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分离常见的流程

合集下载

超滤反渗透的工艺流程

超滤反渗透的工艺流程

超滤反渗透的工艺流程
超滤反渗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主要用于水处理领域。

其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超滤过程、反渗透过程和后处理等多个步骤。

1. 预处理:
超滤反渗透前的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胶体物、有机物等杂质,以保护超滤反渗透膜的正常运行。

常用的预处理方式包括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软化等。

2. 超滤过程:
超滤过程是指将预处理后的水通过超滤膜进行物质的分离。

超滤膜是一种微孔膜,其孔径大小一般在0.001~0.1微米之间,能够有效地拦截水中的胶体颗粒、胶体物、有机物等大分子物质,同时保留水分子和溶解物质。

超滤过程一般采用压力差驱动,以便将水分子通过超滤膜孔径进入膜的另一侧,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3. 反渗透过程:
反渗透是超滤的一种延伸应用方式,也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膜分离技术。

其工艺流程与超滤相似,但反渗透膜的孔径更小,一般在0.0001~0.001微米之间,能够更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离子、溶解物质、微生物等。

反渗透过程一般采用高压驱动,将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孔径进入膜的另一侧,同时将离子、溶解物质等浓缩在进料侧的浓水中。

4. 后处理:
超滤反渗透过程中的后处理主要是对膜组件和产水进行一些保护和优化处理。

例如,常见的后处理方式包括反冲洗、加药、消毒、调节pH等。

通过后处理,可以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产水质量,同时避免膜污染和腐蚀等问题的发生。

总之,超滤反渗透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超滤过程、反渗透过程和后处理等多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的协调配合,可以实现水中杂质的有效分离,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净水。

反渗透膜分离制高纯水实验报告

反渗透膜分离制高纯水实验报告

反渗透膜分离制高纯水实验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的工艺流程;2.掌握反渗透膜分离的操作技能;3.了解测定反渗透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

二、实验原理工业化应用的膜分离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渗透汽化(PV)和气体分离(GS)等。

根据不同的分离对象和要求,选用不同的膜过程。

反渗透(RO)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压力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它借助外加压力的作用使溶液中的溶剂透过半透膜而阻留某些溶质,是一种分离、浓缩、提纯的有效手段。

由于反渗透技术具有无相变、组件化、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耗费低等特点,在诸多水处理技术中,反渗透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方法之一,发展十分迅速,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工业污水处理、纯水和超纯水制备领域。

高纯水主要在电子工业、医药工业以及实验室分析使用,按国标GB/T11446.1-1997规定,电子级水分为四级,既EW-I、EW-II、EW-III和EW-IV,其电阻率指标分别为≧18MΩ*cm、≧15MΩ*cm、≧12MΩ*cm、≧0.5MΩ*cm。

反渗透是借助外加压力的作用使溶液中的溶剂透过半透膜而阻留某些溶质,反渗透技术具有无相变、组件化、流程简单等特点。

反渗透净水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选择透过性,从含有多种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水体中,提取纯净水的物质分离过程。

其原理图如下:如图(a )所示,半透膜将纯水与咸水分开,水分子将从纯水一侧通过膜向咸水一侧透过,结果使咸水一侧的液位上升,直到某一高度,即渗透过程。

图(b )所示,当渗透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时,半透膜两侧存在一定的水位差或压力差,此为制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N 。

图(c )所示,当咸水一侧施加的压力P 大于该溶液的渗透压N ,可迫使渗透反响,实现反渗透过程。

在高于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咸水中的化学位升高,超过纯水的化学位,水分子从咸水一侧反向地通过膜透过到纯水一侧,使咸水得到淡化,这就是反渗透脱盐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反渗透过程

