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龋病
口腔内科学_龋病

(2)力学原则:充填术采用机械
固位原理,备洞时兼顾抗力形与 固位形。
79
5.制洞器械
80
6.制洞步骤
(1)开扩洞口 (2)去除龋坏 (3)制备外形 (4)制备抗力形、固位形 (5)修整、清洁窝洞
81
7.各类窝洞制备方法及要点
(1)I类洞
82
II类洞
83
84
42
2.龋病好发牙面、部位
43
三、按龋病的好发部位分类: (1)窝沟龋 (2)平滑面龋 (3)根面龋
44
窝沟龋
45
平滑面龋
46
根面龋
47
4、临床
(1)浅龋 (2)中龋 (3)深龋
48
49
四、根据以往有无治疗分类 1.原发性龋:指初发并未经治疗的 龋坏。根据不同的病损程度,临床 上有不同的表现。 2.继发性龋:指以往充填治疗后因 龋坏未去净或消毒不严,充填材料 收缩微渗漏形成的龋坏。
58
第六节 龋病的治疗
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一旦 发生龋损,不能自行修复,临床多 采用充填修复治疗。 目的在于终止病变的发展,保护牙 髓,恢复牙的形态、功能及美观, 并维持与邻近软、硬组织的正常解 剖和生理关系。
59
龋病治疗原则是针对不同程度的龋 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龋病的非手术治疗是采用药物或再 矿化等保守方法终止龋病的发展。 (一)药物治疗 1、适应症 (1)发生于恒牙早期釉质龋,尚
64
1.适应症
(1)主要用于可疑窝沟龋 (2)牙合面与充填窝沟相邻的无 龋深沟裂,不需作预防性扩展,仅 用封闭剂处理即可。 2.封闭剂 3.治疗方法
龋病的治疗(口腔内科学课件)

2.牙本质的粘接 (1)粘接机制:微机械扣锁作用 (2)牙本质黏结体系:
处理剂、底胶、黏结剂
三、牙体粘接修复
适应证
1 .前牙I、Ⅲ、Ⅳ类洞的修复 2.前牙和后牙V类洞的修复 3.合力小的后牙I、Ⅱ及Ⅵ类洞 4.形态或色泽异常牙的美容修复 5.冠修复前的牙体充填 6.大面积龋损的修复
树脂充填基本步骤
牙体预备 色度选择 清洗窝洞,隔湿
护髓
酸蚀牙面 充填树脂 调整咬合
涂布底胶和黏结剂 修整外形 打磨抛光
(三)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术
1、适应证 (1)Ⅲ、V类洞和后牙邻面单面洞、
乳牙各类洞的修复 (2)根面龋的修复、衬洞和垫底材料 (3)牙科粘固剂、窝沟封闭 (4)其他暴露牙本质的覆盖,松动牙的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窝洞的结构
(1)洞壁:侧壁,髓壁 (2)洞角:线角,点角 (3)洞缘:洞壁与牙表面相交 形成的线
4.制洞的基本原则
(1)生物学原则 a彻底清创 b保护牙髓 c尽量保存健康牙体组织 d注重患者身心健康
(2)力学原则—— 抗力性、固位形
4、制洞的原则
(1)彻底清创 细菌侵入的脱矿软化 着色区
第五节 龋病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二、牙体充填修复治疗
治疗目的:
1、终止病变的发展 2、保护牙髓 3、恢复牙的形态,功能及美观 4、维持与邻近软硬组织的正常
解剖和生理关系
一、非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再矿化治疗
38%氟化铵银溶液
75%氟化钠甘油
二、牙体充填修复治疗
(一)窝洞制备 (二)术区隔离 (三)窝洞消毒 (四)窝洞封闭、衬洞及垫底 (五)银汞合金充填术
口腔内科学_龋病

57
58
2.复合树脂 (8)粘接修复操作程序:
1)比色 2)清洗窝洞,隔湿 3)护髓 4)酸蚀牙面 5)涂布底胶和粘接剂 6)充填 7)修整外形 8)调整咬合 9)打磨抛光
59
树脂充填
23
深龋-慢性牙髓炎
24
第六节 龋病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 (三)窝沟封闭治疗
25
窝沟封闭
26
二、充填治疗
(一)窝洞制备 1.分类 I类洞 窝沟 II 磨牙、前磨牙邻面 III 切牙、尖牙邻面 IV 损伤切角邻面 V 颈1/3
27
I类洞
28
II类洞
29
III类洞
30
IV类洞
31
V类洞
32
II类洞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III类洞
47
48
IV类洞
49
IV类洞
50
IV类洞
51
V类洞
52
(二)窝洞的隔湿、消毒、垫基底
1.窝洞的隔湿
53
2.窝洞消毒
54
3.窝洞垫底
1)垫底适应证 2)垫底的方法 3)垫底的部位
55
(三)窝洞充填
56
(四)充填和垫底材料
12
窝沟龋
13
平滑面龋
14
根面龋
15
4、临床
(1)浅龋 (2)中龋 (3)深龋
16
17
18
第五节 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龋病的诊断 1.问诊 2.视诊 3.探诊 4.牙髓活力测试 5.X线片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口腔内科学课件)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1 ❖ 龋病的临床病理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31.1 龋病病变过程及特点
