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药灌肠辅助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

中药灌肠辅助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
蔺 彩 梅
( 西省 灵 石 县人 民 医 院 , 3 3 0 山 010)
年 以上无 复发 者 。好 转 : 症状 改 善 , 作 次数减 少 。 发
治疗结 果 : 愈 8 治 8例 , 转 1 好 2例 。总 有 效 率
为 10 。 0
典型 病例 患者 , ,2岁 ,9 8年 3月 以来 , 因饮 食不 男 4 19 每
秘 ” 病 范 畴 。 中 医 认 为 本 病 主 要 是 由 于 肝 郁 气 等
滞 , 逆犯 脾 , 横 肝脾失 调 , 湿趋 于 下 , 浊不 分 , 清 气机 逆 乱 , 痛 肠 鸣 而泻 。今用 痛 泻 要 方 治疗 , 中 白 腹 方
以上 两组 的一般 临 床资 料 经 统 计 学 检 验 无 明
9日随访 时 , 者 自述此 病 一直 未复 发 。 患
体 会
( 慧 平 )彩( 平包 岁 ℃ 温1 :块 ) ) ( :m 均r ( ℃ 超块1( /) /) 1 1 , , e c c m a
肠 道易 激综 合 征 , 叫结 肠 过 敏 、 肠 功 能 紊 又 结
乱 、 挛性结 肠 炎等 , 中 医的“ 痛 ” “ 泻” “ 痉 属 腹 、泄 、便
当或 情 志变化 而发 腹痛 , 鸣 即泻 , 后 腹痛缓 解 。 肠 泻 口服氟 哌酸 胶 囊 、 苍 片 等 均 无 效 。于 2 0 次 0 3年 8 月 3日来 我 院求治 。体检 无 阳性发 现 , 下 腹有轻 左
度压 痛 , 可 扪 及 条 索 状 肠 管 。粪 便 检 查 黏 液 较 并 多 , 镜检无红 、 但 白细 胞 , 不 到 阿 米 巴 及血 吸 虫 找 卵, 细菌 培养 阴性 , 血 试 验 阴 性 。X 线 检 查 无 特 潜 殊 发现 。结 肠镜 检查 发现 肠黏 膜轻 度充 血 、 水肿 和 多 量 的黏液 , 黏 膜活 检正 常 。舌 质红 , 但 舌苔 白腻 ,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

・272・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4月第54卷第4期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庄勰燕沈荣乐傅浪静浙江省宁波明州医院浙江宁波315100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中药灌肠临床观察笔者应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PID),临床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PID湿热瘀结型患者120例,主症:下腹或腰紙部坠胀疼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次症:经期或劳累后加重;经量多或经期延长,不孕;舌脉:舌质稍黯、苔黄厚腻,脉沉细涩。

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观察组年龄18~26岁,平均病程2.45年;对照组年龄20-25岁,平均病程2.37年。

两组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观察组予自拟中药复方口服兼灌肠治疗。

口服方:金银花12g,蒲公英、慧改仁、红藤、败酱草各30g,黄苓、黄柏、姜半夏、牡丹皮各10g,冬瓜仁20g,陈皮6g,茯苓、丹参各15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分服。

灌肠方:金银花、红藤、败酱草各30g,土茯苓20g,黄连、黄柏各10g。

水煎200ml,100ml/次灌肠,两日1剂。

对照组予康复消炎栓塞肛,每日1次。

每个月经周期期间治疗15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主症消失,妇科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总疗效积分减少>95%,停药1个月内未复发。

