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认同视角的消费者购买意向模型研究_周成

合集下载

消费者行为中的购买决策模型研究

消费者行为中的购买决策模型研究

消费者行为中的购买决策模型研究在当代市场经济中,消费者行为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购买决策是消费者行为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会购买某个产品或服务。

为了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营销策略,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购买决策模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购买决策模型,并探讨其优缺点。

首先,经典购买决策模型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础。

该模型由斯图尔特•厄伦威格于1965年提出,被称为AIDA 模型,即Awareness(意识)、Interest(兴趣)、Desire(愿望)和Action(行动)。

这一模型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包括四个阶段,从意识到兴趣、再到愿望,最终转化为实际行动。

这一模型适用于大多数购买决策,因为消费者通常需要先了解产品或服务,然后产生兴趣和愿望,最终才会采取行动购买。

然而,该模型并没有考虑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和态度的影响,对于复杂的购买决策可能不够准确。

其次,认知购买决策模型通过引入认知因素来解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

这一模型由乔治•阿博尔德提出,主张消费者购买决策受到他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和意义理解的影响。

认知购买决策模型将购买决策过程分为认知阶段、信息搜索阶段、评估阶段和购买决策阶段。

在认知阶段,消费者开始意识到需求,然后通过信息搜索来获得相关信息。

接下来是评估阶段,消费者对不同产品或服务进行比较,并形成购买意向。

最后,在购买决策阶段,消费者选择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并进行购买。

认知购买决策模型强调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于复杂的购买决策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然而,该模型忽视了情感和社会因素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行为购买决策模型强调消费者的实际行为和决策过程。

该模型由菲利普•科特勒提出,将购买决策分为四个阶段:需要识别、信息搜索、评估和选择。

与其他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视为实际行动,而不只是心理过程。

行为购买决策模型认为,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消费者将进行信息搜索、对选项进行评估,并最终选择最符合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purchase intention 的维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purchase intention 的维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purchase intention 的维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购买意向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之前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涉及到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维度。

购买意向的形成对于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产品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购买意向的不同维度,可以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决策过程,从而提升产品销售效果和顾客满意度。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探讨购买意向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同时,通过对购买意向的不同维度进行解析,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打造更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探讨purchase intention(购买意向)的不同维度,分别从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购买意向的概念以及文章的结构,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购买意向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具体特点和影响因素。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各个维度进行总结,并探讨purchase intention的实践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purchase intention维度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市场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目的部分的内容如下:1.3 目的:购买意向是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倾向。

本文旨在探讨购买意向的维度,即认知、情感和行为维度,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通过对购买意向的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和促销活动。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对购买意向这一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2.正文2.1 购买意向的认知维度购买意向的认知维度是指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所表现出的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程度。

在购买意向的认知维度中,消费者会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信息搜索、评估和比较,从而形成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态度和看法。

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意愿理论与影响因素综述

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意愿理论与影响因素综述

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意愿理论与影响因素综述目前消费者购买意愿理论主要有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

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跨境电商要借鉴消费者购买意愿理论,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的价值效用;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培养消费者消费习惯,增强消费者粘度;提高网站质量,简化购物与交易流程。

标签:跨境电子商务;购买意愿;企业营销跨境电子商务是指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据统计,2017年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已达7.6万亿,年均增幅超过了20%。

在进出口贸易下滑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的逆势增长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新动力。

同时,中国海淘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海淘用户由2014年的0.15亿增长至2017年的0.65亿,预计2018年将达到0.88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跨境电商务通过交易平台将商家与消费者直接联系起来,实现消费者与商家最直接的沟通,利用网络营销手段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升消费者意愿,发挥网络营销在跨境电商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把控好消费者意愿是跨境电子商务作好营销工作的关键。

购买意愿属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Mullet & Karson(1985)认为消费者购买意愿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愿意采取购买行为的机率的高低。

Dodds & Monroe (1991)指出意愿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和外在因素的作用所构成的。

在消费过程中,Fishbein和Ajzen(1991)认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直接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当购买意愿是积极的,则购买行为更有可能发生;反之,购买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将降低。

因此,针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为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消费需求氛围。

1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研究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的情景变得更为多样和复杂。

《2024年电商直播场景下的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范文

《2024年电商直播场景下的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范文

《电商直播场景下的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商直播已经成为现代消费者购物的重要场景之一。

其独特的互动性和实时性,使得消费者在观看直播的同时,能够直接参与到商品的购买决策过程中。

本文旨在通过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电商直播场景下的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行研究,以期为电商直播平台和商家提供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建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直播场景下进行购物。

