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次粘连预防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重度宫腔粘连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手术术后再粘连是一大难题,临床上难以避免。
本文将从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角度进行临床分析。
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周期异常、不孕、习惯性流产、痛经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对于重度宫腔粘连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分离粘连组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再次粘连。
术后再粘连的发生率仍然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手术辅助工具来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发生。
在临床上,充水球囊的使用对于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充水球囊可以有效的保护宫腔内膜,减少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充水球囊可以有效的分离粘连组织,减少组织再次粘连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最重要的是,充水球囊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术后再粘连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充水球囊的使用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充水球囊型号和尺寸非常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充水球囊。
手术操作要规范,操作者要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术,避免不必要的操作损伤。
术后的护理和处理也非常重要,要对充水球囊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和管理,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充水球囊的使用还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进一步验证充水球囊在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方面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服务,为妇科手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

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宫腔粘连(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多由宫腔手术操作或因感染、放射等原因造成子宫内膜破坏引起宫腔相互粘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病变,多于吸宫或刮宫后发生,子宫内膜结核,严重的子宫腔内感染、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或剖宫产手术等都可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的发生[1]。
宫腔粘连可造成月经紊乱、痛经、不育等严重后果[2]。
近年来由于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及妇科炎症等因素不断增加,导致宫腔粘连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不孕不育常见的原因之一,占不孕症的20%[3]。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备受妇产科医师(特别是生殖研究者)的关注。
近年来应用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已成为宫腔粘连治疗的标准方法[4]。
然而其术后容易再度粘连,甚至粘连更为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5]。
本文将目前国内外宫腔镜直视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预防再粘连采用较多的几种方法分述如下。
1 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概述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透明质酸胶体(防粘连剂)、口服大剂量雌激素或人工周期、球囊扩张法、羊膜移植、定期反复纤维宫腔镜探查及钝性分离术及上述两种和/或2种以上联合应用的综合方法。
TCRA术后均常规给于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5~7d,随访3~6个月。
术后3个月在月经干净3d后行宫腔镜复查判断其疗效。
1.1 TCRA术后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和/或人工周期预防再粘连TCRA术后第2d开始口服戊酸二醇(补佳乐)3mg.tid,服用21d。
最后10d加用甲羟孕酮10mg/d.(或倍美力0.625mg/d,服用20d。
从第15d开始加用甲羟孕酮10mg/d。
连服5d。
)共3个周期。
大剂量雌激素可刺激子宫内膜再生,覆盖子宫创面,防止新的粘连形成[11]以达到预防再粘连的目的。
而且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可以加速裸露区的上皮化,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加速及子宫内膜修复[12]。
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口服雌激素是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有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次粘连3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1 2 d后 ,在此 基 础 上 每 天 给 予 甲羟孕 酮 1 0 m g治
疗 。第一个周期结束后 , 待月经来潮第 3 天后开始 给药 ; 若月经不来潮则选择上一周期结束后第 7 天 开始给药。 1 _ 3 观察指标 : 治疗结束后 , 选择在患者月经干净 后3 ~ 7 d , 行宫腔镜检查 , 观察宫腔黏连发生情况 , 同时对患者月经情况进行统计。 1 . 4 统 计 学处 理 : 研 究 数 据采 用 S P S S 1 9 . 0软件 进 行 分 析处 理 , 以均 数 4 - 标准 差 ( 肚s ) 表 示 计 量 资料 , t 检验进行组 间比较 ;以百分率% 表示计数资料 , x 检 验进 行组 间 比较 , P < 0 . 0 5 为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好转 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 P > 0 . 0 5 ) 。结论
关键词 [ 中图分 类号 ] R 7 1 3 . 4
3种方法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 次粘连的效果相 当。
学科分类代码 : 3 2 0 3 1
宫腔黏连 ; 宫腔 粘连 分离术; 再次黏连 ; 预 防方 法; 临床疗效 [ 文献标识码 ] B
联合人 工周期 治疗 。治疗结束后, 选择在 患者 月经干净后 3 7天行 宫腔镜 检查 , 观察 宫腔黏连发生情 况, 同时对患者月经情 况
进行 统计 。结果 治疗后 , 甲组轻度黏连 3 例、 中度黏连 2 例、 重度黏连 1 例, 总黏连 6例 , 再 次黏连发 生率 为 1 8 . 7 5 %; 乙组轻 度黏连 2例 、 中度黏连 2例 、 重度黏连 0例 , 总黏连 4例 , 再 次黏连发 生率为 1 2 . 5 0 %; 丙组轻度黏连 4例 、 中度 黏连 0 例、 重度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措施及疗效分析

