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志
湖北各市县地名的来历范文

湖北各市县地名的来历范文湖北简称鄂。
在长江中游,洞庭湖北。
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
宋初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
元代江南部分属湖广行中书省,设有荆湖道宣慰司,简称“湖北”。
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命名,因省会武昌在唐、宋时称鄂州,故亦简称“鄂”。
【武汉市】武汉市在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合流处。
1949年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置武汉市,取三镇首字为名。
黄陂县在湖北省武汉市以北,滠水流域。
据唐代《黄陂记》:“黄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驻,黄陂最大,溉田千顷,盖黄陂之来由也”。
一说源于三国时期,“黄”指黄祖兴建的城垣“黄城”,“陂”指武湖。
黄陂为黄城和武湖的合称。
北周置黄陂县。
新洲县在湖北省东部,武汉市东北,长江北岸。
1951年由黄冈县析置。
据《乾隆黄冈县志》:“邾县俗名新洲,又名旧州。
”唐末因地处举水冲积平原,在“州”前加“水”旁,以示区别,遂名新洲。
黄石市在湖北省东部,在武汉市东南。
1950年设黄石市,因大治县的黄石港得名。
一说因黄石山得名。
大冶市在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
宋乾德五年(967年)设大冶县,因县境矿藏丰富,不少朝代在此大兴炉冶,故取名大冶县。
1994年设市。
阳新县在湖北省武汉市东南面。
三国吴置阳新县,隋改永兴县,1914年复改阳新县。
【襄阳市】襄阳市在湖北省北部,汉置襄阳县,据《今县释名》:“应劭曰,在襄水之阳,襄水今名疏水,为汉水之流。
”1950年以襄阳、樊城两镇合并置襄樊市,取二镇首字为名。
1983年襄阳地区并入地级襄樊市;2021年12月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
老河口市在湖北省武汉市西北。
清康熙年间称新镇,因地当汉江故道之口,也称老河口镇。
1951年以老河口镇设市。
枣阳市在湖北省北部,滚河上游。
与河南省相邻。
据《元和郡县志》:“后周改襄乡县曰广昌县。
隋初郡废,寻避太子讳,改广昌县曰枣阳县,因枣阳村以为名也。
”1988年设市。
宜城市在湖北省北部,武汉市西北。
据《今县释名》:“本鄢,为楚之别都,有鄢城汉惠帝改今名,有鄢水,一曰夷水,桓愠父名彝,改曰蛮水。
公文_志书文风共性浅析

·9·
内容摘要 公文、志书
然无存”。志书严谨的文风,
虽不属同一文体, 但其文风 有共性之处, 本文试从“严
公文、志书
来自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格 的科学态度,编纂者在写作
谨 、朴 实 、简 洁 、流 畅 ”及 略 带 文采几方面对此进行剖析。
文风共性
中必须严肃认真,精益求精, 字斟句酌,不失毫厘,对待每
确”一词的运用,使语言表达十分严密、周到,表意精当, 言与物应,从而表现出志书的客观、公正和“求实”精神,
恰如其分,无懈可击。
具有较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孔子的《春秋》、班固的《汉
志书文风的严谨,主要是语言文字表述要准确精 书》、司马迁的《史记》都以文风极为朴实无华而著称于
细,忌用含糊不清和模棱两可的词语,在使用表示程度 世。清帝康熙注重实际,不尚虚文,提倡朴实的文风。他
洁,流畅”,并带文采,笔者试浅析如下。
然,生动活泼,通俗明白。如《邓小平文选》第 3 卷,语言
严谨 古人云“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此言形 朴实无华,说理清晰明朗,既无深奥的典故,也无华丽的
象地道出了公文语言的严谨周密。公文具有实用性、权 辞藻,读来琅琅上口,听来句句实在。在谈到祖国统一大
威性,若语言出现错漏、歧解,或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 业时,邓小平说:“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
志书文风要求朴实,是由志书的性质所决定的。因
确,细致周密,分寸得当,避免使用“差不多”、“大概”、 它是资料性著述,用以“资政、教化、存史”,所以必然使
