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朝鲜人民对我国的支持

合集下载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亦称“朝鲜祖国解放战争”。

初为朝鲜半岛南、北方间的战争,后因美国武装干涉,扩大为国际间的局部战争。

1958,年6月25日战争爆发。

27日美国派兵介入并武力封锁台湾海峡。

7月7日,美国借联合国名义,组织“联合国军”正式参战。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初期攻势迅猛,至9月初把美军和南朝鲜军驱至釜山一隅。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战局逆转。

10月1日起,美军、南朝鲜军悍然北犯,并轰炸中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赴朝参战。

中、朝军队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敌军从鸭绿江边逐回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国于1951年7月接受停战谈判。

在谈判期间,美军先后发动多次攻势,并进行细菌战,均被粉碎。

1953年5月中、朝军队发动夏季攻势,取得胜利,迫使美国于同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一.19世纪初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一)背景:1.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巩固2.国际形势的变化:欧洲重建正统秩序/拉丁美洲革命(二)美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第一,政策目标:由于民族工业的兴起提高了内陆市场的重要性,转口贸易不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海上权利的问题不再突出,而工业市场扩大问题以及种植园和农业的发展带来的土地扩张问题日趋重要。

第二,政策重心:由针对欧洲转变为针对美洲(主要是针对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第三,政策性质:逐渐改变建国以来以孤立主义为核心,以不卷入、中立为内容的防御性外交,开始了以大陆扩张为中心的外交进攻。

1878年的柏林会议1878年6月,德、英、俄、奥、法、意和土耳其在柏林举行会议,讨论《圣斯特法诺条约》引起的争议。

实质上是俄、英、奥三国对土耳其的瓜分。

经过俾斯麦协调,英俄都做了一些让步,最后签订了《柏林条约》。

《柏林条约》(1)俄国放弃建立大保加利亚计划,该地区分为三个部分:自治的保加利亚公国,半自治的东鲁米利亚省以及土耳其直接统治下的马其顿(2)奥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两省;(3)土耳其同时承认塞、门、罗的独立;(4)俄国保留条约中的一些领土权益;(5)英国占领塞浦路斯岛;(6)维持海峡对一切外国军舰关闭的原则。

朝鲜战争与中朝关系的变化

朝鲜战争与中朝关系的变化

朝鲜战争与中朝关系的变化朝鲜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1953年间朝鲜半岛发生的一场重大冲突,也是冷战期间涉及的一场代表性战争。

这场战争对于中朝两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引起了中朝关系的演变与调整。

一、战前期:中朝援助及合作亲密在战争爆发前,中朝两国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亲密的援助与合作。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朝鲜人民军遭受到联合国军队的强大攻击,战局非常严峻。

面对形势的危急,中共中央决定援助朝鲜,出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中朝两国建立了抗美援朝的共同阵线,展开了全面的军事合作。

在战争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奋勇作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不仅帮助朝鲜军队保卫了祖国的领土,还增强了中朝两国的军事合作关系。

这场战争中,中朝两国官兵并肩作战,培养了深厚的战争友谊,在战后持续发展。

二、战后期:中朝关系转变及冷却朝鲜战争结束后,中朝两国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1953年签署的《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内外因素的影响,中朝关系逐渐冷却。

在国际上,中国和苏联的矛盾日益加深,两国之间的关系产生波动。

苏联曾试图干涉中朝关系,影响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此外,在国内方面,朝鲜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进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进一步加深了中朝关系的复杂性。

三、改革开放:中朝关系再度升温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国内外政策发生重大转变,也为中朝关系的调整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国开始呼吁和平与稳定发展,倡导经济全球化,并积极地与国际社会展开合作。

中国对外开放的态度也为中朝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中朝两国逐步调整了彼此的关系。

中国对朝鲜实行积极的邻国政策,帮助朝鲜实现和平与稳定的发展,同时朝鲜也通过与中国的积极合作加强了自身的经济建设。

中朝关系逐渐回暖,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加。

四、当前情况:中朝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当前,中朝两国的关系相对稳定,并且在某些领域有着较为密切的合作。