❖ 过程缓慢
❖ 缺乏修复能力
❖ 再矿化
❖ 潜行性破坏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 牙髓防御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原发性牙本质 继发性牙本质 第三期牙本质 (修复性牙本质)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1.2 龋病的病理变化
❖
龋
(釉
)
光 镜 磨 片
质 早 期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的病理改变:病损呈 三角形改变,尖向釉牙本质界,底向表面
v 透明层 v 暗层 v 病损体部 v表层
❖表层 ❖病损体部
❖暗层 ❖透明层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釉柱的方向
釉柱的方向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窝沟龋 (光镜,磨片)
❖成因: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 ❖注意:咬合面窝洞,口小底大。
❖表层 ❖病损体部
❖暗层
❖透明层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2)牙本质龋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镜)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镜)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镜)
enamel dentin
enamel
dentin
❖5. 牙本质龋透明层出现
enamel dentin
❖6. 牙本质龋透明层、脱矿层出现
enamel
dentin
❖7. 牙本质龋透明层、脱矿 ❖8. 牙本质龋透明层、脱矿层
层、细菌侵入层出现
、细菌侵入层和坏死崩解层
口腔内科学--龋病考试重点总结

口腔内科学--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牙菌斑饮食宿主其他牙菌斑龈上菌斑:G+为主(61.5%)龈下菌斑:G-为主(52.5%)是由细菌、细菌产物,以及来自宿主的成分构成的一层薄的、致密性膜状物,它是细菌生长的微生态环境。
平滑面菌斑:菌斑—牙界面、中间层、菌斑表层窝沟菌斑:微生物和食物分子不能被水冲去牙菌斑—龋病发病最重要因素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获得性膜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影响特异性口腔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等致龋细菌特性(致龋机制):①对牙面有较强的黏附力,易形成菌斑,在菌斑中发挥作用;②具有产酸性和耐酸性;③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的能力。
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放线菌属。
链球菌属>>变异链球菌组:革兰染色阳性的兼性厌氧菌,产酸性和耐酸性强,以蔗糖为底物合成的葡聚糖介导细菌的黏附,促进菌斑的形成,是变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
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
>>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
>>轻链球菌:是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
乳杆菌属:致龋作用较弱,多涉及牙本质龋不是导致龋病开始的原因,是龋病进展的结果放线菌属:黏性放线菌促进变异链球菌定植于根面,对根面菌斑形成及根面龋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牙菌斑的物质代谢蛋白质代谢无机物代谢牙菌斑的致龋性摄糖饮食因素——碳水化合物(糖)·糖的种类: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变异链球菌代谢蔗糖能力最强。
·致龋性排序如下: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食糖量与龋病发病的关系:正相关关系·进食频率:正相关关系·含糖食物的物理性状和摄入方式:精细的、黏稠的含糖食物致龋力大。
(1:1与淀粉混合致龋性最强)蔗糖致龋·葡聚糖转移酶(GTF)·对蔗糖具有高度特异性·具有较宽的pH作用范围(5.2-7.0),与牙菌斑pH范围一致·有适宜营养物存在,微生物就能产生这种酶,不需要酶诱导剂变异链球菌代谢蔗糖途径·将蔗糖转变为胞外多糖·进入细胞内部作为细胞来源,经糖酵解途径产生乳酸·通过转化酶的作用将蔗糖降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合成胞内多糖饮食因素——氟·全身作用:在发育期,形成稳定的氟化磷酸钙晶体,增强釉质抗酸溶解性。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口腔内科学课件)

