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药灌肠法在妇科盆腔炎中的应用和护理
妇科中药灌肠方法

妇科中药灌肠方法妇科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中药制剂经由直肠注入体内,以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它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结合使用。
妇科中药灌肠的目的是通过直接作用于盆腔、子宫、输卵管等部位,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消除炎症,改善子宫内膜环境,修复组织损伤,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效果。
妇科中药灌肠主要适用于一些妇科疾病,比如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首先,进行妇科中药灌肠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药物。
工具包括灌肠袋、灌肠管、橡胶塞等。
药物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药理作用选择,可以是单味中药制剂或者复方中药制剂。
然后,进行妇科中药灌肠的步骤如下:1. 进行肛门冲洗:使用温开水将肛门周围清洗干净,保持局部清洁。
2. 准备灌肠袋:先将灌肠袋用温开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开水中煮沸,煮沸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10-15分钟。
3. 准备药物溶液:将药物按照医嘱的用量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待完全溶解后静置片刻。
4. 灌药前准备:将灌肠袋放置在一个较高的位置,打开流量控制装置将水流放出,然后将灌肠管连接到流量控制装置上。
5. 灌药操作:将药物溶液倒入灌肠袋中,然后用手轻轻捏住灌肠管口,以防止药液流出。
患者可以侧卧,然后将涂有润滑剂的橡胶塞轻轻推入肛门进行灌肠。
当灌药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的舒适感,患者可以调整灌肠液的速度和量。
6. 灌药结束:当一次灌药完成后,要让患者保持一定的时间,让药物充分被吸收。
然后让患者排空肠道,将药物排出。
7. 清洗工具:将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妇科中药灌肠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要保持局部卫生,避免肛门和灌肠袋的感染。
在进行灌药操作时要轻柔、细致,并注意患者的身体舒适感。
如果存在不适或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停止灌药,并咨询医生的指导。
总之,妇科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中药灌肠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牡 蛎、 内金 、 鸡 紫草各 3 , 0g 山慈 姑、 藻各 2 , 仁 、 海 0g 桃 红花 、 穿 山甲 、 路路通 、 昆布 、 夏枯草各 1 , 5g 桂枝 1 。治愈 3 0g 7例 , 显效 3 6例 , 好转 9例 , 无效 3例 , 总有效率 9 .7% 。 64
6 妇 科灌 肠常用 中药选 择
[ ] 梁月琴 , 5 张 丽. 中药 灌肠 治疗子 宫 内膜异位 症痛 经 7 2 例 [ ] 中国中医药科技 ,04,1 4 :5 . J. 20 1 ( ) 2 2 [ ] 马晓玲 . 6 化瘀 散结 法灌 肠治疗子 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8 5例
的应用价值 。
7 结 语
[ ] 陕西 中医 ,0 4 5 :1 . J. 20 ( ) 4 6 [ ] 吕荣 晴, 7 吕荣 华. 中药灌 肠治疗 输卵 管阻 塞性不 孕 9 0例 [ ] 中医外治杂志 ,0 0 1 ( ) 2 . J. 2 1 ,9 5 :9 [ ] 徐 春芳 , 8 苗 苗 , 文燕 . 管灵灌 肠治 疗输 卵管 阻塞性 刘 疏 不孕 10例 [ ] 山东 中医杂志 ,0 82 ( ) 34—35 0 J. 2 0 ,7 5 :1 1. [ ] 王 芝 敏. 9 化瘀 通 络 汤保 留灌 肠 治疗 输 卵 管 阻 塞 2 9例 3 [ ] 上海 中医药杂志 ,0 5 3 ( ) 3 . J. 20 ,9 3 :7 [ O 李云霞. 1] 中药灌肠治疗 子宫肌瘤 [ ] 光明 中医,0 8 2 J. 20 ,3
・
58 ・
J un f xen l h rp f C e 0 1 2 ( o ra o E tra T eay o T M D c2 1 ,0 6 l
药: 枳壳、 香附 、 荔枝核 、 乌药 、 木香 、 橘核 、 路路通等 。清热泻 火 药: 夏枯 草、 黄芩 、 黄柏 、 黄连 、 大黄等 。中药灌肠法 所选药物 大 多采用气味俱厚或苦 寒清 热 , 或行气 化瘀 走窜 之 品, 治疗 女 对 性慢性生殖系统炎症 、 盆腔包块及 女性生殖 功能紊 乱具有较 高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与护理慢性盆腔炎

6 ・ 0
湖北中医杂志
Hu e o ra fT M b i un lo C J
21 0 0年 2月第 3 2卷第 2期
F b 2 1 . o . 2, . e . 0 0 V 1 3 No 2
中药保留灌肠 治疗 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慢性盆腔炎
肖云 华
( 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 武汉 4 06 ) 30 1
保 留灌肠的护理 , 首先要消除患者 紧张心 理 , 以良好 的心态
配合灌肠治疗 。灌肠前 嘱病 人排净二 便 , 导患者 摆好正 确 的 指
体位 , 肠完毕 , 管后继续 抬高臀部卧床休息 l 灌 拔 h以上 , 使药物
[] 王道瑞 , 3 申好贞. 简明实用 中医学[ . M]北京 : 中国中医药 出版 社 ,
2 2 护 理 方 法 .
