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竹溪县概况

合集下载

竹溪县如何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竹溪县如何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竹溪县xxx制造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模板可编辑报告摘要说明竹溪县,隶属湖北省十堰市,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总面积3279平方千米。

竹溪境内山川纵横,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森林覆盖率76.8%,植被覆盖率83.9%。

境内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

境内拥有维管植物204科1043属3310种,被著名的植物学家吴钲镒教授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生物的百科全书”。

竹溪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县,有国家战略性矿产储备资源稀土和铀矿。

是庸巴文化的发祥地;梅子垭茶、彭裕沟大米、慈孝沟楠木曾作为古代宫廷贡品,成为“三贡”产地。

“山二黄”、“竹溪蒸盆”分别列入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溪境内有中国中东部地区切割最深的峡谷十八里长峡;有关垭楚长城遗址;有明嘉靖年间的“采皇木”摩崖石刻;有秦巴古盐道。

2018年,竹溪县下辖11个镇、4个乡,另设有2个茶场、1个农场、1个原种场、1个鱼种场、1个种畜场、8个林场、1个管理局。

2017年,竹溪县常住人口31.6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78.38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51亿元,三次产业比为30.8:43.0:26.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4757元。

2020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香薰精油是从具有香味的植物中,萃取出的植物精华,也就是常说的植物荷尔蒙。

近代欧洲发展出的香薰疗法是利用香薰精油呵护身心的方法。

萃取植物之精华的香薰精油不仅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且具有神奇的药效。

通过沐浴、按摩等方式可以平衡及舒缓身体和精神。

香薰精油具有完全的挥发性,能完全溶于酒精和油。

对皮肤有很好的渗透性,易于被皮肤吸收。

竹溪县县城总体规划简介

竹溪县县城总体规划简介

竹溪县县城总体规划简介一、基本情况竹溪县地处鄂西北边陲,东接本省竹山县,南连重庆市巫溪县,西北与陕西省的镇平县、平利县接壤,是湖北省北部面向“川、陕、渝”的门户。

县域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3307平方公里。

竹溪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4℃,降雨量828毫米,最大风速14米/秒,极端最低气温-7.5℃,相对湿度75%,无霜期228天。

全县属于新生带以来大幅度上升有强烈隆起区,地震烈度为七度区,地形复杂,起伏悬殊,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276米,县城海拔平均440米。

县城位于竹溪县北部、竹溪河上游冲积平坝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

北有五峰山森林植被,南有偏头山、标湖林场,竹溪河、“305”省道穿城而过,自然环境优美宜人,交通便捷,区位环境优越。

城区现状用地较混杂,已建设地段土地利用率较低,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市政公用设施和道路系统不完善,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规划情况1、县城城市规模:县城总体规划控制区为18平方公里,规划区10平方公里,建成区7.2平方公里,现状居住人口为3.5万人,近期4.5万人,规划期末人口为8万人,规划年限为近期1999~2005年,远期2006~2020年。

2、县城城市性质: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是以发展绿色资源产品工业为主的省际边贸、山水园林城镇。

3、总体布局:以老城区为依托,沿“305”省道向南纵深发展,使老城区与新城区形成有机联系的带状城镇布局形态。

4、城镇化水平:现状(1999年)城镇人口3.5万人,近期(2005年)4.5万人,远期(2020年)8万人;城镇化水平现状17.97%。

近期29%,远期37.2%。

5、规划的指导思想:①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为重点,为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创造条件。

竹溪城关基本情况

竹溪城关基本情况

14个:温泉沟村、东风村、红光村、新民村守金店村、观音阁村、新胜村、大裕沟村、烧田村、郭家梁村、日进村、后坝村、廖家河村、水寨村
10个:东门街、南大街、北大街、人民路、沿河路、鼓楼街、西门、高桥、分水岭、建设路
4个社区:
幸福社区位于县城竹溪河以南,东边以大裕沟河为界,与东郊社区相邻,西边与中峰镇接壤,南边与烧田村连畔。

中间与红光村、烧田村、郭家梁子村村民混合居住,鄂陕大道穿行而过。

辖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下设5个居民小区,居民4703户,总人口16426人。

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37个,个体经营户273家。

西关社区有5个居民小区,9个行政事业单位,有1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53个。

辖区北边和东风村、日进村相畔,南临竹溪河,东起人民路,西至气象局,内有住宅楼198栋,5176户,18825人。

2010年度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百佳社区居民委员会”。

鼓楼社区辖区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北边与东风村相结合,南边以南大桥为界,西以人民路中心为界,东以跃进桥为界。

