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染色概述

合集下载

草木染

草木染

草木染,即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布料上色的方法。

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木;黄色类的郁金、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青色类的用蓝草制成的靛蓝,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色彩。

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彰施第三”对草木染色工艺法记载很详尽:“大红色(其质红花饼一味,用乌梅水煎出。

又用碱水澄数次,或稻稿灰代碱,功用亦同。

澄得多次,色则鲜甚。

染房讨便宜者,先染芦木打脚。

凡红花最忌沉、麝,袍服与衣香共收,旬月之间其色即毁。

凡红花染帛之后,若欲退转,但浸湿所染帛,以碱水、稻灰水滴上数十点,其红一毫收转,仍还原质。

所收之水藏于绿豆粉内,放出染红,半滴不耗。

染家以为秘诀,不以告人。

)、莲红、桃红色、银红、水红色(以上质亦红花饼一味,浅深分两加减而成。

是四色皆非黄茧丝所可为,必用白丝方现。

)、木红色(用苏木煎水,入明矾、五倍子。

)、紫色(苏木为地,青矾尚之。

)、赭黄色(制未详。

)、鹅黄色(黄蘖煎水染,靛水盖上。

)、金黄色(芦木煎水染,复用麻稿灰淋,碱水漂。

)、茶褐色(莲子壳煎水染,复用青矾水盖。

)、大红官绿色(槐花煎水染,蓝淀盖,浅深皆用明矾。

)、豆绿色(黄蘖水染,靛水盖。

今用小叶苋蓝煎水盖者,名草豆绿,色甚鲜。

)、油绿色(槐花薄染,青矾盖。

)、天青色(入靛缸浅染,苏木水盖。

)、蒲萄青色(入靛缸深染,苏木水深盖。

)、蛋青色(黄蘖水染,然后入靛缸。

)、翠蓝、天蓝(二色俱靛水分深浅。

)、玄色(靛水染深青,芦木、杨梅皮等分煎水盖。

又一法,将蓝芽叶水浸,然后下青矾、五倍子同浸,令布帛易朽。

)、月白草色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苋蓝煎水,半生半熟染。

)、象牙色(芦木煎水薄染,或用黄土。

)、藕褐色(苏木水薄染,入莲子壳,青矾水薄盖。

)。

附:染包头青色(此黑不出蓝靛,用栗壳或莲子壳煎煮一日,漉起,然后入铁砂、皂矾锅内,再煮一宵即成深黑色。

)。

附:染毛青布色法(布青初尚芜湖千百年矣。

植物扎染简介

植物扎染简介

植物扎染
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早在夏代,就使用蓝草来进行染色。

商周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草染工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从染草的品种、采集、染色工艺、媒染剂的使用等方面,都形成了完善成熟的管理制度。

至明清两代,染料植物的种植,制备工艺,印染技术等方面均到鼎盛时期。

清代,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还大量出口。

扎染是指在织物上运用扎结成绺或缝纫浸染技艺印染成花纹的工艺。

通常也指印染成的印染工艺品古称绞缬。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

十世纪,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宋仁宗明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为宫廷专用品,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

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

除中国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有扎染手工艺。

20世纪70年代,扎染成为流行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带、壁挂等。

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种色彩的效果。

古时候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

“现代扎染是针对传统扎染、蜡染和蓝印花布这三种传统染色工艺提出的一
个全新概念:即在各种纺织面料和成衣上运用现代防染科学技术和各种特殊工艺手法,创造出区别于传统“三染”、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具有现代审美意义的平面、立体或单色和多色交融新图形的可产业化的艺术实践活动”。

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文化,与传统扎染一样,现代扎染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还在本质上体现出自身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传达不同时代气息的特征,具有“笔墨当随时代变化”(石涛语)的开放性特点。

草木染的调研报告

草木染的调研报告

草木染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草木染是一种古老的染色工艺,使用自然植物提取物来染色纤维材料。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性和环保的关注不断增加,传统的染色方法备受关注。

草木染作为一种环保友好的染色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调研报告对草木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其在时尚行业中的应用潜力。

二、背景传统染色方法常常使用合成染料,这些染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而草木染则使用来自植物的颜料,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

草木染还可以呈现丰富的颜色,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因此草木染可以创建出与众不同的时尚品牌。

三、草木染的制备方法草木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植物材料的采集、颜料的提取和染色过程。

在植物材料的采集中,需要选择适合染色的部分,并选择成熟度较高的植物。

提取颜料时可以选择直接煮沸、浸泡或使用萃取法。

最后,将提取的颜料加入到染料浴中,与纤维材料进行浸泡染色。

四、草木染的优势草木染相较于传统染色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环保友好:草木染使用植物提取物,无化学添加剂,对环境无污染。

