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完整版)-叶怀珍主编

现代物流学(完整版)-叶怀珍主编
现代物流学(完整版)-叶怀珍主编

现代物流学(叶怀珍第二版)

(完整版)

目录

第一章现代物流学总论 (3)

1.1 物流基本概念 (3)

1.2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3)

1.3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章国内外物流动态和发展趋势 (4)

2.1 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 (4)

2.2 物流合理化与标准化 (4)

2.3 物流技术发展和物流管理现代化 (5)

2.4 物流国际化 (6)

2.5 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7)

2.6中国物流展望 (8)

第三章交通运输技术与组织管理 (9)

3.1 货物运输方式及其运营特性 (9)

3.2 运输技术与管理 (9)

3.3 合理运输 (10)

3.4 集装箱与集装化运输 (12)

第四章仓储管理 (13)

4.1 储存概述 (13)

4.2 仓库管理 (14)

4.3 库存控制策略 (14)

第五章包装技术与管理 (15)

5.1包装的功能 (15)

5.2 包装技术和方法 (15)

5.3 包装机械 (16)

5.4包装管理 (17)

第六章装卸搬运 (18)

6.1 装卸搬运概述 (18)

6.2 装卸搬运工作组织 (18)

6.3散装和特种物品的装卸与搬运 (19)

6.4集装箱的装卸与搬运 (19)

第七章配送及配送业务管理 (21)

7.1、配送的概念: (21)

7.2配送业务 (22)

7.3配送管理 (23)

第八章流通加工 (24)

8.1流通加工概述 (24)

8.2流通加工形式与内容 (24)

8.3流通加工管理 (25)

第九章物流信息系统 (26)

9.1 物流信息及管理 (26)

9.2 物流信息技术 (27)

9.3 物流信息系统及其开发 (28)

9.4 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28)

第十章物流中心网络概述 (30)

10.1 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概述 (30)

10.2 物流中心网络布局 (30)

10.3 物流中心设计与投资的一般原则 (30)

第十一章物流运输站(场)规划 (30)

11.1 铁路货运站(场)规划 (30)

11.2公路货运站(场)规划 (30)

11.3 水路货运码头规划 (30)

11.4 航空货运港站规划 (30)

11.5 管道输送站规划 (30)

第十二章货物运输的优化求解 (30)

12.1 产销运输问题 (30)

12.2 分配运输问题 (30)

12.3 网络流问题 (30)

12.4 送货集货问题 (30)

第一章现代物流学总论

1.1 物流基本概念

(一)物和流

物: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物质资料

流:物理性移动(伴随的信息流动,资金流动)

(二)物流的定义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优化管理来满足物主要求的过程。

第一利润源泉:降低物料消耗而获取利润

第二利润源泉: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

第三利润源泉:降低物流费用以取得的利润

物流与流通

1.流通的内容: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物流——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转移

创造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和形质效用

2.商物分离:如果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物流路线迂回,倒流,重复,造成资源浪费。

——物流成为产业的根本原因是商物分离!

(三)、现代物流

1.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

1.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强调全程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核心业务管理的协调。

2.一定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支持

3.具有先进的物流科学技术

2.现代物流主要特征

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

(四)物流系统分类

按照物流活动业务性质分类:1. 生产物流、2. 供应物流、3.销售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流按照物流活动的相对范围划分:1.企业物流、2.社会物流、3。综合物流

(五)、物流系统功能模式

输入:是指通过提高资源、能源、机具、劳动力和劳动手段等,对某一系统发生的作用。

处理:物流系统本身的转化过程

输出:物流系统对环境的输入进行必要的处理(转化),使之成为有用(有价值)的产成品。

限制:由于外部环境因其他各种变化因素的影响,对物流系统施加一定的约束。

反馈:信息反馈

1.2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运输子系统——中心活动

储存子系统——重要业务

装卸搬运子系统——必不可少

包装子系统——重要环节

配送子系统——与运输的区别,运输是远距离大批量品类复杂。配送是二次运输、终端运输。

流通加工子系统——提高物流效率而进行加工

物流信息子系统——提高效率,经济效益最大化

1.3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

1.3.1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国民经济动脉,连接社会生产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

3.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4.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5.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1.3.2 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

