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认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认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认识~课程教学大纲

国家中职数字化资源库

《汽车认识》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及相关专业修订年月:2012.04

修订人:

国家中职数字化资源库

《汽车认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早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随着汽车应用的逐步深入和普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汽车文化,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汽车产业仍然是新兴的支柱产业,至少在未来几年,直至2015年,随着国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汽车年度销售量将超过1000万辆。这种增加幅度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由此形成的汽车销售、维修产业链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因此,汽车类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相应的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具有包括对汽车和汽车文化的理解及现代交通的意识,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感悟和意识,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加强汽车文化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汽车认识》课程是汽车营销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和汽车检测专业的先导课程,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起到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

《汽车认识》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技术文化和营销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让学生对汽车有一个全面、初步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培养学生的汽车文化素养

本课程通过对汽车发展史、汽车结构和汽车营销相关知识的学习,力图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汽车文化素养,产生了解、学习汽车各方面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初步形成职业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建立基础。

(二)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的开发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的一部分,最终将形成以“积点”为基本单元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以此为依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自身的教学特长,选择适当的教学容和教学方法,节约备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容,从而形成一个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相配合,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衔接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放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按需求学”。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作为汽车营销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和汽车检测专业的先导课程,以“知识点”为教学的线索,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配以图片、动画(网络课程),以让学生掌握、了解与汽车发展、结构、营销相关的基本知识为目的,不对相关容作详细的原理分析、类型描述,也不对相关的技能作过高的要求,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课程容与教学目标

一、基本容

《汽车认识》含“了解汽车文化”、“认识汽车的结构”和“了解汽车营销”三个模块。

其中“了解汽车文化”包括的任务有: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了解汽车外形和色彩;了解汽车运动;了解著名汽车公司文化;了解名人名车。“认识汽车的结构”包括的任务有:汽车的总体认识、了解汽车类型;认识汽车发动机结构;认识汽车底盘

结构;认识汽车电器结构。“了解汽车营销”包括的任务有:了解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了解汽车二手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了解汽车保险及理赔的基本概念。

所有这些容,都将以“知识点”为核心,形成包括电子教材、试题试卷、PPT课件以及相应的动画、音视频素材在的“积件”,加入国家中职数字化资源库,同时还可以根据要求形成纸质教材。

二、教学容及教学目标

体育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体育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的性质:本课程在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体育市场中的营销运作,以适应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 (二)课的目的:通过体育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体育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市场调研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体育市场的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体育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三)开课对象 全校师生 二、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二)考核方式:体育市场营销学考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系统地复习加深和巩固理解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促进教学工作,保证培养符合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体育市场营销学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级成。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考勤、课堂纪律、作业等。 2. 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三、学时数分配教学进度与周学时安排:每周2学时,共16周32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 第一章体育市场概论 【主要内容】:1. 体育市场概述 2. 体育市场细分 3. 体育目标市场的选择及定位 4. 体育市场培 5. 体育市场法规 【重点与难点】重点:体育市场的选择于定位难点:体育目标市场的选择 【学生掌握要点】掌握体育目标市场战略定位 【复习思考题】 1.体育市场的特征 2.体育市场的法则内容有那些 【学时数】 2 学时 第二章体育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 【主要内容】 1. 体育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 2. 体育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型 3. 体育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量度模型 【重点与难点】重点:体育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难点:体育消费者购买的决 策过程