1 . 手 术 时 间 选 择 在 月 经 干净 后 3~7 .2 3 d宫 内膜 增生 早 期 。
2 结果
见 表 1 。
1. . 3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排 除全身性疾病 。进行宫 颈液 基 3 细胞学检查, 排除宫颈癌患者。 治疗有阴道炎、 生殖道支原体、 衣原体感
[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后宫腔再粘连 的预 防措施 。方法 对 宫腔镜确诊 的 3 7例 中、 重度官腔粘连患者行官 腔镜 下粘连分离 术 ,0 9年 5月 以前的 2 20 3例患者 术后采用 I D治疗 ;0 9年 5月以后 的 1 患者术后 采用人工 周期 U 20 4例 +U +宫腔 内注入透 明质酸钠 +官腔 内放置水囊 的综合方法治疗 。 结果 I D和综合方法预 防官腔膜性粘连再次粘连疗 ID U 效 比 I D较好 ( <00 ) U P . 。结论 综合方法对肌性粘连及结缔组织性粘连再次粘连效果 明显优于 I D疗法 。 5 U [ 关键词】I D; U 官腔镜检 ; 粘连分离术 ; 内置水囊
自 20 0 7年 以来 运 用 宫 腔 镜 治 疗 3 7例 因 各 种 原 因 导 致 的 中 、 重
的官腔粘连。负责监护的 B超医生将 扫描切面不断变换 以防止 术中出现穿孔 。用 电切环或针状电极 电切致密粘连带 中间, 分离 粘连后 , 根据粘 连的部位 , 将不 同类 型 的节育 环置入官腔 , 宫壁 贴近处应注意避免 电辐射以保护原有 的子宫 内膜 ,之后注入透 明质酸钠等生物防粘连剂。
13 术 后 处 理 宫 腔 内放 置 气 囊 导 尿 管 , 水 4~ m , 迫 止 .. 5 注 7 L压
度官腔粘连 , 中 l 其 4例术后采用人工周期 +U +官腔 内注入透 ID 明质酸钠 +宫腔 内放置水囊 的综合方法治疗 ,3例术后 采用宫 2 内放置 I D, U 并将其疗效进行对 比, 报道如下 。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比较

pam n o yacl ya dO s tc t C H si l rt etfG neo g n be i eT M o t o tr sh pao f
Ct,a g4 5 0 , h a i K n 0 0 C i ) y 7 n
Abt c: jcieT o pr h f to w ni dein m tosfrit uei d ei sa e hs r cpcspr- sr tObet ocm a tee e ftoat —ahs e d o n atr e ahs n f r yt o o i eaa a v e c o h p ndhdas n cn ie ne( r o ,a a i i at f r c P<00 ) Co c s n T m l it ue n d ei s yt oep eaa o hmbr l ogu gf i d e . 5 . nl i e pe nr t eah s n s rsoysprtnc a e a uo a r i o h e i P・
例, 再粘连1 例 , 5 再粘连率 5.7 , 35%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经统计学处理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00 ) P< .5 。结论 : 宫腔粘连
官腔镜 分离后宫腔 内放置节育环加术后周期性应用戊 酸雌二醇可有效预再粘连 , 提高月经改善率。 [ 关键词] 官腔粘连 ; 官腔镜 ; 戊酸雌二醇
me sr ai n i rv me t n p e a c st ain ftr p rt n,a n tu t mp o e n a d r g n y i t a e o e ai o n u o o mo t lt r y tr s o i i t ue n a h s n wee b nh a e ,h s o c p c nr tr e d e i s e a i o r o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摘要】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
首先介绍了宫腔粘连的形成机制,以及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原理。
接着分析了再粘连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术后使用美国SurgiWrap等生物吸收性隔离膜。
最后对再粘连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强调了预防再粘连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策略,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相关医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再粘连,预防措施,疗效分析,形成机制,预防策略,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治疗宫腔内疾病。
宫腔镜手术后常常会导致宫腔粘连的形成,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
宫腔粘连是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宫腔内炎症反应,导致宫腔内组织粘连在一起。
目前,宫腔粘连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成为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原理,以及再粘连的发生原因,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再粘连的预防措施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总结。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手术效果。
通过对再粘连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旨在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风险,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完善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临床应用。
通过对再粘连疗效的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术后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指导,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促进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3 意义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已经成为治疗宫腔粘连的重要方法之一。
宫腔黏连手术后防止重粘连方案汇总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版)、《中医妇科学》(10 版)。
肾虚血瘀证:主症:经量明显少于既往,经期不足 2 d,甚或点滴即净,经色紫暗,有血块,甚或月经停闭不行。
次症:经行小腹胀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夜尿频多,口干不欲饮等。
舌脉:舌质淡暗或淡红,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沉涩。
具备以上主症及至少 2 项次症,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阿司匹林具有抑制环氧合酶活性,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7] 。
