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抗浮计算书

管道抗浮计算书
管道抗浮计算书

管道抗浮计算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计算书:抗浮计算

一、只需对埋深最浅的DN1000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进行计算

1、管道质量

经翻阅资料(详06MS201-1第39页),管内径为DN1000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壁厚为100mm,则延米管道总重量约

m

自重=(截面积)×1×2400(砼重)=840 kg

2、回填土重量

设计要求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为,地勘试验报告得出土样最小干密度为,回填土压实密度为×=cm3=848kg/ m3

按设计图纸顶覆土最小1 m,每米覆土重量

m

覆土

=1×××848=1017 kg/m

3、最大浮力

每米管道完全浸没时

F=gv

ρ=1000×××2×1=11078N即为1108 kg

4、验算

m

自重+ m

覆土

=840+1017=1857﹥1108*所以不须采取抗浮措施。

说明:①管道质量我不知道,请你界定;

②回填土重量:压实系数为,最小干密度按取值

计算为:×=cm3=1166kg/ m3

③ F=gv

ρ=

④验算:

DN500塑料管每延米m,按覆土最小计算,设计要求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为,

软弱下卧层问题

软弱下卧层问题

————————————————————————————————作者:————————————————————————————————日期: ?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 应按下式验算: ?pz+pcz≤faz(1)?式中:f az为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pz 、pcz分别为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和自重应 力, 对于条形和矩形基础, pz 值可按应力扩散角法计算。 第一:筏板基础宽度和长度怎么确定。是不是按照建筑周边轮廓长宽度外加各1.0m考虑吗??还有:若按照上述取宽度,比如宽度20m,那么按照规范GB50007-2002表5.2.7z/b=0.25内那么在深度5米以内,地基压力扩散角都取0度,是不是太保守了,请大家参言 GB50007-2002规范中说,“宜将基础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按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当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折合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取小值。”我有以下理解,不知正确否,请各位斧正。? ?1.主楼宽度和车庫的宽度比,如果小于2倍主楼基础宽度,则不考虑车庫影响,按主楼基础埋深(如10米)进行深度修正; ?2.主楼宽度和车庫的宽度比,如果大于2倍主楼基础宽度,则应考虑车庫影响,将车庫的建筑荷载折合成土层厚度,如车庫基础荷载为60KN/m2上部土层平均重度为18KN/m3,则埋深d=60/18=3.33米,以此深度修正; 3.如果主楼基础埋深为10米,车庫基础埋深为7米,两者不一致,则埋深d=3.33+(10-7)=6.33米,以此深度修正。 关于深度修正问题的讨论. 其实,规范的这一解释是少有的清楚。举数字也仅是具体化而已,如基础宽度10m,超载宽度25m,超载40kPa,则可以折算为2m的土层。如果超载宽度15m,则不能折算,怎么办?规范没有说。其实2倍是人为定的,19m就不行了?我的意思是应该进行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数值分析,分析超载宽度不够所引起的效应究竟如何?但是怎么进行数值分析还请高手指点。 3. 结构人员的所谓“400mm”厚度,实际上是筏板基础与地下室底板的区别。如果是筏板基础,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厚度大于400mm。 如果荷载由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底板只传递地下室地坪荷载及平衡浮力,则厚度一般小于400mm;?另外,请注意设计图纸上所标明的是设计值还是标准值,相差25%,所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实际上是容许承载力,与荷载标准值相对应。请问设计值对应什么荷载效应? 有一个项目,为17层建筑,拟采用筏板基础,平均基底压力380kPa,地基为CFG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承载力经深度修正后为406kPa,基底压力小于复合地基承载力,可满足要求。可有同事指出,基底压力呈马鞍形分布,边缘的压力应该是平均压力的1.3倍,应为494kPa,这样一来,复合地基承载力就不足了,需要考虑其它方法。请问这种说法正确吗? 退步想想,按基底压力呈马鞍形分布,当建筑物荷载均匀时,边缘的压力是平均压力的1.3倍,复合地基承载力是不足,会如何?边缘土挤出、建筑物失稳?那么是四周挤出、建筑物四周失稳,而中间稳定,这是不可能的,建筑物重心产生的反力距可使建筑物稳定,再说还有个2倍。例子到处都是。?我们现在的设计思路与土力学中研究问题的思路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前一个思路是以后一个思路为基础的,但前者是实用的最低的下限,安全度的下限,实际可能发生的状态应当