《内燃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内燃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232029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 Principle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装甲车辆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该课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内燃机工作过程;掌握整机工作性能评定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运转特性及调整特性,获得一般的试验方法及操作技能,以便正确合理的选择、运用内燃机,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掌握内燃机理论循环;内燃机的实际循环;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及其它性能指标;机械损失及其测定;内燃机的环境指标;热平衡。 2.掌握四行程内燃机换气过程;四行程内燃机的充气效率;减少进气系统阻力;合理选择配气定时。 3. 掌握内燃机增压技术的类型及原理;废气涡轮增压器国内外发展现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影响废气能量利用的因素;与整机的匹配 3.掌握燃料的使用特性及燃烧的基本知识。 4.熟练掌握汽油机的燃烧过程,空气供给、燃油的供给与喷射;燃烧室的结构;汽油机电喷技术。 5.熟练掌握供油系统分类与结构,燃油的喷射与雾化,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油气混合及燃烧室结构,燃烧过程的匹配。 6.掌握内燃机工况;内燃机的磨合试验与功率标定、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可靠性试验、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负荷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速度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万有特性概念及作图方法;内燃机的调整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自学相结合,辅以课外练习。讲课讲授着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中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以传统黑板方式为主,辅以PPT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内燃机构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内容的选择基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课程英文名:Marketing 适用专业:管理类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市场营销学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总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研究和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并加以运用,已不仅仅是工商企业和经济部门的事,而且包括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在探讨如何针对目标市场的需要,组织好本单位的工作。因此,通过《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吸收和借鉴当今国内外市场营销理论的新观点、新方法,对市场营销学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本人发展的需要。 教学要求: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注重适用性、实用性。 四、教学环节 1、课堂授课: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中外企业的典型案例,主要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 2、研究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研究型学习,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与作业训练:根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设计和分析企业案例,并通过作业训练,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自我阅读:自我阅读是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知识、扩大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总成绩=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市场营销导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熟悉市场营销及其相关概念,明确市场营销职能,掌握市场营销的任务; 2.了解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内容体系和研究方法,理解市场营销 的重要意义; 3.正确认识市场营销观念的变化过程。 第一节市场与市场营销 1.市场的概念与类型 2.市场营销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1.市场营销学的产生 2.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3.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第三节市场营销学与相关学科 1.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学 2.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 3.社会学与市场营销学 4.管理学与市场营销学 5.其它学科的贡献 第四节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与研究方法 1.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2.市场营销的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市场的含义、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与研究方法 本章难点:市场营销的内涵及核心概念 第二章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与新进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 2.掌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营销观念必然随之发生变 革和进步,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一节市场营销观念 1.市场营销管理 2.市场营销观念 第二节市场营销组合理论扩充与演变 1.市场营销组合的扩充 2.4C理论

汽车运用基础复习题-2015 (1)

《汽车运用工程》(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复习题 一、解释名词 1、汽车运用条件; 2、货物运距; 3、汽车技术状况; 4、汽车经济使用寿命; 5、 汽车技术使用寿命;6、运输条件;7、有形磨损;8、无形磨损;9、汽车使用条件;10、第一类有形磨损;11、第二类有形磨损;12、第一类无形磨损;13、第二类无形磨损;14.装载质量利用系数;15.零担货物;16.比装载质量; 17.紧凑性;18.汽车技术状况;19、整备质量利用系数;20、最小离地间隙; 21、纵向通过角;22、汽车走合期 二、综述 1.汽车运输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2.道路是如何分级的? 3.货运条件包括那些方面? 4.运输需求包括那些要素? 5、汽车运行材料主要包括哪些类? 6、汽车润滑材料主要包括那些类? 7.汽油选用应遵循那些原则? 8.柴油选用的依据是什么? 9.发动机技术状况对汽车节油有那些影响? 10.汽车底盘技术状况对汽车节油有那些影响? 11.合理的驾驶节油操作方法包括那些? 12.发动机润滑油牌号是如何划分和选用的? 13.如何选用发动机润滑油? 14、汽车齿轮油牌号是如何划分和选用的? 15.如何选用汽车齿轮油? 16、汽车轮胎合理使用的措施包括那些方面? 17.汽油发动机排出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其形成机理是什么? 18.发动机负荷和转速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有何影响? 19发动机混合气浓度对排放污染物浓度有何影响? 20.简要说明发动机转速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1.简要说明发动机负荷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2、简要说明发动机的热状况对排放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3、影响发动机燃烧噪声的使用因素有哪些? 24.汽车行驶时,轮胎花纹噪声和道路噪声是怎样产生的? 25.汽车走合期有什么使用特点?应采取什么技术措施? 26.汽车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技术措施? 27.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汽车,因发动机过热会产生哪些问题?为什么? 28.高温条件下,总成磨损严重和润滑油易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29、高温条件下,影响供油系统气阻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30.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技术措施? 31.低温条件下,汽车发动机为什么难以起动? 32.低温条件下,总成磨损严重和油耗量大的原因是什么? 33低温条件下,蓄电池的工作能力为什么会下降?对汽车的低温起动有怎样的影响? 34.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技术措施?35.说明汽车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时动力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36、说明汽车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时燃油经济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37、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 38、确定汽车列车拖挂运输总质量的原则有哪些? 39.汽车技术状况等级如何划分? 40.什么是有形损耗?什么是无形损耗? 41.什么是经济使用寿命?确定汽车最佳更新时机的依据是什么? 42.用高速档行驶与采用低速档行驶相比哪种情况节油?为什么? 43、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基本原因有哪些?影响因素有哪些? 44、说明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 45、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是怎样划分的? 46.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47、车辆择优选配的含义? 48、车辆更新的原则和条件?

