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世界地理 10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合集下载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中国被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吗?这种划分是基于中国辽阔的地理特征和多样的自然环境而来的。

通过了解这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

二、目标1.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

2. 掌握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3. 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三、导入活动1. 观看地图:观看中国地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并标注出来。

2. 地理特征讨论:讨论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貌、水文等。

3. 资源分布分析:分析每个地理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农业、矿产、水资源等。

四、知识讲解1.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2. 西部内陆地区:包括西北、西南地区,地势高原山地多,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但开发水平较低。

3. 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华南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湿润,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4. 西北边疆地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地区,地势高原山地多,气候干旱,资源丰富但交通条件较差。

五、案例分析以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为例,分析两者在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别。

为什么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内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六、拓展活动1. 请结合实地考察或网络查询,了解你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情况。

2. 设计一个项目,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地理资源,增进当地经济发展。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中国被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奇特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增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地理知识,不息拓展自己的视野。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对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实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内容点析1.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

区域的划分依据一定的指标,总体来说,区内主要指标有明显的一致性,区域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差异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所在区域的不同而不同。

教材通过四个人物分别描绘自己生活地理区域的显著特征,形象直观地说明地理区域的差异性。

第一位身着维吾尔族服装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一级行政区划中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山地上有大面积的草场”描绘出自然环境情况;而高山牧场成为“我国有名的牧区”表现出畜牧业是本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

第二位来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该地位于云南省,属二级行政区划单位;傣家少女服饰说明这里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位于热带,气候湿热”,点出那里具有的热带气候特征;“美丽、旖旎的风光”、典型的热带景观和独特的傣家风情,不难得出结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会大大促动本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位家住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很快”说明本区位于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特区”是根据本区对外开放的需要再划分的特殊经济区。

第四位来自长江三角洲,是个自然地理区域,因为自然条件的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在良好的农业基础上,又形成实力雄厚的工业区。

在四位人物的描绘中都说明自己生活的区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对于各自区域特点的形成原因,教材没有解释以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区域学习的兴趣。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品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品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2.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3.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地理差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难点】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地理差异。

三、教学策略本课是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知识和能力,本课是中国区域学习的基础,全书的关键。

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地理区域”两部分内容。

教材设计的两个活动题中,第一个是通过读图识图的方法,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第二个活动题则是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归纳秦岭南北两侧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建议教师重视教材中的活动设计,通过课堂练习了解介绍了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其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教师可结合八上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片,展示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并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便于进行比较。

教材第二部分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重点是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划分依据。

本节内容为1个课时。

通过航拍中国秦岭两侧的差异的视频引入课程正文,首先学习区域的概念,继而过渡到区域的分界线,引出秦岭—淮河一线,通过图片对比了解此线的重要意义,最后简要分析四大区域的划分方法。

五、教学流程六、当堂练习1.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A. 长江B. 淮河C. 珠江D. 黑龙江2.下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的是()A. 江汉平原B. 成都平原C. 辽河平原D. 洞庭湖平原3.既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界线的山脉是()A.太行山 B.长白山C. 巫山D. 大兴安岭4.下列各地中,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是()A. 银川B. 武汉C. 太原D. 西安5.秦岭北坡山麓年降水量为600—700毫米,南坡山麓为750—900毫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以南的河流冬季不结冰,原因是什么?7.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4:D;C;D;A5. 一是受秦岭山地的阻挡,北坡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二是雨季长短不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穿好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服装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讲授新课]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板书)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等奖精品教案(最全教学设计)(2)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等奖精品教案(最全教学设计)(2)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1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正确选择 .教学目标1.掌握秦岭- -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掌握秦岭- -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难点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填图,讨论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秦岭- -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 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二.秦岭- -淮河一线1.了解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看图A ,找出以下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 理解、掌握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2.理解秦岭- -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1 ) 认识秦岭,看图B ,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根本情况.2 ) 认识淮河,看图C ,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根本情况.3 ) 读图D ,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拟秦岭- -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明确:降水,秦岭- -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 (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 -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3.列表比拟,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 -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秦岭- -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秦岭- -淮河一线以北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河流有无封冻有无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干湿区半湿润区湿润区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耕作类型以旱地耕作为主以水田耕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三.四大地理区域1.看图L ,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 ) 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2 ) 看图H - -P ,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四.作业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看P96教材,说出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比拟四大区域的不同.划分理由: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民居生活等 .二.列表比拟我国四大区域的不同之处,看课文,结合图片,完成下表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葬地区分布范围地形气候温度带年降水量<400毫米高寒气候干湿情况植被落叶阔叶林常绿林草原、荒漠高寒植被三.看图L ,结合我国地形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分界线.四.看图Q -X,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概括出我国四大区域的生产、生活的差异,并把图与各地区联系起来.结合教材,完成下表分布范围地形特点耕作制度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主要水果民居特点图形编号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2.学生填表,教师引导,并引导分析民居形成的原因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色.3.拓展迁移说出你了解的我国四大区域的不同之处.四.指导完成练习.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无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微课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微课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入:同学们都学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有同学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题展示并板书: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首先来看本节的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下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今天的学习展示并板书:秦岭-淮河线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认识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限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相似性。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你了解秦岭-淮河线吗?你知道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吗?首先让我们走进秦岭-淮河线展示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请同学们根据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及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材料<秦岭和淮河>,完成课本第四页的活动一这位男同学,嗯,非常正确,秦岭,淮河的走向都是东西走向第二题呢,谁来?嗯,你请。

哦,这位同学有补充,请说。

综合两位同学的意见,我们得出结论秦岭-淮河所在或流经的省份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认识了秦岭,淮河,那你知道秦岭 -淮河做为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存在哪些地理差异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中国温度带划分图”“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地形分布图”,并根据上册所学内容,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们将分组进行展示,并根据完成情况给予打分出示地图及表格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河流的封冻封冻(有结冰期) 不封冻(无结冰期) 年降水量的大小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耕地的类型水系情况黄河水系长江水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作物的熟制主要的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柚、茶居民的主食 以面为主食以大米为主食水文特征汛期短、流量小、沙多,水位变化大、结冰汛期长、流量大、沙少,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刚才大家讨论得/都很激烈和认真,相信大家/已经心中有数。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要求第一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第二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各区的范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

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教学对象分析: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

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

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地区的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

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对于学生来说,对区域和区域划分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程度。

本章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

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要注意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重点。

学情分析1、经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我国的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秦岭和淮河及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较多,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3、通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大屏幕显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板书)
举例:(大屏幕显示)
活动2:(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

(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进行区域划分。

(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板书):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

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

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

(×)
(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
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南方地区
北京西北地区
上海青藏地区
4.填图(图见课本)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区域的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