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的价值分析
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诊断脑脊液

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诊断脑脊液
摘要:
一、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意义
二、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方法
三、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四、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注意事项
五、结论
正文:
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诊断脑脊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对脑脊液中的细胞进行检查,来诊断出一些疾病。
这种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如脑膜炎、脑炎、脑肿瘤等。
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涂片法,另一种是液基细胞学检查法。
传统的涂片法是将脑脊液样本涂在载玻片上,然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液基细胞学检查法则是将脑脊液样本离心,然后观察细胞形态。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非常高,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疾病。
例如,通过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发现脑脊液中的癌细胞,从而确诊脑肿瘤。
此外,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还可以检测出其他疾病,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然而,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脑脊液样本的采集需要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样本污染。
其次,细胞学检查需要专业的技术人
员进行,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只是一种辅助检查方法,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非妇科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诊断脑脊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多种疾病。
脑脊液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综述Su m m a r i z e近年来发现,脑脊液检测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下面我就对脑脊液检测在一些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简单综述,供大家参考。
1 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对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诊断,脑脊液的分析起着重要作用。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β2-M G )浓度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其水平亦渐降至正常,提示脑脊液β2-M G 的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参考指标,观察其动态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1]。
CSF 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对CN S 肿瘤、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在细胞总数少的情况下,常规脑脊液检查无法为临床提供详尽可靠的诊断依据,如果细胞数中度以上增多时急性期又难以同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相鉴别,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则有独到之处。
使用微型沉淀器可由少量脑脊液中收集到足够数量形态完整的细胞,可以观察与病人感染有关的免疫活性细胞。
病毒性脑膜脑炎各病期有其具体特征的脑脊液细胞像,动态观察脑脊液细胞成分的变化可与结核性脑膜炎及隐球菌性脑膜炎相鉴别。
病毒性脑膜脑炎病人,早期嗜中性粒细胞反应,1~3d 后转化为淋巴细胞反应,脑脊液中较早出现免疫活性细胞,以转化型淋巴细胞为主,故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升高是病毒性脑膜脑炎的主要特征,转化型淋巴细胞是病毒性脑膜脑炎的特征细胞之一[2]。
2 在格林-巴利综合症(G BS)中的应用格林-巴利综合症(G BS)是一种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疾病。
急性期脑脊液I L-18水平明显增高。
我们还观察到,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 L-18含量尚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重型组显著高于轻型组,表明血清和脑脊液I L -18水平不仅可作为髓鞘损伤的重要标志,还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的依据。
脑脊液I L-13水平,急性期明显增高。
因此,研究细胞因子I L -18和I L-13与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认识和探讨的发病机制,而且对于判断病情,并有效的利用其调节作用指导临床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ga uo yeo ine h n e , tb ruo sme i gt ,a d mi e ellr e p n e rn lc —r td c a g s u ec lu nn i s n x d c l a s o s ;P s i ert f F 58 i s ac r u r ih r t e i u r o iv a o t e CS C 6 .% nRe e rh g o p weehg e t a 0O i n o o p ( 68 2 h n3 . nCo t l u = .7 ,P 00 ). n lso :T eda n s c ae f e t l e o s y tm fcin udb c ih r n % r g r < . 1 Co cu in h ig o t t c n a r u s ir o r nv s e i et s n o wo l emu hhg e d a
ifcins M e h ds A oa f1 O c s swih c nr ln r o yse ifci n ( s ac rup) a d 3 a e t o tc n rln r o y tm i r e to . to : ttlo 2 a e t e ta ev uss tm n e to s Re er h g o n 0c s swih u e ta e v uss se
tem is dda n si dmida o i aewo l esg i c nl we h h se ig o tca s ig ssrt udb inf a tyl n n i o ri eCSF we eusd ft C r e .