已有研究提示雌激素口服,阴道上药,经皮给药,对宫腔重度粘连术后预后对术后月经恢复、内膜厚度、宫腔形态、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无明显影响[8] 左欣,杨慧云,陈芳,等. 两种方法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疗效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7):540-542. [8] 任春盈,任琛琛,杨立,等. 雌激素给药途径对宫腔重度粘连术预后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0):4947-4950.有研究认为在IUA 术后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雌激素能有效改善患者宫动脉及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促进子宫内膜增厚和增加子宫内膜 A 型的比例[9] 。
有报道麒麟丸联合芬吗通治疗因子宫内膜薄而致的不孕, 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及血流, 提高治疗半年后的自然妊娠率[10] 。
林妍等[11]研究发现采用益肾健脾祛瘀方联合雌孕激素联合人工周期治疗,较单一雌孕激素序贯人工周期治疗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且不良反应少。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妇科观察组:白莲散结汤:莪术15 g, 皂角刺10 g,猪苓20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30 g,土鳖虫10 g,仙茅15 g ,淫羊藿15 g,分粘术后第2 d 开始口服,每日1 剂,水煎服,连服21 d。
芬吗通片(雌二醇片/ 雌二醇地屈孕酮片, 荷兰雅培公司),用法:红片(含雌二醇2 mg,qd,分粘术后第2 d 开始口服,连续服21 d, 后7 d 服黄片(雌二醇 2 mg,地屈孕酮10 mg)。
三种方法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的疗效探讨

三种方法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的疗效探讨发布时间:2021-03-25T01:53:23.567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3期作者:陈艳红[导读] 但本次观察的样本例数偏少,且未对术后妊娠情况进行分析,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分析。
(滨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盐城 224500)【摘要】目的:探讨宫腔放置节育环、Foley球囊导尿管、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患有宫腔中重度粘连疾病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A组(宫腔放置节育环)、B组(Foley球囊导尿管)及C组(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每组20例,三组患者由同一组医师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A组在电切术时置入1枚O型节育环,手术1个月后拿出;B组电切术后放置Foley球囊导管,切掉导管头端1cm和在气囊内注入6ml水,手术后5天时取出气囊管;C组电切术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
术后3个月分析对比3组的治疗效果和月经改善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月经改善情况及总体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腔放置节育环、Foley球囊导尿管、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均可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
【关键词】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重度宫腔粘连术;术后再次粘连【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3-0086-02在宫腔镜下进行的宫腔粘连分离术作为临床治疗宫腔黏连的主要方法,其是在直视下将粘连带分离开,而其只能将宫腔形态恢复,对损伤的子宫内膜不能进行修复,术后可能出现子宫内膜损伤及出血,使得宫腔再次粘连[1-2],有研究发现[3],中重度宫腔粘连复发率达48%~62%,因此选择合适的降低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复发率方法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宫腔放置节育环、Foley球囊导尿管、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以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患者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38. 7)
5( 7. 5)
3( 4. 5)
2( 3. 0)
C组
30( 44. 8)
28( 41. 8)
5( 7. 5)
2( 3. 0)
2( 3. 0)
组别
宫腔粘连程度 /例( 百分率 /% )
轻度
中度
中度
宫腔操作次数 /例( 百分率 /% )
1次
2次
≥3 次
A组
2( 3. 0)
25( 37. 3)
1( 1. 5) 2( 3. 0) 1( 1. 5)
1( 1. 5) 2( 3. 0) 2( 3. 0)
组别
闭经
主要临床症状 /例( 百分率 /% )
月经量减少
月经不规律
周期性下腹痛
不孕
A组
32( 47. 8)
26( 38. 7)
4( 6. 0)
1( 1. 5)
4( 6. 0)
B组
33( 49. 3)
Clinical analysis of prevention of re-adhesion after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WANG Min,WANG Dan-feng,ZHAO Fu-ji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prevention of re-adhesion after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01 cases which diagnosed 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 were collected in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0 to June 2015. After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TCR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67 cases were in each group,Group A installed Foley balloon catheter and chitosan,Group B installed Foley balloon catheter,Group C installed chitosan. Artificial cycle was administered after surgery. The situation of intrauterine cavity,menstrual improvement,pregnancy,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In terms of uterine cavity shape,the postoperative cure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in patients of Group A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nd Group C,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 05 ) . In terms of menstrual recovery,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Group A ( 90. 3% )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72. 4% ) and Group C( 76. 3% )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 05) . In terms of postoperative pregnanc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gnant rate among Group A,B and C.