注重情志护理与饮 食护 理 , 导患者进 食富含 营养 易消化 指
的食 物, 帮助患者调整 良好心理状 态, 以配合治疗 。对 于湿热瘀
结甚者 , 饮食要清淡, 少量多餐 , 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 ; 凝气滞 寒 甚者 , 则应以热食 为主, 不可贪凉 , 不可饮食生 冷瓜果 , 以防寒滞 胞宫 , 加重病 情。
力为 4 m/ 此时 患者 自感 下腹部 有 温暖舒 适感 。每 日 1 0c H 0,
灌肠是利用子宫后 方紧邻直肠血 管丰富 , 组织疏 松的特点 , 药物 通过 肠粘 膜吸 收后 , 善盆腔 血液循 环 , 改 消除 局部组织 炎症 水 肿, 达到活血祛瘀 、 温经散寒 、 理气止血止痛之 目的 。 治疗 同时 , 给予情志及饮食的健康宣教 , 可使临床疗效更 趋 显著 。 参考文献 :
效果更佳。对有痔疮患者操作时动作 更应轻柔 , 擦破痔疮 。 避免
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在女性盆腔炎中的实施效果

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在女性盆腔炎中的实施效果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通常表现为下腹疼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
盆腔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性生活不洁、月经期间卫生不当、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
盆腔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生殖器官感染、不孕不育以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盆腔炎的治疗至关重要。
一、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的基本原理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盆腔炎的经典疗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和药性作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消炎利湿,达到清热解毒、祛瘀通络、舒筋活血的疗效。
通过灌肠可以直接将中药汤剂输送到患者的盆腔部位,发挥直接作用,缓解盆腔炎症状。
贴敷可以加速中药成分的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1. 中药汤剂灌肠中药汤剂灌肠是采用中药汤剂制成灌肠液,通过肛门插管将中药液导入患者的肠道,再通过肠道吸收作用,让患者的盆腔直接得到中药的治疗效果。
2. 贴敷在灌肠后,患者在下腹部和腰部贴敷中药膏药,使中药成分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渗透到患者的盆腔部位,起到调理和治疗的作用。
通过实际的临床病例观察发现,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在女性盆腔炎中有着良好的实施效果。
以下是两例具体病例:病例一:患者女性,34岁,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白带异常。
患者历经多次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
经过3个疗程的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下腹疼痛明显减轻,白带恢复正常。
复查发现盆腔炎炎症指标明显下降。
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女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可以为盆腔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中药汤剂灌肠结合贴敷疗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中药浓度、温度和灌肠液量等因素,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在治疗期间,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 常见病 、 难治 病 , 缠绵 不愈 、 于复 有 易 发 的特点 。中药保 留灌肠是 中医治疗慢 性盆腔炎 的一 大的特
色, 目前 已广泛 应用于临床 , 其疗效 确切 。用 中药灌肠 可使 局
阻, 瞩患者深呼吸 , 稍等片刻再继续插 入 , 用暴力 , 免损 伤 勿 避 直肠粘膜 。注入药液速度宜慢而均匀 , 如患 者有便意 , 嘱其作 深 呼吸 , 以放松腹肌 , 减轻腹胀 , 同时降低灌肠袋 以减小压力 。
中 医 ,0 4 1 ( ) 1 ~ 1. 2 0 ,9 6 :3 4
本病机理 、 主要 表现及诱 发和加重 因素等 , 让病人 了解 自己的 病情 , 消除对本 病的疑虑 , 使病人配合 治疗。介Fra bibliotek 中药灌肠 治
疗 的好处及 已取得 的经验 和疗效 , 以增 加病 人对 中药灌肠 治 疗及治愈疾病 的信心 。
左倾 使身体完全 放松 , 次性肛管用 4 ℃的温开水浸泡使 一 O 之温暖柔软 , 中药加热至 3  ̄4 ℃。连接肛管润滑其前端 , 9 1 徐 徐插入 肛内 3m左右 , c 有松 弛感 ( 过肛肠环 ) , 通 后 再把导管前
[] 7吴整军 . 中医情志为病论 与肿瘤发病 、 复中精神心理 因素 的作 康 用 [] 中国临床康复 ,04 82 ) 5 5  ̄5 5 . J. 2 0 , ( 7 : 90 9 1 [] 8郭雅 明, 刘翠峰 . 医“ 中 以情胜 情” 思想 与现代心理 治疗[ ] 光 明 J.
