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悲剧文化的差异

合集下载

举例说明中西悲剧的异同

举例说明中西悲剧的异同

举例说明中西悲剧的异同中西悲剧的概念是不同的,西方悲剧多是命运悲剧,是人与命运的抗争。

中国式的悲剧多是现实悲剧,表现人生道路的曲折与痛苦。

你说悲剧的伟大,貌似是西方式的悲剧。

它是一个时代或者一个社会的某个方面的承载,他展现了人这个万物灵长的自强不息,是精神的痛苦的展示,它比喜剧更有贯穿力。

《长亭送别》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爱情故事能够古今传唱,经久不息,是因为它们带着人们对自由爱情的渴望、追求,也让人们体验到了爱情理想的巨大力量和为爱付出的壮美画面。

但是由于东西方社会、文化、伦理的差异,作品人物性格和作品创作者思想的不同,也让这两部经典的爱情故事各具独特的魅力。

当我们仔细考量中西这两部享誉世界文苑的悲剧之时,即可发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异同之处。

第一个交叉点:爱情国度的自由追求爱情是幸福的起点,是生命的延续,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

两部作品故事的发生就都是因为男女主人公的自由恋爱。

第二个交叉点:青春生命的绝唱如果说作为两部作品的第一个交叉点是男女主人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故事进行的话,那么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作为两部作品的共同结果,则形成中西这两部著名悲剧的第二个交叉点。

第三个交叉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成功运用一部作品的成功单靠内容是无法实现的,作者创作作品除为了反映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外,更为现实的意义应该是能够得到读者的接受,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作品的表现手法如何也是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个分水岭:自由爱情的杀手中西悲剧的不同很大程度地体现在情节构拟的不同上。

西方悲剧重视事件的偶然性及个人失误造成的恶果,而中国悲剧侧看重情节的必然性和强大势力影响。

第二个分水岭:东西方伦理观念的差异身处东西方不同的社会背景,使的两部作品的爱情也深深地烙上了各自独特的伦理痕迹。

在中国明代作家冯梦龙笔下,杜十娘出身寒微,年仅十三岁就流落风尘,尝尽人间悲苦,最终在追求爱情不果之后,怀抱珠宝投江自杀。

中西古典悲剧特征比较论文

中西古典悲剧特征比较论文

中西古典悲剧的特征比较论文关键词:中西悲剧特征差异比较摘要: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是这些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和综合运用,是人类共通的精神和艺术现象,在任何人类文明中都出现过戏剧。

中国戏曲悲剧与西方古典悲剧分属两大戏剧基本系统,拥有各自的民族意识和审美观念,从而使中西悲剧产生巨大差异,形成不同的美学特征。

本文主要从悲剧主人公、悲剧冲突、悲剧结构和悲剧结局等方面对中西悲剧的特征,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说明西方的悲剧和中国古典戏曲中悲剧的不同。

一、引言悲剧一词的基本解释:1.描写主角与占优势的力量(如命运、环境,社会)之间冲突的发展,最后达到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2. 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关于悲剧意义:悲剧和喜剧是对立的,互相违背的,一个是让善良有益的事物遭受不幸、磨难,让他们在苦难中挣扎。

详细解释 1. 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

是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

如《窦娥冤》、《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2. 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

田汉《咖啡店的一夜》:“我家里也有过几次变故,但都不算我自己演出来的悲剧。

”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过去打仗也好,现在搞工业也好,我都不喜欢站在旁边打边鼓,而喜欢当主角,不管我将演的是喜剧还是悲剧。

”中西民族意识不同,人格价值不同,所产生的悲剧精神也不尽相同,反映在悲剧作品中的美学特征也各有千秋。

本文通过对中西悲剧主人公、悲剧冲突、悲剧结构和悲剧结局等几个方面的美学特征进行比较,以欣赏中西悲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中国古典悲剧人物的弱小善良vs西方悲剧人物的高贵悲剧人物,是指在全剧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悲剧主人公,而非剧中的其他人物。