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大纲

《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正确使用各类汽车电器的方法,了解现代汽车电器的发展方向。为学习专业课程和进行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掌握“电工学”、“汽车构造”等课程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汽车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为学习“汽车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等专业课以及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 (一)车载电源(10学时)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汽车电源的组成与要求,汽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电源系统的使用。 2、重点 掌握汽车电源的组成、作用、要求;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构造、工作特性,掌握晶体管电子调节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充电指示灯电路、汽车电源系统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 3、教学要求 了解汽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掌握汽车电源的组成、作用、要求;了解蓄电池的构造及型号,了解蓄电池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了解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了解免维护蓄电池的结构及工艺特点;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构造、工作特性,掌握晶体管电子调节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充电指示灯电路、汽车电源系统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电源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充电系统常见故障及判断方法。 (二)起动系统(6学时)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起动系统的基本组成,起动机的类型,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起动机的使用与故障诊断。 2、重点 掌握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电磁开关的工作原理,掌握起动机的工作特性,掌握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310055) 修订人:(邢绍丽) 本课程性质: 市场营销及企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营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并了解和掌握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和团队意识,并注意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毕业之后从事的相关职业活动。 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现实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STP”营销理论; 3.掌握市场营销战略的具体应用; 4.结合实际,熟练掌握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的步骤和方法; 5. 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组合“4P”:产品决策、价格决策、渠道决策、促销决策的内容及具体应用。 本课程教学安排:总学时:64 课程进度分配表

本课程必要说明: 1、先修课:企业管理、管理学等 2、如作为公选课应删减的内容:市场营销道德、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 本课程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市场营销学概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正确理解并掌握市场及市场营销的含义 2.理解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与任务 3.了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本章教学意见与建议】 课堂讲授。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安排】 第一节市场与市场营销 教学内容知识点:市场的概念及构成、分类、市场营销的概念及功能 第二节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与任务 教学内容知识点: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 第三节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教学内容知识点: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现代营销观念与传统营销观念的区别 第二章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购买者的类别以及消费者、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特征 2. 掌握消费者、产业购买者、中间商的购买行为类型 3. 正确理解并掌握消费者、产业购买者、中间商和政府购买的决策过程 【本章教学意见与建议】课堂讲授。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安排】 第一节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教学内容知识点: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和特点、消费者购买行为内容、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和类型、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第二节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教学内容知识点:组织市场的构成与特点、产业市场及其购买行为分析、中间商市场购买行为分析、政府市场及购买行为分析 第三章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市场信息的概念了解系统开发的任务、特点、方式 2. 了解市场信息的特征和作用 3. 掌握市场信息的内容、处理的原则和市场信息的分析

汽车运用工程经典例题

某中型货车的有关数据如下: 总质量m=8000 kg 车轮滚动半径r=0.49 m 传动系机械效率直接档:ηt=0.9 其余各档:ηt=0.85 滚动阻力系数f=0.015 空气阻力系数C D A=4m2 主减速器传动比i0=6.33 变速器传动比及相应档位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发动机外特性: (1)计算并绘制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求出最高车速和最大爬坡度。 (2)计算并绘制行驶加速度曲线。 (3)计算并绘制动力特性图,确定最高车速和最大爬坡度。 (4)计算并绘制功率平衡图,确定最高车速和最大爬坡度。

