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60例临床总结

合集下载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

・272・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4月第54卷第4期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庄勰燕沈荣乐傅浪静浙江省宁波明州医院浙江宁波315100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中药灌肠临床观察笔者应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PID),临床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PID湿热瘀结型患者120例,主症:下腹或腰紙部坠胀疼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次症:经期或劳累后加重;经量多或经期延长,不孕;舌脉:舌质稍黯、苔黄厚腻,脉沉细涩。

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观察组年龄18~26岁,平均病程2.45年;对照组年龄20-25岁,平均病程2.37年。

两组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观察组予自拟中药复方口服兼灌肠治疗。

口服方:金银花12g,蒲公英、慧改仁、红藤、败酱草各30g,黄苓、黄柏、姜半夏、牡丹皮各10g,冬瓜仁20g,陈皮6g,茯苓、丹参各15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分服。

灌肠方:金银花、红藤、败酱草各30g,土茯苓20g,黄连、黄柏各10g。

水煎200ml,100ml/次灌肠,两日1剂。

对照组予康复消炎栓塞肛,每日1次。

每个月经周期期间治疗15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主症消失,妇科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总疗效积分减少>95%,停药1个月内未复发。

显效:主症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及实验室检查明显改善,总疗效积分减少70%~95%;有效:主症减轻,妇科及实验室检查改善,总疗效积分减少30%~70%;无效: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无改善,积分评分减少<30%。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04186293.3%*对照组302158583.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o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乐杰. 1 妇产科学 [ ] ( 版) . :人 N2 生出版社 , 0 :1 M 6 北京 1 1 2 3 2. 0 [ 2 】王尉之. 常见疾病诊断依据 与疗 效判断标 准 【】 湖南省 医院管理 s.
协会编印 ,19 9 9:4 7 4 8 6—6 .
2广 东省 中医院 药学部 ,广 东 广 州 502 ; . 110
3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 东 广州 50 2) 110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加用中药治疗的患者 5 例为治疗组,未加用中药治疗 0
的患者 4 例作 为参照组 ,两者对比分析 。结果 :加 用 中药治疗 的疗效为 9%。未加 用 中药治疗的 为 7 . 3 8 8 %。结论 :加用 中药 5
妊娠 ,月经 异常 ,有 时低热 ,肛 门坠胀 ,腰 骶通 ,性交 痛 ,
3疗 效观 察
31 效判定 .疗 根据 《 常见疾 病诊 断依据 与疗 效判断标 潍 嘲拟定。痊愈 :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好转 :临床症 状 明显减 轻 ,炎性包块及囊肿缩 小。双附件无压痛 ,附件增
粗增厚好转 。无效 :症状体 征无改善 。
香附 1g 2 ,莪术 1g 5 ,蒲公英 3 g 0 ,败酱 草 3 g o ,桃 仁 8 ,三 g 棱 8 ,延胡索 1g g 2 ,附片 9 ,泽泻 3 g g 0 ,薏苡仁 1 g 5 ,每剂加 水 10 m ,文火煎 煮至 20 l 00 l 0 m ,药 温保 持 5 ℃左右 ,患者左 O
岁 4例 ;5 0岁以上者 2例 。病程最短为 35 ,最长为 8年 , .月 平均为 1  ̄ . .1 5 2年。冰冻 骨盆样盆腔炎 3例 ,合并包块及囊肿 5 ,囊 肿直径小 于 5m,附件增粗增厚 ,宫体有 明显 压痛 , 例 e B超显示 伴有 盆腔积液 4 2例 ,两组年龄 、病程 、病情经 t 检 验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 00 ,疗效具有可 比性 。 >. 5

中药灌肠及微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中药灌肠及微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9月第6卷第17期G u i de of C hi n aM ed i ci n e,S ept em be r2008.V06,N o.17治疗结果表膝。