中国和朝鲜关系的发展史

中国和朝鲜关系的发展史

中国和朝鲜关系的发展史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在20世纪初,两国的友好关系因为民族独立运动而加深。

后来,中朝两国结成了长期的经济和安全合作伙伴关系。

下面我将简述中朝两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历史。

第一步,建交和友谊。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朝鲜从韩国独立出来之后,立即派出代表团访问中国,寻求建立外交关系。

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热情地接待了代表团,并表示愿意与北朝鲜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经过双方的努力,1950 年 10 月中朝两国正式建交,并互相派出了大使馆。

此后,两国的友谊结盟愈发深厚,成为彼此生死航线的同盟国。

第二步,援助和支持。

自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期间,中国继续向朝鲜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武器和物资缺时,中国也派出了大批的志愿军士兵支援朝鲜。

并且,中国在其境内特别地筹建了专用的工业厂房为朝鲜生产进口的物资。

这期间,两国的经济和银行业务的交流也逐渐展开,这样的经济交易在战争结束之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第三步,共同发展。

1958 年,两国签订了友谊互助合同。

合同规定,两国之间建立长期的经济和技术合作关系和互助关系。

在这个合同下,中国向朝鲜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资金,不断拓展了两国的经济和贸易事务。

两国还一直保持着重要的军事联合演习和边境安全合作。

中朝两国的经济合作是围绕供应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展开的。

中国还通过协助发展科技和工业来提高朝鲜的生产力,以使人民更好地生活。

总之,朝中友谊始终是中国对外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自建交开始,两国紧密配合,在不同程度上互相支持和援助。

当两国坚定地向共同的目标前进,这一关系能够保持长久的稳定和繁荣。

当然,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双方市场的开放,我们也应该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寻找有益合作的全新模式和领域,以进一步推动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中朝关系(2)

中朝关系(2)

近些年来,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变得扑 朔迷离。朝鲜是一个经济落后、保守 封闭的国家,虽然与中国同属社会主 义阵营,但因为朝方的核问题使得中 国陷入了两难的境界,既要维护朝鲜 的和平与稳定,又要实现半岛无核化 。近几年,由于朝鲜的一意孤行,让 人猜测中国和朝鲜的关系是否变得并 不如以前那样牢固。
• 2000年5月和 2001年1月金正日
两次秘密访华

2001年9月中国共产党总 书记江泽民和2003年10 月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 访朝
• ,2004年4月金正日再次访华, 两国领导人多次进行积极交流, 并重新开始强调两国问“传统的友 好合作 关系”,中朝关系进入了 新的合作阶段
16

P
STE 03
工厂企业。
1965年之前朝鲜支持
STE
P
02
中国反对苏联,中朝
P
1961年7月,金日成访华,中朝两国签
进入蜜月期
01
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周总理与金日
成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字
9
冷 60-90年代的
中苏关系直接影响中朝关系 • 两国领土争端,恶化了 两国关系.

•国内政治运动激化了两国 的矛盾
18
谢谢观赏
Text here
朝鲜核试验是两国关系 趋于紧张

•.
• 领导人的更替,使得两国关系 出现了反复变化
苏联解体以及中国 自身及经济的发展, 使得朝鲜对中国的 依赖程度加强
12
3
21世纪至今
3 二十一世纪至今
21世纪后,中朝关系朝着务 实的方向迈进。但是21世纪 初以来,朝鲜半岛的核问题 日益白热化,成为了关注的 焦点。
02
1958年2月,周总理第 一次正式率团访问朝 鲜。