2.无毒无害:草木染的颜料来自自然植物,对人体健康无害,适合婴幼儿和敏感肌肤使用。

3.独特魅力: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草木染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

4.可持续发展:草木染的原材料植物丰富多样,生长期短,容易再生。

五、草木染在时尚行业中的应用草木染在时尚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受到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品牌的关注。

以下是草木染在时尚行业中的应用领域:1.服装:草木染的纤维材料可以制作成丰富多样的服装,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环保的穿着体验。

2.配饰:草木染的颜料可以用于染色珠宝、手袋、帽子等配饰产品,为时尚搭配增添自然与独特的风格。

3.家居用品:草木染可以应用于家居纺织品,如被褥、窗帘、地毯等,为家居环境带来温暖与舒适。

4.艺术设计:草木染的独特颜色可以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创作出各种形式的绘画、陶瓷艺术等作品。

中国传统草木染历史发展概述

中国传统草木染历史发展概述

中国传统草木染历史发展概述
草木染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染色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许多世纪以来一直盛行于
中国文化中。

传统的草木染是指采用天然植物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技术。

它是基于人们
对自然界植物的了解和利用,设计出的一种生产工艺。

这种染色方式在历史上存在了几个
时期。

最早的染色方法是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发明的,这时人们开始采集各种野生植物来进行
染色。

这时的染料是从大自然中提取的,它们原本不是用于染料的,而是用于医药和食品的,比如柿子、红枣皮、树叶、根茎等等。

古人通常用樟皮、桔梗、茜草、青梅、苧麻等
植物材料染色,其中以青梅染布闻名天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染料需求增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类开始种植这些植物,并发
展出了一定的生产工艺。

在东周时期,已经有专门用于制作染料的药暾炼制技术了。

在唐
朝时期,染料工艺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染料生产技术和优质的染料产品。

在宋朝时期,中国的染色工艺进一步发展,染色技术成为一项重要的手工艺。

明清时期是草木染业的鼎盛时期,其行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规模化生产的趋势。


当时民间已经出现了一些染工特色职业,以原材料收集、处理、染制、贩运为专业。

草木
染既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染色技艺,也是一种传承和发展中国工艺美术文化的重要方向。

总之,草木染源远流长,它不仅代表了一种传统的染色工艺,也是中华文化中千百年
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同时,草木染也成为当代工艺美术的一种新潮流,是对传统
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草木染工艺问题回答

草木染工艺问题回答

草木染工艺草木染工艺是指用植物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的一种传统工艺。

这种工艺具有环保、可持续、健康等优点,因此在现代社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草木染工艺。

一、草木染的历史草木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中国商周时期。

在日本,草木染被称为“天然染料”,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欧洲,草木染起源于中世纪,当时欧洲人使用橡树皮和蘑菇进行染色。

二、草木染工艺的原理草木染工艺是利用天然植物中所含有的色素对纤维进行着色。

不同植物所含有的色素种类不同,颜色也各异。

例如藍靛是从藍靛树中提取出来的,黄芩则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出来的。

三、草木染工艺的步骤1. 准备:首先要准备好需要进行染色的纤维、天然染料、酸碱调节剂等材料。

2. 浸泡:将纤维浸泡在水中,让其充分吸水,以便更好地吸收染料。

3. 染色:将天然染料加入到水中,然后将纤维放入染液中浸泡。

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染色时间和温度也不同。

4. 固色:将已经染好的纤维放入醋酸或明矾溶液中固定颜色。

5. 水洗:用清水将固定好颜色的纤维洗净,去除多余的染料和其他杂质。

四、草木染工艺的优点1. 环保:草木染工艺使用天然植物染料,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健康:草木染工艺使用天然植物染料,对人体无害。

3. 可持续性:草木染工艺使用天然植物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4. 耐久性:草木染出来的颜色比化学合成的颜色更加耐久,不易褪色。

五、草木染工艺的局限性1. 颜色选择有限:草木染工艺只能使用天然植物染料,颜色选择相对较少。

2. 染色时间长:草木染工艺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染色,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3. 成本高:由于天然植物染料价格较高,草木染工艺的成本相对较高。

六、草木染工艺的应用目前,草木染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

在日本和欧洲,草木染被视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时尚界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草木染工艺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草木染总结

草木染总结

草木染总结简介草木染是一种传统的织物染色技术,使用植物、草木的自然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

相比于化学染料,草木染具有环保、自然和健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介绍草木染的原理、染色方法以及其优点和应用。