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重用牛膝引其气血下行,并能引其浮越之火下行,是以能愈也.叩J方中生代赭石质地重坠,平肝潜阳,降逆平冲.张氏云。

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嘲上亢之肝阳得以镇潜,则上越之气血得以平复,而风阳升动之症自除。

生杭芍,养阴柔肝熄风,生龙骨、生牡蛎.镇肝潜阳熄风,肝阴得养,阳气得附.则风阳之症自消。

生怀山药、生地黄、柏子仁,宁心安神,且山药入肾经而益肾阴,归肺经而补肺气,阴得补益,则虚阳不致上越,肺气得补,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肝木上逆之气。

生地155黄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之功。

诸药相伍,共奏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之效。

在临床实践中,高血压病的表现复杂而多变,且往往病程长,难根治。

所以需要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一t L,,坚持长期耐心积极的治疗,医师更要认真辨证,审因论洽,特别是在两种或多种证型相兼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相兼证型的主次关系,在基本方的基础上,灵活加减化裁。

方能更切病情,取得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l】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1.第2版.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515.【2】上海中医学院.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1980:315.【3】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第2版.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346.【4】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第2版.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309.中药灌肠及微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沈丽莉【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微波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155—02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6年7,q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微波腹部理疗,同时积极抗感染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总有效率达96.67%.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为25—55岁,平均40岁。

自拟中药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自拟中药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腔 炎 患 者 开 辟 了一 条 更 加 高 效 、 速 、 全 的 治 疗 途 径 , 报 道 快 安 现 如下 。
参照《 中药新药 临床研 究指导 原则》 判定 。痊愈 : 状 、 症 体 征消失 , 妇科检查、 B超诊 断均恢 复正 常 , 年未 复发 ; 半 显效 : 症 状 消 失 , 征 、 科 检 查 及 B超 有 明 显 改 善 ; 效 : 述 均 有 体 妇 有 上 改善 , 但月经来时仍 有不适 感觉 ; 无效 : 诸症经 过治疗后 均未见
效差 。盆 腔静脉较 为丰 富 , 呈蔓 状静 脉丛 , 且较 其他 部位 的 静脉壁薄 , 缺乏外鞘 , 盆腔中小 静脉缺乏瓣膜 , 组织疏松 , 便于渗 透吸收 , 女性生殖器 与直肠 之间仅 有 “ 一壁 ” 隔, 之 药物 的有效 成分通过直肠壁 的黏膜充分 吸收到达盆腔 , 直达病变处 , 而且直 肠 周围与盆 腔有 丰富的静脉丛 而缺 少静脉 回流瓣 , 使药液能较
芍 2 。将药 物用水浸泡 3 i, Og 0r n 液面高 出药物 2e 一 m, a m 3e 煎
过 1次后 , 泡 2 i, 第 2次 , 两 次 煎 好 的药 液 混 合 , 量 再 0mn 煎 将 液 为 2 0m 0 L左 右 , 度 为 3 温 9℃ ~ 1℃ 。 4 2 2 灌 肠 方 法 .
12 诊 断 标 准 … .
医学“ 热人血室” “ 、 妇人腹痛 ” “ 、 带下病 ” “ 、痛经” “ 、 瘸瘕” “ 、 不
孕 ” 范 畴 。西 医 学 认 为 , 性 盆 腔 炎 不 同 于 其 他 内 脏 的 炎 症 , 等 慢 大 部 分 为 逆 行感 染 所 致 , 病 菌 经 子 宫 内膜 感 染 后 , 犯 子 宫 肌 致 侵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毛琼冬黄海媖(上饶市广信区中医院,江西上饶334100)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女性常见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可造成患者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不孕[1]。

现阶段,针对此类患者,西医多以抗生素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内蕴、癖毒内结引发,治疗上应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2]。

本研究以中药外敷联合灌肠为主,以抗菌药为辅,探讨该疗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

对照组30例,年龄21岁~50岁,平均年龄(34.78±3.04)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9±0.96)年。