朝鲜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朝鲜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美国在朝鲜的军事存在,某方面符合中国利益。如果美国退出韩国,其在日本的实际军事统治, 就没有了作为后勤、中枢而存在的理由。
如果美军退出日本,或者仅仅是减轻对东海、南海的军事实际管制。 谁来填补这一段地区的空白? 俄罗斯?日本?
它们这两个狗东西!? 还不如美军呢! 中国有中国战略考虑,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绝不希望朝鲜爆发战争。的确楼主说的很对,如果朝鲜 和美国打仗,中国在二者之间就会感到很难受。一方面不希望朝鲜被美国占领或者控制,这将使中 国失去天然的几百公里的战略纵深,如果一旦朝鲜被美国控制,我想那时侯中国整个东北都将成为 战略防御后方,光是东北的驻军就要增加现在的几十倍,东北军费开支将成为中国的心病。另一方 面又不希望招惹美国,只要是一个聪明点的,务实的国家,政府都不愿意去和美国作对。 同样,俄罗斯也和中国一样不希望朝鲜和美国开战,有这两个大国战略思想上的大致相同,一 定会力保朝美和谈的,使朝美双方都作出适当的让步。 韩国这几年与北朝的交往向纵深发展,朝韩之间民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亲缘的关系更使韩国不 希望和手足开战,亦或成为美国的帮凶。 还有日本,日本完全是跟在美国后面,美国说开战,他第一个支持,美国说不打,他也完全赞 同。不过,日本在朝鲜问题上,更多的关注于朝鲜的核威胁上,因为日朝之间距离很近,加上两过 历史上的恩恩怨怨,还有朝美和日美的关系,如果有昭一日朝鲜真的和美国开战,并成为美国的一 块难啃的骨头,那朝鲜对美国威胁很有可能转化为在日本国土上的活动。
从朝核危机看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安全意义 内容提要>:新一轮朝鲜核危机爆发,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为解决危机,在中国筹措下,中、美、 俄、日、朝、韩六国举行了六方会谈,危机暂获些许缓解。这次危机也凸显了朝鲜半岛对于中国的 战略安全意义。朝核危机的解决,将为中国的国内建设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维持朝鲜半岛对美国 的战略制衡地位,也能提高中国在东北亚格局中的发言权,还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2003年1月7日,美国中情局向美国国会提出了《朝鲜核开发状况》的报告,指出朝鲜已经制造1-2 颗原子弹的能力。随后,1月10日朝鲜声明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美国强烈要求朝鲜放弃核开发计 划,朝鲜则宣布重新启动和建设电力生产所需的核设施,双方立场相去甚远,严重对立。这成为新 一轮朝核危机开始的标志。朝鲜半岛刚通过南北和谈建立起的松动气氛一下子紧张,朝鲜半岛成为 全球关注的焦点。为和平解决朝核危机问题,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倭国6个与朝鲜半 岛安全利益攸关的国家分别于2003年8月27日至29日、2004年2月26日至29日、2004年6月23日到26 日在北京举行了三次“六方会谈”。会谈取得一定成果,为和平解决该问题打下了基础,但分歧仍在。 我们看到,在1993年朝鲜核危机时产生的日、韩、美三国协调机制已经逐步被中、美、俄、日、朝、 韩六方协调所取代。而且,中国作为六方会谈的组织者,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之所以如此, 一方面是因为,由于中朝历史上的良好关系,国际社会都希望中国能够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则是缘 于朝鲜半岛对中国的重大战略意义,从我国国家利益出发,我们要参与其中,争取危机的和平解决。 而这次朝鲜核危机则更促使我们对于朝鲜半岛对我国的战略意义的思考。 <br>

朝鲜为啥不感谢中国

朝鲜为啥不感谢中国

朝鲜为啥不感谢中国中国抗美援朝不是无私的奉献,而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防止美帝国主义从朝鲜打入中国,所以朝鲜从内心对此是不领情不感恩的。

朝鲜不感激中国的原因很多人认为,中朝之间用鲜血写成的友谊始于1950年的三年朝鲜战争。

事实上,由于中朝两国领导人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朝鲜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对中国的那种信任和感激。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血腥友谊从一开始就有缺陷。

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

据朝鲜称,战争的导火线是李承晚政权的不断挑衅。

但事实上,是金日成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而发起了战争。

刚刚经历了国共内战的中国,自然不希望被金日成拖入战争的泥潭。

朝鲜战争爆发前,斯大林为了维护苏联在东北亚的利益,与野心勃勃、以统一为目标的金日成达成协议。

面对老大哥苏联的态度,中国不得不接受战争即将爆发的事实。

得到史达林的允许,金日成去北京见毛泽东。

相信速战速决的金日成拒绝了毛泽东向中朝边境派兵的请求。

他傲慢的态度让毛泽东非常生气。

金日成一直在极力排除中国在朝鲜的影响力,这从他一开始拒绝出兵中国就可以看出来,而这也是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共识。

