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十分高大。

5、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6、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1)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2)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他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10、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1、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3、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食物关系,可以写出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树,消费者是蝉、螳螂、黄雀。

14、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17、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食物链对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食物链“草、兔子、鹰”中,如果:

18、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或草的减少?

(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放农药;过度放牧、破坏环境使草生长困难)

19、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如果鹰少了,兔子会增多,草减少,造成水土流失。)

20、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如果兔子少了,草会疯长,引发草原火灾,草原毁了。)

21、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如果草少了,兔子会减少,鹰会减少,草原会逐渐荒漠化。)

22、草原上的牧民为了增加收入,饲养的牛羊的数量增加了5倍。照这样下去,草原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答:草原将会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牛羊缺少食物会饿死,草原上的其他动物也会受此影响而迁走,草原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人类也无法生存。我认为要禁止牧民过度放牧。)

23、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将会有什么影响?

答:破坏生态平衡,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

2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1)不乱捕滥杀动物;(2)不乱砍滥伐树木;(3)减少工业污染;(4)合理利用能源;(5)多植树种草(6)合理放牧、(7)不乱扔垃圾

25、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

(1)少用一次性餐具、少制造白色垃圾、少破坏植被、少伤害动物、纸张等

(2)要节约意识、做到节约用水、电、气等资源

26、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近年来,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影响我国的其他地区。一、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1)人们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猎杀野生动物、破坏植被等行为使草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引来沙尘暴。

(2)上述行为的后果是:导致草原生态失衡,草原渐渐退化直至沙漠化、生物减少。

(3)上述行为最终结果:将引发沙尘暴,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二、沙尘暴是一种恶劣天气,它有什么危害呢?

(1)会污染自然环境,使生态环境;(2)会影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3)影响交通安全

27、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

2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它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

29、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30、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重点保护我国现存最大一片红树林。

31、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33、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国宝自然保护区)

34、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珍稀麋鹿保护区,主要保护麋鹿。

35、在生态瓶里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小鱼提供更多的氧气,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减少。

36、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生态瓶里小鱼增加一倍,会怎么样?

(答: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次数会增多。)

(2)如果生态瓶里的小鱼增加两倍会出现什么情况?增加四倍呢?(答:小鱼增加两倍,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更多;增加更多的小鱼,小鱼会因缺氧而死亡。)

(3)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会有什么变化?

(答: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增多,因为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氧气量减少。)

(4)增加生态瓶里的水草,小鱼会有什么变化?

(答: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减少。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物群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37、要想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答:①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②必须有足够的氧气。)38、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哪些帮助?

(答:植物是生产者,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39、动物为植物的生长作了哪些贡献?

(答:动物的粪便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

40、池塘里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41、池塘里的非生物对生物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答:比如:池塘底的淤泥为一些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

