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合集下载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

大力写作新题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

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

(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

”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

尤其是律诗,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

代表了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

杜甫的诗歌及其意义

杜甫的诗歌及其意义

杜甫的诗歌及其意义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著称于世,被誉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体现。

他的诗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雄浑的气势、温润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杜甫的诗歌多为近体,以七言或五言古诗为主,其内容也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感受。

他的诗歌常常描绘农民的生活、社会的动荡、人民的苦难以及自然的美景,清晰的描绘出了唐代社会方方面面的生动图景。

二、杜甫的诗歌意义1.担当历史责任作为一名诗人,杜甫深谙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他的诗歌对于唐代的社会和政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记录作用。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于当时社会事件的真实记录和感受,如《丽人行》以诗歌的形式,详细描绘了唐玄宗的降大雨,引起洪水的情景。

同时,杜甫也能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如《赠卫八处士》对于藩镇割据的剖析,对于唐代的政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于历史的反思和警醒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反映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映。

他对于农民和贫苦人民的描写,深深感染着读者。

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人生不得意,死别离而相忘。

天之大者,何人不受困?”这句诗道出了当时人民生活中的疾苦和无奈,展现出了杜甫的对于人民的同情和共鸣。

同时,他也关注着政治上的问题,如《兵车行》和《戍楼春思》中,他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人民的耻辱,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3.展现个人情感虽然杜甫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但是也可以看到他的个人情感在其中的体现。

在《赠卫八处士》中,杜甫将个人的情感与对于时代的评价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更显深刻。

同时,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杜甫对于好友的离别之情洋溢在每个字中,情感真挚而深厚。

总之,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更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的责任和担当。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1、杜甫诗歌的叙事手法:杜甫的叙事诗善于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描写,以严谨的结构和精湛的语言技巧表达深刻的思想。

例如《兵车行》、《丽人行》等,都展现了杜甫叙事诗的高度艺术成就。

2、杜甫诗歌的抒情手法:杜甫的抒情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为特点,其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语言引人深思。

例如《登高》、《赠卫八处士》等,都表现了杜甫抒情诗的独特魅力。

3、杜甫诗歌的写景手法:杜甫的写景诗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为特点,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确的语言技巧表现自然景色的美妙之处。

例如《望岳》、《登岳阳楼》等,都展示了杜甫写景诗的独特风格。

4、杜甫诗歌的社会关怀:杜甫的诗歌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对人民疾苦和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担忧。

例如《三吏》、《三别》等,都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5、杜甫诗歌的文化传承:杜甫的诗歌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具有重要贡献。

他借鉴了前人的诗歌技巧和文学传统,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和思想深度的诗歌作品。

例如《泊秦淮》、《江南春》等,都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杜甫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在叙事、抒情、写景、社会关怀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记录。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简述杜甫诗歌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简述杜甫诗歌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从创作方法上来看,杜甫的最大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

杜甫有他独特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诗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为了真实地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他需要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这就是形成他的诗的这一特色的内在原因.第一,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在杜甫许多著名的叙事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很善于选择和概括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通过个别,反映一般.比如《兵车行》中那个“行人"的谈话,便说出了千万个征夫戍卒的相同或相似的遭遇;“三吏"、“三别”更是典型概括的最好的范例。

例如《无家别》里,写乱后乡里的面目,写无家可归的士兵的心理:“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写士兵对死于沟壑的母亲的回忆,都有极其深广的现实内容。

就以《羌村》来说,虽然是叙述诗人自己乱后回乡的经历,但是,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家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虚”的场面,绝不只是反映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杜甫这些诗所以千百年来都一直能令人读后感到惊心动魄,其秘密也就在于它是现实生活的高度集中的概括。

杜甫还善于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震撼人心,就因为它是诗人以如椽的诗笔,概括了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的矛盾,写出了统治集团的铁案如山的罪证.他如:“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等,同样是以高度集中概括而“力透纸背”的名句。

卢世榷评“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二句说:“合字肥字,惨不可读。

诗有一字而峻夺人魄者,此也!”合、肥二字所以具有“峻夺人魄”的力量,便是高度集中的结果。

第二,寓主观于客观.也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

这是杜甫叙事诗最大的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因为必须具有善于克制自己的激动的冷静头脑。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大诗人杜甫的文学艺术及其影响力

大诗人杜甫的文学艺术及其影响力

大诗人杜甫的文学艺术及其影响力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杜甫的诗集已经传世千年,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对杜甫文学艺术及其影响力进行探析。

