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图

合集下载

原子弹 - 爆炸原理

原子弹 - 爆炸原理

原子弹- 爆炸原理原子弹爆炸铀-235、钚-239这类重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通常会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数的核(称裂变碎器),并放出2-3个中子和200兆电子伏能量(相当于3.2×1011焦耳)。

放出的中子,有的损耗在非裂变的核反应中或漏失到裂变系统之外,有的则继续引起重核裂变。

如果每一个核裂变后能引起下一代核裂变的中子数平均多于1个,裂变系统就会形成自持的链式裂变反应,中子总数将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

例如,当引起下一代裂变的中子数其均为2个时,则在不到1微秒之内,就可以使1千克铀或钚内的2.5×1024个原子核发生裂变,并释放出约2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能。

裂变材料的装量必须大于一定的量,称为临界质量,才能使链式裂变反应自持进行下去。

原子弹中要放置相当份量的裂变材料,但不使用时,它们必须处于次临界状态。

使用时,要使处于次临界状态的裂变装料瞬间达到超临界状态,并适时提供若干中子触发链式裂变反应。

超临界状态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达到:一种是“轮法”,又称压拢型,另一种是“内爆法”,又称压紧型。

原子弹- 爆炸过程原子弹中的引爆控制系统在预定时间或条件下发出引爆指令,使炸药起爆,炸药的爆轰产物推动并压缩反射层和核装料,使之达到超临界状态,核点火部件适时提供若干“点火”中子,使核装料内发生链式裂变反应,并猛烈释放能量。

随着能量的积累,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核装料不断膨胀,密度不断下降,最终又成为次临界状态,链式反应趋于熄灭。

从炸药起爆到核点火前是爆轰、压缩阶段,通常要几十微秒时间;从核点火到链式裂变反应熄灭是裂变放能阶段,只需要十分之几微秒。

原子弹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放出几百至几万吨梯恩梯当量的能量,使整个弹体和周围介质都变成高温高压等离子气团,中心温度可达107开[尔文],压力达1015帕[斯卡]。

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以及各种核反应产生的中子、r射线和裂变碎器,最终形成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及其防护

核武器及其防护

核武器及其防护核武器的横空出世是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进步与大国战略需求相结合的产物。

它以迄今为止仍然无与伦比的巨大杀伤破坏效应改变了世界军事对抗与斗争的形态,并使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外交活动与力量角逐无不打上核时代的烙印。

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核武器同样如此,它既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一面,又有它的局限性和可防性。

只要我们学好核武器的知识,了解核武器的性能以及对核武器的防护措施,懂得对放射性沾染的消除和常见核损伤的急救技术,核武器是可以防护的。

一、核武器概述核武器系指利用能自持进行的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瞬间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

在通常情况下,核武器还指由核弹头及其投掷、运载、发射系统组成的武器系统。

如航空炸弹由重型轰炸机运载和投掷;弹道导弹弹头和巡航导弹弹头靠导弹的推进系统携载和投掷;核炮弹的发射系统是大口径火炮等。

(一)核武器发展概况1945年7月16日清晨5时30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的一片荒漠上,一个置放在30.5米高钢塔顶端的试验装置准时爆炸。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一个硕大无比的蘑菇状烟云翻卷着冲向万米高空,巨响在方圆160千米内均可听到。

爆炸瞬间,发出明亮刺眼的闪光,爆炸使钢塔气化,爆心投影点周围800多米内的沙漠表面沙石熔化成黄绿色玻璃体,使半径1600米的一切生灵化为灰烬。

这是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从此宣告核武器的问世。

核武器的研制发展至今已50多年,世界上拥有各类核武器的国家已达10余个,有能力制造核武器的国家数量更多,目前一些国家已研制或装备第三代核武器。

其中,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的链式裂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叫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利用重氢(氘)、超重氢(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聚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叫聚变武器或热核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此外,还有交错运用上述两种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特殊性能的核武器。