42、(一)农田中生活着水稻、老鼠、青蛙、蛇、蝗虫、老鹰、稻螟虫、黄鼠狼,请你写出三条食物链。

答:①水稻→老鼠→蛇→老鹰。

②水稻→稻螟虫→青蛙→蛇。

③水稻→蝗虫→青蛙→蛇→老鹰。

(二)草原上的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①草→兔→鹰②草→兔→蛇→鹰

③草→蝗虫→鹰④草→鸟→蛇

⑤草→蝗虫→蛇→鹰⑥草→鸟→蛇→鹰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 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5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6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词语过关(会写)。 1.白昼耘田桑叶春晓 2.蝴蝶蜻蜓蚂蚱圆滚滚明晃晃樱桃瞎闹锄头承认随意 割草铲地拔草拴着水瓢闲逛倭瓜 3.孤零零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顶天立地好不威风恍然大悟烟波浩渺清光四溢相映成趣萌动晶莹澄澈离乡背井漂泊天涯风光旖旎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美妙绝伦燕园胜地茂林修竹良辰美景无边无垠 4.玷污玷污稀罕郑重秉性手绢华侨 眷恋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漂泊他乡葬身异国颇负盛名唐诗宋词不甚在意风欺雪压眷恋祖国不厌其烦老干虬枝 二、词语过关(会读)。 供ɡònɡ耕织提供ɡōnɡ银钲zhēnɡ玉磬qìnɡ水满陂bēi浸寒漪yī 明晃晃huǎnɡ摇晃huànɡ燕yān园燕yàn子旖yǐ旎nǐ撩liáo乱 低头折zhé节折shē本折zhē腾蚌壳ké地壳qiào 郑zhènɡ重 三、古诗句过关。(默写古诗和注释) 1.《四十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2.村晚【宋】雷震 4.游子吟【唐】孟郊 四、课文内容(抄到语文书上)。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表现了乡村儿童天真可爱,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稚子弄冰》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们们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时的得意已经冰碎时的失落都一一呈现,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3.《村晚》展示了一幅牧童骑牛晚归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4.《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园中的景物,讲述了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平静、自由的乐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5.《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6.《梅花魂》一文的作者陈慧瑛回忆了童年的经历,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题目的“梅花魂”的“魂”,不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的精神,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体现,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观察大树可以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测量、用放大镜等。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 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等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等 7、大树和小草的比较 大树的特点: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的特点: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①有根、茎、叶,②有生命,③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④会繁殖,⑤会死亡。 8、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9、叶子的结构分两部分:(叶片和叶柄),其中叶片上长有(叶脉)。 10、新鲜的叶和落叶比较 新鲜的叶的特点:有生命,软,有弹性。落叶的特点:无生命,没有弹性,易碎 11、在观察叶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2、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3、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15、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莲等) 常见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车前草、三叶草、桃树、梨树等)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②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③都会 生长发育,④都会繁殖后代,⑤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完整版)6下语文知识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通国:全国。诲:教导。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鸿鹄:天鹅。援:引,拉。俱:一起。弗:不。矣:了。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重点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辩斗:辩论,争论。以:认为。去:离。日中:正午。及:到。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决:判断。孰:谁。汝:你。(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得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与适宜得温度。不需要阳光与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得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得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得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植物生长得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得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得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得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得适应环境得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得环境里,不同得动物对环境有不同得需求。生物与环境之间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得. 7、生物得生存除了需要一定得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就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得。 8、食物就是动物生存最重要得需求之一。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得交换关系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得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与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得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得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就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得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得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她多种生物得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得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得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得食物得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得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得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得这些生物与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得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瞧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瞧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得生物形成一个平衡与谐得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得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得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得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得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得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得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得果实。……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得叶同它们生存得环境有什么关系? 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得热带地区,长着宽叶,可以更多得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就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得地方,叶子就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3、动物适应环境得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得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得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得南极,所以它们身体得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得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得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得地方。…… 4、(1)食物链得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 ②蔷薇→蚜虫→瓢虫→小鸟 ③落叶→蚯蚓→小鸟 ④水稻→稻螟虫→青蛙→蛇→老鹰 ⑤水稻→田鼠→黄鼠狼→老鹰 (2)写出水田中得3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 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③水稻→老鼠→蛇→老鹰 5、自然保护区。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 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 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 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 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 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 越好。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1.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建立自然保护区。 2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 下来。 本单元重点实验的实验计划(要求会说,而且尽可能地说完整): 1、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具体过程:在两个烧杯中垫上纸巾,分别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给其中的一个烧杯适时适量地浇水,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烧杯不浇水,保持干燥,作为对照组,将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2、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土壤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在一个容器里加土,并用勺子弄平,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纸巾,分别放上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并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3、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八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学习资料

八上科学第一单元知 识点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人类利用的水主要是陆地淡水中的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植物蒸腾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e 、地下径流f 、下渗 3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 ,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饮水、食物体内氧化分解产生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98%,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上分布也很不均衡,突出 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5、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 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燃烧 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氢气+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 在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3、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 到的重力有关,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ρ液指液体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 ①F浮G 上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ρ物,上浮②ρ液<ρ物,下沉③ρ液=ρ物,悬浮 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 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吃水线变深 (2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7、计算浮力:F浮=G物-F拉(称量法)F浮=ρ液gν排液(阿基米德原理)F浮=G物(悬浮漂浮)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单一物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负数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 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 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 5、数轴: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 负数<0<正数或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1/3>1/6 -1/3<-1/6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80﹪, 六折五=6.5/10=65/100=65﹪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一成=1/10=10﹪ 八成五=8.5/10=85/100=80﹪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完整word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鸟、蛇、蝗虫、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鹰 3草→鸟→蛇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潜望镜、反光镜。 11.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2.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反射本领最强的是白色的光滑物体。 13.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4.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奥运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英国科学家用凸透镜汇聚光线制得了氧气 16.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7.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让白光扩展成了红、澄、黄、绿、蓝、靛、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词汇 1.father(对应词)mother grandfather(对应词)grandmother sister(对 应词)brother uncle(对应词)aunt daughter(对应词)son tall(反义词) short big(反义词)small fat(反义词)thin long(反义词)short black(反义词)white have(单三)has go(单三)goes like(单三)likes do(单三)does I(宾格)me he(宾格)him we(宾格)us too(同音词)to/two have(现 在分词)having work(名词)worker farm(名词)farmer child(复数)children family(复数)families parent 指父母一方parents指父母双方 2.职业 teacher doctor nurse worker bus driver farmer 3.动词短语 go for a walk 去散步 plant flowers种花 water flowers浇花 go shopping 去购物 read books 读书 work on the computer在电脑上工作 have fun玩的 开心 watch a film看电影 watch TV看电视 watch the animal看动物 fly kites放风筝live in住在…… look at 看 listen to 听 二、句型 1.Li Ming’s family. 李明的家人。人名后+’s 表示所有格意思是……的 2.I don’t have brothers or sister. 我没有兄弟和姐妹。 {and用于肯定句 or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 3.My parents have one child. They have two children. My mother has a sister. 4.Look at Jing and me.I have short hair,but Jing has long hair. but意 为“但是”表转折 5.She has white hair,too. too用于肯定句中,表示也,前面有逗号隔开 5.What colour……用来询问颜色 How old……用来询问年龄 6.问外貌 What do they look like? 他们长什么样子?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她/他长什么样子? 7.问职业 What do they do ? 他们是干什么的? What does he/she do? 他/她是干什么的? 8.问交通方式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你怎么去学校? How does he/she go to work? 他/她怎么去上班? 9.问爱好 What do they like to do? 他们喜欢干什么? What does he/she like to do? 他/她喜欢干什么? What does your family like to do? 你的家人喜欢干什么? 10.My sister likes to sit and cry.

