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方法与工艺
中国传统锻造工艺

中国传统锻造工艺中国传统锻造工艺,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技艺,它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黄铜锻造、铁器锻造和铜器锻造三大类。
第一步,制作模具。
在锻造之前,需要先进行模具制作。
模具是锻造的重要工具,锻造产品的质量和形状都直接取决于模具的质量。
古代锻造匠人用精湛的技艺和匠心独具的灵感制作出美丽的模具,用这些模具锻造出的器具不仅美观实用,还富有文化内涵。
第二步,熔炼金属。
在进行铸造和锻造时,需要用到金属材料。
古代锻造匠人使用木炭火加热金属,使金属熔化,然后倒入模具中铸造或锻造成所需形状。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原始,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金属的质量和纯度。
第三步,锻造加工。
当金属熔炼后,锻造匠人将其倒入锻造工具中,用锤子、铁锤等工具,将金属不断敲打、伸展,将其成形,制作出各种器具。
这一环节是锻造的核心,古代锻造匠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经过数年的磨练才能掌握。
第四步,表面精加工。
经过锻造的金属器具,表面通常会出现各种瑕疵和凹凸不平的地方,需要进行精加工。
古代锻造匠人利用磨刀石、打磨工具等,将器具表面进行抛光、打磨,使其表面光滑,美观。
中国传统锻造工艺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现代人来说,虽然传统锻造已经被现代工艺所代替,但古代锻造匠人留下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具的艺术作品,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同时,传统锻造工艺无论是在材料的选择、工具的制作以及工艺的流程等方面,都有其固有的优越性,我们应该尝试将其和现代工艺结合,不断创新和发展,让它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扬光大。
金属锻造工艺流程

金属锻造工艺流程金属锻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利用力的作用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在金属锻造过程中,通过锻造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和机械性能。
下面将介绍金属锻造的基本工艺流程。
首先,金属锻造的第一步是选材。
根据生产要求和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如低碳钢、高碳钢、不锈钢等。
材料的选择应根据产品的用途、工作环境和经济性来确定,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
第二步是热加工。
金属锻造通常要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使其达到塑性变形的状态。
加热温度的选择取决于金属材料的特性和要求。
一般来说,对于低碳钢和合金钢,锻造温度通常在800℃以上。
第三步是锻造操作。
锻造操作通过施加力量来改变金属材料的形状和尺寸。
通常有两种锻造方法,即手工锻造和机械锻造。
手工锻造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复杂形状的产品。
而机械锻造则是通过设备来实现,适用于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产品。
第四步是冷处理。
在锻造完成后,通常需要对金属制件进行冷却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
常见的冷处理方法包括水淬、油淬、空冷等。
第五步是后续加工。
经过锻造和冷处理后,金属锻件通常需要进行后续的加工工序,以达到最终的产品要求。
常见的后续加工工艺有热处理、机加工、表面处理等,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精度。
最后一步是质量检验。
在金属锻造过程中,质量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
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有外观检查、尺寸检测、材料分析等。
综上所述,金属锻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热加工、锻造操作、冷处理、后续加工和质量检验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可以实现金属锻造的各项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第二章锻造