“也许”等模糊语言,使公文无懈可击。如《国家行政机关 用不经任何着意修饰的质朴语言。志书文风要做到朴
公文处理办法》在修订前规定公文标题时说:“一般应标 实,就要求编纂时要如胡乔木所说的“杜绝任何空话,摆
博湾陶艺_龙坝毛家窑制陶衰落调研

工艺其实比较复杂,许多细节无法详细 叙述清楚,在此只是一个简叙。
1. 取土。距窑厂 2 公里处有一烧砖 厂,属黏性黄土,运输和装卸 1 立方土 40 元。用小型拖拉机运输,一天拉 8 车。 黄土取出来必须摊开经过 3 ─ 5 天日晒 才能使用。这种黄土颗粒较粗,高温不 易变形,可塑性强,粘接容易。烧成的 陶器成红砖色。手工艺用材多为天然材 料,就地取材,时至今日没有改变。
内容摘要 :笔者采取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丹江口市浪河镇黄泰源制作陶 器做跟踪调查,专程走访十堰市竹溪县龙坝村毛家窑,总结民间制作陶器工艺 的基本要领,揭示传统陶器工艺对艺术设计的启示和价值。试图为陶器制品找 到出路。 关键词 :陶器制作、民间造物
昔日,制陶窑场曾遍布鄂西北五县 一市,各县志均有文字记载,如《竹溪 县志》记载 :“清乾隆年间,湖南宝庆 府地皮冲制陶世家毛朝富、毛朝贵兄弟 二人,为探寻陶土陶场,择中本县北乡 龙家坝地带,建陶场。”“1949 年,毛家 窑有窑炉 3 座,专业陶工 17 人,学徒 2 人, 制胚辅助工 370 人,产量 2.35 万件。”[1] 丹江口市浪河镇尚存博湾陶瓷厂。
浪河镇博湾陶瓷厂就坐落于博湾村 东周微型陶遗址附近。黄泰源是私营业 主。
黄泰源 16 岁开始学制陶,刚开始 在 镇 上 的 制 陶 厂 干 活。1980 年 末, 开 始自己单干,红火时请了 9 个帮工。
现 在 只 有 一 个 帮 工, 叫 吴 吉 平, 1948 年出生,59 岁。他 1966 年开始学 制陶瓷,从业 40 多年,主要是在农闲 时制陶。吴师傅干活计件取酬,平均每 天可挣二三十元,月收入 600 元,年收 入 10000 多元。在此已干了 4 年。
2. 古代制陶工匠造物先求实用,后 求美,这种造物思想传承至今。所以陶 器能长期与人相伴,与人生相伴,与人 类历史相伴。陶器以文化的形态融入生 活是积极的、主动的。只是我国开始进 入工业化社会,首先是生活的主导思想 和观念发生变化,现代工业制品及其丰 富,导致陶器需求日益减少 ;其次,各 种材料的生活用具增多,相比较陶器的 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如笨重、易碎、体 积比较大等,所以开始淡出我们的生活 领域。但陶工艺人的造物思想先求实用, 后求美,遵循客观规律造物等与工业设 计的思想一脉相承。
竹溪县中国魔芋之乡

中国魔芋之乡——湖北省竹溪县魔芋属于天南星科的草本植物。
魔芋里面含有高达15种氨基酸,对人体十分有益。
竹溪农民顺应市场上热衷绿色健康食品的发展趋势,开始养成了种植魔芋的习惯,并且因此为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
国家并于九九年命名并授予了竹溪“中国魔芋之乡”的光荣称号。
竹溪地处巴山、秦岭山脉的谷槽地带和秦淮南北气候分界线上。
全年平均气温在12℃-15℃之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40天,夏季升温快,秋初降温快。
十分适应魔芋喜温怕晒、喜湿怕渍、喜肥但选择性灵敏的生长特性。
全县的耕地适宜种植魔芋的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50%左右,超过20万亩。
魔芋所具有的优质膳食纤维、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质以及吸水性强、膨胀力大等特性,不仅是人体健康所需要的、代表世界新潮流的、味美怡人的各种功能食品、清淡化食品,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解毒消肿、抑菌、抗炎、化痰、散结、行瘀等功能,对肥胖、便秘、饱胀、肺寒、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有较好或特殊疗效,还可防治肠癌、食道癌、脑瘤。
魔芋古时称蒟蒻,又名蒟头,鬼头,鬼芋,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出蜀中,绝州亦有之,呼为鬼头,闽中人亦种之,宜树荫下掘坑种类植。
魔芋是功能奇特的药品。
被称之为“胃汤清道夫”,誉之为“天赐神药”。
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
据《竹溪县志》记载,本县魔芋种植始于明成化年间,已有500多年历史。
魔芋也是美味佳肴。
《蜀都赋》言:以灰汁煮即成冻,以苦酒淹食,蜀人珍之。
