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型铀矿矿化类型及分布规律
砂岩型铀矿床

砂岩型铀矿最新研究进展砂岩型铀矿是指产于砂岩、砂砾岩等碎屑岩中的外生后成铀矿床,以分布广、矿石品位较低、中小规模为主且易开采冶炼等特点著称(地球科学大辞典编委会,2005)。
总的来看,砂岩型铀矿在世界铀资源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资源量约占世界铀总储量的18%,仅次于不整合型铀矿和角砾杂岩型铀矿,位居第三位(C. W. Jefferson等,2007)。
显而易见,砂岩型铀矿床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铀矿工业类型。
砂岩型铀矿分布广泛,各大洲均有产出(图1),较集中的地区为北美、中亚、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欧洲大陆中部等,但以美国和中亚地区最为典型。
北美洲的砂岩型铀矿产于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怀俄明盆地、新墨西哥州和德克萨斯沿海平原的中新生代盆地;在非洲大陆,尼日尔、加蓬和南非也有大量的砂岩型铀矿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分布有丰富的砂岩型铀矿;俄罗斯、蒙古、中国和澳大利亚及西欧等国家也有大型砂岩型铀矿的矿集区,其资源潜力尤为可观。
图1 世界主要砂岩型铀矿分布示意图(T. Matverva等,2007)大地构造背景砂岩型铀矿床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大,绝大多数矿床分布在中间地块和活化台地的一级隆起构造及其边缘地带。
以美国和中亚地区的砂岩型矿床为例,根据其产铀盆地演化模式及其构造背景(表1),可以看出这些盆地基底构造背景演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1)盆地基底主要以前寒武系为主, 盆地直接发育在已经固结的加里东皱褶带基底上, 该区已经进入相当稳定的构造环境, 地台弱活化导致的断裂活动构造数量及活动性有限。
因此, 发育其上的盖层沉积具有分布面积大, 相带分异相对完善的特点, 从而形成巨大而良好的储矿空间;2)盆地基底主要以古生代皱褶系为主,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呈现隆拗相间的格局, 盖层沉积表现为一系列的盆地群, 且盖层分布面积和层间氧化带发育规模都较小。
直接的成矿构造单元是沉积盆地,以中亚砂岩型铀矿为例,当地学者把整个中亚盆地分为造山带盆地和次造山带构造盆地两种类型, 次造山带盆地再分为地垒式复背斜盆地和台向斜盆地(表2)。
有关铀矿找矿标志

(3)山间盆地盆缘缓倾斜坡带冲积扇群中单个冲积扇扇前辫状河亚相
和滨湖三角洲亚相; (4)盆内或盆缘块状隆起或穹状、鼻状背斜的边缘部位或倾伏端。
Ⅳ 级控矿定位因素—— 矿床定位识别因 素
有稳定的泥-砂-泥结构,砂泥比适度(一般要求砂泥比为1: 4以 上) ; (2)砂体规模、稳定性及渗透性适中; (3)有利的岩性。上述3个因素与含氧富铀弱碱性地下水共同决定 是否存在发育完善的层间氧化带,而一定规模的层间氧化带与 适量的还原剂和吸附剂共同决定铀矿床的产出部位。
Ⅱ 级定位控矿因素—— 产铀盆地的识别因 素
Ⅰ 级控矿因素决定产铀盆区的选择 , 但具体产铀盆区中 何种类型的盆地产出此类铀矿床则需用Ⅱ 级控矿因素加以确 定。Ⅱ 级控矿定位因素有四个: 1)盆地构造类型 2)盆地建造类型 3)盆地水文地质特征 4)盆地新构造运动
Ⅱ 级定位控矿因素—— 产铀盆地的识别因 素
Ⅲ 级控矿定位因素—— 产铀盆段识别因素
④由海侵、海退交替而形成的海陆过渡区沉积相区; ⑤地台活化边缘前陆盆地或内陆盆地大型扇状冲积平原辫状河-低弯 度河过渡相区、大型冲积扇扇中-扇前过渡相区。 5、有利的地下水动力条件 有利产铀盆段应为径流区与排泄区转折部位,或径流区与局部排泄 源的转折部位。
