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稿完整版

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稿完整版
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稿完整版

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

大赛说课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草履虫(媒体展示课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说一下为什么选择本节课。

选择本实验的目的:

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验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实验表现出的积极性也是最高,所以,我选择了这个实验。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为主要教学内容。本节是本章教学内容《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而下一章学生将要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本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单个细胞同样可以构成生物体,并独立完成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本节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框架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节课学生理解病毒的寄生生活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媒体展示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目标:

1、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会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的技能。

2、尝试利用光学显微镜跟踪观察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观察和学习,感受微观生命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健康心态。同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解释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难点:1、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探究草履虫应激性实验的设计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的选择﹙展示指导图片﹚

1、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本节课的实际出发,采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学生不易观察清楚的实验现象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从而增强直观效果。

二、学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方法。

2、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说教学过程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体。可以通过这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材作了进一步处理。将课上学生要做的“观察草履虫”实验改为课前培养和课上观察两部分,将练习2中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设计改为探究实验,尝试着将此课上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的一节课。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开头对于一节成功的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将目标设定在草履虫的培养上。

一、课前培养﹙展示图片﹚

设疑: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草履虫活体呢 (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此时学生迫不及待的回答)那我们就一起来培养草履虫你们看怎么样于是我提供最简单的草履虫培养方案: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放入透明容器内,再到腐殖质丰富的稻田或池塘去取种源,然后将取回的水倒入透明容器内盖盖儿,盖儿上扎几个眼,放到阳光下,将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1个星期后便可发现有草履虫的幼体了。方案给出后,为了节省时间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培养。(给出培养方案的同时鼓励学生上网

查找或根据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大胆尝试其他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表现出的积极性最高,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喜欢吃什么,哪些物质会杀死水中的课余时间也主动要求来做实验……并尝试用自己设计的各种方法和繁殖。学生通过培养就会进一步提出草履虫是怎样生活的它的形态真的和书上画的一样吗自然而然引出课上观察。

二、课上观察

各小组带着自己培养的草履虫和学案到实验室坐好(媒体展示学案)根据学案内容自主学习,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内讨论合作完成;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组间相互交流;组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老师来完成解决。以上是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下面主要说说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的:困难,限制草履虫运动传统限制草履虫运动的方法是根据实验指导的说明,将脱脂棉撕均匀放在载玻片上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许多学生难以把握脱脂棉的用量,不是因为太少而不能有效的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就是由于太多而影响对草履虫的观察,即使用量适中,棉花纤维也会影响到对草履虫的观察效果。这样即浪费重复实验的时间,实验效果也不理想。

解决办法:经过多次试验发现,用小麦面粉作为限制草履虫运动的介质较好。实验改进,具体做法是:

将1克小麦面粉放入100毫升水中,搅拌均匀加热至沸腾,5分钟后,用流水迅速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即可使用。小麦粉和水的混合物在沸腾后呈胶体状。将草履虫培养液置于其上,搅拌均匀,草履虫在其中的运动受到很大的阻力,运动的速度明显减慢,而且即使开始的速度很快,稍等片刻运动速度也会降下来,同时由于小麦面粉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草履虫不仅不会应激死亡,反而降低运动速度来吞食其中的营养物质颗粒,容易观察到草履虫身体中的食物泡的形成到食物消化的整个过程。此外,由于小麦面粉颗粒的存在,还能看清草履虫碰到障碍物时,草履虫在通过比自身狭窄一些的缝隙时身体的变形现象,使学生能够圆满地完成观察。此外,为了使学生更能直观的观察这一现象,我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弥补课上实验观察的不足。﹙媒体展示草履虫的结构和生理﹚多细胞的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做出反应,那么单细胞的生物能吗?接下来我们看看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是否能做出反应,引出学生对草履虫应激性的探究。

