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琴手上功
扬琴的几种演奏技巧与运用探讨

扬琴的几种演奏技巧与运用探讨
扬琴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奏技巧。
下面将对扬琴的几种演奏技巧以及其运用进行探讨。
首先是扬琴的弹奏技巧。
扬琴的弹奏主要分为指弹和扫弹两种。
指弹是利用手指去敲击琴弦的一种弹奏方式,通常用拇指和食指来敲击琴弦。
扫弹是用指甲或垫指扫过琴弦,制造出连续的音符。
这两种弹奏技巧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音效,使扬琴的音乐更加丰满和生动。
其次是扬琴的拨动技巧。
扬琴的拨动技巧主要有敲击和刮拨两种。
敲击是用手指的指肚或者用木棒轻轻地敲击琴弦,产生悦耳的音响。
刮拨是用指甲刮拨琴弦,可以制造出模拟风吹草动等风景音效。
这些拨动技巧可以给扬琴的演奏增添一种古典而神秘的韵味。
再次是扬琴的滑动技巧。
滑动是指用手指滑过琴弦,模拟出弦乐器的拉弦效果。
扬琴的滑动技巧主要有直滑和倚滑两种。
直滑是直接从一个音高滑动到另一个音高,使得音符变化平滑而连贯。
倚滑是根据音乐的需要,先弹奏一个音符,然后通过滑动来改变音高,形成音乐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最后是扬琴的和声技巧。
扬琴的和声技巧是指在演奏中运用多种音符组合和和弦,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变。
扬琴的和声技巧常常可以利用琴弦的共鸣和谐波效应来实现。
通过提供和弦的支持,扬琴可以在演奏中增加层次感和音乐性。
除了这些基本的演奏技巧外,扬琴还可以与其他乐器进行合奏,从而创造出更广阔的音乐空间。
扬琴可以与古筝、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合奏,也可以与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合奏,使得不同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浅谈扬琴演奏的指腕技术

浅谈扬琴演奏的指腕技术作者:肖胜民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6期摘要:扬琴演奏中指腕技术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文章从指腕结合的整体运用;指腕的分工配合;指腕和腕指的不同三方面阐述了扬琴演奏指腕技术的原理与运用方法。
关键词:扬琴演奏;指腕技术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在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扬琴演奏已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击弦方法,即演奏时,在手臂配合下,以腕指关节为活动中心,采用拇、食、中三指持竹法,依靠手腕伸屈,转动和手指捻动,上托相结合来完成演奏,这就是扬琴演奏的腕指技术。
指腕技术的运用在扬琴演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扬琴音色的把握扬琴单音技术和轮音系扬琴的基本核心技巧。
单音似珠落玉盘,晶莹剔透,常用于装饰旋律,使之轻快活泼,华丽多彩;双音丰满有力,主要用于曲调需强奏的音上,以增强气势,烘托情绪。
为使扬琴的音色更好,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和技术:(一)正确持键“三指持键”指大拇指、中指、食指用力均匀的握住键子。
关键是中指指肚紧贴在键柄上,目的是通过三指紧握,使键子和手成为一个整体,成为手指的向前延伸,这样才便于控制强弱力度的变化。
在三指持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一是大拇指容易凸出、二是中指常常不能紧贴在键柄上。
(二)转腕子当三指握住键子以后,上下弹奏的任务便交给腕子完成,要求腕子直上直下的转动。
这样才能使键头正面击弦,取得好的音色。
腕子是个“万向轴”,什么角度转动都可以,而且非常灵活,但让它直上直下转动并非易事,训练的方法是双手合十,或半握拳合在一起,不得分开,上下转动,才能达到直上直下转动的目的。