第四章--反渗透过程

(4-12)
式中Fw1,Fwt分别为第1,第t小时后的透水率;
t为操作时间; m即为压密系数,亦称压实斜 率。
m是可以通过实验测出的,是描述膜 寿命的参数之一,m越小,膜的寿命越长。 对于反渗透过程,m值一般应小于0.03。
4.2.6 操作参数对反渗透过程分离性能 的影响
操作过程的参数如原料液温度、压力及 水的回收率都会对最终的分离性能即膜的透 量、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归纳如图4-7。
从海水、苦咸水的脱盐开始的, 现在又有 许多新的应用,如食品、医药工业中的浓缩, 超纯水的制造,锅炉水的软化,城市污水处理 及对微生物、细菌和病毒进行控制等。
• 反渗透的基本原理 • 反渗透过程的主要性能参数 • 反渗透过程的膜与膜组件 • 浓差(度)极化 • 膜的污染 • 反渗透过程的基本流程 • 反渗透过程的应用及经济性 • 反渗透过程的研究方向
iC sRT (4-2)
凝固点下降法
可以由凝固点下降求得渗透压:
Vb
Tf •hf Tf Tf*
T
(4-3)
式中:
ΔTf=Tf*-Tf, 凝固点下降 Tf*--纯溶剂凝固点浓度 Tf-- 溶液的凝固点浓度 Δhf--融化潜热 VB--溶剂的偏摩尔体积
简化法
为了方便起见,常将式(4-2)简化成如下 形式:
第四章 反渗透过程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是最早工业 化的膜分离过程之一,在压力的推动下, 液体混合物中的溶剂(如水)和溶质以不同 的速率透过膜,在膜的透过侧得到比较纯 净的溶剂,而在膜的进料侧得到浓缩的进 料溶液。
反渗透同其它分离方法相比的优点:
• 不发生相变; • 设备简单; • 占地少能耗低等。
filtration)。

反渗透膜工艺流程

反渗透膜工艺流程

反渗透膜工艺流程
《反渗透膜工艺流程》
反渗透膜工艺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高效分离技术,通常用于去除水中的盐、重金属、有机物等杂质。

该工艺通过反渗透膜上的微孔使水分子通过,而将杂质和溶解固体阻留在膜外,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分离的目的。

下面是反渗透膜工艺的具体流程:
1. 水源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待处理的水源。

这可以是自来水、地下水、河流水等。

然后,需要对水质进行分析,了解水中的盐分、有机物等成分,以确定反渗透膜的具体工艺参数。

2. 预处理:在进入反渗透膜前,通常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以防止膜的堵塞和损坏。

预处理包括除铁除锰、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等工艺,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颗粒物质。

3. 压力输送:预处理后的水通过高压泵送入反渗透膜模块。

高压泵的作用是产生足够的压力,将水推动通过膜孔,同时将杂质和溶解固体阻止在膜外。

4. 分离净化:水在通过反渗透膜模块时,其中的盐分、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杂质将被拦截在膜外形成浓水,纯净的水则通过膜孔被收集起来。

5. 排放或二次利用: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水,通常需要进行二次处理以满足特定的水质要求。

清洁的水可以直接排放或者用于灌溉、工业用水等领域。

综上所述,反渗透膜工艺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在净化水质、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和掌握反渗透膜工艺流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水的净化和再利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方法及工艺流程介绍

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方法及工艺流程介绍

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方法及工艺流程介绍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方法及工艺流程介绍现在水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易受日照影响的较浅和流动缓慢的水体(如湖泊),在富营养条件下水中藻类易于大量繁殖,特别是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水中的含藻量将很高。

反渗透超滤设备可以达到除藻。

常用的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方法有如下3种。

⒈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微滤机是一种截留细小悬浮物的筛网过滤装置。

除藻用的微滤机多采用孔眼20~40μm的滤网,它对藻类的去除效率在40%~70%,对浮游生物的去除率可达97%~100%。

此法主要用于处理低浊高藻的湖泊水。

⒉气浮法除藻在含有较多藻类和一定浊度的水中投加混凝剂,反应生成絮凝体,再用反渗透超滤设备气浮法把絮体浮升到水面除去,可以取得远比沉淀为快的分离速度。

⒊加药灭藻法在取水湖泊或原水存贮池中定期投加硫酸铜(2~3mg/L),可以杀灭藻类或控制其繁殖。

但此法对鱼类有毒害作用。

在净水工艺中采用预氯化法,可以控制藻类在净水构筑物中的生长。

水中的藻类除了会使水产生令人厌恶的味和嗅外,还因为它们的比重接近于水,混凝沉淀的效果不好,易于堵塞滤池,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处理藻类含量较多的湖泊水时,应考虑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问题。

