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环实验装置说明书

牛顿环实验装置说明书
牛顿环实验装置说明书

SGH一1型牛顿环实验装置

使用说明书天津港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录

1用途 (1)

2仪器构成 (1)

3主要技术指标 (2)

4实验原理 (2)

5实验 (4)

5.1光路调节 (4)

5.2测量和计算 (5)

5.3注意 (6)

1用途

SGH一1型牛顿环实验装置是一种观测牛顿环干涉的教学仪器。可用于大专院校物理实验室学生分组实验。

2仪器的构成

如图l所示,整套装置主要由读数显微镜(1)、钠灯(2)、调焦旋钮(3)、底座(4)、“牛顿环”(5)、半透半反镜(6)和与钠灯适配的镇流器(7)组成。

图1

3主要技术指标

显微镜放大率:2 0倍分划板测量范围:8 mm

测量精度:0.01 mm 牛顿环平凸透镜曲率半径:868.5mm

钠灯功率:20W 电源:22 0V,5 0Hz

4 实验原理

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以其凸面朝下,孜在一块平板玻璃上,如图2所示,二者之间形成从中心向周边逐渐增厚的空气膜。若对透镜垂直投射单色平行光,则空气膜下缘面

图2

与上缘面反射的光就会在空气膜上缘面附近相遇而干涉,出现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圆环,即牛顿环。

设透镜曲率半径为R ,与接触点0的相距,.处的膜厚度为d ,则:

2

2

R=(R-d)r +222

2R Rd d r =-++

因R 远大于d ,所以2

d 可略去,得 2

2r d R

=

光线垂直入射,几何程差为2d ,还要考虑光波在平面玻璃上反射会有半波损失,从而带来2

λ的附加程差,所以总程差 22

d λ

δ=+

产生暗环的条件是 (21)

2

m λ

δ=+ (m=1 、2、3、....)

其中m 为干涉级。综合以上三式,第m 级暗环半径

m r mR λ= (4—1)

实际上,由于两镜面接触点之间难免存在细微的尘埃,使程差产生难以确定的变化,中央暗点可变为亮点或若明若暗;再者,接触压力引起的玻璃形变会使接触点扩大成一个接触面,以致接近圆心处的干涉条纹也是宽阔而模糊的。这就给册带来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根据式(4—1)

2m r mR λ= 2n r nR λ= 两式相减得 22

()m n r r R m n λ-=-

所以 22

()m n r r R m n λ

-=- (4-2)

因m 和n 有着相同的不确定程度,利用m 一n 这一相对性测量恰好消除了由绝对测量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 5 实验

5.1光路调节

将读数显微镜装在架上,接通钠灯电源后红过大约5分钟灯泡发出较强的钠黄光,然后转动半透半反镜的镜框,使镜面与显微镜光轴成45o

角,钠黄光被反射到牛顿环套件上,显微镜视场即出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环。在用手钮锁紧45o 镜子后,利用“牛顿环”套件上的左前、右前和中后3个调节手钮配合调节,使干涉环的环心与调到显微镜分划板中心的十字叉丝的交点重合,转动目镜,对分划板聚焦,然后转动调焦手钮3,直到视场内干涉环普遍清晰,并且与叉丝之间无视差。消视差调节必须耐心地配合目镜调焦仔细操作。 5.2测量和计算

转动读数显微镜鼓轮,将分划板叉丝移到环心右侧,读出并记录第5至1 4环每一环的位置

m n L L -,再测出并记录环左侧第5至14环的位置m

n L L ''- (见表1)。

根据表l 所得直径i D 数据,算出10个牛顿环半径m r 和n r ,以逐差法取m —n=5计算出5个

22()m n r r -值,取平均值代入式(4—2)即得页。在估算其不确定度时,把λ(取589.3nm)视为常量。

5.3注意

牛顿环金属圆框上的3个螺丝不可用力锁紧,以免平凸透镜破裂或严重变形,影响测量的准确度。恰到好处的调节是让面积最小的环心稳定在镜框中央。

精馏实验装置说明书

精馏实验装置 说明书 (乙醇-丙醇体系) 北京化工大学 化工原理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的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2、测定部分回流条件下的全塔效率 3、测定精馏塔的塔板浓度(温度)分布 二、原理: 本设备为DES —Ⅲ型精馏实验装置。精馏塔共有8块塔板,塔身的结构尺寸为:塔内径为50mm ,塔板间距为80mm ,溢流管截面积为80mm 2,溢流堰高为12mm ,底隙高度为5mm ,每块塔板上开有直径为1.5mm 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6mm 。除7、8板外,每块塔板上都有液相取样口。为了便于观察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况,在7与8板间设有一节玻璃视盅。蒸馏釜的尺寸 φ108×4×400mm ,装有液面计、电加热棒(加热面积为0.05m 2,功率为 1500W )、控温电热棒(200W )、温度计接口、测压口和取样口,分别用于观测釜内液面高度、控制电加热量、测量釜温、测量塔板压降和塔釜液相取样。塔顶冷凝器为一蛇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0.06m 2,管外走蒸汽,管内走冷却水。 回流分配装置由回流分配器与控制器组成。回流分配器由玻璃制成,两个出口管分别用于回流和采出,引流棒为一根φ4mm 的玻璃棒,内部装有铁芯,可在