Ⅳ 级控矿定位因素—— 矿床定位识别因 素
Ⅰ 级控矿因素—— 产铀盆区识别因素
Ⅱ 级定位控矿因素—— 产铀盆地的识别因素
Ⅲ 级控矿定位因素—— 产铀盆段识别因素 Ⅳ 级控矿定位因素—— 矿床定位识别因素 Ⅴ 级控矿因素—— 铀矿体(卷)的识别因素
Ⅰ 级控矿因素—— 产铀盆区识别因素
1、古气候因素 含矿建造形成于温湿、半温湿或半干旱性古气候与其后(后生改造期)的干 旱、半干旱性古气候的复合区。由于已知的世界各国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 绝大部分均产在现代干旱气候区,考虑古气候条件时必须重视现代干旱气候带的 制约作用。 2、大地构造背景因素
铀资源地质学-砂岩型铀矿床

從地殼運動的活動程度看,砂岩型鈾礦
②河流水淺流急,流通性好。
③沉積速度快,表層沉積物經受“陸解”作用 的時間短,在成岩早期以至整個成岩過程中均難 以形成大規模高品位的鈾礦化;絕大多數河流相 地層的鈾背景值不高,平均鈾含量較低,只有在 少數局部環境中,在成岩作用的影響下,可能形 成一些稍高品位的鈾富集。
沉積砂體的特徵對含鈾成礦溶液的遷移、 儲存以及鈾的沉澱和富集都有重要的影響,但 這種影響不是在沉積階段,而是在成岩階段, 特別是在後生階段發生的。沉積階段主要處於 氧化環境、水中鈾含量低,不利於鈾的沉澱。 在成岩階段,在脫硫細菌和有機質作用下,不 僅可使成岩階段沉澱的鈾含量重新活化轉移, 而且可從外部帶入大量鈾而在有利砂體中富集 成礦。
滲出方式區可出現於不同的地質構造環境 中,包括從地槽和地臺到後地槽和後地臺造山 區。而滲入方式區只存在於一種後地台次造山 大地構造環境裏,這主要取決於上升與下降水 間的壓力比,即壓力面處於平衡的位置。
上述兩種水動力區(滲出方式和滲入方式)在 自流盆中層間水有動態相遇特徵,實際上也是 有分界線的。該分界線相當於滲出方式區所造 成水頭與滲入方式區所引起的水頭相等的面。
對於砂岩型鈾礦,特別是卷狀亞型鈾礦,鈾成礦必 須具備兩個階段,早期賦礦砂體的形成,晚期活化構 造產生,層間氧化帶形成。所以盆地動力學條件往往 有個轉制過程,常表現為早期弱伸展,晚期轉為弱擠 壓,從而形成盆地雙層結構。
砂岩型铀矿矿化类型及分布规律

ppt课件
1
汇报提纲
Ø 引言
Ø 西、中、东构造域已知砂岩型铀矿床的主要 区别
Ø 砂岩型铀矿床容矿层位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Ø 矿化类型(成矿作用)上的变化规律及其原 因
Ø 成矿(矿化)年龄上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
Ø 中国砂岩型铀矿两大成矿体系
Ø 结语
(1):世界核协会2010年7月报道地浸采铀占世界
砂岩铀生产的份额已达到36%。
ppt课件
8
当今十大铀资源国:可靠资源+推断资源 (×103tU )
上述10个国家中哈、尼、美几乎Fra bibliotek是砂岩铀资源,俄、中砂岩铀资源亦占相当大的比例
ppt课件
9
哈萨克斯坦、加拿大、澳大利亚近年来的铀生 产量(tU)及其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
Ⅱ—西北—华 北暖温带干湿 过渡区;
ppt课件
Ⅲ—南疆—华 南亚热带干旱 气候区;
Ⅳ—西藏热带 潮湿气候区;
27
4.矿化类型和成矿作用上的变化规 律及其原因
ppt课件
28
从中国以西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 克斯坦砂岩铀矿省到中国西部、中部、 东部主要成矿作用从层间氧化成矿作用 逐渐转变为多种成矿作用(古层间氧化、 沉积成岩、潜水氧化)共存,再到完全 由沉积成岩成矿作用为主导。
变化规律是:哈乌的上白垩统(主要)和古
(新)近系
(中国西构造域)中下侏
罗统(主要)和下白垩统(次要) 中国
中构造域中侏罗统、上白垩统(主要)、下
白垩统(次要)并重
中国东构造域上
白垩统。
ppt课件
18
(4)容矿层位变化的原因
