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

《论语》十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二、补充材料

1.作家作品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从小就对“礼”感兴趣,年轻的时候便精通“礼”,曾到东周向老子问“礼”。孔子30多岁就已经很有学问,在诸侯国中有了一些名气。35岁时,为避鲁国内乱,孔子去了齐国,齐国不能用他,他又回到鲁国。在他50岁的时候,鲁定公起用他,并逐渐器重他,他在政事上很有作为,在外交斗争中也取得了成功,鲁国的风气很快大有改善,这是孔子政治上最得意的一段时期,大约有三四年的时间。但鲁定公最终懈怠于政事,对孔子等人也轻慢起来,孔子见机而作,带上学生开始周游列国。14年后,孔子返回鲁国,致力于整理文献和教育弟子,以此而终。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较为全面地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论语》共20篇,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这一书名的由来,据《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开头部分摘取的两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意思。

2.背景材料

&

春秋时期,西周那种邦国分封制度(周天子分封诸侯,各诸侯国朝奉周天子,为王室效力)已被打破,周王室地位衰微,无力掌控、约束各诸侯国。各诸侯国致力于武力征伐,争强图霸。天下争战不断,动荡不安。春秋后期,诸侯国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只剩下十几个。而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又凸显出来,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卿大夫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矛盾尖锐,甚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

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关于为政,孔子最看重的是“礼”。所谓“礼”,不仅指日常生活中、宗庙祭祀活动中的礼仪、礼节,还包括个人行为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各个阶层之间所应遵循的规范。在孔子心目中,西周的“礼”已经很完备了,因此他主张取法周礼。从这种思想出发,孔子认为为政应以“正名”为先,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各守其“礼”,社会则能重新走上正轨。很显然,孔子“正名”的思想,是鉴于当时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的现实而阐发的。孔子也讲“仁”,不过“仁”更是作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对于从政者,他提出要“爱人”,要“身正”,即讲求“德治”。

三、字词梳理

1.识字注音

论.语()踰.矩()盍.各言尔志()轻裘.()

曲肱.而枕()戚.戚()2.通假字

(1)可谓好学也已.()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古今异义

(1)敝之而无憾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

..克己复礼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

(1)就有道而正.焉()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知者动.()

(5)饭.疏食、饮水()

(6)克己复.礼为仁()

(7)戒之在得.()

5.特殊句式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导学问题

1.基本理解:

○如何评价子路、颜渊、孔子的“言志”

三人“言志”的语言显示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子路抢先回答,急躁而不谦让,神情、个性跃然纸上;颜渊则表现出温文、舒缓的儒雅风度,内容上显示其极其重视德行修养,语势上显示出他是一个谦谦君子;孔子态度庄重,语调舒缓,完全是长者风范。“言志”的三句话简明、精确、含蓄而内蕴丰富,极具启发性。

.

○如何理解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

孔子的基本思想就是“仁”,就是为了人类生活所确立的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准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男女老少,每个人平等相处,安分守己,这是孔子所主张的最高的理想境界。

○孔子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的这句话是从君子的人格修养上来说明智者与仁者各自所具有的不同的品质特征的。“知者乐水”,是因为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这同智者捷于应对、敏于事功的精神品质相类

似,能够引起智者精神上的共鸣。同样,“仁者乐山”是因为山屹立不动、宽厚育物的静的特征同仁者宽厚爱人、沉着稳健的品质有相通之处,能给仁者带来精神上的喜悦。

2.深入理解:

○请结合孔子的经历探究他为什么主张“慎于言”。

孔子主张“慎言”,即少说话,说的时候要慎重,其原因是:(1)孔子很重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言忠信”“言思忠”,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如果爱说话,就难免言过其实,言行不一致,于道德就有愧了。(2)孔子认为说话要择取恰当时机,这样才不会引起人的反感,也才能发挥作用。(3)孔子认为德是内,言是外,内在充实自然能发之于外,外在却不一定对内在有所裨益,更反对花言巧语,他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

