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疾病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心包疾病,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

超声诊断心包疾病,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概述
可发生于任何心包疾病后 反复慢性炎症,心包增厚粘连 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心排量减少 收缩功能相对正常
超声特征
心包增厚>4mm
心包局部或普遍增厚,回声强,脏壁层粘连 心包钙化时回声显著增强伴声影 膈面,后房室沟及下腔静脉入口最明显 心包积液:无或仅少量、包裹性积液
心房扩大,心室正常或缩小
超声心动图价值
心包积液有无、量、分布以及性质 评价心包积液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指导穿刺部位、深度和治疗
有无积液
心包脏、壁层间于舒张期可探及的无回声区 最低位置积液最显著:后房室沟处 多切面探查全面显示积液范围
积液定量
依据:无回声区出现部位和内径
微量:50-100ml 积液位于左室后壁后方(3-5mm) 心外侧和心前区仅极少或无者
50%CP二尖瓣口呼吸时E峰速度变化〉25% 呼气时肝静脉舒张期反向血流增快 5、TDI二尖瓣环e峰速度 CP患者室间隔侧二尖瓣环e峰速度〉8cm/s
少量:100-200ml 积液位于LVPW后方(<1cm) 心外侧和心前区仅少量
中量:200-500ml 积液均匀分布于LVPW后、心尖及RVAW 前(1-2cm)
大量: >500ml 积液暗带遍布心脏周围,宽度>2cm LAPW后亦可见暗区
积液性质
漏出液 渗出液
包裹性积液
心包粘连增厚形成的局限性无回声区 轮廓不规则,无回声区中见絮状或较多粘 连条带,积液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可发生于心包任何部位,多见于左室后方, 右房旁
主要超声特征
1.心包积液
中-大量PE 亦可为少量或局限性积液
2.心壁塌陷(心包腔压力升高)
右房壁塌陷 最早出现,舒张中晚期-收缩早期,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背景介绍1.1 心包结构及功能1.2 心包疾病的分类2.影像学检查方法2.1 X射线胸片2.2 超声心动图2.3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2.4 核磁共振成像(MRI)3.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表现3.1 透视检查3.2 超声心动图表现3.3 CT和MRI表现4.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4.1 急性心包炎4.1.1 X射线胸片表现4.1.2 超声心动图表现4.1.3 CT和MRI表现4.2 慢性心包炎4.2.1 X射线胸片表现4.2.2 超声心动图表现4.2.3 CT和MRI表现5.心包增厚的影像学表现5.1 特发性心包增厚5.2 恶性肿瘤相关心包增厚5.3 炎症性疾病相关心包增厚6.心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6.1 良性心包肿瘤6.1.1 纤维瘤6.1.2 血管瘤6.1.3 脂肪瘤6.2 恶性心包肿瘤6.2.1 间皮瘤6.2.2 间叶瘤6.2.3 淋巴瘤7.心包钙化的影像学表现8.附件注释:1.X射线胸片: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通过胸部进行影像记录的方法,常用于初步诊断心包疾病。

2.超声心动图:通过超声波探头在胸壁上进行扫描,可以观察心包积液及心脏内结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3.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心脏和心包的高清三维影像,可用于检测心包疾病。

4.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影像,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心脏和心包结构信息。

5.透视检查:通过注射对比剂,结合X射线透视观察心包积液。

6.心包炎:指心包的炎症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包炎。

7.心包积液:心包内积聚液体,可导致心脏压迫和功能受损。

8.心包增厚:心包的壁厚度增加,常见于心包炎、肿瘤等疾病。

9.心包钙化:指心包内钙化物的沉积,可见于慢性心包炎、结缔组织病等。

10.良性心包肿瘤:非癌性的心包肿瘤,如纤维瘤、血管瘤等。

11.恶性心包肿瘤:癌性的心包肿瘤,如间皮瘤、间叶瘤、淋巴瘤等。

心包填塞超声诊断标准

心包填塞超声诊断标准

心包填塞超声诊断标准
心包填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急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简便、快速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诊断心包填塞。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心包填塞超声诊断的标准。

