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造型手段
五种光的作用

按光的造型作用分类--五光造型方法主光:又称塑型光,是用以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的主要光线。
主光源于环境的主要光源,各种方向的光源,包括正面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脚光都可以做主光。
主光对画面影调、色调和气氛起决定作用。
主光又是曝光的依据。
在外景的拍摄中太阳直射光即为主光。
阴天时天空光即为主光。
主光对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空间形态、质地的表现起决定作用。
内景中透过窗户的光即为主光。
主光的特点是有明确的方向性。
能显示出光线性质,主光如是直射光将产生明显投影。
主光的亮度仅次于轮廓光。
当用明暗光照明的时候,只有一个主光,往往光比过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造型任务,故多在副光配合下加以运用。
但有时为追求特殊光效,不加副光,比如造成剪影效果。
副光:又称辅助光,是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
用于照明被摄对象的阴影部分,使对象亮度得到平衡,以帮助主光造型。
副光一般用散射光,副光照明不能形成投影。
外界晴天拍摄,太阳光是主光,天空光和地面反射光就是副光。
在室内拍摄,门窗投入的光线是主光,墙壁、天花板、家俱等反射光即为副光,副光色度由天空光和地面反射光决定。
主光和副光的亮度比叫做光比。
晴天太阳光和天空光光比太大,在拍摄人物近景特写时经常使用人工光进行辅助,以形成合适的光比。
光比是形成影调反差的主要因素。
在影视照明中,一般是先确定主光之后,再调整副光。
其运用原则是不能亮于或等于主光。
副光照明的阴影部分应保持阴影的性质,并使暗部有一定层次。
轮廓光:是相对摄像机方向照射的光线,是逆光效果。
轮廊光起勾划被摄对象轮廊的作用。
当主体和背景影调重叠的情况下,(比如主体暗,背景亦暗),轮廊光起分离主体和背景的作用。
在用人工光照明中轮廊光经常和主光副光配合使用,使画面影调层次富于变化,增加画面形式美感。
环境光:环境光是对剧中人物生活环境照明的光线。
多指内景和实景的人工光线而言,是天片光、后景光、前景光以及大型的陈设道具光的总和。
环境光的处理对美术师提供的环境进行再创作。
舞台灯光基础介绍

舞台灯光也叫“舞台照明”,简称“灯光”。
舞台美术造型手段之一。
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如照明灯具、幻灯、控制系统等)和技术手段,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光色及其变化显示环境、渲染气氛、突出中心人物,创造舞台空间感、时间感,塑造舞台演出的外部形象,并提供必要的灯光效果(如风、雨、云、水、闪电)等。
一、舞台灯光的变化方式1、灯光以情节变化为变化契机。
2、灯光以台词为变化契机。
3、灯光以动作为变化契机。
4、灯光以音乐或音响效果为变化契机。
5、灯光以时间为变化契机。
二、舞台灯光分类1、面光:自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基本光铺染。
2、耳光: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立体感。
3、柱光(又称侧光):自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两侧面照明,增加立体感、轮廓感。
4、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5、逆光:自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顶光、桥光等反向照射),可勾画出人物、景称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6、脚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辅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于面光等高位照射的人物面部和下颚所形成的阴影。
7、桥光: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也用于其他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8、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
9、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
10、追光: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面龙点睛的作用。
三、舞台灯光常用灯具1、聚光灯:是舞台照明上使用最广泛的主要灯种之一,有1KW、2KW,以2KW 使用最广。
探究影视摄影中光线的运用实践

探究影视摄影中光线的运用实践在进行影视作品的拍摄中,光线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通过光线,对其拍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及影响,利用光线展示主体,同时还可以展示出拍摄主体的造型、颜色等内容,依靠不同的角度、光线,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从而提升影视作品的品质。
本文将对光线的意义、运用手法进行论述,并提供有效的拍摄策略,完善作品的光线的拍摄需求,仅供参考。