扬琴的几种演奏技巧与运用探讨

扬琴的几种演奏技巧与运用探讨作者:孟梅来源:《丝路视野》2019年第02期摘要:扬琴是民族性的表演乐器,在国际的乐器组合中属于打击乐器。
除此之外,扬琴还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员,它在民族乐器中则被归类为弹拨乐器。
扬琴具有独特性,不仅能够单独演奏,还能够与其他乐器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音乐火花。
本文就对扬琴的几种演奏技巧以及相关的运用作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扬琴演奏技巧运用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增多,音乐的形式和种类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扬琴虽然为民族乐器,但却不是起源于中国。
扬琴的另一种叫法是“洋琴”,由名字可知,它是从西方国家所引入的。
14世纪时,扬琴盛行在东欧、中东以及西亚一带,并且由阿拉伯和波斯等地流传而来。
明朝时期,当时的商人从沿海一带将扬琴引入中国,距今也已经流传了400多年。
扬琴既然作为一种乐器,那么就不会只有一种演奏技巧。
针对不同的表现形式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演奏技巧,对这些技巧的有效运用,是扬琴表演者们应该实际掌握的能力和知识。
一、扬琴最基本的动作要求第一,对手腕的要求。
三指持竹法需要运用到手腕的力量,这就要求扬琴的演奏者手指、手腕、手臂、手肘以及肩部要得到有效的放松。
对于初学者而言,在演奏时要尽量保持自己是左、右、前、后平行运动的。
双手在演奏时角度要和琴保持平行,左、右的手腕不要向外弯曲,左手手腕的灵活度和力度要保持适中。
练好手腕的灵活性对于扬琴演奏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管是对于力量的对比、速度的变化,还是对于大跳的演奏,都是在手腕的灵活性和击弦后对于反映的灵敏性的基础之上所呈现的[1]。
第二,对于手指的要求。
扬琴在演奏击弦动作时,主要是基于手腕的上下转动并且结合手指的捻竹来完成的。
我们平时所说的腕指结合就是在进行击弦作用时,以腕关节的转动为中心,手指要配合手腕做捻竹动作的整体过程。
第三,腕指结合的要求。
扬琴的演奏不可能单凭单一关节的演奏,还需要多关节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演奏的目的。
扬琴演奏正确的持竹方法

扬琴演奏正确的持⽵⽅法扬琴演奏正确的持⽵⽅法扬琴演奏是靠双⼿持⼀副⽵制的琴⽵敲击琴弦完成发⾳的。
如何使这对琴⽵在我们的⼿中稳固⽽⼜灵活的运动,对学习者是⾮常重要的。
基本⼿形呈半握拳状,外实内空,如同⼿中握着⼀枚鸡蛋,⼤指⾃然搁在⾷指外侧,四指合拢。
持⽵时只使⽤⼤指、⾷指、中指,因此也称此种持⽵法为“三指持⽵ ”。
具体握法是:⾸先将琴⽵的五分之⼀处(持⼝)放在⾷指的第⼀指关节靠指尖⼀处,再将⼤指⾃然压在上⾯,中指第⼀指关节靠指根⼀处托于下⽅。
通过三指将琴⽵握稳,再将四、五指⾃然弯曲、收拢,位于⽵尾处。
最后检查整个⼿形是否⾃然收拢,⼿形外侧是否并拢,各个指关节是否僵硬。
注意⼤指与⾷指不要把琴⽵捏的过紧,四、五指也不要紧扣住⽵尾,更不能将琴⽵满把握在⼿中。
正确的⽤⼒感觉如同我们⽇常抓握⼯具。
松弛、灵活⽽⼜不失控制。
琴⽵的使⽤如同我们⼩臂的延伸,因此⼤指应与琴⽵在⼀条直线上,⼤指的指甲盖朝正上⽅。
初握时会感到不适应,但只要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很快就能掌握正确的三指持⽵。
正确的击弦动作 演奏扬琴的基本动作是⼿腕上下运动敲击琴弦发⾳。
击弦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质量,发⾳质量⼜直接影响演奏效果与⽔平。
所以正确的击弦动作应特别注意。
当前普遍使⽤的击弦法是⼿腕弹动击弦法,这种⽅法是西北师范⼤学郑培东教授从实践中总结的,是⼀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法。
此法不同于⼀般所说的腕指击弦法,它简化了⼿指的动作,只依靠⼿腕的弹动击弦。