战争初期,朝鲜完全封锁了来自中国的军事消息。

朝鲜战争没有事先通知中国就爆发了。

毛泽东甚至从外国报纸上得知了这个消息。

此后,中国对朝鲜战争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朝鲜对外广播得知的,持续了三个月,直到金日成战败,决定向中国求助。

中国战后,中朝围绕军队整编和领导权问题发生冲突。

围绕这一战略战术安排,彭和金日成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此外,基于不同的政治考量,中朝围绕朝鲜停战协定(金日成在1951年的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但在次年的谈判中主张接受美国的停战条件)和战俘的矛盾也十分突出。

朝鲜战争后,金日成为了确定自己在党内的绝对权威地位,对党内的亲苏联的莫斯科派和亲中国的延安派,进行了大规模清理,延安派人员被迫出逃中国。

这导致中共领导人对朝鲜的极端不满。

从1965年开始,中朝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多次发生争端,中国一度在1968年关闭中朝边界的中方通道。

中国朝鲜族与解放战争的胜利——从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谈起

中国朝鲜族与解放战争的胜利——从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谈起

2013年2月第2期总第228期理论学刊T heor y J our nalFeb.2013N O.2Ser.N o.228中国朝鲜族与解放战争的胜利+——从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谈起刘会清,姜莉(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摘要]中国朝鲜族是指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享有中国国籍的朝鲜人。

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对自身少数民族身份的认同;二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朝鲜族对自身少数民族身份的认同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建立在与其它兄弟民族的利益共同体基础之上。

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民众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取得在东北乃至全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朝鲜族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东北剿匪和解放东北过程中,朝鲜族是主力军之一;其二,在解放全中国过程中,朝鲜族很好地发挥了后勤保障作用;其三,在东北地方政权建设中,朝鲜族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朝鲜族;民族认同;解放战争[中图分类号]I(266;D633.3“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3)02—0104—04“朝鲜族”与“朝鲜民族?’仅一字之差,但各自的内涵却存在显著的不同。

本文所使用的朝鲜族概念,专指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享有中国国籍的朝鲜人,而不包括生活在朝鲜半岛的朝鲜(韩国)人,换言之就是说,朝鲜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中国人。

朝鲜族自明末清初开始从朝鲜半岛移居我国东北以来,始终与生活在东北的中国各民族一起奋斗。

他们开荒种地、开发水田,为我国东北边疆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他们出于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尊严,以及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创建人民共和国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本文试图通过厘清朝鲜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过程,进而探讨朝鲜族在解放战争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中国建国时期的朝鲜战争和对外援助

中国建国时期的朝鲜战争和对外援助

中国建国时期的朝鲜战争和对外援助中国是朝鲜战争的重要参与方,也是战争中为朝鲜提供大量援助的国家之一。

这场战争也成为了中国建国时期外交政策中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探讨中国参与朝鲜战争的原因和对外援助的重要性。

一、战争的缘由和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于1950年爆发,起因是朝鲜半岛分治后北朝鲜试图通过武力统一半岛。

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出于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介入战争,为南朝鲜提供军事支持。

中国政府意识到,如果战争持续发展,一方面朝鲜半岛的局势将严重动摇中国的安全,另一方面,南朝鲜的崩溃将使西方国家势力逼近中国东北边境。

因此,中国决定出兵朝鲜,维护边境的稳定和中国的国家安全。

二、中国参战的意义和影响中国出兵朝鲜的行动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亚洲安全稳定:中国决定参战是为了维护亚洲的安全稳定,遏制西方势力对亚洲的扩张。

这次行动激励了亚洲其他地区国家的民族主义浪潮,加强了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2. 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参战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决心和实力,此举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发言权和权力提供了契机。