○如何看待孔子对于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

孔子这种思想和儒家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相一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利用它要求被剥削人民安于贫困,以巩固封建制度;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发展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重视和坚守民族气节、革命气概的优良传统。没有“于我如浮云”的精神,就做不到富贵不淫;没有“不改其类”的精神,也就做不到贫贱不移。前一方面的影响是消极的;后一方面对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积极作用。

五、练习

~

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B.五十而知天命

C.可谓好学也已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解析C项,“已”通“矣”。A、B、D三项均无通假字。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越。

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行。

|

C.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

D.小人长戚戚长:总是。

解析B项,“无施劳”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的意思。施,表白。

答案B

3.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请事斯语矣B.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答案D

解析A项,事,名词作动词,从事、实行。B项,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C项,安、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

..好学也已B.愿车马

..衣轻裘与朋友共

C.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D.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解析C项,“一日”古义为“一旦”,表假设;今义是“一天”。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焉”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

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助词,表陈述语气。A项,兼词,“于是、于之”;B项,代词,“它”;D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亦将有感于斯文

解析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A

7.默写出下列名句。(4分)

)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2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以上“公治长”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以上“颜渊”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以上“季氏”篇)

8.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闻子之志愿:希望。

B.克己复礼为仁克:克制。

/

C.回虽不敏敏:敏锐。

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既:已经。

解析C项,“敏”应为“聪敏,聪明”。

答案C

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敝之而无憾②少之时,血气未定

B.①天下归仁焉②就有道而正焉

C.①请问其目②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D.①敝之而无憾②不义而富且贵

解析A项,①代词,指“车马衣轻裘”;②助词,的。B项,都是语气助词;C项,都是代词;D项,都表示转折关系。

答案A

10.下列语句被编成四组,全都能表现孔子“仁”的观点的一项是()

&

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③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⑤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⑥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⑤⑥

解析⑤不是孔子的话,是颜渊准备实践“克己复礼”;⑥是对年轻人的告诫。排除这两句即可。答案C

11.下列对节选部分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询问颜渊、季路的志向时,子路表现得比较坦率,颜渊则比较含蓄。

B.从子路敢于询问老师的志向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师徒之间平等的关系。

C.孔子认为,“仁”是瞬间可以实现的,实现“仁”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

D.针对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的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特点,孔子提出了“三戒”之说。

解析C项,理解错误,“‘仁’是瞬间可以实现的”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的“一日”不是“瞬间”的意思,而是假设关系的连词,“一旦”。

答案C

1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三句话翻译的重点都是文言实词,注意“敝”“安”“信”“怀”“敏”“事”“斯”等词的含义。

答案(1)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享用,即使破了、坏了,我也不感到遗憾。

(2)(我的志向是)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得到关怀、养护。

(3)我颜回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照你的说法实践吧!

教师语言的魅力

教师语言的魅力 摘要: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秀教师的语言饱含学识与文化修养,能够折射出其独特的人格与品格的魅力。好的教育教学语言,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师的语言教学教育艺术课堂效果 前言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师语言艺术的自身修养。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通过观摩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凡是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喧闹,师生互动比较协调的老师,都有比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看来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魅力呢? 一语言的科学性 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语言的准确,严密和精炼。这是对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一大功能就是传授知识,教师必须准确的使用概念,科学的进行判断,合乎逻辑的进行推理,使学生接触到正确的知识。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语言精炼、不带语病、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概念的阐述不模糊,判断推理不模棱两可。课堂教学是语言形式和知识内容的统一的表现。语言本身不等于知识,但知识必须依靠语言来表达。学校设置的各门课程,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知识。知识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科学的语言能够启迪、影响、感染学生的心灵世界,增进智慧,开阔视野。能够启发激励上进心,虚心向学,更好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