弯曲模膛:对于弯曲的杆类模锻件,需采用弯 曲模膛来弯曲坯料。坯料可直接或先经其它 制坯工步后放入弯曲模膛进行弯曲变形。
切断模膛:它是在上模与下模的角部组成的一 对刃口,用来切断金属。单件锻造时,用它 从坯料上切下锻件或从锻件上切下钳口;多 件锻造时,用它来分离成单个锻件。
4.模锻圆角半径
模锻圆角:指模锻件中断面形状和平面形状变
化部位棱角的圆角和拐角处的圆角。
作用:圆角结构可使金属易于充满模膛,避免锻
模的尖角处产生裂纹,减缓锻件外尖角处的磨损, 从而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同时可增大锻件的强 度。
大小:模锻件外圆角半径(r)取1.5~12mm,内
圆角半径(R)比外圆角半径大 2~3倍。模膛越深 圆角半径的取值就越大。
二、坯料重量和尺寸的确定
坯料重量可按下式计算:
G坯料=G锻件+G烧损+G料头
式中:G坯料——坯料重量; G锻件——锻件重量; G烧损——加热中坯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因氧化而烧损的重量; 第一次加热取被加热金属重量的2%~3%; 以后各次加热的烧损量取1.5%~2.0%。 G料头——锻造过程中冲掉或被切掉的那部分金属
第4二.2节锻锻造造
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具作用下,使坯料、 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 一定尺寸、形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第一节 锻造方法
一、自由锻
定义:指用简单的通用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
下砧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 内部质量锻件的方法。
设备:
锻锤 中小型锻件 液压锤 大型件
适用范围:大批量生产中锻制中小型锻件。
优点:锻件精度高、生产率高、劳动条件好、节
锻造基础知识介绍

锻造基础知识介绍锻造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至其塑性温度,然后进一步以力量和压力形成所需形状的金属加工工艺。
在工业领域,锻造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产品,如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零件、建筑材料等。
了解锻造的基础知识是从事这一行业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些常用的锻造工艺。
1. 锻造类型锻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手工锻造:这是最古老的锻造方法之一,通过人工使用锤子、锻挤器等工具对金属进行锤击、压制和拉伸来改变其形状。
- 机械压力锻造:这种锻造方法使用机械力量来施加压力和变形金属,常见的机械压力锻造设备包括液压机、螺旋压力机、冲床等。
- 热锻造:通过加热金属至其塑性温度,然后利用机械力量施加压力和变形金属。
热锻造可以进一步分为自由锻造和闭模锻造。
2. 锻造材料锻造可用于加工的材料包括:- 钢:钢是最常用的锻造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高强度,在锻造过程中容易改变形状。
- 铝:铝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良好的导热性,常用于制造航空航天零件和汽车零部件等。
- 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锻造过程中容易改变形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和电气工业。
3. 锻造工艺在进行锻造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锻造材料和工艺。
- 准备模具和设备。
锻造工艺的基本步骤包括:- 加热: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其塑性温度,以使其易于塑性变形。
- 锻打:使用锤子、压力机或锻压机等设备施加压力和力量,使金属材料变形成所需形状。
- 冷却:在锻造完成后,将金属材料冷却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
4. 锻造的优点和缺点锻造作为一种金属加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 可以生产具有复杂形状的零部件。
- 提高材料的密度和致密性。
然而,锻造也有一些缺点:- 锻造设备和工艺复杂,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