控制器的作用下实现引流。此回流分配器既可通过控制器实现手动控制回流比,也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主要包括: 1、总板效率 Ne N E 1 -= 式中: N ——理论板数 Ne ——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 *11n n n n ml x x x x E --=-- 式中: E ml ——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x n ,x n-1——第n 块板和第n-1块板液相浓度; x n * ——与第n 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塔釜再沸器沸腾给热过程: m t A R U Q ???==α2 式中:Q ——加热量,kw ; U ——加热电压,V ; R——加热电阻,28.5Ω; α——沸腾给热系数,kw/m2·K;

化工原理实验装置图

2.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见图四) 图四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1- CO2流量计;2- CO2瓶减压阀;3- CO2钢瓶;4-吸收用空气流量计;5- 吸收用气泵;6、8-喷头; 7、19- 水箱放水阀;9- 解吸塔;10- 解吸塔塔底取样阀;11- 解吸液储槽;12、15- U型管液柱压强计;13- 吸收液流量计;14-解吸液液泵;16- 吸收液储槽;17- 吸收塔;18- 吸收塔塔底取样阀;20- 解吸液流量计;21- 吸收液液泵;22-空气流量计;23- 空气旁通阀;24- 风机

2.离心泵性能测定流程示意图见图一、仪表面板示意图见图二: 图一离心泵性能测定流程示意图 1-水箱;2-泵入口真空表控制阀;3-离心泵;4-流量调节阀;5-泵出口压力表控制阀;6-泵入口真空表;7-泵出口压力表;8-涡轮流量计;9-灌泵入口; 10-灌水控制阀门;11-排水阀;12-底阀 图二设备面板示意图

四、实验装置的基本情况 1.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如图一所示): 图-1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1-调速器;2-电动搅拌器;3、5、6、7、9、16-阀门;4-虑浆槽;8-压力表;10-泥浆泵;11-后滤液入口阀;12-前滤液入口阀;13-后滤液出口阀;14-前滤液出口阀; 15-滤液槽; 17-过滤机组;18-压紧装置;19-反洗水箱;

1.实验设备流程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精馏实验装置流程图 1-储料罐;2-进料泵;3-放料阀;4-料液循环阀;5-直接进料阀;6-间接进料阀;7-流量计;8-高位槽;9-玻璃观察段;10-精馏塔;11-塔釜取样阀;12-釜液放空阀;13-塔顶冷凝器;14回流比控制器;15-塔顶取样阀;16-塔顶液回收罐;17-放空阀;18-塔釜出料阀;19-塔釜储料罐;20-塔釜冷凝器;21-第六块板进料阀;22-第七块板进料阀;23-第八块板进料阀;T1-T12-温度测点

实验预习报告 催化反应精馏制乙酸乙酯实验

催化反应精馏制乙酸乙酯 化工1402 【实验目的】 1.掌握反应精馏的操作。 2.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 3.学会分析塔内物料组成。 【实验原理】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他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使过程更加复杂。因此,反应精馏适合于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能维持在平衡转化的水平;但是,若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则精馏过程可使其连续地从系统中排出,结果超过平衡转化率,大大提高了效率。 对醇酸酯化反应来说是可逆吸热反应,但该反应速度非常缓慢,故一般都用催化反应方式。本实验是以醋酸和乙醇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生成醋酸乙酯的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 + C2H5OH——→CH3COOC2H5 + H2O 【实验步骤】 间歇操作流程 (1)将一定量的乙醇、乙酸,浓硫酸几滴倒入塔釜内,开启塔顶冷凝水,开启釜加热系统,开启塔身保温电源。 (2)当塔顶摆锤上有液体出现时,进行全回流操作15分钟后,设定回流比为3:1,开启回流比控制电源。 (3)30分钟后,用微量注射器在塔身五个不同部位取样,应尽量保证同步。 (4)分别将0.3uL样品注入色谱分析仪,记录数据,注射器用后应用蒸馏水或丙酮洗清,以备后用。 (5)重复3、4步操作。 (6)关闭塔釜及塔身加热电源,当不再有液体流回塔釜时,取塔顶馏出液和塔釜残留液称重,对馏出液及釜残液进行称重和色谱分析。 (7)关闭冷凝水及总电源。 【实验数据处理】 1.30分钟时,塔内不同高度处各物质组成 表1 30分钟时塔内物质组成 2.60分钟时,塔内不同高度处各物质组成