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

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 一般抗浮计算:(局部抗浮)1.05F浮力-0.9G自重<0 即可(整体抗浮)1.2F 浮力-0.9G自重<0 即可如果抗浮计算不满足的话,地下室底板外挑比较经济同意以上朋友的观点,一般增大底版自重及底板外挑比抗拔桩要经济很多「原创」抗浮锚杆设计总结抗浮锚杆设计总结。 1、适用的规范 抗浮锚杆的设计并无相应的规范条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岩石锚杆基础”部分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有关锚杆的部分可以参考使用,不过最好只用于估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一些锚杆构造做法可以参考。对于锚杆估算,推荐使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对于岩土的分类较细,能查到一些必要的参数。 2、锚杆需要验算的内容 1)锚杆钢筋截面面积; 2)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锚固长度; 3)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 4)土体或者岩体的强度验算; 3、锚杆的布置方式与优缺点 1)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缺点:要求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2)集中线状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较强的抵抗力。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跨高比小于6的

结构计算书统一格式

结构计算书统一格式 一、工程概况 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 建筑高度: 结构类型: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类型: 0.00m标高: 抗浮设计水位: 二、设计要求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级结构的重要性系数:1.0 三、结构设计计算信息 1、抗震信息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类基本地震烈度: 场地土类别:地震加速度: 设计地震分组:抗震设防烈度: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аm a x= 抗震等级:框架级剪力墙级 设计振型数:周期折减系数: 特征周期值: 2、风荷载信息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

体型系数: 3、调整信息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梁弯矩放大系数:梁刚度折减系数: 梁扭矩折减系数: 4、活荷载信息: 柱、墙设计时活荷载折减:不折减 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折减 梁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层数: 5、配筋信息 梁、柱主筋强度(N/mm2):360 梁、柱箍筋强度(N/mm2):210 梁箍筋间距:100 mm 柱箍筋间距:100 mm 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 四、结构整体计算:采用软件版本:SATWE(2007.08) 1、恒载计算: 1.1梁间恒载(梁上荷载扣除梁高,外墙有窗按八折算) 墙体材料 墙厚 (mm) 容重 KN/㎡ 线荷载备注 外墙 楼电梯墙 内隔墙 分户墙 1.2楼面恒载:楼板自重+1.5 KN/㎡1.3屋面恒载:楼板自重+3.5 KN/㎡

1.4其它恒载按实计算 2、活荷载取值(KN/㎡) 车库:2.5(4.0) 卫生间:4.0 KN/㎡楼梯间:3.5 KN/㎡ 阳台:2.5(3.5) ...... 3.附电算结果如下: (1)建筑结构总信息(WMASS.OUT); (2)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WZQ.OUT); (3)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 (4)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WV02Q.OUT); (5)超配筋信息(WGCPJ.OUT) (6)各主要标准层层墙柱轴压比简图(Wpjc*. DWG); (7)各主要标准层平面简图(Flr*.DWG); (8)各主要标准层楼面荷载(*.DWG); (9)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简图(Wdcn.DWG); (10)各主要标准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Wpj*.DWG); 各主要标准层现浇板计算配筋图(板计算结果.DWG)。 4.计算结果分析: 4.1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为,满足规范要求,其余各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 4.2超配筋信息处理如下: 五、基础计算 1、计算原则: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级,基础型式采用基础。本工程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为m,采用抗浮。

抗浮计算版

抗浮计算书 一、基本设计数据: 基础底标高:-7.650m,±0.000相应绝对高程:420.40m, 抗浮设计水位:418.80m,覆土容重:18.00; 水位高差:7.65-(420.40-418.80)=6.050m, 建筑完成面标高:-6.30m; 主楼基础筏板厚:600mm,主楼基础覆土厚度:0.750m; 抗水板厚度:450mm; 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1.20m。 二、水浮力计算 F=1.0x10x6.05=60.50KN/m2 三、建筑物自重(按照最不利位置消防水池计算) 消防水池底标高:-6.800m, (基础顶覆土)(7.65-6.80-0.45) x18+(筏板自重)0.45x25+(顶板覆土)1.20x18+(顶板自重)0.18x25 =7.20+11.25+21.60+4.50=44.55 KN/m2 四、整体抗浮计算 G/F=44.55÷60.50=0.74<1.05,不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4.3条规范,必须进行抗浮设计。 五、局部抗浮设计(基础) 抗水板所受水浮力N=(水浮力)60.50-(基础顶覆土+筏板自重)18.45=42.05KN/m2 六、抗拔桩设计 整体抗浮时,底板所受水浮力N=60.50-42.40=18.10 KN/m2; 除主楼外,沿地下室外墙间隔6.00~8.00m,设置一抗拔桩,单根抗拔桩承担的面积为30 m2左右;所受拔力大小为540KN;根据上部荷载,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300KN,取桩长L=20m,桩径600mm,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6估算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Q uk= Q sk + Q pk =u∑ψsi q sik l i+ψp q pk A p =3.14x0.60x(40x6.0+8.9x65+5x78)+3.14x0.602/4x1300 =2276.814+367.38=2644.20Kpa. 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T uk= u∑ψsi q sik l iλi=3.14x0.60x(40x6.0+8.9x65+5x78)x0.7=1593.77 Kpa 抗拔桩单桩抗拉承载力特征值N=600KN,极限抗拉承载力1200KN; 抗拔桩试桩配筋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T,f y A s/1.25=1200KN得 A s=1200x1.25/400=3750mm2,取12根20,A s=3768.00 mm2. 抗拔桩工程桩配筋计算 单桩抗拔设计值600x1.25=750KN,抗拔荷载全部由桩身钢筋承担,根据f y A s>750KN得:A s>750x1000/360=2084 mm2; 取12根16,A s=2411.52 mm2>2084 mm2。 共计需设置29根抗拔桩。