然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直播内容、主播影响力、商品质量、价格等。

因此,对电商直播场景下的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行研究,有助于电商平台和商家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提高销售业绩。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扎根理论对电商直播场景下的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行理论构建,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数据来源于电商平台上的电商直播数据、消费者购买数据以及消费者调查问卷。

四、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分析通过深度访谈、观察和文献回顾,本研究构建了电商直播场景下的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包括直播内容、主播影响力、商品质量、价格、消费者个人特征等因素。

(二)开放编码通过对访谈和观察资料的开放编码,提取出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具体因素,如主播的互动能力、商品的展示效果、价格优惠等。

(三)主轴编码与选择性编码在开放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因素进行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形成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核心类别和主题。

五、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与分析(一)模型构建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结果,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该模型包括外生变量(如直播内容、主播影响力等)和内生变量(如购买意愿、满意度等)。

(二)模型估计与检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对数据进行估计和检验,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

(三)结果分析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分析各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独树一帜还是随波逐流

独树一帜还是随波逐流
的基础上ꎬ Amaldoss ( 2005) 将消费者分为两类: 领导型消费者和跟随型消费者ꎬ 其中领导型消
费者会将自身的需求放在首位ꎬ 更在意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ꎬ 产品效用会随购买人数增加而降
131
珞珈管理评论
2024 年卷第 2 辑 ( 总第 53 辑)
低ꎻ 跟随型消费者则把其他消费者的期望或行为作为自己行为参照的准则ꎬ 进而在自己的产品评
管理评论
Luojia Management Review
2024 年卷第 2 辑 ( 总第 53 辑)
No 2ꎬ 2024 ( Sum 53)
独树一帜还是随波逐流?
消费者类型和奢侈品环保信息
交互效应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冯文婷1 李 洁2 沈先运2 刘陈陵2
(1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珠宝学院 武汉 430074ꎻ
侈品品牌热衷于投身可持续性实践活动ꎬ 开发可持续奢侈品的生产线ꎬ 可持续奢侈品日益成为一种
新的时尚潮流 ( Li & Leonasꎬ 2019) ꎮ
可持续奢侈品是指符合环保诉求ꎬ 具有节能、 无害等可持续属性或相关联的奢侈品ꎮ 现有研究
表明ꎬ 消费者对于可持续奢侈品存在两种矛盾态度: 一方面ꎬ “ 可持续” 与自我超越、 道德和利他主
目ꎻ 阿玛尼则承诺 2020 年起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危险化学品ꎻ 古驰也在 2017 年宣布不再使用一切
动物皮草ꎮ 此外ꎬ 在全球可持续时尚峰会上ꎬ 宝格丽首席执行官提出: “ 作为一个奢侈品品牌ꎬ 宝格
丽以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品牌理念为傲ꎬ 在每一个经营环节中坚持合乎道德的生产准则” ꎮ 这表明ꎬ 奢
实验二验证消费者心理需求 ( 分化、 同化) 和奢侈品环保信息 ( 可持续、 非可持续) 的匹配一致性

符号与认同身着优衣库联名服饰的青年

符号与认同身着优衣库联名服饰的青年

第34卷第3期 2021年02月Vol.34 No.3February 2021艺术科技符号与认同:身着优衣库联名服饰的青年骆成诚,陆卫群(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日本品牌优衣库联名系列服饰在近几年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欢迎,在优衣库品牌文化的影响下,年轻人的消费观、审美观等正在发生变化。

本文以符号消费理论和身份认同理论作为分析当前中国存在的优衣库品牌联名服饰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现象的框架,探讨优衣库这一品牌深受青年群体喜爱的原因和消费优衣库品牌联名服饰的行为所反映的社会学意义。

本文认为,当下青年群体对优衣库这一品牌的喜爱反映了消费者对该品牌文化的认同,消费该品牌的联名系列服饰是一种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消费。

关键词:符号消费;认同;优衣库;青年;联名服饰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195-021 问题的背景和由来优衣库在2018年与艺术大师KAWS(考斯)合作设计的T恤引来大众的疯抢,甚至出现为了抢衣服而斗殴的现象。

2020年11月13日,优衣库与设计师Jil Sander (吉尔·桑达)的合作系列“UNIQLO+J”回归,也引发人们的疯狂购买。

优衣库2002年进入市场,真正被普罗大众熟知是源于优衣库“试衣间”事件,优衣库在此前一直因为设计过于简洁被年轻人吐槽,但近几年来,走在大街上却随处可见身着优衣库服饰的年轻人,现在走进优衣库可以看见最主要的消费者也是年轻人。