图9 俄罗斯砂岩型铀矿区划及矿床分布和容矿层时代图

400
8 00km 800km
K2 K1
砂岩型铀矿 Sandstone-hosted U deposit 含鱼骨碎屑粘土岩型铀矿
Clay-hosted U deposit associated with fossil fish bones
50° N
Ⅷ
-1 Ⅰ
莫斯科
P C Ⅴ Ⅴ-1 N1 E3 Ⅸ
勒 拿 河 叶 尼 塞
瑟克特夫卡尔
鄂 毕 河
容矿层位 Ore-bearing horizons 砂岩型铀矿成矿区(带) Sandstone-hosted U metallogenetic area/belt 铀成矿省 Uranium metallogenetic province 潜在铀成矿 省 Potential Uranium metallogenetic province 国界线 National border
-1 Ⅰ
蒙古 60°E 70°E 80°E 90°E 100°E 110°E 120°E 130°E 140°E
可用CorelDRAW、AI等绘图软件编辑
引用格式:
王飞飞,刘池洋,邱欣卫,郭佩,张少华,程相虎.2017.世界砂岩型铀矿探明资源的分布及特征[J].地质学报,91(9):2021-2046 Wang Feifei, Liu Chiyang, Qiu Xinwei, Guo Pei, Zhang Shaohua, CHENG Xianghu. 2017.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world's identified sandstone-type uranium resources. Acta Geologica Sinica, 91(9):2021-2046
宁东地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宁东地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良好条件。
2012年我院在该地区重新立项,并开始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
通过系统的总结该地区地浸砂岩型铀成矿条件、铀源、主要控矿因素、矿化体特征及铀成矿规律,对进一步认识宁东地区铀成矿前景,指导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铀成矿条件;铀矿化特征;铀成矿规律。
一铀矿化特征宁东地区铀矿化主要产于中侏罗直罗组和延安组地层中,其中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下段上亚段和延安组二煤上部砂岩层是主要的铀矿化层位。
以下主要述叙中侏罗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和下段上亚段铀矿化特征。
1、中侏罗直罗组下段(J2z1)下亚段(J2z1-1)(1)构造条件、岩性—岩相、岩石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及铀源条件是该层位层间氧化带发育的前提条件,该层位铀成矿主导因素则是层间氧化带、断裂和褶皱构造等。
铀矿化产于灰黄、灰白、浅灰可渗透性砂体中。
(2)受NNW或SN向构造格架控制,宁东地区下亚段层位形成的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带总体上也以条带状呈现NNW或SN向展布特点。
金家渠铀矿区受金家渠断裂构造影响,形成东、西二个铀矿化带。
东矿化带又分为北东矿化带和南东矿化带,西矿化带又分为北西铀矿带和南西铀矿带。
金家渠铀矿化带长大于3km,矿化带宽大于300m,矿化层厚度大于1.1m,品位大于0.01 %;石槽铀矿化带长大于9km,宽大于300m,含矿层厚度大于1.0m,品位大于0.01%;麦垛山铀矿区铀矿化带长3km,宽大于250m,矿化层厚度大于1.5m,品位大于0.012%;羊肠湾铀矿区铀矿化带长大于4km,宽大于170m,矿化层厚度大于2.1m,品位大于0.013%;叶庄子铀矿区铀矿化规模小,以带状零星分布,长大于1km,宽150~300m。