牙菌斑概述
24—48小时可重新形成暗白色未矿化的沉淀物
牙菌斑(Dental plaque)定义:菌斑是未矿化 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黏附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 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还有少量脱落的 上皮细胞、白细胞和食物残渣等。菌斑是细菌的微生 态环境,细菌在此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衰亡, 并进行着复杂的代谢活动 ,若细菌和菌斑长期黏附于 牙面,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
有机成分降解
螯合
矿物质溶解
龋病病因学说
牙齿 + 唾液
pH , 无脱矿
螯合作用可能只在菌斑pH回升到中性时起 很小的作用
龋病病因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化学(酸)学说 寄生腐败学说 外源性理论
虫牙学说
蛋白溶解 (螯合)学说
内源性理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龋病病因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Chemico-bacteria theory
牙菌斑概述
牙菌斑的意义: 1 是龋病和牙周病的病源。 2 使口腔卫生是否良好的标准。
牙菌斑概述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依其所在部位可分龈上 菌斑和龈下菌斑。龈上菌逛位于龈缘上方;在牙周组织 相对正常的情况下,G阳性菌占61.5%。龈下菌斑位于 龈缘下方,以G阴性菌为主,占52.5%。目前对龈上菌 斑的结构和形成过程研究较为广泛,对龋病造成影响的 为龈上菌斑,龈下菌斑对牙周病造成影响。
“玉米棒”的形成也证实了活体内细菌相互附着的关系,链球菌通过极化的纤毛附着 至马氏丝杆菌。
牙菌斑的结构
(一)平滑面菌斑
牙菌斑中除了细胞成分外,还有细胞间基质。基 质可以呈颗粒状、球状或纤维状,由蛋白质和细胞外 多糖构成,其中一些在细菌附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菌斑-牙界面,菌斑基质与获得性膜连续。
【口腔内科学】病龋高频考点,超快记忆46条

【口腔内科学】病龋高频考点,超快记忆46条病龋是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医学教育网建议大家早起背一背,病龋考点分值手到擒来!1、考点: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龋病定义为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表现为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破坏分解导致最终发生的牙体缺损,特征为色、形、质的变化,其中质地的变化为硬组织脱矿后软化。
2、考点:龋病的原因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之一,可以使局部pH下降至5.5以下并维持相当长时间,造成局部脱矿,龋病病变过程开始。
乳酸杆菌对牙面亲和力低,在菌斑中比例不大,但有龋洞存在的部位,乳酸杆菌数量增加,因此它更多地涉及牙本质龋,在龋病发展过程中作用较大。
3、考点:慢性牙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慢性闭锁性牙髓炎表现为无明显自发痛,洞内探针迟钝,热测引起迟缓疼痛,多有轻度叩痛。
深龋的牙往往是当冷热刺激进入深龋的洞内才出现疼痛反应,而刺激去除后症状并不持续。
可复性牙髓炎症状表现为当患牙受到冷热刺激或甜酸化学刺激时,立即出现瞬间的疼痛反应,尤其对冷刺激更敏感,刺激一去除,疼痛随即消失。
急性牙髓炎则表现为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加剧及疼痛不能定位。
4、考点: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患牙检查左下第一磨牙面深龋洞,探诊洞底感酸痛,冷测反应一过性敏感,叩痛(-),牙龈无异常可诊断为深龋,而无牙髓症状;与牙髓炎的鉴别是依据温度测试;深龋的治疗方法要安抚治疗。
5、考点:龋病的原因按照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学说,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之一。
其它链球菌在菌斑中比例不大,不起主要作用。
6、考点:龋病的病因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学说:微生物,食物,宿主和时间。
