨证要点。 (3)、水肿的治疗原则。 (4)、水肿的变证。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1、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专业本科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已具备中医基础和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中医医学基础,对与本章相关的水肿相关常识有所了解,但对水肿缺乏系统性的认识,需要在本章学习中予以细化。 3、该专业的学生上学期已开始学习了中医内科学,对中医内科学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可望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 4、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并与中医药相联系,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医药理论。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七巧板的教案设计

《七巧板拼组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刘凤醒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图形特征的认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难点: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七巧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欣赏导入(欣赏由七巧板拼成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平面图形、有趣的图案)—课堂总结(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反思升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课件依次导入展示由七巧板拼出的美丽图案:七彩智慧屋、美丽的热

带鱼、勤劳的农民伯伯、可爱的小兔、漂亮的孔雀以及精美的生活用品。 1、师:猜一猜这节课谁将和我们共同学习,它们是谁呢? 学生自由回答。 2、师:这些精美的图案都是由什么拼出的呢? 生:七巧板。 师:是的,这些都是由七巧板拼组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七巧板拼组图形。(揭示并板书课题:七巧板拼组图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里创设了情景,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认识七巧板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认识七巧板,感受到七巧板的神奇,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你们想用七巧板动手拼一拼吗?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套七巧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拼图游戏比赛”吧。 (一)拼平面图形 1、拼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搜集相关燕子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有一种鸟会从南方飞回来,是什么鸟?(燕子) 2.、说说燕子给你的印象?(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是呀,春天来了,小燕子又来到我们身边,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装扮着美丽的春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家郑振铎先生笔下的《燕子》。(板书:燕子生齐读课题)(相机指导书写:“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生一起书空) 二、合作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了解学情正音。 (1)正音:“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2)词语: A.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读了这些词,脑中呈现什么画面?) B.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几痕细线(体会量词的用法) 2、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燕子?学生讨论交流。 从四个方面介绍燕子,分别写了燕子的外形、增添生机、飞行、停歇。(板书:外形增添生机飞行停歇) 三、品读体验 师:课文是如何描写燕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体会燕子外形:活泼机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应扣住哪个词来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板 书:活泼机灵)

七巧板教学设计

《七巧板》教学设计 吴维泰纪念小学 何家雯 2014、5、13

七巧板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在操作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你们欣赏一下。(课件显示七巧板拼出的美丽图案)漂亮吗? 2、你知道这些图案是由什么拼出来的吗?(揭示课题,板书“七巧板”。)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由七巧板拼摆出的美丽图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引发学生想认识七巧板的愿望。 二、认识七巧板。 1、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2、猜一猜。 猜猜七巧板的名字为什么叫“七巧板”?(揭示七巧板的特点之一:由7个图形组成) 3、分一分。按形状把7个图形分类。分好后数一数、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找出学过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 (2)认识新图形——平行四边形。 展示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板子,沿边描下来,将形留在黑板。引导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平行四边形,用手摸一摸,观察平行四边形与其它图形有什么不同?(它有4个角,4条边,但不像正方形和长方形那样四四方方)

(3)七巧板中有3种图形,分别是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4、比一比。 让学生动手比较5个三角形的大小,说说你是怎样比的(重叠),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5个三角形中,有2个同样大的大三角形,1个中等大小的三角形和2个同样大的小三角形。 5、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七巧板的特点。 6、完成书本的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七巧板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动手操作——拼图大闯关。 按要求用七巧板拼图: 1、第一关——拼平面图形。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拼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用哪几个图形拼成的,想想还有哪些不同的拼法?(展示不同的拼法) 2、第二关——模仿实物拼图形。 (1)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模拟生活物品拼成的图案。(课本第41页第1题)(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案拼一拼。如果拼好了,你就骄傲地对同桌说:“我成功了!” (3)拼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用了哪几个图形拼,拼出的图案像什么? 3、第三关——模仿拼故事(守株待兔) (1)观看视频故事《守株待兔》。 (2)根据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小组合作拼故事。拼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拼的图用了哪些形状,比一比哪组同学拼得最快,合作得最好。 4、第四关——合作创造(拼图大赛) 小组合作,利用组内的七巧板拼一幅图画,完成后要相互说说作品的组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1.燕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组词,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组词。 俊()俏()拢()拂()倦() 峻()悄()笼()佛()卷()

骏()稍()垄()沸()圈() 符()谱()沾()添()奏() 附()普()粘()填()凑()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5、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俊俏—(俏丽)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掠过—(拂过) 反义词: 偶尔—(经常)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机灵—(死板) 三、初读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考研307中医综合大纲

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30题 中医诊断学30题 中药学30题 方剂学30题 中医内科学35题

智力七巧板活动教案

七巧板教案崔召中学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 七巧板(学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其共同特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上图片的欣赏,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之情。) 2、用激情的语言来介绍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项智力游戏,使学生感到自豪并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 (教师通过言词渗透自己的骄傲与自豪之情,使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情感与激发兴趣。) 二、学习制作七巧板 1、通过幻灯片展示七巧板的制作过程。 2、请同学们按照幻灯片上的序号在自己的七巧板上标出序号。 (七巧板的制作过程虽然十分简单,但它在本节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决定,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认真观察七巧板 通过对七巧板的观察,让学生找出七巧板的特点,学生说不全,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