矿化层厚度大于0.7m,品位大于0.005%。
(3)铀矿化多呈板状体或似板状体,且水平方向上分布连续,垂向上矿化层存在较多夹层,夹层一般为0.2~5m。
第七章4砂岩型铀矿床

7.4 砂岩型铀矿床
砂岩型铀矿床具有很大的工业意义,其储量约占世界 铀储量的30%。在我国,该类型铀矿床储量也不少,特别 是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找矿方向。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 是指产于渗透性较好的砂岩中 的铀矿床,这种矿床的矿石质量好,品位中等(U 0.050.2% ) , 易 于 加 工 。 该 类 型 矿 床 埋 藏 浅 ( 几 十 米 至 300m),产状平缓,利于勘探及原地浸出开采。 许多国家都有此类型矿床,其中分布很广、储量很大 的有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 美国等。 但有的砂岩型铀矿床的矿石胶结较致密,渗透性差, 不能原地浸出开采。如西非7.4.1.2 产铀盆地的结构特点 1、盆地结构
图8-5 以花岗岩为基底的含火山岩盖层的盆地构造 1——安山岩、安山集块岩;2——凝灰岩;3——含有 机质凝灰质细砾岩;4——复成分砾岩;5——似斑状黑 云母花岗岩;6——矿体;7——断层
图8-4 堆状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为基底的新第三纪盆地内 I——花岗岩;2——花岗岩风化壳;3——上新统第1段含砾砂岩; 4——富矿体;5——贫矿体;6——似层状矿体淋滤残余体
7.4.1 成矿地质条件
7.4.1.2 产铀盆地的结构特点
3、盆地盖层构造
成岩期后或沉积期的构造运动所造成的盖层沉积构造形 态,对矿床的分布起重要作用。矿化带出现在盖层背、向 斜或基底隆起的翼部。著名的美国格兰茨矿带分布于祖尼 隆起的北缘,示于图11。在许多断陷盆地中,盆地两侧或 一侧的沉积前或沉积期断层,控制盆地的形成和发展。矿 体常沿盆地边缘的断层附近分布,示于图12。加蓬波因吉 矿床是其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典型例子,示于图13,该 矿床产于中非地台西部以花岗岩为基底的断陷盆地中,含 矿地层为早元古代末期地层(1745百万年)。还有一些矿床 直接产于断裂构造中,示于图14。
砂岩型铀矿——铀矿家族的宠儿

砂岩型铀矿,简单来说,就是形成在砂岩中的一种铀矿床。
成矿作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原本在地表附近分散的铀,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作用,由地下水携带汇聚然后沉淀,逐渐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矿床。
而砂岩通常具有较大的渗透率,是自然界中地下水迁移的主要通道,所以这类铀矿床也就常常形成在砂岩之中,称之为砂岩型铀矿。
矿体形态通常呈板状或卷状,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铀石,等等。
砂岩型铀矿是当今世界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铀矿资源总储量的46%以上都以砂岩型铀矿的形式存在,是当前各国铀矿勘查和开发的首选目标。
这种类型的铀矿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不过主要集中分布在两大著名的成矿带:北美成矿带和中亚成矿带。