中 图分 类 号 : 1 . 3 R7 13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7 2 4 ( 08 0 -0 6 - 0 10 - 3 9 2 0 ) 4 0 2 2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目的:探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人民医院我科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总结护理经验,观察疗效。
结果: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及护理满意,除7例出现不同程度食欲下降外,其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均取得满意效果。
经过治疗及护理,痊愈为30例,显效为20例,有效为17例,无效为5例。
结论:给予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而且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标签:中药保留灌肠;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慢性盆腔炎属于一种常见病,该病患者多因生殖器官以及盆腔腹膜、周围组织等出现炎症,进而发疾病,且临床表现以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以及下腹坠痛、腰骶疼痛等为主。
对于体质偏弱的患者而言,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对其生活、工作均会造成影响。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72例我科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康妇炎胶囊内粉末展开保留灌肠治疗,而且给予对应的有效护理措施,取得显著效果,而且患者满意度较高,现进行如下文詳细报道,旨在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72例我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48岁,其中11例未婚,文化程度:小学21例、初中16例、高中以上35例。
全部入选病例都符合《妇产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具有腰骶部疼痛、下腹部疼痛、下腹部肿胀等症狀。
此外,部分患者在性交及疲劳后都存在月经经量增多及白带增多的情况。
与此同时,全部患者都经过相关检查,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盆腔肿瘤、盆腔脓肿,均知情并自愿同意参与本次治疗研究。
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学会审核,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2方法本组以康妇炎胶囊粉末(清热化瘀)保留灌肠,1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盆腔积液中药灌肠操作方法

盆腔积液中药灌肠操作方法
盆腔积液中药灌肠是一种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下面是该操作方法:
1. 准备灌肠器:灌肠器为一种塑料制品,一般根据肛门大小不同,有不同的规格。
在使用前,需要用开水烫一遍消毒。
2. 准备好药物:根据病情及医生建议,选择适宜的中药,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后待凉。
3. 洗手及清洁肛门:洗手后清洁肛门,可以用温水或擦拭纸,以保持肛门卫生。
4. 准备好位置:患者可以侧卧,双腿微屈,或者躺在一侧将膝盖抬起,使肛门易于操作。
5. 开始灌肠:涂上润滑剂的灌肠器插入肛门,缓慢注入药液,患者应保持放松状态,以便药液顺利进入肠道。
6. 蜷曲保持:灌入药液后,患者可以稍微蜷曲在床上,以便药液更好地渗透。
7. 等待清肠:一般30分钟左右,患者可以感觉到肠蠕动增强,也可以根据医生建议控制灌肠时间。
8. 排泄:排出灌入的药液及肠内废物,可以用温水清洗肛门,以保持肛门卫生。
需要注意的是,灌肠器及灌药的水温不宜过高,操作前需要检查器械是否完好无损,并请专业医生指导。
如果患者出现肚子疼、恶心呕吐等反应,应及时就医。
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一、中药保留灌肠的原理
中药保留灌肠是以灌肠为手段,调节肠道微生态和内分泌,从而改善患者盆腔环境,消除寄生虫和病原菌,缓解疼痛、瘙痒等症状,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目的。
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清除肠内宿便:通过灌肠的方式让中药液能够深入到肠道中,清洁肠道内的宿便和病菌,有效降低盆腔内的炎症反应。
2、调节肠道微生态:保留灌肠不仅清除了肠道内的宿便,还能将中药液滞留在肠道内延长其作用时间,使肠道内的益生菌增加,有利于肠内微生态的平衡和恢复。