动作分三步:预备动作时,持⽵⼿腕竖起,以琴⽵垂直于地⾯为准,我们称这个动作为“起”;接着⼿腕以直线的轨迹向正下⽅缓慢转动,我们称为“落”;接触到琴弦后,再以相同的轨迹向正上⽅缓慢转动,停在预备动作位置,我们称之为“回”;待“起—落—回”这⼀连续动作练熟之后就可以将中间环节的“落”改为“弹”,即⼿腕带动琴⽵快速下落击弦,当触到琴弦的⼀刹那发⼒,并靠琴弦与琴⽵头的反弹⼒回到原位。
这个连贯动作“起—弹—回”的⼒度安排应是放松—⽤⼒—放松。
谈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的重要性及演奏的基本方法

谈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的重要性及演奏的基本方法作者:李芬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12期摘 ; 要:扬琴演奏技艺多以演奏单音为主,表演形式主要以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伴奏形式出现,乐曲创作和教育传承则主要以口传心授为主。
在民族乐器中,如二胡、笛子、呐导都是单旋律乐器,它们只能演奏一个主旋律,因此在演奏中很多时候不得不靠别的伴奏东西来共同完成乐曲,而扬琴在这方面有它自身的优势,它可以一手演奏一个旋律主题,另一手演奏伴奏声部,或者两手都演奏不同的旋律,有时进行卡农音乐演奏,有时同时展示两个不同的音乐主题等。
扬琴演奏对表演者双手的配合和协调能力要求很高。
在扬琴的演奏中,能否把握好每个乐曲音乐风格,充分表达音乐内容,演奏者的两手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杨琴演奏;手臂运动;演奏方法中图分类号:J624.1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6-0115-01传统手法有“右手法”和“左手法”两种。
20世纪五十年代末,王沂甫先生总结出弹、轮、颤、滑、点、拨、揉、勾的“扬琴八法”。
随着扬琴的发展,过去的单一手法已演变成充分发挥两手主动性、灵活方便的混合手法。
在继承传统、吸收、借鉴姊妹民族乐器和外国乐器技法特长的基础上,我国扬琴已自成一体,具有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七类:单音技术、双音、轮音、弹轮、分解和弦、两声部配置和色彩技巧。
其中单音技术和轮音是扬琴的基本核心技巧。
单音似珠落玉盘,晶莹剔透,常用于装饰旋律,使之轻快活泼,华丽多彩;双音丰满有力,主要用于曲调需强奏的音上,以增强气势、烘托情绪;轮音犹如涓涓细流、潺潺不止,常用于慢、中板歌唱性旋律,使之更加缠绵婉转;弹轮密集紧凑,多用于时值较短的音符,使之轻巧明快;分解和弦则宛如微波荡漾的湖面上闪烁的粼粼波光,常用于描绘秀丽的山河景色和大自然的迷人风光;两声部配置增强音响的立体感,使音乐形象的塑造更加鲜明丰满。
扬琴演奏技巧方法比较研究

扬琴演奏技巧方法比较研究作者:佚名来源:拙风文化网第一节扬琴演奏手形扬琴演奏正确手形,是半握拳状的手型,是从握拳状手形到半握拳状手形的过渡,演奏手形呈虚拳空心,并要求手指自然弯曲,手指关节自然突出。
对手指的具体位置要求是食指中指大拇指呈三足鼎立,无名指和小指给予辅助力量。
练习要求:1、握拳练习;2、半握拳练习第二节扬琴琴竹1、扬琴琴竹说扬琴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也是世界性的乐器,它广泛流传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因而形成多种不同风格文化的扬琴。
它有三大体系,中国扬琴体系、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
但是,在国外,扬琴所使用的敲击工具和中国扬琴使用的工具不一样,是一种类似勺子形状的木质琴槌,它在质料制作上、尺寸长短上、厚薄软硬上、琴弦粗细上、装饰图案上,各国均异,音色接近于钢琴的音色。
在我国,扬琴经过劳动人民数百年的再创造,更新、改革、替代,已从形制上、音色上、演奏上、技巧上、流派上,大不同于外国扬琴,自成体系,形成独特的中国民族风格。
尤其是在演奏工具上,使用一付竹子制作,有弹性、韧性、灵巧的工具,称谓琴竹,来作为中国扬琴的激发体、演奏工具,其击奏发音清澈透亮、浑厚圆润、华丽典雅,极富有中国民族特色。
对琴竹的称谓,在我国各地,叫法不尽相同,在我国出版的扬琴著作、发表的扬琴论文中,称谓也不统一。
所以,有叫琴键、琴笕、琴扦、琴签、琴槌,也有叫键子、飞子、击片、扬子等。
但从扬琴教学规范的角度来说,叫琴竹比较恰当确切,这也是大家倾向,比较赞同的统称。