3. 改善中朝关系:朝鲜战争的参战使中朝两国建立了紧密的联盟关系。

中国援助朝鲜,不仅提供了战争所需的军事装备和物资,还向朝鲜派遣了大量的志愿军支援其战斗。

三、中国对朝鲜的援助和支持作为参战方,中国不仅提供了物质援助,还给予了朝方大量的军事和后方支持。

具体援助措施如下:1. 军事援助:中国向朝鲜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武器,如枪支、坦克、飞机等,以帮助朝鲜方面在战场上取得优势。

2. 物资援助:中国为朝鲜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毛衣、鞋子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军事物资和设备,确保朝方有足够的资源来维持战争。

3. 医疗支援: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医疗队,提供医疗救治和后方保障,为朝鲜战士提供医疗服务,提高了他们的士气。

四、对外援助的重要性中国对朝鲜的援助不仅体现了国际主义的精神,也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姿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姚作起 1937年3月生,吉林敦化人,中共党员,中共延边州委党史办原副主任。

1955年参加工作,任延边民族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秘书长,中国解放战争研究会常务理事。

1962年于吉林大学新闻专业毕业。

曾任吉林省敦化县团委宣传部于事、贤儒区团工委副书记、大石头镇委书记、延边青少年报社编辑、宣教组组长、延边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农村部主任、编委、中共延边州委对台办对台宣传负责人、中共延边州委党史办副主任等职。

主要著作《新闻写作参考》,1968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歌舞之乡--延吉市》《美丽富饶的长白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20多篇专稿发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峡之声节目中。

收集解放战争时期交料达200多万字,撰写人物传、专访、专题史料等文章百余篇,其中不少文章发表在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解放战争研究会、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延边党史学会的学术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

撰写的专著有《、边剿匪》;《解放战争时期东满根据地》,1981年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东北军大吉林分校》,1992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人东北抗日将领》,1992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硝烟千里》,1997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主要论文《解放战争时期延边朝鲜族人民的贡献》被选入《东北解放战争与东北少数民族》论文集,《解放战争时期我党争取东满地区述论》选入《解放战争与东北》论文集,199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创建延边根据地》选入199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辽沈决战》;《解放战争时期朝鲜人民对我国的支持》一文被韩国世宗研究所刊物采用。

1992年度被评为吉林省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

本文摘自《东北解放战争与东北少数民族》论文集姚作起在解放战争的艰苦年代,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和人民给我国以可贵的支援和富有成效的合作,朝鲜北部成为我军的一个可靠的后方,为我军抗击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东北作出了贡献。

1946年初,国民党依仗美帝国主义扶持,靠兵多、装备精良,向我东北步步逼近。

当时,我军还没有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群众工作未全面展开,地方政权还未建立,由于一些伪军营、土匪、兵痞、流氓混入我部队,当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时,他们乘机蠢动,有四五万人叛变或逃跑,有的还残杀了我军派入的干部和群众。

敦化县保安队八个大队中有七个半叛变。

当时李运昌所率的队伍有四万多人,从锦州撤退到达热河时,队伍所剩不过5000人。

据统计,在合江、牡丹江、松江、龙江、嫩江省叛变的达336万多人,被害干部有154人。

北满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有2/3以上的县城掌握在国民党反动派手里。

与此同时,苏联依照其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将东北行政主权交给了国民党,迫使我军撤出沈阳、长春等大城市。

国民党很快占领了锦州、沈阳、长春、悔河口、吉林、蚊河等大片土地,隔断了东、南满和南、北满的联系,我军还先后放弃了安东(丹东)、通化等地.处境十分困难;南满的伤病号和家属以及后勤人员无处撤离.1946年国民党占领了中长铁路沈阳至长春的主要干线后,东北的粮食、煤炭,大连的食盐、布匹和其他工业品包括医药、医疗器械以及工业原料都无法运输、供应而陷于困境.对后勤补给带来了严重困难。

东北地区东邻朝鲜,从丹东到图们,两国边境长达800多公里,水路交通紧密相连。

在东北交通要道被阻隔的极其困难的形势下,朝鲜北部则是沟通南满、北满、关内与关外的走廊。

利用友好邻邦这样的地理条件,对于取得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此,东北局提出了借道朝鲜北部,开辟水陆运输通道,解决物资转运、人员往来及物资交流的设想。