从2017、2018和2019快时尚品牌排行榜来看,优衣库三年连续位居第一[1-3]。

于是难免让人疑惑,优衣库进入中国市场这么多年,为什么在近几年出现青年群体涌入优衣库消费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体现的究竟是怎样的消费观念的变化?仔细分析青年群体购买的优衣库单品中的类别,可以发现优衣库联名系列服饰占据了青年群体购买的优衣库商品中的大部分,因此应当从哪个角度理解青年群体对于优衣库联名系列商品的热爱成为又一问题。

第七章购买决策理论

第七章购买决策理论

3. 购买筛选模型
消费者购买前,一般会有已认知的品牌进入其潜意识的备 选清单,并可分为三个区域:激活区、惰性区和排除区。
不确定情境下的购买决策理论
预期理论认为,消费者会根据价值函数,从获益和损失的 角度构建不同的决策行为方案。他们往往会高估极不可能发生 的事件的概率,又往往低估极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
商场氛围影响模型
冲动性购买行为
冲动性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非事前计划的终端购 买行为,亦称为非计划性购买。
纯粹冲动性 购买
建议性购买
时尚冲动性 购买
提醒性购买
计划冲动 购买
4. 购后行为
购后过程模型
4. 购后行为
购后冲突
案例7-3 虚拟与现实——优衣库的虚拟试衣间
聚焦中国7-1 中国人购物之不同
小结
消费者是如何做出购买决策的 消费者决策模型、预期理论 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购买决策 终端购物行为的基本理论 购买情境的影响力 购后行为的分析
思考题
1. 试分析基本的消费者决策模型和特定类别的消费者决策模型之 间的区别。 2. 试讨论消费者决策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预期理论是如何分 析消费者的? 3. 试以实例说明消费者决策的RPS,LPS和EPS类型。 4. 试运用FCB方格说明购买不同类别的产品时,消费者的购买决 策有何不同? 5. 终端购买行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6. 冲动性购买的大量存在是否说明了消费者行为是不可解释的? 7. 试结合实例从购物行为的角度讨论中国人与西方人有何不同。
方格1: 思考者 广告应重视足够理 性的诉求支持
方格3: 行动者 广告应重视购买后 的认同
案例7-2 天猫网购
方格2: 感觉者 广告应重视情感的 打动
方格4: 反应者 广告应重视消费者 的体验和自我感觉

移动学习软件价值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

移动学习软件价值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

0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传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精细化发展,人们的交流和互动逐步从电脑端向移动端转移。

此外,移动新技术的应用使线上学习更加个性化、便捷,人们能够跨时空、跨情景、及时、移动、交互学习,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移动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平台成为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云课堂、腾讯课堂等移动线上学习得到迅速发展。

近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移动学习,大部分学者研究移动学习软件如何对词汇学习和教学、大学生知识习得产生影响,探索如何提升移动学习效果,如SAROBAN 等[1]研究移动辅助词汇学习对学生成功和态度的影响;肖红芳等[2]研究移动App 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乔万峻[3]研究移动学习软件使用情况;赵莹[4]探索移动学习软件的初中英语学习效果;李静昉[5]分析移动学习软件优化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效果。

从软件设计和功能角度,关注移动学习软件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可用性、用户体验和媒体融合情况等方面,如HAMARI [6]研究软件的游戏化设计是否会提升用户活跃度;MORENO-GER 等[7]研究在线教育的游戏化设计;杨光[8]研究移动学习软件的用户使用满意度;郭倩茹等[9]从个性化、情境性、探究性、社会性及建构性五大维度对比分析2个移动学习App ;陈逸轩[10]分析移动学习软件在数字化背景下促进媒介融合方面做出的举措;李月琳等[11]研究移动学习平台的交互设计,探讨交互设计的可用性及影响用户体验的设计要素。

然而,从消费者角度研究移动学习软件付费意愿的文章较少。

消费者对线上知识付费体验从抵触、感到新鲜感到盲目跟风和知识焦虑逐渐走向理性消费,更理性和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在线知识产品[12]。