他们的事件和行动影响着全局,甚至决定悲剧的属性,英国戏剧家批评家德莱登说:“怜悯和恐怖之感必须主要地,即使不是全部地建筑在这个人物身上,它们就只能起微小的作用。

分析中西悲剧观念的异同

分析中西悲剧观念的异同

分析中西悲剧观念的异同对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中西方赋予了其不同的定义:西方文论中的传统说法将其称之为“悲剧”或“悲剧性”,而中国古代文论将其概括为“怨”“愤”“哀”“悲”,小说论作“写悲”“写苦”“写情”等,曲论称作“苦戏”“怨谱”“哀曲”等,可见中西方都有“悲剧观念”,但由于二者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皆不相同,其悲剧观念也有所不同,而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体现于中西方文化思想的诸多方面。

(1)中西传统悲剧观念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的异同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尤其一定的规律,这也就造成了世界各民族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心理的相似性,S亡、战争、苦难等问题导致了悲剧观念的产生,艺术中的悲剧正是人对现实的反应在审美艺术领域中的体现,因而其中都包含着对人的本质、命运,对于社会、世界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虽然整体的生活环境是相似的,但每一个国家、民族的地理、历史、人文等环境却千差万别,西方社会有重视商业经济的传统,其民族心理和心理状态趋于冒险、竞争和向外发展,在这种民族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个性的自由,甚至带有侵*略性,除了中世纪神*权对于社会、人性的压制之外,西方社会总体都呈现出了这样的特点。

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是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宗法制社会,其民族心理更加趋向于尊重历史,尊重规则,甚至是迂腐的,而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中西方不同的悲剧观念:西方是以对个人命运的顽强抵抗为美的悲剧观,而中国则形成了以讲求忠孝义节的自我牺牲精神为美的悲剧观。

(2)中西传统悲剧观念的思想文化基础的异同西方思想文化肇始于古希腊,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渊源,并且受到了奴隶民主制度的影响,因此其更注重对逻辑、科学、民族等思想的研究和探求,对外界的探求,重视经验事实,个人利益,这主要体现在作品中主人公的心境当中,西方传统悲剧注重揭示悲剧冲突的外在表现,属于外向型,主要通过性格命运和悲剧结局来揭示客观必然,而不像中国悲剧那样过分论及伦理道德的是非曲直,甚至以利己排他为荣,具有重视人生欢愉和实用功利的特征。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差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差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差别作文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在中西方的文化长河中,都演绎出了许多令人心碎的悲剧故事。

然而,细细品味,会发现中西方的爱情悲剧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就拿咱中国的来说吧。

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共读,情意渐生。

可那时候的礼教规矩,哪能容得下他们自由恋爱。

祝英台被家里逼着嫁给马文才,梁山伯相思成疾,含恨而终。

祝英台在出嫁路上跳进梁山伯的坟墓,两人化作蝴蝶双宿双飞。

这故事里,家族的压力、封建礼教的束缚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

咱中国人讲究家族的荣誉、门当户对,爱情往往要给这些东西让步。

西方的爱情悲剧呢,算是典型。

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

可他们两家是世仇啊,那仇恨深得简直像海一样。

但爱情的力量让他们不顾一切,偷偷结婚。

结果罗密欧因为误杀朱丽叶的表哥被流放,朱丽叶为了逃避家人安排的婚姻假死,罗密欧不知道这是假的,自杀殉情,朱丽叶醒来后也跟着去了。

在这个故事里,家族的仇恨成了爱情的绊脚石。

但和中国不同的是,西方更强调个人的情感和自由,他们会为了爱情跟家族对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讨论这两个故事,那场面可热闹了。

朋友说:“你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多无奈啊,他们就像是被一张大网给困住了,怎么挣扎都出不来。

”我回应道:“是啊,那网就是封建礼教和家族的期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朋友接着说:“再看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叫一个激烈,爱得轰轰烈烈,死得也惊天动地。

”我点头表示赞同:“没错,他们就是那种不顾一切,要冲破所有障碍的感觉。

”咱回过头来再仔细瞅瞅。

中国的爱情悲剧,往往带着一种隐忍和含蓄。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通过眼神、诗词来传递,那种欲说还休的劲儿,真让人揪心。