《植物名实图考》中利用齐明王的一首诗:“君看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海南,而能济饥饱。
”可看出魔芋的食用价值。
湖北省竹溪顺应人类追求绿色食品、自然保健食品的国际市场经济浪潮,把魔芋产业列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
并且,作为“特产兴县”、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地方财政自给的,最有希望的支柱产业,被紧紧抓在县委、政府领导的手上。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方案》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3•【字号】十政办发[2012]14号•【施行日期】2012.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方案》的通知(十政办发〔2012〕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方案要求及时完成撰稿工作,确保《十堰年鉴》(2012年卷)按时出版。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方案《十堰年鉴》是市人民政府主管,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系统记述全市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为做好《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十堰年鉴》(2012年卷)编纂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2011年度各地、各部门的基本情况和各项事业发展现状,充分反映全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面貌及发展进程,为促进十堰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编纂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加强对年鉴撰稿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年鉴撰稿工作。
《十堰年鉴》编辑委员会要统领年鉴的组稿、撰稿、编辑、统稿、审稿、出版工作,《十堰年鉴》编辑部要具体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成立编写小组,要有分管领导,要安排思想和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文字水平过硬的人员固定担任年鉴撰稿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撰稿工作。
(二)提高撰稿质量。
各地、各部门撰稿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始终把质量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
一是把好政治关。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收集各地、各部门、各方面工作资料,充分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基本情况。
观念与方法:郧西县孝歌手抄本调查研究

34
汀壯讯用知和仇%碗嫁他址 别册应0
图6孝歌《张孝打凤》手抄本
图5、图6是娜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庙川村的手
抄本”图5是手抄本“还阳”的扫描件,此抄本的
以七
为主的上下对
构
,每句
七言,两句构成一组;在“还阳”仪程的口头表演实
,表演程
一句词接一段
,两句
唱词为一组”
观念与方法:N西县孝歌手抄本调查研究
“闹丧”阶段中的唱段最为丰富,不论是在孝 207篇(套),这种“三句头四扎尾”的唱词结构,已
,都 士大夫阶级的作品’中国向来缺乏
活的记载;而这些东西
活的最
的 ,彳
力
起来才
是°”5〕他在《购求 图书计划书《一文
:“民
文学在现在 , 百
在汉&一样,
一个青黄 的时期°
若 他未灭 赶
①2018年6月4E,陈仁X在'‘闹{”仪程中所唱。 35
葛婷
速收集,必有许多好的作品从此失传之虑。”囚鄭
西县的广大农村地区,留存着 的传世孝歌手
血丄她畑打翊欢彩我贬.
