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会 计 等 式

合集下载

第三讲 数的整除 自编

第三讲    数的整除  自编

第三讲数的整除【学法指导】数的整除性问题关键是要掌握整除的特征,并会灵活运用。

我们在课本中已经学习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里再补充几个整数整除的特征: (1)能被4和25,8和125整除的数的特征:分别看这个数的末两位、末三位是否被4和25,8和125整除。

(2)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9整除。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数的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大减小)能被11整除。

【例1】四位数88A1能被9整除,求A等于几?【思路点拨】)根据能被9 整除的数的特征: 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9整除,而8+8+A+1=17+A,即17+A的和能被9整除,则17+A=18,所以A=1。

四位数88A1能被9整除,A= 1。

【随堂练习】已知a2468是一个五位数,且是8 的倍数,则a2438 最大是(),最小是()【例2】从0,1,2,4,5,7中,选出四个数,排成能被2,3,5 整除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思路点拨】能被2和5 整除,这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要使这个四位数最大,则千位上的数字是7,得四位数7□□ 0,再根据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可得百位的数字是4,十位的数字是 1。

排成能被2,3,5 整除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7410。

(特别提醒)要先满足这个四位数能同时被2和5 整除,这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字一定 0, 这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然后利用被3 整除的特征进行判断比较合理。

【随堂练习】1. 已知五位数54a76能同时被 3 和 5 整除,这样的五位数有()个。

【例3】要使六位数15ABC6,能被36 整除,(1)所得的商要尽量小,这个六位数是()。

(2) 所得的商要尽量大,这个六位数是()。

【思路点拨】因为六位数15ABC6 能被36整除,36=4×9,4和9是互质数,所以15ABC6能同时被4和9整除,则是C6能被4整除,C只能是1,3,5,7,9。

第三讲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精选全文

第三讲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精选全文

Mu
1.0
砼退出工作,拉力主要由钢筋 承担,单钢筋未屈服;
b. 受压区砼已有塑性变形,但 不充分;
c. 弯距-曲率关系为曲线,曲
0.8 My
0.6
0.4
II
M cr
0
f cr
fy
fu f
加载过程中弯矩-曲率关系
率与挠度增长加快。
(三)屈服阶段(钢筋屈服至破坏): 纵向受力钢筋屈服后,截面曲率
和梁的挠度也突然增大,裂缝宽度随 My 之扩展并沿梁高向上延伸,中和轴继 续上移,受压区高度进一步减小。弯 矩再增大直至极限弯矩实验值Mu时, 称为第Ⅲ阶段(Ⅲa)。
截面每排受力钢筋最好相同,不同时,直径差≥2mm,但 不超过4~6mm。
钢筋根数至少≥2,一排钢筋宜用3~4根,两排5~8根。 钢筋间的距离: ≥d,且≥30mm、且≥1.25倍最大骨料粒径。 自下而上布置钢筋,且要求上下对齐。
五.板内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钢筋直径通常为6~12mm;
板厚度较大时,直径可用16~25mm,特殊的用32、36mm ; 同一板中钢筋直径宜相差2mm以上,以便识别。
第二节 试验研究与分析
一、适筋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过程
1.梁的布置及特点 通常采用两点对称集中加荷,加载点位于梁跨度的
1/3处,如下图所示。这样,在两个对称集中荷载间的区 段(称“纯弯段”)上,不仅可以基本上排除剪力的影响 (忽略自重),同时也有利于在这一较长的区段上(L/3)布 置仪表,以观察粱受荷后变形和裂缝出现与开展的情况。 在“纯弯段”内,沿梁高两侧布置多排测点,用仪表量 测梁的纵向变形。
前无明显预兆,属脆性破坏。
第3种破坏情况——少筋破坏
配筋量过少: 拉区砼一出现裂缝,钢筋很快达到屈服,可能经