社区有5个居民小组,4834户,15747人。

辖区内有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59个。

年营业收入10万—50万元的民营企业有50家,50万元—100万元的民营企业30家,100万元—300万元的民营企业10家,3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5家。

东郊社区位于鄂陕大道,东起康家岭,西至大裕沟河,北至党校、工业园区,与水坪镇小河边村相连,南至守金店村、观音阁村管辖区以外,辖区面积4.7平方公里。

有12个居民小区,共198栋住宅楼,有居民4568户,17007人。

辖区有行政事业单位7个,大型知名企业8家。

竹溪县中国魔芋之乡

竹溪县中国魔芋之乡

中国魔芋之乡——湖北省竹溪县魔芋属于天南星科的草本植物。

魔芋里面含有高达15种氨基酸,对人体十分有益。

竹溪农民顺应市场上热衷绿色健康食品的发展趋势,开始养成了种植魔芋的习惯,并且因此为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

国家并于九九年命名并授予了竹溪“中国魔芋之乡”的光荣称号。

竹溪地处巴山、秦岭山脉的谷槽地带和秦淮南北气候分界线上。

全年平均气温在12℃-15℃之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40天,夏季升温快,秋初降温快。

十分适应魔芋喜温怕晒、喜湿怕渍、喜肥但选择性灵敏的生长特性。

全县的耕地适宜种植魔芋的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50%左右,超过20万亩。

魔芋所具有的优质膳食纤维、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质以及吸水性强、膨胀力大等特性,不仅是人体健康所需要的、代表世界新潮流的、味美怡人的各种功能食品、清淡化食品,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解毒消肿、抑菌、抗炎、化痰、散结、行瘀等功能,对肥胖、便秘、饱胀、肺寒、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有较好或特殊疗效,还可防治肠癌、食道癌、脑瘤。

魔芋古时称蒟蒻,又名蒟头,鬼头,鬼芋,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出蜀中,绝州亦有之,呼为鬼头,闽中人亦种之,宜树荫下掘坑种类植。

魔芋是功能奇特的药品。

被称之为“胃汤清道夫”,誉之为“天赐神药”。

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

据《竹溪县志》记载,本县魔芋种植始于明成化年间,已有500多年历史。

魔芋也是美味佳肴。

《蜀都赋》言:以灰汁煮即成冻,以苦酒淹食,蜀人珍之。

《植物名实图考》中利用齐明王的一首诗:“君看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海南,而能济饥饱。

”可看出魔芋的食用价值。

湖北省竹溪顺应人类追求绿色食品、自然保健食品的国际市场经济浪潮,把魔芋产业列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

并且,作为“特产兴县”、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地方财政自给的,最有希望的支柱产业,被紧紧抓在县委、政府领导的手上。

从“绿色贫困村”到“富春山居图”的华丽蝶变——湖北省竹溪县夯土小镇助推乡村振兴

从“绿色贫困村”到“富春山居图”的华丽蝶变——湖北省竹溪县夯土小镇助推乡村振兴

湖北省竹溪县夯土小镇助推乡村振兴•柯尊勇疔溪县位于湖北省西北边陲,地处鄂渝陕交界的I」秦巴山腹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也是全国832个贫困县、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近年来,竹溪县抢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以夯土小镇建设为突破,放大生态资源优势,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踵出了一条“特色小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融合之路,一幅富有竹溪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一、绿色山村的涅槃重生产业“旺”了.竹溪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扬长避短、培优增效,推进三产融合,实现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

引导土地集约,发展茶叶、蜜桃、翠李、葡萄、花卉等扶贫产业面积8000余亩,培育小龙虾、土匪鸡、土黑猪等生态养殖产业,形成“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基地”“市场主体+产业大户+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经营结构由零星分散向组织化、集约化转变,产业结构由传统种植养殖向采摘体验、观光休闲等现代农业转变,破解“无人种地、种不好地、谁来种地”的问题,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特别是夯土小镇的建设运营,推动形成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商贸、餐饮、住宿、采摘、休闲、康养、旅居服务“三产融合”“接二连三”“隔二连三”产业发展格局。

环境“美”了。

坚持治山、治水、治土,植绿、补绿、护绿,改厕、改栏、改庭院,清淤、清污、清垃圾。

关停小水电站,疏浚河道20公里,植树造林、栽花种草2600多亩,建设产业路、旅游路、通组达院路300多公里,建改厕所,安置路灯,改造庭院800多户0不仅补齐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还装扮了乡村、美化了环境、便捷了服务。