显效:主症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及实验室检查明显改善,总疗效积分减少70%~95%;有效:主症减轻,妇科及实验室检查改善,总疗效积分减少30%~70%;无效: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无改善,积分评分减少<30%。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04186293.3%*对照组302158583.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o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抗 生 素治 疗 基 础 上 是 否 用 中 药保 留灌 肠 进 行 疗 效 比较 。结 果 : 用 中 药 保 留 灌 肠 组 疗 效 明 显 较对 照组 好 (< .1 。结 辅 P 00 )
论 : 抗 生 素 治 疗 基 础 上 辅 用 中药 保 留灌 肠 治 疗 盆 腔 炎 性 包 块 , 有 治 愈 率 高 , 程 短 、 省 抗 生 素 用 量 , 者 易 于 接 受 在 具 疗 节 患
刺液做 培 养及 药敏 试验 , 组 均给 予抗 生 素 ( 选 敏 两 首 感 抗生 素 , 且两 组应 用 同一 种抗 生 素 , 常规 用药 剂 量 相同) 治疗 , 中观 察组 中 7例 选用 阿 奇霉 素联 合 甲 其
硝 唑 , 选 用青 霉 素 联 合 氟 罗 沙 星 , 选 用 硫 酸 4例 4例
3 0例 , 年龄 2 ~ 4岁 , 均 3  ̄ . , 日晨 6时体 34 平 2 08岁 每
温 3 .℃~ 96C, 均 (70 03 ℃ , 超示 包 块 大 60 3 . ̄ 平 3 . ̄ .) 彩 小 为 36 mx . m~ 02 m× .c . c 28 c 1. c 7 m,平 均 58 c 0 . mx 6
助检 查 :两组 患 者宫 颈管 分 泌物 培 养与 后穹 窿 穿刺 抽 出液镜 检结 果见 表 l 。 1 治疗 方 法 对 两 组 宫 颈 管 分 泌 物 或 后 穹 窿 穿 . 2
住 院患 者 6 0例 , 机 分成 两 组 , 察 组 3 随 观 0例 , 龄 年 2 ~ 2岁 . 均 3  ̄ . ; 日晨 6时 体 温 3 .℃~ 04 平 4 03岁 每 6 0
奈 替 米 星 联 合 甲硝 唑 , 选 用 青 霉 素 联 合 头孢 噻 8例 肟钠 . 7例选 用 青霉 素 联 合替 硝 唑 ; 照组 6例 选用 对 阿 奇 霉 素 联 合 甲硝 唑 , 选 用 青 霉 素 联 合 氟 罗沙 5例

行气活血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观察

行气活血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观察

共 6 , 为 20 0例 均 08年 ~ 09年 黑龙江 中 医药 大 20
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o 例和 对 照 组 3 O例 。治 疗 组 年 龄 2 0~4 9岁 , 均 平 (35 0 6 ) ; 程 3个 月 一l 月 , 均 6个 3 .0± .6 岁 病 2个 平 月; B超示盆腔炎性包 块最大直 径 3~ c 平 均 ( .5 8 m, 5 6 ± .6 c 04 )m。对 照 组 年 龄 2 5 1~ O岁 , 均 (36 平 3.2± 05 ) ; .2 岁 病程 2个 月 一1 月 , 均 5个 月 ; 2个 平 B超示 盆腔炎性包 块最 大直 径 4~8m, 均 ( .1± .2 c 平 56 03 ) e m。两组年龄 、 盆腔炎性 包块 大小等 经统计 学 处理无
者 。⑦ 年 龄 在 2 O岁 以下 或 4 5岁 以上 者 。⑧ 血 清
西医诊断标准参 照《 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 20 (02年 ) 及全 国高 等 医药 教 材 西 医 妇科 学 第 6 版有关 内容制定。①多有急性 盆腔炎病史。②有低 热, 乏, 疲 下腹 坠胀 疼 痛 或腰 骶 部 胀 痛 , 白带 增 多 呈 黄色或淡黄水样、 或黄绿色有臭味 , 月经量 多或经期 延 长 多见 , 慢 性 炎 症 导 致 输 卵 管 阻 塞 不 孕 所 致 。 因 ③子宫常呈后倾后屈 , 活动受限或粘连 固定 , 若为输 卵管炎, 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 状增粗输 卵 管, 并有压痛; 若为输 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 , 则在 盆腔一 侧或两 侧 触及 囊性 肿 物 , 活动 多 受 限 , 可 有压 痛 ; 为盆腔 结缔 组织 炎 时 , 在 子宫 一侧 或两 若 则 侧 扪及 片 状 增 厚 、 痛 , 有 宫 骶 韧 带 增 粗 , 痛 。 压 或 触 ④B 超检查可探及盆腔炎性包块 , 并确定包块性质。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 20 (02年 ) 制定 。均 辨 为气 滞 血 瘀 型 。 主症 : ① 下腹胀痛或刺痛 , 痛处固定 ; ②腰骶胀痛 ; ③经行腹 痛加重 。次症 : ①月经量多 , 或经期延长 ; 经色黯红, 夹血块 ; 经前情志抑郁 , ② 胸胁 或乳房胀痛 ; 白带 ③ 量多 , 色白或黄。④婚久 不孕。舌质 暗红或见瘀 点 或瘀斑、 苔薄 , 脉弦或弦涩 。以上 主症必备 , 次症具