精品文档 . 《论语》十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二、补充材料 1.作家作品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从小就对“礼”感兴趣,年轻的时候便精通“礼”,曾到东周向老子问“礼”。孔子30多岁就已经很有学问,在诸侯国中有了一些名气。35岁时,为避鲁国内乱,孔子去了齐国,齐国不能用他,他又回到鲁国。在他50岁的时候,鲁定公起用他,并逐渐器重他,他在政事上很有作为,在外交斗争中也取得了成功,鲁国的风气很快大有改善,这是孔子政治上最得意的一段时期,大约有三四年的时间。但鲁定公最终懈怠于政事,对孔子等人也轻慢起来,孔子见机而作,带上学生开始周游列国。14年后,孔子返回鲁国,致力于整理文献和教育弟子,以此而终。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较为全面地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论语》共20篇,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这一书名的由来,据《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开头部分摘取的两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意思。 2.背景材料 春秋时期,西周那种邦国分封制度(周天子分封诸侯,各诸侯国朝奉周天子,为王室效力)已被打破,周王室地位衰微,无力掌控、约束各诸侯国。各诸侯国致力于武力征伐,争强图霸。天下争战不断,动荡不安。春秋后期,诸侯国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只剩下十几个。而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又凸显出来,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卿大夫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矛盾尖锐,甚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 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关于为政,孔子最看重的是“礼”。所谓“礼”,不仅指日常生活中、宗庙祭祀活动中的礼仪、礼节,还包括个人行为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各个阶层之间所应遵循的规范。在孔子心目中,西周的“礼”已经很完备了,因此他主张取法周礼。从这种思想出发,孔子认为为政应以“正名”为先,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各守其“礼”,社会则能重新走上正轨。很显然,孔子“正名”的思想,是鉴于当时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的现实而阐发的。孔子也讲“仁”,不过“仁”更是作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对于从政者,他提出要“爱人”,要“身正”,即讲求“德治”。 三、字词梳理 1.识字注音 论.语()踰.矩()盍.各言尔志()轻裘.() 曲肱.而枕()戚.戚() 2.通假字 (1)可谓好学也已.()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古今异义 (1)敝之而无憾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 ..克己复礼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 (1)就有道而正.焉()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知者动.() (5)饭.疏食、饮水() (6)克己复.礼为仁() (7)戒之在得.() 5.特殊句式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导学问题 1.基本理解: ○1如何评价子路、颜渊、孔子的“言志”? 三人“言志”的语言显示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子路抢先回答,急躁而不谦让,神情、个性跃然纸上;颜渊则表现出温文、舒缓的儒雅风度,内容上显示其极其重视德行修养,语势上显示出他是一个谦谦君子;孔子态度庄重,语调舒缓,完全是长者风范。“言志”的三句话简明、精确、含蓄而内蕴丰富,极具启发性。 ○2如何理解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 孔子的基本思想就是“仁”,就是为了人类生活所确立的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准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男女老少,每个人平等相处,安分守己,这是孔子所主张的最高的理想境界。 ○3孔子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的这句话是从君子的人格修养上来说明智者与仁者各自所具有的不同的品质特征的。“知者乐水”,是因为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这同智者捷于应对、敏于事功的精神品质相类似,能够引起智者精神上的共鸣。同样,“仁者乐山”是因为山屹立不动、宽厚育物的静的特征同仁者宽厚爱人、沉着稳健的品质有相通之处,能给仁者带来精神上的喜悦。 2.深入理解: ○1请结合孔子的经历探究他为什么主张“慎于言”。

