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

大力写作新题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

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

(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

”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

尤其是律诗,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

代表了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杜甫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面向社会,面向人民,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都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其精湛卓越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凝练、精工的语言,沉郁顿挫为主的多种艺术风格,兼擅众美的诗歌体裁,以及诗人崇高的人格和博大的襟怀,都堪称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光辉典范。

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主要体现在杜甫为数众多、质量很高的叙事诗(或以叙事为主的诗)上面。

首先,杜甫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逾墙而逃的老翁,急应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夔州负薪的老处女,殷勤劝饮的田父,天真稚气的儿童,潇洒狂放的饮中八仙,舞剑酣畅淋漓的公孙大娘,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飘逸不群的李太白,以及如狼似虎的役吏,炙手可热的扬国忠兄妹,烧杀掠夺的安史叛军,昏庸无能的朝廷大臣-----组成了一个人物形象画廊。

如此众多的、真实、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劳动人民的形象),是杜诗的杰出贡献。

其次,杜甫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说话,自然感人。

如《丽人行》这首诗通过对“游曲江”这一典型情节的客观描述,讽刺了杨国忠兄妹势焰熏天、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

诗歌妙在从头到尾,都用精工细腻的笔触,鲜明富丽的色彩,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描写场面和情节,让诗人自己的倾向和感情从场面、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语,点逗处声声慨叹”(浦起龙《读杜心解》),从而有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

其他如《石壕吏》、《兵车行》、《垂老别》等著名诗篇,都出色地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

再次,杜甫在描写人物时还善于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心理、塑造形象。

无论是独白(如“三别”)还是对话(如“三吏”),都精彩传神。

比如《新婚别》一诗,完全用新娘的独白写出,将她送别丈夫时的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励、期待的复杂心理活动展示无遗,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1、杜甫诗歌的叙事手法:杜甫的叙事诗善于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描写,以严谨的结构和精湛的语言技巧表达深刻的思想。

例如《兵车行》、《丽人行》等,都展现了杜甫叙事诗的高度艺术成就。

2、杜甫诗歌的抒情手法:杜甫的抒情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为特点,其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语言引人深思。

例如《登高》、《赠卫八处士》等,都表现了杜甫抒情诗的独特魅力。

3、杜甫诗歌的写景手法:杜甫的写景诗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为特点,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确的语言技巧表现自然景色的美妙之处。

例如《望岳》、《登岳阳楼》等,都展示了杜甫写景诗的独特风格。

4、杜甫诗歌的社会关怀:杜甫的诗歌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对人民疾苦和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担忧。

例如《三吏》、《三别》等,都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5、杜甫诗歌的文化传承:杜甫的诗歌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具有重要贡献。

他借鉴了前人的诗歌技巧和文学传统,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和思想深度的诗歌作品。

例如《泊秦淮》、《江南春》等,都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杜甫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在叙事、抒情、写景、社会关怀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记录。

杜甫律诗的价值和艺术成就

杜甫律诗的价值和艺术成就

杜甫律诗的价值和艺术成就
杜甫的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杰出代表,他的诗篇清正坚实,文笔
清丽雅致,内涵深邃,创造了一部历史上受大众普遍推崇的高超的律诗经典。

杜甫的律诗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推崇,首先是它具有高度的文学
艺术性,其次是它表达了杜甫的深刻思想价值观。

杜甫的诗句不仅整齐划一,而且富含意象深刻;他在诗歌中夹带着深刻的道德思想,而这种思想是他一
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的。

当时的文人非常推崇他的作品,甚至大赞“杜律”。

杜甫的豪迈的气概,坚定的反抗精神,勇敢的斗争精神和深沉的思想见解,无不从他的诗歌中表露出来,它们熠熠发光,不但成为时代反映,也成
为中国文学历史上最杰出乃至经典的作品之一。

杜甫的律诗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哲学价值,它反映了清朝末期社会性质和
历史变迁,把杜甫时代特有的历史精神及社会风俗、诗人精神憧憬和政治思
想诠释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杜甫的律诗把古史记述、人文记事、政治评论、哲学思想和宗教信念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深刻
内涵,构成了一部独特的文学作品。

总之,杜甫律诗独具艺术价值和哲学价值,它可以催人奋进,启发人们
思考和反思。

它不仅展示了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
历史背景和思想追求,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贡献,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
文化价值。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简述杜甫诗歌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简述杜甫诗歌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从创作方法上来看,杜甫的最大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

杜甫有他独特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诗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为了真实地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他需要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这就是形成他的诗的这一特色的内在原因.第一,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在杜甫许多著名的叙事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很善于选择和概括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通过个别,反映一般.比如《兵车行》中那个“行人"的谈话,便说出了千万个征夫戍卒的相同或相似的遭遇;“三吏"、“三别”更是典型概括的最好的范例。