北美成矿带北起加砂岩型铀矿文图/叶 荣 王振凯 鲁 美——铀矿家族的宠儿第一作者简介 叶荣,教授,主要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 砂岩型铀矿产地分布图(改绘自田松林,2015)1415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内的阿萨巴斯卡盆地,南至美国怀俄明盆地,南北跨度达1 490千米,东西宽度398千米,产出众多砂岩型铀矿,已成为北美重要的铀矿战略资源。
中亚成矿带横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及我国北部等地区,构成近东西向展布的成矿带,俄罗斯近75%的铀矿资源出自于此。
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铀矿的勘查取得了巨大进展,新发现的资源量占到了目前全国铀资源的41%。
特别是在北方伊犁盆地、吐哈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二连浩特盆地、松辽盆地等地区发现了一系列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使其一跃成为我国储量最多的铀矿类型。
同时在北方这些地区仍有大面积的铀异常亟待查证,铀矿资源潜力巨大。
成矿的温床:砂岩型铀矿的构造环境和气候环境砂岩型铀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对成矿环境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构造环境和气候环境。
构造环境方面,根据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汇聚形成矿床的铀主要来自于区域上存在的富含铀元素的岩体,这类岩体往往伴随一系列岩浆运动和变质作用形成;第二,矿床所处的环境——砂岩层的形成,要求构造环境平静稳定,以沉积作用为主,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砂体,同时在砂岩层的上下通常还要求形成透水性差的泥岩,利于矿体的保存,地层垂向剖面上就出现了“泥岩—砂岩—泥岩”的特征;最后,在有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和合适的成矿环境后,接下来就是成矿作用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Ma 25Ma 48Ma 28Ma
对应于始新 世E22~E23 (个别E21)
伊犁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地层格架
据陈祖伊,周维勋等,2002
Ⅱ-2: 12±4Ma 19Ma 7.5±1Ma 2Ma 1Ma
对应于N11~N12时段
对应于N13~Q1的时段
根据这一思路,层间氧化砂岩型铀矿有2次 (19~12Ma和 7.5~1Ma)构造活动和地下水层间 氧化补-径-排体系相对稳定发育的“成矿期”。
归纳中构造域矿化年龄:
1)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的沉积成岩成矿年 龄; 2)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的古层间氧化成矿年龄; 3)古新世早中期和中新世晚期的层间氧化成矿年龄;
4)东构造域
① 96±14Ma :产于上白垩统中的钱家店铀矿床 (K2y),和山市矿床(K2)
② 80Ma、60Ma:产于K2—E的汪家冲铀矿床 成矿年龄与主岩成岩基本一致反映钱家店铀矿床 的 沉积成岩成矿作用和山市铀矿床的(紧随主岩 成岩之后的)潜水氧化成矿作用。 ③ 53±3Ma、40±3Ma和32±3Ma是钱家店沉积-成 岩铀矿化经受层间氧化成矿作用叠加的年龄
1.引言
砂岩型铀资源在世界铀资源和 世界铀生产中所占的份额(重要性) 正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
按铀矿床工业类型划分的铀资源(×103tU)