最新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1 2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4 物。 5 2.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6 声等都是静电现象。 3.利用电池(干电池,蓄电池)的直流电,发电厂输送到各家各户的7 8 交流电,太阳能工作的都不是静电现象。 9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 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10 11 5.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12 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13 6.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静电现象呢? 14 因为当物体受到干燥,寒冷,摩擦等外界影响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转15 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16 7.在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17 8.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动力,也就18 是电源(2)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电路中的导线的作用跟自19 来水管的功能相似,起着输送电流的作用。] 9.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20 21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22 1.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23 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 24 25 2.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所以小灯泡能够发光。 26 3.我们在做实验时用的电是直流电,家里用的电是交流电。 27 4.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5500V 28 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人体能承受低于36V 29 的电。 30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3V,三节电池串31 联的电压是4.5V。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 32 6.电从电池的一端铜帽(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33 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34 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 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35 36 7.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37 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01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辩斗(辩论)挪移(挪动)凝然(凝视)觉察(发觉)依赖(依靠)优雅(雅致)镇静(镇定) 舒展(伸展)责怪(责备)歉疚(愧疚)萦绕(缠绕)机敏(灵敏)扶衬(帮衬)姿态(姿势) 窈窕(苗条)充足(充裕)娴熟(熟练)间断(中断)压抑(抑制)柔顺(温顺)丰富(丰盛) 朴实(朴素)敦厚(忠厚)排挤(排斥)侵蚀(剥蚀)崇尚(推崇)惊恐(恐怖)扼杀(抹杀) 豁达(开朗)深邃(深奥)含糊(模糊)残暴(残忍)粗暴(粗野)会意(领会)宏伟(雄伟) 憧憬(向往)注视(凝视)璀璨(灿烂)激烈(猛烈)兴旺(兴盛)哀思(哀悼)彻底(完全) 寄托(寄予)咨询(询问)陈设(摆设)审阅(批阅)简朴(简单)劳苦(劳累)精致(精巧)

慈爱(慈祥)奇异(奇特)捉弄(戏弄)欺负(欺侮)慈悲(慈善)打搅(打扰)抽噎(抽泣) 畏惧(恐惧)改善(改进)救援(救助)抵御(抵抗)野蛮(粗野)寂寞(孤单)荒唐(荒诞) 吹嘘(吹捧)祈祷(祷告)庄重(稳重)侵蚀(腐蚀)荣誉(名誉)隐退(消退)震撼(震动) 辛勤(辛劳)协作(合作)鼓舞(鼓励)真理(真谛)研究(探究)判断(判定)公平(公正)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勃勃生机(生机盎然) 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一拥而入(蜂拥而至)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司空见惯(屡见不鲜)暖烘烘(暖洋洋) 反义词

空虚(充实)徘徊(果断)聪明(愚蠢)特别(普通)枯萎(旺盛)笔直(弯曲)柔软(僵硬) 喧哗(安静)薄弱(坚固)渺小(巨大)团结(分裂)娴熟(生疏)充足(缺乏)热闹(冷清) 压抑(张扬)朴实(华丽)柔顺(暴躁)排挤(拉拢)勤俭(奢侈)乐观(悲观)浪漫(现实) 豁达(狭隘)残暴(仁慈)幼稚(成熟)粗暴(温和)暂时(长久)暴露(隐蔽)茂密(稀疏) 黑暗(光明)挺进(后退)兴旺(衰退)团结(分裂)坚持(放弃)浏览(精读)简朴(豪华) 普通(特殊)精致(粗糙)穷苦(富裕)幸福(痛苦)慈悲(残忍)昏暗(明亮)摩平(揉皱) 忧郁(开朗)野蛮(文明)凄凉(繁荣)寂寞(热闹)淘气(乖巧)绝望(希望)嘲弄(恭维) 庄重(轻浮)溶解(凝结)刚毅(懦弱)纯净(混浊)精细(粗糙)崭新(破旧)诞生(逝世) 普通(特殊)独立(依赖)风华正茂(风烛残年)锲而不舍(半途而废)热腾腾(冷冰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主要单词和短语: dg ex晨练,做早操 eat breakfast 吃早饭 have English class 上英语课 eat dinner 吃晚饭 pla进行体育活动 eat lunch 吃午饭 climb mountains 爬山 gg 购物,买东西 plaano 弹钢琴 visit grandparents 看望(外)祖父母 go hiking 去远足 二、主要句子: When do you eat dinner? 你什么时候吃晚饭? I eat dinner at 7:00vening. 我晚上七点吃晚饭。 When do you get up? 你什么时候起床? I usually get up at 12:00 a我通常在中午12点起床。 What do you dweekend? 你在周末干什么? Usually I watch TV and gg. 我通常看电视和购物。