乙烯装置丙烯精馏塔优化设计_曹媛维

第40卷第9期2012年9月化学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Vol.40No.9Sep.2012 收稿日期:2011-11-01作者简介:曹媛维(1979—),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乙烯装置的工艺设计工作,电话:(010)58676692, E-mail :caoyuanwei@hqcec.com 。乙烯装置丙烯精馏塔优化设计 曹媛维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北京100029) 摘要:针对近年来大型乙烯装置中的丙烯精馏塔操作不稳定、能耗大的问题,利用PRO /Ⅱ软件模拟分析该塔流程,总结出随着装置规模大型化该塔采用多溢流塔板形式,计算中应考虑塔板形式对板效率取值的影响。当进料组成与设计工况不符或装置负荷增大时导致产品不达标的情况,可增设进料口在非设计工况下不同位置进料以满足分离的要求, 并且塔顶冷凝器和塔底再沸器需要考虑充分的设计余量。并创造性提出了,在传统工艺流程基础上在塔顶冷凝器后增设排放冷凝器进一步回收丙烯的节能优化方案,为实际生产提供建议性指导。关键词:丙烯精馏塔;操作波动;PRO /Ⅱ模拟中图分类号:TQ 05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954(2012)09-0074-05DOI :10.3969/j.issn.1005-9954.2012.09.0017 Optimization design of propylene rectifying column in ethylene plant CAO Yuan-wei (China HuanQiu Contracting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29,China ) Abstract :According to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stable operation problems of propylene rectifying column in large-scale ethylene plants ,the propylene rectifying column system was simulated with PRO/Ⅱsoftware.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y type on the tray efficienc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calculation ,and it is better to use multi-overflow tray type for large-scale ethylene plant.If the propylene product is substandard in the inconsistent feed composition case or the increased duty case , the added feed nozzles are prefered to switch the diffierent feed location for different case.Enough design margin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e top condenser and the bottom reboiler.The energy saving optimization scheme that adding a new vent condenser after the top condenser to recover more propylene product is creatively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s the constructive guidance for the actual production.Key words :propylene rectifying column ;operation fluctuation ;PRO /Ⅱsimulation 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以 及异丙醇等, 是仅次于乙烯的重要石油化工原料[1] 。丙烯衍生物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 据估计从2006年到2015年全球范围内丙烯需求仍以4.9%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国的丙烯需求预计年均 增长达到6.3%[2] 。目前从市场份额看,来自乙烯装置的丙烯占到59%,从炼厂轻烃分离装置回收的丙烯占到35%。本文针对乙烯装置实际运行中丙烯精馏塔进料组成和负荷波动大导致产品不合格、能耗高的问题,利用流程模拟软件PRO /Ⅱ优化该塔操作参数,并探索性地提出在冷凝器出口增设排放冷凝器进一步回收丙烯产品的工艺,为丙烯精馏塔在实际操作 中低能耗、平稳运行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1原始工况的模拟计算 1.1 模拟计算条件 本模拟计算以80万t /a 乙烯装置丙烯精馏塔为例,该塔进料组成条件如表1所示。采出丙烯产品的规格按照GB/T 7716—2002中聚合级丙烯优等品(摩 尔分数99.6%),塔釜丙烯控制指标为摩尔分数≤2%。1.2模拟过程1.2.1 模拟图与模拟参数选择 工业生产中由于受到运输和加工制造的限制,将丙烯精馏塔分成双塔串联或并联操作,但在模拟

(完整版)精馏例题

例7—4 欲将65000kg /h 含苯45%、甲苯55%(质量百分率,下同)的混合液在一连续精馏塔内加以分离,已知馏出液和釜液中的质量要求分别为含苯95%和2%,求馏出液和釜液的摩尔流率以及苯的回收率。 解 苯和甲苯的摩尔质量分别为78kmol/kg 和92kg/mol 进料组成 4911.092 /55.078/45.078/45.0=+= F x 产品组成 9573.092 /05.078/95.078/95.0=+=D x 0235.092/98.078/02.078/02.0=+=W x 进料平均摩尔质量 kg kmol M x M x M B F A F F /12.8592)4911.01(784911.0)1(_____=?-+?=-+= 则 h kmol F /6.76312 .8565000== 根据式(7—29)得 h kmol F x x x x D W D W F /4.3826.7630235 .09573.00235.04911.0=?----== 所以 W =F -D =763.6-382.4=381.2kmol/h 苯的回收率 %6.97%1004911 .06.7639573.04.382%1001=????==F D Fx Dx η 例7-5 分离例7-4中的苯-甲苯溶液。已知泡点回流,回流比取3。试求: (1) 精馏段的气液相流量和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2) 泡点进料和50℃冷液进料时提馏段的气液相流量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解: (1) 精馏段的气液相流量和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精馏段的气液流量由回流比及馏出液流量决定,即 h kmol D R V /6.15294.3820.4)1(=?=+= h kmol RD L /2.11474.3820.3=?==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由式(7-34)计算,即 2393.075.09573.01 3113311+=?+++=x x R x x R R y D +=++ (2) 提馏段的气液相流量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在其他操作参数一定的情况下,提馏段的气液相流量即操作线方程受进料热状况的影响。 ① 泡点进料,q=1,则由式(7-43)得 h kmol F q V V h kmol qF L L /6.1529)1(/8.19106.7632.1147=--='=+'=+= 代入提馏段操作线方程(7-38)得 00586.0249.16 .15290235.02.3816.15298.1910-=?--'--''=x x x W L W x W L L y W = ② 50℃冷液进料. 根据x F =0.4911,查常压下苯—甲苯的t-x-y 图,得泡点t b =94.2℃,露点t d =99.2℃。在平均温度为(92.4+50)/2=71.2℃下,查得苯和甲苯的质量比热容为1.83kJ /(kg·℃),于是料液在该温度下的比热容为 )./(8.15512.8583.1℃kmol kJ c PL =?=