3、促进血液循环:中药保留灌肠还能促进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肠道的吸收功能,使中药成分更好地被吸收,起到加强治疗效果的作用。
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具体方法为:先用温水将肠道清洗干净,然后将中药煎汤灌入肠道中,保持一段时间后排泄。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柏、苦参、荆芥、连翘、青黛等。
中药保留灌肠适用于慢性盆腔炎和宫颈炎、白带多、盆腔积液、痔疮等病症的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1、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切入的是根本原因,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
2、中药保留灌肠无副作用,安全性高,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过敏、依赖等问题。
中药保留灌肠虽然疗效显著,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1、每次操作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证操作技巧和安全性。
2、中药保留灌肠需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防止感染、受伤等问题的出现。
3、术后应多饮水,以帮助清除肠道内的残留物质。
4、在服用药物或者出现腹泻等症状时应避免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4、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促进病菌滋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中药灌肠法在妇科盆腔炎中的应用和护理
【摘要】根据疾病、临床症状、年龄、以及方剂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中药保留灌肠法,同时关注饮食、情志护理,提高了病人的从医行为,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84-01
中药保留灌肠起源于《伤寒论》中的“导法”。
我科自1992年起开展中药灌肠法治疗妇科疾病,通过长期的临床护理观察,疗效显著,同时我们不断地改进灌肠方法,针对不同的疾病,临床症状等给予不同的中药保留灌肠法,不仅使患者的疾病在短时间缓解,而且使其从医行为提高,同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74例盆腔炎均为住院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54岁,其中急性盆腔炎93例,盆腔包块12例,慢性盆腔炎268例。
其中慢性盆腔炎病程最长者8年。
最短者2年。
均为2000年1月至12月期间。
2 自制中药方剂
2.1 方剂 3号方剂由海藻、莪术、昆布、桃仁等组成,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附件包块;4号方剂由红藤、败酱草、蒲公英、三棱等组成,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散结消肿为主,治疗急性盆腔炎。
2.2 方法将中药150毫升,加温至39-41℃,肛管插入直肠15-20㎝后将中药灌入,保留2小时。
3 灌肠时间
将中药灌肠安排在早晨9-11点之间,灌肠之前嘱病人排尽二便:因为通过一昼夜的休息后,此时肠黏膜对药物的吸收能力较其他时间强。
有便秘的患者应先治疗便秘,并嘱患者灌肠期间要养成清晨排便的习惯。
4 不同灌肠法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4.1 肛滴灌肠法我科自开展中药灌肠法以来,通过长期的临床护理观察发现,第一次接受灌肠的患者、老年患者以及用4号方剂灌肠的患者不能有效地保留中药在肠道内,只能勉强维持十多分钟。
如按常规的灌肠法(即直线灌肠法)治疗以上患者,既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又浪费了药物,同时也造成了患者的经济损失,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灌肠方法做出调节,灌肠时以肛滴的方式灌入,即每分钟约80-100滴的速度滴入,降低单位时间内药物对肠道的冲击力,压力和刺激。
灌肠完毕后立即将患者置以俯卧位,并嘱患者保持自然呼吸,勿大口喘气,憋气,或深呼吸,因为幅度较大的腹式呼吸会加速肠蠕动,不利于药物的保留,10分钟后改为侧位或平卧位。
3天后将初次接受灌肠的患者,改为常规直线滴入。
另外两类患者仍按肛滴法灌入,一个疗程(10天为一疗程)后改为直线滴入。
通过以上护理,有效地延长了药物在患者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使以上三类患者逐渐适应灌肠而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除2例老年人
仍无法有效保留中药在肠道内,从而停止灌肠改为口服或静脉输入治疗。
以上肛滴灌肠方法对其他患者均有效。
4.2 个案灌肠法急性以及严重盆腔炎患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以腹痛最明显,此时患者对体位的舒适度要求很高,对灌肠的耐受性很低,护理以上患者时除改为肛滴灌入外,我们在中药4号方剂内同时加入地塞米松5毫克,利多卡因5毫克。