【 yW od ]C rbopn l ud C oo y Di ot a e e t l ev u ytm fcin Ke r s eersia f i; y lg ; a scvl :C nr ro sss i et s l t n g i u an e n o
脑脊液动态监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脑脊液(CSF)的动态监测,了解其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10名男性,10名女性,年龄20-30岁)和20名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10名脑炎患者,10名脑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仪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脑脊液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等。
3. 实验步骤:(1)采集脑脊液样本:对健康志愿者和患者进行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样本。
(2)指标检测:①细胞学检查:观察脑脊液中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数量。
② 生化检查:检测脑脊液中葡萄糖、蛋白质、氯化物等生化指标。
③ 免疫学检查: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等免疫学指标。
④ 微量元素检测:检测脑脊液中钠、钾、钙、镁等微量元素。
⑤ 细菌学检查:采用细菌培养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的细菌。
(3)动态监测: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定期采集脑脊液样本,进行上述指标检测,观察病情变化。
三、实验结果1. 健康志愿者脑脊液指标:(1)细胞学检查: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2)生化检查:葡萄糖、蛋白质、氯化物等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3)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等免疫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4)微量元素检测:钠、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均在正常范围内。
(5)细菌学检查:无细菌生长。
2. 患者脑脊液指标:(1)脑炎患者:① 细胞学检查: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升高,红细胞数量正常。
② 生化检查:葡萄糖、蛋白质、氯化物等生化指标异常。
③ 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等免疫学指标异常。
④ 微量元素检测:钠、钾、钙、镁等微量元素正常。
⑤ 细菌学检查:部分患者脑脊液培养出病毒。
(2)脑肿瘤患者:① 细胞学检查: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升高,红细胞数量增多。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临床观察价值

法 采 用脑脊 液 细胞 直接玻 片沉 淀法 ,利 用 细胞 自然 沉淀趋 势和 滤纸 的毛 细管作 用 ,使 水分 吸 出。 自然沉 淀
10~15分钟 ,细胞 最后 筛滤在 玻 片上 ,取 出风 干后 进行 MGG 染 色,光 学显微 油镜 下进 行 细胞 分 类计数 。结
果 50例 结核性 脑膜 炎 患者脑脊 液细 胞 学全部 异常 ,其 中 43例 呈混合 细胞 反应 ,5例呈 嗜 中性粒 细胞反 应 。
维普资讯
· 临 床 经 验 ·
Qingdao M ed J,2007,Vol 39 No.2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 细胞学 临床要】 目的 对 50例 结核 性脑 膜 炎患者 的脑 脊液 细胞 学及 各 个 时期 的 变化 规 律进 行 临床 观察 。方
作 者单 位 云 南 省 第 一人 民 医 院 650032
巴细胞 反 应为淋 巴细胞 样 反 应 ;以粒 细 胞 多 数 为 嗜
维普资讯
青 岛 医药 卫 生 2007年 第 39卷第 2期
中性 粒细胞 反 应 。在 本组病 例 中结 核性脑 膜炎 的脑 脊液 细胞学 变化 其 持续 时 间 明显偏 长 ,从 表 1中显 示混 合细胞 反 应 ,估 计 结 核 性脑 膜 炎 易 造 成 脑膜 粘 连 ,形 成交 通性 脑 积 水 。当 炎症 难 于 控 制 或 病情 复 发 时可见 大量 嗜 中性 粒 细胞 增 高 ,当病 情 得 到控 制 时 ,呈 现 大量免 疫 活性 细 胞 ,且 持 续 时 间 长 ,脑 脊液 细胞 学检 测结果 往往 晚 于 临床 。在 早期 (10天 内), 脑脊 液细 胞学 改变 中 ,混 合 细胞 反 应 和 淋 巴细 胞反 应 、嗜 中性 粒细 胞反 应 在 结 核性 脑 膜 炎 病 人 中均 可 出现 ,但还需 要 结合脑 脊 液细胞 数 、葡萄糖 、氧化物 、 蛋 白以及脑 电图 、CT 及 MRI综 合 分 析 。脑 脊 液 细 胞学 随病情 的转 归 ,中性粒 细胞 逐渐 下 降 ,取 而代之 的是 小淋 巴细胞 和 单 核样 细胞 反 应 ,随 着 抗 痨 药 物 及抗 生素 的应 用 ,小 淋 巴细 胞 及单 核 样 细 胞 比例接 近正 常 。