标签:影视摄影;光线;有效策略在影视摄影的过程中,要想制作出完美的作品,就需要合理运用光线,通过光线进行画面的内容创作,依靠不同的光源将拍摄内容与拍摄主体进行内容的呈现,使其在同一水平或垂直角的位置上,展现出明弱的变化,从而对其形象展示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光线的概述影视摄影中,光线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单从摄影和照明的角度来说,光线是为了创造一种环境气氛,摄影师和照明师必须熟悉剧本内容规定情景的基调,是欢乐的还是忧郁的,是幽默的还是悲伤的,是轻松的还是压抑的等等,找到了正确的基调,然后指出从视觉上,感情上,象征上来研究和确定用什么色彩,创造怎样的一个环境氛围。
在结合画面结构,凸显出色彩、情绪等构图内容,通过光线完成光语言的表现,从而营造视觉的感染力,只有真正了解光线,才算真正了解了摄影[1]。
光线作为重要的艺术手段,它是影视画面作品的灵魂,无论是影视作品中的哪一个镜头内容,都需要依靠光线进行内容的描述,从而向观众表达作品说要传达的宗旨,所以说,光线是影视作品的一种语言传递形式,更依靠三种形式进行:直接性的语言、暗示性的语言和象征性的语言。
其中:光线的直接性语言,多是用于表示叙述性的内容,在进行影像拍摄的过程中,需要用光线将拍摄的对象形态用画面表述出来,依靠光将主体形象展示出来,这里的光线内容要求真实,需要将光线与光源的效果保持一致,为观众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
光线的暗示性语言,多是通过光线表现出表象的效果,依靠光线烘托出一种氛围。
光线的象征性语言,多是通过光线制造出很多意象的效果,如:一些作品中,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多会运用光线进行内容的描述[2]。
影视摄影教学中光线造型的基本技巧

影视摄影教学中光线造型的基本技巧2.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00;3.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50摘要:影视摄影中光线造型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影视拍摄画面的美感和清晰度,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觉造型修养,加深光线造型和光线结构等的理解,掌握基本的技巧,呈现出具有美感和光线造型有良好表现力的影视作品。
为此,在本文中针对影视摄影教学中光线造型基本技巧和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影视摄影;光线造型;技巧影视摄影属于光线造型艺术,合理的利用光线造型,掌握光线造型技巧,对增强影视作品的美感、清晰度以及增强其表现力等十分重要。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光线造型教学作为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光线造型基本技巧,加深对光线造型的理解,巧妙的运用光线造型。
为此,本文针对影视摄影教学中的光线造型基本技巧和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影视摄影中光的主要类型在影视摄影中光的主要类型分为以下几种:1)直射光线与散射光线,其中直射光线比较强烈,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并且可以产生很强的明暗对比效果。
在影视摄影中直射光线对增强景物的轮廓感和立体感等很有效,而散射光线比较柔和,方向性不明确,主要用来表现景物的色彩反差,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和柔和[1]。
2)主光和副光,其中主光主要用于表现拍摄对象的整体形体和形象,对拍摄对象明暗对比变化起到很大作用。
副光主要用在主光阴影部分,丰富拍摄形象的层次感,让整体形象更加突出,所以主光和副光是不可缺少的。
3)轮廓光,也就是拍摄对象的整体轮廓,可以让主体与背景画面呈现出良好的分离效果,让主体形象突出和鲜明。
4)其他辅助光线,比如效果光线、背景光线、装饰光线等,将多种光线类型进行融合,增加拍摄主体的表现效果。
二、影视摄影中光线的运用的作用影视摄影中光线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拍摄者利用不同的光线造型、不同的光线照射变化拍摄角度,有助于增强拍摄形象的真实性和美感,使主体更加突出,展现出活力。
第五章 电视节目摄影造型

景镜头中人物与画面的高度比例几乎相等。 • 大全景里人物与景物平分秋色。景物主要是为人物动作提
供具体可及的活动空间,而人物的举动占镜头的中心地位, 而且表现更为具体、清晰;全景里人物是画面的绝对中心, 而有限的环境空间则完全是一种造型的必要背景和补充。 而且,全景镜头着意展示人物完整的形象、人物形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 及动作范围空间。
图3-6 近景
5. 特写
• 特写镜头也分为特写和大特写两种。从画面结构形态看, 特写的取景范围由肩至头部,主要用来突出刻画被摄的 对象,观众能清楚地看到人物由肌肉颤动和眼神变化而 表露出来的感情。这种表情比语言更富于表现力,更能 感染观众,如图3-7所示。大特写则完全是人物或景物的 某一局部或编辑部的画面,在视觉上更具强制性、造型 性,产生的表现力和冲击力也更强,如图3-8所示。
4的构图形式,它主要有提供空间背景、暗示空间环境与 主体间的关系以及写景抒情、营造特定气氛等作用; • 远景镜头则特指那些被摄主体与画面高度之比约为1:2的 构图形式,它相对突出的是具体性、叙事性等实在功能。
图3-1 大远景
图3-2 远景
《那山 那人 那狗》 无际的金黄的稻田(暖色调)
2. 全景
• 镜头的视场角是指摄像管有效成像平面(视场) 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
