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思维导图

初一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1)

初一下册生物 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第一章人类的由来第一章人

精华识记 一、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1.人类的起源于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是人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现代类人猿有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3.直立行走是人与类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人的生殖 1.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女性结扎的部位。 3.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也是月经形成的场所。 4.胎盘: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脐带连接胎盘与胎儿,是运输物质的通道。 5.人的生殖过程: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8周)-→新生儿 卵巢→卵细胞 睾丸→精 子 分裂分化 38周266天 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示意图

三、青春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身体的变化: (1)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女孩身高突增年龄比男孩早; (2)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 (3)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这与性激素分泌增多有关。此时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心理的变化: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精华识记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食物中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无机盐、维生素。 2.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生素也是有机物,但不参与细胞的构成也不提供能量。 3.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谷类和薯类食物);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修复更新的重要原料(瘦肉、鱼、奶、蛋和豆类)。 5.水是细胞主要组成成分。(占体重60-70%) 6.无机盐与维生素缺乏症 无机盐缺乏症(食物来源)维生素缺乏症(食物来源) 钙佝偻病、骨质疏松 症(豆制品、乳制 品) 维生素 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 卜) 磷厌食、贫血、肌无维生素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粗粮、谷类的种皮、猪肝)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也将更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因此应从小就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尝试用思维导图策略去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探讨其对教师教学成长及学生学习的影响,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策略的教学案例和一些经验。一、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近十几年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我国科学课程改革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让小学生在从直观现象、感性知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质的飞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在两者之间铺设自然过渡的台阶,提高教学成效?笔者认为由托尼巴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个可行的策略,它是一种视觉组织工具,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科学教学有其共通之处,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科学知识结构,理解其抽象概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记忆能力。二、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实践笔者与南京某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合作,针对科学课程的特点,参考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设计并实施了4 节课的科学探究课,通过教师教学示范,逐步引导学生,强调合作学习,以提升科学学习的效果。(一)教学设计(二)教学过程1.思维导图的学习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结合了左右脑功能,能促进思考、记忆、分析及触发灵感。它对学生而言是新的学习策略,所以在学习阶段,采用4-6 人分组的方式来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强调画图步骤与重点:主题放在中央,尽量加上彩色图案突显主题;将次概念放在次要支干上;每一个分支只写一个关键字,字体要端正;关键字要写在支干线条上面;结合符号、图画或色彩让导图更丰富;运用交叉联结不同分支的概念。本课中首先用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为例,告诉学生兔子、乌龟、赛跑是主要概念,看、爬为次要概念,结合植物的分类(图1)和假期计划(图2)两张范图的展示,引导学生由认识概念与联结语开始,培养他们逐渐分辨不同层次的能力,让学生对其绘制流程有初步认识,等同学对其绘制逐渐了解时,再鼓励同学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2.主题的引入本课主题是地球上的水,教师将向学生讲授地球上的水的分类、比例,补充一些学生并不具备或不一定能够想到的知识,如:水的物理性质、物态变化等。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如人类为什么总聚居在河流沿岸等,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由于关于水的主题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一个最基本的探究方向。本课中,教师将水的主题分为水的重要性、水的节约、水污染、水文化四个分支,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3.小组的合作各小组分好后,先要对作品内容进行设计。大家要商量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选定的主题,再进行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任务。然后通过浏览网站,看书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由于之前基本已掌握构图理念和技巧,可以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将导图作品带到学校来,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其概念之间的关联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修改不足之处,共同构建小组导图。在这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思维和知识会得到很好的展示,通过讨论,学生之间不仅增强了小组意识,而且容易得到肯定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例如同学在进行水污染主题的研究中,列举了会出现传染病、生物死亡、植被破坏等问题,在这些概念中有没有上层的或比较普遍的概念呢?显然,危害这个概念包含了上述3 个概念,应是主要概念和层次,通过老师的适当的引导和同学的讨论,学生逐渐理解主要概念和层次的分辨。4.成果的展示各小组将完成的思维导图向其他小组展示,在此过程中,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向该组同学提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其作品进行一定的修订。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引导和建议,最终同学们将研究的主题汇总,共同完成一个较理想的思维导图。通过同学们作品的展示,学生不仅学到本小组主题的相关内容和概念,也了解了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