核化生武器损伤与防护ppt

核化生武器损伤与防护ppt
21
2、光辐射
核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火球,在头几十秒内辐射 出极其强烈的光和热。其强弱用光冲量表示,即火球 在发光时间内投射到与光辐射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 积上的能量。大气能见度差则光冲量值小。其他条件 相同时,空中爆炸的光冲量比地面爆炸大。光辐射是 核弹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时造成杀伤破坏的重要因素。 它对物质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物体吸收能量后温度 迅速上升,以至燃烧或熔化。因此,物体吸收光辐射 的能力对破坏程度有重要影响。光辐射对人员的伤害 主要是烧伤,照射到人的体表会引起直接烧伤;使衣服 或所处环境着火可造成间接烧伤;强光可使人眼底烧伤 或暂时失明,即“闪光盲”。光辐射引起的火灾可造 成大范围的破坏。
12
贫铀弹 不是核武器,是以贫铀为主要材料
制成的炸弹、炮弹或枪弹
13
贫铀,是从金属铀中提炼出核材料铀235以 后得到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放射性较 弱的铀238,故称贫化铀,简称贫铀。它的 密度为19.1克/立方厘米,是钢密度的2.4 倍,与钨相近。但是,铀蒸气有毒,贫铀 也不是绝对不含铀235和铀234,并且铀238 也有弱的放射性,贫铀弹是以高密度、高 强度、高韧性的贫铀合金做弹芯,爆炸时, 能产生高温化学反应,穿透力极强,性能 好于钨合金弹芯。其主要成分是铀238,具 有一定的放射性,对人体及自然生态环境 危害极大。
在常温下就能自燃。在磨擦或撞击时,能在空气中氧化
燃烧,释放出大量能量并发生爆炸。用贫铀做成的金属
棒在动能的驱使下撞击到物体上后表现出自发锐性特征,
穿透能力远高于一般的穿甲弹。从20世纪50年代开
始,美国就开始研究制造各种贫铀武器。70年代新研
制的种型穿甲弹开始装备部队。同时,由于贫铀的密度
极高是钢的2倍多,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后密度更高,

核科学在军事上的运用

核科学在军事上的运用

核物理在军事上的运用主要是核武器,核动力。

核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电磁脉冲弹,三相弹,反物质弹,激光武器,粒子速武器等。

核动力:核潜艇,核动力航空母舰。

核武器,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巨大杀伤力武器。

核武器爆炸,不仅释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应过程非常迅速,微秒级的时间内即可完成。

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

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

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

这些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

核武器的出现,对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它的成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核武器时代。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岛上又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

原子弹:原子弹又称裂变弹(nuclear weapon,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是一种利用核原理制成的核武器,具有非常强的破坏力与杀伤力,在爆炸的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组织。

原子弹是由引爆控制系统,高能炸药,反射层,含有核装料的核部件,中子源及弹壳所组成,利用铀和钚等较容易裂变的重原子核在核裂变瞬间可以发出巨大能量的原理而发生爆炸的。

原子弹是最先由美国研制成功的,1945年8月,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弹重约4100公斤,直径约71厘米,长约305厘米。

核装药为铀235,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梯恩梯当量。

中国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事件

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事件

爆心250米以内的完全毁坏的建筑 广岛燃气公司本社
热线烧灼的痕迹
灼伤的女性。身上衣服颜色较深的 部位,灼伤的更为严重
1945年9月,日本广岛。废墟上的一对母子,母亲 目光迷茫,孩子惊魂未定。
1945年9月,人们在核爆后的几个星 期里在广岛的废墟上穿行。
1945年9月,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在广 岛郊外围成一圈烤火取暖。
• Box tail fins(稳定尾翼) • Steel gun breech assembly(原子弹尾部装置) • Detonator(雷管) • Cordite (conventional) explosives • Uranium-235 "projectile", six rings (26 kg) in a thin can of steel • Baro sensing ports and manifold • Bomb casing wall(弹墙套管) • Arming and fusing equipment • Gun barrel, steel, around 10 cm diameter, 200 cm length • Arming wires • Tamper assembly, steel • Uranium-235 "target", two rings (38 kg) • Tamper/reflector assembly, tungsten carbide • Neutron initiator • Archie fuzing radar antennas • Recess for the boron safety plug (not shown) to be ejected into
验。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分别造成14万人和7万人丧生。 ●1949年,苏联成功研制原子弹,英国、法国分别于1952年和1960年爆炸了自己研制的原

核武器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核武器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核武器的基本原理
核聚变能量的释放
第一节 核武器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核武器指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 标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条件:自持快速核裂变或聚变 1千克铀 = 2万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分类: 按作战任务使用范围可分为:
战略核武器、战役战术核武器; 按当量大小可分为:
千万吨级、百万吨级、十万吨级、万 吨级、千吨级和百吨级
核装料的存放必须小于临界质量,相 隔一定的距离已至于不会发生意外爆炸事 故。
球形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最大,从 单位球形裂变材料中逃逸出来的中子数最 少,因此球形是临界质量最小的一种形状。 如采用裸球,235铀和239钚的临界质量分别 为 52 千 克 和 10 千 克 ( 235 铀 的 密 度 小 于 239 钚)。
“小男孩”广岛
三、 中子弹
中子弹又称弱冲击波强辐射弹。它在爆炸 时能放出大量致人于死地的中子,并使冲击 波等的作用大大缩小。中子弹的特点是只杀 伤人员等有生目标,而不摧毁如建筑物、技 术装备等设备,“对人不对物”。
中子是构成物质原子核的基本粒子之一, 它的质量与质子相同。中子不带电,从原子 核分裂出来的中子很容易进入原子核,人们 利用中子的这个特性,用它轰击原子核来引 出核子反应。这就是中子弹。中子弹在爆炸 释放大量的高能中子,是以高能中子辐射为 主要杀伤的小型氢弹。
中子弹爆炸后半小时辐射就消失,人 员暂时转入地道等隐蔽物即可有效防止 中子弹的伤害。
一、裂变性原子弹 (第一代铀弹和钚弹)
原子弹结构
(一)链式裂变反应
在核物理学上把能自持进行的原子裂变反应叫链 式反应。
实现自持核反应,必须用裂变核释放出的中子去 轰击其它重核引起裂变,新的裂变又释放出新的中子, 新的中子又去轰击其它重核引起裂变,依此不断进行。 如 235 铀 的 核 吸 收 一 个 中 子 后 发 生 裂 变 , 平 均 能 放 出 2.56个中子,239钚平均能放出2.9~3.0个中子。