电视节目摄影造型
三、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 镜头的相对孔径,是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D) 于焦距(f)之比,其大小说明镜头接纳光线的多 少。
四、标准镜头
• 焦距近似等于成像面对角线长度,水平视场角 45°左右,对于摄像机上的变焦距镜头而言,, 是焦距45mm左右的那一段镜头。
光线在影视摄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光线在影视摄影中的作用第一节光线在影视摄影中的作用光是自然界生命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光是人们视感知的必要条件,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所以能被人感知,全靠光的作用。
光是电视摄像的物质基础,也是影视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没有光的作用就不可能有影视艺术。
光在摄像艺术中作为一种造型手段是指创作者有意识地用光来描绘被摄对象,来完成电视画面的造型任务和艺术表现任务。
会用摄像机,能够正确曝光,摄录出焦点清晰、色彩正确还原的电视画面,这在摄录机高度现代化的今天并非难事。
然而有多少电视作品的摄像具有艺术性?原因故然很多,但不会用光来造型,不会用光来描绘对象,恐怕是致命的要害。
光在影视摄影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1.曝光作用在影视摄影中,曝光作用是光的基本技术作用。
早期的电影、电视摄影用光,只为完成曝光任务。
即使胶片或摄像器件(摄像管或CCD)获得准确的曝光量以得到优良的图像的目的。
摄像的作用就是把景物聚焦成像,经CCD的光电转换作用,把光像变成随时间变化的电视信号。
电视信号经过传输和接收就可变成可视图像。
这个由光电转换到电光转换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光的作用,这就是光的曝光作用。
做为一个摄像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光的技术作用故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了解和掌握光的造型作用和艺术表现作用。
2.光的造型作用光是揭示被摄对象形态、体积、质地和色彩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光线照明形式可使被摄对象的形、体、质、色产生丰富的变化:侧光照明易描绘对象的体积;平光照明易描绘对象的固有色彩;逆光照明则易描绘对象的轮廓形态……光还能使具有二维空间的画面造成三维空间效果,利用光的分布和明暗对比表现画面空间,利用大气透视表现画面空间深度关系都离不开光的作用。
摄像人员通过对光的选择和布置,利用光影可以真实地再现时间概念。
一部影视作品,摄像能做到正确曝光,色彩还原好、影调层次丰富,能表达不同物体外部特征,是摄像用光的基本任务。
逆光摄影的艺术效果以及拍摄技巧

逆光摄影的艺术效果以及拍摄技巧逆光摄影的艺术效果以及拍摄技巧如果我们能将逆光摄影的手段运用得当,对增强摄影创作的艺术效果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那么逆光摄影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呢,下面店铺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逆光是一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
逆光拍摄是摄影用光中的一种手段。
广义上的逆光应包括全逆光和侧逆光两种。
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光位看,全逆光是对着相机,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135°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被摄体的受光面占1/3,背光面占2/3。
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第一,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
特别是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花卉、植物枝叶等,逆光为最佳光线。
因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的色明度和饱和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顺光光照下平淡无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另一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明暗相对,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第二,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性。
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雾、轻舟、飞鸟,相互衬托起来,在视觉和心灵上就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第三,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