三、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各小组根据探究实验要求自主探究,然后依据实验台上所给的材料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播放课堂实录)学生一边用低倍物镜观察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一边时不时的切换到高倍镜,对草履虫继续跟踪,严谨、专注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其间有一位同学在用盐做应激性试验时,由于盐的浓度过大,竟意外发现草履虫运动由快到慢到死亡,还能清楚的看到周身的纤毛。我又提醒该组学生对死亡的草履虫进行碘液染色,结果细胞结构中的大核清晰可见。学生从失败中得出新的创意,达到了知识的迁移,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描述实验结果。媒体播放草履虫的应激性说明草履虫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教学活动进行到这,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使他们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更加清晰地认识。

之后,对本节课进行答疑,学生对草履虫的课前培养和课上观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便问。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还可以继续研究,有什么创新和改进的地方可以以小论文或探究报告形式呈递上来,经老师考证后该小组可加分。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媒体展示﹚我比较喜欢一目了然的设计方式,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节课要掌握什么。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是我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的,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完整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整理归纳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 生物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如果要进行生命活动, 前提条件是保证细 胞的完整性。病毒无细胞结构,但也要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2. C 、H 、O N 在生物体内含量达 96.3%,其中C 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0是活细胞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 3.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 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 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 哺乳动物血液 中CaT 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Mg + 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卩£+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a.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b.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TP e.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7. 植物细胞特有糖类: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 动物细胞特有糖类:乳糖、糖元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8. 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9.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 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 。R 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 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H I H^—(f —COOH

11. 氨基:-NH2;羧基:-COOH 肽键:-CO-NH- 12. 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3. 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x总数-18 x(m-n) 14.核酸分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单体为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单 体)以及核糖核苷酸(RNA勺单体)。 第二章:细胞概述 1. 胡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但他看到的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 2. 生物体的增大,不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为 什么那么小的原因在于:a.细胞核能够控制的范围有限; b.细胞体积越小,则表 面积与体积之比就相对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3. 根据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是细菌,如 蓝细菌(蓝藻)、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食用 菌、酵母菌)等。 4. 质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性。 5. 质膜最基本的结构是脂双层,也称为单位膜,主要是磷脂分子。质膜中还有膜蛋白, 也具有流动性。细胞识别、免疫等功能主要由糖蛋白完成。 6. 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质可以随意进出细胞壁。 7. 叶绿体:双层膜,含少量DNA。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只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细胞中,如洋葱根细胞中一般没有叶绿体。 &线粒体:需氧呼吸主要场所;含少量DNA。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9.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来源于核仁。 10. 中心体:无膜,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1. 液泡:单层膜。含有色素,使植物的花和果实有颜色。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无机盐类、糖类、氨基酸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说课稿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现在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五个方面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七年级《生物学》中继“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之后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编写及知识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 及其原理,从中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 1.探索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 2.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探究法; 五、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 置疑:“植物体由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自身营养物质的积累从何而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有机物来源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第二部分: 1、讲解探究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变量,怎样设置对照实验。然后,提出自己的探究方 案。最后,对照课本上的方法步骤,分析每一步操作的原因。 2、播放实验视频:(主要是6个步骤)要重点观看和讲解。 3、分析试验结果:1、同样是天竺葵,叶片见光部分变蓝了,说明了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一种使碘液变蓝的有机物——淀粉2、遮光部分未变蓝,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 1、从实验题目中体会光合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绿叶、光、有机物

