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排行榜(2).doc
各博物馆,镇馆之宝

各博物馆,镇馆之宝
1.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
2.湖北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
3.陕西博物馆,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舞马衔杯纹银壶
4.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马踏飞燕
5.宁夏博物馆,镇馆之宝:明朝描金《古兰经》
6.河北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7.山西博物馆,镇馆之宝,晋侯鸟尊
8.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四神云气图、春秋莲鹤方壶
9.山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10.西藏博物馆,镇馆之宝,新石器时代双体陶罐
11.新疆博物馆,镇馆之宝:蜀锦
12.内蒙古博物馆,镇馆之宝匈奴王冠,镶嵌绿松石
13.安徽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大鼎
14.吉林博物馆,镇馆之宝元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15.黑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金朝铜坐龙
16.辽宁博物馆,镇馆之宝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17江苏博物馆,镇馆之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18.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王羲之上虞帖
19.湖南博物馆,镇馆之宝:马王堆出土素纱禅衣
20.贵州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开元投龙铜简
21.广西博物馆,镇馆之宝翔鹭纹铜鼓
22.广东博物馆,镇馆之宝:千金猴王砚
23.台北博物馆,镇馆之宝翡翠白菜、东坡肉形石、毛公鼎
25.玉石界的,镇宅之宝(河磨玉),来自鞍山岫岩县,四大名玉岫玉产地。
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铜奔马的造型雄健、气势磅礴,反映 了东汉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和马文化, 是中华艺术史上的杰作。
四羊方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历史背景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 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文化意义
四羊方尊的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代表了当时青铜铸 造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清明上河图的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其 画面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生动,构图巧 妙,笔墨细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 历史意义。画中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 清明时节市民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风俗民情和经济发展状况。
VS
社会影响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对于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社会历史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中国国家博 物馆的珍贵馆藏之一,对于提升公众对古 代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具有重要作用。
的音色优美动听,是中国古代乐器中的珍品之一。
东汉铜奔马
总结词
东汉时期的青铜雕塑艺术品。
详细描述
东汉铜奔马是东汉时期的青铜雕塑艺术品,现存于甘肃省博物馆。该雕塑以一匹 奔跑的骏马为主题,马匹矫健有力,四蹄飞扬,展现出强烈的动感。整个雕塑线 条简洁明快,造型生动逼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之一。
四羊方尊
历史背景
西周大克鼎是西周时期青铜器, 于清朝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 县,是当时所见最大的青铜器。
文化意义
大克鼎代表了西周时期青铜器铸 造技术的巅峰,其造型雄伟、纹 饰精美,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 制度和文化特点。
鸟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历史背景
鸟尊是春秋时期青铜酒器,出土于山 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是第 一件以鸟形为主题的青铜酒器。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博物馆以其众多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和历史遗迹而闻名于世。
其中,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这些藏品通常都是具有独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中,这些“镇馆之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展现着中国古代智慧和艺术的瑰宝。
在中国各大博物馆中,每一件“镇馆之宝”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下面,我将带你一起走进中国几座知名博物馆,一起领略一下它们的“镇馆之宝”。
1. 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拥有着丰富的宫廷文物和明清古代艺术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镇馆之宝”莫过于《清明上河图》了。
