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的病情评估

合集下载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工具,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和病史等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风险因素,从而为医护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病情评估1.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发展过程,包括既往病史、主诉、病程等,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1.2 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如呼吸困难、心悸、胸痛等,以便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1.3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风险因素评估2.1 评估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合并症,如心脏病、肺病、肾病等,以便确定患者的风险因素。

2.2 评估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老年人和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和风险。

2.3 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酒、工作环境等,以便确定患者的风险因素。

三、临床评分系统3.1 使用APACHE II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3.2 使用SOF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情况,以便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风险。

3.3 使用GC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以便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四、风险预测模型4.1 使用APACHE III模型,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风险。

4.2 使用SAPS II模型,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3 使用Mortality Prediction Model模型,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和生存率,以便提供更精准的护理。

五、风险管理措施5.1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5.2 加强监护和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5.3 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包括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危重病人评估标准

危重病人评估标准

危重病人评估标准简介危重病人评估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快速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风险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档将介绍危重病人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评估标准危重病人评估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和体温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病人的生理状况和稳定性。

2. 意识状态:通过评估病人的意识水平,可以了解其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

3. 呼吸功能:评估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负荷等指标,可以判断其呼吸系统是否正常。

4. 心脏功能:通过评估心率、心律和心音等指标,可以判断病人的心脏功能是否稳定。

5. 血液循环:评估血压、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等指标,可以了解病人的血液循环状态。

6. 疼痛评估: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可以为疼痛管理提供依据。

7. 实验室检查:通过评估血常规、生化指标和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了解病人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状态。

评估方法危重病人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病人的表情、呼吸、皮肤颜色等,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病情和稳定性。

2. 询问法:与病人或家属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和就诊经过,可以提供有关病情的信息。

3. 体格检查:通过仔细检查病人的身体各部位,包括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可以获取更详细的体征信息。

4. 仪器监测:利用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提供数字化的数据。

结论危重病人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风险程度,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通过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功能、心脏功能、血液循环、疼痛程度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可以全面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观察法、询问法、体格检查和仪器监测等。

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和标准,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引言概述: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是医护人员在处理危重病例时的重要工作。

准确评估病情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患的风险。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

一、患者病史及症状评估1.1 患者病史评估:首先,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否与之前的疾病有关,或者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

1.2 症状评估:其次,医护人员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通过了解患者的症状,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1.3 体征评估: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评估,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体征,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实验室检查评估2.1 血液检查: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中,血液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检查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体内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2.2 影像学检查:在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中,影像学检查也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X光、CT、MRI等检查,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内部器官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损伤、出血等问题。

2.3 生化指标检查: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进行生化指标检查,包括血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代谢状态、酸碱平衡情况以及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三、器官功能评估3.1 呼吸系统评估:医护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氧饱和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氧合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呼吸支持措施。

3.2 心血管系统评估:医护人员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3 神经系统评估: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等。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制度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制度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制度例子:1.制定目的:-识别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因素-预测患者病情变化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2.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临床症状:如失温、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液气体分析、血糖、血常规等3.评估方法:- 生命体征评估:根据危重病患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定量评分或分级评估。

例如,血压低于90/60mmHg得1分,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得1分,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钟得1分,总分3分及以上属于高风险。

-临床症状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进行定性评估。

例如,呼吸困难加重,意识障碍出现,失温发生,分别属于低、中、高风险。

- 实验室检查评估: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程度,进行定量评分或分级评估。

例如,血糖超过10mmol/L得1分,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得1分,总分2分及以上属于高风险。

4.评估频率:-初次入院:在患者初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或危重病房时,进行第一次评估,并记录基线风险分数。

-持续监测:根据患者的情况,每隔一定时间(如1小时、4小时、12小时等)进行定期评估,并更新风险分数。

5.应对措施:-高风险患者:立即采取行动,如增加监测频率、调整治疗方案、升级护理等。

-中风险患者:注意观察,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低风险患者:继续正常护理,但仍需定期评估,以便及时捕捉病情变化。

6.记录与评估:-每次评估记录:将评估结果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包括评分、风险等级和采取的措施。

-综合评估分析:定期对所有患者的评估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和改进之处。

通过制定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制度,可以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提高对患者的监测和护理水平,降低危重患者发生病情恶化和不良结局的风险,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

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

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标题: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引言概述:危重病人的评估是医护人员在抢救和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准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可以匡助医护人员及时制定有效的抢救方案,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危重病人的评估工作。

一、生命体征评估标准1.1 呼吸系统评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指标。

1.2 循环系统评估:包括心率、血压、脉搏等指标。

1.3 意识状态评估:包括神志清晰、意识含糊、昏迷等级别的评估。

二、疼痛评估标准2.1 疼痛程度评估:通过病人自我描述疼痛程度或者采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评估。

2.2 疼痛部位评估:确定病人疼痛的具体部位,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2.3 疼痛性质评估:评估疼痛的性质,如刺痛、钝痛、持续性疼痛等。

三、神经系统评估标准3.1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包括瞳孔反应、肢体活动度、感觉反应等指标。