各种类型铀矿床世界铀生产总量中所占份额 (2000—2025)
砂岩型铀资源对世界铀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
砂岩型铀矿地浸和井下露采法生产所占份额 (2000—2025)(%)
(2)紧邻中国东构造域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 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 20~5Ma (据阿乌巴基洛夫 2010.8) 乌兹别克斯坦 <10Ma (据科尔萨可夫 2005)
(3)中构造域 (Ⅰ)3组年龄与主岩成岩年龄接近的数据
1)177±16Ma 产于J2z中的孙家梁、 180Ma 沙沙圪台等铀矿床 160Ma 2)107.4±9.4Ma 产于K1ch(苍溪组)中的 花台寺等铀矿床 111.4±7.2Ma 116.5±2.3Ma 产于K1l(六盘山群)中的 124.5±3.3Ma 国家湾 铀矿床 3)85Ma 产于二连盆地K2e(二连组)中的努和廷 矿床
3. 砂岩型铀矿床容矿层位的变化 规律及其原因
(1)从西构造域到中构造域再到东构造域容矿 层位不断抬升 (2)从中国西构造域向西进入哈萨克斯坦和乌 兹别克斯坦砂岩型铀矿省,容矿层位也有抬 升的趋势 (3)以中国西构造域为中心向东和向西容矿层 位都有向上抬升的趋势 (4)容矿层位变化的原因
(1)从西构造域到中构造域再到东构造域容矿 层位不断抬升
西天山新生代砂岩型铀成矿体系
天山铀矿省大地构造位置及砂岩型铀矿床分布示意图
中新生代盆地:1)锡尔河;2)楚萨雷苏;3)费
尔干纳;4)伊犁;5)塔里木;6)准噶尔;7)塔 城;8)布尔津;9)昭苏;10);11)博斯腾;12) 库米什;13)吐哈;14)巴里坤;15)三圹湖;16) 敦煌;17)柴达木;18)北山盆地群;19)巴丹吉 林—巴音戈壁; 20)雅布赖;21)潮水;22)碱泉;23)共和; 24)六盘山;25)兰州;26)鄂尔多斯;27)卡拉 库姆;28)塔吉克;
中国早白垩世古气候分区略图
Ⅰ—东北暖温 带潮湿气候区;
Ⅱ—西北—华 北暖温带干湿 过渡区; Ⅲ—南疆—华 南亚热带干旱 气候区; Ⅳ—西藏热带 潮湿气候区;
4.矿化类型和成矿作用上斯坦、乌兹别 克斯坦砂岩铀矿省到中国西部、中部、 东部主要成矿作用从层间氧化成矿作用 逐渐转变为多种成矿作用(古层间氧化、 沉积成岩、潜水氧化)共存,再到完全 由沉积成岩成矿作用为主导。
(据陈祖伊,周维勋等,2002,修改) *表示产铀矿化,符号多表示重要容矿层。
④ 下、 上白垩统的容矿建造属灰色地球化学岩石类型
岩石呈灰色
Corg=0.05%~0.5% Fe2+>Fe3+
亦受特定的古气候区(暖温带干湿气候过 渡区)的控制,包括J2z、K1bs、K1b、K1l、 K1x和哈乌的K2—E的容矿层位。
湖泊:1)咸海;2)巴尔喀什湖:3)伊塞克湖;4)
青海湖;
天山山脉分支:Ⅰ—婆罗科努山分支;Ⅱ—哈尔克 山分支;Ⅲ—吉尔吉斯山—大卡拉套山分支; Ⅳ—阿赖山中央克兹尔库姆隆起分支;
每2个分支山脉之间夹1个砂岩铀成矿省(亚省)
Ⅲ以上的天山山间盆地群与Ⅳ上的背景极为相似
从伊犁(昭苏)— 焉耆 —博斯腾—库米什—吐哈 (巴里坤)—北山盆地群—巴音戈壁
图:特提斯东部古-新近纪阶段古构造重建
1—板块边界;2—俯冲带; 3—板块运动方向; 4—主要平移方向;5—火山弧;6—褶皱区;
2)东构造域的成矿作用(层间渗入)时间受控 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 据Okamura(2001)在40~36Ma(E22~E23)间 太平洋板块由原来的NNW方向转变为NWW 方向(针对亚洲大陆)俯冲,且运动速度加 快到9cm/a。 此时间段恰好对应于松辽盆地始新统的缺失。
Ⅱ1—冈底斯热 带潮湿气候区; Ⅱ2—西南热 带 —亚热带干 旱气候区; Ⅱ3—东南热 带—亚热带潮 湿气候区;
③ 向西,在哈乌砂岩铀矿区J1-2常缺失
容矿的上白垩统常常直接不整合地覆 于古生代变质基底和花岗岩之上.