原理草木染的原理是通过草木的自然染料与织物纤维发生化学反应,使颜色固定在纤维上。

草木染料主要由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提取而来。

不同的植物提取物含有不同的成分,因此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将草木染料与织物密切接触,并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反应。

通过该反应,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结合,使颜色得以固定在织物上。

染色方法草木染有多种染色方法,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方法:1.煮沸法:首先将草木染料与适量的水混合,然后将织物放入溶液中,煮沸一定时间。

在煮沸过程中,染料会渗透进织物纤维,使颜色均匀分布。

随后,取出织物并将其洗净,以去除未固定的染料。

最后,织物可以进行漂洗和干燥。

2.冷浸法:将草木染料与适量的水混合,然后将织物浸泡在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

在浸泡过程中,染料会缓慢地渗透进织物纤维,染色效果渐渐显现。

浸泡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一般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

最后,取出织物并将其洗净、漂洗、干燥。

优点草木染相比于化学染料具有许多优点,主要包括:1.环保:草木染料是由植物提取而来,天然无污染,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2.健康:草木染料无刺激性,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非常适合敏感肌肤的人使用。

3.耐久性:草木染色的颜色相对较持久,不易褪色。

同时,由于草木染料与纤维化学反应,颜色更容易被织物吸收和固定,使染色效果更加鲜艳持久。

4.质感:草木染色后的织物会更加柔软、光滑,具有特殊的质感,增加了织物的触感和观赏性。

5.可塑性:草木染可以根据需要染出不同的颜色和效果,通过调整染料种类、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可以制作出独特的染织品。

应用草木染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服装、围巾、家居纺织品等领域。

由于其独特的环保性和纯天然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草木染的应用和开发。

草木染色知识点总结

草木染色知识点总结

草木染色知识点总结一、草木染色的原理1.草木染料的提取草木染色的第一步是提取染料,大多采用煮沸提取法或浸泡提取法。

在煮沸提取法中,将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部分切碎放入水中,煮沸一段时间,使得植物中的染料溶解于水中,然后进行滤液,获得染料液。

在浸泡提取法中,将植物材料浸泡在水中,时间一般较长,可以让染料慢慢溶解到水中,然后进行滤液,获得染料液。

2.草木染料的作用机理草木染料主要是利用其中的色素分子吸附在织物表面,然后与纤维分子发生化学作用,使得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织物上,从而形成稳定的染色效果。

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的结合方式有物理吸附和化学结合两种方式,其中化学结合形式能够获得更牢固的染色效果。

二、草木染色的分类1.按照染料来源的不同,草木染色可以分为植物染色和真菌染色。

植物染色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部分提取出的染料进行染色,而真菌染色则是利用真菌菌丝中的染料进行染色。

2.按照染料类型的不同,草木染色可以分为酚染料、酮染料、萜染料等。

酚染料主要是指那些含有酚基结构的染料,如葛根、栀子、菘蓝等植物中提取出的染料;酮染料是指含有酮基结构的染料,如葛根中的察酮等;萜染料是指那些由植物中的萜类物质提取出的染料,如藿香中的藿香酮等。

三、草木染色的染色工艺1.预处理在进行染色之前,需要对织物进行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织物上的油污、浆料、灰尘等杂质,使织物表面变得干净、均匀,便于后续的染色工艺进行。

2.染色将染料液加入到染缸中,然后将预处理好的织物放入染缸中进行浸渍,使得染料能够被纤维吸附,然后通过加热、搅拌等方式使得染料均匀地分布在织物上。

3.固色染色后,需要进行固色处理,以使得染料能够稳固地附着在织物上。

通常采用蒸汽固色、曝晒固色、浸渍固色等方法进行固色处理。

4.后处理染色后,需要对织物进行后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织物上残留的染料,使得织物能够达到一定的色牢度和光牢度。

四、草木染色的优点1.环保健康草木染色不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没有危害,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能够营造出健康、自然的生活氛围。

草木染行业简历

草木染行业简历

草木染行业简历一、行业概述草木染是一种传统的染色工艺,利用植物的自然颜色来染色纺织品。

草木染作为一种环保、自然的染色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草木染行业以植物染料的种植、提取、加工、销售等环节为主,涵盖了生态农业、纺织品加工、设计等多个领域。

二、发展现状草木染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的草木染品牌逐渐崭露头角,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出口到了一些国际市场。

同时,草木染也逐渐融入了时尚设计领域,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

然而,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草木染行业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三、行业挑战1. 植物染料资源不足:草木染所使用的植物染料主要来自于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废弃物,但由于采集和储存方面存在困难,染料资源供应不足。