有关精馏实验报告范文

有关精馏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精馏实验报告 采用乙醇—水溶液的精馏实验研究 学校:漳州师范学院 系别: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采用乙醇—水溶液的精馏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精馏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填料精馏塔的基本结构,研究了精馏塔在全回流条件下,塔顶温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测定了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条件下的理论板数,分析了不同回流比对操作条件和分离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精馏;全回流;部分回流;等板高度;理论塔板数 1.引言 欲将复杂混合物提纯为单一组分,采用精馏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尽管现在已发展了柱色谱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和结晶法等分离技术,但只有在分离一些特殊物资或通过精馏法不易达到的目的时才采用。从技术和经济上考虑,精馏法也是最有价值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化工开发过程时,精馏技术的主要作用有:(1)进行精馏理论和设备方面的研究。(2)确定物质

分离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3)制备高纯物质,提供产品或中间产品的纯样,供分析评价使用。 (4)分析工业塔的故障。(5)在食品工业、香料工业的生产中,通过精馏方法可以保留或除去某些微量杂质。 2.精馏实验部分 2.1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精馏塔的基本结构,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 (2)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及调节方法。 (3)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4)掌握精馏塔性能参数的测定方法,并掌握其影响因素。 (5)掌握用图解法求取理论板数的方法。 (6)通过如何寻找连续精馏分离适宜的操作条件,培养分析解决化工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实验原理 精馏塔一般分为两大类:填料塔和板式塔。实验室精密分馏多采用填料塔。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传质设备,塔内气液相浓度呈连续变化。常以等板高度(HETP)来表示精馏设备的分离能力,等板高度越小,填料层的传质分离效果就越好。 (1)等板高度(HETP)

反应精馏制备乙酸乙酯实验

反应精馏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操作过程中,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故能显著提高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1. 掌握反应精馏的操作。 2. 能进行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的过程分析。 3. 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使过程更加复杂。因此,反应精馏对下列两种情况特别适用:(1)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难维持在平衡转化的水平;但是,若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则精馏过程可使其连续地从系统中排出,结果超过平衡转化率,大大提高了效率。(2)异构体混合物分离。通常因它们的沸点接近,靠精馏方法不易分离提纯,若异构体中某组分能发生化学反应并能生成沸点不同的物质,这时可在过程中得以分离。 对醇酸酯化反应来说,适于第一种情况。但该反应若无催化剂存在,单独采用反应精馏操作也达不到高效分离的目的,这是因为反应速度非常缓慢,故一般都用催化反应方式。酸是有效的催化剂,常用硫酸。反应随酸浓度增高而加快,浓度在0.2~1.0%(wt)。此外,还可用离子交换树脂,重金属盐类和丝光沸石分子筛等固体催化反应,而应用固体催化剂则由于存在一个最适宜的温度,精馏塔本身难以达到此条件,故很难实现最佳化操作。本实验是以醋酸和乙醇为原料、在酸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醋酸乙酯的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的进料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从塔釜进料;另一种是在塔的某处进料。前者有间歇和连续式操作;后者只有连续式。本实验用后一种方式进料,即在塔上部某处加带有酸催化剂的醋酸,塔下部某处加乙醇。釜沸腾状态下塔内轻组分逐渐向上移动,重组分向下移动。具体地说,醋酸从上段向下段移动,与向塔上段移动的乙醇接触,在不同填料高度上均发生反应,生成酯和水。塔内此时有4组元。由于醋酸在气相中有缔合作用,除醋酸外,其它三个组分形成三元或二元共沸物。水-酯,水-醇共沸物沸点较低,醇和酯能不断地从塔顶排出。若控制反应原料比例,可使某组分全部转化。因此,可认为反应精馏的分离塔也是反应器。反应过程进行情况,由反应的转化率和醋酸乙酯的收率来衡量,其计算式为: 转化率= 原釜内醋酸量 醋酸加料量釜残醋酸量 馏出醋酸量 原釜内醋酸量 醋酸加料量 +- -+

乙烯乙烷精馏工艺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乙烯-乙烷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学院(系):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专业:能源化学工程 学生姓名:杨旭 学号:201341260 指导教师:董宏光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2016年7月7日 - 1 -

