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气功18式(简体中文版)

合集下载

武当三丰太极十八式武当城隍道教养生院

武当三丰太极十八式武当城隍道教养生院

武当三丰太极十八式武当城隍道教养生院武当三丰太极拳十八式拳谱动作分解:01、预备式 02、起式 03、退步崩式04、顺拉单鞭 05、提手上式 06、搂膝拗步07、野马分鬃 08、玉女穿梭 09、云手单鞭10、单鞭下式 11、上步七星 12、退步跨虎13、独立格挡 14、进步搬捶 15、如封似闭16、十字化手 17、抱虎归山 18、收式第一式:预备式姿势:面南直立,自然中正,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头正直,项松竖,头顶虚灵,仿佛上顶有线悬梁之意;下颔微收,齿轻合,唇轻闭,内舌轻触上腭;两臂坠肘下垂,沉肩松胸,气含小腹,肘不贴肋,手心向里,中指肚轻贴腿侧(裤缝);松胯,两膝微弯,分脚,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十趾随意动而抓地;呼吸顺遂平畅,意守丹田。

要点:头顶悬意不可缺,长腰松胯,护肋,胸间不凹不凸背要圆,十趾抓地空涌泉穴。

说明:①此预备式乃无极式,其基本要领均体现太极拳贯串始终的各项要求,故在行拳过程中均应一贯持守这些法则;②此无极式暂未分阴阳虚实,但重在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虽静犹动,势如张弓待发之动意,守我之静,待人之动;③思想集中而虚静无物,神气抱一而达无形无象之感,然意存丹田而待动,保持一种平和静气,安祥随和,全神贯注而内敛一种神气之韵动作:双手托天气沉丹田1.双手捧天两臂分别从两侧,意动、手动、腕、肘整体一起向上缓慢抬起,沿斜前方起手(与身体成1 5 o~45。

夹角) 起手与肩平沉肩坠肘,撘腕,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捧天之精华之气,又转腕向内,手向上抬至头顶百会穴。

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手臂从裤缝侧上行时,捧天之精华之气,当到达头顶时,又转腕向内,掌心遂变朝下,十指相对,意念天地之精灵汇聚百会穴(图2)o2.气沉丹田接上动作(在十指相对掌心朝下时),沿体前前臂以抱球状下行,做不明显呼气,意念百会真气下行人中穴,达鹊桥,沿任脉、经天突、璇玑、华盖、膻中、中脘、神阙,聚回丹田。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记忆口诀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记忆口诀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记忆口诀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记忆口诀·陈正雷●动作名称第01式:太极起势第02式:金刚捣碓第03式:懒扎衣第04式:六封四闭第05式:单鞭第06式:白鹤亮翅第07式:斜行第08式:搂膝第09式:拗步第10式:掩手肱拳第11式:高探马第12式:左蹬一根第13式:玉女穿梭第14式:云手第15式:转身双摆莲第16式:当头炮第17式:金刚捣碓第18式:收势◎动作详解第01式:太极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轻抵上颚,二目平视。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送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一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缘,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二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

周身放松,气沉丹田,降于涌泉,屈膝松垮,下沉时呼气。

此时脑空心静,思想高度集中,心中无一所念,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屈膝松垮,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沉,促使心气下沉,切忌肩上耸,横气填胸。

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垮,两手随身体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二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裆部要松、虚、活。

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

此动呼气。

第02式:金刚捣碓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缠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掤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要求:上掤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劲贯手掌。

此动吸气。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90度,重心由右移到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左顺右逆缠向右后,目视左前方。

此动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掤,目视左前方。

十八式分别是什么

十八式分别是什么

十八式分别是什么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白鹅亮翅,
7、斜形,
8、搂膝,
9、拗步,10、掩手肱拳,11、高探马,12、左蹬一跟,13、玉女穿梭,14、云手,15、转身双摆莲,16、当头炮,17、金刚捣碓,18、太极收势。

太极拳要求慢、松、柔及动作走圆或弧线,这能强化各关节的柔韧度,增强骨密度、改善骨关节病,太极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运动,太极拳不仅是一门武术也是一项有效的健身运动。

十八式习练时充分体现出道家文化的精髓,拳法要求通过练习达到虚灵顶劲,立身中正,含胸拔背,而武当太极拳十八式为基础入门拳法之一,动作开合大方,步法稳健灵活。

陈氏太极精要十八式文字讲解

陈氏太极精要十八式文字讲解

陈氏太极精要十八式文字讲解第一式:太极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轻抵上颚,二目平视。

动作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一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缘、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二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