语言表达要得体导学案

《语言表达要得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能够较好完成语言表达“得体”题,遣词用语得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授及训练,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把话说的得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做一个语言得体,具有良好人格的人。 学习重点:学习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够较好完成语言表达“得体”题,遣词用语得体。 学习方法:点拨法、讨论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某地选美,一位小姐被选中。这位小姐打扮漂亮,言谈涵养却不尽人意。当男主持人问她“你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的”时,她竟然答道:“什么样子?反正不是你这个样子。”主持人因此十分尴尬,但他镇定了一会之后,彬彬有礼的向小姐深深的鞠了一躬,说:“太好了!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观众发出了会心的一笑。 想一想:这位美女的话得体吗?主持人话隐含怎样的潜台词? 所谓得体,就是语言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 二、怎样才能做到得体 1、看准对象,掌握分寸 说话写文章首先要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什么人说什么话。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水平、心理情绪、生活经验等不同,人际关系又有亲疏、长幼之分,针对这些交际对象的差别要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一般来说,家庭亲朋用亲昵语体,同事同辈用随意语体,长辈宾客用恭敬语体,知识分子用郑重语体,工人农民用俚俗语体。 同一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 材料1:《问年龄》 小李在出差途中,与同座的一位老大爷聊天。言谈中他问道:“哎,你几岁了?”老人听了没好气地说:“三岁!”小李听了十分尴尬。 你能说说小李为什么会陷入尴尬境地的吗? 材料2:《悲剧是这样产生的》 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一位新入院的病人问护士:“小姐,神经科治的都是些什病?” 护士随口答道:“多啦,都是些难治的病。” 病人又问:“象我这样的病多久能治好? 护士不耐烦了,回答:“你只管好好养病,问这么多干啥。没听说么,神经科神经科,活得少死的多,剩下一个傻呵呵。” 这几句话对病人无疑是晴天霹雳,使他感到求生无望,当晚就跳楼自杀了。 你能说说造成悲剧的原因吗? 2、分清场合,巧妙用语 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环境场合分为四种类型:①正式场合,说话要庄重、规范,用书面语;②工作场合,用语准确、简要,常用术语;③生活场合,说话自然、灵活,多用口语;④娱乐场合,说话风趣、生动。 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 材料3:假如你在全省的作文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有人向你祝贺,备加赞赏,在下列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你的回答分别是什么。 ①、与你平时很要好的一位同学在私下的场合向你祝贺时,你的回答是: ②、在庆祝大会上,面对向你祝贺的广大与会者,你的回答是: 材料4:《标语的位置》 不久前,我去参加追悼会,在火葬场的入口处见到一条宣传计划生育的标语:“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这标语的内容挺好,但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地见了,心里总觉得不太舒服。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3、把握语体,用语妥帖 语体,是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语文体式。 不同文体的语言差异: 议论文——准确严密记叙文——流畅生动说明文——平实严谨 新闻稿——简洁扼要广播稿——明白清楚广告词——通俗凝炼 合同——严密清楚贺辞——热情洋溢 语体又分: 口头语和书面语 口头语:通俗易懂书面语:庄重典雅 材料5: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①②③④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技巧

[标签:标题] 篇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上传: 刘小燕更新时间:2012-5-22 13:17:43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离不开运用教学语言这一有力的工具,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的知识海洋,开启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课堂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 1.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准确严谨 教学语言的准确严谨是指正确地引用科学术语来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杜绝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模棱两可的表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用语准确,用词严谨。只有达到了这个要求,才能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判断,才能分清是非、对错。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的问题掌握得准确,理解得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在讲课时表现出课堂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反之,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废话连篇,语无伦次,说不清道不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严谨又表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上,“序”是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讲授的内容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语言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推导有致、言之成理;学生在授课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也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简练明白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听得明白;冗长罗索的语言,让人抓不住要害,越听越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所谓明白,即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听懂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如果晦涩难懂,词不达意,就会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必然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3.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它像欢跳的山泉流进学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笑脸。为此,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意境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感情因素,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中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在讲解过程中应根据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班组姓名: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 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难点】孔子思想内涵的理解。文言字词的理解。 【方法链接】 1、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处理好轻重,把握好重读与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等,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2、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①读——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串连词义理解句子——思考整则的思想内容。 ②了解通假字及解释: A、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

B、解释:先写出本字,然后再解释字的意思。 ③翻译课文时,抓住句子中的重点实词,采用添字组词法、词语置换法、利用注释法,结合具体语境来试着连缀成句,力争做到忠实于原文,语句流畅易懂。 【检查预习】 1、作者及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____,字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___”。提出了“仁”的思想,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在教育上,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论语》是一部记载_________及其弟子_______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2、读准字音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曾()子 3、熟读课文,划出文言文朗读节奏。 4、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标出自己难以解决的生僻词句。