脑脊液检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

D NA) 其抗 体 检 测 ( V— 及 HS I型特 异性 IG、 M) 数 据 采 g I g 。
用 S S 1 0 件 进 行 分析 , 检 验 、 ! 验 。 < 0 0 P S1. 软 t Y 检 P . 5为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C F异 常 7 例 ( 2 6 ) 包 括 压 力 增 高 S 6 8.l ,
意 义 。另外 疾 病 不 同 时期 C F细 胞 学 表 现 也 有 差 异 , 期 S 早
核 杆 菌检 测 ) 涂 片染 色 找 真 菌 、 rm 及抗 酸 染 色 查 找细 菌 、 、 Ga 结 核抗 体 及 T NA( C 法 ) 测 、 纯 疱 疹 病 毒 ( V BD P R 检 单 HS —
选择 20 0 3年 1 ~ 2 0 年 1月于 我 科 住 院 的病 毒 性 脑 月 08 炎患者 9 2例 , O例 , 4 男 女 2例 ; 龄 1 ~ 7 年 5 2岁 , 2 < O岁 1 1 例 ,1 4 2 ~ 5岁 5 例 . 5岁 3 例 ; l >4 O 全年 均 有 发 病 , 以冬 春 季 较 多 ; 程 6 i ~ 2月 ; 性 或 亚 急性 起 病 6 病 0r n a 急 8例 , 要 为 主
异 常 , 中 有 3 例 以突 发癫 疴 发 作 、 识 障 碍 或精 神 异 常 人 其 5 意 院 ,4例 表 现 为缓 慢 出 现 恶 心 、 吐 、 肢 乏 力 、 力 改 变 、 2 呕 四 视
早 期 诊 断 中优 于 细 胞 数 增 多和 蛋 白质增 高 。
C F细 胞学 可 以反 映 蛛 网膜 下 腔 和脑 膜 的 病 变情 况 。 S ] 如 病 毒 性 脑 炎 的 C F呈 淋 巴细 胞性 炎 症 , 管 是 非 特 异 性 , S 尽 但 对 临 床 有重 要 的帮 助 和 提 示 。本 研 究 发 现 , 7 在 6例 C F S
脑脊液生化指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价值分析

脑脊液生化指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生化指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40例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结果、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等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将脑脊液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生化指标符合度。
结果:40例患者脑脊液培养结果中阳性9例,阴性31例。
诊断符合率为77.5%。
4项生化指标中蛋白质诊断符合率最高67.5%,其次为葡萄糖62.5%、乳酸脱氢酶57.5%、氯化物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等生化指标均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检测项目,而四者联合检验符合率更为理想,但目前仍缺少更为精准的检验指标,需不断精进,寻找更加精准、特异性的指标。
关键词:脑脊液;生化指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价值因血脑屏障可阻碍抗菌药物通过,以至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在治疗时所选抗菌药物受到限制,而脑部组织内的有效抗菌药物浓度水平偏低,在临床治疗中成为棘手疾病[1]。
脑脊液细菌培养作为该疾病感染的诊断黄金标准,得到推广使用,为该疾病感染患者的目标性抗感染干预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但是脑脊液细菌培养检验需要较长时间,检验结果需等待,容易延误患者病情[2]。
脑脊液标本的常规脑脊液生化检验指标具备感应灵敏、检验速度快等优势,其中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因特异性较高成为常规生化检验指标。
本次研究就患者脑脊液检验及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检验符合率、准确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效果理想,特作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40例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结果、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等生化指标结果,将脑脊液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生化指标符合度。
