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水资源分布特性
甘肃种植业的水源

甘肃种植业的水源甘肃省地处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水源对于甘肃的农业发展尤为重要,种植业在甘肃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源供应。
以下将从甘肃种植业的水资源现状、水源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甘肃种植业的水资源现状相对匮乏。
甘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多为高山和干旱草原,水资源稀缺;东部地区则有河流和湖泊,水资源相对较丰富。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140-545毫米,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
此外,甘肃境内的河流主要有黄河、长江及陇上河、洮河、河蟹河等,但水量较少。
与此同时,甘肃地形复杂,地灾频繁,尤其是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甘肃种植业对水源的利用现状不容乐观。
甘肃是农业大省,农业用水占据了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部分。
截至2019年,甘肃的农田灌溉面积达到4400多万亩,而灌溉水源主要依靠地下水和河流水,地下水资源逐年减少,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
此外,由于甘肃作物种类繁多,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同。
高水耗作物如水稻和棉花在甘肃仍大量种植,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
这些都对甘肃的水资源造成了较大压力。
甘肃种植业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耕地缺水问题。
甘肃干旱地区大量的农田缺乏灌溉水源,导致农作物缺水,影响了农业生产。
其次是水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部分农田采用了传统的洪泛灌溉方式,过量的水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另外,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此外,长期以来,甘肃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灌溉设施老旧,不仅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也制约了甘肃种植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甘肃种植业的水资源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大水资源的调水调度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益。
比如通过建设水库和调水工程,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农田的灌溉需求。
其次,应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现状及对策一、甘肃地理概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位于32°31′~42°57′N、92°13′~108°46′E之间,平面形态总体为“哑铃”形,呈北西—南东走向分布,从文县甘川边界到安西县甘新边界长1655km,最窄处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北宽仅24km。
西南面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外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小部分与宁夏自治区相接;东面与陕西省相连。
国土总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60%,川区和沙漠平原区约占40%。
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甘肃水资源总体概况甘肃省河流年径流量约6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603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甘肃境内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135亿立方米,长江106亿立方米,内陆河57.9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量1500立方米,居全国22位。
人境河川径流量304亿立方米,自产加入境的总水量为603亿立方米。
总的来看,全省地表水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平衡。
长江流域为丰水区;黄河流域为缺水区;黄土高原北部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人畜饮水困难,是严重缺水区。
2.地下水资源:全省地下水资源149.8亿立方米/年。
在地下水资源中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资源量有10.5亿立方米/年,其中北山及走廊山脉2.06亿立方米/年,走廊平原4.94亿立方米/年,黄土高原3.51亿立方米/年。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系包括河流、渠系、田间灌溉、大气降水入渗及凝结水,全省总量为149.2亿立方米/年,其中走廊平原地下水站给量44.17亿立方米/年,黄河、长江流域山间盆地和河谷潜水17.24亿立方米/年。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国家的一级重点水资源保护区,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甘肃省的水资源现状总体上呈现出供需矛盾尖锐、资源紧张、水质污染严重的特点。
首先,甘肃的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
根据数据统计,甘肃省的年平均有效降水量为260毫米左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相对富集,北部则相对贫乏。
此外,甘肃的自然水资源还受到蒸发、渗漏、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可利用水资源更为有限。
其次,甘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尽管甘肃省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但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限制,目前只有少部分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利用。
大部分农田仍依赖天然降水灌溉,农村地区严重缺水。
此外,甘肃还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导致水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甘肃的水环境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和农业活动的不可控因素导致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严重。
甘肃省存在着很多非法采矿、非法捕捞、废水直排等问题,水质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此外,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
对于甘肃省目前水资源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
首先,应该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
同时,鼓励农业用水的节约和灌溉方式的改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和设备。
其次,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要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水质污染的处理力度。
加强监管,严惩水污染行为,建立健全的水污染防治体系。