周身放松,气沉丹田,将于涌泉,屈膝松胯。

下沉时呼气。

此时脑空心静,思想高度集中,心中无一所念,浑然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两手缓缓上升,高与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屈膝松胯,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部肌肉均要松弛下降,促进心气下降,切忌肩上耸,横气填胸。

此动作吸气。

动作四:身体继续下称,屈膝松胯,两手随身体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二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凸臀,裆部要松、虚、活。

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

此动作呼气。

第二式:金刚捣碓动作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缠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堋出,左手堋至左膝上方与肩平,手心朝外,右手堋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上堋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垮塌腰,劲贯手掌。

此时吸气。

动作二:身体右转90度,重心由右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左顺右逆缠,向右后捋,目视前方。

此动呼气。

动作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堋,目视前方。

要求:左腿上体,身体下沉,上下相合。

切忌弯腰凸臀。

此动吸气。

动作四:左脚跟内侧着地,先前方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后上方加堋劲,目视前方。

要求:向前开步时,身法要端正,左脚向左前开步时,两手向右上堋,形成对称。

此动呼气。

动作五:重心由右退移到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平。

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度,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堋,左手堋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内上方,手心朝外,指尖朝后,目视前方。

18式养生太极拳口令

18式养生太极拳口令

18式养生太极拳口令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种自然规律形成于客观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8式养生太极拳口令。

欢迎阅读!18式养生太极拳口令介绍1、太极起势2、金刚捣碓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白鹅亮翅7、斜行8、搂膝9、拗步10、掩手肱拳11、高探马12、左蹬一跟13、玉女穿梭14、云手15、转身双摆莲16、当头炮17、金刚捣碓18、收势练习太极拳的好处1.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

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这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为打破了病理的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渐减轻或消失了。

练习时的“眼随手转”和推手中的“推荡往来”,有助于视神经和皮肤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2.有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肌肉活动时毛细血管充分开放,加速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3.增强呼吸机能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

长期练习者,呼吸频率会减少,肺活量和呼吸差会增大。

4.促进物质代谢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调节过程的改善,对肠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进肝内血液循环,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含量和软化动脉。

各式太极拳的特点陈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要求身体和心灵要一致。

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曲伸人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棚、捋、挤、按”等法则,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著兼而有之。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本文引用自自言自语《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该十八式是陈家沟的陈有芹大师所传。

一、太极起势:1、两脚立正站立,两臂自然下坠,头要自然正,二目平视,牙齿嘴唇微合,舌尖抵住上颚,自然呼吸几遍;2、屈膝松胯,提左腿向左开半步,重心平移,放松下沉,两手徐徐上升与肩平;3、随着身体下降,两手下按于小腹前。

二、金刚捣捶:1、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上方掤,(重心偏于右腿);.2、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同时两手掌左手变顺缠右手变逆缠向外掤,右脚尖外摆;3、右脚踏实,重心移到右腿,两手向前按;4、左脚提到右脚旁,两手继续前按;5、提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脚跟铲地滑出,两手向右后上方掤;6、身体下沉,向前移重心,同时两手向前掤划弧,左手掤于胸前,右手掤在右膝上方,两手心相互照应;7、左手向前划弧,,右手上撩领着右腿上步,左右手相合,右脚虚脚点地;8、右手变拳,折臂下沉,左手反掌,右手落于左掌心;9、提右腿,抬右手,右脚尖由竖着变成平勾,砸拳震脚。

三、懒扎衣:1、右手由拳变掌,向上穿掌外翻,左手逆缠下按,身向左转;2、左手逆缠向左上方划弧后变顺缠于身体左上前方,右手逆缠向右上方后逆缠划弧至右跨旁,两手手心遥遥相应;3、提右腿向右开一大步,两手合于胸前,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分开,左手叉腰,右手逆缠向右掤。

四、六封四闭:1、右手向左下方捋,捋至左手旁,身体稍微左转,重心左移;2、两手左顺右逆向右上方掤,重心右移;3、身体左转,两手向下捋,然后左手合于左耳下右手在左锁骨上;4、重心右移,收左腿,虚脚点地,双手下按于右腿两旁。

五、单鞭1、两手左逆右顺后变左顺右逆翻转,如翻转一个球一样;2、左手向前,右手向后收,两手相合,右手由掌变钩,用手腕领劲向上掤,左手向外拉;3、提左腿向左开步,重心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左手向右手手弯穿掌,向左前划弧拉开,坐腕。

六、金刚捣捶1、右手由钩变掌,顺缠走下弧与左手相合,胯带动左掌微向前催;2、两手左顺右逆向右后方捋,重心移在右腿;3、重心下沉,身体向左转,左脚尖外摆,重心移在左腿,两手掤出去,左手于左胸前,右手于右膝盖上;4、撩掌、上步、震脚与第一个金刚捣捶相同。