高中生物选修3(浙科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广义的遗传工程:泛指把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等)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这种遗传物质所带的遗传信息在受体细胞中表达。(2)基因工程: 就是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体中,使其产生我们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让它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重组DNA分子。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3)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认定。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①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②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切割(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例如: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的序列是GAATTC,能在G和A之间切割DNA,如下图所示。 黏性末端 黏性末端 ③结果:能将DNA分子切割成许多不同的片段。 备注:不同DNA分子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都相同;同一个DNA分子用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一般不相同。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①作用:将具有末端碱基互补的2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缝合磷酸二酯键)形成的D NA分子称为重组DNA分子。 因此,DNA连接酶具有缝合DNA片段的作用,可以将外源基因和载体DNA连接在一起。 (3)“分子运输车”——载体——质粒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大全书本知识浙科版,推荐文档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归纳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微生物是指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 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某些真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环状DMA 分子 (拟核)。以分裂(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用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 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再脱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的颜色)和 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区别在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胞 壁薄,有荚膜)、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 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划线分离就是用接种环 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的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 菌也逐渐减少,。划线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培 养10~20小时后,一个细菌细胞就会繁殖成许多细菌细胞,形成菌落,不会重叠。 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有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用于基因工程的 大肠杆菌的工程菌,可以用划线分离法获得产物表达能力高的菌株。由于工程菌 的质粒中通常有抗性基因(如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氨 苄青霉素,由于非工程菌的其他杂菌都没有抗性基因,所以在划线后只有存在抗 性基因的工程菌能生存下来。 涂布分离时,需要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之间,然后取 0.1mL 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 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每个培养 基里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为最合适。 优点: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 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其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各 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转移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平板划线、平板稀释涂 布等操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无菌(防止杂菌污染)。进行恒温培养时,要将培养 皿倒置,是因为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会使水蒸气 凝结成水滴后,落入培养基的表面并且扩散,菌落中的细菌也会随水扩散,菌落相 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4.细菌扩大培养要用LB 液体培养基(通用培养基、常用于做生理学研究和 发酵工业),划线分离要用LB 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 种保存)。我们在利用微生物时,常常要求所利用的微生物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的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如各种大小的培养皿、试管、 三角瓶、取样器的头(或称“枪头”、“tip”)、移液管、三角刮刀、接种环、 镊子等等。这些用具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前各种用品均需用牛皮纸或报纸包 好。培养皿可几个包在一起;试管加棉花塞或塑料盖后也是几个包在一起;三角 瓶可用封口膜(市售产品,既通气又不使菌进入)或6层纱布封口,再用牛皮纸或 报纸封口;移液管上端用镊子放入少量棉花,再用牛皮纸包上(现在多不用移液管 而用取样器);取样器的“枪头”放在可灭菌的专用塑料盒中,也可放在上口用牛 皮纸包好的烧杯中……在121℃(1kg/cm 2压力)下灭菌15min 。值得注意的是,实 验中所需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灭菌后,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特点: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生物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重点: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组合

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2、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初步认识课题报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阅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向学生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生态系统特点: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在某一个区域内;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个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的表面并不是都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那么开动你们的思维,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呢?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认识各种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 三、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爱我家”。两个学习小组(每个班级均有10个学习小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分成5组分别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农田,发挥你们的想像力,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家”。学生畅所欲言将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复习提纲共9页

第2节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 Y_R_)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 Y_rr)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yyR_)yyRr 2/16 3/16 绿圆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 ..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人工去雄步骤 (1)母本的花粉未成熟前就去掉(2)套袋,防止外来花粉(3)等母本雌蕊成熟后接受父本的花粉(4)套袋 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 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 中Ⅰ: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说教材 教材特点: 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1.认知目标: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有关生物圈的资料,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课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重点: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法 说学法 因为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更多的是让学生深入体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体验到各生态系统是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它生态系统。观看课件里的环境污染图片,让学习认识到地球上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状况,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提供一些关于生物圈的资料,课前让学生阅读并了解有关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的知识。 说程序 一、课前给同学们发一些关于生物圈的资料,让同学们阅读。 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生态系统特点。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在某一个区域内,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个整体。 三、讲授新课 1.生物圈的范围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存在呢?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呢?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这一薄层的区域内,却生活