目录 第 1章概述......................................................... - 4 - 第2章方案流程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精馏装置流程................................................ - 5 - 2.2 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工艺流程.............................................. - 5 - 2.2.2能量利用.............................................. - 5 - 2.3 设备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处理能力及产品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6 - 第3章精馏塔工艺设计............................................... - 7 - 3.1 设计条件.................................................... - 7 - 3.1.1 工艺条件.............................................. - 7 - 3.1.2 操作条件:........................................... - 7 - 3.1.3 塔板形式:............................................ - 7 - 3.1.4 处理量:.............................................. - 7 - 3.1.5 安装地点:............................................ - 7 - 3.1.6 塔板设计位置:........................................ - 7 - 3.2 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 8 - 3.2.1 物料衡算............................................. - 8 - 3.2.2 热量衡算............................................. - 8 - 3.3 塔板数的计算........................................... - 9 - 3.3.1相对挥发度的查取...................................... - 9 - 3.3.2最小回流比计算:..................................... - 10 - 3.3.3 逐板计算过程:...................................... - 10 - 3.4 精馏塔工艺设计............................................. - 11 - 3.4.1 物性数据............................................. - 11 - 3.4.2 板间距和塔径的初步选取............................... - 11 - 3.4.3校核................................................. - 12 - 3.4.4塔板负荷性能图....................................... - 14 - 3.4.4 塔高的计算........................................... - 16 - 第4章再沸器的设计................................................ - 16 - - 2 -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图文稿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一章 蒸馏 1、熟悉气液平衡方程、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和q 线方 程的表达形式并能进行计算; 2、能根据物料进料状况列出q 线方程并用于计算,从而根据q 线方程、 进料组成还有气液平衡方程计算出点(x q ,y q ),再进一步计算出最小 回流比R min ;例如饱和液相进料(泡点进料)时,q 线方程式x=x F ,即 x q =x F ;而饱和蒸汽进料时,q 线方程式y=x F ,即y q =x F 。 3、掌握通过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以及摩尔流量的方法,要特别注意 摩尔流量计算时应该用每一个组分的流量乘以它们的摩尔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习题1:书上P71页课后习题第5题; 分析:本题的考察重点是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之间的转换,这个转换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同学在此常会出错。在此我们采用直接将原料组成和原料流量都转换成摩尔量来进行计算,首先还是先列出所有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了便于区分,建议大家以后再表示质量分数的时候可以使用w 来表示,而表示摩尔分数时使用x 来表示: ① 根据题目已知:w F =0.3,F=4000kg/h ,w w =0.05,另外还可以知道二硫 化碳的分子量Mcs 2=76,四氯化碳的分子量Mccl 4=154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先将进料和塔底组成转换成摩尔组成 ② =+F x =二硫化碳摩尔量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二硫化碳分子量总摩尔量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二硫化碳分子量四氯化碳质量分数四氯化碳分子量 0376=0.4650376+1-03154 F x =..(.) ③ 同理可以求出塔底组成

精 馏 塔 实 验 装 置

精馏塔实验装置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精馏单元操作的工作原理、精馏塔结构及精馏流程。 2.了解精馏过程的主要设备、主要测量点和操作控制点,学会正确使用仪表测量实验数据。 3.了解精馏塔操作规程、熟练精馏塔操作并能够排除精馏塔内出现的异常现象。 4.学会识别精馏塔内出现的几种操作状态,并分析这些操作状态对塔性能的影响。 二. 设备的主要技术数据 (一) 精馏塔 名称直径 (毫米) 高度 (mm) 板间距 (mm) 板数 (块) 板型、孔 径(mm) 降液管材质 塔体Φ76×3.5 100 100 10 筛板 2.0 Φ8×1.5 不锈钢 塔釜Φ100×2 300 不锈钢 塔顶 冷凝器 Φ57×3.5 300 不锈钢 塔釜 冷凝器 Φ57×3.5 300 不锈钢 (二) 物系 (乙醇─正丙醇) 1. 纯度: 化学或分析纯. 2. 平衡关系: 见表1. 3. 料液浓度:15-25%(乙醇质量百分数). 4. 浓度分析用阿贝折光仪(用户自备).折光指数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见表2. 表 1 乙醇─正丙醇 t-x-y 关系 ( 均以乙醇摩尔分率表示,x-液相; y-气相 ) t 97.60 93.85 92.66 91.60 88.32 86.25 84.98 84.13 83.06 80.50 78.38 x 0 0.126 .188 0.210 0.358 0.461 0.546 0.600 0.663 0.884 1.0 y 0 0.240 0.318 0.349 0.550 0.650 0.711 0.760 0.799 0.914 1.0 上列平衡数据摘自: J.Gmebling,U.onken ?Vapor─liquid?Equilibrium Data Collection─Organic Hydro xy Compounds: Alcohols(p.336)。 乙醇沸点: 78.3℃; 正丙醇沸点:97.2℃. 表 2 温度─折光指数─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0 0.05052 0.09985 0.1974 0.2950 0.3977 0.4970 0.5990 25℃ 1.3827 1.3815 1.3797 1.3770 1.3750 1.3730 1.3705 1.3680 30℃ 1.3809 1.3796 1.3784 1.3759 1.3755 1.3712 1.3690 1.3668 35℃ 1.3790 1.3775 1.3762 1.3740 1.3719 1.3692 1.3670 1.3650