青城玄门太极拳十八式招式详解(组图)

青城玄门太极拳十八式招式详解(组图)

青城玄门太极拳十八式招式详解(组图)青城玄门太极拳十八式招式详解(组图)第一式无极式(预备式):此为行功前的静功状态,亦即“无为”状态,是行功前非常重要的准备功夫。

①两脚并立,全身关节和肌肉放松,呼吸自然,进入无我无物的安静状态。

②重心移至右脚,膝关节微屈下沉的同时,左脚向前向左画弧,重心在右腿上,两掌随腰腿左转捧起的同时,右腿蹬地成左弓步,两肘尖靠近两侧肋骨,掌心相对约与肩宽。

③左脚内扣,两掌回收转肘,重心移至左脚,右转身,两掌随腰腿右转捧起,同时蹬左脚成右弓步,两肘尖靠近两侧肋骨,掌心相对略与肩宽。

④左脚外转,右脚内扣,腰向左转,两臂两掌随之转于正前方,两掌略高于肩。

⑤两掌平移至胸前平乳头高,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下压的同时双腿下蹲成马步。

然后先拇指尖相接“接印”,依次食指、中指单独相接“接印”上举于头顶。

⑥接着双掌分开,于两侧下压至两侧跨旁,躯体缓慢站立。

第二式大开天门①全身再次放松,手指自然伸开,两掌移至下腹前,左掌在内,右掌在外,两手拇指和小指尖分别相交“接印”上举于额前方。

②掌心向下向外向上翻转至额前,手指自然蠕动,随屈膝下蹲,两手同时向左右大弧度画圆。

③两掌下落至两膝前,开始十指尖相交,掌心虚空相对“接印”。

④手型不变,身体慢慢直立。

第三式关公揽须①接上式“十指相交印”上举,过前额、头顶两掌分开,经耳后坠肘下落至胸前,掌声雷动心相对,同时左转身成左弓步。

②收右脚向左,向右前方 45度画弧落步,成右弓步,两掌随腰右转,同时由下向上画弧外翻,两掌心向前,中指相交“接印”。

第四式双风贯耳①两掌心内转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

②身体后坐,重心落于左腿,同时两肘后拉,两掌顺势分开,至腰际掌变勾手,分别向后向前画圆。

③与眼平高时,变掌根合击,同时蹬后脚,成右弓步,并借惯性,两肘合抱胸前,两掌交叉于左右肩旁成立掌。

第五式野马分鬃两掌向前、向两侧分开画圆后坐,重心后移至左腿,右脚跟着地,两掌回落腰际。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陈正雷)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陈正雷)

第十一式:高探马
动作三: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右脚尖 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在右腿,左脚向左后划 动作一: 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右转,两拳变 内扣;右手顺缠外翻至身体右侧与肩平,再变逆 弧,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臂松肩沉 掌,左手逆缠前掤,右手逆缠下分,目视前方 缠合于右肩前,左手顺缠里合。目随右手旋转, 肘,顺缠向右侧推出;左手顺缠收至腹前与脐 再视左前方 平,手心向上,目视右前方 要求:手臂分开时,随裆腰旋转,身法中正,两 要求:右手外翻上掤旋转时,要开胸松胯,有开 要求:推右掌要随转体,周身一致。此动呼气。 臂掤劲不丢,有支撑八面之势。呼气。 中寓合之势,此动吸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动作三: 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随两手 上升,身体慢慢下降,屈膝松胯,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 降,促使心气下降,切忌肩上耸,横气填胸。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身体下按至腹前,手 心向下,二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裆部要松、虚、活。下 蹲时,如坐凳子一样。此动呼气。
动作六: 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变 顺缠放松下沉,目随左手送至体侧后,再转视正 前方 要求:左脚尖外摆,右脚尖内扣,松胯屈膝,立 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肘,两臂与两腿有上 下相合之意。此动为外开内合,呼气。
第六式:白鹅亮翅
动作一: 接上势,身体左转,左脚尖外摆,右手勾手变 动作二: 掌,双手顺缠交叉合于胸前,左手手指朝上,手 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到左腿,上右步,右 心朝右;右手手心朝上,指尖朝前上,目视右前 手微顺缠外加掤劲 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气功十八式
1 2
.起势调息(图 1、2、3 ):
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或稍宽些,上体正直,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两手自然下垂。

动作是: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稍高于肩,手心向下,同时吸气。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膝关节弯曲150度左右,注意不要超出脚尖),两手轻轻下按,直到与肚脐平,时呼气。