观察组30例,年龄22岁~50岁,平均年龄(34.82±3.03)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5±0.93)年。

2组均经B 超、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中枢系统病变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103、20190602,规格0.25g )0.75~1.5g/次,2次/d ;静脉滴注注射用甲硝唑(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801、20191203,规格25mg ),首次剂【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30采用头孢呋辛钠与甲硝唑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联合中药外敷与灌肠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1.1.1纳入标 准
P>0.05,表 明两组 具有 可 比性 。
符合 慢性 盆腔 炎 诊 断标 准…: (1)病史 :大
部分病人有急性盆腔炎病 史,或有沙眼衣原体、 1.2治 疗 方 法
解 脲 支原体 等生 殖道 感染 史 ; (2)症状 :有 慢性
两 组 均 予 以抗 感 染 治 疗 ,具 体 为 月 经 干 净
急性 盆 腔 炎治 疗 不彻 底 或延 误 治疗 ,或 患者 体 质
(1)妊 娠或 近 期准 备 妊娠 妇女 ,哺 乳 期 妇
较 差 ,病 情迁 延 所致 。主要 症 状 为下 腹 及腰 部 酸 女 ; (2) 过敏 体 质 ; (3)急 性 盆 腔炎 病 情严 重 痛 ,常 伴有 月 经 不调 和 带下 增 多 。该 病病 程 长 , 者 ; (4)合 并有 心 血 管 、肝 、 肾和 造 血 系 统 等
盆 腔 疼痛 症 状 如下 腹 坠胀 、疼痛 及 腰骶 部 酸痛 , 后 ,采 用 宫颈 涂 片行 药 敏 试 验 选 用 2种 敏 感 药 物
于 劳 累 、性 交 及 月 经 前 后 加剧 ; (3)体 征 :妇 静 脉 滴 注 ,每 日1次 ,7~1oK 为 1个 疗 程 。治 疗
科 检 查子 宫 增大 、压痛 ,活 动受 限 ;单 侧或 双 侧 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及相应护理
附件 增 厚 、或 条 索状 增粗 、或 有囊 性 肿 物 ,有压 措施。中药组成 :红藤 、败酱草 、生蒲黄、五 灵
痛 ; (4)B超 检查 :子宫 可增 大 ;输 卵 管一 侧或 脂 、莪 术 、丹 参 、 赤芍 、 丹皮 、延 胡索 、桃仁 、
双侧 增 粗 ,或 附件 区有囊 肿 ;或伴 有 子 宫直 肠 陷 没药等。用煎药机煎一 般 资 料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

方法:少腹逐瘀汤加减加保留灌肠。

结果:治愈8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9.5%。

结论:该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可靠经济有效。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慢性盆腔炎治疗资料与方法6年6月~8年6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6例年龄~8岁平均6岁且都有生育史经产妇例初产妇1例。

诊断标准:全身症状多不典型涉及范围较广主要症状为慢性腹痛以下腹为主呈单侧或双侧隐痛、坠痛或胀痛。

部分伴有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剧可伴低热易感疲劳月经失调神经衰弱等症状。

体征可有宫体压痛双侧附件压痛、增厚、附件区包块等。

辅助检查b超提示:附件区包块后穹隆可有少量积液。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b超提示包块或积液消失;②好转:症状完全缓解或部分体征消失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③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b超提示炎性包块及积液无改变。

治疗方法:内服加保留灌肠。

①内服: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为:当归15g赤芍1g川芎1g红花1g桃仁1g五灵脂15g没药15g 蒲黄1g元胡1g干姜15g小茴香1g川楝子15g鱼腥草15g。

脓性白带味腥重者加土茯苓、败酱草各g;少腹痛经量少加附子1g变干姜为炮姜6g;有包块者加红藤g荔核15g;月经量多者加益母草15g地榆炭15g;带下量多、便溏、腹胀者加黄芪15g云苓1g;大便干加大黄1g;腰痛怕冷加杜仲1g菟丝子1g。