抗浮锚杆设计及施工方案(完整的)

目录 1.工程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工程地质条件 (2) 1.3设计依据 (3) 2.抗浮锚杆方案设计 (3) 2.1抗浮锚杆技术要求 (3) 2.2抗浮锚杆布置原则和方案选择 (3) 2.3抗浮锚杆设计计算 (3) 2.3.1抗浮锚杆设计轴向拉力值的确定 (3) 2.3.2抗浮锚杆钢筋截面面积的计算 (3) 2.3.3锚杆长度及锚固体直径 (4) 2.3.4锚杆钢筋和锚固砂浆间锚固长度的验算 (4) 2.3.5钢筋锚入抗水板长度 (5) 2.3.6锚固体材料 (5) 3.锚杆检测 (5) 4.施工方案设计 (6) 4.1施工方法与特点 (6) 4.2施工工艺流程 (6) 4.3操作过程及技术要求 (6) 4.4锚杆的制作 (6) 4.5防腐、防锈措施 (6) 5.施工部署 (6) 5.1施工用水、用电 (6) 5.2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7) 6.施工准备 (7) 6.1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7) 6.2技术准备 (7) 6.3施工现场准备 (8) 6.4物资材料准备 (8) 7.施工组织 (8) 7.1施工设备组织 (8) 7.2劳动力计划 (9) 7.3施工进度计划 (9) 8.质量保证措施 (9) 9.安全生产措施 (9) 10.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 11.工期保证措施 (10)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拟建的“成都颐和京都项目”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光华大道与武青路交叉口,紧邻成都三十七中。 该工程三期(2#、9#楼)设两层地下室,主楼25-30层,框剪结构,筏板基础,该工程基础底标高为503.40,±0.000为513.800。地下室底板顶标高均为-9.250,即相当于绝对高程504.550。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深圳星蓝德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四川光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我公司承担该工程三期抗浮锚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根据深圳星蓝德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提供的《扩大地下室部分基础平面图》,进行该工程纯地下室区域设计抗浮锚杆。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抗拔力为≥20KN/m2。 1.2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组成。 (2)地层结构 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 4 al+pl)、组成。各岩土层工程特性指标为: 积层(Q 3 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1.2.2 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予存于砂、卵石中的孔隙潜水,大气降水、河水为主要补给源。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静止时水位埋深8.00-8.60m,静止水位的绝对标高504.02-504.80m,平均标高约504.50m,渗透系数K取20m/d。

抗浮验算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验算 一、整体抗浮 (一)主楼部分 底板板底相对标高为- 4.700,地坪相对标高为:-0.300,抗浮设防水位相对标高为- 1.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 3.2m。 裙房部分抗浮荷载: ①地上四层裙房板自重: ②地上四层xx折算自重: ③地下顶板自重: ④地下室xx折算自重: ⑤底板自重:25× 0.48= 12.0kN/m2 25× 0.50= 12.5kN/m2 25× 0.18= 4.5kN/m2

25× 0.11= 2.75kN/m2 25× 0.4= 10.0kN/m2 41.75kN/m2 合计: 水浮荷载: 3.2×10=32 kN/m2, 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11第 5.4.3条,> 1.05,满足抗浮要求。 二、整体抗浮 (二)仅一层车库部位 J-1基础高度改为800,仅一层地下室位置防水板板底标高与J-1底平,上部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至设计标高(- 4.200)。抗浮计算如下: 图纸修改见结构05 底板板底相对标高为- 5.100,地坪相对标高为:-0.300,抗浮设防水位相对标高为-

1.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3.6m。 地下室部分抗浮荷载: ①顶板覆土自重: ②地下顶板自重: ③xx折算自重: ④底板及回填自重: 考虑设备自重20× 0.30= 6.0kN/m2 25× 0.25= 6.25kN/m2 25× 0.11= 2.75kN/m2 25×( 0.4+ 0.5)= 22.5kN/m2 0.5 kN/m2