部编版数学四年级第3讲.等差数列进阶

部编版数学四年级第3讲.等差数列进阶
个图形里有多少个白色三角形。即:1+2+3+4+5+6+7+8+9+10+11=66。 (5)如果把图中最上端的一个三角形看作第一层,与第一层紧相连的三个三角形(向上的
三角形 2 个,向下的三角形1个)看作第二层,那么这个图中一共有10 层三角形.
这 10 层三角形每层所需火柴数就是构成上图中所有阴影三角形的边数和.自上而下依 次为: 3 ,6 ,9 ,… … ,310 .它们成等差数列,而且首项为 3 ,公差为 3 ,项数为 10 . 求火柴的总根数,就是求这个等差数列各项的和,即 3 6 9 30 (3 30)10 2 33 5 165 (根) 所以,一共要放165 根火柴
第 7 级上 超常体系 教师版 3
第 3 个数: 4 2 2 1 12 , 第 4 个数: 7 3 4 1 1 2 3 , 第 5 个数:11 4 7 4 1 1 2 3 1 1 2 3 4 , 第 6 个数:16 5 11 5 1 1 2 3 4 1 1 2 3 4 5 , 第 n 个数:1 1 2 3 4 5 (n 1) . 第 101 个数为:1 1 2 3 4 5 (101 1) 11 2 3 4 5 100 5051
【分析】(1),(2),(3),(5)都是基本等差数列,(4)是三个等差数列的综合 备注 :老师在此处可开始等差数列的复习:可用自然数列和奇数等差数 列来进行复习:项数、首项、 末项以及求和(包括中项定理)的计算方法,因为这两个数列应用很多,此处可跟孩子强调求和公 式:自然数列的和= n(n 1) ,从 1 开始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和= n2
=31375 10458=20917
方法二:把这个数列拆分为两个数列14 7 10 13 247 250 和 2 5 8 11 245 248 ,对它们分别求和: 原式 (1250)84 2 (2 248)83 2 1054210375=20917 .

【第三讲】会 计 等 式共45页

【第三讲】会 计 等 式共45页
【第三讲】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1-3第三讲 不等式、线性规划、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定理

1-1-3第三讲 不等式、线性规划、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定理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数学(理)
研热点 聚 焦 突 破
析典题 预 测 高 考 重演练 素 能 提 升
[例4]
(2012年高考北京卷)从0,2中选一个数字,从1,3,5中选 )
两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
A.24
C.12
B.18
D.6
[解析] 根据所选偶数为0和2分类讨论求解. 当选0时,先从1,3,5中选2个数字有C 种方法,然后从选中的2 个数字中选1个排在末位有C种方法,剩余1个数字排在首位,共有C C=6(种)方法;当选2时,先从1,3,5中选2个数字有C 种方法,然后 从选中的2个数字中选1个排在末位有C 种方法,其余2个数字全排列, 共有C C A =12(种)方法.依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共有6+12=18(个) 奇数. [答案] B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数学(理)
研热点 聚 焦 突 破
析典题 预 测 高 考 重演练 素 能 提 升
[解析] 利用线性规划知识,求解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 如图,
根据题意得C(1+ ,2). 作直线-x+y=0,并向左上或右下平移, 过点B(1,3)和C(1+ ,2)时, z=-x+y取范围的边界值, 即-(1+ )+2<z<-1+3,∴1-<z<2.
析典题 预 测 高 考 重演练 素 能 提 升
1.加法计数原理与乘法计数原理针对的分别是“分类”与“分 步”问题.
2.排列数
m An =
n! . (n-m)!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组合数 Cm= n
n! . m!(n-m)!
3.组合数性质

财务管理项目一——第三讲、第四讲--ok

财务管理项目一——第三讲、第四讲--ok
项目二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一、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
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 增加的价值。 不承担任何风险,扣除通货膨 胀补偿后随时间推移而增加的 价值。
需要注意的问题:
时间价值产生于生产流通领域,消费领
域不产生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产生于资金运动之中 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资金周转速度的 快慢
【例】某公司租赁写字楼,每年年初
支付租金 5 000 元,年利率为8%,该公 司计划租赁12 年,需支付的租金为多少 ?
解:F=A×[(F/A,i,n+1)-1] =5 000×[(F/A,8%,12+1)-1] 查“年金终值系数表”得: (F/A,8%,12+1)=21.495 F=5 000×(21.495-1)=102 475(元)
(二)复利
2、复利现值的计算
复利现值是复利终值的对称概 念,指未来一定时间的特定 资金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 ,或者说是为取得将来一定 本利和现在所需要的本金。
(二)复利
2、复利现值的计算
(二)复利
2、复利现值的计算
其中1/(1+i)n是复利现值系数,
用符号(P/F,i,n)表示,可查 “复利现值系数表”而得。
3600=1200×(1+i)19
19=3 (1+i)