语言表达得体学案

语言表达得体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生活经历等不同途径掌握常见谦辞敬语; 2)、根据场合、对象、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高考原题或模拟习题例析,探讨高考的试题改革趋势,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2)、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得体的语言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二、考点分析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符合内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指上下文,“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主要包括交际的场合、对象、目的等。说话、写文章遣词造句必须从内外部语境考虑,表达才能得体。 高考对“用语得体”的考查频率较高,考查的形式有依据语境进行转述说明、选词填空、指出并修改不得体的材料﹙广播稿、留言条、启事、通知﹚等,其中最后一种为主要形式。 三、高考例题分析 (09全国)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七十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十二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辞文雅。(不超过40个字) 老叔: 定于6月16日中午十二点在阳光饭店,我为我老爸开一个生日派对,你们荣幸被邀参加,务必前来,o k ! 椿 6月8日 四、知识点梳理 ㈠、谦敬准确,褒贬一致。 1.正确使用谦词敬语。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口诀:“大”、“小”、“外人”。 (1)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用“家”。如家严(父)、家慈(母)、家兄等。 (2)对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时用“舍”。如舍侄、舍弟、舍妹等。 (3)称呼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时用“令”。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 例题: ?(2003浙江卷)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唯妙唯肖,栩栩如生。 (4)或用“小”、“拙”、“鄙?”、“寒”等等字表谦词。 常见的谦辞有“小女”、“犬子”、“拙见”、“拙作”、“鄙见?”、“鄙人”、“寒舍”、“愚兄”等等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见--称自己的见解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舍--称自己的家愚见--称自己的意见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正批评。 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口诀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常见的一些谦辞敬语: 求人办事说拜托,请改文章说斧正 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 看望别人说拜访,送礼给人说笑纳 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 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 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所说寒舍 请人谅解说包涵,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未及迎接说失迎 请人勿送说留步,请人决定说钧裁 高考试题剖析: 例.(05.黑、吉、桂卷19题)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你”,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人家”。 2.恰当地使用褒、贬、中性词。 例: 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不少官员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积极进取,甚至阻挠改革的发展。(《冤哉,南郭先生》)(二)、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例:从前有个秀才到集市上去买柴,他对挑柴的客气地说:“荷薪(挑柴火)者过来。”挑夫只听懂了“过来”二个字,就过去了。秀才又问:“价钱几何?”挑夫只听懂“价钱”二个字,就开了个价。秀才于是讨价还价了:“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降价)。”这回挑夫怎么也听不懂,于是挑着柴火走了。 例:下面是一个中学生写给一位语言专家的信的正文,有三处措辞不妥,请把不当之处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教学语言表达的要求

教学语言表达的要求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过程属于精神生产劳动;教学感染力的基础是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的三种基本功是:语言表达艺术、文字表达艺术、情态表达艺术。 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培训——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考核指标(权重15%): A级: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语言表达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无语病,逻辑性强;语言干净利索,无废话,无赘语,语言连贯流畅;嗓音宏亮,吐字清晰,节奏感强,语调变化有序;语音准确。 C级:基本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语言表达基本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无语病,逻辑性较强;语言较干净利索;嗓音较响亮,吐字较清晰,语流较连贯,节奏感较好,注意语调的变化;语音较准确。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主要训练吐字、节奏,强调语调的作用,避免粘、拖、弱、错。 一、研究教学语言表达的意义 教学语言是教学时使用的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尽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使用得越来越多,但教学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是任何传播手段也取代不了的。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与表达技巧,常常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相反,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不清,往往导致教学的失败,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掌握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追求。 1、教学语言表达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教学语言传递的,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也通过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这样说,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师全部教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影响和制约着教师教学的效果。一般而言,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和严密度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教师的讲解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教学语言清晰度指的是语言表达得是否清晰流畅。教学语言的严密度是教师语言表达的内在逻辑性,严谨、周密、有条理的表达能够增强教学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性。 2、教学语言表达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由于语言与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反映其思维能力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学语言,能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一般而言,不同特点的语言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概括性语言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生动形象的语言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而教师的语言机智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已经超出了原有的工具性范畴,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它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习惯。同时,教学语言艺术本身也会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激发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学语言表达促进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 语言信息是思维的原料,思维过程本身又是信息加工过程。语言信息越丰富,思维加工越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追求,促使其不断增加自身