38kN/m2 水浮荷载: 3.6×10=36kN/m2>1.05,满足抗浮要求。合计:

料仓隔墙设计计算书原版

料仓隔墙设计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根据本标段混凝土使用地为乐平互通式立体交叉、龙眼园高架桥、三花路高架桥、太院高架桥、芦泡涌大桥、卫东高架桥及涵洞和附属工程,为满足混凝土质量和施工需求,结和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现于西二环MK62+50位置的线路右侧建立混凝土拌和站,共占地约11000m2。料仓8个约2800m2,拟设置两座拌和楼,HZS120型,每座拌和楼每小时理论产量可达120m3。 按拌合站配料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存放,不得混堆或交叉堆放,分料仓应采用50cm砼砌筑,2.5m高,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料仓内硬化C20砼浇筑20cm。隔墙底部采用与之同宽的砼条形基础。 二、设计参数 挡墙高度H=2.5m,挡墙厚度B=50cm,墙身采用C25砼浇筑成。基础采用C25浇筑成的条形基础。C25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11.9N/mm2,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1.27 (N/mm2),混凝土弹性模量Ec=28000 (N/mm2), 砼强度系数 βc=1.00。 初步设计:条形基础采用500mm×400mm的C25砼浇筑,即b=500mm。取挡墙钢筋混凝土:25~26KN/M3;每米挡墙荷载N=2.5×0.5×25=31.25KN/m。初步考虑条形基础底部承载力为200KPa。 即:b=500mm,h=400mm,考虑保护层ca=35mm,得h0=h-ca=365mm。 三、条形基础计算 1、配筋计算 (1)、主筋验算 取受弯钢筋为4@φ16,得As=804mm2,N=4,φ=16mm; ρ=As/(b*h0)=804/(500*365)=0.44% 受拉钢筋为4@φ12,得Asy=452mm2,Ny=4,φy=12mm; ρy=Asy/(b*h0)=452/(500*365)=0.25% 得ξ=ρ*fy/(α1*fc)=0.049<ξb=0.55…………………(α1=1.00) 得受压区高度x=ξ*h0=0.049*365=18mm<2ca,满足要求。

抗浮锚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式

1.测量放线阶段 1.1无基础图 产生原因:由于抗浮锚杆设计阶段图纸很可能不是最终版本,施工时,基础图标高、抗浮力及地下室位置均可能与抗浮锚杆设计图纸不符。 产生后果:抗浮锚杆不能满足主体设计要求,抗浮锚杆报废 防治措施:抗浮锚杆放线前与基础图(蓝图,盖审图章)复核,复核轴线、标高、抗浮力等; 1.2未对锚杆编号、分区或编号混乱 产生原因:锚杆编号时,未考虑验收分区,对整个施工区域统一编号,编号随意 产生后果:不便于施工记录,可能造成锚杆施工漏记 防治措施:对锚杆先进行分区,在每一个区按横排编号,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1.3未锚杆标高未明确 产生原因:施工时为查看基础图,未对基底标高计算,对独立柱基底标高未计算 产生后果:施工时抗浮锚杆标高不准确 防治措施:施工前根据基础图分区域标注锚杆标高

2.成孔阶段 2.1孔位误差大 产生原因:测量放线误差大;放线后成果保护不到位;钻孔施工未对准测放点 产生后果:锚杆间距超过规要求,不能通过验收。 防治措施:放线后,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核;成孔前,对测放点通过与周边点距离进行复核 2.2施工工作面标高低于设计标高 产生原因:土方开挖时,未严格控制标高,至使超挖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段地层被扰动,不能提供设计要求的锚固力防治措施:土方开挖时严格控制标高 2.3锚孔深度与设计有出入 产生原因:锚杆施工场地高低不平,未对锚杆位置进行标高测量;成孔施工随意,终孔时未进行测量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段长度不足或锚杆锚入筏板长度不足 防治措施:锚杆放孔时,同时测量孔位标高;计算成孔深度,终孔时,测量钻孔深度

2.4地层与地勘报告不符时调整锚孔深度 产生原因:钻孔时,未对实际地层进行编录,未发现与地勘报告不符合的软弱层,或出现后, 未对锚杆长度进行调整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锚杆验收试验不合格防治措施:成孔时进行编录,发现与地勘报告不符的软弱层,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对锚杆长度进行调整 2.5独立柱及条形基础位置锚孔深度未考虑独立柱深度 产生原因:未考虑独立柱及条形基础深度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段长度不足 防治措施:施工前,统计独立柱及条形基础厚度,锚孔深度相应加深,对应至每根锚杆 2.6卵石地层锚杆深度围有地下水 产生原因:降水时未考虑抗浮锚杆施工地下水要求,地下水未降至锚杆底部以下 产生后果:锚杆施工时,砂层及砾石沉淀至孔底,注浆时不能保证孔底注浆,锚杆锚固段减少 防治措施:降水设计时,考虑抗浮锚杆施工,保证水位降至锚杆底部