一、杜甫的文学艺术杜甫的诗以写实主义为主,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抒情色彩。

他的诗重视表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弱者的关注和同情。

例如,他的《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虽然表现了帝国衰落的景象,但他关切的是老百姓所受的苦难和景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杜甫的诗是非常接地气的。

另外,杜甫的抒情诗也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登高》、“赤壁”等名篇,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深刻的艺术感悟,这些诗作以其宏大的气魄、富有感情的描写、含蓄的思辨等,为杜甫赢得了无数的后人敬仰之情。

二、杜甫的影响力杜甫诗歌的影响力十分巨大,首先在唐代时期,由于其诗歌风格独特,已经在当时被广泛传播,受到了不少的学者和文艺工作者的高度评价。

例如,唐代文学家李白曾称赞“诗人未必多于杜甫”,表明杜甫的诗歌已经在当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其次,在宋代,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更是被进一步推广和加强。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经说过:“天下诗案,唐人居多,而唐中杜甫最消魂”,由此可见杜甫诗歌对于宋代文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成为了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杜甫的影响力一直是不可忽视的。

像明代文学家杨慎、清代文学家纪昀等都十分钦佩杜甫的诗歌,这与他的人道主义情怀、写实主义的文学风格、浓郁的抒情色彩密不可分。

最后,在现代文学中,杜甫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

大量的现代文艺作品中充满了对杜甫文学创作的借鉴和致敬,这其中包括大陆、台湾和日本等各地的诗歌、小说、话剧等。

比如钱钟书在他的小说《围城》中就大量地引用了杜甫的诗歌和情节,通过对杜甫文学的深度思考,构筑出了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

总之,杜甫的文学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学艺术和深沉的人生思考赢得了数百年的尊重和敬仰。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家,也是诗歌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他受益于自己豪迈慷慨的
性格,诗歌也成了杜甫谋生的一种技能,并在他的诗歌艺术成就上得到很高的赞誉和评价。

杜甫的诗歌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他使用许多技巧来创造出令
人印象深刻的感情和意象。

与其他诗人不同,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怨恨、愤怒的情感,他的联想和描写也既精湛又富有变化。

杜甫的诗歌里有强烈的叙事性和特有的表现力,其
文字朴实直白,能提高读者的情感共鸣,也能让他们有耐心思考。

此外,杜甫表达的情感也十分细腻,他能运用极其准确的术语来描述深刻的情绪。


的组诗思想颇具创新精神,诗句也带有一种朴实或白描式的艺术特色,使文字显得自然而
又具有渗透力。

另外,他的诗歌手法也成熟老道,能用六言、七言、绝句等各种篇幅,表
现出极强的疏密变化。

最为重要的是,杜甫诗歌中所表达出的思想也十分独特。

他通过丰富的情节展示出了
中国一些古老的文化传统,充分表现出了社会生活中的深刻沉淀,对祖国和民族的精神传
承也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非同凡响,其犀利的情绪抒发,充满诗意的细腻描述,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确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令人敬畏的艺术成就
也向新时代的读者呈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杜甫诗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

杜甫诗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

杜甫诗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研究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涵盖广泛,从个人的遭遇到国家的兴衰,从社会的疾苦到自然的风光,展现了深刻的历史风貌和社会关怀。

杜甫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从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对杜甫的诗作进行深入研究。

一、杜甫诗的艺术特点1. 情感深沉与主题广泛杜甫的诗歌在情感表现上具有深沉的特点。

他不仅关注个人的遭遇,还深刻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变迁。

他的诗歌主题涵盖了从政治抒怀、民生疾苦,到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他对国家、社会及个人生活的深切关注。

例如,在《春望》中,杜甫通过对国家破碎、民生困苦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忧愁,具有很强的情感冲击力。

2. 语言精练与工整杜甫的诗歌语言工整、精练,他对诗歌的格式和对仗有严格的要求。

这种严谨的语言风格使得杜甫的诗作在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规范化。

他擅长运用平仄和对仗,使诗歌的韵律更加和谐。

例如,《登高》中的语言工整,平仄对仗得当,使得整首诗韵律优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水尽而寒潭清。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工整的对仗和准确的平仄,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感叹和对个人遭遇的沉痛感受。

3. 写实风格与细腻描写杜甫的诗歌以写实风格著称,他对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描写极为细腻。

这种写实风格使得杜甫的诗作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

例如,在《石壕吏》中,杜甫通过对一个衙役的刻画,展现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压迫:半夜雷轰城上楼,山中却是秋风骚。