解 (1)由驱动轮上的驱动力公式0tq g t t T i i F r η=知汽车速度与发动机转速及传动系参数的关系式为 通过数据表格得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由于15.21cos 2V C a D A f G Fw Ff ??+???=+ i i g rn Va 0 0.377 =

Fw Ff +Fw Ff +五档曲线方程:y = 0.0038x 3- 1.2175x 2+ 94.637x+1805.9 的曲线方程: y = -2E-16x 3+0.1891x 2+7E-13x+1200 当两条曲线相交联立得最高车速V a = 96.4km/h 一档的曲线方程为:y = 10.287x 3- 449.17x 2+ 4776.1x + 12468,使其导数为零得x=6.99 km/h, 带入和一档曲线方程中。 根据G Fw Ff Ft )(sin +-=?,解得?= 19.125 得出最大爬坡度i max =tan δ= 0.3467 (2) 由加速度:可得V a 与加速度的关系。 通过数据表格得行驶加速度曲线: m Fw Ff Ft dt dv δ)(+-=

市场营销学大纲(必修)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51010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Marketing 学时:72(含课外学时)学分:4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开课学期:4 开课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柳思维主编,《市场营销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吴健安主编,《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市场营销的观念,掌握市场营销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初步具有设计和策划营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市场营销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本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理解市场营销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营销环境与实践,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的战略、策略、组织、计划与控制,并对实用性很强的目标市场选择、营销策略组合、竞争策略和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有较深入的理解。 本教学大纲要求授课教师采用案例教学,以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的手段,使学生掌

握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本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理解市场营销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营销环境与实践,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的战略、策略、组织、计划与控制,并对实用性很强的目标市场选择、营销策略组合、竞争策略和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有较深入的理解。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须在完成《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学习后进行。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市场营销导论 1、基本内容 1.1市场与市场营销

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现状与应用分析

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现状与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4T10:43:24.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欧阳文静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菏泽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处 274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血液。特别是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促进汽车产业在新时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好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工作。笔者从汽车运用工程入手,阐述了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给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现状;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新型的科学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汽车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汽车产业中传统的发展标准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我国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制定出真正能够满足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标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在新时代的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出行服务。下面,笔者首先将从汽车运用工程入手,详细介绍汽车运用工程的具体内容。 二、汽车运用工程概述 首先,汽车运用工程是指在汽车产业中的一项比较复杂而且系统化非常强的工作。这些标准是建立在国家制定的有关规定之上的,仅限于汽车产业内部的标准。其次,这些标准一般分为强制性的标准和以推荐为主的标准这两个方面的标准。每个汽车用户以及汽车产业的相关工作者都应该严格遵循强制性标准,如GB、JT等。而推荐性质的标准通常是用来参照的,如GB/T、JT/T等。 三、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概述 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汽车行业标准化,汽车使用标准化,汽车管理与维修标准化,汽车燃料标准化。下面,笔者将对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分类进行具体的介绍。 (一)汽车行业标准化 第一,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首先表现在汽车行业标准化。国家对汽车行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对空车的载重量和一些专业的名词进行了细致的介绍,进而保证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1589-2016)有力推动物流运输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大地支撑车辆运输车治理、货车非法改装整治和货车超载超限行为整治等专项行动,大大促进符合标准要求的新车型推广、拉动物流业生产消费,在引导汽车和挂车的设计制造升级、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范运输市场发展、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汽车使用标准化 第二,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其次表现在汽车使用标准化。我国对汽车的使用也进行了细致的规定,特别是汽车的尾气排放方面。如,《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l7691-200l)、《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5-2013)等,制定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排放标准,如何排放以及检测标准等从而减轻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进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 (三)汽车管理与维修标准化 第三,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再次表现在汽车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标准化。为了避免出现由于汽车管理和维修故障导致的事故,国家规定我们必须对汽车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做好售后的管理工作,对汽车进行综合性比较强的管理,进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综合发展。如,《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16)是汽车维修和检测行业对在用车辆进行维护、检测、诊断的规范性技术标准。 (四)汽车燃料标准化 第四,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最后表现在汽车燃料的标准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空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减少汽车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国家还对汽车燃料进行了标准化规定,对汽车燃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协调发展。如,2000年1月1日我国实施的《车用无铅汽油(Ⅱ)》(GB17930-1999)要求停止生产含铅汽油,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车用汽油无铅化时代。2013年12月18日发布的《车用汽油(Ⅴ)》(GB17930-2013)标准。该标准突出的亮点是硫含量、锰含量和烯烃含量的降低、蒸汽压和牌号的调整以及密度指标的增设,这无疑对保护环境,缓解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四、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上文中,笔者已经深入分析了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下面,笔者将具体介绍在新时代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以引起汽车产业工作者的重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今随着我国科技革命更深度的发展,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应该更加深入、优化,为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将科学技术进一步深入运用到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工作中,以促进汽车运用工程标准更加科学化、更加具有实践性。其次,进入新时代,国家对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要求更严格,汽车产业还应在未来不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要求,促进汽车运用工程标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应用对策分析 下面,笔者将对如何建立健全汽车运用工程标准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以供参考,从而提高汽车产业的服务质量,促进汽车产业在新时代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员工创新能力。 第一,要想做好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应用,我们首先应该加强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工作,从最基层提高员工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员工的汽车知识储备。首先,企业可以经常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本地开展职业培训。其次,企业也可以与对口专业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为企业发展培养必要的人才。只有不断加强职业培训,才能提高汽车产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为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应