随着用户在线知识付费意识的提高,以及消费者付费越来越理性,部分学者开始研究移动学习软件用户付费行为。

研究发现,大部分有购买线上学习App 套餐的消费者认为移动学习更具优势,如在线语言学习会引入优质的外教资源,通关学习、游戏背单词等使他们养成长期线上学习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身份劣势带来的心理紧张感,从而在心理上获得 一种群体隶属来消除内部的身份紧张感。这种消费 行为并不是单纯满足生理需求,而是通过炫耀、攀
24
比、挥霍和浪费的过程来求得他人一个好的回应,对 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认同。
Adle(r 1932)[13]认为,人具有相当的自主性,并非 受制于本我与潜意识内盲目的欲望冲动。人具有与 生俱来的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它是人类共同的人
机。m 是参照群体或个人的个数。
虽然 Fishbein 理性行为模型注意到了行为意向
具有社会性,即消费者的行为意向会受到参照群体
那么作为社会的人,往往会通过对不同消费行为的 选择,来表达与他人或社会群体之间的同一性或差 异性,将自己归属于某一社会身份群体,个人总是选 择与其身份相符合的消费行为,从而使得消费行为 成为了构建和维持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这种情况 我们称之为消费认同。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2016 年的中央 态度和与对其相关的具体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
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 很强(RT Lapiere,1934;Bray,Douglas W,195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 Fishbein 和 Ajzen(1975)[5]提出了理性行为理论。该
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通 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其行为
过增加有效的市场供给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 意向合理推断出,而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决定了个
长。而有效的市场供给,其本质是能更好的满足消 体行为意向。这两个因素是有权重的,可以用公式
费者需求的供给,因此企业应该更深入地研究中国 Ⅰ来表示:
2016 年 10 月 第 32 卷 第5 期
消费经济 CONSUMER ECONOMICS
Oct. 2016 Vol. 32 No.5
基于消费认同视角的消费者购买意向模型研究
□ 周 成 1,2
(1.西南财经大学 消费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4;2.西南政法大学 管理学院,重庆 401120)
GJ.Pool 和 AF.Schwegler(2007)[11]提出人们服从 消费群体规范的动机包括:准确、自身相关和他人相
或个人的影响,但是没有进一步阐释其影响机理,也 关动机。当准确动机形成,人们服从消费群体规范是
就是说消费者的行为意向为什么会受到参照群体或 因为他们认为他人的行为是合适的、准确的、成功
摘 要:本文以 Fishbein 理性行为模型为基础,从消费认同视角研究了我国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 。 通过选取群体所
属感、身份紧张感和个性化三个反映消费认同作用机制的变量取代理性行为模型中主观规范变量,形成消费认同视角小汽车的消费行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原有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修
消费者行为特点,从而更好的创造市场需求。本研 究以消费者购买小汽车的行为为例,从消费认同视
B~BI=W1(AB)+W2(SN)
公式Ⅰ
其中,B 表示个体的行为;BI 表示个体的行为意
角,把群体所属感、身份紧张感和个性化三个变量 引入到理性行为模型,对原有理性行为模型和消费 认同视角下的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比较,最终将
n
Σ AB= biei i=1
公式Ⅱ
其中,bi 表示个体对特定行为会产生结果 i 的信 念;ei 表示个体对行为结果 i 的主观评价;n 指信念 的总数。
SN 表示主观规范(主观准则),指的是消费者对
收 稿 日 期 :2016-09-16 作者简介:周 成(1978-),男,湖北赤壁人,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向,是人们打算从事某一特定行为的量度。W1 和 W2 分别代表 AB 和 SN 两变量的权重,可以通过经验性 的回归分析获得。
数据拟合度更好的模型作为研究我国消费者购买意
AB 表示个体行为 B 态度,是人们对某一行为所
向的基础。
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情感,它由人们对行为结果的
二、理论背景
主要信念以及对这种结果重要程度决定;行为态度
范变量的界定比较狭隘,不能很好的解释主观规范 是它的使用价值,但在消费社会,物品凝结了社会意
变量对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 义,商品(物)超越了简单满足人们自然生理需要的
个群体导向、注重和谐的文化中,消费者个体的行为 意向会较容易受到认同压力的影响,这使得对于行 为的预测有可能存在大量误差。
的文化中,个体的行为意向会较容易受到消费认同 的稳定性间接表现为其消费行为的一致性,研究结
的压力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建立
果具有可比性。 考虑到本研究两个模型主要差异存在于主观
规范因素上,所以需要选择一种能使参照群体对购