《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

《〈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用) 【导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导学重点】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2.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导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时】两课时 【预习导引】 1.了解孔子及《论语》 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②《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①注音: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是知.(zhì)也 ②解释:愠——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罔——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

语言表达得体导学案

语言表达得体导学案 考点一: 一.例题导引(指出下面文章在哪些方面表达不得体) 在齐鲁大学的演讲韩复榘([jǔ]) 诸位,各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有个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吧!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很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应该互相谅解,因为兄弟和大家比不了。 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 你们是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炮筒里钻出来的,今天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象……就象……对了,就象对牛弹琴。”今天兄弟我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脚赞成,就是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实在太糊涂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都在北京的东交民巷建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也建个大使馆?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 (第三个纲目是讲他的进校所见,就学生的篮球赛,痛斥总务处长道) …...要不是你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这样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子,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再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挣我抢的。 文章在哪些方面表达不得体? 答:

二.解题: “说话得体 ..”的“得体”二字如何理解? 答: 三.方法指导 (一)说话要注意“” 例.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06安徽卷)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巩固训练】 有这样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 李太太怎样回答好呢?请你设计一下答案。 答: (二)说话要注意“” 请继续完成下列题目: 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势,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 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 赶车的接过话茬:

教师语言大全

教师语言大全: 一:常用表扬语 1.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真是巧思妙想!这位同学真是勤奋好学,值得大家学习! 2.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3.你的观点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 4.说得真好,太好了,了不起! 5.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 6.这么难的题,居然还做对了一题,太好了! 7.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 8.观察真仔细,同学们真能干,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 9.大家说得好,特别是xx同学,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大家学习。 10.xx同学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新,很有新意。 11.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12.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同学们的回答更精彩。看来,你们想知道的东西真不少。 13.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看来,学好xx能让我们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14.哇!你们真是好样的,对学习真有耐心,也很有毅力!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15.让我们一起为xx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6. 说得太好了,你的想法很新颖,为你感到骄傲! 17. 你的见解真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 18.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如果能说得更具体点,就更好了。 19.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20.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1. 你的观点太富有想象力了,太具有创造性了。 22.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23.你真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24.你认识的字真多,真是“识字大王”啊! 25.你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你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可真细心啊! 26.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都快成“小老师”了。 27.老师真高兴,你能勇敢地举手并站起来回答问题,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吧! 28.你的进步真快,没想到你这么聪明!相信你还能说得更好! 29.你敢于发言,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30.比老师说得都好,老师真羡慕你,我也要向你学习。 31.老师伸出大拇指,说:“瞧,大拇指在向你点头微笑,它在说你是最棒的。” 32.你的思维方式很特别,让我们耳目一新,自愧不如,为我们打开了思维的一扇窗,谢谢你对我们的启发。 33.你的表达能力真棒,同学们都应当向你学习。 34.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有进步!

《论语十则》导学案

25、《论语十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巩固孔子和《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在理解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3、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重点、难点); 4、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成语(重点); 5、背诵并默写课文。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导入 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起背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十则》是有关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的十则论语,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 二、复习孔子和《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 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 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赞他“博学”。孔子“三十而立”,并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一生推行“仁政”的主张,曾周游各诸侯国13年,未被接受。 但他的“仁政”学说影响深远,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前一直是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晚年致力于 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编辑、整理有《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易经》《乐经》等,并编著有《春秋》。后世称他为“圣人”。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属语录体散文,共20篇。《论语》的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品德修养、教育原则等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派的主要文献资料。《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论语》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三、预习 四、读译课文:逐则理解重要字词和翻译((先在括号中解释粗体字,然后翻译,不懂的地方可相互讨论)(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译文: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译文: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译文: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译文: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译文: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译文: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译文: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 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译文: 第二课时