侵略与反抗教学反思

《侵略与反抗》复习课说课 君召初中许传奇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侵略与反抗》。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请老师指导!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首先,是说教材的内容、地位:本节课出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节课处于这本册书的开篇位置,共分五个板块,主要讲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五课内容。这几个历史事件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其中的知识点在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常有体现,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点课之一。 这节课在考纲上要求是:A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和邓世昌事迹。B理解: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C运用: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注:根据2011年考纲) 其次,我根据课标和考纲要求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讨论分析列强们侵华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通过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影响;精选习题,巩固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掌握民族英雄们强烈的爱国情怀,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再次,其中根据课标和考纲内容,我确定出教学重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难点是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对教学重点突破处理上,我主要依据课标和考纲的要求,结合初中生认知程度,对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和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这些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史料进行相应补充,结合课件,增强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其更加丰满生动,加上教师的强调说明,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内容;在难点上,适当增加学生讨论方方法,点明事件的关键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二方面: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们的复习课使学生重新领略了独领风骚的古代中国辉煌后,便又进入了屈辱的、悲壮的中国近代史,而此时的青少年学生恰恰最容易接受情感性的东西。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图像直观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等。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附件1: 编号 洞头县2015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申报书 课题名称: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类别:□教科规划课题□教学研究课题 √教师小课题 研究方向:□(1)学校管理□(2)课程建设 √(3)学科教学与课堂变革 □(4)德育与心理健康□(5)体卫艺 □(6)评价与质量监测□(7) 教师教育 □(8)教育技术□(9)其它 课题负责人:电话(手机全号): 职务或职称:√是□否县级骨干教师课题负责人单位: 洞头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课题组成员的姓名 课题内分 工 工作单 位 职务或职称

有关情况(含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 位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日 县 级 初 审 单 位 意 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附:研究方案

课题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名称 研究背景(针对什么现象、问题或需求,研究价值或意义)500字以内 现象及需求:小学科学课堂教师、学生都很重视做笔记,但发现部分孩子被记录所“绑架”。有的动作慢,记这没记那;有的不会自己设计笔记,照抄老师的板书;有的抄后即忘,有笔记等于无笔记……导致科学课堂的低效及浪费。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去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更将资料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因此利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展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思维脉络,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在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学中去运用思维导图,以及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的影响,以期能更有效地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并以此推广到其它学科,为三导式课堂模式的实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设计(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研究内容与方法)500字以内 研究的目的:1、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思维方法、应用制作方法;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写总结、汇报成果以改善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改的接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技术,通过对众多知识点的自由组合或建构多种方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全局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

思维导图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终稿)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全面提升课题研究质量——“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经验交 流 招远市泉山学校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提水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新课改以来,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一线教师探究的重点课题。 一、研究背景 为了“和谐高效”课堂的运转,高效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校在教研室的领导下,大胆地尝试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自2014年暑期的远程研修,老师们就已经接触了思维导图,一致认可了思维导图的神奇功能。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幅帮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它能够增强使用者超强记忆能力,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和总体规划能力。历年来专家们研究证明: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每个学科的教学,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变学生的行为表现。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主题明确,利于发散思维,层次分明,使用图形,便于联想和记忆,并且颜色鲜明,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思维导图

应用于教学,可以变平面的、线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为立体的、放射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一致起来,从而达到减轻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作用。 为此,我校在2014年11月成立了思维导图课题研究小组,首先在语文、英语、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学科实现思维导图复习课、新授课模式的使用,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 二、研究内容 1.利用mindmanager软件探索它在学科教学中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2.利用mindmanager软件探索它在学科教学中新授课的基本模式; 3.研究学生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高层次)。 三、实施过程 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14、11-----2015、01,课题组成员对mindmanager软件的安装、运用、功能的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学习和功能的初步探索、运用,课题组老师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各项功能的灵活运用,每位老师都能够独立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思维导图,完成了技术上的突破。之后,各位课题组老师利用软件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共同研究,找出问题和疑惑,予以解决。 2.以教带研。2015、03——2015、07,课题组成员在熟练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技术后,就各自在教研组内进行课件的制作,并根据需要实现思维导图与幻灯片的有机结合。然后在本教研组内进行思维导图复习课的示范,通过教研组教师的反馈信息,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便于更为灵活和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服务。这样,各学科以教研活动为中心,带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组老师给予技术指导与支持,相互评判,取长补短,继续夯实技术。 3.以研促教。2015、09-----2016、01,为助推科研为教学服务,我