由于本研究主要研究购买行为的意向,而不研 究购买行为本身,所以理性行为模型可以用图 1 来 表示。参考前面的讨论,本研究用能够反映消费认同 视角下的群体所属感、身份紧张感和个性化三个变 量代替理性行为模型中主观规范变量,从而形成消 费认同视角下的理性行为修正模型(见图 2)。
个人的影响,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很多学者利用 Fishbein 理性行为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模 型 较 好 的 预 测 了 消 费 者 对 产 品 的 购 买 意 向(MJ Ryan,EH Bonfield,1975;PW Miniard,JB Cohen, 1983;RL Oliver,WO Bearden,1983)[6-8]。一些研究者 认为 Fishbein 理性行为模型虽然是比较典型的预测 消费者行为特点的理论模型,但是模型中对主观规
的,特别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倾向向社会寻求 该如何做的信息。当自身相关动机产生时,人们服从 消费群体规范是因为采取相应的行为能得到社会的 认同。当他人相关动机产生时,动机根源于他人和他 人可能带来的结果,包括奖励和惩罚。当今是一个物 品极度丰裕的社会,我们消费的对象是充斥于市场 体系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些物品,其最根本的用途
进行自我定位和认同。
后 卫 ”,是 社 会 稳 定 不 可 或 缺 的“ 缓 冲 带 ”与“ 防 震
以上研究表明,人们受到群体影响主要是通过 带”;作为新兴消费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中
群体所属感、身份紧张感和个性化这些消费认同机 间阶层是“消费上的前卫”,他们的消费激情是目前
制产生的。所以在中国这样一个群体导向,注重和谐 国家扩大内需与经济发展的强心针。最后,中间阶层
表现出的两个不同方面。一个人的前后同一特性或 一群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同时也构成与其他人 (“他 人”或“他们”)的差别。霍那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 度来分析认同。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认同表现为时间 上的连续性。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认同为在较长跨 度的时期中,那些可被识别和辨认的属性和特性表
己认同于某一消费群体,个人希望通过消费行为来 表现自己所属的阶层,即群体所属感,群体所属感是 一种群体认同。
商品化,以及使商品同时具有象征交换意义的符号 化一系列的活动[9]。正如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中,消 费成为了很多陌生人联结在一起纽带,人们将自己 归属于消费某种商品的群体,或者以某个特定品牌 作为自己的群体标志,每个人都有意或无意的把自
续性。由此可见,“认同”揭示了“相似”(similarity)与 “差别”(difference)的关系[9]。“相似”与“差别”是认同
(二)样本和产品确定
买 决 策 过 程 有 影 响 的 产 品 。 Fisher,Robert J. 和 Linda L. Price(1992)提出,一个群体能否影响购买 者对产品或品牌的选择,取决于这个产品或品牌的 社会可见度或购买者对可见度的感知 。 [14] Berarden 和 Etze(l 1982)发现当购买的产品是奢侈品而不是 必需品的时候,或者当产品是在公共场合消费而不 是在私下消费的时候,参照群体对购买者的影响更 大一些[15]。因此,本研究选择家用小汽车作为购买 行为的对象。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用小 汽车在中间阶层消费者中比较普及,甚至成为了中
间阶层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另一方面,家用小汽
图 1 理性行为模型
车购买支出较高,使用的时间也较长,且经常在公 众 场 合 使 用 ,所 以 属 于 高 卷 入 度 商 品 ;此 外 ,在 我
国,家用小汽车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交通
工具,而且是个人品味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三)变量测量和样本结构
强调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个性化特点,追求的主要不 家的中间阶层不相上下。同时,中间阶层作为消费人
是集体所属感,而是个体所属感(群体疏离感)。消费 群中的重要一极,其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不仅对其个
者通过个性化消费向别人传达一种信息“我是独特 人和家庭,而且对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都将
的”,个性化消费倾向越强烈的人越善于利用消费来 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中间阶层是“政治上的
从他人的行为规范的动机水平所决定的。SN 可以用 他人(们)相似或相区别的过程。
公式Ⅲ表示:
正如 Fishbein 注意到了行为意向具有社会性,
m
Σ SN= (NBj)(MCj) j=1
公式Ⅲ
其中,NBj 是规范信念,指消费者关于参照群体
或个人 j 认为其应该或不应该采取某种行为的信念。
MCj 消费者自己对接受或服从他人的行为规范的动
scu 和 G.Zinkhan(2015)[12]认为规范的影 响通过服从而实现,一个人为了从他人那里得到一 个好的回应而接受群体的影响。个人担心自己比不 上他人或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得不到他人的承认, 而试图通过炫耀性消费或攀比性消费行为,缓解由
现较为稳定。从空间的角度看,个人认同表现为把个 人的各个方面结合成某种连贯性的结构性模式,而 社会(或集体)认同则表现散布在空间中的人们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