用法:每日1剂二煎同前煎兑汁分次口服1日为1疗程连用个疗程。

②保留灌肠:用妇炎灌肠方灌肠方药组成为:地肤子15g蛇床子 15g土茯苓15g红藤15g败酱草15g蒲公英g白鲜皮15g柴胡1g丹参g三棱15g莪术15g。

水煎后除去药渣放凉于月经过后7日开始保留灌肠1~15ml/次每日1次1日为1疗程连用个疗程与内服药同时应用。

结果6例患者痊愈8例(6.9%)有效15例(.6%)无效例(6.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清化止痛消症汤及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

清化止痛消症汤及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
关键词 : 慢性盆腔炎; 中医疗 法 ; 清 化 止痛 消瘕 汤 ; 中 药灌肠 中图分 类 号 : R 7 1 1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1 8 — 0 0 0 9 — 0 1
0 g 、 党参 1 0 g 、 黄芪 1 0 g 、 炒 白术 9 g 。 慢 性 盆 腔炎 是 女 性 内生 殖 器 官 及 其周 围结 缔 组织 、 盆 腔腹 3 膜 的 慢 性炎 症 。多 由急 性盆 腔 炎 未 能得 到 及 时 正确 的 治疗 或 患 2 . 1 外 用灌 肠 : 大血藤 1 5 g 、 败酱草 1 5 g、 乳香 1 0 g 、 没药 1 0 g 、 透 骨 0 g 、 追地 风 1 5 g 、 土鳖 虫 1 0 g 、 桂枝 1 0 g 、 皂 角刺 1 0 g 、 地龙 1 0 g 、 者 体 质差 , 病情 较 顽 固 , 容 易反 复 发 作 、 不 易彻 底 治 愈 , 严重 困扰 草 3
2 0 1 3年第 1 8期

各项 活 动 正 常 , 恢 复 正常 工 作 。 良: 腰 及 下 肢疼 痛 基本 消 失 , 直 腿 方 中独 活 、 桑 寄 生 祛风 除湿 、 温 经止 痛 , 杜仲、 牛膝 、 细辛 、 秦艽、
抬高 6 0 o 以上 , 功 能 活 动 明显 改 善 , 可坚 持 工 作 。有效 : 轻度 腰 腿 白芍 、 防风 补肝 肾 、 强腰 膝 、 通经络, 且熟地 、 川断 、 威 灵 仙 有 活血, 能 半 日工 作 。 无效 : 通痹 、 消 肿止 痛 , 当归 亦有 养 血活 血 功效 , 川 芎 兼 有祛 风 燥 湿 、 益
着 妇 女 的身 心 健康 。其 主要 病 理 改 变 为局 部 组 织破 坏 、广 泛 粘 川 椒 1 0 g 。 若带 下 多 、 色 黄粘 稠加 茵 陈 、 黄柏。 腰部 酸 痛 明显 舌 质 舌 下青 筋显 露 加红 花 、 乳香、 没药 。 经 行 腹 痛甚 者 加 连、 增 生 及 瘢痕 形 成 , 令 抗感 染 治 疗 难 以取 效 。 可导 致 不孕 , 输 卵 红 伴有 紫 气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60例临床总结
【摘要】选用《中医古典》及现代药典筛选的中草药组成的中妇号方剂(红藤、败酱、黄柏、地丁、苦参、臭灵丹、苡仁),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指导原则”有关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28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6.7%。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临床观察
近年来,由于人工流产等计划生育手术率居高不下及某些社会问题,造成了妇科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或失治误治,或治疗不彻底,迁延日久,很容易导致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临床表现为慢性盆腔痛,不孕及异位妊娠,月经异常,有时低热,肛门坠胀,腰骶痛,性交痛,白带增多,抵抗力下降时有急性发作[1]。