三桩承台计算书

三桩承台计算书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本文简称《荷载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本文简称《桩基规范》 ----------------------------------------------------------------------- 1 设计资料 1.1 已知条件 承台参数(3 桩承台第 1 种) _承台底标高 _: -2.000(m) _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_: C30 _承台钢筋级别 _: HRB400 _配筋计算a s _: 50(mm) 承台尺寸参数 桩参数 _桩基重要性系数 _: 1.0 _桩类型 _: 混凝土预制桩 _承载力性状 _: 端承摩擦桩 _桩长 _: 15.000(m) _是否方桩 _: 否 _桩直径 _: 400(mm) _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_: C35 _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_: 2400.000(kN) _桩端阻力比 _: 0.400 _均匀分布侧阻力比 _: 0.400 _是否按复合桩基计算 _: 否 _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_: 1.000 _压缩层深度应力比 _: 20.00% 柱参数 _柱宽 _: 600(mm) _柱高 _: 600(mm) _柱子转角 _: 0.000(度)

_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_: C35 柱上荷载设计值 _弯矩M x _: 0.000(kN.m) _弯矩M y _: 0.000(kN.m) _轴力N _: 4400.000(kN) _剪力V x _: 0.000(kN) _剪力V y _: 0.000(kN) _是否为地震荷载组合 _: 否 _基础与覆土的平均容重_: 20.000(kN/m3) _荷载综合分项系数 _: 1.35 土层信息 _地面标高 _: 0.000(m) _地下水标高_: -10.000(m) (m)(kN/m3)(kN/m3)(MPa)征值(kPa)程度(kPa) 1.2 计算内容 (1)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2) 承台计算(受弯、冲切、剪计算及局部受压计算) (3) 软弱下卧层验算 (4) 桩基沉降计算 2. 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 2.1 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1) 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计算 根据《桩基规范》5.2.2及5.2.3 式中: 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 ——安全系数,取K=2。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 uk = 2400.000(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 a = 1200.000(kN) (2) 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根据《桩基规范》5.1.1 式5.1.1-1计算轴心荷载作用下桩顶全反力,式5.1.1-2计算偏心荷 载作用下桩顶全反力

抗浮锚杆设计计算书

地下室 抗浮锚杆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二.设计条件: 室内地面标高为H=0.000(绝对标高为27.40m),室外地面标高为H=26.100~28.00,抗浮水位1a轴至5轴抗浮设计水位取为26.00,5轴至12轴抗浮设计水位取为27.00(即相对标高为-0.400m)。底板面标高-5.500(绝对标高为21.90m),消防水池处底板面标高-6.000(绝对标高为21.40m),主楼处筏板厚度1100mm,筏板以外区域底板厚度400mm。 底板板底水浮力: 筏板处:Fw1=(H-Hw1)×10=(27.00-21.90+1.100)× 10=62.00 kN/m 或Fw1=(H-Hw1)×10=(26.00-21.90+1.100)×10=52.00 kN/m 其余部位:Fw2=(H-Hw2)×10=(27.00-21.90+0.400)× 10=55.00 kN/m 或Fw3=(H-Hw2)×10=(26.00-21.90+0.400)× 10=45.00 kN/m 三.抗浮板受力计算: 1、计算水反力(模型按负值输入不重复计算板自重),用于抗浮锚杆设计。 筏板处:62×1.05-2(建筑面层做法) =63.1 kN/m 或52×1.05-2(建筑面层做法) =53.1 kN/m 其余部位:55×1.05-2(建筑面层做法) =55.75 kN/m 或45×1.05-2(建筑面层做法) =45.75 kN/m 不考虑活载及砖墙荷载 2、计算水浮力作用下底板配筋时,模型采用倒楼盖法按正向力输入,且扣除板自重,勾选不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四.抗浮锚杆受力计算: 本工程锚杆材质选用HRB400,抗拉强度标准值fyk=400N/mm2,抗拉强度设计值fy=360N/mm2。锚固段取为强风化岩,单根抗浮锚杆抗拔承载力取360KN。 以下按《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计算: a) 单根抗浮锚杆所需的截面面积: 根据《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第7.4.1式 As≥(Kt*Na)/fyk ≥1.6*360000/400 ≥1440mm2取3根32 As=2412 mm2 其中Kt 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本工程按表7.3.2取1.6; Na 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fyk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b) 锚固段长度: 取La >K*Nt/(π*D*fmg*ψ)和La >K*Nt/(n*π*d*ξ*fms*ψ)中较大值。 根据《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第7.5.1-1式 La >K*Nt/(π*D*fmg*ψ) >2.0*360/(3.14*0.18*0.8*0.2) >7962mm 取8m 其中,K 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按表7.3.1,取2.0 Nt 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fmg——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可按表7.5.1-1取值,结合勘察报告,本工程岩石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强度标准值取0.2Mpa; D 锚固体直径,本工程取180mm ψ锚固长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按表7.5.2取0.8 根据《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第7.5.1-2式 La >K*Nt/(n*π*d*ξ*fms*ψ) >2.0*360/(3*3.14*0.032*0.6*2*0.8)