- 锻造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小批量生产。
- 锻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金属材料内部缺陷和变形。
在锻造基础知识介绍中,我们了解了锻造的不同类型、应用材料、基本工艺和优缺点。
锻造——锻造方法与工艺

锻造——锻造方法与工艺锻造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塑性变形的一种加工方法,通过锻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形状和性能。
锻造方法和工艺是指在具体的锻造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和操作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锻造的方法和工艺。
锻造方法主要分为手工锻造、机械锻造和液压锻造。
1.手工锻造:手工锻造是最早发展的锻造方法,也是最基本的锻造方法。
手工锻造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金属材料的加工。
操作方法包括用锤子敲打、弯曲、拉伸和压缩等。
手工锻造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灵活性好,适用于小批量的生产,缺点是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2.机械锻造:机械锻造是在锻造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来完成金属材料的加工。
机械锻造主要包括压力机锻造、冲击锻造和旋转锻造等。
压力机锻造是利用压力机的运动和压力来完成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冲击锻造是利用冲击力瞬间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旋转锻造是将金属材料固定在旋转工作台上,通过旋转工作台和切削刀具的相对运动,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机械锻造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高,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缺点是设备投资大、工艺复杂。
3.液压锻造:液压锻造是利用液压力来完成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液压锻造主要包括液压锤锻造和液压机锻造。
液压锤锻造是通过液压锤的冲击力来完成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液压机锻造是通过液压机的压力来完成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液压锻造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加工精度高,适用于对形状复杂的金属零件进行加工,缺点是生产效率低。
在锻造过程中,通常还需要采用以下几项工艺措施来提高锻造质量和合格率。
1.加热工艺:金属材料在进行锻造前需要通过加热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提高其塑性。
加热工艺包括预热和锻造温度的控制。
预热是在金属材料进行锻造前对其进行加热,预热可以减少金属材料的冷作硬化程度和塑性降低程度,使其更易于塑性变形。
锻造温度的控制是根据金属材料的熔点和塑性变形温度范围来确定,过低的温度会影响塑性变形,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烧结和变形不均匀。
刀剑的六种锻造工艺

刀剑的六种锻造工艺
刀剑的六种锻造工艺分别是:
1. 火焰淬火法:刀剑经过高温加热,然后迅速浸入冷水中,使其达到较高硬度和韧性的一种方法。
2. 折叠锻造法:将多段铁条叠合在一起,然后反复加热、敲打和折叠,使其内部结构均匀,强度提高的一种方法。
3. 透骨刃法:将刀剑背部切割出“透骨刃”,使刀身变薄,重心前移,提高切割力和使用感受的一种方法。
4. 多重淬火法:利用不同的淬火方式,使刀剑的不同部位硬度不同,达到更好的性能的一种方法。
5. 地火淬火法:将刀剑置于地火中烧烤,让其表面呈现金属光泽,产生美观的表面效果的一种方法。
6. 湿淬火法:利用草木灰水、盐水等液体进行淬火,使刀剑达到不同的硬度和韧性的一种方法。
锻造工艺方式方法

用来提高锻件尺寸及位置精度的工序,主要包括:校正、滚圆、平 整等。
自由锻的工序
(1)基本工序
礅粗—使坯料高度减小而横截面
积增大的锻造工序 。适合于齿轮
坯、凸轮和圆盘类锻件。
礅粗时,HO /DO<2.5-3
a) 平砧间镦粗 粗
拔长—指使坯料的横截面积减小
而长度增加的锻造工序。适合于
轴类、杆类和长筒类零件。
自由锻
自 由 锻 优 点
自由锻
自 由 锻 缺 点
自由锻的方法—手工锻造、机器锻造
2、自由锻的方法