例如《无家别》里,写乱后乡里的面目,写无家可归的士兵的心理:“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写士兵对死于沟壑的母亲的回忆,都有极其深广的现实内容。

就以《羌村》来说,虽然是叙述诗人自己乱后回乡的经历,但是,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家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虚”的场面,绝不只是反映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杜甫这些诗所以千百年来都一直能令人读后感到惊心动魄,其秘密也就在于它是现实生活的高度集中的概括。

杜甫还善于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震撼人心,就因为它是诗人以如椽的诗笔,概括了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的矛盾,写出了统治集团的铁案如山的罪证.他如:“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等,同样是以高度集中概括而“力透纸背”的名句。

卢世榷评“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二句说:“合字肥字,惨不可读。

诗有一字而峻夺人魄者,此也!”合、肥二字所以具有“峻夺人魄”的力量,便是高度集中的结果。

第二,寓主观于客观.也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

这是杜甫叙事诗最大的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因为必须具有善于克制自己的激动的冷静头脑。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的文学成就

杜甫的文学成就

杜甫的文学成就
1、诗歌成就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2、书法成就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

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

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从三吏三别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从三吏三别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从三吏三别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众所周知,与李白的浪漫主义相对,诗圣杜甫的创作则带有明显的写实特点,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

与此同时,杜甫异常重视诗歌的艺术性,即所谓“毫发无遗憾”。

因此,其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中,大抵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而尤其以叙事诗最能表现其艺术特色,这里我们从他的代表作“三吏”、“三别”来作简单分析。

首先,杜甫诗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千百年来,杜甫诗歌一直让人感到心惊而魂悸,秘密也就在于此。

比如《无家别》中,写乱后乡里的面目,写无家可归士兵的心理:“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以及写士兵对死于沟壑的母亲的回忆,都有着极其广泛的显示内容。

读其《新婚别》,虽然是诗人运用自身的想象,构造出新嫁女子的形象,但其遭遇,不得不说在当时是非常可能出现的。

这种一个家庭的不幸,所反映出整个大唐王朝的不幸,通过个别,反映一般,不仅传神地表现社会生活,也概括劳苦人民的无穷辛酸和灾难。

其次,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杜甫诗歌笔力浑厚,文气充沛,意象广阔,这在他的大多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而他又善于刻画描写,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化在客观的描写中,寓主于客的表现手法。

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石壕吏》。

全诗描写了石壕村中抓壮丁的场景。

村中男丁稀薄,官吏又苦苦逼迫,最后老妇人不得已只得跟随差吏从军。

这一幕幕凄苦的景象,在我们现今看来,是应当加以大量充斥了个人情感和道德倾向的指责和批判的。

而在诗人的笔下,却除了“吏呼一呵怒”二句微微透露其主观感受外,其余文字都是从客观的角度展现整个状况。

诗人将自己的爱憎之情隐藏,转为用事物的本身去感染读者,虽是客观叙述,但深藏了杜甫的斥责和讽刺,寓讽刺于叙事,更突出情感的真挚和哀伤。

杜甫善于细节描写,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的细节。

例如《石壕吏》用“老翁逾墙走”,表现官吏频繁征兵抓人给人民带来的恐惧心理和民不聊生的痛苦。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doc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doc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doc杜甫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个性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生活在唐朝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他对社会矛盾、人民疾苦、政治黑暗等问题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感悟。

他的诗歌多以真实的生活为题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生活困境,其中不乏如《春夜喜雨》、《登高》等代表作品,体现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深刻洞察力。

二、独特的语言艺术杜甫的诗语言简练明快,字句精练,博大精深,兼具深沉和轻盈之美。

他善用各种象征、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图景、凝练的词藻使诗歌情感表现更加准确、深邃。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折花风雨细,连夜别离深”的诗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与生活紧密相连而又不断出现的分离和惆怅。

三、高度的人文情怀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常常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和平和正义的渴求。

他以民众为中心,揭示了官僚主义、腐败和压迫对人民造成的伤害,同时也传递了他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春望》就是一首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歌,表达了杜甫对祖国未来充满信仰和希望的情感。

四、丰富的主题内容杜甫创作的诗歌涉及的主题极其广泛,包括政治、人物、文化、历史、风俗、自然等方面。

其中,政治题材的诗歌反映了唐朝的社会政治状况和杜甫的政治忧患意识,人物题材的诗歌塑造了许多历史和民间英雄形象,文化题材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和崇尚,自然题材的诗歌则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

总的来说,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赞誉,是因为他在作品中坚持了真实性、人文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塑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和艺术表现力,不仅为唐代文学贡献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且为后世的文学发展也起到了引领和借鉴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杜甫诗歌的六种美提纲:一、引论: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风格多种多样。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杜甫伟大的人格和千锤百炼的艺术技巧,他就出色地完成了用诗歌反映那个时代的使命,获得了“诗圣”的崇高称号,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也就成为那一时代的“诗史”。