琴竹的使用,早在清代,一七五一年,印光任、张汝霜撰,《澳门记略》一书中,下卷就有记载。
“铜丝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
书中所说的“铜丝琴”,是指未改革的传统小扬琴,使用铜丝为琴弦而得名;“削竹扣之”是指击弦工具已改革采用竹制的琴竹;“铮铮琮琮”是指中国扬琴使用琴竹演奏而发出的美妙的旋律和音色。
2、扬琴琴竹部位名称琴竹分三部分:竹头部分、颤动部分、持竹部分第三节扬琴持竹(手指持琴竹的位置)扬琴持竹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1、二指持竹:食指、大拇指持竹,民间持竹方法,虽灵活,但不宜控制;2、三指持竹:食指、中指、大拇指持竹,常用持竹方法,宜控制,又灵活,但不宜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体会,逐渐掌握。
扬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扬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扬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学习扬琴⾸先应该保持正确的演奏姿势,即全⾝⾃然放松,双脚⾃然落地距离与肩同宽,坐姿端正,微呈含胸拔背之势,肩和⼤臂⾃然下垂,⼩臂曲肘平伸,⼿持琴⽵,眼看琴⾯,表情要⾃然⼤⽅。
以下仅供参考! (⼀)、单⽵技巧:是指琴⽵在单⾳上的弹奏。
单⽵技巧中⾸先应掌握持琴⽵的⽅法。
⾸先双⼿成半握拳的放松状态,⼿掌⼼相对。
其次应将琴⽵的持⽵点放在琴⽵全长的五分之⼀处,即持⽵点应放在⾷指的第⼀关节处,拇指呈⾃然状态压在持⽵点,琴⽵的尾部贴在中指中间的指肚上,⽆名指与⼩指呈⾃然弯曲状态,这样就将琴⽵稳稳地拿在了⼿中。
单⽵技巧中其次应掌握击弦的⽅法。
扬琴的击弦过程也是整个⼿臂运动的过程,是依靠从肩关节到⼿指的持⽵点之间的这些动作器官的整体协作来完成击弦的。
1、单⾳的单⽵:是指单⼿拿琴⽵在单⾳上进⾏的弹奏。
单⾳是⾳乐语⾔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弹奏时,我们可以尝试着把⼀个单⾳弹成长、短、强、弱四种不同的形式来反复练习。
这样,既可以感受击弦的⼒度,⼜可以做到有意识的放松⼿臂。
2、单⾳的双⽵:是指双⼿各持⼀⽀琴⽵按顺序在单⾳上进⾏交替轮流地弹奏。
弹奏时双⼿的配合要协调⼀致,速度要相对统⼀,⼒度也要做到均匀统⼀。
单⽵技巧的难点在于:要掌握正确持琴⽵的⽅法和击弦⼒度,重点应该放在由慢到快的技巧练习中。
持琴⽵时要注意的是,持琴⽵的三个⼿指要做到松弛有度,以拿稳琴⽵、不紧不松为最佳。
击弦时要注意⼒度的变化,在⾼、中、低三个⾳区各⾳上⽤的⼒度要得当,应保持琴⽵键头在击中弦点后能够依靠反弹作⽤迅速回到原位,呈击弦之前的`⾃然放松状态。
这样,⼀次完美的击弦就顺利完成了。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就难了,这就要求我们的演奏者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要⼿脑并⽤、勤练、苦练,体会正确持琴⽵的⽅法和击弦⽅法。
(⼆)、轮⽵技巧: 所谓的轮⽵,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轮⾳、轮打、滚打、滚轮,指的是⼀只⼿或两只⼿⽤琴⽵在⼀个⾳或⼏个⾳上轮流做出密集⽽均匀、持续且连贯的轮动,给⼈延续不断的感觉。
扬琴基本演奏的方法

扬琴基本演奏的方法据史籍记载,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述、波斯等国,流行着一种桑图尔琴。
它有梯形或长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张以几十条钢弦,在弦的2/3 处支有条马,使每条弦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
这种桑图尔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中亚和印度等国流传。
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扬琴基本演奏的方法,以方便大家参考。