而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是热情奔放,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吻就要深情地吻下去。

还有啊,中国的爱情悲剧结局,常常带着一种理想化的色彩。

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蝴蝶,这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和寄托,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自由自在地相爱。

中西方古典悲剧之比较_初中课题作业

中西方古典悲剧之比较_初中课题作业

卡斯特尔维特洛:悲剧里的人物地位显贵,意气风发,心性高傲,
勇于追求自己向往的目标,倘使受到伤害或者认为将要受到伤害的话, 他们决不跑到衙门去告状,也决不忍气吞声来忍受,而是听从情感的 驱使,把自己的行为当做法律,为了报复,杀死外人或者近亲,甚至 在绝望之余,不但杀死近亲,而且有时候杀死自己。
五 中西方古典悲剧不同点 2. 主人公形象不同
五 中西方古典悲剧不同点 3. 悲剧冲突不同
西方悲剧多着重刚性 - 行动抗争的冲突 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哈姆雷特面对命运冲突中积极抗争,表现出明知不 可为而为知之(《论语》中对孔子的描述)的悲剧效果。 麦克白等恶人,由于包含恶的情欲,故能进行绝望的反抗,同样树立了悲壮 的形象。 中国悲剧多着重柔性 - 苦情冤曲的情节 王昭君、岳飞、焦仲卿(《孔雀东南飞》)往往为某种传统的观念所束缚, 从而导致了其悲剧命运,主要力图通过遭遇的描写达到悲剧效果。 中国悲剧由于具备善的品质,故而能充满希望的祈求。
五 中西方古典悲剧不同点 3. 悲剧冲突不同 – 举例比较
《俄狄浦斯王》 - 行动抗争
英雄被预言弑父娶母的结局,但个人一直在努力试图摆脱宿命,把握属于自 己的命运。但是他越真诚地为民奉献,越逐渐逼近真相,最终导致自我毁灭。
这种针锋相对的斗争,把悲剧冲突推向高潮。 《窦娥冤》 - 苦情冤曲 窦娥缺乏斗争意识,出于所谓封建“ 孝” 心,对自己的不幸抱着隐忍顺从 的态度。在整个过程中,窦娥步步退让,直到刑场上,才痛苦地质问命运( 天地)对她的戕害。 “天啦 ,你不分好歹何为天;地呀 ,你错勘贤愚枉为地!”
李尔 王
麦 克 白
三 西方古典悲剧介绍
《哈姆雷特》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浅析中西悲剧艺术的差异及其文化成因

浅析中西悲剧艺术的差异及其文化成因

CANGSANG朱光潜认为:“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代名词……仅仅元代(即不到一百年时间)就有500多部剧作,但其中没有一部可以真正算得上悲剧。

”在他看来,中国人不能理解悲剧的精神,因为中国人一向乐天知命,对人类命运的不合理性没有一点感觉,不愿过多地去探究命运,更何况“悲剧的激情和这样严肃的作品,如今已经过时”,这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论断。

但是与此相反,王国维也曾断言:《窦娥冤》《赵氏孤儿》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甚至还有人编出了《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

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而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

恩格斯说,悲剧冲突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等对立的两极。

悲剧不仅表现冲突和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成为一种审美价值类型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和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向来被誉为“崇高的诗”、“戏剧诗的最高阶段和冠冕”。

现代意义的悲剧源于西方,但中西方悲剧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邱紫华就曾指出:“与西方悲剧冲突中那种尖锐的、不可退让的血淋淋方式很不相同,中国悲剧作品表现冲突的方式很难体现激扬高蹈的悲剧精神,而这正是中国民族性格的一种表现。

”这是深层次的民族特点和文化背景决定的。

曹文轩也曾指出:“中国文学悲剧的平民化的色彩就像西方悲剧的贵族化色彩不可避免一样,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传统悲剧与西方传统悲剧之间的差异性是显然而见的。