3.2 神经系统病史评估:了解病人的神经系统病史,有助于判断病情发展趋势。

3.3 神经系统疾病评估:评估病人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脑出血等。

四、代谢功能评估标准4.1 血糖评估: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血糖控制方案。

4.2 电解质评估:评估病人的电解质水平,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4.3 肝肾功能评估:监测病人的肝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五、感染评估标准5.1 感染指标评估: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

5.2 感染部位评估:确定感染的具体部位,制定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5.3 感染病原评估:评估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结论:危重病人的评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疼痛、神经系统、代谢功能和感染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希翼本文对读者有所匡助,引起更多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评估工作的重视和关注。

危重患者评估内容

危重患者评估内容

危重患者评估内容危重患者评估是指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且准确的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危及生命的状况。

以下是常见的危重患者评估内容:1. 体征评估: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 意识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程度,包括恢复意识的时间、反应程度等。

这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3. 呼吸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规律性、呼气音、使用辅助呼吸肌等。

这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4. 循环评估: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静脉充盈度、皮肤颜色、温度等。

这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循环状态,是否存在休克或循环衰竭。

5. 疼痛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疼痛,并评估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缓解或加重因素等。

这有助于控制患者的疼痛,提高其舒适度和合作者。

6. 神经系统评估: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包括神经感觉、神经运动、脑神经功能、反射等。

这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或脑功能障碍。

7. 体液平衡评估:评估患者的液体入出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水肿、脱水、浑身瘙痒、黏膜干燥等情况。

这有助于保持患者体液平衡,预防肾功能损害。

8. 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偏好、进食情况等,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这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9. 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波动、焦虑情况等,并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

这有助于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0. 家庭支持评估: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居住环境、亲属陪护情况等,并评估家庭对患者的支持情况。

这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促进康复。

以上是危重患者评估的常见内容,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以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和治疗。

危重患者护理中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危重患者护理中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危重患者护理中的病情评估与判断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病情评估与判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针对不同病情,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本文将就危重患者护理中的病情评估与判断进行探讨。

在护理危重患者时,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状态、疼痛程度、排泄状况等方面的观察。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

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

危重患者的病情可能随时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跟踪观察。

通过持续不断地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趋势,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此外,在评估患者病情时,医护人员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全面综合的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在病情评估的基础上,医护人员还需要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判断患者病情时,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多方面信息,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病情判断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只有经过系统培训和不断实践的医护人员,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做出科学的护理决策。

因此,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进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危重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总的来说,病情评估与判断是危重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准确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医护人员才能及时有效地护理患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希望本文对危重患者护理中的病情评估与判断有所帮助,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危重患者评估

危重患者评估

引言概述:危重患者评估是指对危重病人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以确定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需求,从而为医疗团队提供准确的信息,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危重患者评估是重症医学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提高急救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文内容:一、生命体征评估1.心率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率是否正常,并了解其变化趋势。

2.血压评估: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循环系统问题。

3.呼吸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质量,观察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问题。

4.体温评估:评估患者的体温,可以了解其身体的炎症反应情况。

5.意识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是否存在神经系统问题。

二、病情分级评估1.根据急重症评分系统(SOFA、APACHEII等)进行评估,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结果。

2.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病情等因素,判断其危险程度。

3.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血气分析、心电图等,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三、系统功能评估1.心血管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心脏杂音等,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2.呼吸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肺部听诊、血气分析等,判断是否存在呼吸系统问题。

3.肝肾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判断是否存在肝肾功能不全。

4.神经系统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等,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问题。

四、疼痛评估1.采用疼痛评估工具(如VAS评分法)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2.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和行为表现,判断疼痛的性质和原因。

3.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镇痛方案。

五、并发症风险评估1.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2.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措施等因素,综合判断并发症的风险。

3.根据并发症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结:危重患者评估是提高急救效果、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步骤。

通过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分级评估、系统功能评估、疼痛评估和并发症风险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mmol/L或>6mmol/L <7.2 <18mmol/L 经验丰富的护士
呼叫医疗急救团队的标准
护士对患者情况感到担心 呼吸频率发生急性改变, <8次/分或>30次/分
气道发生危险,出现喉鸣
心率发生急性改变, <40次/分或>140次/分 收缩压发生急性改变, <90mmHg
脉搏氧饱和度发生急性改 变,吸氧情况下<90% 意识状态发生急性改变

难以评估的患者
患者分类
年轻患者
评估存在的困难
年轻患者较强的代偿机制可能掩盖其病情严重程度,直至病 情发展到非常危重的状态才会有所表现。因此,这类患者如 果出现明显的生理指标异常,通常意味着病情已非常危重。 炎症反应可能不明显,从而掩盖病情。另外,这些患者的 生理储备功能非常有限 由于创伤机制复杂,难以进行评估。而且,由于某些部位 的疼痛影响其他部位创伤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也可能造成创 伤定位困难。对于这些患者,详细询问创伤过程,从而推 测可能的创伤机制有助于提供创伤线索。
提示患者病情危重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系统
心血管 呼吸 消化 肾脏 神经 代谢 其他
表现
心动过速,低血压,四肢湿冷、皮肤花斑。心动过缓常提示病情进入终末期 呼吸频数,三凹征,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动作,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频率减慢常 提示即将发生呼吸骤停 呕血,鼻胃管引流物呈咖啡色,黑便,黄疸 少尿 意识恶化,精神错乱,焦虑,攻击行为 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电解质异常(特别是严重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严重贫 血,血小板缺乏,凝血异常,乳酸升高 大汗
尿量发生急性改变,4小 时尿量<50ml
(一)气道