同时,加强河道清淤和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对水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甘肃的水资源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供需矛盾尖锐、资源紧张、水质污染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全面利用。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省水资源概况一、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甘肃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在东经92°20′~108°46′、北纬32°31′~42°50′之间。
东邻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与青海省交界,南与四川毗连。
总面积45.4403万平方公里,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1.2河流及水系我省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内流区河流为河西内陆河流域,全省包括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从西到东分布有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黑河、石羊河三个水系;黄河流域位于我省中东部地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主要有黄河(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我省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除汉江水系八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
(甘肃省水系图见附页)。
二、水资源数量2.1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1956-2000年系列,下同)降水量为276.9毫米,降水总量为 1258.306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毫米,降水总量为352.147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28.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0毫米,降水总量为675.495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3.7%;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4毫米,降水总量为230.664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18.3%。
2.2地表水资源量2.2.1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282.139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56.6157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20.1%,黄河流域为125.1586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44.3%,长江流域为100.3649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35.6%。
甘肃水资源的特点及保护利用

文章编号:10002694X(2000)022*******甘肃水资源的特点及保护利用Ξ唐海萍1,唐少卿2(1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21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摘 要:阐述了甘肃水资源的4个特点:降水偏少、地区间悬殊大;地表径流不足,且东多西部少,中东部地高水低,西部径流利用方便;固体水库——高山冰川是甘肃水资源的一道风景线;地下水资源分布面积广,水质好,对干旱区和干旱季节补充地表水之不足很重要。
从体现水资源使用价值的水质、水量和水能3种表现,以及开发利用水资源的2种基本形式,消耗性用水和非消耗性用水分析了甘肃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利用水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甘肃中图分类号:F323.213(242)文献标识码:A1 甘肃水资源的特点甘肃省年均降水302mm,全省东西、南北之间距离大,受水汽来路和地势高低等因素的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以六盘山—西秦岭—祁连山为分界线,其南为丰水区,其北为贫水区及干涸区(表1)。
其中,在河西走廊干涸区的安西、敦煌等地仅为85~36mm。
由于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少,在全省总土地面积中,半干旱和干旱区面积占75%[1]。
表1 甘肃省降水分区Table1 The div ision of average annualprec ip it ation i n Gan su Prov i nce降水分区年均降水量 mm 包括地区丰水区800~600六盘山—陇山区、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祁连山地贫水区600~180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兰州以北地区干涸区<180以祁连山麓为界的河西走廊、北山山地及其它荒漠地区 甘肃自产地表径流30915亿m3,人均1500多m3,不仅人均水量和每公顷耕地的水量大大低于全国年均水平,在西北五省区也是低的(表2)。
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

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我省河流水系分为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源总量28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82.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302亿立米米。
入境水资源量287.3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482.3亿立方米。
一、内陆河流域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三个水系。
年径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独立出山的河流有15条,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6条;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酒泉)、马营河(酒泉)、梨园河、黑河、洪水河(民乐)6条;疏勒河水系有党河、疏勒河、大哈尔腾河3条。
自产水资源总量5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7亿立方米。
入境水资源量14.1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7.3亿立方米。
1、疏勒河水系疏勒河水系以疏勒河为干流,主要支流有大哈尔腾河、党河、榆林河、石油河及白杨河,这些支流虽不汇入疏勒河、但习惯上仍划归为疏勒河水系。
各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脉,水量自产并全部消耗于我省内。
疏勒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21.2亿立方米。
疏勒河干流发源于祁连山脉的疏勒南山东段纳嘎尔当,河流出山后流经我省的肃北县、玉门市及瓜州县,注入双塔堡水库,下游水量只能引灌到西湖农场,已无余水下泄,疏勒河流域干流总长945公里,年均径流量8.7亿立方米。
大哈尔腾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党河南山东端奥果吐乌兰及野牛脊山,流经我省的阿克塞县,最终注入大、小苏干湖。
河流长约320公里,年均径流量3.2亿立方米。
党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崩坤大坂、宰里木克和党河南山的巴音泽尔肯乌勒、诺干诺尔的冰川群, 流经肃北县及敦煌市,注入党河水库。
河长390公里,年均径流量3.5亿立方米。
榆林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大雪山北坡和野马山北坡的冰川群,流经肃北及安西两县,注入榆林河水库。
河长118公里,年均径流量0.65亿立方米。
甘肃水资源概况.docx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
黄河流域有洮河、
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
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
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