这幅卷轴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与文化价值。
《清明上河图》以其宏大的场面、细腻的笔触、精湛的技艺,生动地再现了宋代开封城市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不同生活情景,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 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有着“中国第一铜器”之称的“司母戊鼎”。
这座青铜圆腹方口方耳三足鼎,被誉为中国青铜器史上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古老青铜文明的痕迹,展现了中国古代冶炼和铸造技艺的精湛,也是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杰作。
3. 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当属秦始皇兵马俑了。
这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军事遗迹,由无数个规模宏大的兵马俑组成,再现了秦代的军事阵容和生活场景,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也是反映中国古代军事、社会和文化的珍贵实物。
4. 安徽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安徽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则是被誉为中国陶瓷之最的南宋定窑“天青釉凤首壶”了。
这件瓷器被誉为中国陶瓷的“活化石”和“活化器”,不仅是中国古代陶瓷制作技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一颗珍贵的璀璨明珠。
这几处知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无一不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十大镇国之宝

中国⼗⼤镇国之宝 中国历史悠久,地⼤物博,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
每个博物馆都有⾃⼰的“镇馆之宝”,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什么?每到⼀地游览时,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吧。
1.北京国家博物馆:四⽺⽅尊司⺟戊⿍ 四⽺⽅尊,商朝晚期⻘铜礼器,祭祀⽤品。
1938年出⼟于湖南宁乡县⻩材镇⽉⼭铺转⽿仑的⼭腰上。
四⽺⽅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的⽅尊,重近34.5公⽄。
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戊⼤⽅⿍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挖掘出⼟,当时⽼百姓为了保护其不被⽇本⼈掠⾛,千⽅百计地隐藏起来,后来送给了当时的中央博物院,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博物院。
1949年,有关⼈⼠将其放在博物院地下库房,⽤砖围了起来。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被“借”去展出,成了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物。
被誉为中国⻘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
原称“司⺟戊⿍”“司⺟戊⼤⽅⿍”。
两者都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2.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世名画。
它是⼀幅绢本设⾊⻓卷,⾼24.8厘⽶,⻓528厘⽶。
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间⻛俗,如像今天的节⽇集会,⼈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
全图规模宏⼤,结构严谨,⼤致分为三个段落:第⼀段是市郊景画,第⼆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它历经⼋、九百年的岁⽉沧桑,饱经劫难,有的收藏者为其⽽遭不幸,作品终于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神品”,属国宝级⽂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北京故宫博物院: “⼤禹治⽔”⼤⽟⼭ “⼤禹治⽔”的⽟⼭⽤料产⾃中国新疆和⽥,为致密坚硬的⻘⽟。
⽟上雕有峻岭、瀑布、古⽊苍松。
在⼭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治⽔。
“⽟⼭”置于嵌⾦丝褐⾊铜铸座上。
⾼224厘⽶,宽96厘⽶,座⾼60厘⽶,重5000千克。
是世界上最⼤的⽟雕作品,也是我国的国之瑰宝。
⻘⽩⽟的晶莹光泽与雕琢古朴的⻘褐⾊铜座相配,更显得雍容华贵,互映⽣辉。
中国十大博物馆里面的这些镇馆之宝,你都见过吗?

中国十大博物馆里面的这些镇馆之宝,你都见过吗?中国是个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文明古国,人文荟萃,历史悠长,至今存世的大量奇珍异宝就是博大精深文化的实证,那么究竟有哪些顶级的国宝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十大博物馆,去看看都有哪些镇馆之宝。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1、《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故宫书画的代表作,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绘有814个各色人物,还有牛、骡、驴、车、轿、房屋、桥梁、城楼等各具特色,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时期汴京的建筑和民生。
《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曾5次进入宫廷,4次被从宫中盗走,辗转流传,历尽劫难,但至今仍然完好,是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2、《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是宋徽宗的得意门生,为他18岁时所作。