1.心包积液量
超声诊断心包填塞的最主要标准是心包积液量。

正常人的心包腔内有一定量的液体,但当液体量超过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提示心包填塞。

一般来说,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到心包积液量在50-100ml以上时即可诊断为心包填塞。

2.心脏活动受限
心包填塞时,心脏活动会受到限制。

超声诊断可以通过观察心脏的舒张和收缩活动情况来判断心脏活动是否受限。

如果心脏的舒张和收缩活动都受到限制,那么可以诊断为心包填塞。

3.右心房塌陷
右心房塌陷也是心包填塞的典型表现之一。

在超声诊断中,如果发现右心房出现塌陷,即右心房的形态出现异常,那么应该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性。

4.室壁运动异常
心包填塞时,室壁运动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异常。

超声诊断可以通过观察室壁的运动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发现室壁运动出现异常,那么应该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性。

5.心脏收缩功能异常
心包填塞时,心脏的收缩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异常。

超声诊断可以通过观察心脏的收缩功能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发现心脏的收缩功能出现异常,那么应该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性。

总之,在超声诊断中,如果发现以上五个方面的异常,那么应该考虑诊断为心包填塞。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诊断并不是唯一的诊断方法,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第09章心包疾病(九版循环内科学)

第09章心包疾病(九版循环内科学)
10
急性心包炎 辅助检查
1.血清学检查
感染性心包液:WBC增加、CRP增高、ESR增快 自身免疫病性心包炎:免疫指标阳性 尿毒症性心包液:SCr升高。
11
急性心包炎 辅助检查
2.心电图
①除aVR和V1以外的所有常规导联可能出现ST段呈弓背 向下型抬高,可于数小时至数日后恢复
4.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清晰显示心包积液的位置、范围和容量。 根据心包积液的信号强度,推测积液的性质。 能显示其他病理表现,如心包膜的增厚和心包腔内肿瘤。
35
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 辅助检查
5.心包穿刺
迅速缓解压塞 对心包积液进行检查明确病因
36
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 诊断和鉴 别
2.夹层动脉瘤破裂:疼痛呈撕裂样,程度较剧烈, 多位于胸骨后或后背,可向下肢放射,破口入心包 腔可出现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echo有助于诊 断,增强CT有助于揭示破口所在的位置
3.肺栓塞:可胸闷、胸痛、甚至晕厥等表现,典型 心电图表现为SIQIIITIII,也可见ST-T改变,D-dimer 通常升高,确诊需要增强肺动脉CTA。
作用
对心脏解剖位置起固定和屏障保护作用。 减缓心脏收缩对周围血管的冲击 防止由于运动和血容量增加而导致的心腔迅速扩张。 也能阻止肺部及胸腔感染的扩散
但是,心包先天缺如或手术切除(作为房缺的补 片),通常并不会产生临床严重后果。
2
概述
病程分类 病因分类
心包炎的分类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感染性 非感染性
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性心肌病都用constrictive
积液。
14
急性心包炎 辅助检查
4.超声心动图
确诊有无心包积液,判断积液量 协助判断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否由心脏压塞所致。 引导穿刺