查“复利终值系数表” (F/P,i,19)=3,i=6% 最接近,所以投资机会的最低报酬率为6%, 才可使现有货币在19年后达到3倍。
(二)复利
【例】期初存入100元,试计算利
率分别为0,5%,l0%时复利终 值?
结论: 利息率越高,复利终值越大; 复利期数越多,复利终值越大。

第三讲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解析版)

第三讲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解析版)

第三讲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成语题,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数量上的小幅增减,还是题型上发生的微妙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

一是成语的考查重点依然没变: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等。

二是解题方法依然没变:只要我们准确地掌握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了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答题时联系语境,综合思考,就能准确做出判断。

讲练结合:从九个角度判断成语误用角度一注意关键字词,防范“望文生义”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源于典故,需要我们溯本求源,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古义,这就增加了某些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只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就可能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应对策略】1.掌握引申。

有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不用了,命题者故意错用本义义项,让考生望文生义。

如“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2.区分古今。

要以“古”论古,不要以“今”论古。

成语大多数出自古代典籍,自有它的本来含义,不要用今天的某些词义推断它,如果理解错了,必然造成望文生义。

比如“侧目而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只想到今义是斜着眼睛看,而忘了古义是因为害怕而斜着眼睛看,那就会用错。

3.区分一字之差的成语。

不理解成语中的关键语素,就会望文生义。

比如“文不加点”,其中的“点”不是指“标点”,不能把整个成语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成语意思是“写文章很快,不用修改就写成了”。

又如:“不孚众望”中的“孚”意为使人信服,而“不负众望”中的“负”意为辜负。

“无微不至”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褒义;而“无所不至”指做事无法无天,到处干坏事,贬义。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贬义;而“无所不能”则指什么事情都会做,褒义。

第三讲 温度计及其使用

第三讲 温度计及其使用

第三讲温度计及其使用一复习导航1. 主要概念和公式(1)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大量事实表明:物体的体积、长度等一些物理量,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呈现出某种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测量出它们的温度变化.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水银(或酒精)的热胀冷缩现象制成的.(2)常见的液体温度计种类按用途分,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按测温物质分有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实验用温度计的刻度范围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寒暑表的刻度范围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能反映人体温度变化范围,能反映人体正常温度37℃;分度值为0.1℃,测量精确度高. 构造特点之一是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但使用后一定要使升上去的水银向下甩回玻璃泡里;构造特点之二是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起放大镜作用.(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温度计测温度前:①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若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温度计会胀破,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②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测量时准确读数.在测量时: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由被测物体来确定时间的长短);②如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或壁(否则测出的温度不等于被测液体的温度);也不能用温度计作搅动器来搅动被测的液体(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壁很薄,碰到容器壁容易碰坏);③当温度计中的液面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如被测物体的温度是稳定不变的,则经过一段时间后待温度计中的液面稳定后读数;如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变化的,则要在温度计中的液面不再上升. 将要下降,或不再下降,将要上升时读数).在读数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②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如液柱的上表面是凸面,则与凸面的顶部相平;如液柱的上表面是凹面,则与凹面的底部相平);③对于体温计的读数. 视线要与体温计垂直,且转动体温计到读数最清楚的位置(因为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外径的横截面是三角形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起到放大的作用).在测量后:体温计必须用力甩(使已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如果没有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则体温计只能测出高于它原来示数的温度,但不能测出低于它原来示数的温度),而其他的温度计不必要甩.2. 基本物理方法转化法: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3. 易错易混的问题(1)不会读取温度值;(2)混淆实验温度计与体温计在构造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二考点聚焦1. 命题趋势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本部分内容主要考查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 试题热点集中于从图中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判断使用温度计测温、观察方法和正误. 个别省市为了进一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如何用刻度均匀、示数与摄氏温标不同的温度计测温的问题,题型都是以填空、选择的形式出现.2. 典题解析题1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测量物理量的一种思路. 例如: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 请你也举出一个例子:.解析本题是结果开放性试题,同时又渗透着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转化法. 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基本思路. 如: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长度的变化来显示力的大小;电流表、电压表是通过指针偏转角度的变化来显示电流、电压的大小;天平是通过砝码和游码数量的多少来显示被测物体质量大小的等等.点评用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来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转化方法. 初中物理学中常见的转化法事例有: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通过纸屑的运动反映鼓面的振动;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有斥力;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摩擦起电,说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通过观测电路中小灯泡的亮或灭,来判断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的有无.解析根据温度计测温原理及摄氏温度的规定,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注意液面的位置看是在0℃以上还是0℃以下,可正确解答此题. 答案:热胀冷缩,℃,温度计甲的示数为2.4℃,读做2.4摄氏度. 温度计乙的示数为-1.8℃,读做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 温度计读数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温度计的刻度,即弄清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二是正确判断玻璃管内液面位置;三是正确读数.点评有些同学习惯地认为1个小格代表0.1℃,错误地认为温度计甲为2.2℃,应当看清2℃至3℃有5个小格,每个小格为0.2℃. 另有些同学未看清温度计乙的刻度示数随液面下降而加大,即此时的示数为负值. 误将温度计乙的示数读为2.2℃.温度读数误区,把零度以下的温度读作摄氏负多少度或摄氏零下多少度都是错误的,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或负多少摄氏度.题2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来测量温度的,用摄氏度做温度单位时,表示符号为,图1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读作;温度计乙的示数为,读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有者 权益
财务状况
资金来源渠 道
2 000元
合计 8
6 000元
8月31日 (时点2)
9 000元
000
2 000元
合计 9
7 000元
●主要作用:反映资金运动在00某0 一时点
上存在的状态及其来源渠道(财务状况)
变动前合计:350 000