3、酗亚方樽酗亚方樽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
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4、瓷母这件瓷母有15个装饰层,17种釉彩,是古代瓷器制作的巅峰之作。
二、中国国家博物馆1、司母戊鼎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大鼎重达832.84公斤,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属当时国之重器,大鼎于1939年3月在安阳出土。
2、九龙九凤冠万历皇帝之孝端皇后凤冠。
1957年10月20日出土于北京明定陵地宫,该冠通高48.5厘米、冠高27厘米、径23.7厘米,重2320克,面料以丝帛制成,共饰有九条金龙,九只金凤,嵌有天然红宝石115块,珍珠4414颗,华丽贵重之极。
3、太平天国玉玺玉玺长、宽各20厘米,四周刻有双龙双凤,玺面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玺都大,印面上还刻有吉利韵语11句44个字,与历代国玺都不一样,十分奇特。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陷,玉玺被湘军掳去,由曾国藩交清军机处。
这块玉玺是太平天国政权的重要标志。
三、台北故宫博物院1、翠玉白菜原陈列于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永和宫,翠色晶润淡雅,通透无暇,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蝗虫的每一根触角都清晰可见,彰显其制作者的精湛技艺。
中国史上21大镇国之宝

中国史上21大镇国之宝21.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
20.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
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19.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8.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禹治水”大玉山“大禹治水”的玉山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为致密坚硬的青玉。
这件文物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17.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16.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15.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14.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
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13.河北省博物馆: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

我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东侧。
其藏品丰富多样,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
在众多珍贵的文物中,不乏一些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特殊藏品。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我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些镇馆之宝。
1. 六出祁山图六出祁山图是宋代画家宋徽宗赵佶的作品,被誉为我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这幅作品以祁山为题材,写实地描绘了祁山的山水风景,气势恢宏,构图精妙。
画面中所涉及的诸多细节,都展现了宋代绘画的高超技艺和深厚功底。
六出祁山图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世人推崇,被誉为我国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
2. 青铜司母戊鼎青铜司母戊鼎是我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重要青铜器。
它是我国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所呈现的青铜技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庄重大气,所使用的铭文内容丰富瑰丽,表达了当时社会政治、宗教信仰和文化风貌,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3. 清代官窑天球瓷清代官窑天球瓷是我国瓷器中的珍品,被誉为“观世音菩萨出世天球瓷”。
这件瓷器釉色蓝白,绘有天球、流云和观世音菩萨,工艺精湛,图案雅致。
它展现了清代官窑在青花瓷器烧制上的高超技艺,也是清代瓷器中的一件稀世 rare之宝,对于研究清代官窑瓷器工艺和当时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是我国古代秦国第一任皇帝秦始皇陵墓中的陪葬品,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文物之一。
这些兵马俑形态各异、神态生动,继承了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传统,其工艺精湛、气势恢宏,展现了我国古代的艺术水平和制陶技术。
兵马俑的出土和保护,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方面,以及秦始皇统一我国和我国古代先进制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进行介绍,可以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我国博物学的重要标本,更是我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见证。