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
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
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
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河流大部源头
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
具有流程短,上游水
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
的水能资源。
甘肃的自然资源(甘肃地理)

甘肃的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甘肃省土地面积约42.58万平方千米,但山地多,平地少,可用于生产建设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60.11%。
全省耕地面积居全国第11位,人均耕地面积2.66亩,居全国第6位。
2.水资源:甘肃省水资源匮乏,人均占全国人均1/2。
全省水资源分布特点:夏秋两季多,春冬两季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甘肃省虽然水资源匮乏,但水能资源却较丰富,境内黄河、白龙江等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为发展水电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
黄河上游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和碧口水电站水力总蕴藏量位列全国第一。
其中刘家峡水电站被誉为“黄河第一明珠”。
3.生物资源:甘肃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省区之一,全省生物多样性主要集中在陇南山地及甘南高原少部地区。
珍稀动物有:梅花鹿、马鹿、麝等;甘南草场水草丰茂素有“亚洲第一草场”美称。
甘肃药材9500种居全国第二,特别是“岷当归”“纹党”产量大、质量好。
4.矿产资源:甘肃省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省份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卡林型金矿-----阳山金矿。
5.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丰富。
石油、天然气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两油区;煤炭集中分布于庆阳、华亭、靖远、窑街矿区;风力资源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的山口地区,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风口”。
甘肃的河流、湖泊和湿地:1.甘肃省内陆河、外流河流域的分界线-----乌鞘岭--毛毛山--景泰县北部为界,以西内流区域,以东外流区域。
2.甘肃省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大流域9个水系。
3.长江流域分嘉陵江和汉江水系两个水系,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是我国西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
西汉水为江陵江一级支流,上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是嘉陵江泥沙的主要来源,是整个长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黄河流域:甘肃省内黄河流域分黄河干流(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及泾河五大水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水资源分布特性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T a s k2因为国家面积大,地理、气候等影响缺水原因复杂,不具有一致性,因此我们选择某一地区来进行研究。
根据联合国缺水地图,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度缺水的中国甘肃省(Gansu Province)。
甘肃甘肃地处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地处黄河上游,连接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甘肃省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甘肃省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4.72%。
甘肃省总人口为2763.65万人,常住人口2553.9万人。
甘肃水资源总量22.(十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21.36872727(十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76245455(十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11.923(十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57.1572727(立方米/人),我们采用的数据都是11年以来年平均值,它们来源于权威的中国国家统计局。
甘肃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远距海洋,特殊的山地型高原地貌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甘肃土地辽阔,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水资源匮乏,是全中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
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
1.降水量甘肃省年降水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变化趋势是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增,多年平均值125.831十亿立方米。
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值35.215十亿立方米,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值67.550十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值23.066十亿立方米。
降水量年内分配总体趋势呈现冬春季少、夏秋季多的状况。
2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径流量表示。
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天然径流量,不包括入境水量。
2.1.自产水资源量甘肃省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28.214十亿立方米。
内陆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5.662十亿立方米,黄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12.516十亿立方米,长江流域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10.036十亿立方米2.2.入境、出境水量甘肃省入境水量2.9336十亿立方米,出境水量50.353十亿立方米。
3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补给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动态水量,用补给量和排泄量作为定量的依据。
甘肃省地下水资源量12.456十亿立方米。
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4.057十亿立方米,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4.518十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3.881十亿立方米。
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供、用、耗、排水量为河道外用水,内容包括供水量、用水量和耗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利工程为用户提供的水量。
按供水系统分为水利供水工程和自备水源供水工程,自备水源包括工业和城乡供水的自备部分;按水资源性质分为地表水供水工程和地下水供水工程,地表水供水工程按蓄、引、提、跨流域调水四类统计,规定以水库、塘坝为水源的,无论是自流引水或提水,均属蓄水工程供水量,从河道、湖泊中自流引水的,无论有闸坝或无闸坝,均属引水工程供水量,利用扬水站直接从河流、湖泊取水的为提水工程供水量,水井工程供水量即为地下水工程供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粗略用水量。