广岛原子弹事件

广岛原子弹事件

广岛原子弹事件广岛原子弹爆炸观测图广岛原子弹事件是指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

1945 年夏,日本败局已定。

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政府想尽快迫使日本投降,也想以此抑制苏联,选定日本东京、京都、广岛、长崎、小仓、新潟等城市作为投掷原子弹的备选目标。

此前,美国、英国和中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9日美军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

2010年8月,美国决定派遣驻日大使罗斯出席“原子弹和平纪念仪式”。

这是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首次派高官到日本参礼。

目录起因过程后果内幕战后美将首次派代表出席广岛原子弹纪念仪式起因过程后果内幕战后美将首次派代表出席广岛原子弹纪念仪式起因1945年秋,日本败局已定。

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政府想尽快让日本投降,也想以此抑制苏联,于是杜鲁门决定在日本的首都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因日本首都雾太浓所以选择了广岛。

在此之前,美国、英国和中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出于军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国政府便按照原定计划,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过程准备根据计划,美军将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轰炸地点:广岛、长崎或小仓。

广岛,与其在半个多世纪中拼命向世界表现的“和平之城”形象不同,当时是一座陆军之城。

它是日本本土防卫军第二总军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中国(日本地名,相当于中部地区)军管区所在地。

在广岛市南面的宇品港,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军队,在“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市民夹道欢送下,登上运兵船,前往鸭绿江与清军作战,前往奉天与俄军作战,前去吞并朝鲜,前去占领中国东北,前往卢沟桥,前往哈尔滨平房,前往南京、武汉、平顶山、桂河大桥......广岛附近还有著名的吴海军基地,拥有日本第一流的海军造船厂。

长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

小仓则是日本北九州地区的兵器工业城市。

其他备选目标:新潟也是兵器工业城,还是化学工业城。

原子弹爆炸后的弹坑到底有多大?看看这组图,远超你的想象

原子弹爆炸后的弹坑到底有多大?看看这组图,远超你的想象

原子弹爆炸后的弹坑到底有多大?看看这组图,远超你的想象原子弹(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

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如中子弹)。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

其中主要利用铀235(厬U)或钚239(厱P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dao H,氘)或超重氢(chuan 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内华达州核试场和巨大的弹坑。

那个时候美国的核试验比较频繁,因此在一不经意期间,就能够看到蘑菇云。

图为拉斯维加斯的一座酒店,而远方的蘑菇云正在腾空而起。

伴随着蘑菇云的升起翩翩起舞。

当时有许多老百姓对核武器更多的不是出于畏惧,而是出于好奇。

蘑菇云升起以后,很多人都停了下来,见证着非凡的一刻。

在拉斯维加斯,牛仔文化比较盛行,而原子弹能够招来游客,因此也成了该地的一个亚文化。

原子弹爆炸散发出极强的光芒。

要看原子弹爆炸吗,来拉斯维加斯。

在拉斯维加斯100千米外的内华达测试场,驻扎有军队。

图为士兵们正在观看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一枚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巨大弹坑,这个坑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飞机上看内华达试验场的弹坑,看来是搞了不少次。

人类竟然造出这么恐怖的武器。

密布的弹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很多都有丝状类似闪电的东西
2,为什么很多会有环状的云
3,冲击波面为什么那么的清晰,见4
4,为什么图3中会有如此清晰的盘,这个盘是不是水面上的冲击波痕迹
氢弹爆炸后
1961年,南太平洋上空,氢弹爆炸后的大火球开始扩散
沙漠上空出现的巨大火球,地面上用于测试的坦克、吉普车以及其他车辆,在强大的爆炸中被毁掉。

尽管只能看到火球底部的情景,但是月牙形的冲击波肉眼可见。

1953年,华达州试验场,瞭望山实验室的摄影师拍下加农炮发射的原子弹爆炸情景。

科学家们非常渴望研究和了解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效果。

1946年,在太平洋中的核爆,图为驱逐舰和其他舰艇被核爆摧毁的情景
1952年,一款特制的快门相机能够快速捕捉核爆场景,相机被安装在距离核爆3公里外的地方
这照片是距离核爆地点很远的地方拍摄的,显示大火球开始毁掉高处的塔
1955年,美达州核爆实验地,摄影师们正在拍摄腾起的巨大火球。

1958年,一枚只有广岛原子弹一半大小的小型原子弹被引爆,数吨海水被掀起,产生惊人的破坏力
word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