这些镇馆之宝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国国家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保护和展示这些宝贵文物,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欣赏和领略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列举中国国家博物馆的10件镇馆之宝

列举中国国家博物馆的10件镇馆之宝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第一部分:引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排行榜(2)2017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排行榜(2)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现存不可移动文物3.5万余处,全省馆藏文物100余万件。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汾河西岸,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
博物院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斗象征着丰收喜悦,鼎象征着安定吉祥。
从宽敞的大厅向上看,仿佛置身于一座气势宏大的塔中,这是模仿国宝应县木塔而构造的。
博物院内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七个历史文化专题,以及土木华章(古建)、山川精英(玉器)、翰墨丹青(书画)、方圆世界(钱币)、瓷苑艺葩(瓷器)等五个艺术专题组成,抓取山西灿烂文明史中的最亮点,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遗存,展示山西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上世纪90年代初,山西省开始筹建博物馆新址,经过漫长的准备过程,200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
工程总投资3.16亿元。
新址于日前竣工,并基本完成布展,被命名为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波光粼粼的汾河西岸,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
博物院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斗象征着丰收喜悦,鼎象征着安定吉祥。
从宽敞的大厅向上看,仿佛置身于一座气势宏大的塔中,这是模仿国宝应县木塔而构造的。
走进佛风遗韵展厅,如同进入一座座精巧绝伦的石窟之中。
工作人员张成生告诉记者,这是采用了石窟再现和展柜陈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山西佛教雕塑文化的瑰丽奇崛。
面带微笑的北宋菩萨像、集绘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的造像碑,则采取了未放入展柜的裸展方式,让人觉得如此地亲近,细看来,仿佛石雕菩萨身上的衣褶还在微微摆动。
整个陈展方式匠心独运,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七个历史文化专题,以及土木华章(古建)、山川精英(玉器)、翰墨丹青(书画)、方圆世界(钱币)、瓷苑艺葩(瓷器)等五个艺术专题组成,抓取山西灿烂文明史中的最亮点,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遗存,展示山西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头部为鸟,尾部为象,构思奇特是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珍品。
出土于赵卿墓中。
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
1988年5月,在太原金胜村发掘的一座迄今保存最好,获得资料最为丰富的大型春秋晚期墓葬和一座大型车马坑,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的重要收获。
大墓为坚穴土圹木椁墓,开口长11米、9.2米、深14米;木椁长8米、宽6.2米,四周积石积灰290立方。
墓主人使用三重漆棺,四周殉人四个。
共获得各类随葬品3134件,其中青铜器2100多件,包括青铜礼器148件,代表死者身份等级的两组七个青铜列鼎。
最大的一件青铜鼎高1米,口径1.04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春秋大鼎。
大型车马坑面积110平方米,共有战车、仪杖车17辆,马44匹。
赵卿墓共出土文物3421件,青铜器、玉器、金器,陶、木、骨、角、蚌、贝器俱全。
青铜器数量多,种类全,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和生活用品皆有,且多为精品。
所出乐器音质音色完好如初,车马坑规模宏大,遗迹保存完整。
太原金胜村发掘的大型春秋晚期墓葬,是晋墓葬中发现最大的一座,也是我国已发现的七鼎墓中资料最完整的一座。
车马坑轩辆种类齐全,保存完好,兵车呈双列排列,在国内亦属罕见,该墓位于太原晋阳古城西一公里的西山脚下,其地域属赵氏势力范围。
2017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排行榜NO5. 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就是说祭祀和征战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古人将祭祀列为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一年中的大事小情都要通过祭祀来解决。
但是无论祭祀仪式有多么隆重,不外乎两类活动:一是掩埋玉器,二是焚烧牺牲,不过就是把供奉给神灵的家畜烧掉。
但是三千多年前的一次祭祀活动,却令人触目惊心。
这次祭祀,把一个国家里最最珍贵的宝物通通人为地毁坏,这还不够,再烧上一把火,然后全部掩埋掉。
毁掉的珍宝,相当于一个十万人的国家上百年的劳动剩余价值。
这哪里是祭祀,简直就是毁灭。
难道那时的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彻底绝望不想活了吗?或者还有什么我们今天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原因呢?这就是被发现的三千多年前的祭祀坑挖掘开的现场情景。
各种器物混杂一处,乍一看杂乱无章。
但是细细观察,发现每一类器物在入坑还是分门别类放置的。
首先放入坑底的是玉石器,然后是金杖等金器,其后是青铜人头像、人面像、铜尊等大型铜器,再倒入碎骨渣,最后放入玉璋、玉戈等大型玉器以及部分陶器等。
这些器物掩埋前明显经过有意的焚烧和破坏,或烧焦、崩裂、变形、发泡甚至熔化,或残损、断裂甚至碎成数块。
多数铜头像颈部被烧成半熔化状,铜戈、铜瑗多数烧变形,有几件还熔在一起互相粘连。