变动前合计:350 000
资产
+ 费 用 = 负 + 所有者 + 收入

权益
-500 + 500
变动后合计:350 000

平衡相等
变动后合计:350 000
(4)使等式右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 金额相等的经济业务;等式双方保持平衡。
【例4】某债权人将其原借给本企业的 借款60 000元转作向企业投资。
• 4月1日,振华公司向银行贷款 20万元,期限一年。
• 4月1日振华公司有多少资产? 有多少权益?
• 4月1日 • 资产80万元 •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 60万元 • 债权人权益(短期借款)20万元
资产(80万元)=权益(80万元)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80万元= 20万元+60万元
会计恒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二、会计基本等式的扩展形式
• 收入-费用=利润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 4月1日 • 资产: • 80万元 • 负债: • 短期借款20万元 • 所有者权益: • 实收资本 60万元
资产

所有者 收入

权益
费用


(二)六大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可 用以完整的反映资金运动的两种形式
◆相对静止状态 ◆显著变化过程
【例】见教材P26图2-2
1.反映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 ●反映该状态的会计要素及其表达方式
【例】教材 P26图2-2
8月1日 (时点1)
资产
资金存在形 态
8 000元
请注意以下要点:
1.企业要从事经营活动必须要拥有或控制一定 数量和结构的资产
2.这些资产来自两个方面,即由债权人和所有 者提供
3.由于债权人和所有者为企业提供了资产,所以他 们对企业的资产享有一定的权利,这种权利在会计 上称为权益。资产=权益
4. 属于债权人的部分称为债权人权益,对企业来说 就是负债。 属于所有者的部分称为所有者权益。
2.从银行取得为期半年的借款50 000元,直接用来还 欠货款。
3.将资本公积100 000元转做实收资本。
4.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向投资者分配利润100000元。
5.甲乙双方协议,将甲欠乙的应付账款100000转做乙 对甲的投资。
6.从银行取得为期2年的借款500 000元,存入银行。
7.收到投资人投入的专利权一项,评估作价100 000 元。
8.用银行存款60000元偿还欠货款。
9.企业经投资人共同决议,经过法定程序减资300000 元,给投资人退回存款。
1.从银行取得为期2年的借款500 000元,存入银行。 2.收到投资人投入的专利权一项,评估作价100 000 元。 3.收到购货单位前欠货款30 000元,存入银行。 4.用银行存款50 000元购入一批材料。
• 资产与权益之间这种客观存在的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
• 资产=权益
• 权益分为:债权人权益(负债)