具体地说,首先,它能使背景处于背光之下,曝光不足,使背景得到净化,从而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其次,它能生动地勾勒出被摄体清晰的轮廓线,使主体与背景分离,突现被摄体外形起伏和线条,强化被摄体的主体感;再次,它能深入地刻画人物性格,由于整个画面受光面积小,面部与身体的大部分处于阴影之中,形成以深色为主的浓重低调画面,有助于表现人物深沉、含蓄、肃穆或忧郁的性格。
同时,由于影调反差对比度较大,明暗光线布局强烈,既可使人物面部的某些欠缺借助强光加以冲淡,又可利用背光的暗影予以隐匿,以取得扬长避短之效。
光线的种类

在自然光条件下,太阳作为主要光源。
太阳的高度及其与拍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的变化决定光位。
人工照明,光位可以根据造型需要进行调整。
光位细微的变化都会对摄影造型效果产生细腻的变化。
1、顺光,亦称“正面光”光线投射方向跟摄影机拍摄方向一直的照明。
顺光时,被摄体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自身遮挡,影调比较柔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凹凸及褶皱,但处理不当会会比较平淡。
顺光照明不利于在画面中表现大气透视效果,表现空间立体效果也较差。
在色调对比和反差上也不如侧光侧逆光丰富。
顺光的优势不但影调柔和,同时还能很好的很好的体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效果,在进行光线处理时候,往往把较暗的顺光用作副光或者造型光。
2、侧顺光(斜侧光)光线投射水平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成45度角左右时的摄影照明。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常用作主要的塑形光。
这种光线照明能使被摄体产生明暗变化。
很好的表现出被摄体的产生的立体感。
表面质感和轮廓,并能丰富画面的阴暗层次,起到很好的造型塑型作用。
3、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照明,受侧光照明的物体,有明显的阴暗面和投影,对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
缺点是,往往形成一半明一半暗的过于折中的影调和层次,在大场面的景色中往往形成不均衡。
这就要求在构图上考虑受光面景物和阴影在构图上的比例关系。
4、侧逆光亦称反侧光、后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大约称水平135度时的照明。
侧逆光照明的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景物被照明的一侧往往有一条亮轮廓,能较好的表现景物的轮廓形式和立体感。
在外景摄影中这种照明能较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
利用侧逆光进行人物近景和特写时,一般要对人物做辅助照明,以免脸部太暗,但对辅助照明光线的亮度要加以控制,使之不影响侧逆光自然照明效果。
5、逆光:亦称“背面光”来自被摄体后面的光线光线照明,由于从背面照明,只能照亮被摄体的轮廓,所以又称作轮廓光。
逆光有正逆光、侧逆光、顶逆光三种形式。
在逆光照明条件下,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只有被照明的景物景物轮廓,使这一景物区别于另一种景物,因此层次分明,能很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在拍摄全景和远景中,往往采用这种光线,使画面获得丰富的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线造型手段光线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现象。
有了光线,我们才得以认识和观察我们周围的一切。
光线在揭示我们周围世界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看清景物的外部形态、表面结构、位置关系和不同色彩的必要条件。
离开了光线,我们就无法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形象,一切造型手段都无从谈起。
在电视画面的诸种造型元素中,光线是第一位的元素。
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光线是电视画面造型艺术的基础,而且光线还具有其他造型手段无法替代的造型作用和艺术表现力。
摄像师必须能够科学地观察光线并正确地运用光线,正确而有效地选择光线效果以及运用各种照明效果是电视节目摄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电视用光的特点电视摄像的用光,与图片摄影的原理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在电视用光的实践中,我们大量继承和借鉴了图片摄影用光的经验和做法。
但是,由于图片摄影造型的记录表现是在一个画幅上,是相对静止的瞬间造型,而电视摄像的造型表现是在连续的、运动的画面之中,是一种具有时空变化因素的动态造型。
所以,电视用光在对光的选择处理及布光、照明的控制上,又存在自身的诸多特点,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电视用光是一个动态用光的过程。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不妨先从与图片摄影用光的对比,来看看电视用光的特点。
1.时间上:1.时间上:图片记录的仅是某一瞬间的光色变化,只要瞬间中光线满足了造型要求,就能得到一幅完美的图像。