1.2方法1.2.1设备、试剂:本次研究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培养检测系统、全自动微生物分析设备、全自动快速质谱微生物检验设备、抗菌药物小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鉴定药敏卡片;上海力申公司生产的二氧化碳培养箱,济南鑫贝西公司生产的生物安全柜,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流水线及原厂配带的试剂。
脑脊液检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

( .3 。l 1 %) 临床患者 HC 6 V合 并H V感染者 , B 转变为肝炎相关 性肝硬化 的比率 为 4 .%,显著高于未 合并 HB oO V感 染者 的 1 . 转变为原发性肝癌 的比率 为 1 .%, 45 %, 6O 而未合并 HB 感 V 染者的比率为 81 。 . %啕 因此 , 对乙 、 型肝炎病毒( V H V) 丙 HB + C
( 稿 日期 :00 0 — 3 收 2 1~ 6 0 )
脑脊液检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
延边大学附属 医院( 3 0 0 13 0 ) 李玉花
脑脊 液 ( s )检测是临床上 最常用的反映病毒性脑 炎 cF
( 或脑膜炎 ) 的观测 指标 , 对于诊 断 、 鉴别诊 断及判 断预后 具
7 贾继东 , 李海. BA 和 H e g H sg B A 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意 义. 中
华 检验 医学杂志 , 0 9 3 ( ) 6 — 6 . 20 , 2 9 :9 5 9 6
8 张欣欣 , t hn 【 s p e m啪 i . B A 定 量检测在慢性 乙型肝 e A, n H sg i 炎抗病 毒治疗 监测 中的意 义. 中华 检验 医学 杂志 , 0 0 3 2 1, 3
03 %, . 9 这可能与我地一般人群抗 一 V阳性率相对较低 有关 HC
有资料显示 ,在肝移植人群 中 ,有 1 N来 自丙 型肝 炎患
者。又因供体缺乏 , 只有 11 /0的患者能够进行手术。因此 , 应 加 强预 防工作 , 减低病毒感染率 , 寻找更为有效 的预防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上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8T11:13:46.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张秀惠[导读] 样本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865例,共进行CSF细胞学检查1215份。
张秀惠(吉林省和龙林业局医院检验科 133500)
【中图分类号】R3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176-01
【关键词】脑膜炎细胞学诊断
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的诸多检查项目中,CSF细胞学是对CSF细胞的形态学研究,不仅可以提供患者白细胞总数的变化情况,而且对各类细胞比例提供详细资料,提示病情和进展情况,并可为药物的选用和停用、剂量增减和疗效评估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
同时,还可以发现多种特异性感染性病原体、白血病细胞及恶性肿瘤细胞等,为临床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疗效观察提供了重要临床依据。
本研究通过分析探讨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或具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865例,共进行CSF细胞学检查1215份。
1.2 检测方法通过腰穿后取得新鲜CSF样本3ml送检。
先观察样本的颜色和透明度进行常规检测,然后做球蛋白性试验,再计算红白细胞数,用脑脊液细胞沉淀器取1mlCSF制版,干燥后,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CSF细胞形态,计算各类细胞百分比。
全片不足50个白细胞时,按实际个数报告,最后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2 结果
2.1 CSF细胞分析:呈中性细胞反应是化脓性脑膜炎,吴淋巴细胞反应是病毒性脑膜炎,但急性早期也可以是中性粒细胞。
结核性脑膜炎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为主,真菌性脑膜炎也是混合细胞反应。
要识别主要靠检出隐球菌等。
2.2 在CSF样本检测中,总共发现异常细胞195份。
其中细菌8份,新型隐球菌7,恶性肿瘤细胞26份,白血病细胞122份,网状细胞5份,浆细胞17,不明细胞10份。
3 讨论
在近20多年CSF细胞检测中,我国专家对细胞收集方法和染色技术不断改进,已研制出了操作简便,破损失少的玻版离心脑脊液细胞收集法和瑞姬染色法。