泽丹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泽丹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2 2 排除标准 .
近 2周 内实施相 关治疗 者 ; 急性盆腔 炎
寿 情危重者: 合并有妇科肿瘤、 子宫内膜 异位症 、 结核性盆
腔 炎 、 腔静 脉 瘀 血 证 者 等 均排 除 。 盆
3 治疗 方 法
泽丹灌肠液 中桃仁活血祛瘀而疗腹痛 ; 丹参活血祛瘀
善 调 妇 女 经 脉 : 棱 、 术 同 为 破 血 行 气 之 品 , 丹 参 同 用 三 莪 与
维普资讯
, 角 匡 2 7 多2 三 兰 型 自 | 0年 0 0 塑 塑鱼
: 三
,… 一 。… 一 … 一 “ … 一 。 ‘
{ ・中 医 妇 科 ・ ;
、 ~ … … 一 … 一 … , 。 .。 一 々 ・ o

泽丹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 3 例 o
4 疗 效 分析
共 治瘀滞腹痛 ; 甲软坚 散结 , 鳖 入肝经血 分对痞块疗 效甚 好 ; 胡疏肝 解郁利 胆 以消郁滞 ; 柴 蒲公英 清热解 毒 , 湿 清 热; 黄芩清热泻火 , 燥湿解毒 ; 车前草 、 泽泻祛湿为主 ; 当归 养血活血补虚; 杜仲壮腰补 肾。 代药理学研究证 明[]蒲 现 4:
4 1 疗效标准 .
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 妇科检 查阳性体征
消失, B超示子 宫附件无异常 。显效; 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 好 转, B超无异常发现 。 有效 主要症状及体征有改善, B超 示较前有好转 。无效: 治疗后无变化。
4 2 结 果 .
用; 同时可 以起到局部热 敷、 理疗 作用 , 血管扩张 , 使 既改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 资料
有效 3例 ,无 效 3例 ,治 愈率 为 6 . 7 ,总有 效 率为 66%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05-12T14:02:08.6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作者:胡玉梅[导读]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 211500) 探析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胡玉梅(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 211500)【摘要】目的:探析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与对照组17例。

对照组给予口服中成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治疗。

治疗后对其临床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经采取不同给药方式治疗2~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疗无效例数为0,对照组无效2例,无效率为11.8%,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治疗组B超包快明显减小,仅2例患者进行了3个疗程的治疗,而对照组进行第3疗程治疗的患者高达7例,表明治疗组中药灌肠方法起效快,疗效更佳。

结论: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药灌肠方法进行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起效快、治愈率高的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关键词】中药灌肠;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22-02 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多数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1]。

而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迁延所致,或发病慢,症状不典型,未及时治疗所致,严重威胁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2]。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给予中药灌肠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门诊就诊的确诊慢性盆腔炎患者35例,无发热,无急性炎症,不需要抗生素治疗的B超证实无盆腔包块或包块直径<3cm者。