这种差异通过文化观念、审美追求、艺术表现形式全方位体现出来。

这种差异是本质的,不是现象的,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而不是片断的艺术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一、悲剧观念不同中国悲剧冲突带有鲜明的伦理批判倾向。

冲突的基础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伦理道德,如秦香莲与陈世美、敫桂英与王魁之间的冲突都是如此。

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

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

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邹红人总是处于不断的追求中,在这个追求过程中人必然要经历苦恼、不幸、哀痛甚至毁灭,这就是人类的悲剧。

一个民族文化的成熟与否与这一民族是否有着深刻而理性的悲剧精神密切相关。

中西方对悲剧和悲剧精神的探讨渊源已久,现代意义上的悲剧源于西方,古希腊的悲剧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悲剧体系,并且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形成一个系统的悲剧美学体系。

中国历代文艺理论的著述中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悲剧这一概念,却也有明确的悲剧意识。

中西民族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剧审美体系。

邱紫华曾指出:“与西方悲剧冲突中那种尖锐的、不可退让的血淋淋方式很不相同,中国悲剧作品表现冲突的方式很难体现激扬高蹈的悲剧精神,而这正是中国民族性格的一种表现。

”中西方民族的悲剧意识产生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这种差异是本质的,具有深远的历史传承性。

一、中西方悲剧概念及其分类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翁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

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世界最早的悲剧是希腊悲剧,如著名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戏剧家们,把悲剧艺术推向了高峰。

中国古典戏曲中也曾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悲剧作品,如杂剧《窦娥冤》、《桃花扇》,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是屡演不衰的优秀悲剧作品。

悲剧,素来被誉为艺术的“最高阶段”,以其深沉激昂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魅力震撼和感召着世人。

悲剧一词在西方文化用语中包含三层意思:(1)作为戏剧的一个种类;(2)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性;(3)对悲剧性进行文化观念把握的悲剧意识。

在西方戏剧史上,悲剧往往描述主人翁所从事的事业,由于恶势力的干扰迫害和主人翁自身性格的弱点或过失而导致事业失败乃至毁灭,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

论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

论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

论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爱情这玩意儿,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都能整出些让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悲剧来。

不过呢,中西方的爱情悲剧还真有不少差别。

咱先瞅瞅咱中国的爱情悲剧。

那叫一个含蓄深沉啊!比如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人爱得那叫一个苦。

家里反对,社会规矩一大堆,硬是把好好的一对
给拆散了。

他们的爱情就像是被闷在罐子里的火,烧得旺旺的,可就是没法痛
快地燃烧。

最后只能化蝶双飞,这结局虽然带着点浪漫色彩,但说到底还是满
满的无奈和悲哀。

而西方的爱情悲剧呢,那风格可就不太一样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爱得那
叫一个热烈奔放!他们可不管什么家族仇恨,爱了就是爱了。

但命运就爱捉弄人,最后双双殉情。

西方的爱情悲剧常常充满了激情和冲突,爱得死去活来,
好像不惊天动地就不算爱。

总的来说,中国的爱情悲剧像是一杯苦茶,需要慢慢品味其中的苦涩和无奈;西方的爱情悲剧则像一杯烈酒,一口下去,火辣冲头,让人心痛到不行。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这些爱情悲剧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无奈。

虽然结局不完美,但也正是这些不完美,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所以啊,爱情这东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不管在哪,都能整出些让人哭
断肠的故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论中西方悲剧文化的差异系别: 文学与新闻系**: ***学号: ***********专业: 汉语言文学****: ***2015年5月25日摘要悲剧本身是世界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先起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祀精神,慢慢的演变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领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并激发着人们的精神。