地塞米松协同中药起到短期内控制炎症的作用,而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经肠黏膜吸收后通过浸润性麻醉,使患者的腹痛明显减轻,同时使肠蠕动减慢,从而使腹痛明显的患者保留药物在肠道内的时间延长,增强了患者对灌肠的耐受性,很好地解决了腹痛明显的患者对灌肠耐受性差的护理问题,从而能使腹痛明显的盆腔炎患者有效地配合治疗。
但利多卡因使用不能超过一周,因容易引起便秘或使便秘加重,患者腹痛减轻后应立刻停药。
4.3 中西药结合灌肠法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甲硝唑是一种经济又疗效显著的常用药,但大部分患者静脉输入甲硝唑时易出现胃痛,恶心等副作用,严重时医生不得不放弃使用甲硝唑而改用其他较昂贵的同类二代或三代药。
为此我们与医生共同探讨后将甲硝唑80-100毫升加入中药3号方剂内灌肠,一日一次。
此种灌肠法避免了甲硝唑对胃黏膜的刺激,使病人的舒适度提高,同时甲硝唑可以被局部肠黏膜完全吸收,而达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从而节省了病人治疗费用,通过后期的巩固疗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甲硝唑加入中药3号方剂内灌肠法对治疗慢
性盆腔炎效果显著。
4.4 直线灌肠法此灌肠法是将中药滴速调为直线形式进行灌肠,适合于急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后的巩固治疗阶段,以及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患者第二阶段疗程。
因第二疗程阶段患者临床症状已缓解,对灌肠的耐受性高;并因熟悉灌肠流程,从而消除了对灌肠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患者易接受,疗效显著。
5 饮食护理
5.1 灌肠期间饮食的合理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灌肠的效果,因五谷杂粮消化后都要经过肠道的排泄,因此,不适宜的饮食会增加肠道排泄功能的负担,从而影响到中药灌肠的效果。
如肥甘厚腻的饮食会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妨碍了药物的吸收;辛辣刺激饮食会引起腹泻,从而会加速药物的排泄;生冷坚硬之物会导致腹痛而使肠黏膜的耐受力下降。
因此灌肠期间要求患者以清淡,温热饮食为主,忌油腻,生冷,辛辣刺激之物,忌暴饮暴食。
5.2 中药在肠道内被肠黏膜吸收的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因此患者在接受灌肠治疗后的第3或4天起会出现便秘现象,因此灌肠期间要求患者要多饮水,灌肠后2小时即可入厕,进行有意的排便活动。
既往有便秘的患者,清晨空腹饮蜂蜜水或盐水300-400ml,可多食香蕉,梨等水果。
6 情志护理
人的情志活动,喜怒哀乐悲恐惊,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养,因此患者在接受灌肠治疗
和护理期间,经常与其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讲解疾病相关健康知识。
嘱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调节情志,避免大喜大悲,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才能使肝气调达,血脉通畅。
从而使机体处于最佳的状态,以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接受每天的治疗,将有助于疾病的转归。
7 讨论
药物灌肠的作用部位在直肠、结肠,属中医大肠范围,大肠为中医六腑之一,主传导与化物,与肺相为表里,通过经络相互连属。
因此认为,药物保留灌肠虽作用在大肠,但通过脏腑表里,经络连属均通过肺而发生作用。
肺者,五脏六腑之华盖,百脉所朝会,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药物可布达各个脏腑而发生作用。
从现代医学角度讲,直肠为子宫的邻近器官,根据直肠静脉丛壁薄,缺乏外鞘,中小静脉没有瓣膜和静脉丛等特点,使盆腔脏器的静脉系统像一个水网相连的沼泽,而且子宫和直肠阴道静脉丛相吻合。
中药保留灌肠由于局部药物浓度高,有效成分充分吸收后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避免了“肝首关消除效应”,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得到充分发挥,药物可以很快在盆腔弥散,直达病变部位子宫,所以对诸多妇科疾病的治疗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
盆腔炎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
护理此类患者时,在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症状,年龄等而采取适宜的灌肠法,此种灌肠护理法针对性强,患者易接受,收效迅速、用药安全、操作简便。
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