课后知能检测-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

课后知能检测10 一、选择题 1.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解析】在生态农业中,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因此投入少,污染少,同时产出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答案】B 2.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关于该农 业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维持,人的作用非常关键B.该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C.该生态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析】该生态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答案】C 3.世博会伦敦馆又名“零碳馆”。它除了利用太阳能、风能之外,还将剩饭菜中的生物质能用于发电。另外,水源也是位于房顶的花盆接收并过滤的雨水,供生活用水。“零碳馆”的设计与哪种生态工程更相似( ) A.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C.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工程D.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解析】“零碳馆”强调零排放,因此应属于能源方面的生态工程。 答案】D 4.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 网) “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 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解析】A 项提高了副产品的经济价值,减少了环境污染;B项使残渣中的能量流向 生物,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C 项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其中的能量不能直接被植物利用,且能量也不能循环再生,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在田里会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而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D项这种农田生态系统,离不开人的管理, 人的作用占主导。 【答案】C 5.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 ) ;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 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解析】焚烧稻秆虽然可以促进物质循环,但是浪费了大量能量,从而使能量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拔草、治虫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搁田时排出的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无机盐,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但土壤暴露在空气中,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呼吸,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答案】D 6.下列叙述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 ) 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损耗 C.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解析】设计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能力,防治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下册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说教材: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知识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生物课程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思维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如下几点: 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课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3、通过本册书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科的内在动力。 5、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 第二、知识目标: 1、获得有关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简单的了解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获得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4、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三、能力目标: 1、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和仪器。 2、收集利用资料信息。 3、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4、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标准 本书共有一单元,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1、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1)人的由来 (2)人体的营养 (3)人体的呼吸 (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6)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7)人体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从生物圈走进细胞说课稿

说课稿 参赛者姓名:班级:联系方式: 说课题目:从生物圈到细胞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怎么说的才委婉一点?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内容。我的说课主要包含以下八个内容,分六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说教材,主要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背景,教材分析。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第1章第一节的内容,由“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两部分组成。本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节课,担负着初高中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是高中生物的绪论课。如何使学生产生对本模块的学习热情,甚至是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都是由此节课开始的。 在众多层次的生命系统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本节课就是从细胞入手,通过实例从不同方面提供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建立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细胞的认识只是局于表面的,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另外,加上多数初中学校对生物课不重视,学生基础薄弱。这些都给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增加了难度。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更容易加强他们对细胞的认识。本节内容涉及较多的初中知识,学生学完初中的生物课后,已经对生物这方面的知识有了大概的认识,例如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内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本节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中所列举的事例和材料,都是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但又在初中相关内容基础上有所扩展。如,人的生殖过程。学生在初中学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本节在初中的基础上加入了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层次,既起到了连贯作用,又使学生全面了解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让学生初步了解构成生命系统结构的层次性,从最小的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系统生物圈,高中生物就是从这些层次上展开和深入的。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推荐文档)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第二节无机物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概述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第三节细胞质 第四节细胞核第五节原核细胞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第三节酶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五节光合作用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必修二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 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 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第三节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第二节遗传咨询与优生 综合学习与测试 第三节基因治疗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四节遗传病与人类未来 必修三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激素第二节环境信号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第四章种群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方式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第五章群落 第一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第三节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第四节群落的主要类型第五节群落演替 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第七章人类与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第二节全球人口动态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概要

生物必修一第一、二、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3、细胞或生物体的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4、水的生理功能:①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②良好的溶剂;③调节体温;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5、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包括维持血浆正常浓度、酸碱平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如血液中缺钙会发生抽搐现象 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2+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2+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 C、H、O 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单元是单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2)种类: A按照能否水解分成: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元 B 存在位置: ①只存在于动物中的糖类:糖原、乳糖、半乳糖 ②只存在于植物中的糖类: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 ③动植物都有的糖类: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C.还原糖有三个(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其他都是非还原糖 D.水解产物 蔗糖水解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 淀粉可以先水解为麦芽糖,再水解为葡萄糖; 糖原水解为葡萄糖 2、脂质 C、H、O构成,磷脂还含有N、P。 (2)分类 ①油脂(CHO):储能、维持体温