中西古典悲剧存在着文化精神上差异性,不管是中国悲剧还是西方悲剧,都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与不同的文化差异性和地域差异的影响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关键词:悲剧西方悲剧中国悲剧中西悲剧文化精神AbstractThe tragedy itself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world literature, originated in the ancient Greek god of wine sacrifice spirit, slowly evolved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field, which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inspire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Mental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tragedy culture, whether Chinese or western traged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hav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Keywords: tragedy Western tragedy Chinese tragedy The trage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pirit目录绪论 (1)一、中国悲剧与文化精神 (1)(一)中国古典悲剧的“天人合一”精神 (2)(二)西方悲剧的“天人相分离”的矛盾冲突 (3)二、中西悲剧的差异 (4)(一)中国悲剧的“悲而不悲” (4)(二)西方悲剧的“一悲悲到底” (5)三、中西悲剧的文化价值评判 (6)结语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论中西方悲剧文化的差异绪论悲剧是古希腊的一种戏剧形式,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歌剧“酒神颂”。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这样认为“悲剧这种戏剧形式和这个术语,都起源于希腊,这种文学体裁几乎世界其他各大民族都没有,无论中国人、印度人、或者希伯莱人,都没有产生过一部严格意义的悲剧。

”①西方著名的悲剧有,《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油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麦克白》。

中国也有很多著名的悲剧,如《雷雨》、《椅子》、《红楼梦》、《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赵氏孤儿》、《琵琶记》。

中西悲剧艺术各有特点,与双方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论文主要论述的是“文化”差异,也就是精神上的差异来论述。

具体论述过程为:首先,从中西悲剧与文化精神中来论述中国古典悲剧的“天人合一”,所体现出来的“主客统一”和“中庸精神”与西方悲剧的“天人相分离”所体现出的主客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的描述。

其次,本论文将继续论述中西悲剧的差异性,从中国古典悲剧的“悲剧不悲”中借助各种资料来体现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

再从西方悲剧中的古希腊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现实主义社会悲剧,以及现代悲剧中的生存悲剧来进行论述中西悲剧差异。

最后,将从近代悲剧转型期的发展变化来论述中西悲剧的文化价值,从中国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及历史发展的变化来论述中国大团圆式的悲剧,以及西方悲剧精神对我国悲剧发展的影响。

从而完成对论中西悲剧文化的差异的论文完整的撰写。

一、中国悲剧与文化精神中国古典悲剧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是有着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观点,中国古典的悲剧创作乃至整个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传统伦理美学这一规范,使得其创作凸显出形式上的协调,审美心理上的统一。

它很少像西方的悲剧一样,在矛盾冲突中表现出很强的理性或生活的逻辑。

中国的悲剧深受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点,在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里,每一部都有着差不多的结局,都以缓和的气氛和平缓的矛盾冲突来引出最后美好的结局。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愿违背人意和天意的精神,也是这种善良和朴实的悲剧结局,造就了中华民族那种坚强不屈的民族文化。

究其原因,我国拥有着儒家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有着道家文化的点化和道德精神的影响,它们都提倡物极必反的教化思想,这一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和充实的。

还有着不一样的影响就是中国地域宽广,地广人稀,地大物博的自然地理条件,这也形成了悲剧发展过程中物质基础上必不可少的支柱,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物质文化造就了中国人民软弱善良的性格和喜欢团圆的思想意识,为悲剧结局大团圆做了精神和文化上铺垫。

由此,中国的悲剧便多以大团圆结局来展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历史的必然趋势。

形成了悲剧创作过程中的天人合①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一的文化思想,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审美方式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而西方的悲剧与中国的悲剧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的悲剧是深深地建立在希腊文明确立的西方文化基础上的。

希腊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希腊人不断地向外开拓,形成了一种主客对立的文化哲学精神,从而也导致了西方悲剧强调冲突的艺术品格。

西方的悲剧文化是狂野的,充满着矛盾的,它的悲剧过程和结局往往是震撼人心的和崇高的,那是一种个性,是一种对美的极度追求。

然而,西方人的悲剧却是主人公自己创造的,自己把自己推向了悲剧的深坑,然后在努力挣扎和呐喊,想要挣脱灵魂的控制,却又总是被与命运和上天联系起来,总是逃脱不了命运的控制,却又不甘心被命运所缚,极力反抗,与命运做斗争,与天斗的主客对立,这种与天斗、与强大压迫势力斗的反抗精神,形成了西方悲剧毁灭性的结局,最终形成了一悲悲到底的悲剧精神文化。