抗浮锚杆计算书

抗浮锚杆深化设计计算书 一、工程质地情况: 地下水位标高 -1.00 m 地下室底板标高 -6.52 m 浮力 55.2 kN/m 2 二、抗浮验算特征点受力分析: 1.原底板砂垫层厚 0.10m 自重 0.10X20=2kN/m 2 2.原砼底板厚 0.40m : 自重 0.4X25=10 kN/m 2 3.新加砼配重层厚 0.30m 自重 0.3X25=7.5 kN/m 2 抗浮验算 55.20-19.50=35.70 kN/m 2 三、计算过程 由受力情况,将锚杆分为A 、B 、C 三类,A 类为图中○A 轴至○E 轴区 域,地面与中风化板岩之间有8米粘性土层;B 类为有○E 轴至○L 轴区域,地面与中风化板岩之间有4米粘性土层; C 类为图中○L 轴至○Q 轴区域,地面与中风化板岩之间无粘性土层。 锚杆间距取3m ×3m 。 1. 锚杆杆体的截面面积计算: yk t t s f N K A ≥ t K ——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取1.6; t N ——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锚杆的拉力设计值=特征值×1.3,A 类锚杆取35.70×3.0×3.0×1.3=438.75kN 。 yk f ——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kPa ),HRB400取400 kPa 。 As ≥fyk KtNt =4001075.4386.13??=17552m m 总计 19.5 kN/m 2

选取三根HRB400 直径28mm 钢筋,钢筋截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2. 锚杆锚固长度 锚杆锚固长度按下式估算,并取其中较大者: ψπmg t a Df KN L > ψ πεms t a df n KN L > 式中:K ——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取2.0; t N ——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取438.75kN ; a L ——锚杆锚固段长度(m ); mg f ——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按表7.5.1-1取粘 性土层65kpa ,中风化板岩层0.25Mpa ; ms f ——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按表7.5.1-3取2.5MPa ; D ——锚杆锚固段的钻孔直径(m ),取0.15m d ——钢筋的直径(m ); ε——采用2根以上钢筋时,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系数,取0.6~0.85,本例 取0.7; ψ——锚固长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按表7.5.2取1.0; n ——钢筋根数。 (1)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q sik 分别为55kpa 、140kpa) A 类:pa 46.1220 .28 16515.014.3M K l Df N a mg t =????= = ψπ土 pa 29.36146.122-75.483-M N N N t t t ===土岩 m Df KN l mg t a 14.61 25015.014.329 .3610.2=????== ψπ

结构设计之软弱下卧层验算

8#楼软弱下卧层验算 工程概况:拟建8#楼基底压力经计算为359Kpa,待验算软弱下卧层⑤-1粉质粘土承载力220Kpa,埋深约在基础底1.0m处。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⑤-1层粉质粘土孔隙比和液性指数,可取深度宽度修正系 数ηb=0.3,ηd=1.6,根据勘察报告,杂填土容重取18.5KN/m3 中砂取19.5 KN/m3 粗砂取19.5 KN/m3 便于计算,同一取为中粗砂19.5 KN/m3 筏板长度36.2m,宽度15.5m。基础底面标高为-8.0m,⑤-1层顶面距基础底1.0m。 以2号孔结果验算软弱下卧层顶面承载力。 计算简图如下: 计算内容如下: (1)⑤-1层承载力设计值 f az=f ak+ηbγ(b-3)+ηdγm(d-0.5) =220+0.3×9.5×(6-3)+1.6×12.2×(3.2-0.5) =281.25 Kpa 其中: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220Kpa。