家人问他何所见,且慢一片红黄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诗歌对社会现象的揭示更加生动,也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状况。

谈谈杜甫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谈谈杜甫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谈谈杜甫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说到杜甫,咱们不妨从“诗圣”这个名字说起。

要说杜甫的诗歌,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你说,他一生不容易,生活的艰难没得说,但就是这种不屈的精神、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才让他的诗歌有了那么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你想想,那个时候战乱不断,百姓疾苦,杜甫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一首首诗,简直就是天才,真的是把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融合得无比巧妙。

很多人都说杜甫是“诗史”,你要是深入去读,真的能从他的诗里看出一段历史的脉络,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苦痛和希望,简直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

杜甫的诗歌,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有“烟火气”。

别看他常常写一些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诗句,透过那些字句,你能感受到他对百姓的深厚情感。

想想看,他笔下的“无家可归”“野火烧不尽”这些,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打实的现实。

他的诗里有着一种特别浓的“人情味”。

不是说写得有多精致、刻意,而是那种直接、真切的情感,让人一下子就能理解。

比如他写的《春望》,那种心情,真的是一种被动的无奈,你能感觉到他对国破家亡的深深痛惜,却又不得不在乱世中坚守。

他的诗,就像是被历史的风霜磨砺过一样,坚韧又有力量。

你再看看杜甫写的那些描写自然的诗句,比如《望岳》里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气吞万里如同猛虎下山。

你说这写得有多雄浑!他用的是一种非常“震撼”的语言,不是浮夸,而是非常真诚的表达。

你一读,就能感受到那种山高水远的辽阔感,仿佛你站在高山之巅,整个人都被大自然的力量所震撼。

更有意思的是,杜甫的诗,不仅仅是写自然风光,还是他表达心境的一种方式。

比如《江南逢李龟年》,你从“昨日江南水乡月,今朝又见李龟年”就能看到他如何通过景物的变换,来表达时光流逝的无情与自己内心的那份怀念。

这种情感的转换,在杜甫的诗歌中可是屡见不鲜。

再来说说杜甫的诗歌语言,大家都知道他的诗多种多样,语言上也是极具表现力的。

有时简单直白,有时又极具画面感。

他的笔触非常细腻,但又不拖泥带水,简直是“简而不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姓名:柯昌江教育层次:本科学号:070635省级电大:陕西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商洛分校指导教师:教学点:目录一、目录.... .... .... .... .... .... .... .... .... .... .... . (2)二、序论.... .... .... .... .... .... .... .... .... .... .... . (3)三、杜甫的巨大成就.... .... .... .... .... .... .... .... .... . (3)1、杜甫的成就....... ....... ....... ....... ....... . (3)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 .... .... .... .... .... .... . (3)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 .... .... .... . (4)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 .... .... . (5)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 .... .... .... .... .... .... . (5)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 .... .... .... .... . (7)4、小结.... .... .... .... .... .... .... .... .... .... . (7)三、杜甫的示范意义.... .... .... .... .... .... .... .... .... . (8)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 .... .... .... .... . (8)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 .... .... .... .... .... . (8)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 .... .... .... .... . (8)4、小结.... .... .... .... .... .... .... .... .... .... . (8)四、结语.... .... .... .... .... .... .... .... .... .... .... . (9)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姓名:柯昌江学号:070635【摘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罪行的憎恶与批判;杜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它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融情于事,寄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杜诗的语言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形成了凝炼精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杜甫对各种诗体都有发展创造,尤其在五古、七律及新题乐府上成就最为显著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史的巅峰。

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杜甫;巨大成就;思想内容;形式风格;美学趣味;示范意义。

一、序论中华素称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长河中,哺育了悠久的诗歌传统,产生了杰出的创作群体,取得了卓越的实践成就。

在所有的辉煌与灿烂中,杜甫的地位是最突出的。

他以伟岸的精神力量,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备的表现形式,鲜明的美学趣味,不仅全面超越了确立于先秦时代的风骚传统,而且影响了身后一千余年的诗歌创作。

直到今天,仍不失雄强的生命张力而值得我们效仿。

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二、杜甫的巨大成就中国诗歌发展到盛、中唐之际,一位笔跨千古,气盖百代的巨大人物横空出世。

他在思想境界,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美学意趣,文学影响等诸多方面全面超越了《诗经》《楚辞》的崇高传统,获得了堪与孔丘、司马迁比肩的“史”“圣”地位。

他就是伟大的,全能的,空前绝后的杜甫。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1、杜甫的成就杜甫诗歌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精辟警策的诗歌理论,使其取得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鲜明的。