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of preoperative,postoperative 3 months and 6 month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1)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between groups of the same period(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Foley balloon catheter and chitosan after TCRA is a better method to prevent re-adhesion than the single use of balloon catheter or chitosan,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rauterine adhesion; Foley balloon cathete; Chitosan;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第一作者: 王 敏( 1983-) ,女,辽宁人,主治医师,硕士。 通信作者: 赵福杰,E-mail: zhaofujie63@ 163. com
选及主要术 式[1],手 术 效 果 理 想,但 术 后 如 何 预 防 宫腔再粘连、提高患者月经恢复率及妊娠率成为治 疗中更关键的问题,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及难 题。本研究旨在分析 TCRA 术后不同方法联合应 用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0 年 6 月至 2015 年 6 月 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经宫腔镜
28( 41. 8) 30( 44. 8) 30( 44. 8)
1. 2 诊断标准 宫腔粘连的诊断标准按欧洲妇科 内镜协会( ESGE) [3]的分类方法: Ⅰ度,宫腔内多处 有纤维膜样 粘 连 带,两 侧 宫 角 及 输 卵 管 开 口 正 常; Ⅱ度,子宫前 后 壁 间 有 致 密 的 纤 维 素 粘 连,两 侧 宫 角及输卵管开口可见; Ⅲ度,纤维索状粘连致部分 宫腔及一侧宫角闭锁; Ⅳ度,纤维索状粘连致部分 宫腔及两侧宫角闭锁; Ⅴa 度,粘连带瘢痕化致宫腔 极度变形及狭窄; Ⅴb 度,粘连带瘢痕化致宫腔完全 消失。其中,Ⅰ ~ Ⅱ度定义为轻度,Ⅲ度定义为中 度,Ⅳ ~ Ⅴ度定义为重度宫腔粘连[2]。 1. 3 仪器及药品 入院前,所有患者均于我院妇 科门诊行宫腔镜检查明确 IUA 的诊断,检查镜为日 本 Pentax EPM 3300 型 5 mm 纤维软性宫腔镜。术 中,应用美国 Stryker 10 mm 宫腔电切镜,个别患者 需要切除无法机械分离的致密瘢痕组织时,采用环 状电极及针状电极,图像监视采用 Stryker 1288 型 电视腹腔镜监视系统。球囊采用 16Fr-10 ml 双腔
宫腔粘连( intrauterine adhesion,IUA) 是由各种原 因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闭经、 月经量减少、腹痛、不孕等。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不 断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及生理健 康。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 离术(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 是治疗宫腔粘连的首
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表 1) 。研究对象排除 标准[2]: ( 1) 既往月经周期不规律,性激素水平异常, 或合并其他闭经、月经量减少、不孕等内分泌因素; ( 2) 不明原因阴道不规则流血; ( 3) 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 病、肝病、血栓性疾病等雌孕激素药物服用禁忌证者; (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患者; ( 5) 卵巢性、 垂体性或下丘脑性闭经; ( 6) 手术未能一次分离粘连成 功、需二次或分期手术的患者。
临床军医杂志 2016 年 4 月 第 44 卷 第 4 期 Clin J Med Offic,Vol. 44,No. 4,Apr. ,2016
·335·
检查确诊并最终住院行 TCRA 且手术成功的宫腔 粘连患者 201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3 组: A 组患 者 TCRA 术后宫腔内留置球囊导尿管 + 几丁糖,B 组患者 TCRA 术后宫腔内仅留置球囊导尿管,C 组 患者 TCRA 术后宫腔内仅留置几丁糖,每组患者各 67 例。3 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孕产次、生育状况、 病程、病因、临 床 表 现、宫 腔 操 作 次 数、宫 腔 粘 连 程 度分级等各方面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334·
临床军医杂志 2016 年 4 月 第 44 卷 第 4 期 Clin J Med Offic,Vol. 44,No. 4,Apr. ,2016 ·妇产科专题·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分析
王 敏, 王丹凤, 赵福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妇产科,辽宁 沈阳 110004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及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0 年 6 月至 2015 年 6 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的 201 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防再粘连方法不同分 为 3 组: A 组患者术后宫腔留置球囊导尿管 + 几丁糖,B 组患者宫腔单留置球囊导尿管,C 组患者宫腔单留置几丁糖,每组患 者各 67 例,术后均使用人工周期治疗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比较 3 组患者术后的月经情况、宫腔形态、妊娠情况、子宫内膜厚 度等。结果 在宫腔形态方面,A 组患者术后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 B 组及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在月 经恢复方面,A 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 90. 3% ) 高于 B 组( 72. 4% ) 及 C 组( 76. 3%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在术后 妊娠方面,3 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3 组患者术后 3 个月、术后 6 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但 3 组同一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联合使 用球囊导尿管及医用几丁糖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使用球囊导尿管或医用几丁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球囊导尿管; 几丁糖;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中图分类号: R713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16680 / j. 1671-3826. 2016. 04. 02 文章编号: 1671-3826( 2016) 04-03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