点:两肩下沉,两肘下垂,手指自然微屈,重心落在两腿之间,臀部下坐不可凸出,两臂下落,随身体下蹲动作协数六次(一吸一呼算一次)。

一次呼吸读两个数,单数两手上起为吸,双数两手下降为呼。

随后两手分放体侧。

4
2.开阔胸怀(图4、5 ):接上式动作:
)将下按的两手平行上提至胸前,膝关节逐渐伸直,把向下的掌心改为掌心相对,平行向两侧拉,至尽处,做扩胸气。

)将两侧的手平行向中间篫靠拢到胸前,将两掌心改为向下,在下按过程屈膝,同时呼气。

点:两手臂伸直提直至胸前时,人就逐渐站立;两手向下按时人才开始下蹲。

提与站,按与蹲,呼与吸等动作要注练习次数六次(一呼一吸算一次)。

6 7
3.挥舞彩虹(图6、7 ) 接上式动作:
)将下按的两手平行上提至胸前,这时膝关节逐渐伸直,两手继续上升至头顶,两臂伸直,两掌心朝前,同时吸气)重心向右脚移动,右脚微屈,全脚掌着地,左脚伸直,以脚尖着地,提脚跟,左手从头顶向左侧伸直,平放至水上。

右手肘关节弯曲成半圆形,右掌心朝下,成右体侧动作,继续吸气。

)重心向左脚移动,全脚掌着地并微屈,右脚伸直,提脚跟,以脚尖着地,右手从头顶向右侧平放,伸直平放至水上,左手肘关节逐渐弯曲上提至头顶,成半圆形,左掌心朝下,成左体侧动作,同时呼气。

点:两手挥舞时,与体侧呼吸动作要协调,看起来很柔和的样子。

练习次数六次(一呼一吸算一次)。

8 9
4.轮臂分云(图8、9)接上动作:
)重心移至两腿之间,两腿成马步。

左掌心向上,上升直至头顶,与右手交叉,掌心向上,同时吸气。

)交叉的双手随着膝关节伸直,翻掌,掌手从上往前下方,右手从右侧往前下方,与左手交叉,右手在前,掌心向腹前。

)交叉向上的掌心翻转向外,两臂伸直,同时从上向两侧降下,掌心向下,到水平位置时,两手逐渐交叉置于小腹屈,同时呼气。

点:轮臂时,两手以肩关节为圆心,从内下往外上划两个大圆环,两手在头顶时,可抬头挺胸帮助吸气。

吸气时膝气时膝节弯曲。

练习六次。

10 11
5.定步倒卷肱(图10、11 )接上式动作:
)站好马步,将小腹前交叉的两手,翻掌,掌心朝上,两手前后相离,左手往前上方伸,右手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往右转,眼神看右手,同时吸气。

然后提右臂屈肘,掌心朝前,经耳侧向前推出,同时呼气,接着,前伸的左手平刚好与右手小鱼际相擦而过。

)右手继续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腰往左转,眼神看左手,同时吸气。

然后提左臂屈肘,掌心朝前,经耳侧向前推出接着,前伸的右手平行往胸前收,刚好与左手小鱼际相擦而过。

如此,左右手交替进行。

点:两手以胸前交叉为界,后拉时为吸气,推掌时为呼气。

练习六次。

12
.湖心划船(图12 )接上式动作:
)当左手推掌在胸前与右手相擦之际,将两手掌朝上,经腹前由下向上划弧。

两臂向上伸直平举,掌心朝前,腿伸。

)向上伸直平举的两手随着弯腰动作向下方划弧,同时呼气。

)当两手在后方尽处时,伸腰提臂,将两侧的手,向外侧划弧伸直平举在头上,掌心朝前,同时吸气。

点:手臂注意伸直,弯腰时呼气,伸腰时吸气。

练习六次。

13 14
.肩前托球(图13、14 )接上式动作:
)当弯腰和两手在后下方尽处时,伸腰,左手不动,右手翻掌向左上方升,与左肩平高时做托球动作,重心放在左着地,右脚跟可以抬起。

在托球时吸气,接着右手返回右下方,同时呼气。

)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尖用力,脚跟抬起的同时,左手从左下方往前举至右上方,手在右肩时,做托球动作,同时手返回左下方,同时呼气。

点:左右手托球时,眼睛可视托球处,同侧脚尖可用力做蹬地动作。

托球、蹬地、吸气动作协调。

练习次数六次。

15
.转体望月(图15 )接上式动作:
)两脚自然站立,两手分放身旁,当两手伸直向左后上方挥手时,上体向左转动,头往左后方像望月似的,同时吸自然站立之姿势,同时呼气。