演奏动作,是在手臂配合下,以腕指关节为活动的中心,采用拇.食.中三指持笕法,依靠手腕伸屈,转动和手指捻动.上托相结合来完成(通常简称“腕指结合法”或“指腕结合法”)。
从臂.腕.指三者的关系来讲,一般以手腕为主,手指以及手臂为辅。
整个演奏是一个臂.腕.指节节带动,有机配合的协调动作。
就力学特征而言,各部位骨骼在肌肉拉力作用下系作杠杆运动。
其动力性力量和琴笕的弹性.重量及运动加速度构成的合力,最后集中于手指(动力作用点在拇指和食指的交接处。
) 作用键头,形成一个力的聚集点弹击琴弦。
琴笕是以腕关节为圆心,在立体空间作略呈外斜的上下半圆弧线运动。
演奏时,各部位应在保持整体感和自然松驰的基础上,两臂下垂,两手向前平伸,自肘关节一手指一笕头呈直线状态。
肩.肘.指关节与其相邻的骨骼之间应当形成方便演奏的最佳角度。
在演奏中:1.臂主要负责调整手和腕的击弦位置(上臂作纵向前后移动,前臂作纵向前后,横向左右移动。
)配合手和腕作一些幅度较大,力度较强的弹奏动作。
应当尽可能减少前臂的上下活动。
2.腕的伸转可概括为类似于“甩”一即象甩鞭子那样一触即发的动作。
转动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不30 超过度),两腕水平间距不宜过宽,动作要灵活有力,防止出现“搁弦”.“剜弦”.“前戳”.“后拉”.“平压”和“斜噼”等现象。
3.手指持笕,是以拇指第一节的中心部位罗眼),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的中部触笕,手型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扬琴手上功
【摘要】演奏扬琴需要手上硬功夫,要求演奏者指、手、腕、肘、臂、肩要放松,还要强调各部位与手击弦动作的分工与配合、协调与合作,让扬琴演奏者充分熟练掌握演奏的动作和要领,训练从基础练习上抓起,找到触弦点和击弦点,在腕指训练上下大功夫。
【关键词】动作要领腕指训练持竹练腕颗粒性击弦法
扬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个重要乐器。
在演奏中要求富有弹性的音质感觉,速度、力度的对比以及音乐感情的表达,以及悠扬的音色,这些都需要扬琴演奏者依靠手的运动来实现。
能否把握好每个乐曲音乐风格,充分表达音乐内容,必然需要手的配合,然后运用各种演奏技法,来完成一支曲子的抑扬顿挫和节奏感的完美。
一、扬琴的基本动作要领
扬琴持竹的动作要领,首先要求扬琴演奏者指、手、腕、肘、臂、肩要放松,手腕和肘在初学演奏时要尽量左、右、前、后平行运动。
双手演奏时的角度与琴码基本平行,左、右手腕不要向外屈,左手的灵活性和力度应与右手的灵活性和力度适应对等。
其次用琴笕演奏的技法叫“竹法”,而常用的持键法,有二指持键法与三指持键法两种。
现在着重介绍多数人喜欢用的三指持键法。
其持竹动作应是大指、食指、中指三指持竹,大指压着中指第二关节,用食指与大指握住琴笕,中指托在下面,食指应自然弯曲,键杆放在食指第一关节线稍往里些,中指可托在第二关节,无名指与小指随中指呈自然弯曲状,整个手呈半握掌状,将手握在靠近键尾处琴笕全长四分之一的位置上。
二、扬琴演奏技法对手的要求
1.扬琴的击弦方法
(1)指腕关节的击弦法。
扬琴常用的击弦法有以小臂关节为主动轴和指腕关节为主动轴两种。
我们主要来认识指腕关节的击弦法。
击弦动作可分为“击弦”
与“回键”两个动作,而这两个动作的完成是连贯性的瞬间即逝,让人难以分清。
击弦时随着手腕的转动,大指和食指握着琴笕向下弹击,中指托着琴笕有弹性地向上顶托,这样一击一顶地使琴笕不断产生向下击弦的弹击力,因而在琴弦上击奏出坚实而有力的音点。
(2)扬琴音点的颗粒性。
构成扬琴音乐的单音细胞为扬琴“音点”,作为弹拨乐器之一的扬琴音点,必须具有颗粒性,为要达到这一要求,在训练击弦基本功时,就要使击奏出来的每个单音细胞,既有骨头又有肉,每个音点由音核和音肉两部份组成,如奏出的音光有音核而无音肉,就会使人感到声音过于干硬刺耳,如奏出之音光有音肉而无音核,就会失去音点应有的颗粒性,因此在击弦方法上就应注意指腕在击弦时的弹力放松,才能使奏出之音刚柔适度,既有骨头又有肉。
(3)弹力放松法。
而演奏扬琴特别强调指、腕、肘、臂、肩的协调动作,所以演奏时要用巧劲儿把击弦动作中必要的紧张度,压缩到最小限度,所以就需要用弹力放松法,使键头在瞬间能有弹性而力度充实地打到琴弦上,使两只手在动态下求得放松。
在“击弦”与“回键”两个动作过程中,都要放松指、腕、臂的肌肉,只在键头触弦的一刹那,用巧劲很有弹性地对琴弦给以一击,然后立即将指腕放松。
2.扬琴演奏手、臂、腕、指的分工与配合
(1)臂主要负责调整手和腕的击弦位置(上臂作纵向前后移动,前臂作纵向前后,横向左右移动。