因此,许多新闻摄影常用闪光灯等瞬间光源来进行现场实拍照明。
电视画面记录的是一段时间的光色变化。
它不仅对光源产生了时间上的可持续性要求,而且还涉及到光色正确还原,和影调、色调衔接等问题。
所以,瞬间光源不能用作电视用光的光源。
电视用光通过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光色、影调变化,形成了图片所无法表现的动态的光影节奏。
比如,在一天之中,太阳光的色温是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的,你在早晨用色温为3200K的人工光源对所拍人物补光,到了中午还用它补光,就要发生偏色的问题。
因为这时的阳光色温已升到5500K左右。
再比如,同一个镜头里刚刚还是阳光普照,转眼云层遮住了太阳,光线就由直射光转变为散射光效果。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电视用光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2.空间上:2.空间上:图片记录的是照相机确定了拍摄方向和角度之后,相对固定的对象和空间。
图片所表现的空间固定了,相对瞬时的光线所形成的空间效果也确定下来。
可以说,图片摄影师的选择要受到很大的局限,他往往要重点考虑好一个方向、一个角度和一种拍摄情况。
电视摄像则随着被摄主体的移动和摄像机的运动,画面表现的空间是多样化的。
在一个镜头中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和角度可能始终处在变化之中,画面内的光影结构及影调、色调也会随着画面表现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对电视摄像人员的光线造型能力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
电视用光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甚至带有较强的不可预知性,摄像师在选择、处理光线时就必须随时随地考虑画面表现空间、方位等的变化对画内光影结构的影响。
比如,在同一间阳光照射下的房间里,有的角度能看到明显的影子,空间显得明朗;而有的角度则看不到影子,空间显得暗淡。
我们在拍摄时或许会面临这两种不同角度的选择问题,或许要在移动摄像中先后经过这两种角度的造型空间进行曝光上的调控,等等。
3.造型上:3.造型上:图片摄影造型对光线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光线的造型作用凝聚在拍摄的瞬间之点,一般没有新的变化,是一次完成的。
电视画面对光线的要求则要复杂而多样,光线随着环境、被摄主体、机位甚至光位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画面的造型效果,并使之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人从阴影中走进光线明亮的区域,他的形体轮廓和表情动作由不清晰变成清晰,服装由消色变成色彩鲜明,显然,人物造型在一个画面中形成两种效果。
这种由于光线原因造成的造型上的变化,在单画幅的照片中是无法见到的,而在电视画面中,它是强化光线塑型效果、改变画内影调结构、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等常见的方法。
而且,这种动态用光意识和动态光线造型能力,对一位优秀摄像人员来说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由上可见,电视用光具有动态性这一显著特征。
一方面,我们要在电视画面造型过程中捕捉动态的光线效果;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在动态用光和动态造型基础上更好地完成画面造型任务;既能够客观真实地再现和表现现实生活的各种光效,也善于运用光线造型手段来实现创作意图、塑造画面形象。
二、光线与造型光线在电视画面造型中有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说,作为一名电视摄像师,在工作中须臾也不能离开光线,离不开对各种光线所构成的特定画面造型效果的甄别、判断和选择。
对电视摄像师来说,光线就如同是画家手中的画笔和调色板。
那么,怎样认识光线?如何理解电视用光的造型作用呢?1.造型光的分类自然光源,是指自然界固有的非人造光源,诸如天体(日、月、星等)光源和萤火虫等生物光源。
人工光源,又可分为火焰光源和电光源两类。
在电视摄像中,除了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中的火焰光源(柴火、烛火等)之外,对电光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具体到电视用光,室外拍摄虽多采用日光照明,但有时也需要用适当的电光源作补充;室内拍摄,在很多情况下都要依靠电光源来进行照明,以完成拍摄任务。
电光源给电视摄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不断发展、日趋完备的多种电视照明灯具和装置,能够根据电视创作人员的创作意图和现实条件的客观情况,提供不同强度多种色温的人工照明光线。
在电视摄像的创作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与光线造型打交道。
因此,摄像人员应该对造型光的类别和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摄像工作。
根据光线在画面造型中的不同作用,我们把造型光分为主光、辅助光、环境光、轮廓光、眼神光、修饰光等。
(1)主光:主光又称为塑型光,是刻画人物和表现环境的主要光线。
不管其方向如何,应在各种光线中占统治地位,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光线。