(1)手工锻造
手工锻造
夫 妻 店
民
普 京
间 打
打
铁
铁
艺
人
机器锻造(2)机器Fra bibliotek造a)锻锤自由锻
利用冲击力使坯料产生塑性变形,常用 设备有: ➢空气锤---锻件重量范围是1-1000公斤; ➢蒸 汽 - 空 气 锤 --- 锻 件 重 量 范 围 是 20-1500 公斤。
机器锻造
b)液压机自由锻 利用静压力使坯料变
形,常用设备是: 水压机---锻件重量可
达300t,是重型机械厂锻 造生产的主要设备。
自由锻的工序
3、自由锻的工序
(1)基本工序
用来改变坯料的形状和尺寸的主要工序,主要包括:镦粗、拔长、 冲孔、弯曲、扭转、错移、切割。
(2)辅助工序
为了完成基本工序而进行的预先变形工序,主要包括:压钳口、倒 棱、压肩等。
切割—将坯料割开分成几部
分的锻造工序。
自由锻的工序
芯轴扩孔 长
芯轴拔
自由锻场景
自由锻的工序 (2)辅助工序:压肩、倒棱、压钳口等。
锻造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锻造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锻造是一种制造工艺,通过施加压力和热量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质。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锻造操作方法:
1. 锻锤锻造:将材料放置在锻锤上,通过锤击材料来改变其形状。
锻锤可以是气压锻锤、螺旋锻锤或者液压锻锤等。
2. 压力锻造:在锻模中施加压力来改变材料的形状。
压力锻造可以分为块状锻造、轧制锻造、扩张锻造等。
3. 轧制锻造:通过连续的轧制和挤压来改变材料的形状。
轧制锻造适用于制造板材、棒材和结构件等。
4. 挤压锻造:将材料放入挤压机中,通过挤压头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通过模具孔口和形状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尺寸。
挤压锻造适用于制造管材、棒材和型材等。
5. 冲击锻造:将材料放在冲击力较大的冲击机中,通过冲击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冲击锻造适用于制造大型、复杂形状的零件。
6. 摆锤锻造:将材料放在摆动的锻模上,通过锻击和摆动来改变材料的形状。
摆锤锻造适用于制造大型、重型和复杂形状的零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锻造操作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产品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8月13日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例见教材P111所示。
6.多孔深孔要回避;
§4.模锻件结构工艺性 7.锻焊组合巧用劲。
金工锻压复习思考题讨论
原题:叙述下图所示轴零件在绘制自由锻件图时应 考虑的因素,并写出自由锻工序的先后顺序。
解:分析;对于轴中心¢30mm的孔,自由锻无法 锻出,确定仅锻实心轴。锻后使用深孔钻床加工该孔。
模锻按使用的设备不同分为锤上模锻、曲柄 压力机上模锻、平锻机上模锻及摩擦压力机上模 锻等。
其中锤上模锻是常用的模锻方法。 1. 锤上模锻 模锻特点: (1)与自由锻相比,生产率高;
(2)锻件形状较复杂,尺寸精度高; (3)切削余量小,材料利用率高; (4)操作简单及模具费用高等特点 锤上模锻适用于中小型锻件的大批量生产。 常用设备为蒸汽—空气模锻锤,如图所示。 其工作原理和自由锻锤相同,仅是模锻的机 架直接安装在砧座上形成封闭结构,导轨长且和 锤头之间的间隙较小。
对复杂件预先的部分变形加工。有: 1)拔长模膛; 2)滚压模膛; 3)弯曲模膛; 4)切断模膛; 2.曲柄压力机上模锻 曲柄压力机传动示意 曲柄压力机上模锻特点: (1)产生静压力;
(2)压力机行程固定; (3)导向严细,自动顶件; (4)锻模镶块组合简又省; (5)清除氧化皮困难; (6)效率高,锻件精,设备贵,宜大量生产。 3.摩擦压力机上模锻
2.查找资料,确定余块、余量和加工量。 3.按要求画出锻件图,标好尺寸; 4.拟订工艺。
二、模锻件工艺规程拟订
1.分模面 分模面选择原则 1)定在最大截面处;(如图a-a则无法出模) 2)错模现象易检查;(图中c-c不易查错模) 3)利于充型好出模;(图中b-b充型难) 4)减少余块省工料; 5)平面分型易制造。图中的d-d面较合理
2.余块余量及公差(同自由锻件) 3.冲孔连皮、模锻斜度及锻模圆角半径 (详见专业手册)。
§3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
1.避免锥形和斜形; 2.少用空间相贯线; 3.肋筋凸台不能锻; 4.遇繁化简再组合。
1.合理分模是关键; 2.锻模斜度要考虑; 3.相交面处用圆角; 4.平直对称又简单;
模锻件结构工艺性的图 5.高筋薄壁是麻烦;
2.辅助工序 为方便基本工序的操作,先对坯 料进行少量的变形,如压肩、压钳口、倒校正、滚圆、表面平整等。