②磷脂(CHONP):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因为有20种R基 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S等元素 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4)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①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分子水,形成n-1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 各1个 2 ②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脱掉n-m分子水,形成n-m个肽链,至少有-COOH 各m个 和-NH 2 ③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②中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100n-18(n-m)。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CHON(S)等元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5)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6)蛋白质及相应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 ②具有重要的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 ③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 ④具有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⑤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①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 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本尼迪特试剂→生成红黄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染成橙黄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②实验选材:

初中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初中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是*学校的教师,我说课的内容是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而我从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而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 (人教版) 第五单元的第三章c 本节内容的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的作用进行概括; 也为第六单元中《保护生物多样》打下基础、本课教学资源丰富, 主要是历史上的生态事件, 生活中的人与动物关系实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即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我们应当爱护它们D 本章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本节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 一眉七上《生态系统》有关联、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知识更是有紧密联系, 可以说是一次总结坊提升, 因而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本课的效果有较大影响、 二、学生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思维是感性到理性的过渡阶段, 对资料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让学生白主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积级作用、 2、知道生态平衡的含义 3、巩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知识 4、认同生态系统中生物惊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 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 1、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四、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 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学会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总高中生物浙科版教学设计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选学) 第二节无机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举例说出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 生理作用。 2.正确说出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逐渐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水的生理作用的学习,学生能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水及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生理作用。 2.教学难点: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生理作用。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4课时含活动)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糖类分类依据的学习,学生能正确例举出糖类的不同种类及其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4.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能力目标: 1.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两个实验,学生能够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概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准确说出细胞学说的观点。 2.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3.比较典型原核和真核细胞图片,准确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能力目标: 1.通过运用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的模型,学生能够尝试建立模型解决实 际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在推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正 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对细胞学说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 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大小、形态、种类的比较 难点: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的模型 第2课时: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2课时含活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玉米籽染色实验结果,解释细胞膜有选择透性。 2.通过建构流动镶嵌模型,学生能准确概述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从生物圈到细胞》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您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从生物圈到细胞》,我说课的程序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属于初步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基础的范围。由于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学好本节内容将为高中生物学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中包含的一些生命系统的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重要考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初中生物学的内容,这为过渡到高中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利于我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探究细胞的奥秘存在好奇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我而言,对学生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但在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这部分知识,学生可能会比较困难,我可以用比较形象的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给他们详解各个层次的概念内容,让学生更能准确的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新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3)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生命层次;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2)尝试将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材的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今年来的考试大纲,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 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难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难点依据: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学习知识。 为了使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更加突出,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 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众所周知,生物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 生“知其燃”,还要学生“知其所以燃”。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采取学 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学会动脑独立思考,在活动中得到认识 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此种教学方法主要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 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以及如何合作学习。 三、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 正的学习主人,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总结反思

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1: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教案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细胞膜的选择透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和细胞壁三部分。这是在学习了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功能与结构有关,建构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识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也是后面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神经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植物细胞工程》等内容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内容展示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核心素养: 1.运用对照方法于课堂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分析磷脂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排列方式,提高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

了解生物圈的说课稿

了解生物圈的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教师教学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考试的一中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了解生物圈的说课稿,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这节课在本单元以至整个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建立学生的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保护生物圈的理性认识,成为生物教学的首要任务。尤其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已面临空前危机,因此了解生物圈,培养对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家的情感,对于保护生物圈、实现人类与生物圈共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也是唯一的家,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并初步尝试进行资料的分析和处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1、重点: 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2、难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 在教学中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激情,通过思考、讨论、分析资料等活动,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要求,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应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通过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导入课题。 通过展示课件,把美丽的夜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地球等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提出问题:其它星球上也有生命吗?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然后从地球上哪些地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是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之一。本章内容包括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以及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强,气孔的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密切联系。实验过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安排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实验,介绍叶片的结构以及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蒸腾作用及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最后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2、教材地位: 本章没有分节,章下有三个黑体字标题:“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首先介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水分在体内运输的途径,接着分析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蒸腾作用,最后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爱护绿色植物。为第六章《爱护植物绿化祖国》埋下伏笔。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说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 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 森林、珍惜水源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