《汽车运用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总学时:40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汽车运用技术》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适用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内燃机原理、汽车理论及汽车运用知识,加强对汽车结构设计的综合理解,为最终创造性的运用相关理论,提高内燃机性能及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及汽车的通过性和平顺性打下基础。熟悉了解汽车运用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使用、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汽车公害及防治、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汽车更新、汽车购置、汽车驾驶与安全行驶。重点认识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理论。了解汽车的稳定性、通过性和行驶平顺性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汽车使用性能 1 、汽车动力性 2、汽车燃油经济性 3、汽车制动性 4、汽车操纵稳定性 5、汽车行驶平顺性 6、汽车通过性本章小结 重点:汽车等速百公里油耗检测 难点:汽车制动性检测 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使用 1、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2、汽车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 3、汽车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4、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重点:汽车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难点:汽车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三、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1、汽车走合期的使用 2、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 3、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 4、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 重点:汽车走合期的使用 难点: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 四、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

1、汽车燃油及其使用 2、汽车润滑剂及其使用 3、汽车特种液及其使用 重点:汽车燃油及其使用 难点:汽车燃油及其使用 五、汽车公害及防治 1、汽车排放公害及防治 2、汽车噪声公害及防治 重点:汽车排放公害及防治 难点:汽车排放公害及防治 六、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1、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2、汽车状况分级与评定 重点: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难点: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七、汽车更新 八、汽车购置 九、汽车驾驶与安全行驶 1、汽车基础驾驶 2、汽车在一般道路上的驾驶 3、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驾驶 4、汽车在复杂环境下的驾驶 5、汽车安全行驶 重点:汽车在一般道路上的驾驶 难点:汽车安全行驶 三、学时分配表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市场营销学/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课程代码:030603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 3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本科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 教材:张景智.国际营销学教程(第二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书: (1)甘碧群著.国际市场营销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夏正荣著.跨国市场营销实务.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3 薛求知沈伟家编著.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它研究的是以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的企业跨国界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国际营销的理论和实务,使学生能够具备一般的从事国际营销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应用性课程,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和系统掌握国际营销学的有关概念、理论及方法基础上,具备一般的处理国际营销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一章国际营销导论 第一节国际营销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企业从事国际营销的原因和方式 第二章国际营销文化环境 第一节文化与国际营销 第二节语言与教育 第三节宗教与社会组织 第四节美学观念和价值观念 第五节文化适应与文化变迁 第三章国际营销的经济环境 第一节市场规模 第二节经济特性 第四章国际营销政治法律环境 第一节政治环境 第二节法律环境