7、考点: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浅龋最常使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作X线片检查,有利于发现隐藏部位的龋损。
8、考点:龋病的病因龋病发展到某一阶段时,由于病变环境发生了变化,隐藏部位变得开放,原有致病条件发生了变化,龋病不能再继续进行,但损伤仍保持原状,这种特殊的龋损叫做静止龋。
口腔内科学1011

食糖消耗与龋病的流行呈正相关关系,高糖消耗组具有高的龋病流行犁。与此相反,食糖消耗量低的人群龋病的流行率亦低,而无龋人数增加。这说明,食糖量愈多,患龋的情况愈严重,有力地证实糖有显著致龋作用的观点。
2)糖的种类:很多学者已对各种常见糖的致龋力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各种糖由于分子量和化学结构的不同,产酸能力也不同。动物试验研究发现:各种碳水化合物中, 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 。在活体使用变形链球菌感染动物时更是这样。菌斑中很多细菌可以代谢蔗糖,其中 变形链球菌代谢蔗糖能力最强 。
变形链球菌组中,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茸毛链球菌)与人类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变形链球菌有强的致龋性主要取决于其产酸性和耐酸性。在菌斑中生存的变形链球菌能迅速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产生多量酸,可使局部pH下降至5.5以下。变形链球菌耐酸性强,在pH 4.5时仍能继续生活并产酸。局部pH下降维持相当长时间,避开唾液的缓冲作用,从而造成局部硬组织脱矿,龋病病变过程开始。变形链球菌能以蔗糖为底物合成胞外葡聚糖、果聚糖及胞内多糖。葡聚糖介导细菌的黏附,促进菌斑的形成,是变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该菌合成的水溶性葡聚糖、果聚糖、胞内多糖还可作为代谢底物提供能量,增强致龋力。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脂磷壁酸是菌体表面粘结素,它们与获得性膜中的不同受体结合,促进该菌黏附和菌斑的形成。变形链球菌不仅是冠部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根部龋的主要致病菌。
龋病时,牙齿硬组织的 病理改变涉及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基本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
(二)龋病的 临床特征
龋病的临床特征 是牙齿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 。
初期,牙齿龋坏部位的硬组织发生脱矿,微晶结构改变,牙齿透明度下降,致使牙釉质呈 白垩色 。继之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可呈 黄褐色或棕褐色 。随着无机物脱矿和有机质破坏分解的不断进行,牙釉质和牙本质 疏松软化,最终发生牙体缺损,形成龋洞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内科学龋病
80
(四)牙折裂
1.牙体缺损大 2.磨除过多牙体组织 3.窝洞点线角不圆钝,应力集中 4.充填体过高 5.充填材料膨胀
口腔内科学龋病
81
(五)继发龋
1.备洞未去净龋 2.洞缘在滞留区内或深窝沟处 3.无基釉未去净 4.充填体与洞壁界面间有微渗漏
口腔内科学龋病
82
15
4、临床
(1)浅龋 (2)中龋 (3)深龋
口腔内科学龋病
16
口腔内科学龋病
17
口腔内科学龋病
18
第五节 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龋病的诊断 1.问诊 2.视诊 3.探诊 4.牙髓活力测试 5.X线片
口腔内科学龋病
19
二、龋病的鉴别诊断
口腔内科学龋病
20
1.正常窝沟 窝沟龋
口腔内科学龋病
口腔内科学龋病
53
2.窝洞消毒
口腔内科学龋病
54
3.窝洞垫底
1)垫底适应证 2)垫底的方法 3)垫底的部位
口腔内科学龋病
55
(三)窝洞充填
口腔内科学龋病
56
(四)充填和垫底材料
1.银汞合金 (7)充填: 1)护髓 2)放置成形片和小楔子 3)充填材料 4)雕刻成形 5)调整咬合 6)打磨、抛光
口腔内科学龋病
42
口腔内科学龋病
43
口腔内科学龋病
44
口腔内科学龋病
45
口腔内科学龋病
46
III类洞口腔内科学龋病来自47口腔内科学龋病
48
IV类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49
IV类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50
IV类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51
V类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52
(二)窝洞的隔湿、消毒、垫基底
1.窝洞的隔湿
口腔内科学 热烈欢迎各位老师同学 光临答辩会
口腔内科学龋病
1
第一章 序论
口腔内科学龋病