2. 生产工艺复杂:草木染工艺相对传统染色工艺来说更为复杂,需要掌握一定的染色技术和工艺流程,这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宣传推广不足:由于草木染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宣传推广力度,导致一些消费者对草木染的认知度不高,市场需求有限。

四、行业机遇1. 环保意识的普及: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环境友好的产品需求日益增长,草木染正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染色方式,因此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 传统文化的回归:草木染作为传统的染色工艺,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回归使得草木染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3. 时尚产业的需求:草木染的自然、独特的颜色效果逐渐受到时尚产业的喜爱,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草木染应用于服装、家居等领域。

五、发展建议1. 增加染料资源供应:加大对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废弃物的收集和利用,提高染料资源的供应能力。

2. 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加强对草木染工艺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染色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

3. 加强合作与交流:行业内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同时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和设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木染色概述1、茜草染色染色茜草(Rubia tinctorum L.),根含茜草素,为天然优质红色染料,多生于沙地上。

茜草(《本经》),又名:茹藘(《诗经》),茅蒐(《毛诗传》),蒨草,地血、牛蔓(陆玑《诗疏》),红蓝(《史记》徐广注),染绯草(《蜀本草》),西天王草、四岳近阳草、铁塔草、风车草(《土宿本草》),蒨藤、五叶藤(《履巉岩本草》),土茜苗(《救荒本草》),八仙草(《纲目拾遗》),金线草、红丝线,锯子草(《植物名实图考》),红茜、四轮草、穿骨草、红髻巾、麦珠子,铁血藤、活血草、挂拉豆、山龙草、拈拈草、涩涩草、破血草、大仙藤、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红根藤、鸭蛋藤、染蛋草、红内消、红根草、拉拉藤、牛人参、锯锯草、粘蔓草,大锯锯藤、破血丹、小女儿红。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3米。

支根数条或数十条,细长,外皮黄赤色。

茎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

生于原野、山地的林边、灌丛中。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茜草的根含紫茜素、茜素、伪紫茜素、茜草色素。

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故茜草又名:破血草、染蛋草、红根草等。

茜草所染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 red(土耳其红)。

古文献中早有记述,《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

西汉毛苌传《郑风。

东门之墠》云:茹藘(音虑),茅蒐(音搜)也。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茹藘,茅蒐,蒨(音茜)草也。

(按:蒨草即茜草)《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之句。

《史记?货殖传》中亦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红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当的重视。

《本草纲目》云:“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时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数尺,方甚中空有劢,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

……可以染绛……。

”清代《物理小识?卷之六》中亦有“茜草染紫”、“茜红以乌梅汤,退红以石灰水,退后茜不失铢两。

”等句,《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对茜草也有许多解说。

台早期志书中也屡有记载,像康熙五十六年本《诸罗县志》记曰“茜草染绛之草,一名茅搜……,土番多用此以染兽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传,莫知所生之处汉人鲜有识者。

”茜草可以概分为东洋茜及西洋茜两类,东洋茜又因产地不同,而有印度茜、中国茜、日本茜等名称。

就染红的的效果来说,西洋茜和印度茜皆远优于中国茜。

中国、台湾及日本等所产的东洋茜,染色时其红色素较薄而橙色味较强,不若西洋茜与印度茜的鲜红。

茜草染色时可用新采集的生鲜茜根,也可以使用中药店所购买的干茜根。

茜草染料属于蒽醌类。

将茜素用铝,钙媒染剂处理, 在太古油存在下,可得到美丽坚牢的红色, 即Turkey red ( 土耳其红)。

茜草染色所用媒染剂一般有,铝,铬,后者牢度为优,前者为中等。

其他媒染剂有,铁,铜,锡。

但牢度不及前两种。

传统的固色剂一般用白垩土。

(白垩土是一种微细的碳酸钙的沉积物,,主要是由单细胞浮游生物[球藻(coccoli-thophorid)]的遗骸(颗石)构成,俗称:海底石灰岩,有的地方叫观音土。

)茜草根的提取液由于所含其他色素也有,染出的色泽不是很鲜亮,如用经过提纯的茜素染色,效果更好。

茜草在丝绸上的染色效果好过棉麻。

2、栀子染色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

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

《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

”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

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

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

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因为其重要性,太史公在《史记。

货殖列传》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的记载。

染色方法:新鲜的栀子果,捏碎泡水3小时,过滤,即可取染液。

干栀子果,放入热水浸泡一夜,泡软后将果实剥开或捏碎,加火煎煮,煮沸续煮30分,熄火,过滤取第一次染液;可重复煎煮取3~4次染液。

3、蓝草染色蓝草Indigo Naturalis(英)Natural Indigo别名:靛、靛花、靛沫、蓝靛。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Brem.的叶和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num Aie.十字花科菘蓝Isatis indingotica Fort. 叶。