巧妙地把那种天人相分离的强大的矛盾冲突,在悲剧的从发展到结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也正是这种崇尚自由和反抗压迫的民族精神文化,才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悲剧大作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一)中国古典悲剧的“天人合一”精神中国的悲剧发展受到西方悲剧的影响,却又有着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风格和悲剧意识,这种独有的悲剧意识和风格越来越走向世界,面向社会和大众。

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演进,悲剧也在快速发展,明代时成为悲剧发展的高峰,一直到如今留下了广为流传的十大杰出的悲剧作品。

然而,追溯中国悲剧起源应回到远古时代商朝时期的乐舞,而屈原的《九歌》正是战国时期乐舞的代表作品,在《九歌》里所出现的几位神灵并非是对偶神,而只是在寻找爱情,他们都非常渴望真爱,但最终却只是发出“爱而不得”的悲叹和呐喊。

因此,可将《九歌》看作是中国古典悲剧的起源。

从《九歌》及现存广为流传的十大悲剧作品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实质是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表现出劳苦大众的意愿,反映客观现实及概括在现实生活中酝酿的理想愿望,以鼓舞来世者,这样便完整的将表现生活的、历史的必然趋势同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理想结合了起来。

既然追求一种“合一”的观念,再尖锐的矛盾冲突都会在肉体的灰飞烟灭后,融合于天地的运作中,升仙也好,化蝶也罢,这是人生的追求,亦是表现人生的悲剧的追求。

然而,这一悲剧所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却又与中国自身的地域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有着浓厚的封建礼教地侵染和洗礼,使广大人民百姓都习惯在这样一个团圆和谐的氛围下生活。

这样的氛围诸如中秋团圆夜、除夕夜的团圆饭,也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讨厌战争和爱好和平的顺应自然的精神。

这种精神也就随着文学的发展慢慢的融入到了作品内容之中,尤其是在悲剧的发展过程中体现最为明显,形成悲剧的结局往往是以大团圆式的结果,给人以心灵上的宽慰。

还有那地大物博的自然经济模式下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依赖于土地,不喜欢征伐讨战,久而久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就形成了主客统一,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及儒家的中庸精神,进而影响悲剧的发展也顺应了人民大团圆的悲剧结局愿望。

在纪君祥的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中,面对屠岸贾施加的白色恐怖,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并没有被吓破胆,而是视死如归和屠岸贾进行殊死的壮烈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生命来救出赵氏孤儿。

在邪恶的势力面前,他们仍不计较个人得失,毫无畏惧的与那远远超过自己的外在强力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最后杀死仇人,让赵氏一族沉冤得雪,算是完美结局,从而达到大团圆的结果,也证应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能表现此种精神,能将人的精神境界引领到如此高的境界,这就是悲剧所表现的力量。

由于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审美理想,与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中国的悲剧创作便呈现出表层次的喜感与深层次的悲感相结合的形式。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所渴望大团圆式的民族悲剧意识,顺应天意的发展结局,也正式把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与悲剧精神的发展在更深层次上真正的融合,成为了中国悲剧独特的发展特点,这也就与西方那种极度强调“天人相分离”的悲剧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西方悲剧的“天人相分离”的矛盾冲突西方悲剧应从希腊悲剧谈起,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祀,题材大都取自神话,但悲剧诗人往往给神话以新的解释,借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自己对于各种事物的看法。

古希腊最有名的悲剧诗人有三位: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在他们看来,“人们的命运是生前注定的,无法加以改变;但是他们也尊重人类的自由意志,并在人类的自由意志和命运的冲突中建立悲剧主题,教导人们怎样积极的从事生活和斗争。

古希腊的悲剧理论也有着丰富的遗产。

”②古希腊战乱频繁,客观上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融合,促进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正是这些的发展,推动了悲剧艺术的发展。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这样写道:“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喜剧高于史诗和讽刺诗,而悲剧又高于喜剧。

而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则认为悲剧本质是“冲突说”的体现,黑格尔第一个将辩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