经过和朝鲜方面交涉,很快得到朝鲜方面的慷慨支持。

当时考虑到苏美共同委员会的存在,并有雅尔塔协定的约束,因而,我方在朝鲜的办事机构采取隐蔽与公开相结合的形式.对内称“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对外称’平境利民公司”。

办事处下设秘书、商务、运输、会计和总务等机构,负责办理日常工作,并设有电台,保持与国内的联系。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2月.先后担任过办事处主要领导工作的有:文士帧、李思敬、周、李伴明、李景天、倪蔚庭等。

齐光、倪振、黄友年、杨振荣、李文和、黄林、白玉洪等同志分管秘书、商务、运输等方面的工作。

担任过朝文和俄文翻译的有姜龙球、徐在铵、丁盛烈和刘皖泉等同志。

为适应当时工作发展的需要,在朝鲜境内的南浦、新义州、满浦和罗津设置了四个分办事处。

分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分别是:南浦办事处周力、宫和轩;新义州办事处李长庚、王先成;满浦办事处王作藩;罗津办事处朱鸿升、吕亮屏。

平境办事处人员不足100人。

罗津办事处.干部有100余人、装卸工人500多人,是分办事处中人员最多的一个*关内的过境人员和物资主要集中于南浦,伤病员及战略物资转移以及沟通南北满的运输任务集中在新义州和满浦;粮食、食盐、布匹和煤炭运输任务以及部分过境人员集中在罗律;涉外事务和商务谈判等项任务集中在平壤。

办事处的建立,对于我军坚持对敌斗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东北的进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1947年的头七个月.通过朝鲜北部输送过境的物资达21万吨。

1948年全年转运物资达30.09万吨。

过境人员据不完全统计.1946年下半年有18批,3000多人次。

原国民党军队一八四师在海城起义后的官兵,也是借道朝鲜.路经图门去北满整编的。

1947年春,由丹东去辑安2000人.由大连去临江3000人,由大连去北满干部2000余人,都是经朝鲜北部过境转运分赴各地的。

到1947年的统计,经朝鲜北部过境的人员不下万人(辽东地区随来随往的人员不计在内)。

仅在1948年通过图们一南阳口岸过境人员达8685人。

当时有不少民主党派无党派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为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也是取道香港经朝鲜转道到达哈尔滨的。

其中知名人士有李济深、沈钩儒;张澜、马叙伦、蔡廷错、谭平山、郭沫若等几十人。

至于因事取道朝鲜的我党的领导干部为数就更多了,如陈云、李富春、朱瑞、刘亚楼、肖华、张爱萍、韩先楚、周保中、于若木、蔡畅、李立三、伍修权、膝代远、韩光、欧阳钦、何长工、杜平、李一氓、吕东等同志都曾在解放战争时期途经过朝鲜。

为了接送人员过境和物资转送,朝鲜为我军开辟的水陆交通线路主要有四条:1.从丹东经新义州、南阳到图们的陆上交通线;2.从通化至辑安经满浦到图们的陆上交通线,这两条交通线是经由朝鲜北部沟通南满和北满的重要走廊,在当时东北被战争分割,交通隔断的情况下,这两条交通线对我转送战赂物资和输送过境人员,坚持南满作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的两条分别为大连到南浦、大连再到罗津的海上运轴线。

朝鲜北部的南浦和罗津都是不冻港,港口码头与铁路相连装卸转运十分方便。

从大连开船驶抵南浦或罗津港.再与陆路运输相连可以直通北满,是沟通关内与关外、大连与北满的主要通道。

从北满南运的粮食和煤炭,从大连北运食盐、布匹和其他工业品以及转运国内外的过境人员,大多数是经南浦或罗津转道北满的。

l 947年,陈家庚去布拉格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就是由大连经南浦到哈尔滨取道莫斯科前往布拉格的。

当时,这条路线是我国与国际联系的一条重要通道。

为充分利用上述水陆交通运输条件,完成物资转运任务,1946年9月,我东北局和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签订了物资联运协定,并依照协定条款交了运费和税金。