思维导图在国外有哪些应用

思维导图在国外有哪些应用 思维导图可用于不同领域,如文化、教育、科技、商业、金融、工业、行政等;可以在决策分析、沟通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时间管理等方面应用,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下面为你整理思维导图在国外的应用,希望能帮到你。 思维导图在国外的应用 文化:家喻户晓的小说《哈里•波特》,其作者罗琳便是用思维导图演绎出小说中丰富多彩的情节和人物。 教育:思维导图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实现因材施教,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团结合作的教学机制,建立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级组织。 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普及应用思维导图并作为他们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其中新加坡已经将思维导图作为从幼儿园至大学的必修课程之一;美国学校使用的教案,也大部分应用了思维导图的方法;在英美国家来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的报告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思维导图的应用。

惠普医疗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培训,该公司高级经理Jean Luc Kastner先生认为:我们的课程建立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它帮助我们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毕业分数。“思维导图”教学必然是未来的教学工具。 工业:美国波音公司的一份飞行工程手册被压缩成了25英尺长的思维导图,可让100多名高级航空工程师在几个星期内学会以前需要几年才能学会的东西,估计仅此一项即可节约成本1100万美元。 商务应用:全球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日常工作中采用思维导图,如Fluor Daniel公司在内部流程设计、日程安排、会议管理等方面采用思维导图,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该公司副总裁William L. Maxilae 先生认为:博赞大师的“思维导图”在我们办公室内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它在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上的作用是惊人的。我们使用“思维导图”来安排会议日程,做“头脑风暴”,设计组织结构图,记笔记和写总结报告。“思维导图”是一个通向未来的必备工具。 思维导图的规则 1突出重点 ●一定要用中央图象 ●整个思维导图中都要用图形 ●中央图象上要用三种或更多的颜色 ●图形要有层次感 ●要用通感(人的多种生理感觉共生) ●字体、线条和图象的大小尽量的多样化,丰富的多样性

侵略与反抗专题

侵略与反抗专题 一、中国古代史 时间:明朝中期地区:东南沿海 侵略者: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被称为“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郑成功收复台湾 时间:1661年—1662年地区:宝岛台湾 侵略者:荷兰殖民者民族英雄:郑成功 清政府加强管辖:1884年设台湾府 4、雅克萨之战 时间:清朝康熙年间地区:黑龙江流域侵略者:沙皇俄国 结果:康熙帝打败了沙俄侵略军,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你不楚条约》(内容、意义) 二、中国近代史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时间:1840-1842年 背景:①鸦片输入目的──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②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内容)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860年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1894-1895年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内容)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1900-1901年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内容)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①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地点:沈阳柳条湖 结果:东北三省在半年内沦亡,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②七七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殉国将领:佟麟阁、赵登禹 作用: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③南京大屠杀 背景: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后,攻占上海、南京 时间:1937年底到1938年初,长达6周 屠杀对象: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居民屠杀人数:30万人以上(二)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

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同历史教学设计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系统的储存,同时也便于未来快速的复习。下面精心整理了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欣赏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

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必备知识★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 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棱柱:n 棱柱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柱体圆柱几何体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棱锥:n 棱锥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锥体圆锥:构成:点动成__,线动成__,面动成__平面展开图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丰对立面 富的图形正方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圆柱___________________截一个几何体??????????????????????????????????????????????????????????????????? ____________圆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视图左视图从三个方向看俯视图

第二章 有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定义分分类按性质符号分数轴:三要素:几何意义:代数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互为相反数。相反数——字母表示:a 的相反数是____,a+b 的相反数是__理数相关概念________01a ?????????≥????≤????__性质:若a,b 互为相反数,则_____________.几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0绝对值——代数意义:a=____,a 0性质:非负性倒数——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___,负数的倒数是___,0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方——1a 10n ???????????????????????????????????????≤

七下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英语下册思维导图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语法:情态动词can 及一般疑问句和What questions 话题:Joining clubs Unit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语法:频度副词和when /what time questions 话题:Daily routines 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语法:how/how long/how far questions 话题:transportation Unit4. Don’t eat in class 语法:情态动词can have to must 和祈使句话题:rulers 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语法:why/ what /where questions 话题:animals in a zoo U nit6 I am watching TV 语法:现在进行时和what questions 话题:everyday activities Unit 7. It’s raining! 语法:what/how questions 和现在进行时话题:the weather Unit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语法:where questions 方位介词和there be 句型话题:the neighborhood 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语法:描述性形容词和what questions 话题:physical appearance 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 语法:would like some 和any 的用法what questions 话题: food U nit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语法:一般过去时描述性形容词话题:school trip 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语法:一般过去时态和what who questions 话题:weekend activiti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