反应精馏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一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反应精馏是既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又服从相平衡规律的复杂过程。 2.掌握反应精馏的操作。 3.能进行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的过程分析。 4.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 5.学会分析塔内物料组成。 二、实验原理 反应精馏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操作过程中,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故能显著提高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二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使过程更加复杂。因此,反应精馏对下列两种情况特别适用:(1)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能维护在平衡转化的水平;但是,若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则精馏过程可使其连续地从系统中排出,结果超过平衡转化率,大大提高了效率。(2)异构体混合物分离。通常因它们的沸点接近,靠一般精馏方法不易分离提纯,若异构体中某组分能发生化学反应并能生成沸点不同的物质,这时可在过程中得以分离。 对醇酸酯化反应来说,适于第一种情况。乙醇沸点78.3℃,与水形成恒沸物,恒沸点78.15 ℃,乙醇含量89.43%(分子);乙酸沸点118.0℃,醋酸乙酯沸点77.1℃,与水形成非均相恒沸物,恒沸点70.40℃,酯含量76%;乙醇与醋酸乙酯形成恒沸物,恒沸点71.8℃,酯含量54%;水、乙醇、和醋酸乙酯形成三元恒沸物,恒沸点70.3℃,乙醇含量12.4%,酯含量60.1%。水-酯、水-醇恒沸物沸点较低,醇和酯能不断地从塔顶排出。但该反应若无催化剂存在,单独采用反应精馏存在也达不到高效分离的目的,这是因为反应速度非常缓慢,故一般都用催化反应方式。酸是有效的催化剂,常用硫酸。反应随酸浓度增高而加快,浓度在0.2~1.0%(wt)。此外,还可用离子交换树脂,重金属盐类和丝光沸石分子筛等固体催化剂。反应精馏的催化剂用硫酸,是由于其催化作用不受塔内温度限制,在全塔内都能进行催化反应,而应用固体催化剂则由于存在一个最适宜的温度,精馏塔本身难以达到此条件,故很难实现最佳化操作。本实验是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的可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乙烯精馏塔的设计说明书

乙烯精馏塔的设计说明书 7.1.1 设计任务 由Aspen 模拟得到进料板上 S V =1.0310 (s m /3) S L =0.089141(s m /3) 气相密度V ρ=48.1423/m kg 液相密度L ρ=427.29(3/m kg 液体表面张力m σ= 2.982m mN / 7.1.2 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塔板横截面的布置计算 1、塔径D 的计算 参考《化工原理》(下册)表10-1,取板间距H T =0.61m =L h 0.13m H T -L h =0.61-0.13=0.48m 两相流动参数计算如下 LV F = Vs Ls Lm Vm ρρ ∴LV F =( 0.0891411.0310)( 427. 2948. 142)2/1=0.258 参考《化工原理》(下册)图10-42筛板的泛点关联得:C 20f =0.075 f C =2.02020??? ??σf C =0.2 2.9820.0750.0512620?? = ? ?? u =f 5 .02 .02020??? ? ??-??? ??V V L f C ρρρσ=0.5 427.2948.1420.0512648.142-?? ???=0.1438(s m /) 本物系不易起泡,取泛点百分率为80%,可求出设计气速 n u '=0.8?0.1438=0.1150 s m / 所需的气体流通面积 /'Vs A n =n u '=1.0310/0.1150=8.96522m 4 1.0310 3.380.7850.1150 Vs D m u π'= ==? 根据塔设备系列化规格,将D '圆整到D=3.6 m 作为初选塔径,因此

精馏习题与题解

精馏习题与题解 一、填空题: 1. 精馏塔设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筛板塔 泡罩塔 浮阀塔 填料塔 舌形板板式塔 2. 在1个大气压.84℃时, 苯的饱和蒸气压P=11 3.6(kpa),甲苯的饱和蒸气压p=4 4.38(kpa),苯--甲苯混合溶液达于平衡时, 液相组成x=__________.气相组成y=______.相对挥发α=____. ***答案*** 0.823 0.923 2.56 3. 在精馏操作中,回流比增大,精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________,需理论板_________。 ***答案*** 越远, 越少 4. 精馏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而且同时应用___________,使混合液得到较彻底的分离的过程。 ***答案*** 多次 部分冷凝和部分汽化 5. 精馏塔不正常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液泛、严重漏液、严重液沫夹带 6. 试述五种不同进料状态下的q 值:(1)冷液进料____;(2) 泡点液体进料_____;(3)汽液混合物进料___; (4)饱和蒸汽进料____;(5)过热蒸汽进料_______。 ***答案*** (1) q>1 (2) q=1 (3) 0<q<1 (4) q=0 (5)q<0 7. 已知精馏段操作线为y=0.75x+0.24,则该塔的操作回流比R=_______,塔顶产品组成x=_____。 ***答案*** 3, 0.96 8. 试比较某精馏塔中第n,n+1层理论板上参数的大小(理论板的序数由塔顶向下数起),即: 1+n y n y n t ___1+n t ,n y n x ***答案*** <, <, > 9. 精馏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 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 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 塔顶液相回流 塔底上升气流 10. 某二元物系的相对挥发度α=3,在具有理论板的精馏塔内于全回流条件下作精馏塔操作,已知n x =0.3,则1+n y 塔顶往下数) ***答案*** ))1(1(n n n x x y -+=αα=3×0.3/(1+2×0.3) =0.563 1-n x =n y =0.563 1-n y =3×0.563/(1+2×0.563)=0.794 11. 精馏塔塔顶某理论板上汽相露点温度为d t , 液相泡点温度为b t 。 塔底某理论板上汽相露点温度为d t ,液相泡点温度为b t 试按温度大小顺序用>、=、<符号排列如下:_