如今,这里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水清岸绿、白鹭翻飞、鱼翔浅底、鸳鸯戏水,群众盛赞“青山绿水都是宝,幸福家园乐逍遥”。

文化“活”了.建成夯土民宿和农耕文化体验馆、红色记忆博物馆、武陵堡、桃花客栈,配套药膳馆、国医馆、蒸盆馆、咖啡馆、抖乐馆、玉石馆等10个特色馆,陶艺、茶艺、漆艺、农艺、泥塑、夯土、饮食、民歌、民俗、皮影戏、山二黄等地域特色文化得以充分展示,这里已经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农耕文化体验基地、户外研学实训基地。

湖北省各县市面积人口

湖北省各县市面积人口

湖北省各县市面积人口利川市面积4603平方千米,人口84万人。

恩施市面积3972平方千米,人口77万人。

巴东县面积3354平方千米,人口48万人。

建始县面积2666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

鹤峰县面积2892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

宣恩县面积2730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

咸丰县面积2550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来凤县面积1344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

郧县面积3863平方千米,人口62万人。

房县面积5110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

钟祥市面积4488平方千米,人口103万人。

南漳县面积3859平方千米,人口59万人。

麻城市面积3599平方千米,人口116万人。

竹山县面积3586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

郧西县面积3509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

长阳县面积3430平方千米,人口41万人。

京山县面积3284平方千米,人口65万人。

竹溪县面积3279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

枣阳市面积3277平方千米,人口110万人。

神农架林区面积3253平方千米,人口7 万人。

保康县面积3225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

丹江口市面积3121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

监利县面积3118平方千米,人口146万人。

阳新县面积2783平方千米,人口99万人。

通山县面积2680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

广水市面积2647平方千米,人口92万人。

仙桃市面积2538平方千米,人口148万人。

天门市面积2622平方千米,人口161万人。

谷城县面积2553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

洪湖市面积2519平方千米,人口92万人。

秭归县面积2427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

蕲春县面积2398平方千米,人口97万人。

兴山县面积2327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

黄陂区面积2261平方千米,人口113万**县面积2258平方千米,人口103万人。

松滋市面积2235平方千米,人口84万人。

当阳市面积2159平方千米,人口48万人。

罗田县面积2129平方千米,人口59万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第一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1供水形式分类供水的形式分类包括单村供水或联村供水工程和集中供水即自来水厂。

其中:①单村供水或联村供水工程,均采用该种形式。

一眼井深250m左右的深水井,经简单杀菌、消毒等处理后,通过供水管网直接供水,受供水人口约为800~1500人;②集中供水即自来水厂,采用多井供水形式,通过管网将原水输送到自来水厂处理后,再通过供水管网供水。

2工程管理权分类工程管理权主要分为3类:①单村供水工程的管理权移交给工程所在行政村,由该村村委负责管理;②联村供水工程的管理权移交给联合使用的几个行政村,由乡镇政府指定其中的一个行政村村委负责管理。

一般情况下,是由工程所在地的行政村全权负责管理;③集中供水工程即自来水厂的管理权统一移交给新郑市供水公司,由供水公司负责管理。

自来水厂一般仅为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城镇供水。

3水费收取标准水费收取主要分为集中供水工程(自来水厂)和单村供水工程或联村供水工程收取。

①自来水厂的收费标准由新郑市物价局核定,标准为1.55元/t。

②单村供水工程及联村供水工程收费的标准不定,与各村委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

经济实力强的村,施行免费供水;经济实力差的村,按供水成本、维修养护加管水员工资计算水价;经济实力适中的村,按供水成本加管水员工资计算水价。

因此,新郑市农村的水价在0~1.55元/t之间,不含水资源费。

4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来源第一,自来水厂的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从水费中列支,管理与维修养护同步。

第二,单村或联村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资金,可分为2小类:①由村委出资,所有费用由行政村承担;②由水费中列支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和村委出资一部分,三方共同支付维修养护的全部支出费用,各部分的出资比例经协商解决。

第三,村委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的贫困村,加之村民们收入也相对较低,需逐级审批,从维修养护基金中列支。

5存在问题5.1弃用安全饮水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出现弃用现象,某村的大部分村民嫌水价1.00元/t过高,村民联合给村委施加压力,致使该村的供水工程弃用长达一年之久。

竹溪县志

竹溪县志

湖北省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交汇处,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与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素有湖北西大门之称。