一、现代物流学的特点

1.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2.是一门进行系统性分析的科学

3.是一门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

4.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二、现代物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社会经济中,物质资料空间移动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和经济问题。包括所涉及的运输、包装、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环节中的技术、经济与管理。

第二章国内外物流动态和发展趋势

2.1 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

1.重视物流理论研究和物流技术推广

2.物流结构形势多样

3.建成高效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

4.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

5.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和完备的物流法规

2.2 物流合理化与标准化

物流合理化:是指在物资流动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组织办法,以最少的物化和活化劳动,取得最大的物流效益。

一、物流合理化的内容

物流合理化通常包括局部合理化和整体合理化。

局部合理化: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内物流过程合理化。

整体合理化:寻求物流系统整体合理优化。

二、物流合理化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

总成本法:将同材料和产成品进的转移、分类、储存等一系列相关业务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在保持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在多种物流方案中选择总成本最小的那一个方案。

避免次优化:当各项物流业务活动按它们各自所完成的一定的管理目标来评价,而这些管理目标又相互矛盾时,就会发生次优化。为了避免次优化,往往要经过理性判断和科学计算。

得失比较分析法:在评价各方案时,要比较分析各方案的所得和所失,在保持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选择得大于失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

三、实现物流合理化的战略步骤

1.制定物流战略、方针和措施。

2.确定物流网络结构。

3.设计物流管理系统。

4.综合评价物流系统并逐步完善物流系统。

四、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1.加强物流计划性

2.组织物流直达化——减少中间环节

3.组织物流短距化——采取就近,分片供应和调运。

4.组织物资调运钟摆式运输——强调组织往复,回程货源,避免发生不满载和空车行程。

5.组织货物调运集中化——集零为整,采取混装进行集中运送。

6.物流企业社会化——面向社会服务,谋求社会整体物流合理化。

7.实现物流标准化

8.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五、物流标准化

(一)物流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1.物流标准化是保证物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的有机联系的手段之一。

2.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

3.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

4.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

(二)物流标准化的特点

1.物流系统标准化涉及面比一般标准化系统更为广泛,包括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

类。

2.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

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称为标准的“三性”)。

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

(三)物流标准的种类

1.按大系统配合性、统一性标准分类,可分为:

①专业计量单位标准

②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共同单位尺寸标准

③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物流系统中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尺寸

④集装模数尺寸——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

⑤物流专业名词标准

⑥物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

2.按各分系统技术标准分类

可分为: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台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

3.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分类

可分为(1)岗位责任及权限范围。

(2)岗位交接程序及工作。

(3)物流设施、建筑的检查验收规范。

(4)货车、配送车辆运行时刻表、运行速度限制等。

(5)司机顶岗时间、配送车辆日配送次数或日配送数量。

(6)吊钩、锁具使用、放置规定。

(7)情报资料收集、处理、使用、更新规定。

(8)异常情况的处置方法等。

4.物流标准化工作原则

①确定标准化的核心基点

②着重研究配合性问题

③要研究物流与环境保护问题

2.3 物流技术发展和物流管理现代化

2.3.1物流技术发展

硬技术:包括物品流动过程中,物品处于移动、停顿(或存储)等状态下所需要的材料、机具及各项设施等。

软技术:包括实现物流活动所需要进行的管理、计划与组织等。

1.物流运输技术发展

①货物运载工具发展:趋向于多样化、专用化、高速、大型、节能、环保。

②货物输送线路等设施的发展:建成一个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四通八达、畅行无阻、结构合理、技

术先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③各种公运输方式生产管理系统:高度自动化

2.物流仓储技术与装载搬运技术的发展

3.物流包装技术的发展

4.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

2.3.2物流管理现代化

(一)物流管理现代化的目标: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以取得物流系统的最佳效益。

1.物流管理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准确、及时、高效率地完成与物流相关的和物流活动本身的信息的

收集和处理,它是物流管理综合性和先进性的反映。可以说,信息管理本身就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物流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①预测物流流量

②编制物流产、需、供、销计划

③确定物流最佳成本

④编制物流生产的最佳经济方案

⑤组织进货、验收、搬运、入库等业务

⑥研究物流运输的最佳方案,包括运输批量、时间、交通运输方式及路线的选择

⑦加强与物流业务有关法律的监督执行

(二)物流现代化管理技术

系统管理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决策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