主光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和轮廓特征的表现,也影响到画面的基调、光影结构和风格,是摄像师需要首先考虑的光线。
(2)辅助光:辅助光又称为副光,是用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
辅助光一般多是无阴影的软光,用以减弱主光的生硬粗糙的阴影,减低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反差,提高暗部影像的造型表现力。
通常主光和辅助光的光比决定了被摄对象的影调反差,控制和调整主光与辅助光的光比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光比是主光和辅助光形成的亮度比值)。
(3)环境光:环境光又叫背景光,是指专用以照明背景和环境的光线。
环境光主要是通过环境光线所构成的背景光影与被摄主体形成某种映衬和对比,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环境光除烘托主要被摄对象外,还有表现特定环境、时间或造成某种特殊气氛和影调等作用。
(4)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
其主要任务是勾画和突出被摄对象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
由于轮廓光是从被摄对象背后或侧后方向照射过来的,因此具有逆光的光线效果。
轮廓光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美化效果,但这种美化表现手段不宜滥用,特别是在纪实性影片和节目中更应慎用,否则会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5)眼神光:眼神光是使主体人物眼球上产生光斑的光线。
它能使人物目光炯炯有神、明亮而又活跃。
眼神光主要在人物的近景和特写景别中才有明显的效果,而在大景别画面中难以引人注意。
此外,当人物来回走动或频繁转头时也难达到预期效果。
在纪实性节目中使用眼神光会使人感到画面中人为的修饰性。
(6)修饰光:修饰光是指用以修饰被摄对象某一细部的光线。
当主光、辅助光和照度等确定之后,在被摄对象布光仍不理想的地方,用适当光线予以修饰。
例如:提高人物服饰某个部位的亮度;打亮人物身上某个装饰物(勋章、耳环、项链等);修饰主光与辅助光之间的过渡影调等等。
修饰光可以使被摄对象整体形象更加悦目,局部形象更显特点,更富有造型表现力,运用修饰光应注意不显露人工痕迹,不破坏整体效果。
最好用亮度便于控制,照明范围较小的照明灯具。
根据光线在画面造型中的不同作用,除了前面我们谈到的这些光线外,还可以再细分为若干种造型光。
在实际布光中灯光的这些功能性名称是无关紧要的,它仅仅是我们便于分析和运用这些光线的符号。
重要的是正确运用光线的各种不同造型效果,依据拍摄构思创造出特定的光线效果,完成画面构图造型任务。
对被摄现场的被摄物体进行布光时,首先应有个总体构思。
除了考虑如何更好地表现被摄体外,还要考虑到此段画面光调与前后画面的衔接。
在具体的布光过程中基本步骤为:①确定摄像机拍摄的机位及机位运动的路线;②确立主光的光位,对被摄体作初步造型;③配以辅助光来弥补主光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被摄体的造型;④为了区别主体与背景,增强被摄体的空间感可运用轮廓光勾画出被摄体的轮廓线条;⑤根据现场光线条件,使用环境光交代背景空间,进一步突出和烘托被摄主体;⑥如被摄体某个局部不理想或特点不突出,可用修饰光、眼神光等作修饰性照明。
在整个布光过程中应注意各种光线不能互相干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一个灯一个灯地布置,使该种造型光作用表现明显,然后将所有布好的灯全部调开,最后以监视器屏幕上的画面效果为准,再进一步调整以得到最佳的光线造型效果。
电视用光遵循的原则是光线越简化越好。
尽管我们前面分析了6种造型光线,但在具体使用中,并没有必要在任何一个场景,面对任何一个物体都将这6种光线全部用上。
有时一个灯光同时完成了两种造型作用,例如:辅助光在补充暗部的同时,又形成了眼神光效果,就没有必要再加一个眼神光。
特别是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照明,能用一盏灯完成造型就不用第二盏灯。
一般来讲,光源越少,光线越简单,画面上投影越少,光线间的相互干扰也越少,容易得到光调统一、影像干净的画面效果。
同时也减少了拍摄现场灯具设备的使用,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电视用光的造型作用(1)在技术上,离开了光线,电视也就失去了一切。
光线是满足摄录系统获取画面影像的必要条件,提供一定的景物亮度和反差范围,使准确曝光成为可能。
此外,光线还将影响和决定完成节目的影调、色调及其衔接等。
(2)在造型上,光线至少具有以下几点作用:①提示被摄对象的形态和形状,造成物体的轮廓、体积、大小和比例、质感等立体幻觉;②显示被摄对象的周围环境、空间范围和透视关系,创造画面的空间感;③通过光线的照射及所形成的明暗光影对比突出被摄对象的某些特点,隐没某些部分,突出主要的和重要的视觉形象,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富有意义的形象上;④控制或决定画面的影调或色调;⑤形成构图关系,利用光影平衡画面,突出构图线条,加强或减弱画面反差,强化或淡化画面内部节奏。
(3)在戏剧表现上,光线可以起到以下一些作用:①利用光线渲染和烘托环境,形成特定的艺术氛围;②利用光线的光调和光影效果来表现特定的时间概念,如朝、晚、午等;③通过光线、光调、光影及发光体等表现象征、比喻、借代等艺术效果;④通过特定的光线效果外化和表现人物情绪,反映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