杜诗的魅力一方面取决于其穷年忧元的现实主义精神。

另一方面则更取决于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二、本论1、沉郁顿挫之美2、雄阔苍劲之美3、细腻传神之美4、厚重沉实之美5、迭宕回旋之美6、老成凝练之美三、结论杜甫的诗无论是形式或内容都给中国的诗歌扩大了领域,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现实的一部份,成为千古绝唱。

[内容摘要]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杜甫伟大的人格和千锤百炼的艺术技巧,他就出色地完成了用诗歌反映那个时代的使命,获得了“诗圣”的崇高称号,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也就成为那一时代的“诗史”。

杜诗的魅力一方面取决于其穷年忧元的现实主义精神。

另一方面则更取决于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杜诗的艺术成就与风格是多方面的,就总体而言,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诗歌美学风格:沉郁顿挫之美,雄阔苍劲之美,细腻传神之美,厚重沉实之美,迭宕回旋之美,老成凝练之美。

[关键词] 沉郁顿挫雄阔苍劲细腻传神厚重沉实迭宕回旋老成凝练美学风格现实主义杜甫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诗人,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圣”,其诗被公认为“诗史”。

杜诗无论抒情、咏物或叙事,都具有诗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主观感情色彩。

他的诗风格多种多样,诸如清新、秀丽、明快、俊逸等,无不兼备。

下面我们将对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沉郁顿挫、雄阔苍劲、细腻传神、厚重沉实、迭宕回旋、老成凝练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沉郁顿挫之美杜诗的沉郁顿挫,形成的原因很多,就沉郁顿挫的诗风表现出来的诗歌境界而言,非雄浑、壮阔、苍凉、遒劲不足以概括。

首先,诗人性格深沉、思想深邃、感情深挚,又有饱经忧患、有志难酬的坎坷遭遇,经眼风云与胸中潮汐交汇融合。

其次,杜甫提倡“咫尺应须论万里”(《难题山水图歌》)的审美原则,所以他的诗取材典型,如著名的《三吏》、《三别》。

再次,杜诗的沉郁顿挫还与含蓄深远的寓意,一波三折的表达形式有关。

杜甫善于把丰富的感情、众多的内容,浓缩后用最精炼的笔墨表现出来。

如《无家别》写战士兵败后死里逃生,返乡后却发现已无家可归,其凄凉之状、悲痛之情,淋漓尽致。

诗人用递进一层法,把无家可别的哀痛表达得更深沉含蓄。

最后,杜诗的沉郁顿挫,当然还与他的创作态度和语言功力有关。

杜诗的语言特点首先在于精练准确,这取决于他深邃的思想、深入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

二、雄阔苍劲之美诗人以体物察情见长,往往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微的景致、事物及内心世界的细微波动来达到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表现重大的主题。

第一,杜甫将忧国伤心、悲悯众生的博大情怀萧瑟、开阔的秋景结合起来,创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审美意象,又浑然地统一在雄阔苍劲的诗歌意境中。

如《羌村》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北征》,从而和谐地统一了巨细、大小、远近、虚实等各种对立的审美范畴。

第一,著名的七律《登高》一诗中,那急风、高天、鸟飞、白沙、落木、长江等富于想象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壮阔的长江三峡秋景图,饱含着家园之思、身世之感,“精光万丈,力量成钧”。

不愧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第三,《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最著名的组诗,也最能代表杜诗雄阔苍劲的境界。

《秋兴》八首最大的特点在于:“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表现了故国平居之思;又用绵绵不尽的回忆把今昔异代连接起来,表现了抚今追昔之感。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纵横交织构成一个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正见诗人博大的胸襟。

最后,杜诗这种雄阔苍劲的诗境已不再表现为盛唐前期那种昂扬明郎、自由奔放的感情基调,更多地表现出苍凉悲壮的时代情绪。

杜诗的境界,悲凉之中更显出雄浑、壮阔和遒劲,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肯定其忧伤时之胸襟作为诗歌创作的根基。

杜诗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达到浑厚壮阔的境界,是他超出一般现实主义诗人之处。

三、细腻传神之美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

首先,杜诗由于其现实主义精神,总体上来说是偏重写实的。

体物工细、摹写传神是杜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杜甫的诸多诗篇都是满怀对国家,对人民的凝重情感和深邃的思索以真情写成的现实主义诗篇。

其次,写柔美的景物如此,写宏伟的景物,写人的表情、动作、心态的变化亦然。

如《望岳》,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望,颈联写细望,尾联写极望。

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写出四种望法,可谓细致入微,出神入化。

最后,《秋兴八首》之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长安深秋时昆明池中的景物,极写其苍凉破败,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世事之悲。