I vgrandparents. 有时候我去看望我的外祖父母。 Ilay football. 我经常踢足球。 I go hiking. 有时候我去远足。 三、重要知识点 同义词: eat breakfast-have breakfast , eat lunch-have lunch, eat dinner-have dinner pla-dusually- 复数形式:policeman-pollicewoman-policew 现在分词:tell-telling 第三人称单数:say-says 同义句:What do you do ? ---What are you? 你是干什么的? 表示频度的副词:always 总是,一直;usually 通常,常常;often 经常;有时候 以复数形式出现的词组:visit grandpala 介词后跟表示时间的词语时,表示在某年、某月、某个季节,某个时候(在上午,在下午,在晚上)用in;表示在某一天,在星期几用on,在具体的几点几分用at. too 和either的用法区别:too和either都是“也”的意思,但too用于肯定句,either用于否定句。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知识点 1、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列文?虎克)发明的。 2、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3、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胎儿大约在妈妈的(子宫)里呆大约(9)个月,就准备呱呱坠地了。 4、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5、受精卵大约经过(6)周就长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各种器官都已形成。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6、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7、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8、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 9、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10、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0“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11.在使用显微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4)使用显微镜时要轻拿轻放,以防止显微镜损坏。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 1、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5、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 6、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7、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8、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9、(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10、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11、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 12、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13、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 14、(电铃)、(马达)、(听筒)、(电磁起重机)等都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15、(电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有(南极和北极),也有(指示南北)的性质 16、电磁铁的特性:(1)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电池的电极方向和线圈的绕制方向有关;(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个数和线圈的匝数有关。(3)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有磁性,在断电的情况下没有磁性。在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获得的磁力就(越大)。 17、电磁起重机(1)工作原理: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 (2)工作过程:接通电流时,电磁起重机能产生强大的磁场力,能够将过重的铁料收集和搬运到指定的地方。切断电流时,重物就会被放下(3)应用范围:使用十分方便,可以用在废钢铁回收部门、炼钢车间。 18、电可以产生磁,磁可以产生电吗?——电能生磁,磁能生电。例如变压器就是先把电能转化成磁能,然后再把磁能转化成电能。 19、(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发光。(2)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化。(3)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 20灯泡能发光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成了热能)。 21、电视的声与像和太阳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声:太阳能—电能—电磁能—声能像:太阳能—电能—电磁能—光能 22、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能源)。 23、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水力等这些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24、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目前人类开发的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氢能)等。太阳能的优点:环保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应用范围广泛。 25、我国发现“可燃冰”有何意义?我国在冻土地区发现的可燃冰,必将极大地开拓人类寻找新能源的视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6、发现惯性定律的科学家是(牛顿)。发现电能生磁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知识点总结 1、(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 2、(大气层)是地球的保护伞,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大气层由内到外结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圈层是(对流层)适合飞机飞行的圈层是(平流层)臭氧层位于大气层的哪一层?(平流层) 3、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1)、没有天气变化(2)、听不到声音,世界上是一片寂静;(3)、气温白天很高,晚上会很低;(4)、没有生命,所有生命都会灭绝。 4、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迅速发展,各种(污染物)大量地进入地球大气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气污染”)。污染的来源:(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酸雨)。 5、如果臭氧层被破坏,会造成什么危害?(1)臭氧层被破坏,将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种灭绝。(2)臭氧层的破坏,将使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3)紫外线辐射增强,还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6、(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影响自然风形成的因素:(气温)、(气压)。风的种类:(人造风)、(自然风)。 7、(小帆船)的发明,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创举。(降落伞)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 8、降落伞的作用:(1)应急救生(2)稳定作用(3)减速作用(4)回收作用(5)空降空投(6)航天运动 9、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1)悬挂物的质量;(2)伞面大小(3)伞面的透气性(4)伞绳的长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