图5 “还阳”手抄本
烫应惹祐执匕°
胡陽拆畅醪也豕_0 必对嗾祗名、初• 删/|如无緞鬲
啼谕力、刘湖漕、 乡更多检
呀、知干总埼滾4#。
佩癇皋衣耘 矗、
瘵必直仙他
伽滋遜參</^紀。
:瘠曲 叙別M送<燉轴 •'.卷 卒制斓)啊 必外预游 盛紐爲痰_
林。 弟两'刼?■籟趴
图4 “烧更纸”手抄本
比兴手法,引岀下文,有时作为某一段唱词的“内
容提要”,具有概括性、提示性的作用°《三句头”
完之后要打一段短板 ’“四扎尾”指的 :
竹溪生漆产业发展初探

竹溪生漆产业发展初探摘要:生漆产业在竹溪发展历史悠久,竹溪县曾是湖北省十堰市生漆集中产地,也是全国主要基地之一,曾作为骨干出口产品远销日本等国,被列为全国出口生漆基地县,享有“优质漆先进县”和“中国生漆之乡”美誉。
文章主要从竹溪生漆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发展短板、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竹溪;生漆;产业;发展;初探1 竹溪生漆产业发展现状1.1竹溪生漆发展历史生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漆汁,又名国漆、大漆,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天然树脂涂料[1]。
竹溪县曾是湖北省十堰市生漆集中产地,也是全国主要基地之一,曾作为骨干出口产品远销日本等国。
漆树在竹溪县栽培历史悠久,1954年至1957年,全县营造漆树林0.27万hm2,年出口生漆达到63t,被列为全国出口生漆基地县,享有“优质漆先进县”和“中国生漆之乡”美誉。
到1983年,全县约有天然漆林和人工漆林达到1.07万hm2,成为全国漆树群体最大,密集度最高,资源最多的县。
1.2 竹溪生漆产业布局竹溪生漆始于殷商,兴于汉唐,盛于明清。
早在明、清时期竹溪大木漆就畅销于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货之属有麻油,有漆[2]。
竹溪县现有老漆林面积万0.27万hm2,主要采割片林面积约为0.1万hm2,年产量19t。
主要分布在天宝、泉溪、丰溪、桃源、向坝、兵营、龙坝、城关等8个乡镇和8个国有林场,其中大木漆约占全县漆树面积75%,中木漆约占全县漆树面积25%。
1.3竹溪生漆文化建设竹溪围绕发展生漆产业、建设绿色竹溪目标,加速推进漆树林建设,不断提高生漆产业经济效益、促进漆农增收、助推精准脱贫。
竹溪县建成了亚洲首个生漆博物馆,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涉及漆树种植,生漆研发、生产和销售,漆器研发,生产和销售,涵盖大漆产业链各个环节,让竹溪生漆产业得到保护和传承、传统品牌得以发扬与光大。
2 竹溪生漆产业发展的潜力2.1 具有良好发展的基础一是竹溪拥有一定野生的资源,特别是在天宝、丰溪、桃源、源茂、向坝、泉溪及国营林场现已拥有近万亩的可直接进行采割的片林和散生植株,可进行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改培等营林技术措施,提高现有漆树林质量,提高生漆生产效益;二是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清代地方志的史料价值

清代地方志的史料价值朱士嘉我国地方志的纂修,到清代达到了极盛时期。
清代地方志不但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史料来源之一,而且是研究其它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的资料宝库。
因此,全面地了解清代地方志,对于我们建设四个现代化,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本文别立如下四个子目介绍:一、清代地方志概况;二、清代地方志的内容和体例;三、清代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四、清代纂修地方志的派别。
一清代地方志概况清王朝自1644年建立,至1911年辛亥革命,经历了267年的历史。
满洲贵族入关以后,先后与明末农民军作战,击破南明势力,平定三藩叛乱,收复我国台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镇压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
随着政权的逐步稳定,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
仅以乾隆时期矿藏开采为例,当时广西、云南、贵州的金、锡、铅、铁、水银、丹砂等矿;山西、四川、广东的金、锡、铁等矿;湖南的银矿都招商致采;仅云南蒙自一县,就有矿工数万人(何其芳《中国文学史》)。
随着清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也有显著的进步。
康熙除领导全国测量绘制《皇舆金览图》外,还组织《明史》和《大清一统志》的编写工作。
1673年诏令各省纂修通志,供明史馆和一统志馆参考。
乾隆、嘉庆相继诏令各省修志,供《一统志》采择。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十六个省在雍正时期完成纂修通志的任务。
这是雍正于1729年下沼催修通志的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清代地方志5587种,占现存全国地方志总数81凹多种的百分之七十。
这是封建王朝修志的全盛时期,面康熙、乾隆时期分别修过1372种和1100种,为清王朝修志的旺盛时期。