可见杜甫善于通过身边琐事、眼前景物、一时感触,细腻传神地描绘天下大事,推出壮阔境界,因而形成了杜诗细腻传神的美学风格。

四、厚重沉实之美厚重沉实指的是杜诗的审美意蕴给人以地负海涵,渊博的学识充实其间,另一方面也与杜甫自觉的追求寓意深广,表达含蓄的审美情趣有关。

首先,杜诗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加以浓缩提炼,诗人往往通过典型事件的概括描写,去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如《咏怀五百字》、《石壕吏》。

《兵车行》借一个士兵道出兵役之苦;《丽人行》借水边丽人讽刺权贵的骄横。

其次,杜甫善于捕捉最能切合自己心态的客观现象,将忧国伤时、慨叹身世的无限悲凉深深地蕴藏其中,而又不露痕迹。

陈廷焯认为:“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象外……如写于安史之乱前夕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第二,杜诗意象组合紧密,常用一字一词表现一个意象,一句诗中常常压缩几个意象,意象密度大,容量也就大,因而显得厚重沉实。

五、迭宕回旋之美杜诗的雄阔苍劲、厚重沉实、细腻传神更多地体现了沉郁之美,在沉郁中显出顿挫;而迭宕回旋则更多地体现了顿挫之美,即在顿挫中显出沉郁。

他的古体诗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炉。

他的七律创造出沉雄悲壮、慷慨激昂、迭宕回旋的风格。

首先,杜诗在章法上纵横开阖,前后开阖,前后穿插,千变万化使沉郁的情感呈现出回旋出激荡的特点。

长诗《自京赴先县咏怀五百字》可分为三个部分,既相对独立而又浑然一体。

全诗以纪行为经,以咏物为纬,三大部分又分别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肉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默思失业秆,思念远戍卒”。

三联诗穿插照应,峰断云连,意断词属,一唱三叹,迭宕回旋。

其次,杜诗有时在一句或一联中有意省略了关联成份采用倒装句法,用来加强顿挫起伏的节奏。

如“春稻啄余鹦鹉粒,碧捂栖老凤凰枝(《秋兴》之八)二句。

再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二句,采用倒装句式,突出“绿垂”、“红绽”带给人的最鲜明的印象。

最后,杜甫能自如运用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可谓兼长办体的第一人。

他用五言古体形式写成的自叙性的诗篇,《自京赴奉先怀五百字》、《北征》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这类诗大都篇幅较长,往往是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能够表达相当复杂的内容。

还有以《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为代表的既有七言古体,又有五言古体的叙事诗,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的诗刑。

六、老成凝练之美杜诗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诗的语言。

杜甫的诗歌语言,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概括地说,就是老成凝炼。

首先,他信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认为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足见杜甫在诗歌语言上下班下的功夫之深。

李白的语言单纯自然,与杜甫不同,但李诗之凝练,与他的作乐府歌行和古体诗有关。

其次,杜甫善于锤炼字句,无论实词,虚词都不肯轻易放过,仔细地在内心揣摸着,反复地在嘴边况吟着,不到满意是绝不会落笔的。

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怀书》,“垂”字显出夜晚的平野如星空一样广阔;“涌”字则显出月光如潮的气魄。

再次,杜甫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造成新鲜的,能够激活读者心理感受的形象。

譬如杜甫的写景诗句,常常表示色彩的字放在开头,然后用一个动词引入实物,像“青惜峰恋过,黄知橘柚来《放船》,“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睛》等。

这样写来,既醒目又能表示出情感的流动。

最后,杜甫在炼字方面尤其为人钦服,赞为一字之下,后人无法更易。

《秋兴》中“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动词“开”和“系”都关联两项事物。

《石壕吏》中,“吏呼一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呼”—“啼”,“怒”—“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何”加重感情色彩,真是精巧绝伦。

因此,老成凝炼之美极大地加强了杜诗雄阔苍劲的境界和厚重况实的意蕴,是构成杜诗美学风格特征的重要方面。

杜甫的诗无论是形式或内容都给中国的诗歌扩大了领域,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现实的一部份,成为千古绝唱。

从美学上分析,他的诗可从:①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艺术概括;②寓主管于客观;③对话的应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④采用俗语;⑤细节描写。

杜诗的风格传承了《风》的现实主义,并达到新的境界;推动了诗歌格律化的进程,并对很多诗体进行了创新;充分展现了诗歌的艺术性;就诗歌的综合造诣来说,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成为后代诗人的学习宝藏和各种流派的源头,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忠君”、“忧民”的情操,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

杜甫的诗无论是在选材,还是艺术手法上,都达到了顶峰,都是历史的再现,他的诗不愧为历史的瑰宝。

参考书目:1、《杜诗解》,(清)金圣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版2、《读杜心解》浦起龙中华书局限性1961年版3、《原诗》卷一叶燮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杜甫诗论》傅庚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