【反渗透超滤设备的工艺流程】反渗透超滤设备应用膜分离技术,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带电离子、无机物、胶体微粒、细菌及有机物质等。

是高纯水制备、苦咸水脱盐和废水处理工艺中的最佳设备。

广泛用于电子、医药、食品、轻纺、化工、发电等领域。

反渗透是一种借助于选择透过(半透过)性膜的工力能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当系统中所加的压力大于进水溶液渗透压时,水分子不断地透过膜,经过产水流道流入中心管,然后在一端流出水中的杂质,如离子、有机物、细菌、病毒等,被截留在膜的进水侧,然后在浓水出水端流出,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目的。

反渗透超纯水设备典型工艺流程为:1预处理-反渗透-纯化水箱-离子交换器-紫外灯-纯水泵-用水点2预处理-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正电荷反渗膜)-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灯-用水点3预处理-反渗透-中间水箱-中间水泵-EDI装置-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灯-用水点4预处理→紫外线杀菌装置→一级RO装置→二级RO装置→中间水箱→EDI装置→脱氧装置→氮封纯水箱→除TOC UV装置→抛光混床→超滤装置→用水点水质符合美国ASTM标准,电子部超纯水水质标准(18MΩ*cm,15MΩ*c m,2MΩ*cm 和0.5MΩ*cm四级)一般包括预处理系统、反渗透超滤设备装置、后处理系统、清洗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

反渗透膜分离提纯

反渗透膜分离提纯

反渗透膜分离提纯反渗透膜(Reverse Osmosis, RO)是一种分离技术,利用半透膜来分离水中的溶质和溶剂。

这种技术常被用于水处理、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等领域。

以下是反渗透膜分离提纯的一般步骤:1.预处理:在进入反渗透膜系统之前,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步骤,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有机物和微生物。

这可以通过预过滤、加药物处理、混凝、沉淀等方法来实现。

2.压力推动:水通过反渗透膜时,需要施加高压,以克服渗透过程中的阻力。

通常使用泵来提供足够的压力,使水通过半透膜,而溶质被阻挡在膜的一侧。

3.半透膜选择:选择合适的反渗透膜是关键的一步。

膜的孔径大小和材料特性将影响其对溶质的阻挡效果。

不同的应用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反渗透膜。

4.分离过程:当水被推动通过反渗透膜时,膜会阻挡大多数的溶质,包括离子、有机物、微生物等。

纯净水则通过膜孔径,形成产水。

5.浓缩液处理:被阻挡在反渗透膜一侧的浓缩液(浓水)中包含了被分离出的溶质。

这部分液体需要进行处理,可以通过再次循环利用、排放或者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6.监测和控制:在反渗透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水质和膜的性能,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进行调整,以提高系统效率。

7.消毒:为防止反渗透系统中的生物污染,通常需要在系统中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或者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操作。

8.定期维护:反渗透系统需要定期的维护,包括清洗、更换膜元件、检查泵和阀门等,以确保系统长时间的高效运行。

反渗透膜分离提纯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

反渗透技术ppt课件

反渗透技术ppt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
5
• 例如:
• 25℃时,3.5%NaCI溶液的海水的渗透压力为2.8MPa • 25℃时,0.1%NaCI苦咸水的渗透压力为0.08MPa
• 苦咸水和海水淡化,反渗透系统采用的压力为平衡
渗透压的4~20倍,对海水的操作压力可达成10MPa,
对苦咸水和废水的操作压反力渗可透达4用MP于a。海 水淡化需要 较高的操作 压力
3.芳香族聚酰胺类薄膜复合膜(TFC)膜
薄膜复合膜是将完全不同的材料浇铸在一多孔聚砜支撑层 上制成。
特点:不易被压密;化学稳定性好、耐生物降解、操作压
力低、高脱盐率、高通量等优点; 不耐氯及其他氧化剂、
抗污染和抗结垢的性能差。
水污染控制工程