超声诊断学-第五节心脏H-5心肌和心包疾病

超声诊断学-第五节心脏H-5心肌和心包疾病

半关闭,收缩晚期再开放,于收缩末期再关闭。
(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直接显示左室
流出道的收缩期射流束,射流束向主动脉瓣口 延伸。因收缩早期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较高, 射流束一般为红色,在收缩中期,由于二尖瓣
前叶前向运动,左室流出道变窄,流速显著增
高,在左室流出道狭窄之上和主动脉瓣之下,
肥 厚 型 心 肌 病
室间隔 显著肥 厚,左 室流出 道狭窄,
收缩期 二尖瓣 前叶向 室间隔 凸起。
Maron 等把二尖瓣和乳头肌作
横断面,分成五个部位,室间隔分
为前部室间隔和后部室间隔二部分, 左室壁分为前壁、侧壁和后壁三个
部分,并根据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
厚的部位不同分为四型:
I型:前部室间隔明显增厚,二尖瓣水平前部室 间隔增厚更为多见,但也累及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前 部室间隔,而后部室间隔多数在正常范围,此型占 肥厚型心肌病的14%。 Ⅱ型:前部室间隔和后部室间隔均增厚,左室 游离壁一般不受影响,此型占肥厚性心肌病的18%。 Ⅲ型:全部心室壁均增厚,但室间隔和左室后 壁则更明显,此型占肥厚型心肌病的48%。 Ⅳ型:主要在乳头肌以下室间隔和左室前、侧 壁增厚。此型占肥厚性心肌病的20%。心尖肥厚型: 主要于心室壁下1/3明显肥厚,流出道无阻塞,二 尖瓣无异常运动。心尖部心腔狭小,严重者心尖部 心腔闭塞。
②左室流出道狭窄,正常人左室流出道
的宽度为 20~ 35mm,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
由于增厚的室间隔凸向左室流出道以及二尖
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常使左室流出道狭 窄,一般小于20mm。 ③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与室间隔
完全接触者为完全梗阻,不完全接触者为不
完全梗阻,由于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移,可

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而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已经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超声造影的基本原理。

超声造影是通过向人体内注入一种特殊的示踪剂,利用超声波与示踪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示踪剂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形成可视化的图像。

这种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超声造影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心肌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损伤。

超声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肌的血流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超声造影还可以评估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2. 瓣膜病的诊断超声造影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对瓣膜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可以通过超声造影观察到狭窄部位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变化,从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超声造影还可以评估瓣膜的功能,如左心室射血分数等。

3. 心包疾病的诊断心包炎、心包积液等心包疾病会导致心脏受压,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心包腔的大小和形态,对心包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造影还可以评估心包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4.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超声造影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室间隔缺损可以通过超声造影观察到左右心室之间的分流现象。

超声造影还可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和手术风险。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超声造影在未来将会更加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引言心包疾病是指发生在心包膜上的各种疾病,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肥厚等。

影像学在心包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2.心包炎的影像学诊断2.1 心包炎的影像学特征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心包膜增厚、心包腔积液和心包膜增生等特征。

心包膜增厚可通过心包超声、心包CT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心包腔积液可通过心包超声、心包MRI等检查来确定。

2.2 心包炎的影像学诊断流程心包炎的影像学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影像学评估和结果判断等步骤。

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使用心包超声、心包CT、心包MRI等多种技术来获取影像学资料,并通过对影像学资料的评估来进行最终的诊断。

3.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诊断心包积液是指心包腔内液体的异常积聚,可以是血液、浆液或渗出性液体。

影像学在心包积液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1 心包积液的影像学特征心包积液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心包积液的定位、形状、大小、分布等。

心包超声、心包CT、心包MRI等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获取这些信息。

3.2 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学诊断心包积液的方法包括心包超声、心包CT、心包MRI等技术。

心包超声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和评估心包积液。

心包CT和心包MRI则适用于复杂的病例和无法明确诊断的情况。

4.心包肥厚的影像学诊断心包肥厚是指心包膜的增厚和增生。

影像学在心包肥厚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4.1 心包肥厚的影像学特征心包肥厚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心包膜的厚度增加、心包组织的增生等。

心包超声、心包CT、心包MRI等技术可以显示这些特征。

4.2 心包肥厚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学诊断心包肥厚的方法包括心包超声、心包CT、心包MRI等技术。

心包超声是最常用的检查方式,可以直接观察心包膜的厚度和心包组织的增生情况。

心包CT和心包MRI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可用于进一步评估和定量分析。

心包疾病

心包疾病

心包疾病心包疾病除原发感染性心包炎症外,尚有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尿毒症等所致非感染性心包炎。

按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心包炎(伴或不伴心包积液)、慢性心包炎、粘连性心包炎、亚急性渗出性缩窄性心包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等。

临床上以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最为常见。

一、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肿瘤、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