(三)物流现代化管理手段

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和人才培养

2.3.3物流质量的指标体系

内部指标:衡量物流系统中物流及其内部构成的执行情况。

外部指标:反映非机构实体对物流的期望。

指标又分为经济性指标和非经济性指标;

2.4 物流国际化

2.4.1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

一、概念

国际贸易:是一种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它是在客观经济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的制约下,各国工商业、银行、运输和保险等机构,围绕商品、劳务和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

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将货物从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

国际物流的主要特征是跨国经营,为发展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形成一个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统一开放的物流体系。

二、国际贸易的特点

1.国际贸易按国际价格进行

2.国际贸易受各国对外政策直接影响大。

3.国际贸易的支付和结算要求采用世界公认的国际通货或黄金,存在汇率风险。

三、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互为依存和促进的关系。

4.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5.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化

四、国际贸易对物流的要求

质量要求:向优质服务和多样化发展

效率要求:高效率的履行国际贸易合约

安全要求:防止人为因素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造成的货物灭失

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性,降低物流成本

2.4.2 国际物流管理

一、国际物流的特点

国际性、复杂性、风险性、不规则性

二、国际物流运作

1.国际运输:运输方式、装运单据、货物的运输保险

2.海关仓储:保税制度、保税仓库

3.商品检验: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4.出入海关的手续

2.4.3 我国发展国际物流的策略

1.改革和健全我国管理体制,实现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2.加快建设我国物流设施,畅通物流渠道

3.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实现物流标准化

4.开展国际物流研究,加快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2.5 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2.5.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存在两种模式:

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Customer,B to C)

企业与企业间的网上交易(Business to Business, B to B)

1.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

又称直接市场消费。主要包括(1)有形商品的电子定货和付款,称为间接电子商务。(2)无形商品和服务产品的消费,供需双方可以在网上直接实现交易,又称为直接电子商务。

2.企业与企业间的网上交易

主要是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进行的。包括(1)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采购事务的协调。(2)物料计划人员与仓储、运输公司间的业务协调。(3)消费机构与其产品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的协调。(4)客户服务。(5)公司日常运营活动,内部员工交流等。

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主要有三方面:Internet的通信基础设施、实施网上支付的金融环节、物流配送。

2.5.2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GB定义: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1)区域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国际贸易和地区交流。

2)物流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减少货物周转环节,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挖掘第三利润源泉。

3)者和企业可以得到更为完备的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经营的特点:

1)从事第三方物流经营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2)第三方物流经营者的资产所有关系和组织结构比较复杂。

3)第三方物流经营的规模差异较大。

4)经营者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数普遍较多。

5)与用户的关系普遍认为在较高水平以上。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内容:

包括有形的实物流动和无形的物流方案规划、设计和信息流

动技术等。主要有运输、存储、配送、配送战略、物流系统的研

制、运用EDI能力和物流运作绩效报告、取货拼装、信息管理

等。

物流方式:包括自营物流、寻找物流伙伴、寻求第三方物流

服务

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选择:(右图)

2.5.3供应链管理

GB定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缩短物品从供应商到需求者手中之间的流转时间,从供应链系统的观点出发,获得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供应链的组织结构设计;网络信息的设计;协调管理与控制;需求预测、计划与管理;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和跟踪控制、库存管理;供应商与采购管理;制作管理;分销(渠道)管理;用户管理与服务;物流管理;资金流管理;信息流管理。

2.5.4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FPL或4PL)集成了第三方物流服务和物流咨询机构的优势力量,以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宗旨,通过对供应链过程和协作的再设计来提供方案,使供应链方案往往具有系统协调性和完善性。

2.5.5 定制物流

我国GB定义:定制物流是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而为其专门设计的物流服务模式。

2.5.6 虚拟物流

我国GB定义:虚拟五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模式。

2.5.7 精益物流

我国GB定义:以实现客户的最大价值为出发点,剔除物流过程中的一切无效和不增值作业,用尽量少的投入满足客户需要,从而获取高效益的现代物流方式。

2.5.8 物流一体化

我国GB定义: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

2.6中国物流展望

2.6.1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4.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6.2 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观念陈旧,亟待转变

2.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低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严重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4.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度约束

5.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6.3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前景

1.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直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3.物流产业发展将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健康发展

4.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有及其重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