精馏综合实验

实验六 精馏塔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板式精馏塔的结构和操作。 2.学习精馏塔总板效率的测量方法。 3.学习识别精馏塔内出现的几种操作状态及对塔性能的影响; 4.观测塔板上气─液传质过程的情况。 二、实验内容 1.测定全回流条件下精馏塔的总板效率。 2.测定部分回流条件下精馏塔的总板效率。 3.测定不同进料位置对精馏过程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 1.板式塔的总板效率 总板效率E 又称全塔效率,是指塔体本身的理论板数N T 与实际板数N p 的比值。 (6—1) 2.理论板数N T 的求法 对于二元物系(乙醇—正丙醇)系统,若已知其气—液平衡数据,则根据精馏塔的原料液组成、进料状态、操作回流比及塔顶流出液组成和塔底釜液组成可以求得该塔的理论板数N T 。 ⑴ 全回流条件下(R=∞) 此条件下,在y —x 图上,对角线即为精馏段操作线。根据已测出的塔顶、塔釜的浓度x D 和x W ,用求理论塔板的图解法,在平衡与操作线之间绘阶梯,即可求得塔系统内x D 和x W 两取样口之间的理论塔板数N T 。 ⑵ 部分回流条件下 进料热状况参数q 的计算: 进料为冷液体时,q 值的计算式可写成 (6—2) 式中:t F —冷液体进料的温度,℃。 t BP —进料的泡点温度,℃。 C PM —进料液体在平均温度(t F +t BP )/2下的比热,kJ/(kmol ·℃)。 r m —进料液体在其组成和泡点温度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 kJ/(kmol ·℃) (6—3) kJ/kmol (6—4) 式中:C p1、C p2—分别为纯组分1和纯组分2在平均温度(t F +t BP )/2下的比热,kJ/(kmol ·℃)。 100%T p N E N = ?m m F BP PM r r t t C q +-= )(2 22111x M C x M C C P P PM +=2 22111x M r x M r r m +=

筛板精馏塔实验

实验8 筛板精馏塔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筛板式精馏塔的结构流程及操作方法。 2.测取部分回流或全回流条件下的总板效率。 3.观察及操作状况。 二、实验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混合液的蒸汽逐板上升,回流液逐板下降,汽液两相在塔板上接触,实现传质,传热过程而达到两相一定程度的分离。如果在每层塔板上,液体与其上升的蒸汽到平衡状态,则该塔板称为理论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汽、液接触时间有限,汽液两相一般不可能达到平衡,即实际塔板的分离效果,达不到一块理论板的作用,因此精馏塔的所需实际板数一般比理论板要多,为了表示这种差异而引入了“板效率”这一概念,板效率有多 种表示方法,本实验主要测取二元物系的总板效率E p : E N N P T D 板式塔内各层塔板的传质效果并相同,总板效率只是反映了整个塔板的平均效率,概括地讲总板效率与塔的结构,操作条件,物质性质、组成等有关是无法用计算方法得出可靠值,而在设计中需主它,因此常常通过实验测取。实验中实验板数是已知的,只要测取有关数据而得到需要的理论板数即可得总板效率,本实验可测取部分回流和全回流两种情况下的板效,当测取塔顶浓度,塔底浓度进料浓度以及回流比并找出进料状态、即可通过作图法画出平衡线、精馏段操作线、提馏段操作线,并在平衡线与操作线之间画梯级即可得出理论板数。如果在全回流情况下,操作线与对角线重合,此时用作图法求取理论板数更为简单。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实验装置分两种: (1)用于全回流实验装置 精馏塔为一小型筛板塔,蒸馏釜为卧直径229m长3000mm内有加热器。塔内径50mm共有匕块塔板,每块塔板上开有直径2mm筛孔12个板间距100mm,塔体上中下各装有一玻璃段用以观察塔内的操作情况。塔顶装有蛇管式冷凝器蛇管为φ10×1紫铜管长3.25m,以水作冷凝剂,无提馏段,塔傍设有仪表控制台,采用1kw调压变压器控制釜内电加热器。在仪表控制台上设有温度指示表。压强表、流量计以及有关的操作控制等内容。 (2)用于部分回流实验装置 装置由塔、供料系统、产品贮槽和仪表控制柜等部份组成。蒸馏釜为φ250×340×3mm 不锈钢罐体,内设有2支1kw电热器,其中一支恒加热,另一支用可调变压器控制。控制电源,电压以及有关温,压力等内容均有相应仪表指示, 塔身采用φ57×3.5mm不锈钢管制成,设有二个加料口,共十五段塔节,法兰连接,塔身主要参数有塔板十五块,板厚1mm不锈钢板,孔径2mm,每板21孔三形排列,板间距100mm,溢流管为φ14×2不锈钢管堰高10mm。 在塔顶和灵敏板塔段中装有WEG—001微型铜阻感温计各一支由仪表柜上的XCE—102温度指示仪显示,以监测相组成变化。 塔顶上装有不锈钢蛇管冷凝器,蛇管为φ14×2长250mm以水作冷凝剂以LZB10型转子流量计计量,冷凝器装有排气旋塞。