按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工业、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六大行业进行统计。
农田灌溉用水包括水田、菜田、水浇地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包括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火(核)电和规模以下工业用水,其数量为取用的新鲜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重复利用量;居民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县镇、乡镇的居民住宅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包括建筑业和服务业用水;林牧渔畜用水包括林牧(果树、苗圃、草场)灌溉用水和鱼塘补水以及牲畜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为河道外通过供水工程的供水量,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
按城镇环境用水(含河湖补水和绿化、清洁用水)和农村生态补水(指对湖泊、洼淀、沼泽的补水)分别统计。
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人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农田、林牧灌溉耗水量为毛用水量与回归水量(含下渗补给地下水量)之差;城镇生活和工业的耗水量为取用水量与废污水排放量之差;农村一般没有供排水系统,居民生活和牲畜用水量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被消耗掉。
以中国甘肃省水利厅权威发布的2013年甘肃省水资源数据作为研究。
1.供水量甘肃省总供水量12.199十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7.901十亿立方米,黄河流域4.065十亿立方米,长江流域.0233十亿立方米。
按供水工程类型分,蓄水工程3.352十亿立方米,引水工程3.983十亿立方米,提水工程1.499十亿立方米,从黄河流域调入内陆河流域0.263十亿立方米,地下水工程2.943十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0.160十亿立方米。
2.用水量甘肃省总用水量12.199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7.901十亿立方米,黄河流域0.4065十亿立方米,长江流域0.233十亿立方米。
按用水行业分,农田灌溉0.9059十亿立方米;林牧渔畜0.866十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307十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290十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0.500十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179十亿立方米。
3.耗水量甘肃省净耗水量8.072十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66%。
其中内陆河流域耗水量5.434十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69%;黄河流域2.489十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61%;长江流域0.149十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64%。
按用水行业分,农田灌溉耗水量6.437十亿立方米,耗水率为71%;林牧渔0.391十亿立方米,耗水率为65%,牲畜0.264十亿立方米,耗水率为96%;工业0.430十亿立方米,耗水率为33%,其中火(核)电工业0.056十亿立方米,耗水率为40%,一般工业0.375十亿立方米,耗水率为32%;城镇公共0.141十亿立方米,耗水率49%;居民生活0.301十亿立方米,耗水率为60%;生态环境0.117十亿立方米,耗水率为65%。
4.废污水排放量甘肃省废污水排放总量为0.725十亿吨,其中内陆河流域0.212十亿吨,黄河流域0.490十亿吨,长江流域0.023十亿吨。
按排放行业分,生活0.428十亿吨;工业0.297十亿吨。
(二)综合分析1.供水组成供水量按水源性质分为地表水源供水量和地下水源供水量,地表水源供水量又分为蓄水、引水、提水三类。
甘肃省供水量中,地表水供水量占74.6%,其中蓄水工程占27.5%,引水工程占32.6%,提水工程占12.3%,跨流域调水占2.2%;地下水供水量占24.1%;其他水源供水占1.2%。
内陆河流域以蓄、引为主,地表水供水量占69.9%,其中蓄水工程占39.4%,引水工程占26.5%,提水工程占0.7%,跨流域调水占3.3%;地下水供水量占29.8%;其他水源供水占0.3%。
黄河流域以引、提为主,地表水供水量占84.4%,其中蓄水工程占5.6%,引水工程占43.7%,提水工程占35.1%;地下水供水量占12.4%;其他水源供水占3.2%。
长江流域以引水工程为主,地表水供水量占57.4%,其中蓄水工程占3.8%,引水工程占46.0%,提水工程占7.6%;地下水供水量占35.5%;其他水源供水占7.1%。
由此可见,甘肃省蓄水工程供水量偏少,调蓄能力偏低,特别是黄河流域蓄水工程供水量只占5.6%。
2.用水组成用水量按用水性质和地域特点,分为农业、工业、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生态环境五个行业进行统计。
甘肃省用水量中,农业是用水大户,占81.3%,其次是工业用水,占10.7%,第三是居民生活用水占4.1%,第四是城镇公共用水占2.4%,第五是生态环境用水占1.5%。
内陆河流域用水量中,主要是农业用水,占90.0%,工业用水占6.4%,居民生活用水占1.3%,生态环境用水占1.4%,城镇公共用水占0.9%。
黄河流域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65.8%,工业用水占19.2%,居民生活用水占8.3%,城镇公共用水占5.0%,生态环境用水占1.7%。
长江流域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59.9%,工业用水占9.8%,居民生活用水占23.2%,城镇公共用水占6.9%,生态环境用水占0.2%。
2013年用水组成表3. 耗水组成耗水量按用水性质和地域特点,分为农业、工业、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生态环境五个行业进行统计。
甘肃省耗水量中,农业耗水量占87.7%,工业耗水量占5.3%,城镇公共耗水量占1.7%,居民生活耗水量占3.9%,生态环境耗水量占1.4%。
内陆河流域耗水量中,农业耗水量占93.9%,工业耗水量占3.0%,城镇公共耗水量占0.6%,居民生活耗水量占1.3%,生态环境用水占1.2%。
黄河流域耗水量中,农业耗水量占75.7%,工业耗水量占10.3%,城镇公共耗水量占3.9%,居民生活耗水量占8.1%,生态环境耗水量占0.2%。
长江流域耗水量中,农业耗水量占61.7%,工业耗水量占4.8%,城镇公共耗水量占5.1%,居民生活耗水量占28.2%,生态环境耗水量占0.2%。
4.耗水率甘肃省各用户综合耗水率为66%,其中农业为71%,工业为33%,城镇公共为49%,居民生活为62%,生态环境为65%。
内陆河综合耗水率为69%,其中农业为72%,工业为32%,城镇公共为49%,居民生活为61%,生态环境为63%。
黄河流域综合耗水率为62%,其中农业为71%,工业为33%,城镇公共为48%,居民生活为60%,生态环境为70%。
长江流域综合耗水率为65%,其中农业为67%,工业为33%,城镇公共为49%,居民生活为60%,生态环境为65%。
5.综合用水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即粗略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比。
2013年甘肃省为40.2%,内陆河流域为122.4%,黄河流域为32.9%,长江流域为2.0%。
甘肃省人均用水量为472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为1663立方米;黄河流域为225立方米;长江流域为77立方米。
甘肃省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532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195立方米(当年价,下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59立方米,城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为153升/日(包含公共用水,下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7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