这一技术的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诊断水平。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化脓性脑膜炎为例,CSF样本外观为混浊,有的是脓性样本,以中性细胞为主。
早期是以杆状核粒细胞为主,然后很快成为分叶粒细胞,这类细胞有极强的吞食作用。
检测时,应特别注意中性粒细胞胞浆的致病菌,有助于病因的确诊。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期多种细胞并存的混合性细胞反应,并有激活一定数量的单核细胞,浆细胞,小淋巴细胞和大淋巴样细胞,情况好转后中性粒细胞会消失。
病人检测时,病况一般是中后期。
因此CSF细胞是混合性细胞反应或淋巴性细胞反应。
病毒性脑膜炎的CSF细胞是典型的淋巴性细胞反应,淋巴细胞可以看到大量的脑样淋巴细胞、大淋巴样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淋巴细细比例在80%以上。
患者进入康复期时,单核细胞和激活单核细胞数量会增多,异常细胞会消退。
真菌性脑膜炎的CSF细胞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很相似,其中有3份CSF样本中发现新型隐球菌,并且送检的常规墨汗染色结果呈阴性。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穿刺误伤出血CSF识别。
脑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CSF样本检测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并可见大量新鲜红细胞。
相继会出现皱缩棘性变化的红细胞,红细胞、含铁血黄素、和胆红质吞噬细胞本研究结果中,48份出血性脑血管病样本中24份CSF 里有吞噬细胞情况。
因腰穿误伤所致的CSF样本中,没有发现单核吞噬细胞情况,而穿刺误伤CSF样本中红细胞形态没有发生改变。
这都为病理性和穿刺误伤性CSF的识别提供了可靠的佐证。
脑血栓和脑梗死的CSF样本主要表现为:细胞总数轻度增高,分类比例大致正常,少数的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会增多,并出现激活单核细胞。
脱髓鞘疾病CSF细胞表现为淋巴细胞比轻度增高,涂版可以看见大淋巴细胞,并且可以看见一部分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
本次检测发现形态典型的浆细胞20份,另外全片细胞数少于50个的有26份,明显高于其它疾病。
在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43份。
CSF中的肿瘤细胞特点一般是:细胞体大、胞界不清、形态异常、核浆比例失调、核仁增多变大、染色呈碱性、呈团分布和细胞分裂活跃等,一般是肿瘤细胞浸润所导致的,常见的是由乳腺癌,肺癌等转移所导致。
这类细胞的发现,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转移确诊为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共检测患者192例,CSF样本160份,其中122份样本检测出白血病细胞。
治疗前,白血病细胞特征与外周血液中白血细胞基本相同,治疗后细胞形态显出不同程序的变化,细胞数量锐减。
以中枢神经系统为源的淋巴瘤很少见,应该把淋巴瘤细胞与激活的淋巴细胞区别开来,淋巴瘤细胞的胞核不规则,核仁大而且明显,胞浆中可以看以看见较多的空泡,而激活的淋巴细胞没有这些恶性细胞征状。
在CSF中只要发现淋巴瘤细胞,是确诊的可靠标准。
脑脊液细胞检查操作起来简单,不需要特别昂贵的设备。
在设施一般的基层医疗单位都可以开展工作,而且对各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鉴别,病情预报,预后判断及疗效等方面,都有非常实用医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侯熙德,周善仁.脑脊液细胞分类的新概念[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4,10(5):316-317.
[2]黄培忠,王文正.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评价[J].江西医学检验,2006,24(5):418,414.
[3]石俊明,杜倩.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5):102-103.
[4]粟秀初.腰椎穿刺血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8,8(2):155-156.
[5]吴若芬,钟利,李莉.中枢神经系统脑瘤脑脊液细胞学回顾性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8,47(12):1152-1153,1056.
[6]李桂苓,刘远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实验诊断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139-142.。