玉石器则多数被烧裂残断。
坑中出土的烧骨碎渣经检测是猪、牛、羊等动物骨。
另外还有很多象牙和大量的海贝等。
当今天的考古工作者把这些破碎的出土文物一件件复原起来,全世界都震惊了。
数千件美仑美奂的三千多年前的艺术品,看得人们瞠目结舌。
青铜人像,反映出当时冶炼技术的高超以及雕塑艺术的高度审美与抽象能力。
想象力之奇崛,造型比例之准确,远远超出了今人对三千年前人类创造能力的估计。
各种玉器,有些器物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人们至今仍不得而知。
太不可思议了!如此富丽堂皇的国宝重器,竟在一次祭祀活动中就毫不留情的打碎焚烧,那这样的祭祀该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国之大祭呢?不错,我们今天谈的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三星堆。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证明距今三千多年以前,在离今天的成都市30多公里的地方,这里已有了一个高度发达和极其神秘的古蜀国。
说她高度发达,是因为她用来祭祀的器物是如此的精美与丰富;说她极其神秘,是因为三星堆有太多的谜团令今天的人们匪夷所思。
譬如前面我们的疑问,居住在三星堆的古蜀人,三千多年前的祭祀大典该是怎样一种形式的祭祀呢?在广汉三星堆的遗址旁,建立了三星堆博物馆。
在博物馆的一角,专家们根据出土文物进行推理想象,模拟了古蜀人宗教祭祀的仪式。
从复原的青铜神树到青铜大立人像等巨大的青铜器尺寸可以推断,当时的祭祀场地必然是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神庙建筑。
三星堆出土的神坛被认为是宗庙建筑形体的微缩。
神坛的底部是两头一正一反、平行站立的怪兽,怪兽粗蹄短足,阔嘴立耳,飞扬的翅膀,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神灵精怪。
怪兽托着的圆座上,四个站立的巫师双手抱握,好象在礼敬天地四方。
巫师头顶着的是象征着大山的山形座。
再上边是四面镂空的方形建筑,每方各有五个跪坐人像。
顶部四面正中是人首鸟身神像。
整个神坛象征三界:怪兽象征地界,巫师象征人界,人首鸟身象征神界。
在这样的祭坛上,站立着威严的青铜立人像。
他头戴花冠,粗眉大眼。
身穿庄重的燕尾服,手持权杖。
他这时就是神灵的化身。
他的周围是那些眼睛外凸的巨大兽面像。
高大的神树挺立其间,四周重器罗列。
祭坛之下,各色巫师手持祭祀用具作法通灵。
架上熊熊的烈火,献上祭祝的牺牲。
鲜红的血流入土地,浓烈的烟飘向四方。
虔诚的子民向神灵祈祷,保佑我们万事如意、永远强大。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器物,人面像、兽面像等代表着神灵,跪坐人像等代表着巫师,而戈、璋、璧、环等玉石器代表的是祭祀用器。
可以看出,古蜀人已经有了一整套宗教礼仪用品和宗庙用器。
璋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一般认为它主要的用途是祭山。
在三星堆出土的玉器中玉璋是最大宗的一类,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玉璋和最小的玉璋都在三星堆博物馆里。
这些玉璋全部被火烧过,大部分残断了。
玉璋它的头部是个鱼嘴样,是个分叉的,像鱼嘴一样的,这是古蜀国的玉器的一个特征。
因为它分叉,就像出来的两个牙一样,所以有的学者管它叫牙璋。
那么这件玉璋的玉料呢是呈这种黑色。
它原来的颜色不一定是黑色的。
这个玉璋在放入祭祀坑之前烧过,是作为一个祭祀的仪式烧过,所以它呈黑色。
它原来的颜色可能是一种灰色的料,这种灰色的料就是古蜀国所特产的一种玉料。
三星堆出土的牙璋很多,形状各异。
这件器身呈鱼形,在射端张开的鱼嘴里,刻有一只小鸟。
鱼鸟合体的主题,反映了古蜀人对鸟的图腾崇拜。
这件玉器的制作运用了镂刻、线刻、管钻、打磨抛光等多种工艺。
在选材上,充分利用了玉料的颜色渐变,随形就势表现鱼的背部与腹部,可谓匠心独运。
最有意思的却是这个持璋小人像。
这个人像仅有4.7厘米高,可谓玲珑巧制。
虽然人头尽失,但是却把持璋祭祀的姿态表现得清清楚楚。
你看他上身赤裸,下身着裙,两臂平抬,双手执握一个牙璋。
这个小人像被认为是古蜀人以璋祭祀的实物例证,而小拇指前伸,是握璋祭神的特定手势。
三星堆的璋中极品,应该是这件带有图案的玉璋,这个玉璋上所雕刻的图案,就清楚的地向我们展示了古蜀人怎么去祭祀的这么一个场面。
首先有两组人像,还有山的造型。
那么这里最宝贵的就是大家看,在这山的两侧各有一个牙璋。
这就清楚地表明了牙璋的用途,就是用来祭山的。
商代。
通长54.5公分,遍体满饰图案,生动刻画了原始宗教祭祀场面。
图案上下两幅对称布局,内容相同,最上一幅平行站立三人,头戴平顶冠,戴铃形耳饰,双手在胸前做抱拳状,脚穿翘头鞭,两脚外撇站成一字形。
第二幅是两座山,山顶内部有一圆圈(可能代表太阳),在圆的两侧分别刻有云气纹,两山之间有一盘状物,上有飘动的线条状若火焰。
在山形图案的低部又画有一座小山,小山的下部是一方台(可能代表祭祀台),山的外侧,一只大手,仿佛从天而降,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
第三幅是两组S形勾连的云雷纹。
云雷纹下的一幅也是三个人,穿着和手势与第一幅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三个人戴着山形高帽,双脚呈跪拜的姿势。
第五幅又是两座山,内部结构与第二幅相同,所不同的是山外两侧各立有一牙璋,右边的山头伸出一个状若象勾状物横在两山之间。
这些图案反映出古蜀人在祭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和大山,而且天神已有反应,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这是要赐福于下界的表示。
2017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排行榜NO6. 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击鼓说唱俑》,灰陶制,高55厘米,制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强盛时期。
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雄,到公元220年曹丕废帝,历时420年。
汉朝初年,百业襄败,经济濒临崩溃。
汉初统治阶级吸取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以发展社会经济为指针,重农抑末,削减商贾大户的经济实力,减轻农民租税,到了汉文帝时,即更进一步提倡节俭,提倡农耕,免天下农田租税12年。
汉景帝时又将租税减至三十份之一,从而出现以经济鼎盛而闻名于历史的文景之治。
汉代陶俑,就是在繁荣的经济基础上所产生和兴盛起来的。
由于国力的强盛,贵族王侯们蜕变侈奢、纵情享乐。
《汉书?成帝纪》载:方今世俗奢僭罔报、靡有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