所有者权益(业主权益)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 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基本数量关系,表明了企业在一 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基本等 式,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权益内部的变化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资产和权益同增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资产和权益同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第三讲】会 计 等 式
一、会计基本等式(静态会计等式)
•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恒等式、会计平衡公式,它 是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 资产=权益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小游戏
• 李伟大学毕业后,和好朋友张明、 王海各出资20万元创办了一家公司。 李伟投入的是银行存款,张明投入的 是一辆汽车,王海投入的是一批商品。 2006年3月1日, 领取了工商营业执 照,名曰上海振华经贸公司,注册资 金60万元。
●规律1: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双方同增或同减, 增减金额相等,如例1、例2。
经济业 务
(交易或 事项)
资产
+ 费用
= 负 + 所有者 + 收入

权益
●规律2:只影响会计等式某一方要素,单方有增有减, 增减金额相等,如例3、例4、例5。
(四)分析结论——会计等式恒等关系 永远保持不变
1.经济业务的发生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 素发生同增或同减变化,双方总额或增或减, 但等式仍保持平衡。如例1、例2。
验收入库。
3.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类型归纳
四大类
类型1:影响等式双方要素,双方同增,增加金额相等 类型2:影响等式双方要素,双方同减,减少金额相等
经济业 务
资产
+ 费用
=(交易或事项)来自类型3:只影响等式左方要
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负 + 所有者 + 收入

权益
类型4:只影响等式右方要 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以上经济业务类型也可进一步归纳为 两大类:(1)影响等式双方要素,双方同增 或同减,增减金额相等;(2)只影响等式某 一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4.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类型举例
【补充实例】
(1)使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增加、增加金 额相等的经济业务;等式双方保持平衡。
【例1】收到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货币资 金形式投资100 000元,已存入银行。
• 经济业务的九种类型
(1)资产一增一减,金额相等,等式不变; (2)负债一增一减,金额相等,等式不变; (3)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金额相等,等式不变; (4)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金额相等,等式不
变; (5)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减少,金额相等,等式不
变;
• (6)资产增加,负债增加,金额相等,等式不变; • (7) 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金额相等,等式
5.企业管理部门维修办公楼领用材料4 000元。 6.从银行提现金60 000元以备发工资。 7.发放工资60 000元。 8.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12 000元。 9.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10 000元。
10.销售产品一批,价款400 000元,货款尚未收回。 11.用银行存款1 500元支付所欠的税款。 12.用银行存款支付管理部门的水电费10 000元。 13.用现金支付管理部门业务招待费500元。 14.购入材料一批,价款80 000元,款未支付,材料
【例5】某企业用银行存款10 000元购
买材料。
变动前合计:350 000

变动前合计:350 000
资产
+ 费 用 = 负 + 所有者 + 收入

权益
-10
+ 10
经济业务只影响等式某一方的特例!
000变动后合计00:3050 000

变动后合计:350 000
平衡相等
(三)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规律 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至少要影响会 计等式中的两个会计要素(或一个要素中的 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其规律为:
•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三、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 经济业务: • 也称为会计事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
中发生的、能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经济 活动。
经济业务分为四大类九种类型
• 1. 资产 = 权益 资产内部变化 • 2. 资产 = 权益 权益内部变化
• 3. 资产 = 权益 资产和权益同增 • 4. 资产 = 权益 资产和权益同减
合计:300 000(假定) =
合计:300 000(假定)
平衡相等
资产
+ 费 用 = 负 + 所有者 + 收入

权益
+100
平衡相等
变0动0后0合计:400 000

+100 变0动0后0合计:400 000
(2)使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减少、减少金 额相等的经济业务;等式双方保持平衡。
【例2】用银行存款偿还欠款50 000元。
资产(100万元)=负债(20万元)+所有者 权益(60万元)+收入(30万元)-费用( 10万元)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 资产=权益 • 资产=债权人权益+业主权益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收入-费用=利润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2.经济业务的发生只影响会计等式某一 方要素发生有增有减变化,双方总额不变, 等式保持平衡;如例3、例4、例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