中西药联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4例临床观察

中西药联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4例临床观察

编 辑 : 如 海 傅
中 药 ! 璺 竺 苎兰 医 竺 兰 ! 固
2 治 疗 方 法
21 治 疗 组 .
采 用 抗 生 素 与 中药 灌 肠 治 疗 抗 生 素
选 用青 霉 素类 、 头孢 类 抗生 素 加替 硝 唑联 合 静滴 . 均
为 常 规 用 量 。 日 1 , 续 7 。同 时 给 予 中 药 保 留 每 次 连 d
收 稿 日期 : 0 0 0 — 0 2 1— 8 1
棘手 . 因很 难 有足 量 的抗 生素 到达 包块 内部【 本 病 l 1
刘 建 华 陈 爱 华 梅 剑 娟
属 中医学 “ 瘕瘕 ” 畴 . 机为 湿 热与 血瘀 相凝 结 . 范 病 治
疗 当以清热 解毒 、 血 化瘀 为 主l 活 2 l 床实 践证 实 , 。临 中
( 兴 市 中 医院 , 苏泰 兴 2 50 ) 泰 江 2 4 0
中 医药 大 学 出版 社 , 0 24 2. 6 2 0 :4 4 4 第 一 作 者 : 建 华 ( 9 7 , 科 学历 , 主 任 医师 , 产 刘 1 6 一) 本 副 妇
科专业。
般 资料 经 统计 学处 理 无 显著 性 差 异 ( O0 ) 具 P> 效 观 察
31 疗 效 标 准 .
消 失 , 察 半 年 无 复 发 : 效 : 床 症 状 基 本 消 失 , 观 有 临 B
超 检查 包 块 缩 小 8 % : 效 : 0 无 治疗 后 临 床 症 状减 轻 ,
但 B超 检 查 无 改 变
3 . 统 计 学方 法 2
所 有 资 料 采 用 S S I . 计 软 P S O0统
拓嬉
归 味辛 , 性温 燥 , 故换 用 玄参 、 生地 滋 养 肾 阴 . 以达 阴 灌肠 。药 物 组成 : 红藤 、 酱 草各 3 g 广 木 香 、 胡 败 0, 延 中求 阳之 意 。交 泰 丸 方 出 自《 氏 医通 》 主 治 心 肾 不 索 、 韩 , 三棱 、 莪术 、 桂枝 各 1g 0 。用法 : 煎 2次 , 浓 缩 水 并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观察
汤治疗 。
表 1 两组年龄 、体温及 B超检查结果
注 : ( )其中 1 1 6岁患者为阑尾切 除术后盆腔脓肿 。 表 2 宫颈分泌物培养 ( ) 例
13 疗 效判 定 标 准 .
治愈:腹痛 消失,白带正常 ,体温 正常 ,妇检及 B 超检查
盆腔包块消失。
有效:腹痛消失或减轻,白带正常或接近正常,妇检及 B 超检查盆腔包块明显缩小。
对照组 则加用 口服中药银翘解毒汤 治疗 ,7 1 ~ 0天为一疗程 。

疗程 未治愈者续行第二个疗程 , 同一 台 B超机 , 用 专人观察
( 下转第 9 5页)
测量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的大小。
・l O ・ O
2 0 年 9月第 l 08 7卷第 l 期 8
C i c1o ma l ia .u l n 1

中医 中药 ・
20 0 8年 9月第 1 卷第 1 7 8期
C ii lo ra l c unl n aJ
4 讨 论
确实的疗效 。方中金樱根、千金拨清热解毒 ,收剑 止血 ,穿心 莲、十大功劳解毒利湿 ,当归 、鸡血藤、党参补血益气 ,活血 化瘀,引血归经 ,标 本同治;桂技苓丸中桂枝、芍 药,一阴一 阳,茯苓 、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者 ,所谓有其正气,桃仁 以 之破恶血消症癖而不嫌伤胎血者, 所谓有病则病当之 也。 诸药 相互协调 能抑制血 小板聚集 ,降低全血粘度有 明显抗 凝血作 用, 能缓解子 宫痉挛镇痛等 , 两方联合应用简单方便对 治疗慢 性盆腔炎或固瘀血 内阻, 血不循经所致 的经间期 出血, 起到 了
以逐渐蓄积,阳气 内动此时为阴阳之积 聚,转化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如若体 内调节功 能失常,阴精不足 阳气燥动或湿热 内蕴。 瘀血 内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在女性盆腔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对60例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的住院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是否辅用中药保留灌肠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辅用中药保留灌肠组疗效明显较对照组好(P<0.01)。

结论: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节省抗生素用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关键词】盆腔炎;炎性包块;抗生素;中药灌肠
盆腔炎性包块过去均采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疗程长,不易治愈。

我院于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年龄20~42岁,平均34±0.3岁;每日晨6时体温36.0℃~39.5℃,平均(37.0±0.4)℃;彩超示包块大小3.5cm ×
2.4cm~12.6cm×6.8cm,平均6.22cm×5.28cm。