(哈:土伦阶 K2t1,K2t2;乌:K2sm,K1al)
楚·萨雷苏—锡尔河产铀盆地侏罗纪—第四纪构造地层格架
西天山的产铀盆地常有产油气盆地带在外 围围绕,它们是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带 前方的(被动板块上)的山前挠曲盆地。 由西向东: 频里海—卡拉库姆(塔吉克)—
Mz—Qz总厚度(m)
>6000
6500~14000 4300~13000
塔里木—敦煌—柴达木—走廊诸盆地
7000~15000 5800
山前挠曲盆地发育示意图(据陈发景,1995,修改)
“沉积和承压盆地,各种水文地质体以及以 活跃的渗入、渗出或不均匀(复杂)地下水 水动力动态为特征的上述水文地质构造的总 和所形成的时间上相近、成因上相似的成矿 客体。”
— 基斯里亚科夫Я.М.和肖托奇金 В.Н. 2000
所谓“成矿体系”应包括: 1)同一场区域地质构造作用力所造就的时间上相 近、成因上类似的各类矿床; 2)容存这些矿床的地质体(盆地、容矿层位)。 3)把上述两种连接在一起的成矿作用和控矿因 素。
成矿年龄归纳
1)中国西部的层间氧化成矿作用早于哈萨克 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层间氧化作用在于印 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推挤的方向和时间不同。
E31(35Ma)及以前印度板块向NNE方向运 动,直接指向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 板块及其以北的西部产铀盆地)。 N11转向NW,推挤主应力指向中亚诸微 板块。
(Ⅱ)107±4Ma 93~121Ma 120Ma 80Ma
对应于K1~K2,产于J2z (直罗组)中的孙家梁、 沙沙圪台等古层间氧化成 因的铀矿床。
(Ⅲ)59.2±0.3Ma 52±2Ma (Ⅳ)6.8Ma
对应于E12—E21;产于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磁 窑堡铀矿床。
6.2Ma
对应于N13;产于鄂 尔多斯盆地的惠安 堡铀矿床。
Ⅰ—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Ⅱ—早期扇前挠曲盆地阶段;
Ⅲ—中期扇前挠曲盆地阶段; Ⅳ—晚期扇前挠曲盆地阶段; 1—海相沉积岩;2—碳酸盐岩; 3—海陆交互相沉积岩; 4—陆相磨拉石及碎屑岩沉积; 5—陆源碎屑岩及蒸发岩; 6—砾岩; 7—褶皱变质 岩; 8—结晶基岩;
为了对比列出内侧“产铀盆地”的中新生界厚 度
(2)从中国西构造域向东进入哈萨克斯坦和乌兹 别克斯坦砂岩型铀矿省,容矿层位也有抬升的趋势
哈乌的砂岩型铀矿床集中在K2以上的层位,古 近系—新近系还有矿,其中一些还是大矿
(3)以中国西构造域为中心向东和向西容矿层 位都有向上抬升的趋势
变化规律是:哈乌的上白垩统(主要)和古 (新)近系 (中国西构造域)中下侏 罗统(主要)和下白垩统(次要) 中国 中构造域中侏罗统、上白垩统(主要)、下 白垩统(次要)并重 中国东构造域上 白垩统。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中新生代构造活化形式不同
(1)中亚和中国西部:
① 复活造山(岩浆活化不明显); ② 复活山体与沉积盆地的耦合; ③ 盆地经历“次造山”构造变动;
与复活山体边缘(地下水补给区)的差异升降 幅度300~1500m(一般500~2000m)生成长期稳定的地 下水动力(补-径-排)体系。
松辽盆地盖层地层简表(据李胜祥等,2002)
(3)中构造域 EW分野
东部:J2、K1、K2的沉积成岩矿化年龄 (J2z:鄂尔多斯东北部; K1:四川;K2:二连) K1—K2 古层间氧化 西部: E12—E21,N12—N13 层间氧化 (印度板块向NW推挤的远距离效应)
6.中国砂岩型铀矿床两大成矿体系
自西向东:
楚·萨雷苏(K2~Q):400~1000m —— 锡尔河 (J1~Q): 880~2200m 伊犁 3300m
—— 吐哈(5300m)——北山、银额(5700m)
哈前独联体强调:
1)容矿层之下有一过渡型沉积层(D3—P)海相亚地 台沉积。 2)容矿层本身(K2—E2)是次地台性质沉积 次造山运动沉积的最大特征:大范围、长时间内堆积 厚度不大的沉积。25万Km2的沉积盆地现保有的中 新生代盖层厚度仅为400~2000m.
(1):世界核协会2010年7月报道地浸采铀占世界 砂岩铀生产的份额已达到36%。
当今十大铀资源国:可靠资源+推断资源 (×103tU )
上述10个国家中哈、尼、美几乎全是砂岩铀资 源,俄、中砂岩铀资源亦占相当大的比例
哈萨克斯坦、加拿大、澳大利亚近年来的铀生 产量(tU)及其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
来自不整合面型铀矿的铀生产量和所占份额 逐渐下降和来自砂岩型铀矿的铀产量和所占 份额快速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