2
第二章 龋病
第一节 概述 一、龋病的概念和特征
(一)龋病概念
口腔内科学龋病
3
第一节 概述
(二)龋病特征 1.细菌感染 2.多发、常见 3.古老、现代 4.慢性破坏性
口腔内科学龋病
4
第一节 概述
二、龋病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
口腔内科学龋病
57
口腔内科学龋病
58
2.复合树脂 (8)粘接修复操作程序:
1)比色 2)清洗窝洞,隔湿 3)护髓 4)酸蚀牙面 5)涂布底胶和粘接剂 6)充填 7)修整外形 8)调整咬合 9)打磨抛光
口腔内科学龋病
59
树脂充填
口腔内科学龋病
60
树脂充填
口腔内科学龋病
61
树脂充填
口腔内科学龋病
口腔内科学龋病
8
1.龋病好发牙 恒牙
口腔内科学龋病
9
龋病好发牙 乳牙
口腔内科学龋病
10
2.龋病好发牙面、部位
口腔内科学龋病
11
(二)龋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3.部位: (1)窝沟龋 (2)平滑面龋 (3)根面龋
口腔内科学龋病
12
窝沟龋
口腔内科学龋病
13
平滑面龋
口腔内科学龋病
14
根面龋
口腔内科学龋病
口腔内科学龋病
5
第二节 龋病的病因
二、龋病的四因论 (一)细菌菌斑:变形链球菌 (二)食物:糖 (三)宿主:牙齿、唾液、机体状态 (四)时间:
口腔内科学龋病
6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
(二)龋病的病理变化 (三)釉质龋 (四)牙本质龋 (五)牙骨质龋
口腔内科学龋病
7
第四节 龋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龋病的好发部位
21
2.平滑面龋-釉质发育不全
口腔内科学龋病
22
平滑面龋-氟斑牙
口腔内科学龋病
23
深龋-慢性牙髓炎
口腔内科学龋病
24
第六节 龋病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 (三)窝沟封闭治疗
口腔内科学龋病
25
窝沟封闭
口腔内科学龋病
26
二、充填治疗
(一)窝洞制备 1.分类 I类洞 窝沟 II 磨牙、前磨牙邻面 III 切牙、尖牙邻面 IV 损伤切角邻面 V 颈1/3
75
全冠修复
口腔内科学龋病
76
全冠修复
口腔内科学龋病
77
五、龋病治疗的并发症和处理
(一)意外穿髓
口腔内科学龋病
78
(二)充填后疼痛
1.牙髓性疼痛 (1)激发痛 (2)自发痛 2.牙周性疼痛 (1)咬合痛 (2)持续性自发钝痛
口腔内科学龋病
79
(三)充填物折断、脱落
1.深龋备洞不当 2.充填材料调制不当 3.充填方法不当 4.过早咬合
62
(9)粘接修复失败的原因
1)牙面清洁不彻底 2)牙面处理不当 3)洞壁护髓材料未去净 4)未护髓 5)粘接剂涂布不匀或太厚 6)复合树脂充填不足 7)树脂未固化前移动了粘接修复体 8)树脂固化不全 9)充填体过高致咬合应力集中
口腔内科学龋病
63
5.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
(3)临床应用
1)窝洞暂封料 2)深洞双层垫底的第一层材料
口腔内科学龋病
27
I类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28
II类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29
III类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30
IV类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31
V类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32
2.窝洞命名
I La L B O M D
口腔内科学龋病
33
3.窝洞结构
口腔内科学龋病
34
4.制洞的基本原则
(1)去 (2)保 (3)形 (4)固位
乳牙窝洞垫底料 3)间接盖髓料 4)根管充填料 5)牙周塞治剂
口腔内科学龋病
64
6.氢氧化钙粘固剂
口腔内科学龋病
65
7.玻璃离子粘固剂 (4)充填
1)牙面处理 2)涂布底胶 3)充填材料 4)涂隔水剂 5)修形打磨
口腔内科学龋病
66
玻璃离子充填
口腔内科学龋病
67
玻璃离子充填
口腔内科学龋病
68
三、深龋治疗
(一)治疗原则 1.去龋 2.保护牙髓 3.正确判断牙髓状况
口腔内科学龋病
69
口腔内科学龋病
70
口腔内科学龋病
71
(二)洞形制备特点
口腔内科学龋病
72
(三)治疗方法
1.垫底充填术 2.安抚治疗 3.间接盖髓术
口腔内科学龋病
73
四、大面积龋损的修复
口腔内科学龋病
74
全冠修复
口腔内科学龋病
口腔内科学龋病
35
5.制洞器械
口腔内科学龋病
36
6.制洞步骤
(1)开扩洞口 (2)去除龋坏 (3)制备外形 (4)制备抗力形、固位形 (5)修整、清洁窝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37
7.各类窝洞制备方法及要点
(1)I类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38
II类洞
口腔内科学龋病
39
口腔内科学龋病
40
口腔内科学龋病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