ηb,ηd—地基承载力宽度深度修正系数,取0.3,1.6。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加权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计算为9.5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γm= (3×18+4.55×9.5)/7.55=12.2KN/m3 (2)⑤-1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Pcz计算 P cz=γZ=9.5×1=9.5 Kpa (3)⑤-1层顶面处顶面处附加压力Pz计算 先计算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Pc=γ1d=92.11 Kpa 其中γ1=12.2 Kpa Z/b=1/15.5=0,故地基压力扩散角θ=0。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 P z=lb(P k– P c)/(1+2ztanθ)(b+2ztanθ) =359-92.11=266 Kpa (3)计算结果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的规定,在地基受力层 范围内计算P z+ Pc z=266+9.5=275.5 Kpa

关于抗浮锚杆的设计

精心整理 关于抗浮锚杆的设计 一、抗浮锚杆的构造要求: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简称《技术措施》)。第80页,7.3.1-5中,锚杆的长度不应小于4m,且不宜大于10m.。 (2)锚杆的间距除必须满足锚杆的受力要求外,尚需大于1.5m。 (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第5.3.1条对注浆材料有要求。 A B GB175 C 标准》 D E 1 Ru------- Rt-------- Nt-------- Kt-------- K--------- 2 (1) 根据抗浮水位及锚杆的间距,计算单根锚杆的所承担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t A、地下室底板的水头为h,则水的浮力为f=10*h。 B、底板的自重为G C、抗浮锚杆承受的荷载q f D、根据《建筑荷载规范》,地下水浮力属可变荷载,底板自重(含地面做法)属永久荷载,则荷 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根据其最不利荷载组合确定。

即抗浮锚杆承受的荷载q f由下式计算: q f=γQ*f-γG*G---------q f为设计值, 其中γQ----1.4γG----0.9 单根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t计算 Nt=q f*a*b--------a、b为锚杆的间距 附加说明: , (2) Ru=ξ1* 其中ξ1 λ1------- q sin- (3) 结论 单根锚杆的所承担的轴向拉力设计值1.05*Nt≤Rt-------Rt为特征值 (4)、锚杆内钢筋计算 A、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第22页,第7.4.1条锚杆的钢筋的安全系数K=1.6 详见表第7.3.2。---------锚杆体抗拉安全系数 A S≥K t*N t/f yk-------(1) 其中K t--------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资料 ⑴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十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如下︰ 竖向力:4800 kN , 弯距:70 kN·m, 水平力:40 kN 拟采用预制桩基础,预制桩截面尺寸为 350mm * 350mm。 ⑵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地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 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计算 1. 选择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⑴.选择桩型 由资料给出,拟采用预制桩基础。 还根据资料知,建筑物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为避免对周围产生噪声污染和扰动地层,宜采用静压法沉桩,这样不仅可以不影响周围环境,还能较好地保证桩身质量和沉桩精度。 ⑵.确定桩的长度、埋深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3层是粘土,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中等,且比较厚,而第4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不仅压缩性低,承载力也高,所以第4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1.5+8.3+12+1=22.8m 。 由于第1层厚1.5m ,地下水位离地表2.1m ,为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2层土0.3m ,即承台埋深为1.8m 。 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22.8-1.8=21m 。 桩截面尺寸由资料已给出,取350mm ×350mm ,预制桩在工厂制作,桩分两节,每节长11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起伏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图如图1。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为: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按照土层物理指标,查桩基规范JGJ94-2008表5.3.5-1和表5.3.5-2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特征值列于下表:

地下室底板抗浮锚杆结构设计

地下室底板抗浮锚杆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6-19T09:40:43.79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3期作者:宋亮 [导读] 包括计算方法,设计要点,防水节点做法等,望本文能对同行提供经验和借鉴。 上海鼎胜建筑工程管理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333 摘要:以泰安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为设计实例,通过查阅规范和相关资料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介绍抗浮锚杆大致的一些设计方法,包括计算方法,设计要点,防水节点做法等,望本文能对同行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抗浮锚杆;计算方法;防水节点 1.引言 本项目位于山东泰安天平湖路北侧,泮河以南,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根据地下水位、现状地形地貌,并结合水位观测日期及当年降水量情况,工程抗浮设计水位高程为136.60米,±0.000绝对标高138.65m,而本项目为地下二层,地下室底板相对标高为-11.000米,抗浮水位很高,根据地勘报告以及当地的工程经验,建议采用抗浮锚杆。 2.工程概况 泰安爱琴海购物公园位于山东泰安泮河以南、天平湖路以北,建筑面积为157703.3㎡。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约100000㎡,地下建筑面积为57703.3㎡。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地上28.800m,地下室埋深11m。 3.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4.锚杆设计 本项目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为设计依据(下文直接简称为《地规》、《建筑边坡》、《岩土锚杆》) 4.1 计算方法 a.结构自重标准值G k=83 kN/m2(根据PKPM计算模型计算所得), b.浮力标准值 NW,K=10*[11+0.6-(138.65-136.6)]=95.5 kN/m2,0.6为底板厚度 c.抗浮安全系数 KW=1.05 d.需要锚杆提供的拉力标准值 Nf= KWNW,K-Gk=17.28 kN/m2 按照规范最低要求取锚杆锚固段长度la=3m,采用《建筑边坡》中的公式8.2.3可得如下结果: Nak≤la*π*D*frbk/K=3*π*0.15*1200/2.4=706KN 采用《岩土锚杆技术规程》中的公式7.5.1-1可得如下结果: Ntk≤la*π*D*fmgΨ/(1.35K)=3*π*0.15*1200*1.3/(1.35*2.2)=742KN 两者计算结果相近 因受力太大,实际无法达到,按照附近已建工程的经验,同类型的锚杆实际取300KN≤0.8π*d1*l*f=0.8π*0.15*3*1200=1356KN(满足《地规》8.6.2条) As≥Kb*Nak/fy=2*300*1000/360=1667mm2(《建筑边坡》式8.2.2-1) As≥Kt*Nt/fyk=1.6*1.35*300*1000/400=1620mm2(《岩土锚杆》式7.4.1) 选用3 28(As=1846mm2)配筋率ρ=10.45%<20%(满足《建筑边坡》8.4.2-1条) 裂缝验算(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1条): σsq = ψq*Nak/As=0.8*300/1846=130N/mm2 ρte =1846/(π*1502/4)=0.1 ψ=1.1-0.65ftk/(ρte*σs)=1.1-0.65*2.01/(0.1*130)=1 ωmax=αcr*ψ*σsq *(1.9cs+0.08deq/ρte)/Es =2.7*1*130*(1.9*25+0.08*28/0.1)/(2*105)=0.123mm<0.2mm满足裂缝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4.5条)。 4.2 设计要点 a.锚杆平面布置: 300/17.28=17.36m2 锚杆间距按照at= =4.17m,实际取2.8m at≥6d1=6*0.15=0.9m(满足《地规》8.6.1及6.8.5-3) at≥1.5m(满足《岩土锚杆》7.2.2) b.锚杆孔直径: d1=150mm,3 28等效直径48mm,3*48=145mm,且d1>48+50=98mm(满足《地规》8.6.1-1及6.8.5-2) c.锚杆有效锚固长度: la取3m,40d+50=40*48+50=1970mm=1.97m<3m(满足《地规》8.6.1) 3≤la

软弱下卧层验算-自己总结非常实用

软弱下卧层验算 二、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三、计算信息 1. 基础类型:条形基础 2.几何参数: 基础宽度 b=1.000 m 3.计算参数: 基础埋置深度dh=1.000 m 地基压力扩散角θ: 自动计算 上层土压缩模量 Es1=7.200 Mpa 下层土压缩模量 Es2=3.900 Mpa 4.荷载信息: 竖向力标准组合值 Fk=70.000 kN 基础及其上覆土的平均容重 γ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90.000 kPa 5.地面以下土层参数: 四、软弱下卧层验算 1.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z faz=fak+ηd*γm*(dh-0.5)=90.000+1.0*20.000*(1.000-0.5)=100.000 kPa 2.计算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 pk=Fk/b+γ*dh=70.000/1.000+20.000*1.000=90.000 kPa 3.计算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pc=γ*d=20.000 kPa 4.计算地基压力扩散角 上层土压缩模量 Es1=7.200 Mpa 下层土压缩模量 Es2=3.900 Mpa Es1/Es2=7.200/3.900=3.000 z/b=2.700/1.000=2.700 查基础规范 表5.2.7,地基压力扩散角θ=23° 5.计算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值 pz 条形基础:pz=b*(pk-pc)/(b+2*z*tan θ) =1.000*(90.000-20.000)/(1.000+2*2.700*0.424) =21.263 kPa 6.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pcz : pcz =∑γi*ti=74.000 kPa 7.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下式验算: pz+pcz=21.263+74.000=95.263

抗浮锚杆设计

目录 1.抗浮锚杆设计........................................................................................................................... 2 1.1工程概况......................................................................................................................... 2 1.3设计依据......................................................................................................................... 2 1.4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2 1.5抗浮锚杆布置方法及抗拔力设计要求......................................................................... 3 1.6锚杆直径与长度............................................................................................................. 3 2 抗浮锚杆施工要求................................................................................................................... 5 2.1 施工方法与特点............................................................................................................ 5 2.2 施工工艺流程................................................................................................................ 6 2.3 操作过程及技术要求....................................................................................................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