《侵略与反抗》教案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

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崛起的推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来分析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屡遭侵略和战败的原因并总结从中吸取的教训和启发;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列强对中国发动的5次侵华战争认

科学思维导图

水的组成:海洋水占96.53%,地下水淡水中冰川水占最多 水的循环 :水循环中海陆间大循环使海洋和陆地的水得以转化 水的电解: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者体积比为2:1 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水的浮力:①F 浮=G-F 拉②F 浮= G (漂浮时)③F 浮=ρ液gV 排 物体沉浮的条件:F 浮G 上浮 地球上的水 溶液:溶质+溶剂=溶液 (均一,稳定)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面(泥水) 乳浊液:小液滴悬浮于水中(牛奶) 物质的溶解:(1)溶解度:一定的温度下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 (2)饱和溶液:一定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物质的分离:1.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溶剂 3.沉淀法 4.蒸馏法 大气层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集中了地球4/3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气温:温度计一般放在一个白色的百叶箱中 大气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物体都会产生压强。单位,帕。 (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 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的5次。 一般情况下,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天气与气候 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风和降水: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气候: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天气:短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季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世界上季风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 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台风: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中心为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 有理数 资料由小程序:家教资料库 整理 思维导图 ?????????????????????????????????????????????????????????????????????????????????????????????????????????????????<≤??????????????????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交换律运算律乘方的运算符号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法则运算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形式(其中把一个数表示乘——科学记数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叫做幂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求——乘方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倒数的绝对值叫做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绝对值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相反数相关概念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按性质符号分分数整数按定义分分类有理数n 10a 110a n 1a a 0n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思维导图 ?????????????????? ?????????????????? ??????????????????????????????????????????????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步骤反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负同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正去括号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所得的结果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合并同类项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类项整式的加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常数项项式—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几个单项式的和—定义多项式指数的和—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系数的式子—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定义单项式用字母表示数减加的式整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

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x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理顺各事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的历史事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崛起的推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分析中国近代社会

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案的实践研究 宋诏桥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小学科学教案的不断推进,我们的科学教案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探究和科 学概念双螺旋发展”的趋势。老师在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关注孩子概念的获得,重视科学素养的提升。但是在我们的教案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等影响,面对众多杂乱的客观信息,只注重表象而忽视其内在的联系,热闹之后,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状: 1.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讲解的科学概念,学生多是表现为当时明白,事后其 认识就会模糊不清,或者很快遗忘。 2.面对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究欲望,动手操作积极, 课堂表现主动;但如果让学生在探究中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时,学生明显缺乏主动性,不愿主动思考,探究活动缺乏深度,孩子的思维缺乏深度。 3.面对一个单元的教案概念,学生能对其中的几个点掌握较好,但整体概 念关系混乱,缺乏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4.课堂教案中,学生能解决熟悉的、容易的问题,面对新问题却无法下手, 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 …… 当前小学科学教案非常重视探究的实质和深度。首先“探究目标”不仅要实现对科学知识、科学概念的认识,而且还要达到思维的发展;其次科教案中的探究内容主要是由一个个的探究活动组成,系列性的探究活动覆盖科学学习的全部内容,形成系统的活动课程。科学教案的内容是由一个个的探究活动构成的,那么活动的设计应如何体现探究的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科学概念,就了我们要深思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关注: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科学思维的发展。而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让学生从直观现象、感性直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质的飞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很难从直观形象感性认识上升到逻辑思维的理性分析。怎样解决做才能完成两者间自然的过度,提高教案的实质呢,在这里,我们课题组提出,在当前的课堂教案中,我们可以应用英国著名教育家.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托尼.巴赞提出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升对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逻辑思辨能力,提高教案的实效。 <二)研究的意义

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把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形成分支,使知识成网状结构,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所学内容。下面精心整理了7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欣赏中学生必背且必懂的历史答题规律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 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 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 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

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 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 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 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 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 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 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

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考点1 虎门销烟(1839年6月) 1.原因:鸦片输入严重威胁了清王朝的统治,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经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鸦片。 3.意义: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和勇气,领导运动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考点2 鸦片战争(1840.6—1842.8) 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特别提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主要依据是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考点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一1860.10)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俄国在此期间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考点4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洪秀全) 1.背景: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 2.过程:1860年8月,太平军在青浦战役中重伤洋枪队头目。1862年9月在慈溪战役中击毙华尔。 考点5 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边疆危机,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俄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