对照组30例,年龄23~44岁,平均32±0.8岁,每日晨6时体温36.0℃~39.6℃,平均(37.0±0.3)℃,彩超示包块大小为
3.6cm×2.8cm~10.2cm×7.0cm,平均5.86cm×5.03cm。

其症状均以下腹痛、腰骶痛为主,伴白带增多或脓性白带;体征:妇科检查子宫颈有举痛及宫体有压痛,盆腔或附件区触及不活动、界限不甚清楚的触痛包块。

两组年龄分布、体温、妇科检查及彩超显示包块大小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辅助
检查:两组患者宫颈管分泌物培养与后穹窿穿刺抽出液镜检结果见表1。

1.2 治疗方法对两组宫颈管分泌物或后穹窿穿刺液做培养及药敏试验,两组均给予抗生素(首选敏感抗生素,且两组应用同一种抗生素,常规用药剂量相同)治疗,其中观察组中7例选用阿奇霉素联合甲硝唑,4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氟罗沙星,4例选用硫酸奈替米星联合甲硝唑,8例选用青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7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替硝唑;对照组6例选用阿奇霉素联合甲硝唑,5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氟罗沙星,4例选用硫酸奈替米星联合甲硝唑,7例选用青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6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替硝唑,2例选用青霉素联合氧氟沙星。

两组均治疗1周(用药种类、剂量相同)。

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辅用中药(蒲公英25g、紫花地丁25g、败酱草25g、鸭跖草25g、红藤25g、三棱12g、莪术12g、延胡索10g,煎成汤剂100~150ml)保留灌肠,温度(40±1)℃,每日1次,10~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加用理疗、口服中药等综合治疗,10~14天为1个疗程。

1个疗程未治愈者续行第2个疗程。

采用同一台彩超机,专人测量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的大小。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腹痛消失,白带正常,体温正常,妇检及彩超检查盆腔包块消失。

有效:腹痛消失或减轻,白带正常或接近正常,妇检及彩超检查盆腔包块明显缩小;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1.5 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18例,治愈率为60.0%,其中
疗程最短的为7天;2个疗程共治愈24例,总治愈率为80.0%,包括盆腔脓肿2例。

对照组1个疗程治愈2例,治愈率为6.0%,2个疗程共治愈7例,总治愈率为23.3%,其中疗程最短为16天。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讨论
妇科盆腔炎症多为逆行感染所致,致病菌感染子宫内膜后,侵犯子宫肌层、浆膜层,最后累及宫旁结缔组织或经子宫内膜使输卵管内膜受累,再经输卵管伞端播散于盆腔结缔组织。

同时妇女内生殖器官位于腹腔最低处,炎症吸收慢,易迁延致慢性炎症或炎性包块形成。

为彻底消除病灶,防止日后反复发作,本组在应用抗生素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1、2个疗程治愈率(60.0%、80.0%)明显好于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者(6.0%、23.3%),且疗程短,经济又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盆腔脓肿一经确诊应立即行后穹窿切开引流或开腹切除,防止破裂。

观察组中盆腔脓肿2例均经后穹窿穿刺确诊,抽出10~20ml脓汁以减少脓肿张力,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在严密监测下保守治疗治愈。

中药灌肠提高治愈率的机理:妇科盆腔炎症的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

近年来,发现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有上升趋势[1]。

我们选用此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症,其药效分析: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紫花地丁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甲型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亦有抑制作用;败酱草可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血去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鸭跖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亦有明显降温作用;延胡索有镇痛和镇静的作用;三棱有消积、止痛作用;莪术有消积、止痛作用;红藤可活血通经、祛风降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状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链球菌及绿脓杆菌亦有一定的抑菌作用[2]。

这样遵循了扶正、固本与杀菌的治疗原理。

另外,按中药传统方法口服给药可影响患者食欲,且药物经胃肠部分吸收后,再经血管重新分布至盆腔器官,药量已大大减少。

盆腔炎性包块大多为肠管与阔韧带、子宫后壁黏连、包裹形成的包块,与肠壁仅“一壁”之隔,用中药灌肠可使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增加直接渗透作用。

同时可使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循环,增加药物吸收,从而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269.
[2] 王洛生.中药药典与应用[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6-7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