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危害女性身心健康。

单一用药难以奏效,加用中药疗效显著。

现将完整的60例病例整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60例,均为2003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或住院病人。

全部病例均系已婚,其中:住院病人50例,门诊病人10例;年龄20~30岁者42例,31~40岁者14例,41~50岁者4
例;病程不足1年者17例,1~3年者10例,4~6年者2例,6年以上者1例。

1.2症状、体征及病情分度
从症状来看,以下腹疼痛者最为多见,有52例,其中胀痛40例,刺痛2例,隐痛10例。

腰痛者44例,带多或带下黄臭者32例,痛经12例,经量增多16例,经期延长14例,继发性不孕10例。

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压痛者42例;附件一侧或双侧增厚、压痛者48例;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者18例。

实验室检查:血象增高4例,血沉增高4例,白带常规检查清洁度ⅲ度及以上者44例,b超检查示盆腔炎占位者18例。

根据病情分度,轻度16例,中度40例,重度4例。

中医辨证属瘀毒内结者42例,气滞血瘀者18例。

1.3诊断及病例选择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指导原则”[2]中有关慢性盆腔炎的内容制定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①下腹部及腰部疼痛;②下腹坠胀;③腰骶部酸痛。

以上症状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

④可伴有低热,月经、白带增多等。

(2)妇科检查:①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②附件一侧或双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③子宫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压痛;④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摸到包块,边界欠清,有压痛。

以上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各具备1项以上,并有b超提示炎性包块,
或白带检查有异常者可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3)病情程度评分标准:根据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或扪及包块,边界欠清,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双侧呈条索状压痛5分;下腹腰部酸痛3分;带下增多1分;低热疲乏1分;经期腹痛1分;月经不调1分;病程每增加1年增加0.5分。

其积分大于15分者为重度,10~14分者为中度,5~9分者为轻度。

2治疗方法
选用《中医古典》及现代药典筛选的中草药组成的中妇?号方剂,药物组成为:红藤、败酱、黄柏、地丁、苦参、臭灵丹、苡仁,浓缩至150~200ml,温度在30~35℃之间。

直肠进入7~18cm进行肛滴(输液器)缓慢给药,30~45min完成。

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外用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热照于小腹部。

灌肠治疗3个疗程详细记录进行疗效评定。

治疗期尽量不用其他药物以影响疗效评定。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指导原则”[2]有关慢性盆腔炎的内容制定疗效评定标准如下:
(1)痊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治疗后病情程度评分为0(病程积分除外)。

(2)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治疗后病情程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2/3以上。

(3)有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有所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病情程度评分降低1/3~2/3。

(4)无效:症状、体征及治疗后病情程度评分无明显改善者。

3.2
治疗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60例病例中,痊愈28例(占46.7%),显效16例(占26.7%),有效14例(占23.3%),无效2例(占3.3%),总显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6.7%。

4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妇科腹痛、带下病、痛经、症瘕、不孕等病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经期、产后胞室空虚,摄生不洁或不慎,湿、热、毒邪乘虚而入,日久湿热邪气结聚胞室,瘀毒内结,气滞血瘀而成。

因而,对本病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除湿行气,活血化瘀为主。

中妇ⅰ号选用的红藤、败酱、黄柏、地丁、苦参,臭灵丹、薏仁等选方精炼,使用安全,在治疗过程中共奏清热解毒除湿、行气活血止痛、消症散结的功效。

采用局部用药的方式,能使药力直达病所而起到治疗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的副作用。

采用中药灌肠缓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因为直肠与子宫、附件相邻,彼此静脉丛交相吻合,药物经直肠粘膜吸收后,除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能有效地发挥局部用药效应,药物直接渗透至病变部位,从而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使增生纤维组织软化,利于炎症病灶消散吸收;[3-4]辅助热(t.d.p)电磁波既保持中药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能,又可借热力适达腹肌,加强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