)配合手和腕作一些幅度较大,力度较强的弹奏动作,应当尽可能减少前臂的上下活动;
(2)腕的伸转可概括为类似于“甩”即像甩鞭子那样一触即发的动作。
转动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0度),两腕水平间距不宜过宽,动作要灵活有力,防止出现“搁弦”“剜弦”“前戳”“后拉”“平压”和”斜劈”等现象;
(3)手指持笕,要求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的中部触笕,手型要自然。
拇指和食指的感觉要敏锐,捻动应灵活,这对音质、音量,控制音色、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指上托系由无名指和小指同步配合,该三指应自然弯曲,相互贴近,托笕富于弹性,并与击弦运动保持频率相等。
在全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敏捷性和“甩、捻、托”的同步性,保持点的感觉,发音颗粒鲜明给人以“珠落玉盘”之感,并使这种点的发音产生有如弦乐器的线条流动。
这就是手对于扬琴产生的特别效果。
三、扬琴演奏的基础练习
1.开始练习时,不要在琴上练先作持竹练习,掌握正确的持竹手型,然后再作持竹练腕的动作。
为了加强对手腕的训练,两手先不要悬空练,上身端正坐好,可将小臂分别放落在两退或其他支撑物上,只要敲击面的高度与练习者的腰部平齐就行。
练习敲击手腕动作要有连贯性,琴竹在上翘或下击时,不要让手腕凸起或凹下,不应有任何停顿。
要防止手腕单纯地只作伸曲的、机械式的上下动作,而忽视手腕的转动。
2.在琴上练习掌握触弦点和击弦点
在持竹正确的前提下,两手能掌握交替敲击后,就可以在琴上进行练习了。
练习前必须掌握两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触弦点和击弦点,触弦点用琴竹头蹭部位击弦,其发音较为坚实、纯净;在中间靠后的部位击弦,其发音扎实、饱满,以表现乐曲内容。
击弦点在琴竹击触琴弦的部位。
在练习过程中,练习者要加强击弦练习,细心感觉和体会,将腕力通过琴竹杆集中用在琴竹头上,这样发的音才坚实、纯净、富有弹性。
四、扬琴演奏的手指练习
1.腕指训练
所谓腕指结合也就是在作击弦动作时,以腕关节为转动中心,手指配合手腕作捻竹动作的过程。
击弦动作是向下击弦和向上回竹两个连贯动作一次性来完成的。
为了加强手指的训练——拇指、食指、中指持竹的练习,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做的手指辅助练习方法:即按演奏姿势对琴坐好,双手持竹,将两手放落在左码条第二、三个码子上,三指持竹,无名指和小指贴近手掌,这样依赖于手腕和臂的放松。
在练习时,不用手腕,只用三指捻竹进行击弦动作的训练。
2.腕指训练注意事项
(1)举琴竹的高度:举竹要低。
过高会影响击弦的准确度和演奏速度。
(2)手臂的运用:在演奏中,既要借助臂力甩好腕,又要借助腕力和指腕结合的弹力作用于臂,这样演奏起来,既灵活,又轻巧。
(3)左手的运用:练习时要注重左手的训练,使之养成两种“竹法”并用的习惯。
(4)演奏中的动作训练:在演奏过程中,头部、双手、上身三个部位要协调配合。
切忌上身随手上下左右晃动不宜太大、太多。
总之,在扬琴演奏前或演奏过程中,要反复排除一切杂念,一拿起琴竹时,就要有一种投入感。
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随时掌握和调整自己的演奏情绪和心态,把自己完全融到乐曲表现之中。
把扬琴手、腕、指完全应用自如了,就能领略扬琴独到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刘达章.《扬琴演奏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09月.
[2]潘广德,黄吉芳.《扬琴演奏技巧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1日.
[3]张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4]张志远.《扬琴学习问与答》.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
[5]邱鹤俦.《琴学新编》(1921)德钜.《扬琴演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