第五章国际营销调研与信息系统 第一节国际营销调研的任务 第二节国际营销调研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国际营销调研的方法 第四节国际营销信息系统 第六章国际市场细分与目标营销 第一节国际市场细分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国际市场宏观细分 第三节国际市场微观细分 第四节目标营销 第七章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 第一节间接出口 第二节直接出口 第三节国外生产 第四节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选择 第八章国际营销产品策略 第一节国际产品的设计策略 第二节国际新产品的开发 第三节国际产品的其他主要策略 第九章国际营销分销渠道策略 第一节国际分销系统 第二节国际分销渠道的开发 第三节国际分销渠道的管理 第十章国际营销的定价策略 第一节影响国际定价的主要因素分析第二节国际产品的定价方法与实践第三节出口定价决策 第四节国际企业的定价策略 第十一章国际营销促销策略 第一节国际广告策略 第二节国际市场营业推广策略 第三节国际公共关系策略 第四节国际市场人员推销策略 第十二章国际市场营销规划 第一节战略规划与国际营销计划第二节国际营销的组织

《汽车运用工程》期末备考资料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提纲 汽车理论考试只探到考试题型:名词解释6个,共18分,填空题22分,论述题5道,共40分,计算题3道。。没有选择题。。就这些了,老师说题目比较多,所以好好复 习吧。 补充填空题: 1、汽车燃料经济性是在保证汽车动力性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 2、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Qs=100gGt/VaY(p60) 3、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为了评价汽车的燃料经济性,通常用一定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料消耗量(L/100km)或单位运输工作量所消耗的燃料量(L/100t·km)作为评价指标。 4、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的评价指标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5、汽车的稳态响应可分为: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度转向三类。 6、汽车的公害包括:汽车排气对大气的污染(排放公害);噪声对环境的危害(噪声公害);汽车电气设备对无线电通讯及电视广播等信号的电波干扰(电波公害);制动蹄片、离合器摩擦片、轮胎的磨损物和车轮扬起的粉尘对环境的危害(粉尘公害)等 7、汽车排气中的有害成分包括:CO、HC、NOx 、SO2、铅化合物、炭烟、油雾等。 8、间隙失效主要有:顶起失效、触头失效或拖尾失效。 9、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有: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最小转弯直径和转弯通道圆。 10、接近角y1和离去角y2是指自车身前、后车轮引切线时,切线与路面之间的夹角。 纵向通过角y3是指在汽车空载、静止时,在汽车侧视图上通过前、后车轮外缘做切线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所形成的最小锐角。 11、汽车的走合期:新车或大修竣工的汽车在投入使用的初期称为汽车走合期,是汽车运行初期改善零件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过程。 12、汽车在走合期的特点:①零件表面摩擦剧烈,磨损速度快。②润滑油变质快③行驶故障多。 13、汽车走合期采取的技术措施:减载、限速、正确驾驶、选择优质燃料和润滑油、加强维护。 14、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的原因有:曲轴旋转阻力矩大、燃料蒸发性差、蓄电池工作能力

文化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020028《文化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study of cultural market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48 实践学时:16 学分: 适用专业及层次:市场营销与策划;大专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 (一)性质 文化市场营销学是以文化企业为中心,以满足文化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文化产品的营销规划、价格制定、渠道扩散、销售促进为主要内容,研究文化企业如何想把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有效地送达文化消费者的全部过程的一门学问。 文化市场营销学是文化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对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策划与文案、文化产业创意策划等课程的综合应用与拓展性学科,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化产品市场化管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培养能够从事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宣传、开发、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学科支撑。 (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文化市场营销的观念,熟悉文化产品的属性;文化产品的营销特点;练习写作文化产品营销策划书,初步掌握掌握文化产品营销策划流程,文化产品营销策划书写作技巧和要求,掌握文化市场营销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二、课程的学时、学时分配 课内学时为64课时,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绪论(3课时) 第一节市场与市场营销 第二节文化市场与文化市场营销 第三节文化市场营销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文化市场营销环境(3课时) 第一节文化市场的宏观环境 第二节文化市场的微观环境 第三章文化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市场调查与目标选择(3课时) 第一节文化市场营销的信息系统与信号分析