锻件分类及基本工序方案: 见下表自由锻常用设备按施力的性质分为: 锻锤(产生冲击力)和压力机(产生压力,详见 下页简介)
水压机是以静压力作用在坯料上,工作时震 动小,易将锻件锻透,变形速度慢,有利于金属 的再结晶,可以提高锻件塑性,工作效率高。
鼓舞我们前进。
线上:锻件尺寸和公差 线下:零件尺寸加括号 二是,计算坯料的质量和尺寸; 三是,确定变形工序及工具;
选择设备; 四是,确定加热和冷却规范;
确定热处理规范; 提出锻件的技术条件和检验要求; 确定劳动组织和工时; 最后填写工艺卡片。
自由锻件工艺规程的拟定举例 请同学们讨论“图示齿轮坯”的锻造工艺 1.查表,确定余块、余量和加工量。 2.分析、拟订自由锻基本工序。 课后作业: 教材P111(3) 要求:1.抄画原题;
锻造
锻造方法与工艺
一、自由锻 自由锻是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 设备的上,下砧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 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锻件的方法
(一) 自由锻特点: 1.工具简单,通用性好 2.操作灵活适应广泛; 3.大型锻件唯一方法。
(二)自由锻工序 锻造时,锻件的形状是通过各种变形工序将 坯料逐步锻成的。 自由锻的工序按其作用不同分为: 基本工序、辅助工序和精整工序三类。 1.基本工序 使坯料完成主要变形的工序称为基本工序, 常用的有镦粗、拔长、冲孔、扩孔、弯曲、切割、 扭转、错移和锻接等;
§2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 、自由锻工艺规程 (重点内容!) 自由锻件工艺规程的拟定过程: 一是,首先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技术 要求及生产条件,绘制锻件图; 绘制锻件图时应考虑: 1.敷料,又称:余块, 为了:填平补齐简化工
2.加工余量 便于切削留余地 3.锻件公差 留给锻工操作余地 绘图注意事项 ①锻件轮廓粗实线; ②双点划线示零件; ③尺寸线上下:
所以锤头上下运动精确,上下模能对准,可以 保证锻件的精度。
同时机架与砧座相连,以提高打击效率。 模锻锤的吨位也是以落下部分质量表示的. 一般为0.5t~30t,常用的是1t~10t。 锤上模锻的锻模如图2, 按模膛功用不同,锻模分为: (1)模锻模膛 金属在模膛中发生整体变形,由此分:
1)终锻模膛 由它可得锻件最终形状和尺寸,其结构特 点是: 沿模膛四周有飞边槽; 对通孔锻件锻后留有冲孔连皮。 2)预锻模膛 使坯料变形到接近锻件的形状和尺寸。 特点:无飞边槽。 (2)制坯模膛 此外还有:成形模膛;镦粗台及击扁面等。
2)用同样方法,知轴右端M55的长度为29mm(88- 59),过短过小,也不锻出。
3)将所有不锻出部分化简后加上余块,可得出简化 后锻件的形状(图1)。
附图1-简化后锻件的形状 (2)确定加工余量和公差 查阅附表1:
零件最大直径D=73mm;L=555mm; 分别查得加工余量和极限偏差为:
a=10±4mm, 则: d1=φ73+10±4=83±4mm ;
看传动图 特点:参见教材P103自行总结(课后作业)
4. 胎 膜 锻
胎模锻是自由锻设备上使用可移动模具生 产模锻件的一种锻造方法.
介于自由锻和模锻之间的锻造方法。 胎膜锻特点: 胎模图示 (1)胎模不固定。 (2)不需要模锻设备,锻模简单,加工成本低; (3)工艺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
(4)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适用于小型锻件中小批量的生产。 教材P104~105表3-2 对常用锻造方法作了比较,下面讨论一下:
但设备庞大,造价高。
水压机的规格用其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表示, 一般为5MN~125MN,主要用于大型锻件和高合 金钢锻件的锻造,可锻钢锭的质量1t~300t.
我国一重自行研发制造的150MN(1.5万吨)全 数字操控水压机可锻件质量达600吨。为世界第 一。
二、模锻 模锻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而获锻件的锻造方法.
d2=φ62+10±4=72±4mm;㎜ l1=290+2×10(±4)=310±8mm; (3)绘制l2锻=件55图5+2×附10图(2-±4锻)件=图575±8mm.
(4)锻造先后顺序 1)下料、加热; 2)用三角铁压槽; 3)拔长-切去多余料头; 4)摔圆、齐挡,外圆校直。
附表一: 附表二:
绘制自由锻件图应考虑的因素有: (1)简化锻件形状 为了简化锻造工序,可考虑减少 轴的台阶数。 1)先考虑轴左端¢50是否锻出,查阅GB/T15826·71995(见附表1)对锻件上的台阶和凹挡的锻出条件计算有:
h==6mm时,因零件总长度为555mm时,可以锻出 的台阶最小长度:l01=160mm,而题给零件此段长度为 70mm(555-397-88),故不予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