心包炎常是某种疾病表现的一部分或为其并发症,故被原发疾病所掩盖,但也可以单独存在。

病因急性心包炎的病因:1、急性非特异性2、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3、肿瘤:原发性、继发性4、自身免疫:风湿热及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贝赫切特病、艾滋病;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心包切开后综合征及药物性如普鲁卡因胺、青霉素等。

5、代谢疾病:尿毒症、痛风6、物理因素:外伤、放射性7、邻近器官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胸膜炎、主动脉夹层、肺梗死等。

●发病机制心包腔是由壁层和脏层构成的一个封闭囊袋,正常心包腔内约含50 ml液体,心包液来自脏层心包,通过壁层心包经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排出。

急性炎症反应时,心包的壁层与脏层之间产生由纤维蛋白、白细胞及少许内皮细胞组成的渗出物,此时为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当渗出物中的水分增多时,称为渗液性心包炎,多为浆液纤维蛋白性呈黄而清的液体,渗出液也可为脓性或血性。

液量100--500 ml,可多达2—3升。

当渗液迅速积聚和(或)渗液量超过一定水平时,心包内压力即急骤上升,影响心室舒张期充盈,使心搏量降低,动脉收缩压下降。

同时,心包内压力增高也影响血液回流到右心,使静脉压升高,从而出现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心包炎常见症状为心前区痛和呼吸困难。

(1)心前区痛多见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和感染性心包炎,缓慢进程的结核性或肿瘤性心包炎疼痛可能不明显。

疼痛可位于心前区,性质呈尖锐性,与呼吸运动有关,常因咳嗽、深呼吸或变换体位而加重;疼痛也可为压榨样,位于胸骨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病 因
全身性疾病 心脏疾病 炎症 肿瘤
心包脏壁层分离,内可见液性暗区。
液体宽度(mm) mm
等级
微量 少量 中量 大量
1
积液量
2 积液宽度
2-3mm 小于 10mm 5-10mm 10-20mm 大于 15mm 大于 20mm
3
部位
30-50ml 50-200ml 200-500ml 大于 500ml
左室后壁 左室后壁 右室前壁 左室后壁 右室前壁 左室后壁
图1 仅在左室后壁处可见少许液区
图2
右室前壁及左室后壁处 可见少许液性暗区
左室短轴切面示:右室前壁积液宽度大于5mm,左室后壁积液宽度 大于10mm;心间四腔切面示:右房顶及左室侧壁处也可探及液区。
2.心脏摆动使心壁呈同 向运动;
心尖荡击波征
右室前壁/室间隔和左室后壁 三者呈同向运动
1.与胸腔积液鉴别。方法:左室后壁与降主动脉距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DAO
2.与心外脂肪垫鉴别。方法:加大增益。
03
A 右房收缩期塌陷
B 右室舒张期塌陷
大量心包积液,右房、右室塌陷
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增厚,回声增强,钙化。 心脏外形改变:葫芦征或四腔趋似征。 心包粘连,或有少量心包积液。 室壁活动受限 。 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扩张。 舒张充盈受阻, E/A 比值明显增大,呼气时
缩窄性心包炎
左室后壁处心包增厚/回声增强
左室侧壁心包可见钙化,
缩窄性心包炎
左室后壁心包明显增厚,回声增强 同时可见后壁运动减弱
双房增大,与心室大小相近。 心室外侧壁及房室环处心包明显 增厚,回声增强。
缩窄性心包炎
下腔静脉增宽
肝静脉增宽
缩窄性心包炎
二尖瓣频谱:E/A比值明显增大
二尖瓣E峰在吸气时减小
Thanks.
心包疾病的超 声诊断
延大附院东关分院超声科
周平安

闫娟
心包的解剖及作用
心包积液的超声表现 心包压塞 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表现
心包的解剖
心包 pericardium
纤维心包 浆膜心包 脏层 壁层 心 包 腔
纤维心包
浆膜壁层 浆膜脏层
心包腔
心包积液
定 义
心包脏壁层间的 液体超过 50ml 即 称之为心包积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