汽车营销教学大纲

《汽车营销》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汽车构造、市场营销学 总学时数:48+2周(其中讲课:40学时,案例:8学时,课程设计:2周) 适合层次:本科学分:4、5 适合专业:工商管理(汽车营销)、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就是工商管理专业汽车营销方向的核心专业课,也就是汽车运用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旨在既熟悉汽车产品,又掌握汽车营销理论,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汽车营销管理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将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汽车市场的研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汽车营销理念,了解国际汽车市场的变化趋势,了解国内外主要汽车营销模式,熟练掌握汽车产品知识,深刻理解汽车营销理论与方法,熟悉汽车营销战略及策略的制定,掌握汽车市场调研与分析的方法,同时把握国内外汽车营销发展的前沿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汽车市场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汽车产品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40H)(包括重点△、难点★) 1、汽车营销概述(3H) 了解汽车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了解我国汽车市场;了解汽车市场营销的功能、特征与营销管理的内容;了解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构成、特征,汽车市场营销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构成内容及其对汽车市场的影响;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对汽车营销环境的变化因素及其对特定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该企业营销对策。 2、汽车市场竞争(4H)难点★ 了解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了解不同竞争地位的汽车企业的特点,掌握汽车市场竞争策略的制定及选择;并能够运用竞争战略管理模型,对特定汽车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分析并提供竞争方案。 3、汽车购买行为分析(4H)难点★重点△ 了解汽车购买者的分类,熟悉影响汽车购买者购买行为的基本因素,掌握各类汽车消费市场与汽车业务市场的购买行为特征;能够通过对汽车购买者行为的研究,提出对汽车产品设计、价格、促销与销售渠道等策略提供支持。 4、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3H) 掌握汽车市场调研的内容与方法,掌握汽车市场预测的主要方法;能够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方法,对特定的汽车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5、汽车目标市场(4H)难点★ 理解汽车市场细分、汽车目标市场、汽车市场定位的概念,掌握汽车市场细分的方法,掌握汽车目标市场的选择与汽车市场定位的方法。 6、汽车产品策略(4H)重点△ 理解汽车产品整体概念的内涵,能够通过对产品整体概念的应用,理解汽车产品三个层次的构成,对汽车产品技术设计、外观设计与品牌战略的设计提供决策支持;掌握汽车产品组合策略,能够通过对产品组合概念的应用,对汽车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方向、汽车产品更新换代与

汽车运用工程-汽车动力性的应用

汽车运用工程大作业 1汽车动力性计算(加速性能、最高车速、动力因素-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已知:发动机外特性、装载质量、整备质量、总质量、车轮半径、传动系效率、滚动阻力系数、空气阻力系数泌风面积、主减速器速比飞轮转动惯量、两个前轮转动惯量、四个后轮转动惯量、变速器速比、轴距、质心至前轴距离、质心高度。 例如,已知数据如下表: Tq=a+a1(n/c)+a2(n/c)2+a2(n/c)3+a3(n/c)4 1)绘制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2)求汽车的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 3)绘制加速度倒数曲线 4)用图解法或编程绘制汽车动力因数特性曲线