1、它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 2、每种图形有几个?分别是几号。 3、看一看,比一比,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通过对七巧板的认真观察,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七巧板的基本特征,这样又复习学过的知识,还为后面用七巧板拼图打下基础。) 四、利用七巧板拼数学图形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拼图: 1、从七巧板中选出两块板,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请以为同学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 2、选择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学生汇报,教师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3、游戏环节: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利用所有的七巧板摆出一个正方形来,学生利用自己的七巧板也跟着摆出一个正方形来。 游戏开始! 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岩石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岩石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岩石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也是我教学设计的重点所在。我精心设计了这个环节,为的是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体会七巧板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地七巧板的喜爱程度,从而为以下的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学生动手操作拼图形 1、根据序号拼图形 教师给出七巧板的图形上标有序号,学生可以根据序号拼出图形。

部编版小学语文《燕子》教学设计完整

《燕子》教学设计 第三组 【教材分析】 《燕子》是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第二课,是郑振铎先生写的一篇写景状物的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的到来的喜悦之情。作者抓住了燕子和春天的特点,两者相互映衬,展开叙述,写的有声有色,使读者如临其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伶”、“俐”等10个生字,会写“凑”“聚”等13个生字。能理解“闲散”“荡漾”等词语,体会课文中比喻的作用; ②学会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并试着运用由部分到整体的写法写一写你所见过的景物; 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3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①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②通过朗读、讨论、创设情境等手段理解课文; ③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表达,积累好词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伶”、“俐”等10个生字,会写“凑”“聚”等13个生字。能理解“闲散”“荡漾”等词语,体会课文中比喻的作用; 2.学习本课写景方法,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的观察和表达;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3自然段; 4.让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二者相互映衬。 【教学难点】 1.学习本课写景方法,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的观察和表达; 2.体会课文中比喻的作用; 3.让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二者相互映衬。 【教具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与春天相关的诗文。 【课时安排】 预计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第1课时的主要任务:学会生字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第2课时的主要任务:理解课文,学习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直观法、创设情境法。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4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下列各项,不属于燥淫证的是 (分数:2.00) A.干咳少痰 B.咽喉疼痛 C.脉数有力√ D.大便干燥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考题具有一定难度。燥邪侵袭,易伤津液,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咽喉干燥疼痛,舌苔干燥,大便干燥,干咳少痰,脉象偏浮等,脉数有力是火热证的表现。 2.外感风邪所致中风表虚证,常见 (分数:2.00) A.无汗出 B.有汗出√ C.大汗出 D.冷汗出 解析: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风邪治病,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故汗出;无汗为寒淫证的表现。大汗出见于火热证,冷汗见于亡阳证。 3.患者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其病因是 (分数:2.00) A.湿邪 B.热邪 C.风邪√ D.寒邪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属于比较简单题目。风邪的辨证要点为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等;湿邪致病起病较缓而缠绵,头痛如裹,脉濡缓或细;热邪辨证要点以新病突起,病势较剧,以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舌黄干,脉数有力等主要表现;寒邪致病表现为无汗;脉弦紧等为主。 4.火热致病的特点是 (分数:2.00) A.发病急剧 B.重浊粘腻 C.游走不定 D.伤津耗液√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故风淫证具有发病迅速,变化快,游走不定的特点;湿为阴邪,阻滞气机,困遏清阳,故重浊黏腻;火热证阳热之气过盛,火热燔灼急迫,易伤津耗液。 5.暑淫证与火热证的共同点是 (分数:2.00) A.都有明显的季节性 B.脉数有力

中医脉诊教案

中医脉诊教案 词目:脉象 拼音:maì xìang 基本解释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医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 详细解释 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晋王叔和《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脉动应指 (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相关分类 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

《有趣的七巧板》教案

《有趣的七巧板》教学设计 李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页。 教材分析:用七巧板拼图形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本节学习的内容是利用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要求学生能摆出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拼摆图案外,还引导学生对七巧板进行了比较,同时设计了拼出指定的图形的活动,这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加深对七巧板的认识,了解。 2.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一、故事导入 请同学们听守株待兔的故事说一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故事中的那个人物(课件展示三个由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农夫、树、兔子) 二、初步感知 1.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生:有七块)这只是其中一

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它能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 2.介绍七巧板的来历:七巧板是由我们祖先创造的,后来流传到西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被称为“东方魔板”,你们现在想不想马上认识这位新朋友 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它的奥秘吧! 3.(1)认一认: 你能叫出七巧板中每个图形的名字吗 (课件出示:七巧板中每个图形依次出现名称: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要想和它成为朋友就必须更进一步的了解它。 (2)看一看 请仔细观察自己桌面上七巧板中的三角形,他们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两个大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一个中等的,两个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不少,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和七巧板,成为好朋友的。 (3)说一说 师:七巧板由___种图形组成,其中正方形有___个三角形有___个,平行四边形有___个 学生看着手里的七巧板,集体回答。

小学语文课文《燕子》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燕子》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两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 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⑴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提醒学生注意: 拢、掠是边音。

俊、晕是前鼻音。 横是后鼻音。 ⑵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⑴学生读课文。 ⑵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 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⑴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⑵自由朗读。 ⑶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⑴学生说该怎样背? ⑵看板书练习背诵。 7、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还有一个( )的尾巴。 一、复习 1、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