县境版图3307平方公里,辖七镇八乡,总人口36万。

【建制沿革】竹溪西周属古庸国。

东周楚庄王三年(前611年),庸率群蛮叛楚,8月楚伐庸,楚人、巴人、秦人灭庸,庸地入楚,置上庸县,竹溪为上庸县属地。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析上庸之地地置为武陵县,隶属汉中郡,此为竹溪建县之始,治所在今竹溪县城东。

南朝梁,置为新丰县。

北朝西魏,置为上庸县。

北朝周,置为孔阳县。

隋朝,置为上庸县。

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置为竹溪县,以境内竹溪河而定名.属郧阳府。

1949年5月竹溪县解放,隶属陕南军区两郧行政公署。

1950年,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

1952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合并,竹溪县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

1965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分设,竹溪县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10月,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十堰市人民政府合并为十堰市人民政府,竹溪县隶属十堰市人民政府。

【人口资源】止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359936人,农业人口309482人、非农业人口50454人;男性人口192046人、女性人口167890人;城市常住人口49274万人、城市流动人口392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口34351人;乡村劳动力127421人(男劳力76055人、女劳力51366人);人口密度为109.2人/平方公里;人口预期寿命为68岁,老年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0.5%。

【自然地理】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为鄂西北的边陲。

地处东经109°29′-110°8′,北纬31°32′-32°31′。

东与本省竹山县相连,西与陕西省的旬阳、平利、镇平县接壤,南毗邻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入渝、通陕之门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溪县概况
湖北省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之一。

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02个村、4个社区、15个农林特场,总人口36.8万。

竹溪区位独特。

竹溪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独特优势。

以竹溪为圆心,半径250公里以内有重庆、西安、十堰、安康等大中城市,处于襄渝铁路、安康铁路、汉十高速、武当山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五纵一横立体交叉网络之中。

县内100%的乡镇、90%的行政村有公路相通,过境的305省道连接鄂陕两省,竹溪至西安可当天往返;开工在即的襄(湖北襄樊)天(甘肃天水)高速公路更将使竹溪成为沟通中西部的重要物流通道。

竹溪资源丰富。

竹溪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境内水电、林特、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理论蕴藏量12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60万千瓦。

现已探明灰、黑、绿、黄、红五色板岩储量11亿立方米、花岗大理石6亿立方米、煤储量6亿吨。

竹溪兼有南北气候特征,生态优越、四季分明,被称为活性动植物标本库。

现有森林面积1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植被覆盖率81%;有林特资源13大类、1200多种,其中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群落,面积4100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超过800万立方米,在湖北省仅次于神农架林区,位居第二。

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气候、良好的生态,孕育了茶叶、魔芋、药材等一大批地方名优特产。

竹溪是秦巴山区茶叶名县,境内的茶叶内质丰富而又纯净,是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和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是“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竹溪还是“中国魔芋之乡”,是全省魔芋产业核心种植区域,“全国魔芋原料加工基地重点县”、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

竹溪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围绕优势资源,聚集优势产业,先后创办有机农产品加工和建材产品加工两个特色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15家,形成水电开发、绿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矿产建材四大产业集群。

水电开发总装机达到23.5万千瓦,年发电5.06亿度,已成为全省自办水电第一大县。

全县有机茶园达16万亩,黄姜、绞股蓝、山野菜、中小药材等绿色产业化基地达40万亩,是全省茶叶基地第一大县。

以龙王垭、梅子贡为主的两大茶叶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龙峰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之一;成功开发梅子贡有机乌龙茶,改写了中北部地区不能规模化生产乌龙茶的历史,形成中国乌龙茶生产“南有安溪,北有竹溪”的新格局。

以华弛、创艺、云浩为龙头的医药化工业已形成年产皂素600吨、双烯300吨、中药饮片5000吨的生产能力,年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

整合开发煤矿12家,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以北京耐特、丰源石材为主的板石生产企业达到14家,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平方米;百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等建材建设项目已动工兴建。

竹溪发展环境优越。

竹溪民风淳朴、社会稳定、政策开明。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民营活县、生态立县”战略,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着力打造秦巴山区投资环境最优县,竭诚为投资者架桥铺路、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为投资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了部门服务承诺制和收费公示制,建立了民营业主评议执法部门制度和县级领导定点服务企业制度;设立了经济环境投诉中心,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重信誉、守承诺蔚然成风。

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竹溪的征程中,竹溪36万人民将以开明的思想、开放的胸襟,诚迎四海商贾,厚待投资宾朋,共融人和,共谋发展,共创繁荣,共铸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