)两手伸直向右后上方挥手,上体向右转动,头往右上方像望月似的,同时吸气,然后返回自然站立之姿势,同时点:挥手、转腰、转头动作协调一致。

望月时,手、腰、头转动到尽处时,不要抬高脚跟。

练习六次。

1617
.转腰推掌(图16、17 )接上式动作:
)站好马步,两手握拳,拳心朝上,虎口向外,分放在两腰旁。

左手肘关节后拉。

上体向左转动。

右手变拳为掌,同时吸气。

然后返回原姿势。

同时呼气。

)体向右转,左手向前推掌,同时吸气。

然后返回原姿势时呼气。

点:推掌是伸腕动作,掌指向上,小鱼际朝前,一手推掌,另一手往后拉,有些相对用力似的。

练习六次。

18 19
.马步云手(图18、19 )接上式动作:
)左手推掌后,左掌心朝内与眼同高,右手向前,掌心向左,与脐同高,随着腰部左转的同时,两手平行向左移动
)向左转到尽处时,右手往上,掌心向内,与眼同高。

左手往下,掌心向右,与脐同高,随着腰部右转的同时,两动,同时呼气。

点:手的动作注意柔和,眼神始终随着上面一只手掌而移动。

练习六次。

2021
.捞海观天(图20、21 )接上式动作:
)先将左腿向前跨半步成弓步,上体前倾,两手左右膝前交叉,开始吸气。

)交叉的手,随着上体后仰而上提,过头顶后做两手伸展,做观天动作,掌心相对,继续吸气。

随着上体屹倾,两下降至膝前交叉,同时吸气。

点:上体前倾,两手下按交叉时为吸呼气,两手上提在头上伸展观天时为吸气,在观天时两手尽量做伸展动作。


22 23
.推波助浪(图22、23 )接上式动作:
)将上举的双手向前上方扑,然后屈肘,置胸前,掌心朝外,身体重心往右脚移,前脚跟着地,脚趾抬起,同时吸)重心前移到左脚上,全脚掌着地,上体前移,右脚趾着地,脚跟抬起,两掌向前推出,齐眼高,同时呼气。

点:两手后缩时,重心后移,同时吸气。

两手推掌时,重心前移,同时呼气。

动作好像海浪一样在波动。

练习六次
24 25
3.飞鸽展翅(图24、25 )接上式动作:
)将前推的两手变成伸直平行,掌心相对,重心移至右脚,前脚掌抬起,两手平行往两侧拉至尽处,同时吸气。

)接着重心移至左脚,右脚跟抬起,将后拉的两手平行往胸前收拢,同时呼气。

点:当身体后仰时,两手象展翅似的。

两手后展时为吸气,两手前收时为呼气。

练习六次。

26 27
4.伸臂冲拳(图26、27 )
上式,从弓步变马步,两手变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

)右手先出拳吸气,收回原处呼气。

)左手出拳吸气,收回原处呼气。

点:从弓步变马步时呼气稍细长,在冲拳时做短促吸呼动作,眼看拳。

练习六次。

2829 5.大雁飞翔(图28、29 )
上式,人站立,两手两侧平举。

动作:
)人深蹲,尽量蹲低,两手下按,像大雁飞翔样子,同时呼气。

)人站立,两手平衡上提,同时吸气。

点:腕关节要柔软,下蹲、上立与手臂下按、上提及吸气、呼气要配合好。

练习六次。

一蹲一立算一次。

30 31
6.环转飞轮(图30、31 )
上式,人站立,两手在小腹前。

动作:
)两臂伸直,向左上方随转腰作环转动作,双手向左侧举到头顶,同时吸气;手从头顶向下时呼气,连续重复二次)改变环转方向,动作相同做三次。

点:当两手做环转动作时,腰部也随着转动,手臂、腰部和呼吸动作要协调。

32
7.踏步拍球(图32 )接上式动作:
)提左腿,右手在右肩前做拍球动作,同时吸气。

)提右腿,左手在左肩前做拍球动作,同时吸气。

点:提手、拍球、蹬脚和呼吸动作要一致,人处在踏步之中,动作非常轻松愉快。

练习六次。

左右手拍球算一次。

33 34 8.按掌平气(图33、34 )
上式,人站立,两手放在小腹前。

动作:
)两手指相对,掌心向上,从胸前上提到眼前,同时吸气。

)翻掌,两手指相对,掌心向下,从眼前下按到小腹前,同时呼气。

点:上提时吸气,下按时呼气,速度缓慢。

练习六次。

手一提一按算一次。

上式最后下按动作,两手下垂轻放两侧,完成十八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