高考语文复习 语言表达得体 导学案

语言表达得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语言表达得体的具体内涵。 2、了解语言表达得体的主要考查形式。 3、掌握使语言表达得体的答题技巧。 【导入学习】 故事一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故事二 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一位新入院的病人问护士:“医生,神经科治的都是些什病?” 护士随口答道:“多啦,都是些难治的病。” 病人又问:“像我这样的病多久能治好? 护士不耐烦了,回答:“你只管好好养病,问这么多干啥。没听说么,神经科神经科,活的少死的多,剩下一个傻呵呵。” 故事结果会如何呢? 【自主学习】 一、考点解读: “能够恰当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运用语言时,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和不同的语体特征,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分清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等要素,使语言发挥最佳效果。 二、解读考纲,剖析“得体”的内涵: “语言表达得体”是《考试大纲》在表达运用层级(D级)上对考生提出的一项要求。《考试大纲的说明》中明确,“得体”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1、体现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要求,就是说话用语要①掌握谦敬②分清对象③注意场合④明确目的。 2、体现内部语境(上下文)要求,就是要分清语体,做到语体(口语、书面语)色彩和文体(文艺语体、科学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等)色彩得当。 三、考题形式 语言表达得体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2017年全国高考三套试卷全部以四选一的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查重点是谦敬辞的运用。2018年全国三套试卷以修改题形式对这一考点作考查。考查重点不局限于谦敬辞的运用,而是从更广的层面上考查日常用语交际和特定场合下书面语表达能力(具体情境中运用不同语体色彩词语的能力),考查范围扩大。这就启示我们,复习备考,语言表达得体要作重点复习,不可偏废。 四、真题体验

论语十则导学案(已整理)

《〈论语〉十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预习提纲】 1.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字词。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a邑)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i)不 知是知(zhì)也 3.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4.重点词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 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5.试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说》导学案教师版

潼南中学高2014级《师说》导学案 预习自测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二、知识链接: 1、关于“说”:“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 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 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3、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韩愈是唐代的倡导者。,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借助课下注释,认真巩固落实。 四、阅读 1、自由诵读,注意字音,把不懂的字音勾画出来。老师对相关字音进行点评。 2、学生齐读,熟悉课文,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3、熟读并背诵全文。 五、梳理探究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技巧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技巧 第一节教学语言表达的要求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过程属于精神生产劳动;教学感染力的基础是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的三种基本功是:语言表达艺术、文字表达艺术、情态表达艺术。 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培训——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考核指标(权重15%): A级: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语言表达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无语病,逻辑性强;语言干净利索,无废话,无赘语,语言连贯流畅;嗓音宏亮,吐字清晰,节奏感强,语调变化有序;语音准确。 C级:基本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语言表达基本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无语病,逻辑性较强;语言较干净利索;嗓音较响亮,吐字较清晰,语流较连贯,节奏感较好,注意语调的变化;语音较准确。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主要训练吐字、节奏,强调语调的作用,避免粘、拖、弱、错。 一、研究教学语言表达的意义 教学语言是教学时使用的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尽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使用得越来越多,但教学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是任何传播手段也取代不了的。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与表达技巧,常常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相反,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不清,往往导致教学的失败,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掌握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追求。 1、教学语言表达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教学语言传递的,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也通过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这样说,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师全部教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影响和制约着教师教学的效果。一般而言,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和严密度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教师的讲解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教学语言清晰度指的是语言表达得是否清晰流畅。教学语言的严密度是教师语言表达的内在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学案新版语文版

25.《论语》(十则) 教师寄语: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知识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孔子一生推行“仁政”的主张,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曾周游各诸侯国13年,未被接受。晚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编辑、整理有《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易经》《乐经》等,并编著有《春秋》。后世称他为“圣人”。 据说,孔子一生接收的弟子有3000多人,有72贤人精通“六艺”,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曾参等。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中之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们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一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独立完成)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弘.毅() 不处.也()冠.者()成人之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