他把自己强烈的爱,强烈的恨,都反映到了诗中。

首先,杜诗表现出强烈的忠君思想。

杜甫的忠君是有特定内容的,它是与对苍生,对社稷的爱联系在一起的。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君王是勤政爱民的表率和诗人事业的依托;“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国君成了国强民富的像征;“未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皇帝又是惩恶扬善的英雄;“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

”国君又成了中兴的圣主;“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皇帝则为忧国忧民的公仆……由于忠君与爱国、爱民密不可分,就不再空洞,而具有沉重的道德力量。

其次,杜诗表现出爱国爱民的思想内容。

他自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杜甫是忠君的,但是,忠君与爱国、爱民观念相矛盾时,他偏向了人民一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谴责帝王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揭露皇帝难填的欲壑与凶残的本质;“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批判国君对武将的纵容与姑息;“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揭露帝王穷奢极逸的昏庸与腐朽……杜甫对国家命运是念念不忘的。

他讴歌“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为了国家的安定,他要“尽倾东海洗乾坤”;国家平叛后,他“初闻啼泪满衣裳”;形势危急时,他劝戒王师“忍待来年莫仓卒”;武将昏愦时,他痛责“诸君何以答升平”;外敌入冠时,他疾呼“西方盗寇莫相侵”;中兴无望时,他哀伤“不堪人事日萧条”……忧时爱国之志,跃然纸上。

杜甫对人民的关切是无微不至的。

他希望人民过上“粟米流脂稻米白”的生活;他希望人民摆脱“况闻处处鬻男女”的悲惨境遇;他希望改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他希望制止“万国城头吹画角”的战争;他希望结束“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的灾难;他希望人民有千百间广厦;他希望苍生不再受犬与鸡似的驱遣,真正达到了“社稷苍生,每饭不忘。

”的境界。

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杜甫反对封建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他公开宣示明确的立场。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他大胆谴责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的根源在皇帝的野心与欲望:“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杜甫对正义的战争又表明了支持的力场。

当山河破碎,万方多难时,他发出了“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

”的呼喊;他期盼“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

”的贤君良相;他歌颂“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的捐躯健儿;他痛斥“群胡归来洗血剑,仍唱胡歌饮都市。

”的安史乱军;他推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的诸葛亮;他赞赏“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的张仁愿……表现了平定叛乱,重拾清明的渴求。

杜甫还能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苦难和牺牲。

一方面,他哀叹“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的悲惨现实;批判“殿前军马虽骁雄,纵暴略与浑羌同。

”的皇室禁军。

另一方面,他又讴歌人民群众参与平叛的牺牲与愿意。

那里有“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的新安士卒;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的石壕村妇;有“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的新婚男儿……杜甫对他们,投以同情的目光和悲壮的期许,表现了鲜明的爱憎。

杜甫对战争中的民族矛盾也有准确的认识。

他反对唐王朝的侵略,也反对少数民族的的袭扰。

他愤激“黄昏胡骑尘满尘”的局面;他无奈“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的现实;他谴责“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的场景;他忧虑“西山盗寇莫相侵”的危机……使杜甫的战争观、和平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他除了呼唤时代精神,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人民愿望外,还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

杜甫在诗中歌颂了高人雅士的胸襟和怀才不遇的失意。

他赞扬“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推许“德过羲皇”的郑虔;他佩服“文彩风流”的曹霸;他欣赏“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张旭;他夸赞“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他山同情“落花时节”的李龟年……对他们的雅行绝技赞不绝口,对他们的坎坷遭遇愤愤不平。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正是他们的准确写照。

杜甫在诗中讴歌人世真情。

他怀念李白,要与其“何当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他珍惜郑虔,要“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他怀念高适,追忆与其“论交入酒垆”的岁月;他探访卫八处士,感叹“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他盛赞严武,咏叹“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

”……真切的情怀,感人至深。

杜甫在诗中记录了闲适生活。

那里有鲜花满蹊的黄四娘家;有“相对相亲水中鸥”的锦江;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的宁静;有“一日上树能行回”的少年天性……和平之风袭人。

杜甫在诗中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星垂原野阔,月涌大江流。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天地是壮阔的;“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天。

”山川是优美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物象是丰富的……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沉的热爱。

杜甫在诗中还抒写了自己的抱负,记载了人情风俗,发表了文艺思想,鞭挞了社会群丑……表现了丰富的内容。

总之,笔写乾坤,诗补造化。

杜甫的诗歌,全面而丰富地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面貌、文艺思潮。

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