这是与康雍乾三个时期政局的稳定,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修志诏令的频繁,地方人士的响应,劳动人民的支持,都有密切联系的。
现在再就清代地方志的类型、纂修、特征,简单介绍如下:清代地方志具有十五个类型:通志(省志)、府志、直隶州志、州志、直隶厅志、厅志、道志、关志、卫志、所志、旗志、司志、镇志、井志和乡土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交汇处,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与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素有湖北西大门之称。
县境版图3307平方公里,辖七镇八乡,总人口36万。
【建制沿革】竹溪西周属古庸国。
东周楚庄王三年(前611年),庸率群蛮叛楚,8月楚伐庸,楚人、巴人、秦人灭庸,庸地入楚,置上庸县,竹溪为上庸县属地。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析上庸之地地置为武陵县,隶属汉中郡,此为竹溪建县之始,治所在今竹溪县城东。
南朝梁,置为新丰县。
北朝西魏,置为上庸县。
北朝周,置为孔阳县。
隋朝,置为上庸县。
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置为竹溪县,以境内竹溪河而定名.属郧阳府。
1949年5月竹溪县解放,隶属陕南军区两郧行政公署。
1950年,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
1952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合并,竹溪县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
1965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分设,竹溪县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10月,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十堰市人民政府合并为十堰市人民政府,竹溪县隶属十堰市人民政府。
【人口资源】止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359936人,农业人口309482人、非农业人口50454人;男性人口192046人、女性人口167890人;城市常住人口49274万人、城市流动人口392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口34351人;乡村劳动力127421人(男劳力76055人、女劳力51366人);人口密度为109.2人/平方公里;人口预期寿命为68岁,老年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0.5%。
【自然地理】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为鄂西北的边陲。
地处东经109°29′-110°8′,北纬31°32′-32°31′。
东与本省竹山县相连,西与陕西省的旬阳、平利、镇平县接壤,南毗邻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入渝、通陕之门户。
县境南北长104公里,东西宽51公里,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全县海拨800米以上的高山占总面积的64%,最高海拨点葱坪主峰2740米,最低海拨新洲乡烂泥湾村276米,相对高差2464米。
竹溪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16℃之间,全县无霜期200-246天,日照时数为1500-1800小时,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
【行政区划】2001年乡镇体制改革后,全县辖15个乡镇(8个乡、7个建制镇),11个县办农林牧场,305个村,24个乡办农林特场,10个居民委员会。
其中:
蒋家堰国土面积12399公顷,耕地1571公顷,年末人口34949人;
中峰镇国土面积6701公顷,耕地1195公顷.年末总人口31376人;
龙坝乡国土面积13514公顷,耕地1420公顷,年末总人口20055人;
城关镇国土面积3477公顷,耕地527公顷,年末总人口48113人;
水坪镇国土面积20790公顷,耕地3224公顷,年末总人口49481人;
县河镇国土总面积12096公顷,耕地1726公顷,年末总人口23325人;
新洲乡国土面积19175公顷,耕地1981公顷.年末人口25466人;
兵营乡国土面积16821公顷,耕地145公顷,年末人口16635人;
鄂坪乡国土面积17868公顷,耕地1366公顷,年末人口20914人;
汇湾乡国土面积19894公顷,耕地1991公顷,年末人口20914人;
泉溪镇国土面积22887公顷,耕地1479公顷,年末总人口17082人;
丰溪国土面积39225公顷,耕地1525公顷,年末总人口16212人;
天宝乡国土面积24272公顷,耕地2016公顷,年末人口22977人;
桃源乡国土面积34567公顷,耕地897公顷,年末总人口11001人;
向坝乡国土面积18987公顷,耕地945公顷,年末总人口10380人。
农林特场是:标湖、双竹、天池垭、岱王沟、八卦山、望府座、源茂、双坪、九里岗等9个国营林场和杨家扒、龙王娅等2个农特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