8
8.2 反渗透膜的种类及性能
1.对反渗透膜的性能要求 选择性好,单位膜面积上透水量大,脱盐率高; 机械强度好,能抗压、抗拉、耐磨; 热和化学的稳定性好,能耐酸、碱腐蚀和微生
水污染控制工程
22
4.反渗透膜的基本性能
• ① 透水率(或水通量,flux flow) 单位时间、
单位膜面积上纯水的透过量,用J w表示:
25℃时:
Jw
A(P ) V
St
• A—膜的水渗透系数,cm3/(cm2·s·MPa);
• △P—膜两测压力差,MPa;
• △π —膜两测液体渗透压差,当用纯水进行试 验时, △π =0, MPa ;
必须保持表层与待处理的溶液或废水接触,而决不能 倒置,否则达不到处理的目的。
②选择透过性:
CA膜对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物具有选择透过性。
水污染控制工程
16
对电解质,离子价越高,或同价离子水合半径越大,脱 除效果越好。

RO反渗透水处理技术标准工艺流程

RO反渗透水处理技术标准工艺流程

RO反渗透水处理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

因为它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

根据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就可以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压力,即反渗透法,达到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

制备原理反渗透水处理设备通常由原水预处理系统、反渗透纯化系统、超纯化后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使原水达到反渗透膜分离组件的进水要求,保证反渗透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反渗透膜系统是一次性去除原水中98%以上离子、有机物及100%微生物(理论上)最经济高效的纯化方法。

超纯化后处理系统通过多种集成技术进一步去除反渗透纯水中尚存的微量离子、有机物等杂质,以满足不同用途的最终水质指标要求。

工作原理反渗透是最精密的膜法液体分离技术,在进水(浓溶液)侧施加操作压力以克服自然渗透压,当高于自然渗透压的操作压力加于浓溶液侧时水分子自然渗透的流动方向就会逆转,进水(浓溶液)中的水分子部份通过反渗透膜成为稀溶液侧的净化产水;反渗透设备能阻挡所有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但允许水分子透过,反渗透复合膜脱盐率一般大于98%,它们广泛用于工业纯水及电子超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锅炉给水等过程,在离子交换前使用反渗透设备可大幅度降底操作用水和废水的排放量。

预处理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通常由聚丙烯纤维(PP)过滤器和活性炭(AC)过滤器组成。

对硬度较高的原水还需加装软化树脂过滤器。

PP滤芯可高效去除原水中5μm以上的机械颗粒杂质、铁锈及大的胶状物等污染物,保护后续过滤器,其特点是纳污量大, 价格低廉。

AC活性炭滤芯可高效吸附原水中余氯和部分有机物、胶体,保护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免遭余氯氧化。

软化树脂可脱除原水中大部分钙镁离子,防止后续RO膜表面结垢堵塞,提高水的回收率。

反渗透反渗透(Reverse Osmosis,简称RO)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一种高新膜分离技术,具有一次分离度高、无相变、简单高效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渗透膜分离常见的流程
【学员问题】反渗透膜分离常见的流程?
【解答】反渗透膜分离工艺设计中常见的流程有如下几种:
①一级一段法这种方式是料液进入膜组件后,浓缩液和产水被连续引出,这种方式水的回收率不高,工业应用较少。

另一种形式是一级一段循环式工艺,它是将浓水一部分返回料液槽,这样浓溶液的浓度不断提高,因此产水量大,但产水水质下降。

②一级多段法
当用反渗透作为浓缩过程时,一次浓缩达不到要求时,可以采用这种多步式方式,这种方式浓缩液体体积可减少而浓度提高,产水量相应加大。

③两级一段法
当海水除盐率要求把NaCl从35000 mg/L降至500mg/L时,则要求除盐率高达98.6%如一级达不到时,可分为两步进行。

即第一步先除去NaCl 90%,而第二步再从第一步出水中去除NaCl 89%,即可达到要求。

如果膜的除盐率低,而水的渗透性又高时,采用两步法比较经济,同时在低压低浓度下运行时,可提高膜的使用寿命。

④多级反渗透流程
在此流程中,将第一级浓缩液作为第二级的供料液,而第二级浓缩液再作为下一
级的供料液,此时由于各级透过水都向体外直接排出,所以随着级数增加水的回收率上升,浓缩液体体积减少浓度上升。

为了保证液体的一定流速,同时控制浓差极化,膜组件数目应逐渐减少。

当然,在选择流程时,对装置的整体寿命、设备费、维护管理、技术可靠性也必须考虑。

例如,需将高压一级流程改为两级时,那么就有可能在低压下运行,因而对膜、装置、密封、水泵等方面均有益处。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