蓝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不及1米,叶互生,7月开花,9月间收割。

从蓝草中提制的靛,由木蓝属植物蓼篮、菘蓝、马蓝、吴蓝等的茎、叶发酵制成。

收割靛叶后将其放人缸内或木桶及土坑均可,加冷水约60公斤,每隔两天翻动一下,浸泡6—7天,然後将靛叶捞出,将生石灰置于瓷盆内,再注以缸内蓝靛水,待石灰溶化後倒入缸内,用竹竿搅动l—2小时,隔夜后靛凝结沉淀,舀去上面的水即成。

大约5公斤靛叶用石灰1公斤,可出干靛1公斤。

在贵州民间,蓝靛草除了用作染料外,还有著辟毒除虫的药物作用。

蓝靛是中国蓝印花布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植物还原染色材料。

采集蓝草制作蓝靛在中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

据古书《夏小正》记载,我国在夏代已种植蓼蓝,并已知道它的生长习性,“五月,启灌蓼蓝”。

就是说到了农历五月,蓼蓝就要开始栽种了。

在《诗经·小雅·采蓝》中记载:“终朝采蓝,不盈一詹”,;《说文》中记载:“蓝,染青草也。

”;《荀子劝学》中记载:“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这些古籍诗文中所说的“蓝”,就是指的蓼蓝。

由此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来进行织物染色的国家。

不过可以用来制作蓝色植物染料的蓝草除了蓼科的蓼蓝之外,还有十字花科的菘蓝、豆科的木蓝,爵床科的马蓝等等。

东汉时期,马蓝曾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

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就有专业性的产蓝区。

文学家赵歧路过此地,看见山岗上到处种着马蓝,有感而发,写下一篇《蓝赋》,作序说:“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以种蓝染绀为业。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著作《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先是“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然后用木、石压住,使蓝草全部浸在水里,浸的时间是“热时一宿,冷时两宿”。

将浸液过滤,按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搅动,等沉淀以后“澄清泻去水”,“候如强粥”,则“蓝靛成矣”。

用于染色时,只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配成染液并使发酵,把靛蓝换原成靛白。

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中,从而使织物上色,经空气氧化,织物便可取得鲜明的蓝色。

这种制靛蓝及染色工艺技术,已与现代合成靛蓝的染色机理几乎完全一致。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对蓝草的种植、造靛和染色工艺,进一步作了全面性的阐述和总结。

他在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说:“凡蓝五种皆可为靛。

茶蓝即菘蓝,插根活。

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

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

”在靛蓝染色方面,书中指出:“凡蓝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执竹棍搅动,不可记数。

其最佳者为标缸。

”。

据江苏的《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

用于染布,曰小缸青。

出如皋者尤擅名。

”,详细记了小暑前后、白露前后可两期采集蓼叶,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形如淤土,故称“土靛”。

在“州志”中记载民间制靛的简单过程,足以说明蓝草的种植和蓝印花布的生产在当时物产中的重要地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

亦可干收,用染青碧。

”,他取“蓝水”为人治病,认为“蓝水、染布水,皆取蓝及石灰能杀虫解毒之义。

”。

现代的药理研究表明,路边青含黄酮类;蓼蓝全草含靛甙、黄色素及鞣质;菘蓝叶含色氨酸、靛红烷B、葡萄糖芸苔素及靛蓝等;草大青及马蓝叶均含靛蓝。

都有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

特别是用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 Ait.)制成的“板蓝根”中成药,已为人们所熟悉和普遍使用。

靛蓝色泽浓艳,亮丽而不妩媚,凝重而不失自信,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我国出土的历代织物和民间手工艺品上都可以看到靛蓝朴素优雅的丰采。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用蓝草染就的天然植物纤维织物及制成品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青睐,成为时尚流行的一个重要部分4、菊花染色菊花 Flos Chrysanthemi(英)Chrysanthemum Flower别名:滁菊、毫菊、杭菊、怀菊、贡菊。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花序。

5、槐米染色槐米染色 Flos Sophorae Lmmaeurus(英) Japanese Pagodaeree Flower-bud别名:白槐、槐花。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 的花蕾。

6、苏木染色苏木为苏木科苏木属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

又名苏枋(《南方草木状》),苏方(《肘后方》),苏方木(《唐本草》),窊木(《诸蕃志》),棕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赤木(《兽医国药及处方》),红柴(《四川中药志》)。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10米。

分布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