评估气道完整性非常重要。 需要通过视诊、听诊和触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 视诊时还需要注意心动过速、呼吸频数、大汗、辅助呼吸肌 参与呼吸动作、胸腹矛盾呼吸运动及三凹征等。 听诊时需要注意有无喘鸣音。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发生气道 梗阻,也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在病情极为严重的病例。 而且,即使氧饱和度正常,也不能排除气道的问题。 高碳酸血症及其导致的意识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已经耗竭。 心动过缓提示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四)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的显著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
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无论是何种情况,均检查患者的瞳孔反应。
(五)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不应影响最初的复苏治疗措施,
通常可在进行复苏治疗的同时进行。 用于筛查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动脉血气、电解 质、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及凝血指标等。
老年或免疫 功能抑制患者 创伤患者
(二)体格检查
初始体格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致命的生理异
常,并确定适当的支持治疗措施,随后的体 格检查旨在明确基础病因,以确定适当的针 对性治疗。 常需反复进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对治疗 的反应,并及时发现新出现的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除初始评估时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外,肝功能
危重症的病情评估
重症医学科
对危重病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
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
确定纠正上述异常的适当措施 对基础病因做出诊断
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估的一般原则
评估顺序主要取决于患者病情紧急的程度,即是否 需要立即开始治疗。当患者病情非常紧急时,开始 治疗前可能没有时间采集完整的病史或进行详细的 体检。此时仅需了解指导下一步决策所必需的的信 息,并根据合理的推测开始紧急的治疗措施,然后 再对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必要的补充。并 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反复修正最 初的诊断。 危重病患者需要同时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初 始的复苏。

一、最初的病情评估




危重病第一步为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即在开始治疗前,究 竟有多少时间进行细致的评估与实验检查。 最初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气道完整性、呼吸和循环状况的评 价。上述三部分中的任何问题均要求立即进行复苏治疗。 对于尚未发生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原发病因常伴随一定的 代偿反应,通常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因此,评价其 病情严重程度时,需要同时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进行评估, 以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但是,需要指出。濒临终 末期的患者代偿反应可能已被耗竭,可以表现为心率和呼吸 频率减慢。 如果患者已经接受了支持治疗,了解支持治疗的强度也非常 重要。如两名患者动脉氧饱和度同为92%,吸氧15L/min的 显然比吸氧2L/min的更加危重。
检查、血钙、血磷、血镁及胸片也是非常有 用的筛查手段。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还需确定是否应当进 行其他的实验室检查。 如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应首先 考虑超声检查,因为超声检查的副作用少, 且避免了搬动患者的风险。
结语
在初始评估、紧急治疗及完整的评估结束后,
应当对患者的诊断及下一步治疗方案有大致 的计划。 这一计划可能包括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并判断患者是否仍需留在监护病房。
二、随后的评估
对于病情不甚危重的患者,可以在治疗开始
前进行这部分的评估。 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通常包括采集完整的病 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一)病史
通常不可能从患者那里得到完整的病史,因此并病 史的其他来源非常重要。包括医生、护士、救护车 上的医务人员、家属、病历及护理记录。病历及护 理记录还能够反映病情恶化的速度。对于手术后的 患者,手术记录对于了解病情非常有帮助。 了解病史有助于判断对患者的评估是否存在困难。 病史对于评估生理储备功能至关重要。

(三)循环
对循环状态的初始评估不应仅重视血压,而更需要 重视组织灌注状态。 由于代偿机制的影响,低血压往往是心血管功能异 常的晚期表现。 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包括意识状态恶化,皮肤花斑 湿冷,毛细血管再充盈差,少尿及代谢性酸中毒。 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即使没有血压下降,仍提示患 者病情危重。 通过触诊脉搏和外周灌注情况,以及测定颈静脉压, 可对休克种类(心源性、分布性等)作出初步判断。
(二)呼吸
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呼吸频数均是病 情危重的反映。但缺乏特异性。 对于呼吸窘迫严重程度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其代偿 反应的表现。 脉搏氧饱和度虽然是床旁常用的监测指标,但是呼 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氧饱和度才会降低。 如患者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则应立即寻找 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感染。
提示患者病情危重的指标
出现任何一种表现均应尽快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评估 指标 数值 血压 心率 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压<70mmHg >150次/分或<50次/分
呼吸频率
意识状态 少尿
>30次/分或<8次/分
GCS<12 <0.5ml/(kg•h)

钾 PH 碳酸氢根 护士担忧
<120mmol/L或>150m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