也有一部分物资因情况紧急,未按协定条款运输,有的是用人民委员会的名义要的车皮未付运费;有的情况紧急,朝鲜政府不惜停止自己的客运,为我方紧急装运。

平安北道劳动党副委员长几乎用了他的全部工作时间来从事这项工作的。

朝鲜人民委员会的这种国际主义革命友谊是值得赞扬的。

过去,朝鲜是日本进行侵华战争的跳板,也是日本侵略军的军火库,在朝鲜存有大量的作战物资。

在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支援给我军2000多车皮日本侵略军战败留下的作战物资,有的是无代价支援,有的是通过物资交换。

在请求朝鲜政府支援的作战物资中,第一批是朱理治向金日成同志提出的12车皮物资;第二批是刘亚楼向金日成提出的N车皮物资;第三批是朱瑞提出的110车皮物资;第四批多达600一800车皮物资。

这些物质都是金日成同志和朝鲜劳动党的几位主要领导答应无偿赠予和无代价帮助装运到我国的。

在采购和交换的物资中,1946年,山东指振倪振通过办事处买到300吨炸药、300万只雷管和120万米导火线。

I 947年春,山东又振黄友年通过办事处买到l 20吨炸药、200吨硝酸、100吨丙酮、15万双胶鞋。

这些物资在战争时期非常宝贵.从南浦装船运至大连转运到山东,对支援山东乃至华东解放战争发挥了很大作用。

朝鲜北部有华侨二万多人,主要以种蔬菜和开饭馆为业。

1947年,朝鲜支援山东的几万吨炸药运抵南浦港后,就是华侨青年帮助警卫和装卸,不少华侨担当了向导和翻译。

在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进攻东北时,东北军区在朝鲜人民的帮助下,军工生产厂分三路从通化等地迁入挥春。

1946年末,在梅河口、吉林等地处于被国民党反动派占领的危急情况下,军工部副部长王逢原率领一批人带着机器、粮食及军用物资,利用铁路,从通化出发,由梅河口、吉林到延吉之后,经图们运至朝鲜甫阳后,再经训戎铁路转移到浑春。

这部分军工生产厂由通化往库春转移时,朝鲜在自己国家也根困难的情况下,帮助我们解决了运输和人力不足等困难.并帮助解决了生产急需的炸药和“三酸”、有色金属、铸铁等物资。

军工部还派人去朝鲜购买材料,到阿吾地购买到铝、锌、棉、火药、硝酸、丙酮等物资,使军工生产厂顺利进行生产出军用物品、保证了解放战争的需要。

1947年2月,英安翻砂厂与子弹厂一起迁到朝鲜阿吾地。

被精简下来的一批工人和部分技术人员也去了朝鲜,后于1947年4月迁回兴山。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朝双方本着友好合作平等互利的原则,对于鸭绿江共同航行,使用电厂电力、通邮通电等方面签订了20几份协定。

双方在物资上互通有无、互相支援。

朝鲜供应我方的物资主要是军用的有关硫酸、硝酸、甘油、炸药等物资;中国供应朝鲜的主要是粮食、烟煤相民用产品。

这些协定有的是由李富春同志去平壤谈判拍板定案的。

在当时,图们成为沟通北满和南满的纽带,也是中朝物资交流、交换的重要口岸,经图们往朝鲜出口的有双鸭山的焦炭、鹤岗的煤和东北的大豆,从朝鲜进口的有磁铁粉、食盐、苹果、海鱼、棉布、炭素、工字钢、高速工字钢、水泥等.每日火车进出六车次,共360个车皮,进出口货物量达到1.8万吨。

1946年,当我军放弃安东、通化时,有1.8万余伤病号和家属以及后勤人员撤离到朝鲜境内,有85%的战争用物资转移到鸭绿江以东,到1947年6月,还有2000多人留在朝鲜境内。

当时.朝鲜北部的条件和环境也是很困难的.吃、穿、用都很匠乏,政治上的国际压力也很大,中间虽然曾经提出要求我方把轻伤病员接回国内,重伤病员留在朝鲜医治,但当时朝鲜方面了解到中国确实存实际困难时,又决定把伤病员全部安置在朝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