反应精馏实验

催化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 精馏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它是利用气-液两相的传质和传热来达到分离目的。对于不同的分离对象,精馏方法也回有所差异。反应就留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操作过程中,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故能显著提高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反应精馏是既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又服从相平衡规律的复杂过程,是反应和分离过程的复合,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了解反应精馏技术比常规反应技术在成本和操作上的优越性。 2、了解玻璃精馏塔的构造和原理,学习反应精馏玻璃塔的操作和使用,掌握反应精馏操作原理和步骤。 3、学习用反应工程原理和精馏塔原理,对精馏过程做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过程的分析。 4、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掌握反应精馏法是适宜的物系。 5、学习气相色谱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会用气相色谱分析塔内物料的组成,了解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和确定方法,并学习根据出峰情况来改变色谱条件。 6.学习用色谱分析,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学会求取液相分析物校正因子及计算含量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气相色谱仪及热导池检测器的原理,了解分离条件的选择和确定。 (二)实验原理 1 反应精馏原理 反应精馏是随着精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通过对精馏塔进行特殊改造或设计后,采用不同形式的催化剂,可以使某些反应在精馏塔中进行,并同时进行产物和原料的精馏分离,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 在反应精馏操作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产物通常被分离到塔顶,从而使反应平衡被不断破坏,造成反应平衡中的原料浓度相对增加,使平衡向右移动,故能显著提高反应原料的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同时,由于产物与原料在反应中不断被精馏塔分离,也往往能得到较纯的产品,减少了后续分离和提纯工序的操作和能耗。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使过程更加复杂。在普通的反应合成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过程中,反应通常在反应釜内进行,而且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原料的浓度不断降低,产物的浓度不断升高,反应速度会越来越慢。同时,反应多数是放热反应,为了控制反应温度,也需要不断地用水进行冷却,造成水的消耗。反应后的产物一般需要进行两次精馏,先把原料和产物分开,然后再次精馏提纯产品浓度。而在反应精馏过程中,由于反应发生在塔内,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作为精馏的加热源,减少了精馏的釜加热蒸汽。而在塔内进行的精馏,也可以使塔顶直接得到较高浓度的产品。由于多数反应需要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一般分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馏。均相催化反应精馏一般用浓硫酸等强酸做催化剂,具有使用方便等优点,但设备腐蚀严重,造成在工业应用中对设备要求高,生产成本大等缺点。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馏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树脂,重金属盐类和丝光沸石分子筛等固体催化剂,可以装填在塔板上或用纤维布等包裹,分段装填在精馏塔内。一般说来,反应精馏对下列两种情况特别适用: (1)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能维持在平衡转化的水平;而实际反应中只能维持在低于平衡转化率的水平。因此,产物中不但含有大量过量,造成后续分离过程的操作成本提高和难度加大,而在精馏塔钟进行的酯化或醚化反应,往往因为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而多数会和水形成最

精馏塔的设计(毕业设计)

精馏塔尺寸设计计算 初馏塔的主要任务是分离乙酸和水、醋酸乙烯,釜液回收的乙酸作为气体分离塔吸收液及物料,塔顶醋酸乙烯和水经冷却后进行相分离。塔顶温度为102℃,塔釜温度为117℃,操作压力4kPa。 由于浮阀塔塔板需按一定的中心距开阀孔,阀孔上覆以可以升降的阀片,其结构比泡罩塔简单,而且生产能力大,效率高,弹性大。所以该初馏塔设计为浮阀塔,浮阀选用F1型重阀。在工艺过程中,对初馏塔的处理量要求较大,塔内液体流量大,所以塔板的液流形式选择双流型,以便减少液面落差,改善气液分布状况。 4.2.1 操作理论板数和操作回流比 初馏塔精馏过程计算采用简捷计算法。 (1)最少理论板数N m 系统最少理论板数,即所涉及蒸馏系统(包括塔顶全凝器和塔釜再沸器)在全回流下所需要的全部理论板数,一般按Fenske方程[20]求取。 式中x D,l,x D,h——轻、重关键组分在塔顶馏出物(液相或气相)中的摩尔分数; x W,l,x W,h——轻、重关键组分在塔釜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αav——轻、重关键组分在塔内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N m——系统最少平衡级(理论板)数。 塔顶和塔釜的相对挥发度分别为αD=1.78,αW=1.84,则精馏段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由式(4-9)得最少理论板数: 初馏塔塔顶有全凝器与塔釜有再沸器,塔的最少理论板数N m应较小,则最少理论板数:。 (2)最小回流比 最小回流比,即在给定条件下以无穷多的塔板满足分离要求时,所需回流比R m,可用Underwood法计算。此法需先求出一个Underwood参数θ。 求出θ代入式(4-11)即得最小回流比。

式中——进料(包括气、液两相)中i组分的摩尔分数; c——组分个数; αi——i组分的相对挥发度; θ——Underwood参数; ——塔顶馏出物中i组分的摩尔分数。 进料状态为泡点液体进料,即q=1。取塔顶与塔釜温度的加权平均值为进料板温度(即计算温度),则 在进料板温度109.04℃下,取组分B(H2O)为基准组分,则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分别为αAB=2.1,αBB=1,αCB=0.93,所以 利用试差法解得θ=0.9658,并代入式(4-11)得 (3)操作回流比R和操作理论板数N0 操作回流比与操作理论板数的选用取决于操作费用与基建投资的权衡。一般按R/R m=1.2~1.5的关系求出R,再根据Gilliland关联[20]求出N0。 取R/R m=1.2,得R=26.34,则有: 查Gilliland图得 解得操作理论板数N0=51。 4.2.2 实际塔板数 (1)进料板位置的确定 对于泡点进料,可用Kirkbride提出的经验式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