5)图解手工或编程绘制II 档起步,加速至70km/h 的车速一时间曲线以及距离一 时间曲线。 解 :轻型货车的有关数据: 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Tq-n 曲线的拟合公式为 Tq=a+a1( n/c)+a2( n/c)*(n /c)+a3( n/c)*( n/c)*( n/c)+a4( n/c)*(n /c)*( n/c)*( n/c) 式中,Tq 为发动机 转矩(N?m ) ;n 为发动机转速(r/min )。 汽车的牵引力: 空气阻力: 汽车的滚动阻力: F f G a mg 为满载或空载汽车总重(N), f 为滚动阻尼系数汽车的 行驶阻力之和F r : F r F f F w ( N ) Matlab 程序: (1) 求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和汽车最高车速程序: 五档车程序如下 n=[600:10:4000]; Tq=-19.3+296*( n/1000)-165*(门/1000)八2+40.9*(门/1000)八3-3.85*( n/1000).M; m=3695;g=10; nmi n=600; nm ax=4000; G=m*g; ig=[3.55 2.77 1.65 1.00 0.83]; nT=0.8924;r=0.37;f=0.0096;CDA=2.60;i0=5.83; L=3.40;a=2.0;hg=0.9;If=0.22;Iw1=1.80;Iw2=3.60; Ft 仁 Tq*ig(1)*i0* nT/r; Ft2=Tq*ig(2)*iO* nT/r; u ai 0.377 i gi i (km/h ) 其中:r k 为车轮滚动半径, m; 错误!未指定书签。 F ti ( U a ) T tq (U a ) i gi i ° (N )汽车的 C d A 21.15 2 U a 其中:C d 为空气阻力系数,A 为汽车迎风面积, m 2 其中:G a =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7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商品经营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讲授有关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训练学生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他们今后就业和适应未来职业转换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立业创业的本领。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 2. 了解市场营销环境、市场、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3. 了解市场营销策略。 4. 能进行一般的市场调研与预测。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对市场及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初步分析。 2. 能用市场细分原理及目标市场原理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 3. 初步具备组织、策划市场营销工作的能力。 4. 具有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重调研、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和精神。 2.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概述 1. 市场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 理解市场、市场营销的概念。 2. 市场营销学 了解市场营销学产生、发展的简要过程。 理解现代营销观念与传统营销观念的区别与联系,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3.市场营销学 (一)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1. 市场营销环境 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意义。 2. 宏观市场营销环境 理解宏观市场营销环境诸因素及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3. 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理解微观市场营销环境诸因素及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4.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 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及环境变化时企业的对策。 (二) 市场分析 1. 市场分类 了解市场的概念和分类。 2. 消费品市场分析 了解消费品市场的概念,掌握消费品市场营销的特点。 3. 生产资料市场分析 了解生产资料市场的概念,掌握生产资料市场营销的特点。 4. 技术市场分析 了解技术商品的概念,掌握技术市场的类型及营销特点。 5. 金融市场分析 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及类型,掌握金融市场营销的特点。 (三)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1. 市场细分的概念 了解市场细分的含义及其意义。 掌握细分模式和细分过程(步骤)。 2. 市场细分及有效市场细分条件 了解市场细分的依据及有效市场细分的条件。 3. 目标市场战略 了解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及选择目标市场需考虑的因素。 4. 市场定位 了解市场定位的含义。 掌握市场定位步骤和市场定位战略。 (四) 产品策略 1. 产品组合策略 了解产品策略的含义及实施产品策略的意义。 了解产品整体概念及产品组合策略。 掌握在企业营销中运用产品组合策略的技能。 2. 产品寿命周期策略 了解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掌握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 3. 产品开发与推广策略 了解新产品的含义及新产品的开发过程。 掌握新产品开发策略。 4. 商标与品牌策略 了解商标与品牌策略的含义。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起本 课程代号:28655 学时: 64学时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 《汽车运用工程学》是自学考试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的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运用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汽车运用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使用性能试验方法、汽车合理使用和汽车检测的基本技能。 4、课程类型:专业课 5、先修课程:汽车原理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 1、实验 实验、实习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实习项目和要求如下: 2.课程设计(包括综合实践)

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汽车几大评价指标中的某种指标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全过程。 课程设计题目类型:某某汽车动力性指标计算; 设计内容: 1.选定动力性计算时所需的参数 2. 确定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3、计算最高车速 4、计算最大爬坡度 5、计算最大加速度 三、学时分配表 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参考理论教学的要求,理论教学的重点即是考核的考察点。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3.考试时间:90分钟 4.试卷结构: 题型包括:填空20%、判断题20%、名词术语20%和计算或问答题40%。 题目难易比例为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